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0000000023

第23章 导法(1)

1.识时与地

连续不断地指责,虽然有时收不到好效果,但是必须继续不断指责的情形亦有。像这种情形的判断,就必须依靠领导者的知识、经验及洞察力,所以,同一个错误不能以同一种方式来应付,什么时候该指责?该在什么地方指责?这些都必须考虑对方的性格,及不得不骂之事态。有关这些种种事例,集十分困难,除了靠领导者适时适当的判断外,别无他法。以下是一些判断基准,可供参考。

(1)立即指责的事例

时间已经过了,印象也模糊了,被责备者往往无动于衷。所以必须在事后之时,及时的予以纠正指责,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种事大都是一些小事,却可能引发成大事,不可不加以重视,特别是关系安全的事,或有再发之虞者,在发现错误的当时,马上提醒,才能收到好效果。尤其是在集体作业中,如果有一人犯了错误而不马上予以纠正,则会影响他人。常有一些工作人员,不管作业标准,马马虎虎就将劣品往下一部门送,到最后成了报废品,这是常发生的事例。另外事务上的处理亦是一样,发现错误必须马上指责,同时要加以修正。假如位于中间的指导员对部下的错误不在乎,或是没有魄力加以指责,这种不负责的行为,不但容易招致上级领导者的责备,也使整个企业不能向前推进。

(2)事后指责的事例

比较重要的事,或有必要听对方意见的事,或一些不能慢慢地说明错误就不能纠正的事,均须考虑时间,选择对方非常冷静时,再行纠正。工作才会得到效果。前面(1)所提“立即指责型”,所用的指责句须短而有力,产生吓阻作用。但属“事后指责型”的,如果一开始即予以申斥,则无法听到对方的辩白,须以一种“我叫你来此,是因为某某事项须研究,可能要作改正”的态度,当对方承认其不妥时,可以加以责备,也可采温和的说明方式。扯破嗓子大骂绝非好方法,平静地予以训戒才是最适当的。特别是对女性部下,用温和方法才能充分达到目的。

还有一点须强调的,此种“事后指责型”不可一次责备很多件事,主管贪心地东批评西评,重点不清楚,容易使部下厌烦而收不到指责的效果。

2.把握时机

岁末时拿中元节的礼品送人一定会被耻笑,同样地,一件过犯如果失去了指责的适当时机则效果减半,或甚至收到反效果。

A主管在公司里以责备部下出名,成员给他取了“罗嗦主管”的绰号,因为A主管一直不懂得把握适当的时机。

早上,S先生做错了一件事,A主管正想去纠正他,刚好电话来了,一谈就把S先生的事忘了。中午在饭厅遇到了S先生,想起上午那件事,马上像打雷似的加以斥责:“S先生,你办什么事嘛!认真一点好不好!”S先生马上很不高兴地回他:“主管先生!拜托好不好。吃饭时间不要大呼小叫,影响食欲。”然后推开门就走了。

这是一个例子——将今早的事拿到中午来说,而且态度严厉,这种方式完全无济于事。有一次A主管的上司发现了这种情形,以一种半讽刺口气训诫他:“你每次都没有把握适当时机,总等事后很久才提出来,那会引起部属反抗的,在事一发生时即予以纠正,不是很好吗?

从此A主管决定改变自己,只要一发现错误马上纠正,甚至预测可能发生的毛病,事先予以警戒,渐渐地该责备的事越来越少了,他的绰号也消失了。

在工作场所需要警戒的事情很多。在很多情形下,事情发生时马上给予斥责是最适当的方法。因为在对方已忘了他所做的事时才提出来,不但得不到效果,且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需在对方记忆尚清楚时给予申斥,尤其是他无意间所犯下的错误。一旦错过了告诫的时机,当你再提起时,他会觉得“莫名其妙”、“我不记得做过那件事”,而使主管毫无立场可言。像这种事例的责备方式要简单明了,不要拖长尾巴。如“要注意!”“认真点!”“这个错了!”等,一语道破,以达目的。

尚有一点须注意,警诫部下的这些话,要当面说,不要采取“你去告诉某某人他那里错了”

的间接手法,以致无法传达主管的本意,且万一话传得不真切或有所歪曲,会破坏彼此间的感情。这种间接方式亦属丧失良好时机的一类。领导只要是理由正当,且是指责的好时机时,必须有勇气和自信使员工改正过失,并为了具备这种能力,身为领导的人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

