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5400000004

第4章 独尊儒术(1)

公孙弘得到提拔表面上是靠儒学,但他是儒生也是文吏,吃得开的原因是他既懂政治又懂业务。

可疑的独尊

汉武帝做了一个重要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是一件影响到千秋万代的大事。从此,中华帝国有了国家意识形态,也有了恒定的核心价值。帝国作为一种制度,也才稳定地延续了两千多年。

当然,秦制和秦政,也因此变成汉制和汉政。

这并不容易,因为武帝的祖先都不喜欢儒家。比如刘邦,是只要一看见儒生,就忍不住要摘下他们的帽子往里面撒尿的。武帝尊儒,不怕得罪祖爷爷的在天之灵?

更麻烦的是窦太后。窦太后是景帝的母亲,武帝的祖母。老太太喜欢的,据说是黄帝和老子,以至于景帝和窦家人都“不得不读老子书,尊其术”。2结果,闹出风波来了。

有一天,窦太后招来一个名叫辕固的儒生,要他给自己讲解《老子》。辕固却撇撇嘴说:那是家奴的书。

窦太后勃然大怒,下令让辕固到猪圈里去。景帝无奈,只好偷偷塞给辕固一把好刀,这位儒生才幸免于难。

太皇太后意见如此,尊儒岂不可疑?

当然。

事实上,汉武帝从来就不是真儒家,更非纯儒。他迷信巫术,重用酷吏,都不是儒家赞成的事。他大张旗鼓招聘儒生时,大臣汲黯(读如急暗)就当面直言:陛下内心世界充满欲望,又何必装模作样讲什么仁义呢?

同样,窦太后也不是真道家或纯道家。她和吕后以来的帝国统治者,是既贵黄老,又重刑名。刑就是刑律,名就是名教。刑律是法家要的,名教则是儒家的主张。所谓“黄老刑名”,首先是按照儒家荀子学派的主张确立君臣名分,然后按照法家的主张依法治国,最后像老子主张的那样清静无为,像黄帝那样垂拱而治。

可见,汉初统治阶级的思想杂糅了诸家。窦太后他们要的,也绝非老子主张的小国寡民,更非庄子主张的无政府主义。否则,封建制倒是对的,郡县制反倒不对了。

这当然绝无可能。

可能的是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休息是必需的。七年楚汉战争之后,举国上下满目疮痍。城池毁灭,良田荒芜,人口锐减,民不聊生,户口所存仅十之二三。当时,就连皇帝乘坐的专车,也配不齐四匹颜色相同的马,将相们甚至只能坐牛车。

于是,高、惠、文、景四朝,都厉行节俭,力求清静。

因此到武帝继位,国库里已是堆满了粮食堆满了钱。田野里牛马成群,老百姓也人给家足,上流社会更是如果只有母马可骑,都觉得丢人现眼了。

这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改弦更张呢?

因为帝国中央的清静无为,固然造福于底层民众,却也便宜了中层豪强,尤其是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诸侯王。那些获得了言论自由的谋臣策士,获得了人身自由的亡命之徒,更流窜于各王国,摇唇鼓舌,兴风作浪。

对此,帝国岂能容忍!

事实上武帝及其臣僚首先打击的,是“治申(申不害)、商(商鞅)、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者。前三个是法家,后两个是纵横家。

显然,罢黜百家,并非罢黜道家。其实就连法家,也仍然是帝国的执政党。只不过,法家的思想武器只能掌握在统治者手中,不能让民间用来对付中央。

看来,罢黜百家的说法是可以商量的。实际上武帝他们也没有把诸子百家都赶尽杀绝,更没有派人派兵烧毁民间的藏书。真正要消灭的,是危害政权的纵横家。

这当然是窦太后也同意的。何况她喜欢清静,岂会赞同纵横家的无事生非?

那么,独尊儒术,是真的吗?

是。不过,是独尊,不是独存。也就是说,只有儒学才被确立为官学,有着毋庸置疑的至尊地位,是思想文化领域的老大,诸子百家不能与之平起平坐。

问题是,为什么要独尊一家呢?

