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27400000043

第43章 民族繁荣及国家与民族的归合(5)

整体社会性质对国民统一族性的规约是国家固有属性对国民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完全受制于国家发展和民族过程的自然规律。然而国家毕竟又在具有主观意志的人的掌握之中,代表人的意志的国家从来不会放弃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民族关系的干预;国民统一族性的形成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国家的自觉规约。当然,这里所说的自觉规约是指国家旨在调节和处理民族关系的自觉行为,它的终极结果都趋向于促进国民统一族性的形成,但这种行为的实施者则不一定都能认识到这种结局。

作为一种国家行为,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国家对民族关系调节的主要方面。所以,国家对国民统一族性的形成的自觉规约首先是从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表现出来的。

我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朝各代都有自己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总的来看,历代统治集团交替实行两种政策:一种是视少数民族为“非类”,力主排拒、镇压;另一种旨在安抚,力主“用夏变夷”、“羁縻怀柔”。前者是国家的阶级压迫属性在民族关系上的必然表现,然而实行的结果则只能激起少数民族的更激烈反抗,最终不利于统治的巩固,因而后者的实行有着更实际的效应,更为统治集团所看重。

“用夏变夷”即是用汉族文化去同化“四夷”。这里有强制同化,也有由各种政策造成的自然同化。强制同化是一种违背被同化民族意愿的行为,它迫使少数民族放弃原有的生产方式、传统习俗和语言,改变自己的民族特征,除了对民族心理和文化造成摧残外,也总是伴随着民族之间的经济剥削、政治压迫和歧视。古代少数民族人迁中原列入“编户齐民”之后,随之而来的即是残酷的赋税、劳役和兵役负担,它对少数民族带来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用夏变夷”是基于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的改造,它实施的效果是使少数民族在文化、经济方式和政治隶属上和汉族的一体化。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的人徙浪潮,入徙的结果总是使这些少数民族的绝大部分溶汇于汉族的汪洋之中,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即是中原地区国家的强制同化。自然同化是以民族混居为前提的,而造成混居的原因,除了少数民族的自内徙外,也无疑有国家实施“用夏变夷”政策带来的强制内徙和间或有之的招抚。因为中原王朝为了补充劳动力和军事力量的不足,有时也以各种措施吸引少数民族内徙。人们常说历史上的中原地区是中国民族融合的大熔炉,而把各少数民族引入这个熔炉,把它们与原有的汉族熔铸为一体的,无疑有中原统治集团实施的“用夏变夷”政策。

“羁縻怀柔”是针对边远地区民族的政策。这一政策对各民族统一族性的影响在于积极地维护和发展了中原地区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不能说没有国家就没有汉族与周边民族的交往,我国自成一体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汉族与周边民族的各种联系是亘古既有的。但使这些联系经常化、制度化、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的,却是由国家实行的开明的民族政策。为实施羁縻怀柔在周边民族地区设立专门的行政机构,实行“土官”自管和“流”“土”并治的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少数民族文化和政治权利的尊重,这使周边少数民族能够倾心归顺中原王朝,对维护边疆安定和国家的统一是有决定意义的。出于安抚目的,国家对周边民族实行的所谓赏赐、和亲、敕封等不但大大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流,巩固了既有的互补和共生关系,而且通过这种交流培育了周边民族与中原共为一体的国家意识。由于羁縻怀柔是基于周边民族实际实施的“安抚”,它虽然促进和巩固了我国各民族的一体性联系,但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周边民族的民族特性,从而使我国的民族结构是多元一体的,而不是单一的。

我国是一个有着完整历史的国家,因此它在历史上的民族政策对国家统一族性的形成是有代表性的。虽然具体表现形式不同,但民族同化无疑是我国历史上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其实,民族同化也是历史上所有多民族国家普遍实行过的民族政策。这一政策到了近代以后便有了系统的理论阐述并得到了许多国家的公开提倡。如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在1919年指出,民族主义目的有二:一为消极目的,即推翻满清;二为积极目的,即民族同化,并举瑞士和美国为例,证明各族人民可以同化为一个较大的民族。1921年6月,孙中山仍希望将“满、蒙、回、藏都同化于我们汉族,成为一个大民族主义国家。”①著名人类学家林惠祥在其1934年出版的《文化人类学》中谈到,研究文化人类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推动“国内民族的同化”。认为消除民族斗争的最好途径“莫如实行同化了。”②此外,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和美洲、非洲和亚洲的其他大多数国家都曾实行过或仍在实行着民族同化政策。

民族同化政策为历史上多民族国家所普遍奉行和认可,可以说是国家存在的一种本能要求:国家的存在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的稳定,而民族差别的消除和利益的一致又是社会稳定在民族关系上的最高要求。于是,满足这种要求的最直接途径就是实行民族同化了。

