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5400000001

第1章 帝国之初(1)

吕后曾向心腹大臣审食其坦言其忧:

你看那些功臣元勋,向先帝北面称臣已是别扭委屈,有可能心甘情愿侍奉少主吗?

少年天子

汉武帝刘彻继位那年,十六岁。

十六岁的男子即便在古代,也是未成年人。当时的法定婚龄是女十五,男二十。因此贵族男孩的成年礼,就在满二十那年举行,要束发,加冠,佩剑,取字,许婚,叫“冠礼”,也叫“婚冠礼”。

刘彻的冠礼却被提前。也许,这是因为他的父亲汉景帝已将不久于人世。事实上,刘彻加冠没过几天,景帝就驾鹤西去,刘彻成为西汉第五任皇帝。

这是一位少年天子。

但,未及弱冠便登大位,汉武并非第一人。最早的小天子是周成王姬诵,最早的小皇帝是汉惠帝刘盈。

刘盈身世可疑。

作为西汉第二任皇帝,刘盈并没留下多少事迹。从现有的资料看,他似乎是战乱中成长的苦孩子,从小就颠沛流离。甚至在兵败彭城的逃难途中,还几次三番被刘邦推下车去。靠着夏侯婴的营救,才捡回一条命来。

这一年,刘盈六岁。

不难想象,这事在一个六岁孩子的心中,会留下怎样的阴影。好在兵败彭城两个月后,刘盈被立为太子。这当然因为他虽非长子(长子是庶出的齐王刘肥),却是嫡出,是刘邦正妻吕后的独生子。

可惜,刘邦似乎并不看好这唯一的嫡子,几次三番要废了刘盈,改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据说,刘邦的态度越来越坚定,连张良和叔孙通也不能力挽狂澜。

然而事情的变化,却极具戏剧性。

变化发生在刘邦去世那年。某次宴会上,太子刘盈前来侍奉父皇,身后却站着四位老人。他们个个八十岁以上,须发雪白,衣冠甚伟,让刘邦看得目瞪口呆。

于是四人上前,自报家门。

第一位,东园公。

第二位,里先生。

第三位,绮里季。

第四位,夏黄公。

这就是所谓的“商山四皓”了。他们是秦末以来就隐居深山、名满天下的世外高人,也是刘邦仰慕已久的。

刘邦问:朕求诸君多年不得,怎么跟了我儿?

商山四皓行礼说:陛下傲慢无礼,太子仁孝恭敬,所以天下士人无不愿为太子赴汤蹈火。

礼毕,四位老人飘然而去。

刘邦目送商山四皓离席,然后叫来戚夫人说:你都看见了吧?太子地位不可动摇,吕后才是你的真主子。

戚夫人哭。

刘邦却表示无能为力。他说:你为我楚舞,我为你楚歌吧!于是刘邦慷慨悲歌,一而再,再而三。歌毕,也离席而去,留下戚夫人泣不成声,哭倒在地。

从此,刘邦不再提出换太子。

这可真是新派武侠小说里面才有的场面。那四位老人的名字,也很像小说中的武林高手。据说,他们是张良为吕后出谋划策,特地请来为太子刘盈撑腰的。因此,这事就像张良当年的奇遇黄石公,非常不靠谱。

但更不靠谱的,还在后面。

按照《史记》、《汉书》和《资治通鉴》的说法,刘盈继位是在汉高祖十二年五月,时年十七岁。七个月后,也就是汉惠帝元年的十二月,吕后就谋杀了赵王如意。

谋杀是处心积虑的,因为据说刘盈已经感觉弟弟不太安全。所以,如意从赵国来到长安时,刘盈便亲自到霸上迎接,接回宫后又同吃同住,像当年鸿门宴上项伯护着刘邦一样护卫着如意,吕后竟不能下手。

可惜百密难免一疏。某天早上,刘盈外出打猎,如意留在宫中。吕后闻讯,立即将如意毒杀。

故事讲到这里,破绽也就露了出来。

请问:如意为什么没跟刘盈一起去打猎?

解释是:赵王年少,不能早起。

很好!一个年纪小到“不能蚤(早)起”的孩子,刘邦凭什么说他“类我”(像自己)?所谓刘盈“不类”而“如意类我”因此就要换人,岂非胡扯?

