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87600000027

第27章 书海巡游(2)

车大约是下午四五点钟开行的,到第二天傍晚,才到达上海北站,短短三四百公里的路,足足走了二十四个小时。车上没有电灯,没有水。到处站满了人,空气污浊,拥挤不堪,没有丝毫可以活动的空间,想上厕所都不可能。大家都不吃不喝,一动不动傻子似的坐着。周作人后来每念及此,就“深深感到奇异,所可异的不单是我个人,乃是全列车的人都全忘记饮食便利,毫无怨言地担受着苦难”。

到了上海站之后,他们雇了两辆三轮车,赶到北四川路横滨桥的福德里尤炳圻家,天已经快黑了。这时的周作人才缓过劲了,感到口渴和想要小便。尤家人都出来迎接,尤老太太一面忙着张罗招待客人,一面操心着祀神的事情。那天正是阴历戊子年的除夕,噼噼啪啪的鞭炮声陆续响起,又让周作人想起了往昔家乡祝福夜的盛况。在狱中只能写“新年拜岁换新装,白袜花鞋样样齐。小辫朝天红线扎,分明一只小荸荠”之类的打油诗,如今又能重食人间烟火,他的内心不免充满了喜悦。

从这一天起,周作人成为尤家的食客,白吃白住,有一百九十八天,直到同年八月十五日回到北平。

在上海待的这半年时间,周作人时常与友人饮酒聊天,为求字者写诗题画,过着比较悠闲的文人生活。以至于几年之后,他还写文章,津津乐道于战乱中偷得一时之乐的时光。

周作人当时真实的心绪怎样?他自己没有明说。我们或许可以从他的诗作中窥知一二。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九日,周作人为友人作题花鸟画诗四首,分别是《月季花白头翁》、《牡丹鸡》、《野菊鸡》、《木兰芙蓉鸟》:

月季花白头翁

应是春常在,花开满花栏。

白头相对坐,浑似雾中看。

牡丹鸡

花好在一时,宝贵那可恃。

且听荒鸡鸣,抚剑中宵起。

野菊鸡

寒华正自荣,家禽相对语。

似告三径翁,如何不归去。

木兰芙蓉鸟

木兰发白华,黄鸟如团絮。

相将送春归,惆怅不得语。

虽是咏物,但是言为心声。那种迷惘、惆怅、思归和无奈的心境一目了然。

和上海其他市民一样,周作人最忧虑的还是自己的钱袋不断缩水。

从一九四九年四月起,周作人重新开始写日记,这标志着他恢复了正常生活状态。为了能多挣点钱糊口,周作人陆续从事一些写作和翻译工作。《自由论坛报》

的晚报副刊从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日起到四月十日止的二十天内,陆续发表了他的不少随笔。周作人还根据英国韦格耳着《勒斯波思的萨波,他的生活与其时代》

一书,编译《希腊女诗人萨波》。

而让他更为动情的是,在当时的情势下,此书能出版有赖郑振铎的大力支持:

老朋友没有因为他是汉奸而疏远他,抛弃他,使他感到了友情的珍贵。

一九四九年七月四日,周作人给中央领导人周恩来写了一封五六千字的长信。

周作人在信中,一开始谈的是自己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共产主义的认识和支持,实际上是在表明他拥护党、拥护共产主义的态度。接下来,周作人则谈到了问题的重点,即自己那个怎么绕也绕不过去的“过去”。他介绍了自己那段就任伪职的不光彩的经历,并辩解是迫不得已才担任伪职的,他担任伪华北教育总署督办是为了抵制破坏性更大的王揖唐等人。而且,他对于日本方面,也并非真心实意的附逆,而是敷衍塞责,等等。不管周作人这封信是否达到了他所预期的效果,但毋庸置疑的是,周作人藉此及时地表明了自己的政治态度,表达了自己的政治倾向。这其中虽然不乏投机的成分,但其意图显然是为了求得共产党高层的谅解,为自己的未来谋一条生路,或者说是为了改善自己的政治境遇,以图安度自己的晚年。

