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12100000014

第14章 佛教:空的觉悟(2)

三邪淫戒。淫是指性的交合,邪淫是指与自己妻子之外的女人交合,乃至与非人类的动物发生交合行为,都是邪淫。即使是自己的妻子,如果在持戒中,或有娠、乳儿及非时、非道、非处处发生交合行为,也是邪淫。如果只是触摸、抚摸、言语调戏等,是邪淫的方便罪,尚可忏悔。

四妄语戒。妄语即虚妄不实的话,自己意识没有错乱,却想欺诳他人,这就是犯了妄语戒。佛家妄语戒强调言语的真实性,由此要人从内心里做一个真诚的人。

五饮酒戒。酒是一种有刺激性的饮料,喝了以后,扰乱人的神经,使人容易失掉本来平静的心行,引起躁动、烦恼,乃至使人颠倒狂乱,惹是生非。佛陀制定饮酒戒,乃是为了使修行的人精神集中,思想不致放逸、乱性。

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和饮酒戒是远离一切恶法,生长一切善法的基础,能受持五戒,则能斩断一切恶因恶果,生长一切善因善果。五戒从正面来说一是慈心,二是贤良,三是贞洁,四是诚信,五是不饮酒。这些戒律是对僧众和众生的基本要求,佛家深信人的生命是本来清净和庄严的。

五戒之外,再加上三戒,合为八戒。增加的三戒是不眠坐高广华丽之床、不装饰打扮及观听歌舞、不食非时食(正午过后不吃饭)。前七为戒,后一为斋,比五戒要求更严,但它不像五戒那样终生受持,而是临时奉行,多者几天、几个星期,最少者一昼夜。受戒期间,过着—种近似出家僧人的宗教生活。

十戒是指7岁以上20岁以下的出家男子(称沙弥)和出家女子(称沙弥尼)奉行的十条戒规。十戒与八戒的内容基本相似,它将不装饰打扮及观听歌舞分为二戒,再加上不蓄金银财宝一戒,其合为十戒。

具足戒,又称大戒,是佛家比丘和比丘尼所受的戒律,戒条说法不一,中国僧尼隋唐以后都依《四分律》 受戒,比丘戒250条,比丘尼戒348条。因与沙弥、沙弥尼所受的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故称具足戒。

出家人依戒法规定受此戒,即取得了正式僧尼资格。出家僧人在修行方面对自身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具足戒在对僧尼的宗教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都作了详尽的规定,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定学,又称禅定或止。即调练心意,排除杂念,专心致志,观悟佛理。印度佛教把它作为修持的必要法门之一,要求信徒在修行时保持心灵的平静,不外思,做到“摄制六情,舍众欲,散诸恶念”,从而灭情见性,见性成佛。因此佛教徒都十分重视禅定。

“定” 指注意力集中,由于注意力集中的对象和引发的心理活动及其效果的不同,往往导致反常的奇特的甚至病态的精神现象和生理现象,禅定于是就被神秘化,成了佛家追求神通的手段。佛家把禅定作为全神贯注思考佛理,体验并获得真理,以至摆脱各种非佛家思想情绪的基本条件,因此历来受到特殊的重视。禅定实质上是内心修养,其目的是为了得到精神上的解脱。慧学,又称智或智慧。实际上是观察人生和世界各种现象的一种特殊观点和思维方法,佛家认为,佛家智慧能使修持者断绝各种欲望和烦恼,专心探求佛理,达到解脱。慧与道德方面的善是分不开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善就是慧,慧就是善。

“善” 的佛语字面义是“顺益”、“顺理”,即顺益此世彼世的修行,让心性远离尘垢污秽,保持清净无染的明澈状态。所谓尘垢污秽就是各种烦恼,所谓清净无染是指涅槃胜境。佛家所谓“善” 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人格的规定,而且也是智力、才能和性格的规定。佛家“善” 的要求包括信(相信涅槃实有)、惭(有羞耻感)、愧(抗拒暴恶)、无贪、无嗔、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不达目的誓不休)、行舍(出世间法)和不害(不损害)。

佛家的智慧则要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但以善待善,而且也以善待恶。佛陀要人相信,只有善的力量才是世间最伟大的。4. 涅槃境界与 “西方极乐世界”

佛教的修行都是以涅槃为最高境界的,涅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境界呢?

