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57900000025

第25章 礼让有道(2)

刘强的心理疾病又开始发作了,倘若按照我们正常人的想法,我们把一生最重要的东西送给了别人,我们就会有施舍的乐趣,当然,这种乐趣里是有功利性的。因为在我们正常人看来,他会感恩。而这个人给的东西,我们会心安理得的接受。就如同是一个黄花闺女把自己最重要的第一次交给了别人,那么,别人对她好,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当然,这个黄花闺女也并不是报着别人回报的心才把自己的第一次交出去的。可从来没有听说过,得到这个黄花闺女第一次的人要报答黄花闺女时,这个黄花闺女却诚惶诚恐,甚至魂不附体。

当时的刘强就是这样的一个闺女,父亲和太子要回报他时,他总哆嗦着,认为让出太子位(自己最宝贵的第一次)是他应该做的。这似乎一点都不符合常理。

按照唯物主义历史学家的论断,刘强之所以一让太子,二让东海国国王,是因为当时的宫廷斗争太过于激烈,稍不留意就会身死名裂。然后又回到他母亲郭皇后身上,郭皇后之所以总无事生非,是因为她的舅舅刘扬造反而被刘秀诛了,因为没有了靠山,所以郭大小姐感到了自己的危机。这话实属放屁!因为没有人给她危机,给她制造了危机的人恰恰是她自己。因为是刘秀的同乡,所以阴丽华在朝中的势力肯定有之,并且还很大。但这又能证明什么呢?因为势力大,她就一定要争当皇后?这和“因为卖酒必须要喝酒”是异曲同工般的扯淡。

唯物主义历史学家解读历史,为什么一定要读出“狡诈”,为什么一定要读出“斗争”来呢?我始终怀疑古代的宫廷斗争是不是真有那么惨烈,是不是所有的王朝必须要有宫廷斗争,必须要惨烈。即使把后汉书翻烂了,我也实在找不出阴丽华这个美人给了郭圣通和刘强什么压力。这个小市民出身的人完全是为了爱情而成了刘秀的妻子,为了躲避郭圣通的猜忌,她还搬出了洛阳三年。老实说,光武帝的后宫俨然是一派祥和气象,看不到有一点明枪暗箭的迹象。

既然是这样,问题就出在刘强自己身上。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问题,无非是因为读了几本宫廷斗争史的诸多瘪三臣子对他的影响。当他还是太子时,有个瘪三臣子就跟他说,“太子,你长久坐的是一个危险万状的位置,也是一个使皇帝感到痛苦难解的位置。不但有违孝道,事实上也杀机重重。历史上不少例证,帝王是明智的帝王,儿子是千古的孝子,结果却因为芝麻绿豆小事,反目成仇。《春秋》里,特别指出:子以母贵。为你自身的厉害打算,不如辞去皇太子,逃出是非窝。”

刘强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宫廷必须要有斗争,有斗争要斗,没有斗争创造斗争也要斗。还有那群自以为读了历史,得到经验的瘪三臣子的影响,他自己彻底地相信,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是有斗争的,特别是离皇帝越近,斗争就越惨烈。可他似乎忘了一件事,刘秀不但是皇帝,还是他的亲生父亲。历史是个混蛋,在教给了人总结好的经验时,还让人知道了一些丑恶的东西,比如宫廷斗争,太子之位的危险。

刘强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所处的位置想象成地狱,而不是天堂呢?

刘强在管理东海国的五年后,也就是公元57年,刘秀去世。就在这一年,刘秀的不孝儿子山阳王刘荆写了一封匿名信。这封匿名信是以大鸿胪郭况的口吻写给刘强的。当刘荆让自己的奴仆把这封信送给刘强的时候,刘强几乎晕倒。

信的大致内容是说,刘强无罪而被废去皇太子之位,母亲郭后也遭罢黜屈辱,劝刘强回到东方起兵,夺取天下。并且说:“高祖起兵时,只是一个亭长;陛下在白水乡间,兴起了大业;何况大王身为陛下长子、原来的储君?您应当做秋天寒霜,肃杀万物;莫做圈栏之羊,受人宰割。皇上驾崩,民间百姓尚且要做强盗,准备有所图谋,何况大王呢!”