共产党人会“谅解”他吗?至少周作人是抱着几分幻想,否则他不会写这封“思想汇报”式的信。这幻想也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他心存侥幸的是,眼下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五四”时期曾到八道湾十一号拜访过他,求教“新村主义”。那时周作人是北大的教授,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而毛泽东则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临时工。一九二〇年四月七日的《周作人日记》记有:

“毛泽东君来访。”君常用于老师称呼学生。一九四〇年,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要去延安,临行前周作人曾对她说:“延安我不认识什么人,只认识一个毛润之,请你给他带好。”此时他肯定想着自己与毛泽东毕竟有过一面之交,共产党也许会对他给予礼遇。那封给周恩来的信,其实他是想写给毛泽东的,只是“因为知道他事情太忙,不便去惊动,所以请先生代表了”。

周作人委托自己的学生把这封信送给董必武,请他转交。他又把信的抄件寄给了郑振铎。据有关人士回忆,毛泽东曾看过这封信,看完之后他说:“文化汉奸嘛,又没有杀人放火。现在懂古希腊文的人不多了,养起来,让他做翻译工作,以后出版。”周作人后来的命运似乎就由毛泽东的这番话决定了。

一九四九年八月十二日,周作人终于结束了他寄居上海的生活,归心似箭地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八月十四日,周作人一行抵达北平。

因为不了解八道湾的情况,不敢贸然回家,所以他暂时住在太仆寺街尤宅。得知周作人回来的消息,他的夫人羽太信子和儿子周丰一等家人马上过来看望,为他送来了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

尤炳圻为周回北平的事,专门去拜访了郑振铎,但似乎没有什么结果。孙伏园也为这件事情到处奔走。据说后来孙还找到了刚刚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沈钧儒说情,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两个月后的十月十八日,周作人在儿子周丰一陪同下,回到他阔别三年多的八道湾家中。经历了抗战胜利后的被捕、坐牢、逃难之后的周作人,终于又可以安坐在自己的家中了。

回到熟悉的环境,周作人又恢复了往常的生活方式。开始重新翻译英国作家劳斯的《希腊的神与英雄与人》。此书在老虎桥监狱时早已译出,后交正中书局印行。没想到书还没有印,译稿却毁于一场大火中,十月二十七日,《希腊的神与英雄与人》再次翻译完成,改名为《希腊的神与英雄》。

从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十六日开始,周作人应友人之邀,为上海《亦报》写稿。文章的大部分,或有些知识性,或有些史料性,或议及某些具体的问题,有些可取之处;但从总体上看,它们与时代精神相距较远,在思想上、艺术上的价值不高,在文学上、社会上的影响不大。

其中最有意思的文章是回忆鲁迅的。

建国初期的周作人,是靠着写关于鲁迅的文章,更形象地说是“吃鲁迅饭”而活下来的。大哥照顾了他一生,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

从一九四九年起,周作人作为“专政对象”的身份从来没有改变过。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十七日,即周作人回到八道湾的一个月后,北京市最高法院便传他问话。

十一月二十八日,北京市最高法院又来人调查房产。一九五一年二月,他又上书毛主席,希望能重新处理自己在北平沦陷期间出任伪职一事,结果还是未能如愿。

他仍旧不准用周作人这个名字发文出书。

一九五三年十二月法院决定,自即日起褫夺他的政治权利。一九五八年四月二十五日,周作人向法院寄去申请书,要求恢复选举权,最终被驳回。派出所还不断要他写自传,写材料,写改造计划,直到“文化大革命”爆发。

周作人的政治待遇没有改变,但经济上的要求却得到了很大满足。在周扬、冯雪峰等人安排下,人民文学出版社请他译书,买下他的稿子,每个月给他预支二百元的稿费。一九六〇年困难时期,他又给康生写信求助。康生作指示,人民文学出版社将他的稿费增加到了四百元(一九六六年六月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爆发而停发)。这在当时已经是相当高的待遇,超过了大学里一级教授的工资水平。

从一九五五年一月起,为了养家糊口,周作人不得不勤奋译书。在其后的十年时间里,他共交人民文学出版社译稿十一部。一九六五年在翻译完了路吉阿诺斯的《对话集》以后,他感觉自己的心愿已了,精力也已消耗殆尽。于是四月二十六日,他重立遗嘱:

