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78400000051

第51章 音乐与生活——观众(1)

宫廷音乐会与公共剧院

十八世纪之前,人们要想听一场演奏会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那时,音乐演奏只在皇室宫廷或贵族府邸里进行,平民百姓只能从教堂唱诗班或游吟诗人(德国称为恋歌诗人)那里接触到音乐,但这只是一种简单的艺术表现与组合,与我们所称的音乐会尚不能同日而语。

在贵族眼里,音乐不仅是愉悦耳朵的工具,更是日常生活中的最基本内容。从早餐伊始直至临睡,他们一整天的生活都与音乐须臾不离。那时,宫廷府邸里的演奏家或作曲家不似现今这般风光,他们只是贵族家里的仆人,与园丁、车夫并无实质区别,其地位甚至不如贴身宠婢。他们头戴假发,穿着奴仆的专用制服,远远地垂手恭立,等候主子“点歌”。如遇重大节庆,作曲家加班加点地定制曲子,演奏家们则诚惶诚恐地加紧排演,唯恐稍有闪失。

那时尚无现代意义的音乐学院,音乐学子要想成才,唯有三条途径:自学、投奔音乐家门下以及进入教堂或教会。而从教堂唱诗班或慕道班那里获得音乐教育,既省钱又能够讨得出身、获得文凭(这种情形更多适用于管风琴师或作曲家)。

他们在教堂里担任唱诗班领唱,指挥弥撒仪式,演奏管风琴(大教堂里有专职的“驻堂管风琴师”),为特定场合或节庆谱写宗教音乐。他们充分利用教堂的设施(“免费”唱诗班、昂贵的管风琴以及无与伦比的音响效果),积累丰富的音乐经验。这一切准备停当之后,他们便投奔贵族,进入宫廷乐队。宫廷乐队与教堂唱诗班的不同不仅仅表现在意识形态上,这里才是真正的音乐世界。如果以前他们只是在管风琴的音栓里模仿小号、双簧管、长笛等乐器的音色的话,那么,现在能够在金碧辉煌的演奏大厅里真枪实弹地玩这些东西了。虽然贵族的品阶有高低,宫廷的形制有大小,宫廷乐队的规模与水准也有差异,但是,这里一定是最出色音乐家的汇聚地——至少在本地区是最顶级的。

最早脱离教会和王室的公开音乐会产生于英国。1672年,英国小提琴家、作曲家约翰·班尼斯特在伦敦组织了一系列面向公众的音乐会,从而开创了公开音乐会的先河。他的音乐会名为“白衣修士音乐会”,很显然强调了自己的宗教趣味。

其实我们不应当忘记约翰·班尼斯特的真实身份,他是查理二世的乐队队长,亦即我们所说的宫廷乐队队长,英国国王乐队的掌权者。事实上,约翰·班尼斯特并不是第一个在公开音乐会上亮相的人。在十八世纪初,一个名叫托马斯·布里顿的煤炭商人(人称“小煤人”)就在伦敦组织非定期的音乐会。大音乐家亨德尔以及佩兰斯等人,都参演过他的音乐会。1764年,伦敦著名的“春园”(Spring Gardens)上演了系列公众音乐会,名为“巴赫—阿贝尔(Bach—Abel)音乐会”。阿贝尔实为德国人,低音提琴演奏家,在莱比锡师从巴赫学习作曲,定居伦敦后,成为夏洛特王后的内侍音乐家。他与同事J·C·巴赫(老巴赫最小的儿子,夏洛特王后的音乐教师,人称英国的巴赫)一起合作举办该系列音乐会,成为当时音乐界的一件大事。不过,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还是海顿,两次伦敦之旅令他写下了十二部《伦敦交响曲》,这些作品大多在新近落成的“汉诺威方屋”里上演,成为事实上的面向公众的订票音乐会。这期间的订票音乐会仍由王室或贵族充任理事,譬如乔治三世、艾伯特亲王、惠灵顿公爵等人,他们轮值坐庄,不仅拥有固定的包厢,而且还享有充分的曲目选择权。