刘强在没有晕倒前,就把冒充信使的刘荆奴仆捉了,将原信封好,快马送到京师明帝刘庄处。严刑拷问之下,明帝知道了是刘荆所为。但念及是同母胞弟,便将此事保密,命令刘荆离开京城,移居到河南宫。

刘强在这件事上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稳定大汉江山,而是出于慌张下的避嫌。这件事以后,刘强又上疏,跟第二个皇帝要求让出东海国的鲁郡。刘庄不允,阴丽华更是不允。

在刘强于东海国的前五年,他似乎在和朝廷联系上并没有特别重要的事,只是在让东海国,虽然,这种“让”如同弹力球一样打在墙上又弹了回来,但刘强还是费着气力不停地在向墙上扔球。

心理疾病与生理疾病

公元58年,东海王刘强病逝,年仅三十四岁。他在遗嘱中说自己不注意身体而得了重病,让父亲和母亲为之担心。从各种零星的史料来分析,刘强对自己的身体是很在乎的。在东海国的六年时间里,政事上有郭竞,生活上有诸多人伺候,刘强又没有什么不良嗜好。那么,他所谓的不注意身体只是对皇帝的客套话而已。

从刘强的一生来看,他的疾病应该与心脏有关。也就是说,一直生活在惶恐中的人心脏肯定有问题。这种人生性敏感,一点点小事都能让他绞尽脑汁。至于更大的事情,比如刘秀对他的特别赏赐,他更是翻来覆去的想。至于他到底在想什么,应该是,得之,若惊;失之,若惊。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心理疾病越来越重,最终导致了生理疾病。

早在他当太子时,刘秀曾经问过他政事。当时东海国附近有妖民作乱,与他在一起的还有当时的东海国国王刘庄。他给父亲的回答是,应该加以剿灭。而刘庄的回答是,放纵之,原因是,这是一群没有组织没有纪律没有奋斗目标的乱民,不用去招抚,也不用去剿灭,关闭所在地之城门,他们闹够了,自然就散了。

事情果然如刘庄所料,几个月后,乱民平息。刘秀在这件事上虽然没有怪刘强的卤莽,但却对刘庄的计策表示了赞赏。

我们举这件事,就是想说明,刘庄是有资格当皇帝的,至少在计谋上,他要比刘强强出一筹。作为中国皇帝里的最优秀最仁义的光武帝刘秀,其对太子的教育肯定也是从儒家的仁义廉耻方面进行的。刘强在这种“仁柔”教育的感化下,其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必定是以“心思敏感、行事优柔”为主要特点。况且,在那一件事情后,刘强感觉到了父亲不喜用兵,虽然,刘秀是用武力得到了天下。但在得到天下后,聪明的刘秀觉得武力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而不能解决一世。

刘强在太子岁月里正接受父亲所安排的而给他带来的敏感神经时,他的母亲正在后宫闹得风风火火。这让他很矛盾,在他看来,一切事情都可以以和平方式来解决,没有必要用“斗争”来把问题扩大化。这种矛盾在他心里渐渐地成形,就导致了后来他让出太子之位的事件发生。一方面,他认为太子之位是个炸药包,随时都可能爆炸而炸到自己,另一方面,儒家传统中的“母以子贵”让他懂得现在的皇后不是他亲身母亲,自己必须要退出的,最后一方面,他认为一切事情都应该用和平手段来解决,并且一定可以解决。

他所做的这一切并不是功成身退,他本来就没有什么功劳。他让太子位完全是出于传统,包括书本和瘪三臣子的影响所致。这样的让,显然从内心深处并不是心甘情愿的,总有一点点扭曲的心理在里面。当他让出太子位后,对于过多的赏赐,又让他不安。这种不安也带了点扭曲,就像是一个人怄气把珍贵的瓶子给了别人,而别人拿一上好的夜壶送给他时,他赌气似的不要。在他看来,珍贵的瓶子都已经给了别人,还要一个夜壶干什么。

这是一种扭曲的赌气,一方面,他真的想把最珍贵的东西让出去,一方面,他又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了,那么,对于与这个珍贵东西相同的其他东西要与不要,已经没有区别了。他所受到的教育和耳濡目染的一些事情,让他感觉,皇帝越是给他最好的东西,自己就越是有危险。