因为统一的帝国需要统一的思想,这是秦始皇就已经意识到的。而且,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和说法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既然好不容易法令归一统,又岂能再众说纷纭?

一统天下,就不能百家争鸣。

这是秦皇和汉武的一致看法。只不过,秦始皇选错了对象(推崇法家),找错了帮手(以吏为师),用错了手段(焚书坑儒),汉武帝却对了路。

儒学,为什么就适合做统治思想?

因为儒家是维护君主制度的。这倒是跟法家一样。但法家的维护不讲道理,其手段则无非绝对权威、阴谋诡计和严刑峻法(法家称之为势、术、法)。所以,法家之道为霸道,法家之政为苛政,法家之制为专制,法家之治为刑治。结果怎么样呢?秦帝国二世而亡。

儒家则不同,道为王道,政为仁政,制为礼制,治为德治。也就是说,儒家维护君主制度是讲道理的,也有人情味。这样的统治,人民能够接受。人民能接受,政权就稳固。君主和人民都满意,就双赢。

何况儒家学说有着深厚的根基,这就是小农经济、宗法社会和礼乐传统。从这个角度看,儒学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几乎是不可避免和无法替代的。而且,当儒学取得至尊地位并深入人心后,帝国时代的核心价值也产生了。

这就是三纲五常。

此事的意义当然极其深远,也许只能从长计议(详见本中华史第九卷《两汉两罗马》)。问题在于,儒家学说与帝国制度原本存在冲突。原始儒家尤其是孔子,可是主张封建制的,帝国的制度却是郡县制。那么,汉帝国之所独尊,还可能是儒学吗?

新儒生

登上两汉历史舞台的,是新儒学。

新儒学的代表人物,是董仲舒。

董仲舒是因为汉武帝下令策问古今治乱之道,才进入皇帝视野的。正是在这次对策中,董仲舒提出了以思想大一统维持政治大一统的主张,明确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这,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由此产生的功过是非,也往往算在此人账上。

然而在司马迁的时代,董仲舒的地位并不高。他被看作诸儒的一员,在《史记》中与他人合为一传。到班固的时代,董仲舒才脱颖而出,被推为儒首。他的“天人三策”也才载入史册,成为历史转变的里程碑。

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独尊儒术并非汉武帝一时之事,更非董仲舒一人之功。事实上,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深远影响,也要到后世才显现。武帝时代改写历史的,不是新儒学,而是新儒家,或新儒生。

新儒生的代表人物,是叔孙通和公孙弘。

叔孙通原本是秦帝国的博士,在二世的时代供职于宫中。这说明秦始皇其实只焚书,不坑儒(所坑为术士)。焚书的目的之于文化,也不是毁灭,而是垄断。所以,陈胜吴广起义后,被秦二世叫来问策的,是一群儒生。

儒生都是书呆子。他们的对策,是出兵镇压。

二世闻言,脸都绿了。

叔孙通赶紧上前说:天下一统,四海一家,明主在上,法令在下,哪有什么人造反?小偷小摸罢了。

秦二世龙颜大悦。

退朝后,其他儒生指责叔孙通欺君罔上,阿谀奉承。叔孙通却回答:不说假话,还有命吗?

于是,叔孙通投奔项梁,后来又跟了刘邦。

改换门庭的叔孙通也改头换面。他毫不犹豫地脱下儒生的服装,换成楚人的短衣。向刘邦推荐的人才,也尽是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的为非作歹之徒。总之,叔孙通在汉王刘邦军中的表现,完全不像一个儒家。

如此这般地熬到刘邦称帝,叔孙通终于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汉高祖七年十月,叔孙通制定的朝仪在帝都长乐宫试行。原先不懂规矩的功臣元勋们,第一次在天子面前表现得诚惶诚恐,刘邦也才真正尝到了当皇帝是什么滋味(故事详见本中华史第三卷《奠基者》)。

刘邦重赏叔孙通。

叔孙通却说:臣的学生一百多人追随左右,都参与了朝仪的制定,愿陛下让他们也有用武之地。

刘邦又任命这些人为郎官。

前面说过,刘邦是讨厌儒生也讨厌儒家的,然而叔孙通却让他改变了看法。汉高祖十二年的十一月,刘邦甚至以最高规格(太牢)祭祀了孔子。

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在此刻已经打下基础。

那么,叔孙通为什么会成功?

