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26000000023

第23章 欧洲十八世纪文学(1)

18世纪文学综述

18世纪欧洲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并不平衡,但是,总的趋势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反封建斗争空前激烈,最后导致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这次革命的意义远远超出法国的国界,表示了整个欧洲的历史趋势。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它不是一国范围的革命,而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不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而是“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它不仅反映了它本身发生地区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在这个时期,欧洲各国发生了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的第二次思想革命运动——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就其字面意义上讲,是指当时的进步思想家提倡用近代文化“启迪”人们的理性和智慧,“照亮”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以消除教会和贵族统治所散布的迷信与偏见。它不仅是一个新文化运动,而且是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革命运动。

启蒙运动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广大人民反封建斗争高涨的历史条件下,在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下产生的。这一运动遍及全欧,却以法国的启蒙运动最为典型。

17世纪中期的英国革命的胜利,以及革命后英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于法国启蒙运动的产生具有先导作用。英国革命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权,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这些都给了久已向往革命的法国资产阶级以莫大的鼓舞。英国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巨大进展也为法国启蒙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牛顿(1642~1727)的力学和天文学可以说是这一时期最大的科学成就,其影响极大地促进了各种学科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另一著名人物洛克(1632~1704)以经验论批判了宗教迷信,以社会契约论批判了君主专制。托兰德(1670~1727)等所谓自由思想家,则以其激进的态度反对宗教教条和权威,提倡自然神论。

在法国,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期,已经出现了贝尔(1647~1705)和梅叶(1664~1729)等启蒙思想家的先驱。进入18世纪以来,启蒙运动逐渐形成一个声势浩大的运动,出现了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一批卓有成就的启蒙思想家。他们的著作传遍了欧洲各地。在英、法两国先进思想家的影响下,欧洲许多国家都产生了启蒙思潮。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不过,在资产阶级革命迫在眉睫的形势下,它比那时的人文主义运动带有更加强烈、更加明显的政治革命的性质。如果说人文主义者的注意中心是如何从宗教束缚下解放人的个性,肯定人有享受世俗幸福的权利,那么,启蒙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们更要求破除宗教迷信,摧毁宗教偶像,反对贵族特权,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进而推翻封建统治,建立合乎资产阶级理想的社会。

启蒙主义者对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进行了全面的有力的批判。他们认为宗教迷信和专制政治是封建制度罪恶的集中表现,是“拴在人类脖子上的两大绳索”(狄德罗),因而把批判锋芒集中对准了这两个方面。他们把宗教迷信看作科学与进步的死敌,以唯物论批判宗教和封建制度的理论基础——唯心主义,以自然神论或无神论来否定基督教的神权和宗教偶像,他们还以“自然法则”和“天赋人权!”的理论,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贵族特权。他们说“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孟德斯鸠),“自由是天赐的东西”(狄德罗),以此证明封建统治的不合理。有些启蒙思想家甚至对封建国家的政体、立法等都提出了尖锐的批判。自由与平等成为启蒙运动中最鲜明的两面大旗。

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制度的理论武器是“理性”,他们把人的理性看作是一切现存事物的最高裁判。恩格斯指出:“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启蒙思想家认为,消灭了封建制度以后,人类将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那将是一个自由平等、普遍幸福的王国。这也就是他们所说的“理性王国”。

资产阶级思想家们所说的“理性”和“理性王国”都有具体的内容,不过是把资产阶级自己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加以理想化,并把它们说成是全人类的理想。他们这样做并不是一种欺骗。由于当时的资产阶级与劳动人民有着共同的反封建的利益,启蒙思想家可以标榜自己不是某一特殊的阶级的代表,而是整个受苦人类的代表。

但是,18世纪的伟大思想家们没有超出时代的限制。启蒙思想家的唯物论是不彻底的,他们的社会历史观是唯心的。他们过分强调思想意识的作用,把启蒙教化看作改造社会的基本途径。他们以为只要通过教育,启发理性,就可以消除社会上的一切病根,实现“理性王国”。他们的启蒙活动,一方面意味着启迪群众,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教育统治者。因此,他们往往把改革社会的希望寄托在所谓“开明君主”、“天才”人物的身上,甚至亲身到封建朝廷中去做官。

在宗教问题上,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宗教的力量,为了约束劳动人民的思想,有的启蒙思想家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创造一个出来。至于自然神论者更没有否定上帝的存在。他们的许多社会政治理论,诸如社会契约论、“自然人”理论、“返回自然”的学说等,虽有其反封建的进步意义,然而并不能揭露封建制度的反动实质,有的甚至是崇尚原始状态而开历史倒车。