事实上,最早的订票音乐会出现在德国而不是英国。早在十八世纪二十年代,德国法兰克福和汉堡便已经有了由听众预订票的公开音乐会。七十年代开始,英国曼彻斯特有一群长笛手定期在一家小酒馆里聚会演出,这便是最早的绅士音乐会。在德国莱比锡,十六个商人商议借用布业大厦来举办音乐会,于是出现了布业大厦音乐会,而驻堂乐队则是至今仍享誉全球的莱比锡布业大厦管弦乐团。与此同时,法国巴黎也创办了宗教音乐会以及爱好者音乐会。倒是音乐之都维也纳在这方面最不“时尚”,他们惯于私邸音乐会或宫廷歌剧的演出,没有固定的、对公众开放的音乐会,直到1782年才举办了一场由莫扎特演出的露天音乐会,算是极不情愿地应了一下景——现在情形不同了,当下全球最热衷于售票的音乐厅便是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它每天为慕名而来的旅游者(其中许多并不是真正的爱乐人)演出并不深奥的古典音乐。

在意大利,音乐由宫廷走向公众的标志,是1637年圣·卡西亚洛歌剧院的开张营业。在此之前,欣赏歌剧只是少数特殊阶层的禁脔。他们有自己的专属歌剧院,这些场所既不对公众开放也不接受订票,只供自己“秘玩”。

在以水上风光闻名的威尼斯,由于旅游业的需要(许多人是冲“意大利歌剧”而来),他们修造一座歌剧院并对外开放。于是,圣·卡西亚洛歌剧院成为世界上第一座面向公众的歌剧院。在这座剧院里,贵族们将位置最好的包厢据为己有,有产者拥有剩余的包厢和座位,而百姓阶层或旅游者则散坐在大厅的四周。

有了订票音乐会以及公共歌剧院之后,剩下的事情便好办了。

在艺术消费方面,普通阶层与王室贵族之间的距离大为缩减。他们也养成了晚餐后衣着整洁地去音乐厅或歌剧院的习惯。对他们来说,这不仅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且是品位的象征,尤其是在不能选择出身的阶级社会里,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于是,在他们的推波助澜之下,音乐厅和歌剧院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成为人类建筑历史上仅次于教堂的又一次革命。

著名的音乐厅有:

莱比锡“布业大厦音乐厅”,1763年始建,门德尔松曾任指挥。其驻堂乐团布业大厦管弦乐团为世界顶尖乐团,至今仍享有崇高的声誉。

纽约“卡内基音乐厅”,1891年建,以高水准的古典音乐演奏著称,是演奏家们心中的圣地。

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厅”,1888年建,音响效果极佳,乃飞利浦唱片公司的录音地。其驻堂乐团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为世界顶级乐团。

奥地利“维也纳乐友协会音乐厅”,建于1870年,每年元旦的新年音乐会由维也纳爱乐乐团在其中的金色大厅演出。

“柏林爱乐厅”,二战中被毁,1963年在原址重建,驻堂乐团为举世闻名的柏林爱乐乐团。

英国“皇家音乐节大厅”,建于1951年,主要演出交响乐。

著名的歌剧院有:

意大利“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始建于1778年,堪称世界第一的歌剧院,普契尼的《蝴蝶夫人》和《游吟诗人》、威尔第的《奥赛罗》、贝里尼的《诺尔玛》等均在此举行世界首演,是歌剧演员们梦想的地方。

“莫斯科大剧院”,建于1780年,原名彼得罗夫斯基剧院,曾一度被焚毁。1853年重修,以演出俄罗斯作品为主。

“柏林德意志歌剧院”,建于1912年,二战中被毁,1961年重建。

“圣彼得堡基洛夫歌剧院”,其前身为1860年建成的马林斯基剧院,十月革命后收归国有,1935年改名为基洛夫歌剧院。

纽约“大都会剧院”,1883年花巨资建成,能容纳近四千观众,首演曲目为古诺的歌剧《浮士德》。

“巴黎歌剧院”,前身为1671年建成的巴黎艺术学园,曾几度遭焚。罗西尼的《威廉·退尔》、多尼采蒂的《梅耶贝尔》、威尔第的《唐卡洛斯》、斯特拉文斯基的《夜莺》等歌剧在其首演。

伦敦“柯文垂花园皇家歌剧院”,建于1732年,曾两度失火,演员多为英国人士,设有常驻歌剧团与芭蕾舞团。

意大利“圣卡洛歌剧院”,建于1737年,罗西尼、多尼采蒂、威尔第等大师为其创作过许多作品,其声望仅次于米兰斯卡拉歌剧院。

“柏林国家歌剧院”,1742年建成,原为宫廷歌剧院。曾几度遭毁,1955年重建,是世界著名的歌剧院。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1973年建成,实为综合表演艺术中心。

“罗马歌剧院”,始建于1880年,马斯卡尼的歌剧《乡村骑士》在此首演,是意大利著名的歌剧院。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前身为1748年建成的宫廷剧场,贝多芬的歌剧《菲德里奥》、《第九交响曲》等在此首演。驻堂乐团为著名的“维也纳爱乐乐团”。

现场演奏与唱片录音

有一年,我组织了一场小提琴专场音乐会,邀请几位很有实力的小提琴家出任音乐会的演奏。演奏会非常精彩,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演出结束后,一位漂亮的女大学生跑上前来,拽着我的胳膊不停地说道:“你怎么能够这样骗我呢?”