余今年已整八十岁,死无遗恨,姑留一言,以为身后治事之指针尔。死后即付火葬或循例留骨灰,亦随便埋却。

人死声销迹灭最是理想。余一生文字无足称道,唯暮年所译希腊对话是五十年来的心愿,识者当自知之。

一九六六年,“文革”开始了。在扫荡一切牛鬼蛇神的风暴中,周作人立即被“横扫”而揪出。八月二十二日,一群红卫兵小将冲进了八道湾,砸烂了家中供奉的周作人母亲的牌位。八月二十三日,周作人写下了他此生最后一篇日记:“晴,廿二度。上午阅《毛泽东论文艺》,下午吉宜为寄耀辰信。”八月二十四日,八十二岁的周作人被红卫兵拉到院中大榆树下用皮鞭、棍子抽打,进行批斗,家也被查封。后经儿媳张菼芳向红卫兵求情,总算在厨房里给周作人搭了个床铺,让浑身是伤的他躺卧在那里。“寿则多辱”,周作人两次向派出所递交“呈文”,恳请恩准他服用安眠药,进行“安乐死”,早点结束对他来说是痛苦不堪的生命。当然无人会理睬他的“卑微”的要求。他拖着老病之躯,居然熬到了第二年的春天。

一九六七年五月六日,周作人走到了生命的终点。那天中午,老保姆为他端来熬好的玉米粥,他照例吃得干干净净。下午两点多钟,邻居隔窗发现他趴在铺板上一动不动,姿势极不自然。家人被叫回来后,发现周作人已经浑身冰凉,没有了气息。

周恩来的“反间计”

董保存

解放前夕,周恩来在宴请张治中时,突然让熊向晖出现在酒席上,公开了共产党员的身份。张治中大惊失色,没想到这位每天陪伴在胡宗南身边的国民党高级参谋,竟是共产党的间谍,周恩来精心设计的这一幕,离间了蒋介石与胡宗南的关系……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四两拔千斤》(董保存主编)一书,披露了这一段经历。现摘录如下——一九四九年,共产党军队集中兵力,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和绝大部分精锐师团歼灭殆尽。此时蒋介石手里还留有最后一张“王牌”——胡宗南的四十万大军。

一九四九年七月,解放军占领宝鸡,胡宗南逃窜至汉中,与人民解放军对峙于秦岭。胡宗南一边苦心经营陕南基地,一边想方设法为自己的部队寻找出路。这时,手下尚有二十万军队的国民党第十四兵团司令宋希濂偷偷飞到汉中,与胡宗南策划于密室。宋希濂在重庆就听说,胡宗南有开往滇缅边境之心……

“我们议了几次,有两个问题解决不了。一是我们部队长期在西北大荒漠上作战,对滇缅边境的地形、生活习惯,一切都不熟悉;二是校长他不会批准……”胡宗南不无忧虑地说。

宋希濂拍了拍胡宗南的背脊:“你不熟悉我熟悉。你难道忘了,打日寇时我率领第十一集团军参加远征军,主攻龙陵、腾冲、芒市……在滇缅边境生活了三四年。现在我们还有一个团和一个医院在缅甸,没有全部撤回。”

胡宗南听完,激动地几乎嘁了起来:

“这是真的!只要校长批准,那我们这两支部队就有救了!”

二人商量后,一致同意率部取道西昌退往滇西中缅边界,凭借澜沧江、怒江及高黎贡山之险继续抵抗。形势好,可以反攻;形势坏,可以退居缅甸。共产党军队再厉害,也不敢追到缅甸去吧。

宋希濂走后,美国共和党参议员诺兰也来到汉中。在视察胡宗南部时公开对胡宗南说:“只要你手下三个兵团在大陆上保存下来,中华民国反共复兴大业就有希望。我可以建议杜鲁门总统,直接向你们提供军事援助。”胡宗南与宋希濂商定了转进滇缅边境的计划,加之有了美国盟友的许诺,自觉又有了生路,准备与共产党顽抗到底。