没错,刘盈确实不像父母,既不像父亲心狠手辣,也不像母亲刚毅果断。他心慈手软,胆小怕事,很可能还有些多愁善感和自暴自弃。把江山社稷交给这样的人,当然不能放心。但,交给那位不能早起的,就可靠吗?

都靠不住。

刘邦的立储,已不能着眼于接班人自身。

那看什么?

看母亲。刘盈也好,如意也罢,继位之后恐怕都得靠太后撑腰,甚至靠太后临朝。

那么,戚夫人和吕后,哪个可靠?

吕后。

事实上,吕后不但是刘邦的结发妻子,更是他的亲密战友。刘邦的江山,其实是他和吕后一起打下来的。这是当时舆论的共识。甚至还有人说,吕后和她的家族是像推车子一样,把刘邦推上帝位的。

显然,吕后对刘邦的江山,会比戚夫人更加爱惜。

更何况,她也能干得多。

因此,作为男人,或者在床上,刘邦也许更喜欢戚夫人。但作为政治家,在朝廷,他绝对更相信吕后。

更重要的是,功臣们也都投了吕后一票。

刘邦的功臣,武将方面,韩信、彭越、英布已死,樊哙则是吕后的妹夫。文臣方面,萧何在灭韩信时即已站在吕后一边,张良和叔孙通都支持刘盈,陈平后来也挺吕后。有人支持戚夫人母子吗?没有。

局势如此明朗,戚夫人有什么可争的呢?

的确,刘邦和吕后,更多的是政治关系,未必有多少爱情。刘邦南征北战时,吕后常常留守后方忙于政务,戚夫人则常年陪伴在刘邦身边。日久生情,爱屋及乌,刘邦许诺废嫡立爱,并非没有可能。只不过,这种许诺可能是一时兴起,也可能是哄美人开心,靠不住的。

政治家,都不会爱情至上。

所以,什么商山四皓,什么楚歌楚舞,都不过是编出来的故事,或者是当时的一场表演,串通好了演给戚夫人看的。而且那总导演,弄不好就是刘邦本人。

这并非没有可能。想当年,刘邦还没发迹时,吕后就制造舆论,说常常看见刘邦头顶上有云气,结果小混混们都跟了刘邦。这其实就是两口子串通一气演的双簧。

当然,这回也可能是张良总导演,吕后制片人。

不管怎么说,张良站在吕后一边,是可以肯定的。赵王如意和戚夫人为吕后所杀,大体上也能肯定。至少,没有证据证明非她所杀。吕后,可是连韩信都敢杀的。杀那手无寸铁的孤儿寡母,又算什么!

但,心狠手辣的吕后,也未必不会蒙冤。

黑锅与嫌疑

刘邦选择刘盈,其实是选择了吕后。

这一点,吕后和刘盈都清楚。因此,刘盈继位后,就把权力和政务都交给了自己的母亲。但在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这样做显然并不合适,皇族也很没面子。因此史家必须给个说法,还必须由吕后来背黑锅。

于是,又一个故事被编了出来。

这故事说,吕后毒死赵王如意后,便把他的母亲戚夫人砍去手脚,挖掉眼睛,熏聋耳朵,弄哑喉咙,扔在猪圈里,号称“人彘”(人猪),然后让汉惠帝刘盈来看。

结果,惠帝放声大哭,一病不起。他说:这不是人干的事情!我作为太后的儿子,是没法治天下了。

据说,这就是惠帝不理朝政的原因。

但可惜,这实在离谱。

首先我们要问:吕后有必要这么做吗?没有。前面已经说过,戚夫人和赵王如意,根本就不可能构成威胁。过去不能,后来就更不能。对于毫无反抗能力的假想敌,就算要消灭,又犯得着下如此毒手吗?

泄愤也说不通。要知道,任何人受此酷刑,都不会再有感觉。戚夫人不痛,吕后何快之有?

更何况就算要泄愤,又何必要让惠帝来看呢?惠帝又不是戚夫人的同伙和同谋!难道吕后要威胁自己的独生子?难道她觉得惠帝受的刺激还不够?