“不会吧,我怎么骗你了?”面对这位素昧平生的女孩,我不知所措。

“你不是说今天是小提琴的专场音乐会吗?”

“是呀。”

“你能够肯定刚才演奏的都是真正的小提琴吗?”

我更加摸不着头脑了,只得怔怔地点头。

“那我问你,”女孩一本正经地说,“我在音乐厅里听到的小提琴声音怎么跟《神秘园之歌》唱片里的不一样呢?”

说到这里,我这才明白过来。于是叫来小提琴家,让他当着女孩的面,承认他拉的确实是小提琴而不是别的什么玩意儿。

事后,我开玩笑地对这位演奏家说:“别拉琴了,再怎么拉也拉不过录音!”

他听了我的话,竟一时无语应对,脸上浮现出十分复杂的表情。

《神秘园之歌》是一款风靡全球的发烧唱片。在这张唱片里,小提琴与钢琴的旋律清新雅致、意境悠远,有较强的音乐感染力。就专业角度而论,小提琴或钢琴的技术含量并不高,演奏水准也乏善可陈,但不可否认它的音效十分之好,好得简直超越了小提琴或钢琴自身。在后期制作时,他们投入巨资,运用当时最先进的电子设备,在一座古堡的地下室里反复捣鼓,最终做成了这样的音效。也就是说,这唱片更多是“做”而不是“奏”出来的。许多小提琴家和钢琴家听了这样的音效之后,都无可奈何地摇头苦笑,因为如果不借助电子设备,在音乐厅的现场他们是无论如何也“奏”不出如此音效的——哪怕使用数千万美元一把的“斯特拉瓦迪里”或“瓜乃里”小提琴以及顶级的“贝森多夫”或“斯坦威”钢琴!

正如再好的药物仍然有副作用一样,任何乐器都有其不尽如人意的方面,只不过药越好,其副作用越小而已。一般而言,乐器的音质愈含蓄优美,其共鸣也就愈小,愈不能适应大场面的演奏需要;共鸣愈大,传送力愈强,但音质则会打折扣。频响方面,高频若明亮光彩,则低频的厚实浓郁便相对薄弱;低频愈浓,则高频可能愈暗。这些缺陷是所有乐器无法避免的,尤其是弦乐器与键盘乐器更为突出(木管与铜管乐器的高、中、低段的音质差异更大,以致在乐队配器时干脆作为特殊音响来对待)。因此,当你认为自己一万块钱的小提琴的高音并不比百万元的名琴差,这绝非是你的错觉,也与敝帚自珍的心态无关,这是完全有可能的——问题是,这把琴的低音很难与名琴堪媲美!正是这样的缘故,人们将世上的小提琴划分为两类:以浓郁厚实的低音取胜的类似圆号音色的“圆号类”,以及光彩明亮如同双簧管音色的“双簧管类”,而兼有圆号的厚实与双簧管的明亮者少之又少,即便千万美元级的名琴也不能面面俱到。

如今,这个难题被电子科技所破解。我们无需花费巨资去购买顶级的录音器材和后期制作设备,即便家用电脑和简易软件,也能够将音源质量提升许多。一些更为专业的录音设备和制作软件能够将这种手段推得更高。事实上,前期录音已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后期制作,要找到一种被大众所认同的、时尚的音色——尽管它也许完全脱离了原本的属性。