因为他是新儒生。他很清楚,时代变了,儒学也得与时俱进。过去为邦国服务,现在为帝国服务。邦国的君主都是贵族,此刻的元首却是平民。贵族是熟悉礼仪的。让平民皇帝刘邦及其部下接受儒学,却并不容易。

所以,他必须等待。

等待要有信心和耐心,这两条叔孙通都有。他很清楚,儒家那一套,用来打天下完全不行,用来治天下却长袖善舞。他也清楚,中央集权后,君臣父子之类的观念和制度不会没有用,反倒更有用。

只不过,必须投其所好,灵活变通。

所以,当刘邦南征北战时,叔孙通绝不温文尔雅。同样,刘邦问他朝仪难不难,他马上回答陛下希望如何就如何。后来排练,刘邦也认为不难。其实哪里不难,不过删繁就简,做了调整而已。

结果是皆大欢喜。原来那些质疑叔孙通的,也都改变态度,称他为“知当世之要务”的真圣人。

圣不圣,不好说。不迂不腐,是真的。

公孙弘也一样。

与董仲舒同时被武帝看中的公孙弘,当过狱吏也做过猪倌,成为朝臣时已年过六十,堪称老奸巨猾。他很清楚汉武帝是假儒家。因此,每次金殿对策,他提出的主张都很务实,却引经据典用儒学做装饰,汉武帝很受用。

公孙弘还有一招:遇到难办的事,总让直肠子汲黯先开口,自己跟进。如果汲黯在武帝那里碰了钉子,公孙弘就马上改口。次数多了,汲黯忍无可忍,在汉武帝面前当廷揭发公孙弘的背信弃义,斥责他不忠。

公孙弘却答:了解臣的认为忠,不了解的认为不忠。

汉武帝笑。

另一次,汲黯又揭发说:公孙弘位在三公,俸禄甚多,却用土布做被子,这是狡诈。

汉武帝又问公孙弘如何解释。

公孙弘答:汲黯所言属实。臣官居御史大夫(副总理兼监察部部长),却用土布做被子,确实未免有沽名钓誉之嫌。陛下明察,满朝文武与臣关系最好的,莫过于汲黯。今日汲黯当廷责臣,正中臣的要害。臣认账。更何况,如果没有汲黯,陛下哪里知道这些?

结果,汉武帝更加看重公孙弘。

元朔五年十一月,汉武帝封公孙弘为平津侯,这时他已经官居丞相。西汉的惯例,从来就是列侯才能为相,叫封侯拜相。公孙弘却开了一个新例,即拜相封侯。更重要的是,先封侯后拜相的都是功臣。从公孙弘开始,先拜相后封侯的,却有可能是儒家之徒了。

这也正是董仲舒希望的。

仕途即前途

的确,董仲舒和公孙弘,是西汉新儒家的两个代表人物。董仲舒是理论家,他回答了“为什么要独尊儒术”;公孙弘是行动派,他解决了“怎样才能儒术独尊”。

怎样才能呢?

垄断仕途。

这当然是抓住了根本。我们知道,帝国与邦国有一个重要区别:邦国是贵族政治,帝国是官僚政治。帝国的中央政府和地方组织,都由官员代理皇权。如果这些官员都是儒生,儒学的独尊地位就不可动摇。

然而垄断仕途并不容易,因为高祖的权力机关原本是军政府。所谓“非封侯不得拜相”,就是要维护军人的政权。流血牺牲打下的江山,岂能拱手相让于儒生?