在东海的六年和辞去太子位在京城的九年,他无时无刻不在表现一个对任何功名都不在乎的人,确切的说,他是在用自己的这种态度来作给刘秀看,自己确确实实不想要任何东西了。

他以为他所在的政权仍然是以前历史上的政权,仍然要有斗争,必须要有斗争。在这种心态下,刘秀的每一次赏赐,他都惶恐不安。他认为这种赏赐是对自己的迫害,可因为皇帝无戏言,他每次都推脱不掉。

刘秀的发自内心的向他的“道歉”,对他来讲却成了一种负担。在这种负担的重压下,他的心脏支持不住了。如果历史可以复制,我们真希望能到他的身边,告诉他,这一切是你应得的,而且什么危险都没有。

事实上,从他到东海国的第四年,他的身体就已经垮了。刘秀和后来的刘庄屡屡派御医为其治病,但效果不佳。其实,他得的是心病,自然需要心药来医治。可御医们根本就不懂,一个在享受上仅仅此于皇帝的东海王怎么会有心病。由于心理疾病的加种,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当他得知父亲去世后,更是惶恐不安。还是历史,还是历史告诉了他,这个曾经是他自己成全而当上的皇帝的弟弟,肯定会对自己有所动作。

特别是发生了刘荆造匿名信事件后,他更是害怕,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他几乎把功高震主这句话用在了自己身上,他殚精竭虑地想要刘庄相信自己,可他这种心思就如同重拳打在了海绵上,毫无声息。因为这块海绵根本就不具备进攻力,更没有进攻的打算。

但他依旧在琢磨,琢磨自己的将来,琢磨怎样才能免去自己本不该得到的一切。一直到他临死,他才彻底地放弃了这种心思。当生理疾病夺去他生命的同时,他的心理疾病却莫名其妙的好了。他的遗嘱中希望皇帝能封他的三个女儿为王,这简直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按照常理,根本就不可能发生这种事情。但它却在刘强身上发生了,并且发生得那么顺理成章,刘强也是心安理得。

所以,我们说,刘强自从让出太子位,甚至可以说,在他将要让出太子位的时候就已经得上了很严重的精神疾病,并且也注定了他必将死在这种病上面。

这样一个人,心理承受能力如此差的人,表面看上去是没有做皇帝的资格的。可反过来想一想,如果没有他母亲郭圣通的被废,没有他对历史丑陋一面的了解与他手下瘪三臣子的影响,他肯定不会走到公元58年那一步。性格决定命运,但同时,读太多的书也不是什么好事。

书中有太多的并不正确的事实,从古到今,历史虽然在重复,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历史教训与经验是没有的。东汉光武帝时期的那段历史就是一最好的反驳。

没有了宫廷斗争与太子争斗的东汉光武,却出了一位刘强让太子事件,在让人费解的同时也让一些人觉得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合乎情理的。出于这种想法的人也患了刘强所患的精神疾病,把一般规律当成了必须该发生的普遍规律。

刘强之死说明了一个问题:任何人都不能不受历史的影响,包括未来的准皇帝——太子。

“让皇帝”李成器

孔融四岁时让了一个梨,被传诵了几千年。而唐朝中期的李成器把将登皇位的太子之位让给了李隆基,却少有人知。倘若将这两个人所让之物比较,就能得出一个很不好的结果来:水果要比江山重要。孔融让梨,得到的是大人们“真乖”的称赞;李成器让江山,得到的是李隆基的感激涕零。李成器死后被封为“让皇帝”,这三个字不仅仅是对他审时度势的认可,也是对他仁义的肯定。与他祖宗李世民相比,他真是一位可爱而又可敬的人。他这一让,让出了大唐中兴,让出了宫廷兄弟情深的楷模。