前期录音时,我们也许根本就用不着录音棚,甚至可以不花钱请人来演奏,电脑软件里面有的是我们需要的音色。在一些必须有演奏家演奏的场合,我们也能够尽量地做到节俭。一个最广为运用的办法便是加倍法。譬如乐队需要小提琴四只,而实际录音时两只小提琴便足够了。后期制作时将这两只小提琴的声部单独拿出来,略加修饰再叠进整个旋律中,小提琴声部便加倍成四只了。同样,如果再叠一遍,小提琴则变为八只。叠的手法不仅能够使乐器(包括人声)的数量增加,有时还会改变乐曲的规模。譬如歌曲常用最简单的三段体,第三段的大部分旋律与第一段类似,于是录音师将第一段复制到第三段中,而乐队只需演奏一个变化的尾声贴上即可。如果乐曲中某一个地方出现纰漏,为了节省时间,往往采取贴的方式——对于演奏技术不过关的人来说,这种手段有助于技术的准确与完整。当演奏家第二次演奏这个困难乐句时,录音师竖起耳朵,将那些正确的音符“捡”起来然后贴进第一次出娄子的地方。一遍不行再来一遍,直到每一个音符都准确无误为止。一位录音师朋友说过一句名言:“只要你会咳嗽,我就可以把你录成歌星。”由此看来,此言不虚。

现代录音技术使音乐听起来更完美、更动听,但那不是真实的声音。在演奏现场,任何一位演奏大师也难保不会出现失误。我们听一场现场音乐会,最享受的便是大师的临场发挥。当这段困难乐句即将到来时,我们与大师一样都捏着一把汗,紧张得连大气也不敢喘。如果大师演奏得潇洒漂亮,我们心底里一致叫好;如果万一出现失误,也暗自为其鼓劲。但是,这种不可预知的变数在唱片里却无法找到,我们听到的永远是一场平淡的、毫无缺陷的演奏。

许多人迷恋现场音乐会,其原因还在于它是展示乐器之美以及演奏者技艺之高的唯一平台。且不说演奏家与现场观众之间心灵沟通所带来的彼此情绪的升华,仅就乐器本身而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现代科技手段能够取而代之。除了前面的后期制作“修饰派”外,录音制作的主流尚有一种“还原派”。对他们而言,无论前期录音或是后期处理,不是为了使声音更加优美而是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声音,使其听起来就像是原声一样。遗憾的是,目前世界上再顶级的音响设备,也不能够将声音忠实记录并完全还原。这些设备要么性能欠佳,不足以展现原声之美;要么矫枉过正,横添一些“莫须有”的音色。于是,耳朵与声音之间的直接交流,成为最原始、最可靠也是最不可替代的方式。

更有趣的是,不同的演奏场所能够带给演奏家及观众不一样的乐趣。

同类推荐
  • 影视精品导视

    影视精品导视

    任何教材都是关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不同的认识会有不同的知识体现,不同的理解也会有不同的知识追求。“影视精品导视”课程,是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影视类专业的基础课。
  • 戏剧生涯漫记

    戏剧生涯漫记

    继《戏剧生涯漫忆》出版之后,王毅军同志的新作《戏剧生涯漫记》又与读者见面了。两部书是一脉相承、上下贯通的姐妹篇。上部的着重点是忆,忆戏,忆人,忆事。书中诉说了旧社会草台戏班艺人“处处无家处处家”、朝不保夕的流浪演艺生涯,揭示了旧戏班中的封建迷信、陈规陋习是禁锢艺人命运的精神枷锁,记述了不少戏剧圈内鲜为人知的传闻轶事。书中还抨击了在旧制度下将呕心沥血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戏剧文化的艺人斥为“下九流”的惊人落差。作者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旧艺人”翻身解放、命运大转折带来的无限欢心与幸福,讴歌了改革开放给戏剧舞台带来的百花齐放的春天。
  • 教你中国绘画史

    教你中国绘画史

    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伴随者石器制作方法的改进,原始的工艺美术有了发展。但在若干年以前,我们所掌握的中国绘画的实例还只是那些描画在陶瓷器皿上的新石器时代的纹饰。但近年来,在中国的许多省份发现了岩画,使得史学家们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推前至旧石器时代。
  • 浪花飞过

    浪花飞过

    本书为作者的剧作作品集,收录了作者从事剧本创作以来的28部优秀作品。作品内容丰富,情节跌宕,视角独特,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世事的纷繁与生活的真谛,记录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社会变革潮流下的人与事,颇具文学与艺术价值。
  • 吴昌硕经典印作技法解析

    吴昌硕经典印作技法解析

    吴昌硕是我国近代驰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他在诗、书、画、印诸方面均有高深的造诣,并能融会古今,博采众长,破旧立新,各具面目,成为我国近代艺术史上开创一代新风的典范。这四者中,人们公认他篆刻艺术成就最高,只不过印为小道,到晚年反被他的书画名所掩,他自己也曾说过“人说我善作画,其实我的书法比画好,而我的篆刻更胜于书法。”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分析了吴昌硕经典印作的技法和创作思想,旨在启发和帮助篆刻爱好者正确认识吴氏印风的演变过程及其艺术精华之所在,把握吴氏印风的本质特征,从而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
热门推荐
  • 节操没有了怎么办

