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40800000002

第2章 智卷(1)

智计有它欠缺的地方,谋略存有它的敌手,谨慎对待它才能减少祸患。宝剑不用的时候总是要善加收藏,不可以随便示人,智谋也是一样。智计的作用终究是有限的,用智的原则是恰当好处和适可而止,对智谋高人一筹者,不可轻易随便使用。只有权衡智计得失,当用则用,当弃则弃,用智谋使谋算适可而止,才是人生大智慧,才能谋求长远。

1才高非智,智者弗显

【原文】

才高非智,智者弗显也。

【译文】

才能高人一等并不是真正的有智慧,真正有智慧的不会显露自己。

【释义】

常言道:“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真正的智者常常会有意识地隐藏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不仅与智者谦虚恭谨的处世态度有关,更多的还源于他们对智慧过于外显对自身造成的祸患心有余悸。因为在封建专制时代,如果一个人不知收敛,恃才放旷,就容易引起他人猜忌,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事典】

张良是汉初三杰之一,年轻时曾经追随刘邦起事。他虽没有专门带兵打过仗,但一直作为谋臣策士,相伴在刘邦左右,凭着自己过人的智慧屡出奇计,解救刘邦于绝境,为汉朝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刘邦曾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子房功也”对他的深谋大略大加赞赏,这一评价是一点都不为过的。当代学者、作家聂作平也评价说:“刘邦之所以胜出,项羽之所以败,全在于张良。如果没有张良也就没有后来的汉王朝400年江山,中国历史也会改写。张良以三寸舌为王者师,实乃中国历史的一代缔造者。”

张良的功劳虽然很大,但是他一直保持着低调的处世态度,从不刻意地炫耀自己。

刘邦在实现帝王梦后开始对重臣谋士进行论功行赏,功不可没的张良自然排在了首位,刘邦让他“择齐地三万户为食邑”。出乎意料的是,张良居然辞而不受。

张良的做法为众人所不能理解,有一位与张良关系不错的谋士对他劝说道:“先生追随皇上,出生入死,立功受赏当之无愧,先生不应辞而不受。”

张良回应说:“我家祖辈几代人辅佐韩国,秦灭韩时,我侥幸地存活下来,最终得报大仇,我的愿望已经满足了,我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我只求追随仙人遨游四方了。”

张良从此远离朝廷,不问政事,专习道家的导引之术,隐匿于秦岭这样荒野大山之中,做云游之士。

在此期间,张良身边的心腹曾非常不解地劝他说:“功名利禄,这是每个人穷尽毕生精力所渴望得到的,大人也曾是义气中人,就这样埋没了自己的才华,难道不是太可惜了吗?”

“正因我是义气中人,我才决定这样做的。”张良低声回应道,“我早年追随沛公,唯恐义不倾尽,智有所穷,所以,才甘愿穷尽智计,倾心协助沛公成就了一番事业。谋有其时,智有其废,如今天下已太平,我还能彰显其能吗?”

张良从此不再参与朝中之事。有一次,刘邦要废掉太子刘盈,大臣向他询问此事的解决之道,他默不作声地静坐了很长时间,最后只轻声答道:“皇上要这样做,自然有他的道理,我不便于做任何评定,我对太子向来比较敬重,但现在我不能帮太子出任何良策了。”

大臣们从他嘴里问不出什么,只好悻悻而去。

实际上,张良并非没有解决此事的方法,他只是觉得此事非同小可,纵使自己想帮助太子一把,恐怕会被皇上怪罪,引来一身麻烦,所以还是弃智为好。

后来,吕后亲自派人软硬兼施向张良寻求主意,张良才不得已告诉说,让吕后请出商山四皓辅佐太子。此四人一直很受刘邦崇敬,等到他们出山相助太子之时,刘邦才意识到太子已成气候,于是便取消了起初的打算。

事后,吕后派使者向张良表示谢意,张良却谦恭地说:“这都是皇后的高明之见,我并没起什么作用。请转奏皇后此事以后不要再提起了。”

吕后听完使者的回报,深有感慨地说:“我以前只是听说过他足智多谋,今天才领略到他非等闲之辈,不可小觑之。”