一九四九年八月,蒋介石亲临重庆,部署西南半壁江山的军事工作。

正如胡宗南所料,蒋介石听完准备将四十万大军逐步转进中缅边境的计划,惊呼道:“这什么话,你们不是把四川、把西南这半壁江山拱手送给共产党吗?”蒋介石坚决否定说:“不,不行,绝对不行!”第一次进谏失败。

此后,胡宗南又单独晋见蒋介石,第二次进谏。但蒋介石严令胡宗南固守四川、成都、重庆。

此时,毛泽东、周恩来正在运筹一九四九年的全国战局。其中,准备把第二野战军主力西调,解放大西南重庆、成都等地,争取在该地域聚歼胡宗南主力。

毛泽东、周恩来最担心的是胡宗南和宋希濂取道西昌撤往滇西。一旦几十万国民党军进入缅甸,将出现非常难处理的局面。

此后的事实证明了他们的担心。后来,国民党第八军残部三千人窜入缅甸、老挝、泰国交界的三角地区,蒋介石又把该部原军长李弥派去,竟然啸聚匪众两万多人,骚扰中国边境、危害当地十几年。东南亚的几个国家的政府竟然无可奈何。最后不得已告到了联合国。后来,该部不少人竟摇身一变,成为威震国际毒品市场的大毒枭……试想一下,如果当年退到滇西的不只是三千残兵,而是胡宗南的四十万大军,那么缅、老、泰“金三角”地区会出现什么样的恶果?这可是谁都不敢想象的事!

胡宗南这个手握重兵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一直在第一线作战,对军事形势及结局看得最为清楚,他提出的应变措施也最为可行,对解放军来说,也最为糟糕。

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也在考虑,怎样阻止胡宗南逃向云南。在当时,真正能够有效阻止胡宗南率部逃往西昌转道云南的,只有蒋介石一人。

周恩来熟悉蒋介石的脾气秉性:只要蒋介石不信任谁,谁的建议肯定落空。但要离间蒋介石、胡宗南谈何容易。胡宗南追随蒋介石多年,一直是蒋介石的嫡系亲信、封疆大吏。要离间蒋、胡就必须抓住实质问题。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六日中午,开国大典刚刚过去一个多月。忙得不可开交的周恩来,突然在中南海勤政殿请客。到场的主要人物是国民党谈判代表张治中、邵力子、刘斐等国民党当局的重要人物。就在人员快到齐时,走进来一个年轻人。张治中见后,倒抽了一口冷气,“啊”了一声,愣住了,一时说不出话来。来人正是共产党员熊向晖——胡宗南原来的副官兼秘书。按照职务,熊向晖跟这些人的地位都不相称,又没什么必然的工作联系,是不好参加这样的宴会的。周恩来详细向张治中介绍了熊向晖在西北胡宗南部潜伏的经历,笑着说:“他不是起义,是归队。”

同类推荐
  • 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

    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

    本书是对世界的历史,人类文明成果的一次回顾和检阅。世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文明将会开出更加灿烂多彩的思想之花,结出更加丰富的文化科学硕果。如果您阅读此书,实际上是对文化的一种选择,是一次对人类文明的礼拜,更是一次撷取知识信息的大好良机。
  • 母语传播概论

    母语传播概论

    在人类跨文化、跨国界的信息传播活动中,存在着一种极为普遍的传播形态——母语传播。由关锐和李智主编的《母语传播概论》从国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双重视角观照母语传播,理论与实践、学理与案例相结合,论述了母语传播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基本模式和作用、语言转换、文化对接及效果评估等基本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母语传播实践为例,介绍了母语传播的两大发展趋势——新媒体化趋势和本土化趋势。
  •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自1690年诞生至今,美国报纸历经沧桑变故,其报道模式亦处于不断的流变之中。报道模式是指报纸在其日常新闻生产实践中所依循的准则和样式,它是报纸新闻生产的常规形式,是报纸长时间都在使用的报道方式。本文试图在“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两个维度上透视美国报纸报道模式在不同时期的内涵与特点,探究报道模式的流变轨迹及流变动因。“事实选择”是指报道模式中选择了什么样的事实,“事实呈现”是指报道事实时采用什么样的手法。“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是新闻生产紧密联系的两个维度,选择了某种事实也就随之选择了与之对应的某种呈现方式,两者骨肉依存。
  • 浙籍作家翻译艺术研究

