登陆注册
31461400000016

第16章 胡适

胡适(1891-1962年),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进康奈尔大学,初学农学,后改习文科。1915年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随杜威学习哲学。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同年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1949年后长期旅居美国,1958年回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病逝于台北。著有《中国哲学大纲》、《白话文学史》、《尝试集》、《四十自述》等。辑有《胡适文存》行世。

《四十自述》,是胡适一本自传,分:序幕,我的母亲的订婚,(一)九年的家乡教育,(二)从拜神到无神,(三)在上海,(四)在上海,(五)我怎样到外国去,共六节,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

四十自述

我的母亲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诌诌地。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麇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麋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麇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的面红耳热,觉得太失了“先生”身分!

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故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顶好的田,水旱无忧,收成最好,佃户每约田主来监割,打下谷子,两家平分),我总是坐在小树下看小说。十一二岁时,我稍活泼一点,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口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艺儿了。

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但别的方面都没有发展的机会。有一次我们村里“当朋”(八都凡五村,称为“五朋”,每年一村轮着做太子会,名为“当朋”)筹备太子会,有人提议要派我加入前村的昆腔队里学习吹笙或吹笛。族里长辈反对,说我年纪太小,不能跟着太子会走遍五朋。于是我便失掉了这学习音乐的唯一机会。三十年来,我不曾拿过乐器,也全不懂音乐;究竟我有没有一点学音乐的天资,我至今还不知道。至于学图画,更是不可能的事。我常常用竹纸蒙在小说书的石印绘像上,摹画书上的英雄美人。有一天,被先生看见了,挨了一顿大骂,抽屉里的图画都被搜出撕毁了。于是我又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一句,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的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痛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家中财政本不宽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经营调度。大哥从小便是败子,吸鸦片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便回家打主意,见了香炉便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便拿出去押。我母亲几次邀了本家长辈来,给他定下每月用费的数目。但他总不够用,到处都欠下烟债赌债。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做不曾看见这一群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做好做歹的,这一群讨债的才一个一个提着灯笼走出去。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她们常常闹意见,只因为我母亲的和气榜样,她们还不曾有公然相骂相打的事。她们闹气时,只是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二嫂生气时,脸色变青,更是怕人。她们对我母亲闹气时,也是如此。我起初全不懂得这一套,后来也渐渐懂得看人的脸色了。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服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我母亲只装做不听见。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每个嫂子一生气,往往十天半个月不歇,天天走进走出,板着脸,咬着嘴,打骂小孩子出气。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便不起床,轻轻的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她先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这时候,我总听得见前堂(二嫂住前堂东房)或后堂(大嫂住后堂西房)有一扇房门开了,一个嫂子走出房向厨房走去。不多一会,那位嫂子来敲我们的房门了。我开了房门,她走进来,捧着一碗热茶,送到我母亲床前,劝她止哭,请她喝口热茶。我母亲慢慢停住哭声,伸手接了茶碗。那位嫂子站着劝一会,才退出去。没有一句话提到什么人,也没有一个字提到这十天半个月来的气脸,然而各人心里明白,泡茶进来的嫂子总是那十天半个月来闹气的人。奇怪的很,这一哭之后,至少有一两个月的太平清静日子。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的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便离开了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赏析】

《我的母亲》节自于《四十自述》第一节第五小节,题目是由编者加的。

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自己童年及少年时代与母亲相处的情形,着力揭示母亲望子成龙的一片苦心,以及她为人仁慈宽厚、忍辱负重的性格。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琐事中选择典型的细节,通过母亲的语言、神态、行动(尤其是后者),来披露母亲隐秘、丰富的内心世界。比如作者叙述自己有一次因说漏了嘴,拿早死的父亲开玩笑,而受到母亲的严辞责骂以及“气的坐着发抖”这样的场景,便极其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幼时的懵懂无知,以及一位对儿子寄予无限期望的寡妇在精神上所受的深深伤害。而事后当“我”因用脏手擦眼睛不慎染上眼疾后,作者又叙述母亲由于“又悔又急”亲自“用舌头舔我的病眼”,寥寥几笔便把母亲疼爱儿子的感情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了。另外,作者在谈到母亲作为一个年轻的后母如何对待同父异母的败家子“大哥”时,只着重写每年除夕母亲怎样忍气吞声地一个个打发走“大哥”的债主,而且在“大哥”面前“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叙述便把一位心胸豁达、忍让宽容的母亲形象“活画”出来了。在写母亲对待两位气量狭小的嫂子的态度方面,作者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显得十分高明。

