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2700000029

第29章

再有,就是刚才刘伟冬老师谈到的,我们学校也正在整理苏先生的一些书信和文字笔记。苏先生讲话不多,但是他的文章写得很好,他的文字表达力也非常准确。我觉得这一批文字材料整理出来将是一个很宝贵的文化财富。

关于苏先生的绘画的风格,刚才各位都讲了很多。他确实是很好地融合了东西方的艺术精华。熊秉明先生就说过:“西方的缤纷,东方的空灵。”用这句话来形容苏天赐先生的艺术,我觉得非常准确。好,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沈行工教授。我们今天这个研讨会,来的专家学者比较多。所以,先安排下午有课的老师发言。下面请赵力先生发言,他是我们今天到会的最年轻的一位学者。

赵力:谢谢主持人。苏天赐先生,是我们这一代人在中小学读书的时候就熟知的大艺术家。在当时的很多美术刊物和报章上我们都能看到对苏天赐先生的作品和他艺术创作的介绍。那么这些创作也就成为我们那个时代和我们记忆里面的一个印记,一直跟随着我们走到现在。

那么,苏天赐先生给我们这一代人的印象,不仅仅在于他早年或者中年创作出来的那些精品或那些名作,还在于苏天赐先生的创作本身的不断的发展和拓展。不断有新作品问世,不断有新的拓展方向展现出来,这就构成了苏天赐先生创作生涯多彩和丰富的一个方面,也构成了苏天赐创作独特的生命力。比如,这次苏天赐先生的回顾展也可以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到这一点,感受到苏天赐先生一百余幅作品所构成的,在时间上、线索上的不断演进的过程,感受到这样的一个特征。

苏天赐先生艺术创作生涯,也会给我们当代的画者和我们的研究者带来很多的启示。那就是如何来发展自我的创作和自我的研究生命力,如何能延续下来,发展下去,还不断能创新。正如前面各位专家的评论,很多人认为苏天赐先生不仅是一个艺术家,也是一个教育家。我们通过这次展览和展览所配发的画册,就像刚刚南京艺术学院领导介绍的,我们阅读画册找到了新鲜的材料。这个材料就是苏天赐先生那隽永的文字,他对艺术的理解是通过这些文字体现出来的。也就是说,他的艺术观点、艺术理想和艺术学养,都是在艺术创作的同时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因此,我觉得对苏天赐先生的研究,不仅是要研究他的作品,还要研究这些文本。同时,我觉得通过这样的研究,可能也提醒了我们美术史研究者,可以通过这样一种研究艺术家文本的方式,来研究中国近代的、现代的和当代的艺术家,将之变成一个新的研究路径和方向,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赵力教授。下面我们有请原《美术》杂志主编李松先生发言,大家欢迎。

李松:我说几点非常肤浅的感受。第一次看到苏天赐先生这么多的作品,而且是这么多好的作品,感到苏先生在当代美术发展上是一座山峰。

我有几点印象,一个就是他跟时代同行,又走前一步。从他早期作品看,他的风格与同时期不少画家的风格有非常接近的东西,到后来他成熟时期,跟林风眠先生学习,受林风眠先生指教,他的艺术达到了高度,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表现力非常强,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看到画册里面他有很多表现历史题材的作品。就说他在他的那个风格以外,还有另外一面,就是这些东西跟他早期参加抗日救亡的活动,跟那个所处时代有着内在的联系。就是说,他那一代人爱国的热血,还依旧在沸腾。

再一点是说,苏先生的作品,表现出来的平淡,甚至天真的审美特点,也是很有力的。他的那种平淡风格可谓是独树一帜,平淡到有价值,平淡到有生活、有诗情。还有一种有很多很明媚的东西。他的用色用笔都有非常明媚的东西,就是他一笔下去都有非常明媚的东西,这是一般作品达不到的。我觉得这是苏先生作品与林先生风格一致的地方,是非常宝贵的创作经验,确实是发自内心的。

还有一点,我有一个感觉,这本画册非常好,这本画册值得表扬。现在画家的画册见得非常多,但是这本画册编辑的文献含量很重。它是比较具有研究性的,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苏先生的艺术经历和他的艺术成就,里面有很多很重要的文字。这本画册可说是内容丰富,丰富到有这个需要。将来如果要研究苏先生的艺术道路,研究他在当代美术史上的价值,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参考,谢谢。