汉惠帝因此而醉生梦死,就更是胡说。恰恰相反,他曾经是很想有所作为的。一天到晚吃喝玩乐,完全不理朝政的人也有,但不是汉惠帝,而是曹参。

曹参接替去世的萧何担任大汉相国,是在汉惠帝二年的七月。这时,距离所谓“人彘”事件已经一年半,照理说汉惠帝早就该泡在酒坛子里了。然而他对曹参的消极怠工却是十分不满,也非常着急。

不过惠帝毕竟是惠帝。他并不敢也不忍当面指责先帝的功臣,而是私下里对曹参的儿子说:令尊大人是不是看不起朕呀?整天灯红酒绿,怎么能心忧天下呢?

于是曹参向惠帝请罪。

曹参说:请问陛下与高皇帝,谁更圣明英武?

惠帝说:朕岂敢望先帝之项背。

曹参又说:陛下认为臣与萧何,谁更贤明有才?

惠帝又说:先生似乎不如萧相国。

曹参说:这就对了!高皇帝和萧相国,早就平定了天下,确立了法规,没什么可忧虑的呀!现在,陛下只需垂衣拱手,臣等也只需谨守职责,不就天下太平了吗?

惠帝这才恍然大悟。

没错,自己比不上高皇帝,曹参也比不上萧相国,瞎忙活什么呢?还是不折腾为好。

从此,汉帝国按部就班,萧规曹随。

很清楚,惠帝的不理朝政,其实是无为而治。这既是受曹参启发,也是当时帝国的政治需要和大势所趋,跟戚夫人或者吕后,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但,这不等于吕后没有别的嫌疑。

可疑之处在惠帝刘盈的成年礼。刘盈是十七岁那年继位的,但拖到继位后第四年才加冠。这时,少年天子已经二十一岁,是不是也太晚了一点?

当然是。

那么,惠帝的冠礼,为什么会这么晚?

为了等张皇后成年。

张皇后是在汉惠帝举行成年礼的五个月前,嫁给惠帝并立为皇后的。先婚后冠,可见这婚姻的重要。看来,汉惠帝的皇后,只能是这位张姑娘。张姑娘不成年,汉惠帝就不能正式成婚,也不能举行冠礼。

那么,张皇后又是何许人也?

鲁元公主和张敖的女儿。

难怪汉惠帝只能耐心等待,因为鲁元公主是他同父同母的亲姐姐,嫁给张敖是在汉五年。可见汉惠帝的这位张皇后,封后时顶多十岁。算作成年,已很勉强。

这当然是吕太后的一手包办。实际上,她是把自己未成年的亲外孙女,嫁给了自己刚成年的亲儿子。尽管谁都知道,政治人物的婚姻几乎无不具有政治性,但汉惠帝的这桩婚姻,也实在太离谱了一点。

然而吕太后宁肯死扛硬拖着,也要等到自己的外孙女勉强可以封后,才给惠帝加冠,尽管那少年天子早就有了性能力,也早就跟宫女们生了一堆儿子。

问题是,吕后为什么要这样谋划呢?

因为恐惧。

恐惧是可以想象的。据说,吕后曾向心腹大臣审食其坦言其忧:你看那些功臣元勋,向先帝北面称臣已是别扭委屈,有可能心甘情愿侍奉少主吗?

这话并非没有道理。

事实上,刘邦成为天子,跟周武称王、始皇称帝大不相同。周王和秦皇,原本就是贵族,就是君主,跟僚佐的关系也早就是君臣。其地位,当然无人觊觎。

刘邦则不同。他和功臣元勋,当年都是编入户籍的平民(诸将与帝为编户民),大家平起平坐。现在,凭什么你就能高高在上,我就该俯首称臣?再说了,既然一介平民也能当皇帝,为什么你当得,我当不得?

有这资质和能力的,不止刘邦一个吧?

资质和能力超过刘盈的,就更不止一个吧?

难怪吕后的精神会高度紧张。是啊,赤手空拳,孤儿寡母,怎么对付得了如狼似虎的权臣们?