等到吕后专权后,张良表现得更加消极避世,再有群臣向他询问良策,他一盖避而不见,只是潜心修炼神仙之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对此记载说:“子房托于神仙,遗弃人间,等功名于外物,置荣利而不顾,所谓明哲保身者,子房有焉。”

吕后见张良迷恋于黄老学术,也就不再以他为心腹之患,反而更加敬重他了。后来,许多大臣或遭杀害或被贬斥,唯有张良得以幸免。

【事典启悟】

人,特别是年轻人,往往有一种强烈的、抑制不住的想要表现自己智高一筹的愿望,结果往往免不得会吃一些苦头。而真正聪明的人表面上看好像很愚笨,其实是在暂时隐藏自己的锋芒或才能,这样就避免引起他人过多的注意,不使他人把自己当做直接的、主要的竞争对手,暗中保全自我、强大自我。每个人应练就“含而不露、隐而不发”的功夫,在天下太平的时候隐藏自己的光辉,才能成就一番大的事业。

2位尊实危,智者不就

【原文】

位尊实危,智者不就也。

【译文】

地位过于尊贵了就会潜藏危险,有智慧的人不会追求过高的地位。

【释义】

有句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从人的本性来讲,谁都想拥有高人一等的“尊位”,谁也不想地位低人一等,但是,隋朝大儒文中子在《止学》中却告诫人们说“位尊实危,智者不就”,如果盲目追求“位尊”反倒是愚者了。乍一听,觉得很特别,但细细咀嚼品味,这句话绝不是什么怪诞之语,而是充满辩证法的箴言警句。智者不就高位,因为知道轮回;位尊者责任众大,须臾之间不敢忘也;古人云:“位卑未敢忘忧国!”而更何况位尊者了,所以,有智慧的人不会去追求过高的地位。

【事典】

范蠡是越王勾践身边的大臣,辅佐勾践20多年,帮助勾践灭掉吴国、报仇雪恨,并成就了一番霸业。事后,勾践以范蠡功大,封他做了个上将军。然而,被封了高官以后他却上书向越王请辞,说:“君王自勉吧!我不再回到越国了。”

勾践说:“我不明白你说的话。”

范蠡说:“做臣子的,君王有忧愁,臣子就应为君王排忧解难;君王受到凌辱,臣子就应拼死维护君王的尊严。从前国君受辱于吴,臣不离开,就是为了报亡国之仇。今日大仇已报,臣不敢居功享乐。”

勾践十分不解,拼命挽留他说:“你曾遍历辛苦,难道不是为了有一天能享受富贵吗?现在你功高位尊,正是尽享富贵的时候,怎么可以轻言放弃呢?”

范蠡沉默不语,不肯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

勾践说:“寡人将分越国的一半给你。如果你不接受的话,寡人将杀掉你。”

范蠡认识到吴国灭亡以后,越国的形势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更深知勾践“只可共患难,不可共享福”的为人,早已做好了离开越国的心理准备。

范蠡回到家中,家人对他弃官不做的做法大加指责:“以你的战功以及跟大王的交情,享受人生富贵是理所当然的,如今的富贵来之不易,你不可以就这么轻易地让它溜走啊!”

范蠡说:“盛名之下,其实难久;人不知止,其祸必生。越王为人,忍辱妒功,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这样的君主岂能轻信?”

于是范蠡趁着夜色,毅然乘坐一条轻舟,带领家眷乘水路逃到了齐国偏远的海畔,从此在海边耕田,再创家业与勾践不再有来往。

范蠡头脑聪明,经营有方,加之苦心不懈,不长时间,就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富翁。

齐王非常欣赏他的能力,便想请他出任宰相。面对突如其来的殊荣,家人都力劝他不可再次丧失这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但范蠡没有为之心动,而是婉言谢绝了。

家人对此十分不解,范蠡说:“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意识是说,治家能积累千金,居官能升至将相,这确实是莫大的荣耀。可是,荣耀太长久了若不思退,不用理智制止放纵之念,反而会成为祸害的根源。

于是,他退回了相印,决定散尽家财远走,以后再没有回朝廷做官,直到古稀之年寿终正寝。这在古代,尤其是战火纷飞的年代,一生叱咤风云而又能消灾避祸、颐养天年,善始善终,是非常难能可贵的。难怪从司马迁到后来的文人骚客,都毫不吝惜笔墨讴歌范蠡,敬佩他的建功立业以及不贪恋权位的智慧。