死后荣光

大唐帝国的皇帝李隆基在741年的那年冬天,一直心神不宁。这一年,长安城里的温度比往年要低出许多,大雪纷飞,皇城里的每一个屋子都在日夜不停地供暖。但李隆基还是感觉冷,这种冷是因为心神不宁而对温度没有一丝感觉所致。六十三岁的大哥李成器已经病很久了,而入冬以来,由于天气恶劣,病情突然恶化。李隆基与他的兄弟们几乎使用了巫术来给大哥祈福,但李成器的病丝毫不见好转。

这年的十一月,天寒地冻里,李成器还是自然而然地走了。走时没有一点痛苦,据照顾他的太监报告给李隆基说,他走得很安详。一听到这句话,李隆基可不安详了,几乎是歇斯底里的嚎啕起来,任谁都劝阻不住。

五十六岁一个老头,且是一国之主,哭起来居然像个孩子,不累不罢休。过了很久,他明白了即使再哭上十年,哥哥也不会再复活了,才在别人的安慰之下擦干了眼泪。哥哥生前大仁大义把太子之位让给自己,在他死后,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对于一个死人而言,做什么恐怕都与事无补,但对活着的人来讲,起码是一种心理上的平衡,更是一种安慰。

遂后,李隆基下诏:“能以位让人,有上古之高风。生则成全其气节,死当表彰其贤德。按谥法推功善尚曰‘让’,德性宽柔曰‘让’,敬追谥为‘让皇帝’”其安葬礼仪完全按照王礼安葬,墓称为惠陵。

不久,李成器的儿子上表恳辞,表示如果父亲泉下有知,肯定不会接受此帝号的,请皇帝收回成命。李隆基告诉侄子:你父亲得此封号是理所应当的。

下葬时,李隆基遣金紫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仆射、摄太尉、上柱国、许平县开国侯耀卿,“奉霄载奠祖筵,以申天伦之感也。”又令词臣,将此事叙于典册,以教后人知。

根据历史的记载,唐明皇李隆基是个半截皇帝,上半截时把大唐鼓捣的很象模象样,下半截时把大唐折腾得一蹶不振。其英明程度之高让人惊叹,其昏庸程度之深,让人更是张口无言。当这样一个人处在英明与昏庸之间时,却为了一个哥哥几乎是求生不得。这很让人琢磨不透,皇帝从来不缺少兄弟姐妹,也正因此,大多数皇帝总觉得自己的兄弟姐妹太多,所以,都报着我们今天看来的计划生育措施而杀之,凌辱至死。

但李隆基却是一个另类,他非但没有对兄弟姐妹们进行屠杀,反而做得要比平民百姓好出很多。李隆基曾经让人制作了一张大被子和一长枕,每当冬天时,便和李成器共一被、共一枕。在今天看来,两个大男人在一个被窝里总有点暧昧。许多人会想,李隆基这是在作秀。但即使是作秀,倘若不是兄弟情深,也不可能作秀二十多年。由此可知,李隆基对李成器的友爱之情是发自内心的。

同类推荐
  • 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

    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

    本书围绕太平天国的重大事件、政治社会制度、政治观念展开研究;善于从历史的细微处进行深入探讨,对太平天国史上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并就太平天国史研究的思路进行探索,开拓了太平天国史研究的领域;新收几篇文章是作者近几年的相关研究成果。本书内容充实,文字精当,考证细密,是太平天国史研究中的经典性著作。
  • 文明人的汉末之旅

    文明人的汉末之旅

    “我是文明人。作为一个文明人,绝对不会有错。作为一个文明人,胆子一定要大。作为一个文明人,当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作为一个文明人,必须要喜欢美女。作为一个文明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管他洪水滔天。最重要的是,文明人必须要强大,不然就做不成文明人了!”
  • 汉末风云录

    汉末风云录

    这个时期虽然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最为频繁,灾难最为深重的时期;但也是人才辈出,武勇与智慧并重光耀的时期。所谓“乱世出英雄”,天下即将大乱,“神器”失居,万民涂炭。一方面人心思安思治;另一方面,一些野心家和乱臣贼子,趁机而起,或与乱中窃国,称王称霸,或者鼠窃狗偷,狗苟蝇营;还有一些所谓的仁人志士,则应人顺时,以天下为己任,投入到治乱统一的大业中。无论他们出于什么动机,要争取帝位,成就霸业,却是同一的目标。
  • 续汉