孤立无援就得拉帮结派,靠得住的是自家人。

因此,汉惠帝驾崩后,更加势单力薄的吕太后便封王封侯。受封的既有刘家人,也有吕家人。刘氏四王:淮阳王刘(强),常山王刘不疑,济川王刘太,琅琊王刘泽。吕氏三王:梁王吕产,赵王吕禄,燕王吕通(梁王原本是吕王,吕王最早是吕台,后为吕嘉,再后为吕产)。

表面上看,吕后是公平的。她先封刘,后封吕;刘家王多,吕家的少。然而刘氏四王,都是小国。而且,淮阳王刘去世,就改封刘武;常山王刘不疑去世,就改封刘山(更名为刘义),后来又改封刘朝。这四国前后七王,都是惠帝与宫女所生,也都是小孩子。成年人只有琅琊王刘泽(吕后侄女婿),却是吕后党羽。

吕氏三王却都是大国,三大国的国王也原本都是刘邦的儿子,但都被吕后害死。最先被害的是赵王如意。如意死后,赵王换成刘邦的六子淮南王刘友,结果被吕后软禁饿死。刘友死后,赵王又换成刘邦的五子梁王刘恢,结果被吕后活活气死。所以后来讨吕的檄文,便说吕氏“比(接连)杀三赵王”。至于燕王,原本是刘邦的八子刘建。刘建倒是自己死的,但他的儿子却被吕后杀掉。于是,赵、梁、燕三国都落入吕家手中。

大国夺过来给自家人,小国封给儿童们装样子。吕后之心,已是昭然若揭。

那么,她安全了吗?

没有。恰恰相反,一起惊天血案很快在京城掀起,吕氏家族也因此身败名裂。

喋血京师

吕后刚刚去世,血案就发生了。

对此,吕后早有预感。临终前,她叫来梁王吕产和赵王吕禄,告诫他们控制军队,守卫皇宫,以防兵变。

这是先见之明,也可行。

的确,吕产和吕禄应该是靠得住的。吕产之父,是吕后的大哥吕泽;吕禄之父,是吕后的二哥吕释之。何况二吕虽然封王,却不在王国,而在京师,吕产为相国,吕禄为上将军。更重要的是,他俩手中有兵权。

兵权是张良的儿子帮他们要来的。

张良的儿子叫张辟。惠帝去世时,他特地去见左丞相陈平,问了一个问题:皇上是太后的独生子。皇上驾崩,太后却哭不出来,大人知道为什么吗?

陈平问:为什么?

张辟说:当然是不放心各位了。

于是陈平接受张辟的建议,让吕家统率南北军。南北军是京师的近卫军,其中南军守宫城,北军守京城。吕后驾崩时,吕禄掌北军,吕产掌南军。

有政权,有兵权,有防备,应该万无一失。

可惜事与愿违。

而且谁都想不到,第一个跳出来的竟是刘章。

刘章是吕禄的女婿,在吕后首批封侯时,被封为朱虚侯。他的弟弟刘兴居,也在吕产封王时封为东牟侯。在吕后看来,这哥俩应该算作自己人。

那么,刘章为什么要坏吕后的事?

因为刘章还是前任齐王刘肥的儿子,现任齐王刘襄的弟弟。刘肥是差一点被吕后杀掉的,靠献出城阳郡才保住性命。刘襄任上,吕后又先后割走了济南郡和琅琊郡,分别封给侄儿吕台和侄女婿刘泽。

齐国被抢走了三个郡,齐王当然不爽。

父兄不爽,刘章也不爽。何况他也不看好吕家。在他看来,刘吕两族难免一战,而吕氏必败无疑。跟着吕家人混,那是要掉脑袋的。

更重要的是,刘章想拥立刘襄为帝。

这并非没有可能。

事实上,刘肥是刘邦长子,刘襄是刘邦长孙。刘肥没能当上皇帝,是因为庶出。但,嫡出的刘盈已死。现任少帝刘弘(原名刘义)名为刘盈之子,其实来历不明,或可以说成来历不明。刘襄为帝,名正言顺。