问题是,军人政治即贵族政治。如果帝国的官员永远都是勋贵们的子弟,中央集权就不可能实现。因此,文官政府的建立是迟早的事,只不过得慢慢来。

公孙弘的办法,是先抓教育。

元朔五年六月,已被封为平津侯的丞相公孙弘,上书请为博士设弟子。博士是秦汉帝国的学术官僚和技术官僚,任务是为皇帝充当顾问。他们虽无决策权和行政权,却常常列席御前会议,很有发言权和影响力。

此时,研究诸子百家的博士都已被罢黜,皇帝的顾问团只剩下五经博士。五经就是儒家经典《诗》、《书》、《易》、《礼》、《春秋》。为五经博士设弟子,其实就是动用国家力量和经费,为儒家培养接班人。

公孙弘老谋深算。

五经博士是皇帝的顾问,也是太学的教官。博士弟子就是太学生。他们入学后,每年考试一次,成绩优秀的可以做官,成绩一般的可以为吏,不及格的退学。

这样一来,董仲舒建议设立的太学,就不但成为当时唯一的最高学府,也成为帝国官员的培养基地。大批接受了儒家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进入权力机关,走上领导岗位,干部队伍的结构为之一变,气质也变得文质彬彬。

军人政府,开始转变为士人政府。

变化让最高统治者感到满意,博士弟子的名额也开始逐渐增加:武帝时五十,昭帝时一百,宣帝末二百,元帝时千人,成帝时竟多达三千。

不难想象,每年上千儒生进入各级政府,那会是一种怎样的局面。至少,独尊儒术已不再是空谈。

与此同时,统治集团与知识阶层也达成交易。

知识阶层就是士。士在春秋以前是最低一级贵族,在秦汉以后是最高一级平民,在战国和楚汉之际则是不安定因素。因为士的特点,是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艺,无产业。

他们就像毛,必须依附在皮上。没有皮,就动乱。

西汉初年的情况正是如此。天下一统后,大批依附于各路诸侯的士人下岗待业,流落民间,不知所从。如不妥善安置,岂非又要冒出范增、陈平和蒯通来?

这当然很糟糕。

实际上,武帝登基后,首先要罢黜“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的士,就因为此类人物在当时为数不少,尽管他们的目的不是乱国政,只是找工作。

但是现在好了。汉武帝和公孙弘告诉士人:帝国就是最好的皮,仕途则是最好的前途。只要尊孔读经,就能拜相封侯,荣华富贵,耀祖光宗。

显然,这是一种收买。

不过,帝国只收买儒生,却堪称高明。因为儒家是主张忠君爱国的。事实上,此后即便在王朝末年,士人都很少参加造反。将起义者们凝聚在一起的,也从来不是儒家思想。

赤眉、黄巾、白莲教、太平天国,都如此。

因此,尽管两千多年以来,王朝更替在所难免,帝国制度却稳如泰山。同样,儒家虽不能绝对垄断仕途,却成功地将其他学派排斥在政治生活之外。就连后来兴起的玄学和佛学,也很难挑战其老大地位。

这是一笔双方都很合算的买卖。

是啊,儒家奉献知识忠诚,帝国开放官位俸禄;儒家谋取了生存空间,帝国得到了国家栋梁;儒家获得了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帝国则把它变成自己的统治工具。

一个独尊,一个至尊,一个垄断,一个把玩,他们当然会拍板成交。

但,这又是一笔不平等的交易。

的确,尽管帝国承诺要按照儒家思想来治国,然而在事实上,行王道还是行霸道,却完全由不得儒生。王道好用够用时,自然不妨温文尔雅,歌舞升平。一旦不够趁手,就会大打出手,甚至杀人如麻。

总之,帝国可以随心所欲,翻脸不认人,知识阶层却必须履行魔鬼协议,从此交出灵魂,不再有自由的思想和思想的自由。而且,由于这一次的集体出卖,中国知识界在今后漫长的岁月里,还要遭受无数次磨难和摧残。