    续汉

    首先,这是一本好看的书,能让大家轻松地享受厚重的历史,后面的内容会越写越好看的。一个小人物在乱世中奋斗崛起的历程,一次不容错过的三国之旅。请看萧遥如何笑料百出,历尽险恶,依香偎翠,游走官场,改革弊政,经商济农,精兵强将,角逐天下,创造历史……*******忍龙已完本小说《异世霸王录》书号:88355《续汉》读者1群:4076392《续汉》读者2群:85803112请大家不要重复加群。
  • 无主之国

    无主之国

    我以为我只是想讲完一个故事,最后却发现,这个故事一旦开始,仿佛就无法结束了。
热门推荐
  • 我的帝生

    我的帝生

    一个平凡的少年,偶然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成为了唯一一个皇位继承人,先皇突然驾崩,面对群狼虎视,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少年,能否力挽狂澜,面对危机重重的世界,到最后会何去何从。
  • 网王之情感选择

    网王之情感选择

    我类个去!这是谋杀案还是意外?不就因为那些帅哥王子用得着这么激动吗?惹上华丽大爷;抢夺龙马爱猫;偷吃冰殿鳗鱼茶……性情不定的她,却比骄傲的殿下更迟钝。碎了N颗帅哥心。命运的年轮依旧转动着。午夜钟声敲响,你,还会陪在我身边吗?
  • 道笑天

    道笑天

    纯属娱乐,拒绝郁闷情节,打倒一切恶势力!主角永远是对的,如果主角做错的话,请参考前面一句话。
  • 那个骗我一生的男人

    那个骗我一生的男人

    【已经完结,可以放心追文!顺便推荐一下新文《爆萌王妃:王爷正在掐桃花》不一样的宠文哦!】温长安:“她叫路六六,一个平凡的女人,她长得很清秀,性格也蛮好,有点倔,嗯,好吧,不是一般的倔,但是这也是我喜欢的一点,她喜欢甜和酸不吃辣……所以我骗了她一生,骗她跟我结婚,骗她为我生孩子,骗她与我白头偕老。她是我的老婆子,一生一世的老婆子!”路六六:“他是温长安,骗了我一生,他说他只是一个小小的老师,可是他却是W公司的总裁,我就说嘛,一个老师怎么可能那么帅呀!他说他想跟我过平平淡淡的日子,可是最后却给了我轰轰烈烈的生活,他骗了我一生,但是,我并不生气,因为我爱他,他是我的老头子啊”
  • 空白酒馆

    空白酒馆

    一杯酒,一滴泪,一间酒馆,一个故事,一段过往。
  • 九重炽华

    九重炽华

    【1vs1微虐HE文】他,贵为于九重天之上御灵山的琼华仙尊,清冷寡淡;他,卑为于山野之间以活下去为目的的小小狐妖,毒舌跳脱。偶然之间,浑身血腥的他被如谪仙般的他所救。“他是我救下的,别动他。”“我是天资极差,但是你若对他出言不逊,我死也要从你脸上咬下来一块肉!”“我来了,阿衍,别怕,我来了。”“......我不值得。”“一切有我。”世间动荡,人心险恶,世事难料,前方有什么等待着他们呢?
  • 从新世界开始的旅途

    从新世界开始的旅途

    一名现实世界的上班族李瑞转生来到魔法世界?时间的齿轮再次转动,身世、冒险,李瑞面对将是些什么?开始了!尘·布莱瑞斯的新世界旅途。等待着的是魔法、制造,无穷无尽的冒险?还是魔兽、魔人,还是神?双亲、爷爷的离去、弱小而且想要力量的自己到底何去何从?开始了,上班族的转生旅途。
  • 有夏一统

    有夏一统

    庄周梦蝶——两段记忆孰真孰假,又是谁梦到了谁?废物少爷,天才弟子,谁才是真正的我?……不管了,先把自家娘子送上皇位再说
  • 心之羽暗

    心之羽暗

    灵清心灵之梦境与墨轩的奇遇女主:司徒灵清男主:墨轩配角:照小梦......
  • 最后只有我

    最后只有我

    天选之人的宿命永远如此……凑点字数吧反正我写了纯属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