这篇散文在总体构思上也颇具匠心。首先体现在文章的结构与组织方面。文章开头三自然段并没有提到“我的母亲”,而是一再强调童年生活的枯燥无味,到第四自然段才开始“切题”,点明母亲在为人处事方面对“我”的影响与教育。在“我”小时候“九年的生活”中所具有的地位。这样写来既避免了平铺直叙,更造成文意的曲折有致。接下来,作者便写母亲对“我”的严格管束,然后叙述母亲与“大哥”、“大嫂”、“二嫂”等家庭成员的相处关系,结尾处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怀的敬意与感激。整篇文章在结构上顺承自然,转折合理,有起有伏,可谓洒脱而严谨。其次,作者充分注意到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作者先写母亲对我的严格教管,显示母亲的“严师”加“慈母”的形象。然后通过描述母亲与“大哥”、“大嫂”、“二嫂”等家庭成员的相处关系方面,充分显示母亲的宽容大度、克己恕人,更加强化了母亲的“慈母”的形象。然而文章的近结尾处,作者却讲述了母亲与随意造谣的“五叔”的一次冲突,强调母亲“得理不饶人”的刚强(即文中所说的“刚气”),展示母亲性格中让人“陌生”的另一侧面。初看使人觉得有些“突兀”,感觉破坏了母亲一贯的“慈母”的形象,然而细加琢磨,就会意识到作者这样来写母亲,才使她的形象显得更为真实可信,同时,使母亲的形象更加丰富完整,更具“立体感”。

《我的母亲》一文几乎通篇应用白描手法,语言朴实无华,叙事、议论全是如实道来,爱憎之情不加半毫掩饰。文章内容似是信手拈来,合乎生活原貌和自然进程,暗地里已经过作者的不露痕迹的巧妙剪裁与组织,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

同类推荐
  • 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

    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复兴与建设以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专著,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以前相比都有长足的进展;中国学者提出的有的学术观点与学术主张,也引起了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文学学者的关注。
  • 人不单靠面包活着: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信选

    人不单靠面包活着: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信选

    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除了卷轶浩繁、具有世界影响的长篇小说、政论和文学评论以外,还留下了数量众多的书信。这些书信提供了作家在各个时期的创作、思想、社会活动,甚至作家个性的宝贵材料,无疑是他文学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选译了他的二百多封书信,内容主要涉及作家的创作、文艺观、政治思想和个人经历中的重大事件。
  • 享誉世界的文学名著(上)

    享誉世界的文学名著(上)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仆后继,绵延百代。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曾说:“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曾创造了无数的文明奇迹。
  • 卡夫卡艺术世界的图式

    卡夫卡艺术世界的图式

    本书是2008年浙江省社科规划后期资助项目,将卡夫卡的文本世界及其背后的隐在世界作为主要考察对象,研究其“迷宫”式的形态,人的经验世界如何得到展现,拼贴与变形,以及这种变形的意义,从中体现卡夫卡对人与世界的命运、对文学艺术的功能的思考。
  • 雷神传奇

    雷神传奇

    本书是马老半个多世纪以来文学创作的结晶集成,包括小说、纪实文学、散文、诗词、随笔、游记、杂文等等。马老在自序中说:我是半路出家的作家,不能算是一个出色的作家……但我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曾经参加过中国革命,也算是一个革命家,因此我写的作品,如果可能叫作文学作品的话,那算是革命文学作品吧。
热门推荐
  • 七口之家初稿

    七口之家初稿

    “过年回家吗?”“不回!”“咋个了?辛苦一年不就为挣点钱和家人团聚吗?”“我讨厌我的爸,我的妈,我的婆,我的爷,我的弟,我讨厌我的家!”一个农村女人的点滴回忆,碎片化的故事构成她不愿回忆的往事。——这是我的初稿,还未经修改,权当我在发口水话,目的只是为了收集点意见。
  • 鹿晗之所以爱上你