具体说来,涅槃有四种:(1)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这是说一切诸法的真如实性,虽然由于红尘、烦恼的障蔽没有显现,但是其习性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所以叫涅槃。(2)有余(依)涅槃,在此境中烦恼障被斩断,真如显现出来,但是有残余的所依存在,所以名为有余涅槃。(3)无余(依)涅槃,这是说生死苦尽,真如显现,烦恼既尽,残余的所依亦灭,众苦永寂,所以叫无余涅槃。(4)无住涅槃,即断尽所知障而显现的东西,证这种涅槃时,生起大悲大智,因为大悲,所以不住于寂灭的涅槃,而在三界中利乐众生; 因有大智,虽在三界中教化众生,自己仍脱离迷界,不为生死所染污,所系缚,因而常寂,所以称为无住涅槃。这是在一般意义上理解的涅槃,而各教派对涅槃又都有自己的理解。

小乘佛教以“虚无绝灭” 为涅槃的内容,把人生看作是一大苦难,认为人生极苦,死为极乐。为了解除人生的痛苦,就应当尽早结束人的生命,并在死后焚骨扬灰,不留一点痕迹,如同灯火的火焰被风吹熄一样。

小乘佛教认为,人体消灭了,人生的痛苦也就终结了,在这种境界中,不仅灭除了生死的因,而且灭尽了生死的果,即不仅原来的肉体不存在了,而且思维也没有了,也就是摆脱了十二因缘的束缚,跳出了生死轮回,这就是人生的最高理想。至于人们死后进入涅槃的情况怎样,这是不必关心的事。

佛教传入中国后,何时能实现人生的最高理想,达到涅槃境界的问题便变得尖锐起来,因为把入道成佛的希望放在死后,是与中国社会传统的人生价值观格格不入的。

大乘佛教的创始人龙树认为,涅槃和世间的本性是一致的,两者都是空,也都是不可言说的妙有,两者是完全统一的。由于世俗偏见,不能认识到这一点,想舍弃现实世界去追求涅槃境界,寻找西方净土,本身就堕入了无知,就永远达不到涅槃境界。反之,众生如果能正确认识世间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还事物本来的清净本质,也就达到涅槃境界了。这样的涅槃,从逻辑上讲,今生已具有实现的可能。这一思想大大缩短了人与佛的距离,增强了人们修身成佛、进入涅槃境界的信心。

东晋竺道生宣称佛无净,主张佛以穷理为主,即只要穷理尽性就能成佛。也就是说,众生只要能绝形色,离合散,去美恶,舍罪福,返归到实相,就进入了涅槃境界。竺道生的这种观点,成为隋唐佛学的主流。

禅宗在这一基础上,明确提出“世间即涅槃”,反对在人世间之外找什么涅槃境界、佛国净土。《坛经》 上说:“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 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 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处恒安乐。” 所谓涅槃不是来生才能进入的渺茫的彼岸世界,而是通过了悟就能达到的一种精神境界,不必离世、出世去求解脱,只要觉悟就可以了。这样,涅槃就从天国被移到了世间。中国的佛家一方面认为涅槃境界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理想。涅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般的语言文字不能表达和把握其本质,只有凭神秘的、内省式的直觉才能证悟。另一方面,又构筑出一个神奇的理想天国——西方净土,把涅槃境界具体化、形象化和通俗化。

西方净土,又称极乐世界或极乐净土。据佛典《无量寿经》载:西方净土位于众生居住的世俗世界以西,“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佛家说的“净” 是无杂染、无垢秽的意思。净土即指清净的地方,在那里,人世间的三灾八难之患、生死轮回之苦都云消雾散化为乌有,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人人都具有佛的本性,人人都可以成佛,到达涅槃境界。