    浙籍作家翻译艺术研究

    本书所关注的主要是出生在浙江、也主要在浙江以及周边江南地区从事翻译活动的文学翻译家及其翻译艺术成就。作者力图将翻译理论思想的阐述与具体翻译实践的探讨结合起来,并将宏观的研究综述与微观的翻译文本分析结合起来,力图遵循相关翻译理论以及比较文学理论中的跨文化研究的方法,对浙江文学翻译的成果作了客观的梳理和研究,对浙籍作家的杰出的翻译艺术以及相应的译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热门推荐
  • 国民闺女超甜的

    国民闺女超甜的

    C国老总统巴奈特?茨尔贝是她祖父现任总统戴里克?茨尔贝是她父亲Y国国王赫尔德?卡文迪许是她外祖父最受宠爱的爱薇儿公主是她母亲顺位继承人塞约克斯公爵是她舅舅W国薇淇王后是她姑姑国际影帝艾伦?罗素是她表哥悠莉?茨尔贝她是受世界瞩目的公主她是被全世界宠爱的公主她的身世被全世界羡慕而他是T国顺位继承人虽然尊贵但在她面前不值一提【醋坛子继承人x傲娇小公主】
  • 你比时光更温暖

    你比时光更温暖

    “时小暖。”“到!班长大人您找我什么事啊?”“去给我把作业发了。”“得嘞!”这是墨洛寒和时小暖在高中校园的相处模式,随叫随到,唯命是从。“时小暖。”“干啥啊?”“去把碗刷了。”“你没长手吗?自己不会刷?”“嗯?”一字尾调上扬,时小暖很窝囊地承认自己怂了:“老公大人,我错了,立马去刷,保证刷得能当镜子。”结婚后,时小暖用实力证明了了什么叫做反抗无效。这是一场高冷男与呆萌女的青春校园故事。相遇本是意外,奈何心动怦然。
  • 风正芳菲

    风正芳菲

    在我们的青春中,总会遇见那个人。或早或晚,他都会来到你的面前,向你微笑,照亮你无处安放的青春。
  •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血字研究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血字研究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动手做实验丛书--物理实验中的思维能力培养

    动手做实验丛书--物理实验中的思维能力培养

    该系列丛书主要介绍动手做实验,本书详细讲解了物理实验中的思维能力培养。
  • 剑网三之龙门飞将

    剑网三之龙门飞将

    一场阴谋,逼迫林杰不得不被迫卖掉自己的账号。然而算计他的人,正是昔日他一手培养起来的人。为了跟随自己的的兄弟,林杰选择了忍让,就此沉寂。然而半年后的一次意外,又让这位昔日大神重回了游戏。且看他如何一步一步带领自己的全新团队重回巅峰。
  • 躲在永夜背后

    躲在永夜背后

    对于他来说,每一场职业比赛都是惊心动魄、历经磨难的故事。他一直觉得在世上无牵无挂的人活得最潇洒,直到她的出现,让他的生活从潇洒到狼狈,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后来的我们慢慢明白,每个人的出现都有意义,他一定是要教会你什么。邂逅和离别是瞬间的,总有那么一个人猝不及防地闯进你的世界,即使你们拥有的时光很短,但记忆很长,要用尽一生去遗忘。
  • 这学霸有点酷

    这学霸有点酷

    因为想保护她,所以才不得不伤害她。哪怕我以死去但只要有你在的世界,都不单!
  • 铁血征异世

    铁血征异世

    特战队员穿越平行世界——华夏几千年的战争艺术,成就了他无敌的铁骑!华夏几千年的文化瑰宝,成就了他无敌的风姿!华夏几千年的商业文明,成就了他无敌的财富!华夏几千年的进取精神,成就了他无上的情怀!在平行世界里,他找到了与华夏古代文明同文同种的精神寄托,在这个世界里,他有了一份刻骨铭心的爱情;然而,回家,却是他不懈追求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