启蒙运动作为一个广泛的思想革命运动,也影响到文学的发展。许多启蒙思想家直接进行文学创作,把文学作为宣传启蒙思想、批判封建制度的有力工具。

18世纪初期,古典主义仍然在欧洲各国的文坛上占有统治地位。启蒙运动初期和中期的许多文学作品也受其影响。但是,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古典主义的宫廷倾向和它的僵化原则,已不适合启蒙文学的需要,作家们开始抛弃它,否定它,同时从理论到实践,都另辟新径。狄德罗和莱辛在打破古典主义的束缚、探索文学发展新方向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美学理论,他们提倡的“市民剧”,都为近代现实主义文学开辟了道路。至于英国18世纪的现实主义小说,法国启蒙文学中的哲理小说等,更是在启蒙运动影响下产生的新的文学成就。

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教诲性。启蒙作家往往就是启蒙思想家,他们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特别重视文学作品在批判封建制度、批判宗教迷信与提高人们道德素养方面的意义,启蒙文学的批判锋芒非常明确,战斗性较强,它们猛烈地抨击封建制度和教会,揭露社会上的种种不平等、不合理的现象,宣传自由平等的思想。有些作品还描绘社会政治理想的图画,唤醒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向往。

启蒙文学具有民主性。当时的资产阶级文学家正在为争取第三等级的文学地位而斗争,力图使文学作品能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因此他们反对古典主义的宫廷倾向,主张文学面向广大平民。他们着重描写平民的日常生活;反对贵族文学矫揉造作的文风,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中等人”即资产者的形象和下层人民的形象成为正面主人公,而王公贵族、教皇、教士则往往成了嘲笑、批判的对象。

启蒙文学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进步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同时又表现出自己的特点。启蒙文学作家更强调真实性。他们不像文艺复兴时期许多作家那样借用传统的题材来反映现实生活,而是直接取材于现实,在日常的生活细节中来表现现实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不仅反映生活,具体地描绘生活,而且对它进行分析和议论,因此作品带有哲理性和分析性。但是,启蒙文学作家往往不注意塑造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而把正面人物作为自己的代言人,犯有“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毛病。

为了便于宣传启蒙思想,启蒙作家还创造了许多新的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即莱辛的“市民悲剧”和狄德罗的“严肃喜剧”)、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抒情小说、教育小说等等。

英国文学

英国在18世纪经历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1688年的“光荣革命”推翻了复辟王朝,确立君主立宪政体,建成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政权。资产阶级在国外大规模进行殖民扩张,在国内发展工商业,大型手工业工场发达,一些生产部门已经开始采用机器。到了18世纪中叶,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诞生了。虽然早在上个世纪英国已经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但仍然有着启迪民众向封建势力继续斗争的历史任务,由于这个任务是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提出的,所以英国的启蒙活动和法、德等国的启蒙运动并不完全相同。

这一时期英国启蒙思想家和作家以理性为武器反对封建残余,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人民。同时,古典主义在这个时期还有很大的影响。保守作家大多遵循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一些进步作家也或多或少带有古典主义倾向。本世纪初期,古典主义在诗歌创作中最有影响,最重要的作家是蒲伯(1688~1744)。他模仿罗马诗人,有的诗对贵族生活进行温和的讽刺,有的宣扬庸俗哲学。他长于说理,诗风精巧,但缺乏深厚的感情,形式多用双韵体。

现实主义小说是18世纪英国文学最主要的贡献,它在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继承并发展了流浪汉小说的传统,直接取材于社会生活,以普通人,特别是中下层人物作为主人公,通常含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反映了初期资本主义社会暴露出的种种矛盾。与流浪汉小说相比,其情节趋于集中,时间、地点的安排也较严密,人物性格的塑造、感情心理的刻画、环境的描写都有了显著的进步。语言一般是日常生活用语。这些特点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发展的新阶段,为以后英国和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法国文学

18世纪的法国,在欧洲大陆各国中工商业最为发达。60~70年代,手工业工场开始零星使用机器,规模较大的企业出现了,但它仍是一个封建的农业国家,基本社会结构与17世纪没有什么不同,仍分为3个等级:教会以操“圣职”的名义列为第1等级,贵族阶级是第2等级,第3等级则包括资产阶级和由手工业者、工资劳动者、农民所构成的城乡劳动人民。前2个等级掌握封建国家的统治权力,享有种种封建特权。专制王权对外不断发动战争,对内则加紧压榨人民,封建阶级和第3等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到极点。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一次最彻底的斗争,它完成了由封建贵族阶级的统治形式到资产阶级统治形式的历史转变。