主持人:谢谢李松先生,下面有请徐虹女士发言,徐女士是一位女性艺术史研究专家,大家欢迎。

徐虹:看了苏先生的展览,我觉得是非常的感动,可以用百感交集来形容。包括今天早上吴冠中先生的致辞,他还带着一种告别的情怀来看苏先生的作品。那么我想,我的百感交集就是回顾百年中国油画的历史发出的感慨。我们中国油画一直在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面对人生、面对社会、面对现实的,就是鼓动广大劳动阶级,为政权、为现代民族国家进行奋斗抗争的这条线。当然,这部分的油画有很多精品,并且在近百年中国美术史上它占据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那么,另一方面,实际上是我更多关注的一条线索,那就是林风眠体系的这条线索。

因为这条线索,它实际上是在更深的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中占据了一种非常重要的位置,它绝对不亚于前人所说的徐悲鸿体系。因为中国人经过几千年的文化洗礼、文化熏陶过来,对自己民族文化和精神有一种认同感。就是一看到这一类艺术就会感到特别亲切,就会受到感动,就会激励在精神上奋发向前。那么,油画引入中国以后,就是说用油画来描述现当代中国人在这方面的精神,又是如何发展的呢?而且,要有不同的语言、色彩和层次,要有更多样的创作空间,画比较丰满的画面结构是一种。那么,我想就是从林风眠先生,到再前面提到的在法国的几位华裔艺术家,还有早先到日本留学的关良先生等。实际上有很多画家在这方面做了另一种努力。这种努力在当时可能只有被一小批,比较小众群体的艺术家和观众所认同。所以这部分艺术一直处于若隐若现之中,但它一直在发展而没有中断过。我们看中国油画百年,这部分艺术家努力的身影仍在,他们一直在为中国人的精神作表达,一直在用油画来解释中国人。说到这里,我觉得苏先生画里面的那种精神上的价值意义就显现出来了。

我再继续谈一下的就是,苏先生的作品对我们的启迪在哪里?每当我们说到东方意韵,或说到东方底蕴,实际上说得清楚的就是中国人对世界,对自然的一种态度和立场。有很多学者大概都做过这一研究,就是西方人怎样,我们中国人怎么样。我想意思是用两个人的话语来做个比较,虽然不是很恰当。就比如,一个是西方人,我觉得就是康德说的“抬头仰望星空,低头就是倾听内心声音”。是吧!他这个星空是他对自然的一种态度,对星空,他的星空是头要往上看的,他是对一种自然的一种规律的探索,他要科学技术的发达,他要追求一种理性的归纳,知性的那个概念的命名,他还要去寻找出各种抽象的这种形式来。那么中国人呢?我想用苏先生在文章中写到的,说林风眠告诫他“爱好自然,忠实自己”。康德是仰望星空,林风眠说“爱好自然”。所以一看苏先生的作品,刚才禾先生说的,是那么的直接,但又有一种诗意;那么强大,但又那么柔和。

这就是自然和人的生命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中国艺术的底蕴。

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对中国艺术的底蕴研究,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研究,确实还有很多空白之处。而且,中间还有很多跟哲学有关的,跟生命有关的一些内容尚待挖掘。

我想大概通过苏先生及林风眠先生、吴冠中先生这一批大师的作品,它能给我们更多的启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产,是非常丰富的。

主持人:谢谢徐虹女士。下面我们有请夏硕琦先生发言。

夏硕琦:苏先生给我的印象是,一个质朴的、率真的、纯粹的艺术家。大约十五六年前,我编辑一套艺术大系丛书的美术卷,曾经去南京拜访过苏先生。后来呢,文化部要主办中国艺术大展,组织一批中国最知名的油画家写生团到澳门去写生,我当时是学术主持人。就在那时跟苏先生接触多了起来,我对苏先生有一个感觉,跟他对话很困难,他说广东话我百分之百听不懂。但是看了他的作品,哎呀,却十分顺畅地沟通起来。他的画品、人品是完全一致的。