【事典启悟】

在常人看来,范蠡未免过于糊涂了,苦战20多年熬来的高职高位在一念间就完全抛弃了,放着高官厚禄不知享用却去做生意、种地,这不是脑子进水吗?殊不知,他选择离开越国,拒绝齐王,正是源于他“知止”的人生大智慧。

从人的本性来讲,谁都想拥有尊贵的地位,谁也不想地位低人一等。但是地位过高,就如同骑在一头癫虎上一般,欲行不得,欲下不能。如果侥幸不死,还可逃过大劫,但也难免贻祸子孙,如果稍差一些便要葬身虎口了。纵观中国历史上出现的许多名将,善始者多,善终者寥寥无几,就是因为他们在高位的诱惑面前不懂得知止的道理。

况且,大权在握,雄霸一方,养尊处优,最容易沾上腐败的习气。搞腐败,当然就会有危险了,因为法律要管你,制度要管你,老百姓的眼睛也在盯着你,弄不好还会一头栽进监狱,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看看那些贪官们,凭借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大捞油水,这样的人位越尊,会越认为谋取私利的条件越充分,会越感觉谁也拿他们没办法,结果给自身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危险。

此外,一个人之所以能够爬上这样的高位,肯定有很多的“得意之笔”,但这恰恰可能变成自己最为可怕的东西,使人忘乎所以。因为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显贵背后潜伏着凶险。

总而言之,人的一念之差,往往决定着一生的生死福祉。若贪念高位,不加约束,祸发之日再想收手,恐怕就悔之不及了。

3大智知止,小智惟谋

【原文】

大智知止,小智惟谋,智有穷而道无尽哉。

【译文】

富有大智慧的人懂得适可而止,而小聪明的人只知道不停地谋划,一个人的智计会有穷尽的时候,而天道却没有尽头。

【释义】

所有高明的赌徒都懂得退得妙恰如进得巧这一道理。一个人一旦获得足够的成功——即使尚有更多的成功——也要见好就收。因为好运连串的情形总是可疑的,当运气来得太猛、太快时,如果不知审慎,很可能会被撞得七零八落。

【事典】

普鲁士“铁血宰相”俾斯麦为了实现德意志的统一,于1866年宣布对奥地利开战。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俾斯麦便借口奥地利对荷而施泰因管理不善,对奥地利横加指责。奥地利当然不能容忍,终于导致1866年6月14日战争的爆发。

7月3日,普奥两军决战于萨多瓦,由于普鲁士作了充分的战前准备,战场上势如破竹,奥军全线崩溃,普军大获全胜。

普军的胜利完全改变了国王威廉一世和参谋部将领们的战前保守态度,普军将士士气高昂,一致主张以胜利者的姿态乘胜追击,占领南部各邦,直逼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强迫奥地利割地赔款,以示惩罚。这时的俾斯麦力排众议,反倒表现出了高度的战略节制。

作为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他这样做也是有他的理性分析在里面的。他清醒地认识到,彻底击败奥地利并不是战争的最终目标,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由于法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绝不希望身边出现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德意志对它的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它会强烈阻挠德意志统一。俾斯麦据此得出,普鲁士和法国的一仗是不可避免的,对法战争是关系到普鲁士能否统一全德的关键性步骤。

如果过分凌辱奥地利和南部各邦,使战争拖延下去,有可能招致法国出兵干涉,这样就正中了拿破仑三世的计策,使普鲁士陷于困境,将普鲁士已经取得的胜利果实全部夺走。而现在见好就收,给奥地利留有一定的余地,奥地利就会慑于普鲁士的威力,不敢轻举妄动,在下一场普鲁士和法国的战争中保持中立。

然而当时的众多将领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坚决反对俾斯麦的停战决定,要求捣毁维也纳,趁机消灭奥地利。这样有利的大好机会绝对不可以错过。

俾斯麦力排众议,仍然坚持适可而止的战略,并在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面前反复劝说,以至于老泪纵横,最后言辞恳切地告诉国王说,如果国王不下令停战,他就提出辞呈,解甲归田。