    节操没有了怎么办

    重生平行世界,陈锋得到“微博之神”系统。系统:注册一个新号,三天之内粉丝达到300(禁止买粉,僵尸粉不算!)陈锋:为什么没人关注我的微博!!!无奈之下,陈锋发了一些《女朋友总是幻想×我是怎么回事》、《女票在不可描述的事情的时候有特殊的癖好》、《大家能不能接受果睡》、《我把你当朋友,你竟然想当我妈?》、《本以为老公出轨,但装了摄像头之后,竟然发现……》之类的段子……啊啊啊,任务终于完成了,奖励也很多。但节操没有了怎么办!!!
  • 就此余生皆是你

    就此余生皆是你

    他说:“你好,我叫傅安然。”他说:“小哑巴,就此余生皆是你。”他说:“小哑巴等你毕业我们就结婚吧!”他说:““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于是她走了,抛弃一切远走他国。再见他时,他美人在怀事业有成,她怀里抱着一个小娃娃,身旁跟着一个男人,她说:“恭喜傅总裁新婚了。”
  • 我绝不罕有

    我绝不罕有

    本作为我绝不罕有系列第三部,亦是全作系列最核心的作品可不仅仅要咬文嚼字那么简单哟版权谁都不卖,也不想和任何人签约
  • 参差碧岫耸莲花:上官婉儿

    参差碧岫耸莲花:上官婉儿

    她出身名门,背负家族仇恨,她有将相之才,无 奈生为女儿之身。造化弄人,她辗转于朝局宫争,生 如夏花之绚烂,终归于青史行间。她就是——上官婉 儿。朱丹红编著的《上官婉儿(参差碧岫耸莲花)(精) 》为“倾城才女系列”中的一本,《上官婉儿(参差 碧岫耸莲花)(精)》记述了唐代才女上官婉儿的传奇经历。
  • 全能霸主

    全能霸主

    李杨只是个平凡的都市小伙子,突然被穿越者垂青了。画师,武痴,神医、音乐天才……一个个相继穿了他。李杨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起来。更奇特的是,穿越者走了,李杨却获得了穿越者的最牛的技能。九项全能?不,无所不能。为什么被穿的不是女儿?李杨表示,未婚青年,暂时还没有女儿这种傲娇生物。牛逼的穿越者,带我装逼让我飞!
  • 悟净传

    悟净传

    他是一只闷骚略带着哲思的河童,在通往西天的路上,他与一个秃驴、一只猴子、一头猪、一只马分分合合。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往,他们每个人深藏自己的想法,这是一段与众不同的西天路。五百年的河流褪去,淹没的不只是当年的癫狂与荣耀,漫漫西游也不过是一场嬉戏。
  • 一梦江湖之囚梦

    一梦江湖之囚梦

    小说是手游《一梦江湖》同人作品。云梦弟子林七安奉命出谷寻找本门秘籍,刚出谷就被人拉着蹲大狱了,好不容易找到目标人物,又被打晕扔在竹筏上。江湖再掀风波,万圣阁动作不断,秘籍难寻,回首故友尽皆离去。一场相遇,一段陪伴,此后想起仍旧温暖了半生的岁月。
  • 罗宋探案:白月光

    罗宋探案:白月光

    我喜欢的美剧《双峰》、《谋杀》,都是以一个女孩儿的死作为故事的开始。 当然,我的这个故事无法达到前述两者的高度,这只是一个有着类似的起始但完全中国式的故事。在剥茧抽丝的过程中,中国式的人物渐次登场,中国式的悲剧被一一呈现。
  • 爱在2019

    爱在2019

    我谈恋爱了,作为一个26岁的老男人,遇到你我很幸运。现在的我一事无成,我想不出能给你什么,或许把我们的爱情用这种方式记录下来,等我们都老了再翻阅今天的故事这件事,是我能给你最好的礼物,感谢上苍的赐予,也感谢你的陪伴。
  • 天昭之劫

    天昭之劫

    一道白纸,定天下苍生。一枚神字,掌天地玄黄。顽石终将挣断枷锁,磨灭神字,撕碎白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