因此,这是另一种“焚坑事业”。

是的。独尊儒术与焚书坑儒,只有手段的不同,没有本质的区别。其目的,都是要统一思想。只不过,秦始皇威胁,汉武帝利诱;秦始皇不准人民读书,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结果,始皇失败,武帝成功。13然而汉武帝的成功,却不是儒家的,而是法家的。法家其实很清楚,统一思想靠杀人是不行的,得靠诛心,正所谓“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14由此推论,杀其人就是最次的了。

同类推荐
  • 历史快餐.十世纪:千年帝国

    历史快餐.十世纪:千年帝国

    自大秦王朝建立以来,东方的中华帝国已经走过千余年的沧桑历程。经过唐王朝的辉煌灿烂之后,中华帝国陷入了分裂的混战中,成为国家元首突然变成了不再遥远的梦想,疯狂的大战后,一位将军脱颖而出,他建立了世界上文化最先进的国家。浩浩唐风中,不仅新生了宋王朝,同时还有契丹帝国的诞生。天朝中央的瓦解使得周围附属国的政权发生了变更。最令人意外的是,孤岛上的民族竟然爆发了抵制唐风的运动。由此可见,千年帝国的文化魅力是如此强大,以至足可同化不同民族了。而处于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中间的阿拉伯文明在东方文明和罗马文明的浇灌下在十世纪开始了茁壮成长,并生长出新的文明之花和辉煌的千年帝国交相辉映。
  • 执剑书唐

    执剑书唐

    当他见识到大唐雄风,他的穿越者身份一文不值,他想做的是融入大唐,做一个真正的唐人。他喜欢腰缠长剑,书写诗词歌赋,他更希望在历史这偌大的舞台上谱写属于自己的大唐风华。
  • 九流王

    九流王

    晋时,天下荒乱,百姓饿死,晋帝冥思苦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曰:“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沮丧人心。庭下,世家林立,非上上之门不可登高位。偶一天灾出现,中原大地便妖魔横行,偏偏北方胡骑南下,正值此时一北地少年放下了扁担开始了他的乱世求活之旅。
  • 错身三国

    错身三国

    穿越并不少见,但是张涛的穿越显然是最不一样的,更像是一次灵魂置换。张涛:“文和,帮我百度一下关羽、张飞还有赵云他们现在都在哪儿。?”贾诩:“干什么?你小子又有什么坏主意了?我这正忙着呢。”张涛:“没什么,就是想多收几个学生,改善一下生存环境。”贾诩:“行。这是小事,轻松搞定!不过我现在外头没法上网,过两个小时电你。”..................贾诩:“张涛。”张涛:“什么事?”贾诩:“最近手头紧,帮我多埋几件精品啊!”张涛:“这才多长时间啊!又没钱了?说吧!这回让我埋什么,埋在哪儿?”
  • 1840:大国之殇

    1840:大国之殇

    本书以大历史的宏观视野,辅以微历史的细节描述,站在中英制度、文化、人事的对比角度,全方位的展示中英那场一个半世纪前的冲突与战争。试图说明,文化冲突会导致战争,而战争考验的是综合国力,而综合国力的体现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它跟某个官员的道德与能力无关,而跟体制及文化的合力有关。
热门推荐
  • 盘珠子

    盘珠子

    弱肉强食是动物世界的规则祖宗立下了规矩,遵守规矩的才是人新时代人性的丧失,道德沦落木易势要将新时代这块蒙羞的黑布拿掉露出没有道德秩序时的水深火热木易在行动,一点一点的动欢迎收藏本书,提意见晓北书社QQ群713742936
  • 搞笑的武林