经过俾斯麦的一再施压,威廉一世被迫做出让步,在俾斯麦的奏折上批到:“在维也纳的大门前,我不得不痛心地在军队取得如此辉煌胜利之后逆来顺受,接受一个耻辱的和平。”

俾斯麦终于取得了这一回合的胜利,于7月20日在布拉格与奥地利签订停战协定。普鲁士除要求奥地利缴纳少量赔偿外,没有割取奥地利一寸领土。

俾斯麦战略上的这种恢弘气势和高度节制,为他下一步发动普法战争解除了后顾之忧。

1867年,普鲁士取得了普法战争的胜利,成立了北德意志联邦,为全德的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德国统一初步完成。

俾斯麦适可而止,趁好就收,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富有远见的谋略。当时欧洲的国际局势是非常复杂微妙的,各列强经常相互拉拢,俾斯麦能在如此复杂的情况下对局势做出如此透彻的认识,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事典启悟】

在人与人较量中,即使你有胜出的实力,也要注意力量不要一下用竭,优势不要完全用尽,就像橡皮筋不能无限拉长一样,虽然它有很强的弹性,但一旦超出了一定的限度橡皮筋就会被拉断。与人相争也是一样,要知道适可而止,如果非要紧追不放,将对方逼急了,就有可能导致他做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奋力抗击,这样的力量一旦被激发出来,恐怕自己很难是他的对手,到时你已经取得的一切成果都将会付诸东流。

4圣人不患智寡

【原文】

圣人不患智寡,患德之有失焉。

【译文】

圣人不担心自己的智谋少,而担心自己的品德有缺失。

【释义】

古时的圣人以品德高尚为人生境界的最高追求。与智谋相比,他们更注重修身养德,这可以说是圣人之所以为圣人的一大显着特点。在他们看来,做人的最大危险不是智谋不够,而是品德的严重缺失,如果一个人有才无德,他就容易迷失自己,做出种种损人不利己的恶事;如果一个人只强调智谋,忽视品德修养,他势必会失去仁爱之心,于德有亏,把事情做绝。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智谋的追求不能无休无止,也不能失去对自身品德的培养。

【事典】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人才就是财富”“有才就有一切”,是大多数人的共识。但是在对人才的界定上,人们的认识却有所偏颇,往往只注重了才智方面,却忽视了道德品行方面。

某家公司同时招聘了甲、乙两个市场销售人员,经过三个月的试用,甲先生凭借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交际能力,很快就实现了公司定下的销售目标,为公司赢得了丰厚利润,被老板认为是难得的人才,大会小会都会向公司全体员工夸赞他的聪明能干。

同类推荐
  • 随机应变的口才术

    随机应变的口才术

    亲爱的朋友,您是否觉得时间永远都不够用,处世技巧不够圆熟,成功离你太遥远?请不要在忧心、彷徨,本书系所提供的全方位的方法与技巧将在您的事业之旅中成为您成功的得力助手。成功是每一个人终身追求的目标,在这段追求的过程中,本书将扮演一个站在您身后的智囊团的角色,尽其之力,提供所知,着力于把最有效的成功方法和最新的成功资讯奉献给您……在伴您创造成功的历程中,使您获得精神上的指引、激励和扶持,最终让你品尝到不断成长中的成功喜悦。
  •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人类已经迈进了21世纪,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在转瞬即逝的时光里,人们总希望自己在生活中少走些弯路,少做些蠢事,少付出不必要的代价,这就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需要增强和使用自己的智慧。本书正是通过古代那些寓意深广,耐人寻味的哲理故事,让人们在欣赏之后,确实将那些值得吸收的方法和道理转化为个人的素质,从而变得更有智慧,更有能力。本书以古代具有哲理思想的故事为依据,为了突出故事的可读性,故在其基础上重新撰写,使读者的阅读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同时,每个故事后配以简练的哲理点拨,让读者欣赏、领悟之余,自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明智、益心的作用。
  • 像恋爱一样去工作