据民间流传最广泛的《阿弥陀经》 记载:在西方很远很远的地方,另有一个世界,名为“极乐”。极乐世界中有一个佛,也正在说法,这个佛就是阿弥陀。阿弥陀佛能发出无限的光芒,照亮四面八方,以及这个佛和生活在这个佛国的人的寿命都无量无限,所以阿弥陀的意思就是“无量光” 或“无量寿”。在极乐世界中,有一个大七宝池,池中充满十八功德水,池底全都是金沙,池的四周是用金、银、琉璃等砌成的阶梯。池中长满各色莲花,每朵莲花都大如车轮。到处是楼阁亭台,它们都装饰着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珍珠、玛瑙七宝。在极乐世界中,空中时常奏响天乐,地上到处布满灿烂的黄金。每天到了一定的时刻,天上还会纷纷扬扬地飘下无数曼陀罗花,许多美丽的奇禽珍兽生活在那里,它们婉转美妙地啼唱着,人们听了它们的歌唱,便不由地赞颂佛、法、僧三宝。

极乐世界还长着无数宝树,每当微风吹过,宝树便发出美妙的声音,就像千百种乐器同时奏响优美动听的乐曲。人们所需要的东西,“随意所欲,应念而至”,一想吃饭,面前就出现七宝做的钵,钵中百味齐全,香美无比。

无论什么人,只要他听说了有关阿弥陀佛的故事,虔诚地持念着阿弥陀佛的名字,那么,他到了临死时,阿弥陀佛会带领圣贤出现在他的面前,将他带到西方极乐世界,让他永远生活在幸福快乐之中。如果有人发愿,死后愿意投生到阿弥陀佛国,那么他一定能成就正果。

佛家描绘了西方净土这一美妙的天国,希望人们都去信仰它,并且宣称阿弥陀佛要接引一切众生到极乐净土去。既然如此,自然不能抛弃任何一个信仰者。然而信仰者人数众多,情况不一,有的虔诚信奉,有的则可能谤佛骂经; 有的修善积德,有的则恶贯满盈,如果让每一个人都毫无区别地到极乐净土去享福,那么现世的修善与造恶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佛家不得不将人们各自对佛教的信仰程度及修善断恶程度分成三品九级,由于品级的不同,各自在往生净土时所受的待遇也就不同。

凡是坚信因果报应,信仰佛教的一般均属上品。上品中根据信仰程度的不同分为三级:有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凡属上品,临终时都由“西方三圣” 来迎接,到了净土后,上品上生的人马上可以见佛,上品中生的人要过一夜才能见佛,而上品下生的人要过七天才能见佛。

一般的人如能坚持戒行,不作恶事,均可列为中品,中品根据持戒的不同程度分为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三级。前两级的人临终时还有阿弥陀佛来迎接,第三级的人只好自行前往净土了。名列下品的人都是曾犯戒造恶业的,他们也分为下品上生、下品中生和下品下生三级,下品的人临终时只有佛或菩萨的化身去迎接,要经过六劫或十二劫才能听到菩萨的讲经说法。净土宗就是我国晚唐时期出现的一个以弘扬净土思想为宗旨的佛教宗派。净土宗提倡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便可以进入西方净土。所谓念佛,一般是指持名念,亦即口诵佛名。念佛原在早期佛家那里是指专心观想佛陀伟大的事迹、美好的形象和所居佛土的庄严景象,使佛教徒祛除内心的污染,进入寂静的涅界。这种念佛法门其实也是禅定观想的一种修持方法。到北魏时,转变为持名念佛。唐初净土宗的创始人道绰更是对此加以弘扬推广。道绰认为:“若一念称阿弥陀佛,即能除却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就是说,众生求解脱的路途有多条,方法有多种,但应以念佛法门为上。据载,道绰在并州汶水玄中寺时,每天面对西方端坐,口诵佛名,日以七万为限,念时以珠记数。若无珠,则代之以豆子,念一声佛号,放一粒豆子。所数的豆子,量如七宝大山。一时间,其所在之处,亦“人各掐珠,口同佛号,每时散席,响弥林谷”。可见当时念佛的风气甚盛。

净土宗认为,一个人不管是一生还是百劫千生造业,也不管罪业如何深重,只要信仰皈依阿弥陀,称念一声阿弥陀佛,便可众罪俱消。阿弥陀佛会将他接引到西方净土,享受无上的快乐,真是百亿劫中生死罪,一称佛名尽消除。