那么,苏先生的艺术贡献怎么讲呢,我觉得就是他的艺术探索的实践,他以自己的行动回答了一个时代的大课题,这个大课题就是民族化发展中如何吸收外来营养,创造自己民族的新文化、新艺术形式的问题。再说一点,我觉得现在油画界,关于油画民族化的口号已经提了多年。当然,也曾经遭到相当猛烈的批判。那么,这也是一个思想交锋的过程。现在越来越明确了,就是中国的艺术要有中国的精神,中国的趣味。我觉得苏先生的油画跟许多油画家的油画不同的地方,或者说可贵的地方在于,他的趣味是中国的,他的味道是民族的,他的审美情感是我们大家的,他的文化性格更是中国的。这是他一个很重要的东西,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他具有我们文化的主体意识。所以,他的艺术创造才显得那么光辉,那么值得肯定。要我给苏先生的画作一个概括的话,我感觉他的画是属于东方意象主义的油画,是东方意象主义油画的大师。我没有深入研究,今天说的基本上属于即兴之言。耽误大家的时间,谢谢。

主持人:谢谢夏硕琦先生。我想插一句话说,像夏先生提出来的很多问题,包括我们今天其他学者提出的问题,不仅是研究苏天赐先生的艺术问题,也是研究当代中国美术史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待于今后去展开,去深入。下面有请王宏建先生发言。

王宏建:我只谈点感受。苏先生这个回顾展,我认为这是当今中国美术界的一件大事。无论从研究、从各方面来说,他提供给我们很多东西,这样一位老画家第一次在北京办这样全面的回顾展。南京艺术学院提出还要进一步去整理和研究,我觉得非常必要。如果作为一个博士或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都是可以的,苏先生的艺术值得作个案去深入研究。

今天的画展,一个是画;一个是人。我也很仔细地读了苏先生写的《我站在画布面前》这篇文章,写得很了不起。他把自己一生对艺术的感受、感觉和艺术追求,包括对自己艺术的总结都写在了里面,这就是值得很好地挖掘。还有,刚才裘沙和几位先生提到的苏先生有很多的书信,书信里头都是反映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画家对他所看到的画,看到的一片风景、遇到的事情,所做的独特独特思考,这个应该尽快整理出来。在美术馆圆厅,摘录了一段苏先生的话。是他自问自答的话,“你为什么要画画?”“这是我的精神需要”,虽然简单,但却真诚。这个问答,我立刻想到了,大家可能都看过的,1950年代有一个英国的很有名的电影《红舞鞋》,那里面也有一段问答。是芭蕾舞团老板问女主角的:“你为什么要跳舞?”她反问说:“你为什么要活着?”剧团老板说:“我不知道,但是我需要。”女舞蹈家说:“这也是我的回答。”这很感人,看起来是很简单的道理,很单纯的一个命题。就像莎士比亚说的是活着还是死去一样,这都是一个个非常永恒的命题。就一个艺术家为什么从事艺术来讲,很多年来我给学生上课,留给学生的第一篇作业就是这个命题。新生来了,做一篇作文“你为什么要画画”。苏先生的这个回答,我觉得是实在的。只有艺术家把自己的生命需求,包括肉体需求和精神需求合一的时候,才是真正热爱艺术的开始。从这一点出发,一切都不一样了。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王宏建教授。接下来研讨会的时间显然不多了,下面有请郑工先生发言。

郑工:因为我这几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现当代美术史,所以很高兴能看到苏天赐先生的回顾展,并能得到这么系统的资料。因为是研讨会,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苏天赐先生的个人艺术面貌是很突出的。而且,可以用“意象”,“意韵”,或者说“东方意韵”这些词汇来表达。这是他人生走到最后时刻,显现得很明显的艺术主题。