3.指责需有明确目的

A先生是S电机制造厂的厂长。他为了训练部属,每天朝会时集合科长以下的成员,举出从以前至现在所发生的种种事例,不厌其烦地细述,而使自己陶醉在其中。由于其内容多陈腔烂调,说的人口沫横飞,听的人却昏昏欲睡;就这样将宝贵的晨光给浪费了。

他认为部属不骂不会有进步,即使是高级主管也须加以指责,时时予以警惕,且他对自己的言行亦很严格——单就这点而论,他是个认真负责的好领导者。但是很遗憾的,他那冗长的训词毫无重点,除了他自己很满意外,在训练职员方面,一点效果也没有。

指责部属并非是为个人的喜好,而是作为达成企业目标的方法,没有效果的指责方式只是徒劳无功罢了!假如A先生能明确地整理出其指责的目的,选择新的题材,把握要点,必定能增高他的声望,而达成良好的效果。以下是我们整理的一些主管指责部属的要点,提供大家做为参考。

(1)态度客观:对事情采客观的态度,能使被训之人心服。

(2)把握时机:掌握指责的时机,不要旧事重提。

(3)掌握要点:一件事情在一次训示中交待清楚,不要累积多项。冲动式的责备方式绝对要避免。要时时自问:“我对部下的责备是否有助于达成企业目标?是不是意气用事?”为公司的信念越坚定,越能给部下强烈的印象。

不管怎样,指责部属的目的不能不清晰。身为主管对上述三项要点必须正确地认识,牢记在心,做为指责部属的心理准备。但是单单牢记这些项目,依照顺序一一实行,也无法达到好的水准。一个精明能干的主管必须具备多种临时应变的能力,事情一发生,马上有能力指正。慌张无措的,不能称为好主管。

去除杂乱观念,一心一意只为达成目的而努力。若具有这种精神,适时适当的指责方法自然产生。部下是活生生的人,并非如铅字般地任你自由排列。不仅指责,任何事都须先定下目标,然后再寻求达成目的之手段,自然能找出无数条道路。没有目标的思索方法,就如黑夜中发射炮弹,难以命中的。

4.指责全体并无效果

有些领导认为一个部属犯了错,不应只指责他本人而须指责全体,更有的领导认为集体纠正、指导,更能有效地发挥组织的总合力。但是以我们的经验来说,这样一点效果也没有。

发生一件事情,以全体人员为对象,追究其共同责任,则所有部属大概都不会把它当成是自己的事。肇事的当事人虽知道是自己的错,但还可能抱着一种“大概还有其他人犯错”的心情,反正又不只是他一人的错,当然责任就分散了,到最后谁都不负责任。所以还是针对当事人加以纠正较好。这种训示全体人员的情形尚有一缺点,人数多的团体更为显着,当领导指责某件事时,恰好此事过去曾发生于某人身上,旧事重提,使听者有“什么东西嘛!又翻老帐了。”之感。

当然以整个集团为对象的指责还是有的,如果时机正确,实行起来仍可收到效果,不过,这需要费点工夫。首先,将问题提出,让他们讨论,然后引导他们做结论。这必须是很能干的领导才能办到。

喜欢以集体为指责对象的领导,其个性大都软弱,缺乏勇气,他无法一对一的面对当事者。

也就是说他抱着一种逃避的心理,以集团代替个人面对面时的恐惧。

旧式军队的制裁方法就是以集体为对象,只要其中有一人惹了祸,全体都需受罚,绕跑营房二圈或三圈,要不然就是让他们面对面排成两列,随着号令用力地打对面的人,实在是很过分的制裁。当然,在企业界中不会用这种方式,且集体受训受责使用不当,将不会有任何效果的。

有一位主管,每次一有事情发生,他就集合全体工作人员说:“有人因为不小心而发生了一些错误,如果大家不认真地工作就……”结果,成员们交头接耳地说:“这事到底是谁做的?”“会不会是A小姐呢?”“还是……”“哼!要不是那个害群之马,我们也不会被骂。”

一片嗡嗡声中,糊里糊涂地结束了这次集合。

所以,领导者必须鼓起勇气,不要犹豫,直接地告诫当事人。曾有例子——因为严格地指责,而使主管和当事人间的无形图墙撤除,增进了彼此的感情。为什么不敢指责呢?研究其原因并将其剔除,指责并不如想像中那么难,主管不妨试试看。

