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12100000035

第35章 当代:生存还是死亡(2)

他想用肩膀撞一下迎面走来的军官,以便在军官的愤怒声中证明自己存在的目的也达不到,这令他感到屈辱和绝望:“感觉到我在整个世界面前只是一只肮脏、放荡的苍蝇,——最聪明、最有教养的、最高尚的苍蝇,然而总是不停地对一切退让,受尽了一切侮辱与损害的苍蝇。”

人对世界无能为力,在“地下人” 用一系列荒唐的举动证明自己存在宣告失败之后,“我就变得非常厌烦了。开始悔恨起来,我悔恨极了,恶心透了。”

人为了要摆脱厌烦和恶心是不能不努力地寻找在世的“家”的。“地下人” 在学会欣赏自己的孤独、屈辱、苦难、厌烦和恶心之前,他曾努力地寻找“一切美好而崇高的东西”。他有过信仰、希望和爱情,但很快被无情的墙撞得粉碎。

这样,这个一生下来就遇到“旧家” 倒塌的人,又不愿在现实的流俗中与众人共居一室,如今,寄托着他全部信仰、希望和爱情的“未来之家” 又成了泡影,他变得真正无家可归了:他与过去、现在和将来全部割断了联系。

这样使人充实和行动起来的主要理由都破灭了,人生存在的意义随之而茫然起来,在小说的结尾,《地下室手记》 的作者发出这样的悲叹:

我们甚至还不知道那 “活生生的” 生活现在到底在哪儿,它是什么样的,叫什么名字? 如果让我们抛开书本单独留下,我们便马上迷路,茫然若失——我们将不知投奔何方? 怎样去靠拢,爱什么和恨什么,尊敬什么和蔑视什么? 我们甚至连做人都会感到吃力——做个真正的、有自己的血肉的人都吃力。

正因为“地下人” 在“地上” 找不到存在的意义而茫然若失,也正因为不可能在世上做一个有自己的血肉和个性的真实的人,所以地下人甘处卑湿阴冷的地下室,去体验他所谓的“崇高的苦难”,宁愿在鞭打和拷问自己的灵魂中得到净化了的享受。克尔凯戈尔:“唯有死亡,才是人的最高存在”

索伦·阿培·克尔凯戈尔,与叔本华差不多同时代的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对传统的以及他那时代广为流传的哲学——主要是黑格尔哲学——提出了尖锐的批判。黑格尔用僵硬的概念推演出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以便穷究宇宙,解释一切。

克尔凯戈尔讥讽这些追求永恒本质、建立体系的哲学家说,他们建立了宫殿,而自己却住在茅房里。他们为了永恒的本质,偏偏把最重要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那就是人。这个独一无二的、有限的、短暂的、不可重复的生命个体,应成为哲学关注的中心。他大声疾呼人们去关心自己,关怀自己这个“孤独的个体”。他说:“假使我战死之后而愿有一块墓碑的话,我只要刻上‘那个孤独者’ 几个字就行了。”

1. “人生就是恐惧、厌烦、忧郁、绝望”

在克尔凯戈尔看来,以往所谓的哲学体系恰恰不能解释宇宙间的一个基本的存在,即个人的存在。这样的哲学体系试图指导一切,但恰恰不能满足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的要求,即指导具体的人生。

在他看来,能有效地指导人生的真理,决不在于人之外,而在于人本身,在于人的存在之中,因此,他要求人们把迷失在星空中的思维再次转到人间,转到人,转到有限而必死的个人。所谓“再次”,是因为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曾向他的时代发出过呼吁,要求人们“认识你自己”。

这个“孤独的个体”,是一个一次性的、永不重复的、独一无二的具体的个人。这个个人降临到人世,并没有预先确定的本质,也没有预先指定要完成的任务。他存在着、展开着,在展开中不断地体验着。人生的真理就在自己独特的体验中升起,因此,克尔凯戈尔一再强调,人们不要蔑视自己有限的生命存在,而要无限地关怀自己本身和自己的命运。