那么,说了这些而我关心的是什么问题呢?我关心的是这个艺术走向的问题。一个艺术家最后形成的个人风格,包括形成的过程,是值得探究的。苏先生有三个阶段是很明显的,一个是1949年以前;一个是1950年代以后到1970年代;再一个是1970年代以后。那么一个重要的过程其实就在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直到“文革”。这个过程揭示了什么问题呢?就是中国现当代美术在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变数”,就是刚才徐虹女士谈到的林风眠体系的问题。我关注到,她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现代主义”,中国的“现代主义”在遭遇到现实主义的时候,或者说被强行改造的时候,它的结果怎样呢?落实到苏先生的经历来说,是1945年以后,从林风眠画室走出来的那一拨人,到1950年代他们肯定要遭遇现实主义的问题。像林风眠他可能会拒绝或者是躲避,但是他的学生很难躲避,但就这么一个或几个学生,可能人数不是太多,但我觉得应该是很有代表性的。像苏先生他代表的就是一种中国的“现代主义”。所以,我对苏天赐先生1955年画的那幅《穿维吾尔族服装的少女》,以及跟这个相近的一些很写实的画作,特别有兴趣。对于苏式的那种油画语言,他能感受,而且还能发挥到很不错的程度,真的是了不起。他跟其他人,比如说五六十年代,像詹建俊那一批人,很不一样。因为他有着林风眠画室的学习经历和背景。他这种转换特别有意思。经过了1950年代的那种写实主义或者是现实主义的洗礼,我们不说是改造,至少是强制性的一种学习之后,他是怎么走出来的?苏先生肯定是要走出来的。对他来说,那种现实主义跟他的天性并不吻合。所以,我发现在1960年代初,他想重新去写生,画了那一批画。林风眠画室的这个资源在此时开始动用了。所以说,使苏先生在1960年代后期的画风开始松动了。

同类推荐
  • 茶馆

    茶馆

    翻开读客版《茶馆》,轻松入门中国话剧文学!新课标推荐阅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高中段指定阅读!《茶馆》是语言大师老舍的话剧代表作!是中国话剧史上的扛鼎之作!《茶馆》于1957年初刊于《收获》杂志,老舍以茶馆和茶馆里的一群小人物描绘了中国社会三个时代的大变迁,为中国话剧的民族化与大众化作出了巨大贡献!《茶馆》于1980年应邀赴欧洲演出,是中国话剧第一次走出国门,收到世界各地赞扬,被外国专家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 感悟心灵——温暖一生的125个记忆

    感悟心灵——温暖一生的125个记忆

    一首老歌,一段时光的印记。不再着意去找的老歌,如同抛在身后的似水流年。歌总是会唱几支,可偏就唱不全的那首让人心痒,一句半句的随风落在耳朵里,惊鸿一瞥,却又生了根似的,挥之不去。
  • 徐迅散文年编:鲜亮的雨

    徐迅散文年编:鲜亮的雨

    本书为徐迅散文年编第三卷,收入了作者1985到1999年创作的一百余篇散文随笔,其中以有写景、忆人、读书、追怀往事、怀念故乡为主题的作品,以及为他人撰写的序言及书评文字。文字清新温暖、朴素清新,写景的趣味盎然,抒怀的深刻隽永,导向积极,记录与友人交往的文字可见作者亲切真挚的为人。
  • 话本小说

    话本小说

    《话本小说》主要内容分为话本小说概述、宋代话本小说、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章节。“话”在古代有一层含义是“故事”,这种释意在隋代就已经通行了,唐、宋、元、明都沿用这一意义。
  • 跨越国界的托尔斯泰

    跨越国界的托尔斯泰

    本书让读者在世界文学背景下重新认识托尔斯泰的小说,并提高我们对其小说的理解。这本不朽的作品将托尔斯泰置于世界文学的中心,在世界文学背景下探讨托尔斯泰小说,将托尔斯泰的作品与司汤达、福楼拜、歌德、普鲁斯特、兰佩杜萨、马哈福兹的作品相联系,?对他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及《哈吉·穆拉德》提出新的见解。《跨越国界的托尔斯泰》是世界文学学者的指南和灵感来源,始终清晰的阐明托尔斯泰是世界文化流动中的核心人物。更广泛的说,这本令人称赞的作品是二十一世纪如何进行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本书不仅提及托尔斯泰作为穆斯林倡导者的天赋,还展现了他在世界文学上最持续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骑士帝国

