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81200000006

第6章

頌言二乘。簡非大乘。謂第八識。行相微隱。淺智難知。故曰不了。不信有此第八識體。曰迷。唯以第六受熏持種。曰執。唯識論云。云何應知。此第八識。離眼等識。有別自體。問也。聖教正理。為定量故。答也。是故論主。廣引三經四頌。四教十理。證有此識。云何聖教。若阿毗達摩經。解深密經。并楞伽經。此大乘三。若大眾部。阿笈摩經。上座部。分別論。化地部。說一切有部。增益經。此小乘四教。云何正理。十證頌曰。持種異熟心。趣生有受識。生死緣依食。滅定心染淨。此頌具含十理。一持種心。二異熟心。三趣生體。四有執受。五壽煖識。六生死時。七緣起依。八識食體。九滅定心。十染淨心。先引聖教。若大乘阿毗達摩經云。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頌第八識。自性微隱。故以作用而顯示之。頌中初半。顯第八識為因緣用。後半。顯與流轉還滅作依持用。界是因義。即種子識。無始時來。展轉相續。親生諸法。故名為因。依是緣義。即執持識。無始時來。與一切法。等為依止。故名為緣。謂能執持。諸種子故。與現行法。為所依止。由此有諸趣者。由有此識。執持一切順流轉法。令諸有情。流轉生死。雖惑業法。皆是流轉。而趣是果。勝故偏說。或諸趣言。通能所趣。諸趣資具。亦得趣名。諸惑業生。皆依此識。是與流轉作依持用。及涅槃證得者由有此識。執持一切順還滅法。令修行者證得涅槃。此中但說能證得道。涅槃不依此識有故。或說所證。是修行者。正所求故。或此雙說。俱是還滅品類攝故。今此頌中。諸所說義。離第八識。皆不得有。即彼經中。復說頌云。由攝藏諸法。一切種子識。故名阿賴耶。勝者我開示。由此本識。具諸種子。故能攝藏。諸雜染法。依斯建立。阿賴耶名。已入見道諸菩薩眾。得真現觀。名為勝者。彼能證解阿賴耶識。故我世尊。正為開示。解深密經云。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梵語阿陀那。此云執持。以能執持諸法種子。及能執受色根依處。亦能執取結生相續(結生即投胎時)。故說此識。名阿陀那。無性有情不能窮底故曰甚深。趣寂種性不能通達。故曰甚細。是一切法真實種子。緣擊便生轉識波浪。恒無間斷。猶如瀑流。凡即無性。愚即趣寂。恐彼於此。起分別執。墮諸惡趣。障生聖道。故我世尊。不為開演。唯第八識。有如是義。入楞伽經。亦作是說。如海遇風緣。起種種波浪。現前作用轉。無有間斷時(此頌喻也)。藏識海亦然。境界風所擊。恒起諸識浪。現前作用轉(此頌法也)。眼等諸識。無如大海恒相續轉。起諸識浪。故知別有。第八識性。已上所引大乘四頌。總證第八識。名持種心義又大眾部。阿笈摩經。密意說此名根本識。是眼等識。所依止故。譬如樹根。是莖等本。非眼等識。有如是義。上座部經。分別論者。俱密說此。名有分識。有謂三有。分是因義。唯此恒徧。為三有因。化地部中。密說此名。窮生死蘊。離第八識。無別蘊法。窮生死際。無間斷時。說一切有部。增一經中。亦密說此。名阿賴耶。謂愛阿賴耶。樂阿賴耶。欣阿賴耶。喜阿賴耶。謂阿賴耶。是貪總別三世境故。立此四名。由是彼說。阿賴耶名。定顯此中。第八識故。上引小乘四教。宛然有此。第八識體。何以堅執。唯前六耶已引聖教。當顯正理。謂契經說。雜染清淨諸法種子之所集起。故名為心。若無此識。彼持種心。不應有故。謂諸轉識。在滅定等。有間斷故。根境作意。善等類別。