民族同化对造就国家与民族一体性方面是起了重大作用的。然而这种政策本质上是对非主导民族文化及其族体存在的否定,同化过程中又总是伴随着对非主导民族的文化歧视和政治压迫,这是违背社会公正和人类道义的。同时,在阶级社会条件下民族同化又总是与阶级对抗相联系,成为阶级压迫和奴役的另一表现形式,这又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所要革除的。因此,民族同化理论自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便开始遭到不同方面的批评和放弃。1929年斯大林明确宣称:“你们当然知道,同化政策是马列主义的武库中绝对不容许有的,因为它是反人民、反革命的政策,是有害的政策。”1921年时孙中山提出,希望将“满、蒙、回、藏都同化于我们汉族”,但一年半以后的国民党宣言说:“吾党所持之民族主义:积极的为团结国内各民族,完成一大中华民族。”已经没有用“同化”一词。其后在国民党一大宣言和有关民族主义的演讲中,已不再明白地主张同化。与此前后,美国的主导民族理论也不再明确宣称用盎格鲁文化去取代其他文化,而是提倡所谓的“美国化”,即一切外来民族都要在美国这口“坩埚”中被熔铸为“美国人”。然而,不再明白地主张同化,并不是在政策和行动上完全取消同化,不论我国的国民党政权还是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在相当时期内实行的民族政策其实质都还是民族同化性质的。

取代民族同化政策的是民族平等和团结政策,在西方国家则表现为多元文化主义政策。这些政策是在承认每个民族都为人类作出过贡献,每种文化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都有独立存在和发展的权利基础上提出的。它符合平等、民主和社会公正原则,其进步性质是不言而喻的。但同时,这些政策在客观上也将有利于国民统一族性的形成。因为,民族平等和团结政策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要求平等地对待每一个民族或文化,甚至着意去鼓励、扶持非主导民族或文化的存在和发展,这是符合民族过程规律的。虽然它能够造就民族或文化多样性的长期存在,但也更能造就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和睦氛围,更能沟通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联系、心理感情,更能形成和巩固全体国民的国家认同。多民族国家稳定和谐的民族政策在促进民族繁荣的同时,也大大加速了普同文化的增长和各民族之间共性的提高。这些,比着意去追求和强制民族之间统一的民族同化政策更能促进国民统一族性的形成。

完全有悖于国民统一族性形成的政策是民族排拒和隔离政策。中国历史上间或有过这种政策。印度社会从古到今的种姓制度,美国和其他一些移民国家的“保留地”制度,以及不久以前还在实行的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等都是这种政策的典型表现。民族排拒和隔离政策的要害在于人为地阻断民族之间必要的交往和联系,并常常使民族差异和矛盾与阶级和其他社会等级等同起来、固化起来,从而阻碍和破坏民族之间统一性的形成。但是,由于国家对社会稳定和政治统一的固有要求,有损这种稳定和统一的民族政策在各国总是非主流的和短暂的。

除了民族政策之外,国家对国民统一族性形成的自觉规约还表现在政治制度建设上。一般来说,与民族同化政策相对应的政体设置无统一定制,因为它是以消泯非主导民族的存在为目的的,专门的机构可以设置,也可以不设置;而这样的机构又可以根据各自国情有着不同的形式。稳定和谐的多民族国家政治建设总是与民族平等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相辅相成的,它所促成的民族繁荣局面和各民族之间共性的增多已经说明了这些制度对国民统一族性形成的规约。

(三)国家行为的非自觉规约

国家行为对国民统一族性形成的规约,是国家旨在调节和处理民族关系的有意识行为对这种族性形成的影响。但实际上,由于国家整体社会性质的影响,国家并非针对民族关系的一些行为也对国民统一族性的形成有着推进作用,这即是国家行为对国民族性的非自觉规约。

1.国家意识的培育。从国民和民族统一的角度来讲,国家意识即民族意识,国家意识的培育也即民族意识的培育。国家意识的有无和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统治的是否巩固,因此,自国家产生以来,统治集团总会不遗余力地向国民灌输国家意识,培植国家意识。近代以来,随着民族国家的出现和国家社会在世界的全面覆盖,国家成为唯一的整体社会和社会利益的最高归结点,于是国家对国家意识的培育更为自觉。忠于祖国、献身祖国成为国家之间最为一致的社会伦理。当然,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各个国家在历史上对国家意识的培育方式和重视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这就直接影响到各个国家凝聚力的明显不同。