    骑士帝国

    《骑士帝国》的世界分为人类王国艾莫尔和兽人王国卡鲁斯两大部分。无论选择人类阵营还是兽人阵营。最终玩家都需要面对来自另一种族的挑战。为了给玩家提供充分的对战乐趣《骑士帝国》精心设计了国战狩猎区的PK对战,末日战场的两国战争,地下迷宫的强者天下,竞技场的强强竞技,军团争霸赛的团队大战和攻城占领战六种PK模式本书注重团队精神,国战PK技巧,军团争霸(作者隶属离心盟——离文思以澄心,盟友朋而进言)离心盟为作家组织
  • 镌刻在时光里的她

    镌刻在时光里的她

    姚瑾涵和邹子航本是青梅竹马,姚瑾涵一直很喜欢他,可他总是对她视而不见,姚瑾涵本以为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两人就可以步入婚姻的殿堂,但他的背叛和欧阳皓白的出现,让她对邹子航的感情产生了怀疑,到底该何去何从……1v1
  • 原来注定我们要在一起

    原来注定我们要在一起

    “沐瑾,我求你了,不要跟我抢南星好不好?“白苏低声哭泣,不断的祈求的说,“沐瑾,你是从小我看着长大的,可是如今你怎么变成这样了,真是自甘堕落,”陈太太万分哀痛,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女孩。“沐瑾,你太过分,你怎么能对我妈这么说话,”陈南星看着自己的哭泣的未婚妻和生气的母亲,不问缘由直接质问。沐瑾看着面前这对婆媳做作的样子,心中感慨万千。“别人怎么欺负你的,你就怎么欺负回去,我的人可不是谁都能欺负的,”萧墨池拉起沐瑾的手对她说。“别乱说话,我不是你的人,”沐瑾听到萧墨池的话,有些不好意思,沐瑾飞快的甩开萧墨池的手,“怎么你想始乱终弃吗?“萧墨池的声音依旧从身后传来……
  • 擎海阁

    擎海阁

    如果这世上,真像你所说的那般横生妙趣,媚态红尘。纵然萤火不可近皓月余辉,却也想蚍蜉一撼苍松,穷尽毕生,只为窥见一眼,高处风景。
  • 凤求九天

    凤求九天

    上古时期女娲后代遣留人间。天下素有传言:此女为妖,则天下诛;此女为仙,则天下乱。统而言之:此女存,则天下不可安生。凤婳自小生长在婳山,有师傅疼,有师兄护,有师姐顾,整日随师兄弟逍遥快活,好生自在。直至下山遇见顾恪,遇见凤九天,遇见她的宿命,走向人生不归路。是魔是仙,仅存一念之间。“凤婳,天下之大,你可愿做我这小小痞夫之妻,一世一双人,闯荡江湖,救济天下?”“如愿最后是你,朕愿以江山为聘礼,自此后宫,只许你一人。婳儿,你可愿与朕执手看这天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道君叶枫

    道君叶枫

    灵气复苏,天骄争雄,各国攻阀,抵抗异族。在这个不凡的时代,注定不凡的叶枫历经磨难,终成就“道君”之称,受万界敬仰。
  • 潜行之路

    潜行之路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黑与白还有一种处于黑白之间的灰色地带他们不畏危险,只为正义得到延伸……
  • 重生情缘,恶魔嫡小姐

    重生情缘,恶魔嫡小姐

    21世纪的恶魔,因被佣兵无数次追杀,在生日当天完成了第99个任务,便与追杀她的佣兵同归于尽。再睁眼,异世大陆的她成为了一代霸主,在此之前她还是一个废物小姐,靠自己曾经的格斗技巧在水深火热的地方活了半个月,直到遇上了一个神秘的人,在刚见到她时,与她在她的闺房打起来,毁了一间房子...“小姐,来了!”一名白衣丫鬟说到“我们走!”她说道。“去哪啊?”他说,“就呆着里挺好的。”“滚!”“马上‘滚’!”说着抱起她朝床上走去。“你个混蛋!”“那我干些混蛋该干的事”白衣丫鬟无奈的摇了摇头“明明都成亲了,小姐还跟防贼一样!有意思吗!”丫鬟说着走出了房间
  • 聆花期

    聆花期

    少女异星球奇幻之旅,携你一起感受花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