这样的修行方法既不费力气而又功效显著,净土宗正是凭借了这一点,赢得了许多信奉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净土宗在提倡念佛之外,也主张兼学佛学义理,他们认为研习经论与持名念佛,二者并不矛盾,可以相辅相成。只是由于凡人俗夫根基迟钝,对佛学教理难以信受,所以诸佛菩萨才另辟途径,创立持名念佛这一简易的方法,让众生解脱成佛,往生西方净土。诵读佛经本来是出家僧尼的常课。佛教徒是藉诵读来理解经义,再按照经义来修行。可是在中国民间,并不注重能否通晓经文的意义,认为只要念出声来,即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会产生神秘的感应效验。

《法华经》 是天台宗依据的主要经典。经中说,无论什么人,只要能护持、诵读、书写《法华经》,便可获得无量功德,而如果有人胆敢诽谤这部经,则会得到恶报。因此,不少人把念诵书写《法华经》 作为修行方法之一,如僧人神皓专诵《法华经》九千余遍,僧人延寿诵一万三千多遍,僧人宋素诵三万七千多遍,有的人甚至忍痛刺血书写它,并且还产生了许多因诵经而得到灵验的传说。

《观音经》 也宣称无论什么人,只要信奉观世音菩萨,念诵他的名号,便可以得到观世音的救助,免去一切灾祸。

要进入净土,念佛反映的是人们的对佛的“信”,但光有“信” 还不够,必须有明确的“愿”,就是发愿往生西方。如果有信无愿,也不能往生,因为如同知道有一个好的去处,但不愿去也是枉然。有信有愿,还得有“行”,就是实实在在地修行,如念佛、积德、修禅等。“行山填愿海”,只有据愿起行,才能达到往生西方净土的目的。信、愿、行是往生极乐净土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净土宗认为,无论是贫贱,还是富贵; 是善男信女,还是劣种恶棍,只要做到这三点,净土佛国的大门是对他们敞开的,都可以往生西方净土。由于净土宗的方法简单易行,致使在中国历史上,曾一度出现过“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 的盛况。

讲了涅槃和西方极乐世界后,有必要谈谈佛的真实相。

佛是无相的,有相的就不是佛; 佛身不是肉身,而是法身;佛的真实相,是世人不能见到的,是任何语言都不能描述的,只可意会,无法言传。但是,佛出于普度众生之慈悲胸怀,又随心所欲地显现妙相,给众生说法,开悟众生,因而佛又是有相的,并且是无处不在的。由于佛身就是法身(被佛的真道理充溢全身),而法身是永存不灭的,因而佛也是永恒存在的。但是,佛为了向众生展示生死的大道理,故尔又以生死示人。所以,佛虽有生灭相,其实无有生灭,是永恒、不朽的。这就犹如月亮,在众生看来月亮有出有没,其实月亮是没有的; 如果看见了佛的法身,也就看见佛了。总之,佛是既有相又无相、既有生灭又无生灭、既亲近众生又超越众生的存在。

禅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同类推荐
  • 心态即命运

    心态即命运

    本书是一本通过传统文化进行心理建设的图书。全书分成了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纠正心理失衡、克服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化解压力、实现幸福人生等几大主题,是作者多年演讲的精华结晶,非常适宜年轻人阅读。
  • 爱欲与文明(译文经典)

    爱欲与文明(译文经典)

    《爱欲与文明》讲述了:西方今天文明已发展到极点,然而文明进步的加速也伴随着不自由的加剧。集中营、大屠杀、世界大战和核武器都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人对人最有效的统治和摧残恰恰发生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成就高度发达到仿佛能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的时刻。可见,高度文明的昂贵代价是人的不自由和对生命本能、对自我升华了的性欲、爱欲的压抑。所以,反抗现代西方文明首先必须消除对人的本性的压抑,解放爱欲。
  •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帕斯卡的哲思语录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帕斯卡的哲思语录

    本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帕斯卡的经典作品选编。全书由思考入题,讲述道德、信仰、思维等人生主题。解答了许多哲学回答不了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帕斯卡洞悉了宇宙的真相,窥见了人类的奥秘。在他看来,人就像芦苇一样脆弱,但因有思想而伟大。翻开本书,直抵人生的终极秘密。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三)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三)

    本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卷三主讲近世哲学。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一)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一)

    本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卷一主讲古代哲学。
热门推荐
  • 边伯贤之十年,梦终

    边伯贤之十年,梦终

    “可不可以不要走!”“原来是一场梦”“我怎么会做这样的梦”“十分钟的时间,我怎么感觉过了好多年”十年了,一切都变了,属于我和他的梦,也该结束了
  • 风起乱云追:乱世红尘