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世界,他的目的、理想、追求,他的房子、道路、书籍,他的交往和爱情,这些东西就构成了他的世界。这个世界对其他的人或许并不重要,但对他本人而言却是至关重要的。他的世界是仅属于他的,他就是他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由他来选择的,由他来创造的。因此,他的世界对他来说永远是一个开放的、未确定的世界。因为他本人在生成之中,因而他的世界也在变化之中。

这样,一个人孤零零地存在着,内心是漂移不定的意愿,外部是纷乱杂陈的环境和深不可测的未来,他要独自作出决定,而且必须作出决定,没有哪儿可以得到启示,也没有地方咨询。这样,孤独的个体在冒险决定的过程中,尤其当他面对巨大的灾祸、面临死亡的震动时,他的最内在、最隐蔽的生存状态就开始显露出来,他开始体验到痛苦、厌烦、忧郁、失望、需要、热情、情欲,甚至模棱两可、双关、暧昧不清、悖谬、动摇、恐惧、绝望等生存情态。它们来无因,去无由,它们可以被体验,然而难以言传。任何语词、概念都不能准确地转达这些稍纵即逝的情绪。然而这里存在着人生最本真的自我,有人生最深刻的真理。

在这位终身被恐惧所缠绕的孤寂而忧郁的哲人看来,恐惧、厌烦、忧郁、绝望构成了人的最基本的存在状态。

克尔凯戈尔认为,人的存在是瞬间的“存在”,自我实现有种种可能性,它无法预料,也无法把握。人想干什么,说不出道理; 人能干什么,没有把握; 人将成为怎样的人,无法自主。人只能在冒险的选择和决定中实现自己,这就注定人将处于一种永不停息、永不安宁的恍惚状态。

四周是漆黑一团,没有一盏指路的明灯。前面是一片沼泽,没有坚实的地基。然而他要选择,也必须选择,他要决定,也必须决定,即令犹豫不决。这就是说,他选择了犹豫不决。因此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体验到了恐惧、厌烦、忧郁和绝望。这就是人的基本存在状态。

在他看来,恐惧不同于畏惧和害怕。因为畏惧和害怕总是针对一个什么东西而言的,它有确定的对象,例如丢了工作,患了疾病,或失了钱财等等。但恐惧却不同,它没有明确的恐惧对象,它似乎来自四面八方,人无法防卫,也无法躲避,事实上,它是潜藏在人内心的一种最原始、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生存状态。

正是这种恐惧的意识将人从无意识或麻木的冬眠中惊醒,从而使人意识到自己的真实存在。这时,人与外部世界和谐一致的关系消失了。山河为之改色,日月为之黯淡,人被异己的力量所包围、所挤压。于是人感到彻底地孤立无援。世界在他看来成了虚无。事实上,恐惧就是来源于虚无的意识。世界的虚无,意味着人的彻底自由,这就是说,你可以自由地去选择和决定一个属于你的世界。这个世界对你来说既是真实的,又是有意义的。但是,世界的虚无和人的自由并不经常地意味着人的精神上的解放,相反,自由常常会成为人的一种负担,一种无法卸脱的负担。因为自由的人不能像不自由的人那样轻松愉快,一个不自由的人,可以从师长、朋友、他人、书本、习俗、舆论中领得自己生活的指令,然后照此办理,可以得到很多的赞扬。但自由的人必须独立地作出决定。因此当人对着虚无的世界而必须随时作出自由的选择时,他就会感到厌烦,一种对自己的厌烦。当空虚袭来,人们往往就逃到美酒和女人中去,享受瞬时的、感官的欢乐,醉生梦死。然而仍然填满不了内心的空虚和排遣不了内心的厌烦。这时,人可以通过短暂的欢乐而继续沉沦,暂忘空虚和厌烦,也可能在欢乐消散后的更大的苦闷和孤独中惊觉,而选择另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例如他可以投身于艺术的创造和审美的活动中去,以此来忘却烦恼和苦闷。

当厌烦达到心烦意乱,乃至无法排遣的程度时,厌烦成了忧郁。当人被恐惧、厌烦、忧郁等情绪所主宰时,人实际上处于绝望状态。克尔凯戈尔说,绝望有两种:一是不愿做他自己而绝望,二是因要做他自己而绝望。