易脫起故。如電光等。不堅住故。非可熏習。不能持種。非染淨種。所集起心。此識一類。恒無間斷。如苣蕂等。堅住可熏。當彼契經所說心義。此證第八名心。以合十證頌中第一持種心義又契經說。有異熟心。善惡業感。若無此識。彼異熟心。不應有故。眼等轉識。有間斷故。異熟不應。斷已更續。定應許有。真異熟心。酧牽引業。徧而無斷。彼異熟心。即第八識。以合十證頌中。第二異熟心義。通上以釋初句持種異熟心竟又契經說。有情流轉五趣四生。若無此識。彼趣生體。不應有故。謂要實有。恒。徧。無雜。具此四義。方可立為正實趣生。非異熟法。趣生雜亂。住此起餘趣生法故。諸異熟色。及五識中。業所感者。不徧趣生。無色界中。全無彼故。諸生得善。及意識中。業所感者。雖徧趣生。起無雜亂。而不恒有。不相應行。無實自體。皆不可立正實趣生。唯異熟心。及彼心所。實恒徧無雜。是正實趣生。此即第八心及心所。以合十證頌中。第三界趣生義又契經說。有色根身。是有執受。若無此識。彼能執受。不應有故。謂五色根。及彼依處。唯現在世。是有執受。彼定由有。能執受心。唯異熟心。先業所引。眼等轉識。無如是義。彼執受心。即第八識。以合十證頌中第四有執受義又契經說。壽煖識三。更互依持。得相續住。若無此識。能持壽煖。令久住識。不應有故。謂諸轉識。有間有轉。如風聲等。無恒持用。不可立為持壽煖識。唯異熟識。無間無轉。猶如壽煖。有恒持用。故可立為持壽煖識。即第八識。以合十證頌中第五壽煖識義。通上以釋次句趣生有受識竟又契經說。諸有情類。受生命終。必住散心。非無心定(顯此有心故)。若無此識。生死時心。不應有故。謂生死時。身心惛昧。如睡無夢。極悶絕時。明了轉識。必不現起。又此位中。六種轉識。行相所緣。不可知故。如無心位。必不現行。六種轉識。行相所緣。有必可知。如餘時故。真異熟識。極微細故。行相所緣。俱不可了。是引業果。一期相續。恒無轉變。是散有心。名生死心。即第八識。以合十證頌中第六生死心義又契經說。識緣名色。名色緣識。如是二法。展轉相依。譬如蘆束。俱時而轉。若無此識。彼識自體。不應有故。眼等轉識。攝在名中。此識若無。說誰為識。又諸轉識有間有轉。無力恒時執持名色。寧說恒與名色為緣。故彼識言。顯第八識。以合十證頌中第七緣起依義又契經說。一切有情。皆依食住。若無此識。彼識食體。不應有故。謂契經說。食有四種。一者段食。二者觸食。三意思食。四者識食。此四能持。有情身命。令不壞斷。故名為食。諸有執無第八識者。依何等義。經作是言。一切有情。皆依食住。故識食體。即第八識。以合十證頌中。第八識食體義。已上釋第三句生死緣依食竟又契經說。住滅定者。身語心行。無不皆滅。而壽不滅。亦不離煖。根無變壞。識不離身。若無此識。住滅定者。不離身識。不應有故謂眼等識。行相麤動。於所緣境。起必勞慮。厭患彼故。暫求止息。漸次伏除。至都盡位。依此位立。住滅定者。故此定中。彼識皆滅。若不許有微細一類恒徧執持壽煖識在。依何而說識不離身。若全無識。應如瓦礫。非有情數。豈得說為住滅定者。眼等轉識。於滅定位。非不離身。故契經言。不離身者。彼識即是此第八識。入滅定時。不為止息此極寂靜執持識故。無想等位。類此應知。故彼定心。即第八識。以合十證頌中第九滅定心義又契經說。心雜染故。有情雜染。心清淨故。有情清淨。若無此識。彼染淨心。不應有故。謂染淨法以心為本。因心而生。依心住故。心受彼熏。持彼種故。彼染淨心。即第八識。以合十證頌中第十染淨心義。通上釋第四句滅定心染淨竟。證有此識。理趣無邊。不但十義而已。詳唯識論第三第四。宗鏡四十七。文繁不引。