    搞笑的武林

    (新作《人生从那次蹲公厕开始改变》已上线,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一下啊!!!!!) 某日,当男主角北岸终于从父亲的手上接下家业的时候,突然发现——父母已经将所有的现金卷款外逃。???这是什么操作,很坑儿子的好不好啊!!!还好在即将破产之时,一位富有土豪气息的知心大哥拯救了他,并送给了他一份不一样的礼物。至此,无知的武学少年经历了诸如点滴输液传功大法、史上最“轻”的轻功、疑是魔门技能、双黄蛋丹田等等一系列的、不靠谱的、尴尬的、作死的、不可描述的故事。而且“武林”的真相远不是所有人想的那么简单,为了武林的幸福,加油吧!男主角北岸同志!
  • 影后的低调男友

    影后的低调男友

    曾经……有一位主持人问道“你相信命运吗“”她嫣然一笑,道“我信”曾经她不曾信过命运,但是命运却把她最亲的人从这个世界带走,把她一个人扔在这孤独的地方,现在命运却把他带到了她的身边我想,时光最美的情书不就是我就在这等着你,等你向我走来。
  • 沙雕快穿的二三事

    沙雕快穿的二三事

    曹辛是00后,但不是小孩子了,她是一个苦命的成年人,机缘巧合偶遇快穿流,施展非酋和沙雕的特性。
  • 新世录

    新世录

    他的命是用全家人换来的。他一次一次坎坷,最终会走到哪里。他不想被命运摆布,挑战青天。他独断独行,爱人就这样被征服。一把沉重大剑,斩断凡世留恋不管你多么阴险,一斩!不管你多么雄心,一斩!快意恩仇,就在这一斩之间。
  • 重生复仇之蒙面千金

    重生复仇之蒙面千金

    重回订婚宴的姜晓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渣男解除婚约,并当众找一个男人嫁,羞辱渣男。“在这里的人,谁愿意娶我?我就嫁给他!”“我娶!”一个低沉又清朗的男子声音传来,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姜晓槐看到要娶她的人,惊呆在了原地,怎么会是他?!上一世,她和他从来没有过交集的!——世人震惊堂堂的司擎不顾父母反对,执意娶姜家养女。好友撇嘴戳穿:“你们懂什么?阿擎早就已经认定了嫂子了!”世人震惊司擎把自己妻子当大猫咪养。好友一幅我就早就知道的模样:“阿擎不会养老婆,只会养猫咪。作为猫奴的他,只好把自己老婆当猫养,结果差点儿养成了大型宠物!”世人震惊司擎和姜晓槐之间的渊源。好友嫌弃道:“早告诉过你们这其中有弯弯道道的。”PS:宠文,宠文,宠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起源异界

    起源异界

    不同文明相继降临地球,术法,灵力,科技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非人的灵魂强度,诡异的术法,以及住在自己身体里的萝莉??来到一千年后的叶世黑,誓要在这诡谲的新纪元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 在修真界收菜的悠闲生活

    在修真界收菜的悠闲生活

    本书又名《我的仙种是翠神》,穿越到修真界的李恒真,身怀翠神仙种。收菜岩狮,获得体质强化buff。收菜红羽鸟,获得飞行buff。收菜血翼蛇,获得毒素buff,攻击将附带毒素,同时对外来毒素有一定免疫作用。收菜血齿鱼,获得吸血buff。……一万个修真者可能有一万个不同仙种,在这个仙种能力各异的修仙界中,且看身怀翠神仙种的李恒真,一步步成长。随便举几个牛叉一等仙种:未来身,光暗双生,星辰变……简介无力,各位书中欣赏吧,求支持。不足之处也请赐教。已有百万完结作品,人品可保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绝情仙尊

    绝情仙尊

    紅塵滾滾,情如髮絲,千絲萬縷,一生難解。修真之路,重情者,必將化為枯骨,身埋黃土。貧乏之地,有一重情重義之子,受至親之人陷害、受喜愛之人背棄、受信任之人背叛.....走投無路之下,卻巧得奇門逆天功法《萬世絕情訣》,他又如何逆世而起,登峰造極,成一代仙尊?「我蕭煌,此生無言無念、無思無想、無我無物,不再為他人而活,只為自己而活。執手中三尺青鋒、斬盡世間背棄情字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