所谓不愿做他自己而绝望,通俗地说,是他对自己目前处境的不满而又无法摆脱时产生的绝望。例如失恋或高考落榜时产生的这种心情。所谓要做他自己的绝望,意思是说,一个有限必死的人想超越自己的有限,而达到与无限的上帝融合为一的那种强烈欲望,因永远不可能实现而产生的绝望。他把这种绝望叫做“致死的痼疾”。这并不是说,绝望导致人的肉体死亡,而是说,一个深切地意识到自己生命存在的短暂和必死,同时又意识到世界的空虚和人生无意义的人,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一天天地走向死亡而又作徒劳无益的挣扎时体验到的最令人焦虑的苦闷和绝望。

据此,他认为,人只有面临死亡,才能最深刻地体会到自我的存在。一个人只有体验到死亡的感觉,才能真正把自己与他人、社会、世界完全分离开来,才能突出面对着他自己,才懂得自己的存在以及存在的意义。只有对死亡的恐惧,才能使人醒悟,获得个性,成为自我。因此,为了体验到自我的存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果敢地、心甘情愿地去选择死亡。所以,克尔凯戈尔所言“从事哲学即是学习死亡”,唯有死亡,才是人的最高存在。

2. “公众是虚伪的,个人是软弱的”

人生是短暂的、有限的、不可重复的,我们不能让生命随随便便地溜过去,或混过去,而应该去体验它,感受到这些生命的瞬间虽然短暂,然而其中有人生最真切的内容。的确,人生就是一串独特的体验。他说世界是虚无的,并不是说,世界是不存在的,而是说,世界没有为人规定生存的意义; 他说人是自由的,并不是说,人可以任意妄为,而是说,他要对自己的独立选择负责。事实上,克尔凯戈尔认为,每个人对世界可以有三种态度,或说有三种不同的选择,他把它叫做人生道路的三阶段。第一是审美阶段。这里“审美” 一词的意义是指直接迎合感官需要的东西。于是审美阶段的生活策略是追求及时行乐,最大限度地满足感官享受。然而欲壑难填,且短暂易失,于是审美的人总是一会儿觉得受到挫折,一会儿又感到厌腻。当欢乐生活中的一切珍肴变得味同嚼蜡时,苦恼就开始庆祝自己的胜利。一个人如果一味轻浮地在快乐中转来转去,他便不会了解生活的真谛。审美的人逐于外物而不知返真,被外物牵引而成为外部环境的牺牲品。当着梦寐以求的东西烟消云散而陷入无穷厌烦时,这种厌烦意识或可使人惊醒,从而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

第二是道德阶段。一个有道德的人因认识到善恶的标准远比苦乐标准重要。这就是说,他不再从苦乐角度去看待和选择生活,而是从善恶的角度去看待和选择生活。有道德的人,根据行为准则履行义务,他善良、正直、节制和仁爱。他认识到,一个人缺少这些美德,他的生活就变得肤浅,冷酷和毫无意义。但在道德阶段,人还是不能与感性生活彻底决裂,虽然他摆脱了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堕落生活,但仍没有找到人生的真正归宿,因而乃会陷入困惑、彷徨之中。

第三是宗教阶段。正如挫折与厌烦会驱使审美的人跳向道德的生活道路一样,讲道德的人因不能圆满完成自己的义务也会被驱使而跳向宗教信仰。

也正如在审美阶段,人是按苦乐范畴来评价生活,在道德阶段是用善恶范畴来对待人生一样,处在人生最高的宗教阶段的人是按照罪孽、犯罪、赎罪和得救等宗教范畴来判断生活。在这一阶段,人摆脱了一切世俗的、物质的束缚,也摆脱了一切道德原则的束缚。这时,人是作为一个孤独的个人赤裸裸地面对着上帝。但是谁也没有见到过上帝,他是否存在? “每逢我默想这一问题,我的思想就觉得迷茫起来”,克尔凯戈尔写道。但他仍对上帝的存在坚信不疑,并为上帝而生、为上帝而死。正因为它具有不可理解的神秘性,所以做一个基督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认为,只有成为一个真正的基督徒,才能达到人生完满的境界。