    像恋爱一样去工作

    作为Majoy的首席构架师和运营官,27岁的茅侃侃已经拥有10年的职场战斗经验。在这十年中,他成功实现了从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型,以及从高中肄业到身家过亿的蜕变。在这本书中,他从自己十年职场生涯中挖掘典型案例,围绕“就业”、“创业”两大核心主题,与自创的恋爱法则相结合,现身说法,给年轻读者的就业、创业带来生动切实的启示。本书既有年轻化的语言表达,时尚的理念,又有远高于同龄人的经验和眼界。全部文章都从年轻读者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切入,如夜店、QQ、偷菜、写情书、搞定客户、找老板谈加薪、蚁族现象、细节决胜……从各个侧面反映职场和情场心得,幽默、有料、实操性强,紧扣年轻读者需求。
  • 当身体还剩下四分之一时

    当身体还剩下四分之一时

    七岁时,穿着爸妈刚买的新鞋,屁颠屁颠的在火车道上玩耍追逐。突然,火车呼啸而来,一着急,新鞋卡在轨道中,拔不出来。很快,双腿失去知觉,他本能地用右手去拉双腿,于是,右手也在顷刻间,没了。就这样,噩梦一般,他失去了身体的四分之三。
  • 出色完成任务的九种工作策略

    出色完成任务的九种工作策略

    本书介绍了与孩子沟通的36种好方法。即:语言沟通的14种好方法;非语言沟通的8种好方法;活动沟通的5种好方法;情感沟通的9种好方法。
热门推荐
  • 剑踏九天

    剑踏九天

    九天有劫,御剑寻仙。踏天破劫,寻仙之道。天有劫难,召天下修士寻那仙,破那劫,封了那魔,成了那仙。
  • ANNA KARENINA

    ANNA KARENIN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英雄联盟:上帝之手

    英雄联盟:上帝之手

    作为国内最强战队的队长,电竞豪门的绝对王牌,他将自己最好的青春全部奉献给了战队,然而,当英雄迟暮,等待他的,却是被无情的扫地出门!这一世,当忠诚化为可笑的悲哀,梦想沦为现实的囚徒,白桦只想悠然的生活,顺便建立自己的直播帝国。但是,当责任再次降临,纵然他早已决定不再身披战袍,却又如何能够避得了?多年以后,美国《百年电竞》这样写道:他仿佛帝王一般横空出世,带领着当时孱弱的中国战队以神兵之姿横扫全世界!在商业上,他更是一手建立起了庞大的电竞帝国,打造出数不胜数的电竞明星,培养出众多著名的主播。而无论是他战场上的对手,还是商场上的敌人,都称其一句——上帝之手!
  • 校园之悲催剧情

    校园之悲催剧情

    瑾悦是梅斯贵族学校的校花之首,以调皮,迷人著称。但在家庭背景方面却是普通家庭?他是冰水,是校草之首,是全市最大财团的儿子。她们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绩效与评价:研究生德育探究

    绩效与评价:研究生德育探究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来源。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切实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 恶魔城头号玩家

    恶魔城头号玩家

    作为恶魔城系列游戏的头号玩家,一场月食,让他穿越来到了恶魔城。扭曲混沌的天空下,幽暗古老的城堡,德古拉在城堡深处等待着苏醒。为了回到原来的世界,他必须征服恶魔城。在这过程中,既有来自这个时代的冒险者,又有围绕着恶魔城的层层阴谋和渊源,他,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又该在这个熟悉而陌生的世界里,完成一命通关呢?
  • 高血压饮食参照书

    高血压饮食参照书

    高血压在我国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残疾率高的“三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在2004年我国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指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为1.6亿,而高血压人群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为30.2%、24.7%和6.1%。
  • 请你不要再爱我

    请你不要再爱我

    暂无~嘿嘿(本作者左思右想,想不出什么让人一看就爱上这本书的简介,我认为,关键在内容,不知道这样可不可以掩饰我的懒惰,呵呵呵.....)
  • 灵识异界

    灵识异界

    这世界上有两种快乐,一种高高在上,要啥有啥,荣华富贵,每天沉浸在物质的满足之中,另一种是身无分文,但是却无忧无虑,一个人时可以游山玩水,一对人时,可以男耕女织,一家人时,有儿女绕膝,家没有万顷良田,却有破屋三间。作为一个小说爱好者,我只是想写小说,嗯,只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