浩浩三藏不可窮  淵深七浪境為風

頌第八識。體性淵微。隨緣生識之義。浩浩者。深廣義。三藏者。能所執也。持種義邊。名為能藏。受熏義邊。名為所藏七執為我。名為執藏。如契經說。諸法於識藏。識於法亦爾。更互為果性。亦常為因性。此頌意言。阿賴耶識。與諸轉識。於一切時。展轉相生。互為因果。攝大乘說。阿賴耶識。與雜染法。互為因緣。如炷與焰。展轉生燒。又如束蘆。互相依住。唯依此二。建立因緣。所餘因緣。不可得故。頌言淵深者。顯不可窮義。以水喻於第八本識。故有淵深不窮之相。以浪喻於前七轉識。故有生滅不盡之波。以風喻於境等四緣。故有擊發助生之狀。所以喻中。多風至。多波生。少風至。少浪起。法中多緣多識生。少緣少識起。如楞伽云。如海遇風緣等。

受熏持種根身器

頌第八識。既能受熏。復能執持種子根身。及緣器界之義。唯識論云。依何等義。立熏習名。問也。所熏能熏。各具四義。令種生長。故名熏習。答也。何等名為所熏四義。一堅住性。若法始終。一類相續。能持習氣。乃是所熏。此遮轉識。及聲風等。性不堅住。故非所熏二無記性。若法平等無所違逆。能容習氣。乃是所熏。此遮善染。勢力強盛。無所容納。故非所熏。由此如來。第八淨識。唯帶舊種。非新受熏三可熏性。若法自在。性非堅密。能容習氣。乃是所熏。此遮心所。及無為法。依他堅密。故非所熏四與能熏共和合性。若與能熏。同時同處。不即不離。乃是所熏。此遮他身。剎那前後。無和合義。故非所熏。唯異熟識。具此四義。可是所熏。非心所等何等名為能熏四義。一有生滅。若法非常。能有作用。生長習氣。乃是能熏。此遮無為。前後不變。無生長用。故非能熏二有勝用。若有生滅。勢力增盛。能引習氣。乃是能熏。此遮異熟。心心所等。勢力羸劣。故非能熏三有增減。若有勝用。可增可減。攝植習氣。乃是能熏。此遮佛果。圓滿善法。無增無減。故非能熏。彼若能熏。便非圓滿。前後佛果。應有勝劣。四與所熏和合而轉。若與所熏。同時同處。不即不離。乃是能熏。此遮他身。剎那前後。無和合義。故非能熏唯七轉識。及彼心所。有勝勢用。而增減者。具此四義。可是能熏。如是能熏。與所熏識。俱生俱滅。熏習義成。令所熏中。種子生長。如熏苣蕂。故名熏習問。能熏前七。王所俱能。所熏第八。何非心所。答。所熏唯王。心所非義。所若受熏。大過失生。不應齊責。問。前七能熏第八四分。何熏何分。曰。前五轉識。唯熏第八相。分種子。第七唯熏見。分種子。唯第六識。能熏第八相見。分種。問。能熏前七。各有四分。何分能熏。曰。見相二分。能熏成種。以此二分。有作用故。問。相分是色。何能熏種。曰。但是見分與相分力。相即能熏。如梟附塊。能成卵殼。頌言持種根身器者。持乃執受。有四義故。一攝為自體。同無記故。二持令不散。令不壞故。三領以為境。親相分故。四令生覺受。同安危故。種子根身。四義皆具。器界唯有。領以為境一義。非有情故。無餘三義。