5.调查真相后再作处理

某日,我们拿出名片向门口守卫说明来意,他要我们稍候,所以我们就在旁边的木椅上坐了下来。这时出来了一位身材高大的人,大声地叱责道:“你们是谁?谁叫你们坐在那里,乱来! ”

我们十分了解他误会了,所以马上站起来,想向他说明,但是他的态度极为恶劣,我们无法忍受,一时气昏了头,就大声地反驳:“什么态度嘛!我底下有多少部下你知不知道?我是某事务所所长,我要见你们主管。”他一听马上改变态度,很圆滑地说:“对不起!我误会了,我以为你是……抱歉!请进!请进!”

在我们总公司,有一次一个犯了很大错误的人,坦诚自己犯错,总经理不改笑脸的说:“请坐,请把事情详细地说明一下好吗?”结果事情很快就明白了,等到触及核心时,他突然声音变大,眼睛像要冒火似的大声咆哮。

这两件事,前者是没有确定事实就严加指责,后者是先判别事实原委,等了解后才加以斥责,以后当我要指责部属时,总会想起这两个例子,基于事实的指责方式才是对的。

必须有确实证据,否则不可随便无凭无据地指责。特别是不能相信第三者的情报,一旦指责错了,再后悔也无法平抚部属所受的伤害。

领导如果能在责备部下之前,站在部下的立场考虑一下,自然能想出适当的责备方式。如果错怪了部下,以致到了不得不道歉的地步,只是徒然降低了自己的身价,让人看轻自己的能力而已。但是话说回来,错误在所难免,领导犯错就当道歉,千万不可踟蹰不前。

对部下低头,是很多主管做不到的,他们认为这样有失体面,因而不肯承认自己的错,有些人用一些谬论来包庇自己的错,然后继续指责对方的错误,更过分的领导是在不知不觉中转换指责方向,东挑剔西挑剔,一点都不放松,真可说是无能的领导。指责的目的,是希望借此促进当事人的警觉心,防止再发生同一错误。指责不是游戏,对领导者而言,那是极严肃的事。

6.干脆是上策

能留下愉快气氛的指责方式是最好的。所以一方面要顾虑受指责者的心情,一方面要实行纠正措施的领导者,必须研究令人精神爽快的指责方式。在指责后,双方可含笑结束的指责者,可称为“骂人专家”了,像父亲为了子女的幸福而指责的方式,没有相当程度的爱是办不到的。领导者对团体中的成员能有视如己出的感情那就太好了。但是团体中有的人一看就令人讨厌,也有令人喜爱的人,领导者不是神,当然无法对每一个人都有爱心。对于喜恶太偏激者不易成为团体的领导者。所以要尽可能地寻找部属讨人喜欢的优点,并须仔细研究指责技巧。

生气发脾气绝不是改变人的指责方式。先吸一口气,使急躁的心平静下来,然后将要点简单地整理一下,声音也尽可能放大,当然不要大声喊叫。虽然说声音大有好处,但是,也应注意需视环境和对象的不同而改变声调,在比较吵的工作场所或屋外作业等地方,则可用大声吼叫的声调,客气话也可省了。但是在室内作业及比较静的地方,则不必用足以打破沉静的声调来指责,只须普通声调即可。且对象如果是女性,声调就不能如同对男性一般了。

以上简单的说明指责场合,在这种场合领导者应尽可能缩短时间,不要长篇大论让人搞不清重心所在,而使被骂者产生“算了吧!早点饶了我吧!”这种想逃离的心情,或者说一些别的资料及以前发生的事,说者兴高采烈、得意洋洋,听者颇不耐烦。领导者想夸示自己的学问,却没有考虑到对方或许比他更有学问,结果只是炫耀肤浅的知识给人添麻烦。

“你觉得你做得如何?”领导者以此种问话开始,如果对方有反省之意,即可用“好,我知识了,以后要多留意。”的话来结束。

不板起面孔而以“辛苦了,回去工作吧!”等慈祥的语气予以抚慰,可收到极佳的效果。结语尤其重要,不要因为不好的结语而前功尽弃。

7.指责时的禁忌

也有由于指责而造成领导者离职的,但也有从此有个新开始,彼此去除心理障碍的。在指责的场合中,把对方逼得下不了台的话,千万不要使用。

那些是不可使用的话语呢?这必须根据部属的性格和环境而定。至少身为领导者,须设身处地的将心比心,站在被骂者的立场来想,谨慎地千万不要说出伤人的话。指责可纠正部属并给予希望和勇气,但也可能削减当事人的士气。骂人的话是双刃的剑,到底那些话是禁忌,以下列举一些例子。不过,要如何灵活应用,则须靠领导者自己体会了。