于是刘章派人联络刘襄,鼓动他出兵讨吕,自己和弟弟刘兴居在京师为内应。齐王刘襄也毫不含糊,立即树起义旗传檄天下,亮出的口号是“入诛不当为王者”。

相国吕产闻讯,派出灌婴将兵反击。

灌婴也是沛公时代就从军的“老革命”,刘邦称帝之后封为颍阴侯。然而灌婴军至荥阳,却与齐王达成密谋:各自按兵不动,静观京师之变。一旦诸吕谋乱,共诛之。

外有刘襄,内有刘章,吕后所立小皇帝刘弘,所封淮阳王刘武、常山王刘朝、济川王刘太,都未成年。吕产和吕禄方寸大乱,竟不知何去何从。

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却决定动手。

陈平和周勃的第一步棋,是派出了一位说客。说客名叫郦寄,是郦食其的侄子,吕禄的好朋友。郦寄对吕禄说:

高皇帝和吕太后共定天下,刘氏九王,吕氏三王,大家都认可。但如果不去封国,拥兵京师,就会遭人猜疑。为什么不交出兵权,高枕无忧做国王呢?

吕禄认为有道理,便跟郦寄一起去打猎。

周勃立即行动。他先是假传圣旨骗开营门,然后又从吕禄那里取来将印,轻而易举就夺得北军兵权。

接下来,要解决南军。

南军的兵权掌握在吕产手中。这时,吕产已经得知灌婴与刘襄的密谋,跑进了未央宫。陈平闻讯,立即派朱虚侯刘章协助周勃。结果,吕产被拦在殿门外,最后被刘章杀死在厕所里。长乐宫卫尉吕更始,也被刘章杀死。

同类推荐
  • 寻唐问宋

    寻唐问宋

    大唐末年,天灾人祸不断,内有藩镇相互倾轧,外有强敌侵扰。一代枭雄黄巢兵尽死于泰山虎狼谷后,各路藩镇虎视眈眈看向残败的唐庭。北方食人魔军蔡州秦宗权收拢黄巢残部,兵力暴涨,版图扩张,即将称帝。宣武节度使朱全忠与沙坨李克用在上源驿大火之后,势成水火。有‘长安天子,魏府牙军’之称的魏博军,还在为解决‘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而烦恼……而此时,光州何氏赘婿李君本想抱开闽三王的大腿,南下控制唐朝的经济重心长江淮河流域,却不想他们还要抱李君的大腿……
  • 《红流纪事》血战台儿庄

    《红流纪事》血战台儿庄

    丛书所选之“重大事件”,只选择了民主革命28年历史当中30件大事,力求通过这30件大事大体上涵盖中共党史基本问题的主要方面。这首先就遇到了选取哪些事件最为合适的问题。就我们的水平而言,很难说就一定能够选得那么准确、恰当。但总体设想是,应以讴歌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业为主,有的也可侧重总结某些历史经验或教训。
  • 我在大宋整挺好

    我在大宋整挺好

    一个不太正经的人,写了一本不太正经的书,还取了一个不太正经的书名。笑容只是表情、与快乐无关。就像搞笑,只是风格,与故事无关。这是一个小人物穿越北宋末年的故事,带着点小无耻、没有远大的理想而且怕麻烦,一心想要讨一房老婆生十个孩子,可他偏偏有着自己的善良和坚持。这本小说和文学没什么关系,和健康倒是有些关系。大笑时身体会有80组肌肉抽动,还可以帮助减肥、止痛、降血压、缓解压力和增加幸福感,还能促进平时很少运动的腹部肌肉。天,我写的是一本多么有易于健康的小说,真想把书名改成“某某健康丛书”。故事从晋州反贼田虎的儿子田十一,来杭州与方腊闺女和亲开始……架空历史,请勿对号入座。
  • 汉唐盛世的历史解读: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汉唐研究丛书)

    汉唐盛世的历史解读: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汉唐研究丛书)

    本书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暨汉唐史研究中心主办的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结集。全书从中国古代历史演进的角度,全面探讨了汉唐时代历史的魅力、汉唐盛世的历史内涵,以及汉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制度、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其的最大特点是,打破朝代断限的研究传统,探索新的研究方式,在回归原典的同时,注重新史料的整理和解读。
  • 每天读点中国历史

    每天读点中国历史

    历史写满了沧桑,印记着民族步履的繁艰。后人看历史,鲁迅看到了吃人;柏杨看到了酱缸;有人看到了一种毒素的沉淀;也有人看到了历史传承了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满心荣辱与欢喜。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以上的说法都因他们只看到了历史的一个侧面。难免有失偏颇,有以偏概全之嫌。历史其实是一个过程,文化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沉淀下来。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我们无限丰富的智慧,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绝不应该有任何亵读的举动。然而沉淀的历史文化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所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
热门推荐
  • 重生末世之甜女空间