去後來先作主公

頌第八識先來後去。成生死義。所以言去來者。非謂識體有去有來。何則。未生之前。已有識體。故曰來先。既死之後。識體尚存。故曰去後。以來之先去之後而究之。則知識體常存。豈有去來乎。依憑經論。略辨此識捨出之處。瑜伽論云。善業從下冷。惡業從上冷。二皆至於心。一處同時捨。雜寶藏經云。頂聖眼生天。人心餓鬼腹。旁生膝盖離。地獄脚板出。然經論異者。經明六趣差別。論明善惡兩途。其義一也。有漏章竟。

不動地前纔捨藏  金剛道後異熟空  大圓無垢同時發  普照十方塵剎中

頌第八識。次第捨名。乃至究竟轉智之義。謂第八識。有三種名。三十頌云。初阿賴耶識。異熟一切種。此即三種名。一名阿賴耶。二名異熟識。三名一切種。又謂此識。從有漏因。至無漏果。略為三位。一我愛執藏位。謂從無始。至不動地邊。名阿賴耶識。此云藏識。具三義故。以能持種故曰能藏。以能受熏。故曰所藏。第七念念執為我故。故曰執藏。具此三義。名阿賴耶。得登八地。煩惱永伏。不受彼熏。七不執我。三藏之名。從此捨故。故云不動地前纔捨藏也二善惡業果位。亦從無始。至等覺位。名異熟識。亦具三義。一變異而熟。因種變異。果方熟故二異時而熟。因滅果生。定異時故。三異類而熟。因通善惡。果無記故。具此三義。名異熟識。從斷惑來。名金剛道。二障惑種。由此斷故。金剛道後。即解脫道。餘有漏果。及劣無漏。俱棄捨故。唯識論云。有義所餘有漏法種。及劣無漏。金剛喻定。現在前時。皆已棄捨。與二障種。俱時捨故。有義爾時。猶未捨彼。與無間道。不相違故。菩薩應無生死法故。此位應無所熏識故。住無間道。應名佛故。後解脫道。應無用故。由此應知餘有漏等。解脫道起。方棄捨之。第八淨識非彼依故。故此頌云。金剛道後異熟空也三相續執持位。從證佛果。盡未來際。名無垢識。此識與智。同時發起。相續執持。無漏種故。唯識論云。大圓鏡智相應心品。性相清淨。離諸雜染。純淨圓德。現種依持。能現能生身土智影。如大圓鏡現眾色相。由斯此品從初成佛。盡未來際。相續不斷。持無漏種。令不失故。故此頌云。大圓無垢同時發。普照十方塵剎中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财迷要出嫁

    财迷要出嫁

    我,世上第一倒霉女!连死都比别人死的波澜壮阔,惊天动地。见过淹死的,见过电死的,而我是跳绳跳死的!难道是老天看不得我太贪财来惩罚我?好吧,反正是穿越一回,看我不见人扒人,见鬼扒鬼,铁公鸡都要扒下来三层皮!养儿子,当妓女,见到大款就贴上去,归根结底,只有一句——钱啊,真他姥姥的是个好东西!(咳咳,说脏话了!)
  • 邪王娶妻:绝色嚣张狂妃

    邪王娶妻:绝色嚣张狂妃

    或许每个人都有一次爱与被爱的权利,也有伤害与被伤害的权利,同样的选择,结果却不是一样的,我愿再次倾心,只为再续前缘,然而结果却终不如人料“如果他再伤害你,记得回来找我,这里永远是你的避风港。”楚陌心淡淡一笑,什么也没说转身离去,留下一个令人寻味的背影。相传他冷漠无情,视女人如衣服,却拜在她的石榴裙下“心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好?”纵观情场,身处花丛,他早已厌倦这种生活,此生只想遇一人白首“陌心,我愿为你放弃一切,一世偕首”面对几人的她,她该如何决策……
  • 大家小书:《金瓶梅》十二讲

    大家小书:《金瓶梅》十二讲

    成书于明代的《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社会世情小说。它以史书为依托,借小说《水浒传》中描写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故事,把故事引申开来,写的完全是市井平民生活,通过写西门庆的一个家庭来反映社会的黑暗腐败,开创了我国小说史上的先例。本书从美学角度剖析金瓶梅,从破题入手,将一位位书中人物的性情、命运发展详细解说。引领读者认识一个更真实的《金瓶梅》。
  • 无妄之河