教育和宣传是培植国家意识的一般形式:每一时代每一国家都有自己特有的教育和宣传内容,树立有符合自己要求的爱国主义英雄典型。由于国家培植国家意识的本意最终在于维护自己的统治,所以国家在宣扬国家意识的同时也必然把国家和统治集团的利益联系起来。于是“朕即国家”,“忠君即报国”等便成为奴隶时代和封建时代国家意识的特征,而爱国即爱自己的民主政府和爱社会主义又成为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意识的特征。

国家意识的教育和宣传手段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变化的。早期历史的口口相传、文告诏令和诗文刊布等使国家意识的传播非常有限,而当代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和无孔不入的媒介传输使国家意识能够达及国家的每一角落。这也是当代世界国家意识达至最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民族和文化多元的国家来说,形成统一族体所需的自觉认同和精神凝聚力只能由国家认同和对国家的忠诚转化而来。国家认同和对国家的忠诚原本即是和国民统一的民族意识相通的,因此,从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建立开始,国家对国家意识的培育已和国民统一民族意识的培育结为一体了。从这一点来看,国家对国民统一民族意识的造就从近代以来就步入自觉了。

2.战争对国民统一族性形成的规约。战争是国家社会的经常事件,国家发动和参与战争是一种激烈的国家行为,它对国家范围内民族关系的影响总是十分强烈的。可以认为,在所有促进国内民族凝聚力的因素中,国家之间的战争是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它对国民统一族性形成的规约是多方面的。

首先,对外战争是对以国家为单位的民族意识的一种有力锻造。国家对外战争使得“我”与“非我”界限分明。阵营清晰的对抗为国家和民族认同提供了明确的对比和参照;对外战争又使得以国家为单位的利益组合最清晰的显现出来,原有的国内矛盾和冲突也会因此而大大降低。所以国民统一民族意志所含的认同和利益感悟在对外战争期间总是能够得到极为有效的锻炼。正因为这一点,发动对外战争成为历代剥削阶级国家转移国内矛盾、稳定自身统治的常用伎俩,聪明的政治家也会利用抵御外敌的战争来团聚社会力量、造就新的政治局面。而这些又不断刺激着国民统一民族意识的形成。纵观各国历史,代表各自民族精神的民族英雄最常涌现在对外战争期间。中国历史上的戚继光、林则徐如此,法国历史上的贞德、美国历史上的华盛顿和前苏联历史上的卓娅等也都是如此。应该说,他们都是国家意识熔炼出来的民族精英。值得提及的是,历史上一些国家的民族独立和形成正是靠对外战争才得以确立的:北美殖民地与英国政治关系的割断、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正是仰赖于美国的独立战争;英国和法国关系的割断、各自独立国家的形成也正是由于它们历史上的“百年战争”。而与此同时,这也是美国和英法各自国家民族意识的形成过程。

其次,国家对国内民族的战争为打破民族封闭、建立国家范围内民族的联合创造了条件。国家对国内民族的战争一般发生于两种情况:一是国家对给国家统治造成威胁的民族“反叛”或其它行为的镇压;二是国家统治力量因进入某一地区与当地民族的冲突。这些战争对统一族性的规约都表现在对民族区域封闭的打破,而这正是建立国家范围内的民族联合所必需的。对民族区域封闭打破更有影响的还有战争的结果。一般情况下,国家对民族“反叛”的镇压总会以国家的胜利而告结束。为了巩固这种成果,国家常会采取的措施是“分而治之”,即继续打破原有的民族居住格局。其中移民是最常见的举动。这在中国历史上所见颇多。

同类推荐
  •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A卷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A卷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A卷》精选了第十六届全国新概念作文获奖者优秀作品,让学生很容易就能汲取优秀作文精华,从而快速成长。通过新概念获奖者作品的学习,让学生从思想老套、素材陈旧、主题落后中成功脱颖而出。本书对于参加中考及高考的考生来说,迅速提高成绩的有力法宝。对于喜爱青春文学的青少年读者,更是最佳的选择。
  • 历代名人与天一阁

    历代名人与天一阁

    本书主要介绍了黄宗羲、全祖望、赵万里、王世贞、徐乾学、董沛、郑振铎、谢国桢、郭沫若等历代名人对中国古代藏书楼——天一阁所作出的贡献。
  • “中体西用”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四辑·第九卷)

    “中体西用”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四辑·第九卷)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向魏书生学什么

    向魏书生学什么

    向魏书生学什么向扛起民主教育的大旗,教书必须育人,培养学生做心灵的、王人,促进学生自育自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管理班集体,探索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改变自我,超越自我。他先后在全国各地作了1100多场报告,讲了900多节公开课。马来西亚文报纸称他为:穿西装孔子,他就是魏书生。为师当学魏书生,从教当学魏书生;这是对当代名师魏书生一生忠于教育事业的赞美。
  • 对农传播(基于受众的实证分析与对策探讨)

    对农传播(基于受众的实证分析与对策探讨)