    重生末世之甜女空间

    前世她识人不清,错把仇人当闺蜜,空间被骗,未婚夫被抢,哥哥被杀。重生归来,她已不再是原来的她,她要让仇人血债血偿,让哥哥活的轻松一点。
  • 录曲余谈

    录曲余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辛甘的故事

    辛甘的故事

    写一个天才美少女的故事,和他最后遇到真爱的故事
  • 辗转成王妃

    辗转成王妃

    是谁规定找不到工作就要穿越的?好吧,穿了就穿了,本小姐我去古代办学校,定让那帮古人也尝尝英语的折磨!什么?做侍妾?你靠边站吧,王妃我还可以考虑考虑!
  • 我在修仙界修闲

    我在修仙界修闲

    (修改)莫离京都四大家族之莫家嫡女。茉莉修仙界青云门掌门之女。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因一场意外联系在一起,从此修仙界里多了一个悠闲自得修仙的莫离,少了一个智力受损的茉莉。小片段一“小姐,掌门请您去前面聚一聚。”“不去。”茉莉随手抱起被赶出门的小老虎,睡了。“小姐,掌门说,今天有新货色哟!”“真的!”茉莉两眼放光的看着玉洁。“是的,掌门还说你去的早,可以先选。”“我马上去,走,小可爱,跟姐姐一起找小伙伴玩去。”茉莉抱起小老虎御剑飞行。片段二“这不是东方茉莉吗?没想到会在这遇上你啊!”“你谁啊?”“怎么,才几年时间就不认识我拉啦!”“小姐,她就是给你下毒的人。”玉洁在一旁说道。“是你啊!不想活了,行啊!我成全你!”茉莉从储物袋里拿出自己的剑,上手就对着她打。
  • 日久生情:霸道老公好凶猛

    日久生情:霸道老公好凶猛

    大婚前一周,未婚夫离奇消失,她收到匿名包裹,接到任务:若想你未婚夫平安,成为陆予琛的妻子!她毅然前往,但没想到这个任务比她想象中的还要简单得多……第一次见面,那个叫陆予琛的男人就直接丢给了她两张红本本:从今以后,你是我的女人!他迫不及待要娶她的目的是什么?
  • 时光有些漫

    时光有些漫

    小剧场一:“你吃不吃糖鸭~”“.......不吃。”修长的手指却十分诚实的递过去。后来——“......我请你吃糖,你别生气了。”“嗯哼~那还不快点拿来。”白白嫩嫩的小手也如当初一样伸过去。小剧场二:“劳资就是喜欢你。”“呵,我们才认识一天,一见钟情?你信么?”后来——“我对你可能不是一见钟情,但一定是蓄谋已久。”“劳.......我也是。”*多幸运啊,能在最好的年纪,遇见最好的你,从此——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更新不定~略略略
  • 异界之成长的烦恼

    异界之成长的烦恼

    一名科研单位的保安在工作中被国外雇佣兵杀死,因为电棍的电流产生空间裂缝灵魂得以异界重生,且看他在异界如何面对困难一步步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 彼得潘公主恋爱中

    彼得潘公主恋爱中

    《彼得潘公主恋爱中》是校园人气少女作家宅小花的又一力作!本书讲述了可爱迷糊的超能力少女艾玖音为了寻找突然离家出走的妈妈,与爸爸和小猫一起搬到大都市,来到蓝纪学院上学,却不小心被嗜睡症的男主梶雪斗发现自己会飞的秘密,从而发生的一系列乌龙搞笑校园爱情故事!
  • 将门毒后:陛下心尖宠

    将门毒后:陛下心尖宠

    一朝穿越,她成了痴傻嫡女苏挽筝,还被赐婚嫁给了渣男太子?什么?大婚之日被太子拒之门外?苏挽筝翻了白眼表示:老娘又不是吃素的,给我砸了这扇破门!呦,渣男太子竟然在和白莲花侧妃玩捉迷藏,那就叫上满朝文武一起玩,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宅斗权谋一起上,不搅个天翻地覆,我就不叫苏挽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