    无妄之河

    世存无妄,何以渡。以凡人意志,超脱彼岸,待见花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蜀汉纪

    蜀汉纪

    我是刘诞刘诞侬晓得哇?(不晓得。)好吧,可能你对我不是很熟悉,但是我的哥哥你应该认识。我大哥名叫刘范,是个不得了的人物,官拜左中郎将,在朝中那也算的上是数一数二的……(刘范?也不晓得。)好吧,好吧,既然不晓得,那我就不说我大哥了。我还有三弟,三弟名为刘瑁字叔玉,在京城也算……(不用再说了,也不晓得。)好吧好吧,幸好我还有一个比较有名的弟弟,叫做刘璋!(哦?刘璋?)没错,就是你脑海里的那个刘璋。(我脑海里没有刘璋啊喂!)这里,是汉末后世还给它取了一个独立的名字——三国这是个老套的故事,这是一个离奇的故事且看刘仲玉将会在这个时代产生怎样的纠葛开始怎样的生活
  • 拾年等待星辰

    拾年等待星辰

    “你怎么可以这样做?我那么那么喜欢你……”“但是,我讨厌你!”~~~~~~~~~~一心想着甩掉跟了自己十年的小家伙突然不见了,他怕了……一场误会,让两个最亲密的人分道扬镳~于我而言,最遗憾的莫过于,许冉星等了顾陌辰十年,却等来他一句“年少无知,童言无忌……”
  • 这里有个宝箱

    这里有个宝箱

    浩瀚海洋、无垠无限自大陆而来的开拓者们,架着风帆巨舰,孜孜不倦地寻觅着故老相传中的宝物——魔药、魔植、奇物、宝具,以及传说中的海洋秘宝、神灵器物。这里有海怪,有巨兽,有威能莫测的奇异生物,有遍布古代遗迹的岛屿,更有嗜血残忍的异族……而故事,从罗兰刷出第一枚宝箱开始……ps:寻宝、冒险、开箱,以及一点点种田ps:不太会写感情线,暂定无女主或单女主
  • 英雄联盟碾压丧尸世界

    英雄联盟碾压丧尸世界

    天空蒙上的那层阴霾几乎要将整个天空都弥漫的时候,一个神秘的声音出现在了所有人脑海之中:“尊敬的宿主,请将您认为最强的英雄联盟人物名字书写在手臂之上!他(她)将成为你们应付危机最有力的武器”………书写“盖伦”者,巨剑突显,挥洒德玛西亚正义!书写“艾希”者,冰弓在手,魔法水晶箭划破万空!书写“赵信”者,长枪依在,新月横扫捅破万人黄菊!书写“嘉文四世”者,金甲加身,天崩地裂之间演绎高富帅真谛!书写“泰达米尔”者,拖地大刀,无尽怒火之中缔造不死之身!书写安妮,易,阿木木,潘森,李青,韦鲁斯,贾克斯,提莫……也都获得了相对英雄的技能!而刚从睡梦中醒来,迷迷糊糊的叶零却是一时脑抽,在手臂上鬼使神差的写上了“英雄联盟”四个字,在这恐怖的末世会是无用的鸡肋还是逆天的大挂…
  • 福特(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福特(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亨利·福特(HenryFord,1863年7月30日出生于美国韦恩郡,1947年4月7日逝世于德宝)出生在密执安州一个自耕农家庭。福特的父母威廉和玛利·福特是来自爱尔兰的移民,福特出生在他父母拥有的一座农庄上,他是六个孩子之长。他从小就对机械感兴趣。12岁时他花了很多时间建立了一个自己的机械坊,15岁时他亲手造了一台内燃机。他生性喜爱摆弄各种机器设备,甚至在他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能把一只表拆开再装好。不久他除了修理自己家里的钟表外,还替所有邻居家修理钟表。一次,他家的一个朋友说:“福特家的每一个钟看见亨利走过来就哆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