这三种人生态度和处世方式,虽然在克尔凯戈尔看来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高级,但并不构成人生顺次选择的三个阶段。一个人选择哪一种生活方式,或从一种生活方式跳到另一种生活方式,这都是人自由选择的结果。一个人可以选择审美的生活态度,这样就使自己成为一个纵情于声色的人,他也可以选择道德的生活态度,这样就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他也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如果他选择宗教生活的话。

总之,一个人只有通过自己的选择而确定自己的存在。但是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对生活并不作出独立的选择,他说:“许多人对生活作出自己的结论的方式就像小学生一样,他们只是从书本上抄袭答案以欺骗老师,而不是自己把习题作出来。”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是根据所谓“公众舆论” 来决定自己的行为的。克尔凯戈尔认为他的时代是一个忽视个人的特殊性而重视公众意见的时代。公众的意见被重视到这样的程度,以至基督教的教义也按照大众的需要而加以重新阐述以便适合群众的口味,这使得克尔凯戈尔痛心疾首。“公众” 的舆论几乎成了真理的代名词,这使得他不堪忍受。

他认为,所谓“公众”,只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已,其含义即是虚伪。他说:

哪儿有公众,哪儿就有虚伪性; 因此(暂且考虑一个极端例子),即使每一个人私下里名为自己的个人都掌握了真理,但是,一旦他们全都聚集在一个人群里———个任何有决定性的大事都由它解决的人群,一个进行表决的,吵吵嚷嚷的,喧声震耳的人群——那么虚伪性就立即显示出来。

公众貌似强大,实质是最怯懦的,一临危急大事,“公众”如鸟兽散,这就是证明。公众中的个人之所以大声嚷嚷,表面上似乎很有勇气,实质上是因为他内心怯懦才“逃入” 到“公众”中去,用“公众” 来壮胆。“公众” 败了,他把责任推给“公众”,“公众” 胜了,他因而也沾一份光彩。

在克尔凯戈尔看来,公众“虽然是一个庞然大物,却只是一个抽象且被弃绝的空虚混沌。它是万事万物,也是空虚无物”。海德格尔:“世界,只对于你的存在才有意义”

人的存在在当代成了一个大问题。海德格尔在其代表作《存在与时间》 一书的开篇就引证柏拉图的话说:“当你们用‘存在着’ 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们也曾相信懂得它,但是现在我们却茫然失措了。” 海德格尔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重新提出人的存在问题,并分析人的存在状态。

1. “社会的压力,迫使我们变得庸俗”

海德格尔把人的存在看作是人的真正本质,没有了人的存在,其他一切的存在会变得毫无意义。他说,人的存在优先于万物的存在。因为后者只有依靠人的存在才能得到说明。只有人的存在才是真正的存在。

他认为人的存在有两种基本的特征。其一是人的存在先于本质; 其二人的存在总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同类推荐
  •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

    老子开创了道家的价值观,以自然主义为基本取向,注重天然的真朴之性和内心的宁静和谐,主张超越世俗,因任自然。本书就介绍了老子思想体系中所包含的精妙的智慧和妙语箴言。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 每天读点《论语》

    每天读点《论语》

    《论话》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品德修养、伦理道德和教育原则。全书共20篇。前10篇有9篇以记录孔子的言论为主,第10篇《乡党》记录了孔子日常的生活、琐事、态度;后l0篇中有8篇以记录孔子言论为主,第l9篇《子张》记录的是孔子弟子的言论。本书从《论语》申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处世的智慧、交际的魅力、为人的准则、做事的态度、成功的启示、心灵的超越、品德的修养、生命的真谛、学习的方法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丈,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孔子的思想,为自己的道德修养、立身处世找到一个可靠的途径。
  • 存在即关系

    存在即关系

    你所能见到的都是不真实的,只有你所感悟到的才有可能是真实的——这肯定是宇宙中最为奇怪的事情之一。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

    本书选取了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的精华,内容有:人格的力量、财产与人的关系、幸福是什么、人生痛苦论、生存的本质等。
热门推荐
  • 名门危情:首席的独宠