    鹿晗之所以爱上你

    她,慕容家千金小姐。他,鹿氏集团未来的继承人。当富家小姐褪去华丽外衣时。当高冷总裁收下心来只爱一个人时.....鹿晗,我本不该拥抱太过炽热的梦,比如明天,比如你。她叫慕容梓研,她是鹿晗用心爱过的女人。
  • 虚实掩映之间

    虚实掩映之间

    《虚实掩映之间》是《中国美学范畴丛书》中的一种。本书探讨“虚实”范畴,述其流变,析其意蕴,较为全面深入地展示了这一范畴的演进和内涵。全书既对“虚实”之辨作宏观评述,亦分门别类地阐说“虚实”在各种艺术形式及理论批评中的体现及意义。全书层层推论,逻辑清晰,可读性很强。
  • 只是那时——

    只是那时——

    谭家二小姐与两代男神的故事。即将三十岁的谭琳不相信婚姻与童话。她在“弟弟”身上找到爱情,又从“初恋”那里挖出许多秘密……完本作品:《荒野之心by潘珵》。
  • 摆渡生门

    摆渡生门

    惊门开,异变生。蓝星的能源日渐枯竭,环境不断遭到破坏,频频发生的灾难,人类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伴随着鱼塘边一声惊恐的怪叫,冥冥之中仿佛有一双如同枯槁的手在海州市拉上了一层黑色帷幕……
  • 钱与民俗

    钱与民俗

    自从社会进入货币成为一般等价物的时代,钱就广泛地介入了社会生活。在中国帝制稳步行进的历史中,国家货币在大多数时间都强硬地执行着控制经济、引导经济的职能。在社会生活中,钱的作用十分显著。为了钱,人们相互争逐、抢斗、厮杀、暗害。唐代诗人罗隐的《咏钱》诗写道:“志士不敢道,贮之成祸胎。小人无事艺,假尔作梯媒。解释愁肠结,能分睡眼开。朱门狼虎性,一半逐君回。”“小人”把“钱”作为行恶的“梯媒”,可能确实是常见的情形。“愁肠”、“睡眼”一句,说到钱可以消释愁苦,可以振奋精神。而豪门贵族的“狼虎性”的形成和暴露,也往往是和对于钱的疯狂追逐相关的。
  • 闲话聊斋之龙行

    闲话聊斋之龙行

    活了那么多年,叶平才发现,他现在所走的路,是被人早就安排好的……(虽然不是几百万的文,但没有烂尾,喜欢看短一些文的人可以看看)
  • 位面进化

    位面进化

    末日之后,位面的进化;破而后立,文明的延续
  • 大佬日常打脸现场

    大佬日常打脸现场

    【男强女强+沙雕男主】顾莫,父亲眼里的神经病,继母眼里的搅屎棍母亲去世,父亲另娶母亲表妹,父亲另带小姨和小女儿进门,成为她的妹妹顾莫在继母的冤枉下,被父亲送进了乡下小县城里半年后被母亲的父母带回了离城生活某天早上,顾莫身穿黑衣,骑着摩托车,来到阳城附属一中(通常只有富家子弟,成绩优异可以上)可以送钱,几百万以上顾莫进入了高一三班,开始自我介绍“我是个神经病,成绩一般,脾气不好,比较暴躁。都离我远一点。或者,你们想和我battle的尽管来找我,我把你打的你爹都不认识!”坐在后排趴着睡觉的男生,看着她,从来没人敢这么猖狂,接着嘴里吐出了几个字“长这么丑,还出来恐吓我们,真的是吓死我了!”kǒnghè全班一片笑声顾莫立马拿着讲台上的粉笔扔过去,“咔”发出砸到的声音在她这么扔完之后,男生大吼的道“你TM知道老子是谁吗?”顾莫笑笑,露出怪异的笑容“那倒是不知道,但我是你爸爸,这我知道的。”接着打脸不断电竞大佬,舞蹈编舞,歌词作曲、赛车、钢琴、小中大提琴,园林技术高手等某天采访她道“只是兴趣爱好而已”全世界陷入混乱,大佬,求带
  • 作他半世倾成

    作他半世倾成

    X市,正由千洛带领,执行着一个非常重要并且极具危险的任务。这个任务不仅备受全球关注,而且还有不少人在旁虎视眈眈的盯着这个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