    郑欣等所著的《对农传播(基于受众的实证分析与对策探讨)》的研究主题为基于农民受众为研究主体的对农传播实证调查与对策探讨。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对农政策传播、文化传播、经济信息传播、科技传播、健康传播和法律传播等乡村传播现状及其效果。本书以发现和解决当前对农传播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导向,在与新的时代背景的动态关联中,从传播学的角度充分关切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研究成果对促进对农传播服务的改善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热门推荐
  • 超世纪联盟

    超世纪联盟

    在一个平行虚构的未来世界里地球遭受到多元宇宙的威胁,此时地球上的超能者集结在一起,抵抗外来威胁,他们就是超世纪联盟。联盟成员有:闪电侠,传奇队长,火焰人,野兽,铁人,寒冰女王,兰瑞。他们共同的目标就是守护地球,抵抗外界入侵。
  • 万界第一龙

    万界第一龙

    佐玉夺舍了神龙,成了山沟里的冒牌山神,从此关心起了山沟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 致我们将逝去的如火青春

    致我们将逝去的如火青春

    青春是梦与实的分界,时而美好时而痛苦看萱小小想你介绍青春,给你青春攻略
  • 骨帝噬魂

    骨帝噬魂

    天之九眼中哪个最为强大,天道之眼,天罚之眼,天数之眼……曾经未完成的天道到底有多少?这个世界是被谁开天辟地所创造的。天有多高,我林天就有多高。地有多厚,我林天就有多厚。守护者以死,那我来当守护者,天上地下,谁能阻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星辰召唤

    星辰召唤

    【推荐一本好书:《异世之富甲天下》,抽烟不可能上架了,希望有月票的朋友,把月票投给这本书,我的好兄弟的书~~~】主角名言:做男人就要做金刚一样的男人,在世界上最高的楼顶为心爱的女人“打飞机”就是要这样,吹吹口哨杀杀人,无聊有空泡泡神!!自然阴面的暴虐气息会引来天灾?随着一曲“死神戮魂曲”把惶恐与无助带往整个异大陆!召唤魔兽想升级咋办?可惜我不是兽医?有没有试过赌博式的升级方法?让你开眼!主角给当成魔神给召唤到玛雅大陆~!~!宠物的灵魂附身德鲁依~~~经过融合成为变成各种东西如神龙……的怪物!~!主角单纯得有点呆,从不推人,却反过来给美女一次次推倒,成熟的女神,可爱的公主,性感的魔女LOLI
  • 纯洁的红玫瑰

    纯洁的红玫瑰

    她是一位神经过了几百年研究出来的东西,因身边跟随已久的爱宠为了研究她被默默时不时的冷落尔就此被陨落到人间,幻化为人感受人间时态尔就此迷恋于人间,经历悲欢离合。
  • 实况足球2060

    实况足球2060

    故事发生于2006年,男主角从一个神秘的朋友那里得到一张神秘的游戏光碟:《实况足球2060》!对,就是2060年版本的光碟!到底这张来至50多年后的游戏光碟有何不同之处?男主角和您一样充满好奇!......“原来我就是那个球星!......”主角很惊讶,原来自己的前途那般光明!“从今天起,我要对你进行特殊的强化训练,帮助你真正的登录欧洲足坛!......”神秘人物决定倾尽全力帮助主角!人机结合器的盖子缓缓打开,主角惊呼:“我好像学到很多奇特的球技!......”预知后事如何,敬请关注本书!(第一次看本书的朋友不妨先看一看《前言》,有助于您了解本书的写作走向!)
  • 你不是原罪

    你不是原罪

    突逢变故的清家,一夜之间从巅峰坠入底层,清如许被迫送到石川高中学习,碰巧有一次学校检查,清如许翻墙逃出学校去网吧的途中遇到了昏迷不醒的男主,然后……
  • 阎王的家规

    阎王的家规

    “大胆”一句威严的声音传来,唐梦这才发现周边的鬼差都威严冷情的围着自己,声音是从判官那里传来的,心里很是害怕,但再一抬头,便发现判官身后高坐着阎王,高傲的性子偏又犯起,便跋扈的道“大胆的是你,我可是王后”听着女子丝毫不顾情面的话,判官难堪也愤怒急了,碍于阎王似乎并不反对该女子,判官只能气愤的喷着他那两边长长的络腮胡,怒瞪着唐梦。“私闯审判室该怎么判”正当判官无可奈何,唐梦骄傲得意之时,耳边传来一句强硬的询问。判官...道“如若是小鬼私闯便打入十八层地狱,王室和仙人私闯都得经历火鞭18道”闻言,唐梦的心沉了沉,然而还来不及惊恐,就听见那高高在上的王道“那么,为什么还需要我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