    风起乱云追:乱世红尘

    “我靠,为什么我上辈子遇见一个杀猪男还不够,今生又遇见你?”“乖乖娘子,缘分呐!”“分你妹啊!”“哎呀,乖乖娘子纳我为夫可好”翌日---“狐王大人,他又来了,还带了整整十八车彩礼!怎么办啊!”“来人,放疯狗,送客!”“乖乖娘子,你不能这样啊!谋杀亲夫啊!”
  • 绝版帝国

    绝版帝国

    汉帝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全部由华夏文明自身孕育出来的稳定的强盛王朝,这个帝国在最深的层面上影响了此后中国两千年的全部历史。汉帝国代表了自春秋战国以来古典时代华夏文明的最高峰,其纯粹而高贵的民族基因、优秀而典雅的文明形态、睿智而进取的国民素养、勇武而坚定的国家精神,无不值得今日的我们去追思。大国的荣耀和自信、文明的精纯与正统,都源于这个伟大的帝国。马兆锋编著的《绝版帝国》力图为读者揭秘大汉帝国隐藏了两千多年的秘密,为广大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大汉帝国。
  • 圣龙仙帝

    圣龙仙帝

    一人一龙,两个孤独的生命。一份承诺,让彼此紧紧相依,不离不弃。仙路茫茫,何处是归乡?大道无情,谁能守初心?孤独!炼心!问道!上古之秘!不仅是打怪升级,带你体会不一样的修仙!
  • 紫枫战纪

    紫枫战纪

    核战之后,中国大陆陷入了数百年连绵不绝的战争中。大黑暗时代在3000年有一丝结束的迹象,刘氏家族在刘恒的带领下以铁血手段镇压各方势力,建立华夏帝国,刘恒称王,定都天安城,分天下为青,冀,秦,江,晋等五州。但也有众多汉人不满刘恒的独裁,几番举旗反抗无果,千里远遁至大雪原,陆续有人前来归附,经过数年营造居然人口增至百万,建造出一座坚固的城池,经过全民选举,自称为大汉自由联盟,城市也定名为自由城。华夏王震怒,出兵攻击自由城,汉盟岌岌可危,紫枫学院为了挽救自由城出动高手刺杀刘恒,未遂但掠走了刚出生的小王子,因此自由城获得了暂时的和平,小王子的下落就此成为绝密……非穿越,非种马,慢热,保证百万字不断更。
  • 总裁大胆,本宫不饶你

    总裁大胆,本宫不饶你

    她是凤朝高高在上,尊贵无比的凤凰公主,亦是天下第一美人,被自家皇兄以死相逼,无奈穿越到二十一世纪,绝世容颜被刻意遮掩,美女变平凡,从此踏上了为兄寻妻的苦逼不归路外加一朵超级无耻的烂桃花。他是E市的一方霸主,叱咤黑白两道,家底雄厚,是所有人趋之若附的对象,碰上她注定是他这辈子的劫。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王者荣耀新的英雄

    王者荣耀新的英雄

    一个穿越者穿越的故事。一个类似于王者荣耀大陆的故事。神隐藏在这片虚空的宇宙中,操作者。人类与妖族e族兽族的大战,e就在!穿越者能改变什么?他的到来对人类的未来有什么作用?
  • 统子请你别傲娇

    统子请你别傲娇

    顾柚夏自从猝死了以后,就在手刃白莲花,脚踩狗男女的路上越走越远,一去不复返……额,你问有没有男猪?⊙▽⊙其实我也不造,尼康辣郭像辣郭酒四挂名男猪!欢迎收看二货统被揍的一百零八次,记得双击666
  • 网游之游戏纪元

    网游之游戏纪元

    游戏纪元,全民游戏,最后的神迹,究竟什么才是真实,那个被遗忘的造物主真的实现吗?诸神的秘密究竟是什么,破开迷雾的究竟是什么!只有《神迹》才能解开!!!这款游戏究竟是什么
  • 冬日恋歌之最好的我们

    冬日恋歌之最好的我们

    一个清晨,男主宋雨辰开车正赶往医院的路上,在一个红绿灯路口遇见的女主金艺妍,就此他们的爱恨情仇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