18世纪的法国文学,按不同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点,可分为3种流派,一种是贵族阶级的文学;一种是资产阶级的现实主义写实暴露文学;第三种是资产阶级启蒙文学,它是18世纪文学的主流。

在17~18世纪,法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谈论文学、艺术及政治问题的社交场合沙龙是实际上的文化、知识中心。

在18世纪前期,各种沙龙或俱乐部盛行一时,各种沙龙的形式与内容也多样化,与会的客人除谈论文学艺术外,还热衷于讨论各种社会问题,甚至妇女们也参加社会、哲学、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讨论,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现状不满,对探索社会改革的道路的热衷。

1760年以后,沙龙数量越来越多,对文学艺术的发展起了重大影响。在沙龙中,思想家、哲学家们阐明各自的观点,争取知识界同行的支持,交流思想,进行辩论,这一切有助于新思想的传播。

18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对当时的社会是持批判态度的。前期的作品一般是对上流社会腐朽庸俗的作风,丑恶可笑的世态进行讽刺。在阿兰·勒内·勒萨日(1668~1747)的作品里则将讽刺的矛头进一步指向官场的黑暗,他的代表作《吉尔·布拉斯》(1715~1735)叙述了一个本来天真无知的西班牙青年,为了冲破封建社会的种种障碍,不择手段地向上爬,直到当上首相秘书的故事。

小说反映了封建制度瓦解,资本主义关系上升时期的法国社会生活的特征。作者通过吉尔·布拉斯的形象说明在封建社会中,一个出身微贱的人即使有很好的德行和很大的才能,也不会受到重视,他只有与坏人同流合污才能有所作为。

1750年以后,法国基础教育发展较快,洛克那种容忍思想自由的经典论述和一切都可以从书本中学到的观点对法国颇有影响。一方面,人们重视知识,追求进步,许多人靠自修学会了阅读和书写,读者队伍日益扩大。另一方面,政府继续实行书刊、戏剧检查制度,国王可以用各种罪名监禁或放逐有先进思想的作家。

18世纪的法国是欧洲政治最活跃的国家,法国启蒙运动也最典型,它明确地为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大造舆论。从总体上说,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主要有两大主题:反对封建等级森严的封建专制统治,宣扬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抨击教会黑暗,反对宗教迷信,宣传无神论或自然神论。它一般以路易十四的逝世(1725)为开始的标志,以1751年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法国启蒙主义文学前期(1751~1750),与文学有密切关系的哲学蓬勃发展,取得了明显成就。哲学家们不再热衷于建立哲学思想体系,而是联系实际,相信科学,实事求是,虚心接受外来的进步思想。他们一方面针砭时弊,猛烈抨击传统的封建专制政体和专横武断的天主教教权主义,一方面寄希望于理智和本性,以启发读者的本性为己任,试图提供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制;哲学上,尚未提出无神论;文学上,依然崇尚传统文学形式(戏剧、史诗、抒情诗等),试图摆脱古典主义,但又受其影响。

查理·路易·德·瑟贡达·孟德斯鸠(1689~1755)是最早登上历史舞台的启蒙运动思想家,是资产阶级温和派的代表。他出身于贵族家庭。幼年学习过古希腊语和拉丁语,后专攻法律。1716年,继承叔父的子爵爵位和法院院长职务。1721年出版了书信体讽刺小说《波斯人信札》,引起轰动。

同类推荐
  • 所有的疼,都会开出一朵花

    所有的疼,都会开出一朵花

    作者温情回顾40岁母亲的去世,记录身边平凡人不甘于平凡的勇气,以及那些细碎而美好的爱与情。16个故事,却不止16种心情,不喂鸡汤、不讲大道理,然而,当你疲惫、迷茫、孤单时,这本书或许会让你在这些朴素而又真切的故事中,找回本属于你的温暖。
  • 朱自清文集

    朱自清文集

    作为一位散文大家,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朱自清是一位文化多面手,他给后人留下了近200万字的文学遗产。
  •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卷八)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卷八)