    名门危情:首席的独宠

    许慕秋的人生,以八岁为界。八岁之前,她是许家刁蛮任性的大小姐许弯弯。八岁之后,她是梁西泽手上最有用的棋子,是名动荣城的名媛许慕秋。一场大火,她失去双亲,他失去双腿。八岁到二十岁,她的世界,住满了一个叫梁西泽的人。她爱他,从不掩饰。“梁西泽,我这一生,只会爱你一个人。”他坐在轮椅上背对着她,声音冷漠如斯,“弯弯,我养了你十二年,名义上来说,你应该叫我梁叔。你所谓的爱情,在我眼里,只是个笑话。”二十岁生日那晚,她费尽心思地印上了梁西泽女人的标签。第二天,她和沈立轩的婚讯,出现在了新闻头条之上。宣布这条消息的,正是与她温柔缱绻的人。
  • 你是未完待续当局者的迷

    你是未完待续当局者的迷

    春风带来温暖,秋风带来寒意,还有一段十一月给我带来的谎言
  • 不一样了的世界

    不一样了的世界

    这个世界真的如眼前看到的一样吗?在这安逸的背后,在这看似平凡的背后,有什么不一样的吗?什么神,什么仙,什么魔,什么妖,在这把天下都包揽在内的苍生棋盘之中,有什么惊天的秘密不可告人!促使这张遍及众生的大网开始了对世界狩猎…神帝、众神、上仙、古佛、血魔、万妖,这个不一样的世界,开始……崩溃了一段消失历史,一个掩埋真相,一道迷失的身影……
  • 汉庭秋月—帝都

    汉庭秋月—帝都

    大漠之中主人公燕浪意外回到东汉都护府,一时间,男儿本色尽显,征蛮夷,平内乱,搅动帝都风云,揭穿惊天阴谋,最终,功高盖主的他又该如何抉择,是解甲归田还是……
  • 道破万古

    道破万古

    万古纪元,浩瀚世界,人人争渡,各求超脱!看懵懂少年,转战天下,偌大仙道没有立身之地!一双肉拳破天伐道,血染青天!
  • 一穿成囧:恶魔总裁别抓狂

    一穿成囧:恶魔总裁别抓狂

    死宅死宅的宫夏好不容易出趟家门,结果就穿越了。穿越就穿越了,居然还是在别人正在xxoo的时候穿过去的。更奇怪是,一个冷漠的声音还告诉她,她成了这个世界的仲裁者。这是什么称号?难道是让我拯救世界?不过啊,任何严肃正经的称号到了宫夏头上都成了笑话。
  • 婚姻是本难算的帐

    婚姻是本难算的帐

    对爱情绝望的汪乐,以为直接结婚好好过日子就能得到幸福。闪婚后的日子却和理想中差距甚远,不成熟被宠坏又心有所属的老公、喜欢耍小心眼人前人后两面派的婆婆、偏袒自私的公公、爱财如命的亲戚们都在婚礼以后撕开面具粉墨登场。善良单纯的她还没有磨合好两人的关系,还没有看清自己婚姻的实质,就迎来了新的生命,孩子带来的是转机还是更多的问题?汪乐本来就危机重重的婚姻,被新添的一口人弄得更加相形见拙……她开始了婚姻的旅程,未曾想婚姻不同,相同的却是家家有本难算的账,你不算账有人会算账、经济、精神、生理这三大支柱若是都塌了,要怎样才能继续岿然不动的撑起婚姻,坚持着算完这本帐呢?
  • 二续金瓶梅

    二续金瓶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明神帝

    明神帝

    三年相遇在今生,日月青花定永恒。天道无情断前路,不死不灭涅槃重生。混沌时空,盘古开天地,后遭暗算。死后日月之精华穿越无数宇宙与空间降临地球。日月精华降临在一个叫梁明的小孩身上.。敬请关注盘古之死,梁明解谜。本小说纯属瞎编,望体谅...
  • 快来阻止我

    快来阻止我

    黄昏下路沉言缓缓打开盒子“一张红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