    该卷本收录《一个母亲》《月下小景》《游目集》《如蕤》四个子集。《月下小景》是沈从文1932年—1933年写成的一个短篇小说集,叙写有关旧时湘西地区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故事。短篇小说《如蕤》是文学史上难得的精品,显现了作为文学大师的沈从文天才的想象力和非凡的艺术才华。
  • 文学史的文化叙事

    文学史的文化叙事

    本书收录了《关于中国早期历史上游侠身份的重新检讨》、《小说家出于稗官说新考》、《汉赋与赋诗制度》、《关于中世文学开端的一点想法》等。
  • 中华歇后语(第五卷)

    中华歇后语(第五卷)

    歇后语是俗语的一种,也称俏皮话。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是一种具体的描述,或为现实生活、自然界的现象,或为历史上、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或纯粹是一种离奇的想象;后一部分则是从前一部分引申而出的、作者要表达的对事物的看法。它运用比喻、想象、夸张、借代、转义、谐音等手法,构思巧妙,生动形象,幽默俏皮,运用得当,常常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在平时的言谈或文学创作中,如果能够使用恰当的歇后语,就会有助于交流思想、传达感情,使语言充满生活情趣,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热门推荐
  • 极品嚣张三小姐

    极品嚣张三小姐

    韩青宁被花盆砸中穿越了,穿到爹不疼娘早没的韩家三小姐身上。这辈子她只想重操旧业赚大钱!然后找个没人的地种种花养养狗,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现实确是拥有一个大众情人做未婚夫,导致整个帝都的女孩都针对自己!从此以后,就走上的退婚的不归路……
  • 西游世界抽神通

    西游世界抽神通

    重生西游初期,白昊看着眼前的孙悟空,对方的身旁正浮现着七彩斑斓的果子。隐身咒腾云驾雾。。。。。。灵明石猴血脉抽取神通果实
  • 斗罗大陆之斗罗殿殿主

    斗罗大陆之斗罗殿殿主

    紫渊从现实世界穿越到了斗罗大陆的世界里,并且系统还自动为他安排了一个身份,就是武魂殿斗罗殿殿主幽冥斗罗紫渊,紫渊直接隐藏自己接近唐三,在最后让唐三死了,可谓是十足的超级隐藏大反派,被世人尊称“紫衣修罗”
  • 无颜皇后很倾城

    无颜皇后很倾城

    为什么她的命运这样坎坷?人家穿越都是穿成祸国殃民的祸水,只有她,明明是个漂亮妞儿,却穿成一个无颜女,还是个完全不受宠的皇后娘娘!要她服侍男人?NO,NO,想都别想!结果却没想到皇帝居然是个帅出天际的男人,让她是刚说了对他没兴趣,下一秒就跟帅哥皇帝滚在一起了……但是她叶真真从穿越而来那天就决定不会死守在后宫里跟那些女人争宠到死,更不会让自己变成一个等待男人偶尔宠幸的可怜女人……扬眸,浅笑月光倾国倾城,更教人倾心……
  • 纵横漫威之我是奇侠

    纵横漫威之我是奇侠

    杨栋突然间,获得了奇侠的能力,穿越到了漫威世界,不求将它搅个天翻地覆,但求能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平平安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乱世佳人之帝王劫

    乱世佳人之帝王劫

    云霁是在山中长大的”野孩子“,好奇心驱使她要去看看山外的世界,她便怂恿小芷,于是二人偷偷溜出山。一场人间的游历,从桃树花开到花落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将本稚嫩单纯的面庞覆盖上了不属于那个年纪的哀伤,像是已经走过了长长的一生。后来的十年,梦中总是有那个那个男子绝美的面庞,皎洁的月光下,他背着她缓慢的走在鹅卵石上,夜色如此美好,可也是他,如此绝情。
  • 矫情少爷:腹黑女

    矫情少爷:腹黑女

    那年,遇见…那年,相识…那年,开始…那年,相守…那年,不分离!
  • 玉落九霄钟问情

    玉落九霄钟问情

    九霄大陆英豪辈出,仙、魔、鬼、妖四方云动。群雄逐鹿天下,问谁主沉浮。少年落凡入魔域、闯鬼道、纵横妖界。一路行来,饮下千杯心不醉,执剑逍遥戏红尘。殊不知情丝一缕绕心头!
  • 三国之韩家二公子

    三国之韩家二公子

    穿越冀州牧韩馥二子,左手掌军,右手掌财,万千密谍,洞悉世间。这一世,冀州不会让;这一世,天下韩为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