(1)勿指谪人的弱点

人有优胜劣败之差。有自卑感的人,当别人指谪其弱点时,就如短刀插心般痛苦。例如,在个子矮的女性面前说:“你是矮冬瓜。”她心中一定像沸水翻滚一般。对学历低的人说:“学历太低的人没有用。”等都是不适当的话,就算是事实也该避免触及他人的缺点。

(2)不要忽视人性

“你是骗子”、“你太没有信用”等话也会刺伤对方。是不是欺骗,或做人有没有信用,只要评论事实就可了解,就算确实没有信用,也不能如此当面斥责。

(3)不要否定部属将来

“你这人以后不会有多大出息”、“你这样做没有人敢娶你”、“你实在不行”,领导者在说出上述言语之前务必三思,凡事必须以事实为根据,只评论部下目前情形就好,未来如何,谁也不能预测。

(4)不要干涉私人事情

公司生活和个人生活有很大关连,但是个人私生活有不愿为人所知之事,所以当事人抱着与你商量的心情来时,固须热心予以协助,但应该只限于公司的事。“你只知打麻将,当然会发生那种错误!”“晚上玩得太过分了吧!”“你和那种女孩子做朋友不好吧!”“你的家庭名声不佳,首先要从家庭整顿起,怎么样?”等等私人问题应该避免介入,因那只会引起“那是我家的事,和此事无关”的反驳,特别是年轻的成员,他们的私生活一旦被人干涉,大都会引起强烈的反感。公司并没有连家庭一起雇用,像这种好事的领导,只会令人厌烦。目前随着时代进步,这种现象已减少,要注意别使自己也成为这种领导。

8.使对方感泣的褒贬名言

同类推荐
  • 管控力:通向目标的执行方法

    管控力:通向目标的执行方法

    在这本书中,邵雨通过对企业经营问题的高度提炼,将原本复杂多变的经营简化成目标实现的过程。尽管德鲁克、韦尔奇、戈恩等人都将目标实施视为企业经营的重要任务之一,但这仍然是一个非常微妙的概括。事实上,任何一个企业经营者都知道,经营的核心正是确保目标的实现。本书的目的很明确:打造企业管控力。也就是协助中国企业在内部建立经营新秩序。大多数中国企业面临着一个转型时期:凭借胆识和运气成功的岁月一去不返,同时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继续依靠以往的人管人方式很难持续发展下去。诸多经营问题开始不断出现:目标无法实现、运营失去控制、人心涣散……在这个时候提倡管控力可谓击中中国企业管理的要害。
  • 赚未来十年的钱

    赚未来十年的钱

    对于这个世界上无数投机生意人来说,经济的好坏从来不是问题。甚至于在经济衰退的历程中,商人可以谋取更大的好处,因为商人中的弱者比普通个人更容易倒下去,这个时候“沙滩”上除了尸体还有大量的私人物品无人看管。
  • 任正非:管理的真相

    任正非:管理的真相

    《时代周刊》曾评价说:“年过六十的任正非显示出惊人的企业家才能,他在1987年创办了华为公司,这家公司已经重复当年思科、爱立信卓著的全球化的大公司的历程,如今这些电信巨头已经把华为视作‘最危险’的竞争对手。”
  • 互联网+:小米案例版

    互联网+:小米案例版

    1835年,达尔文周游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发现十三个小岛上同一种雀的喙部有直有弯,这激发他的思考:物种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进化。达尔文因此提出了著名的“进化论”,这种雀也被称为“达尔文雀”。在商业环境巨变的今天,小米就是“互联网+”的“达尔文雀”。它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了创造价值和传递价值的改变,成为“互联网+”的标杆企业。非常幸运,我和小米公司一直有密切的联系,小米的几位联合创始人、高管和同事也都是我的好朋友。我的研究得到了他们很大的支持,在小米高速成长的繁忙工作中,他们依然特意安排时间接受了我的访谈,让我能非常全面地、解剖式地研究小米这个“达尔文雀”。
  •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

    企业的用人问题最重要的是对职员做出公正、合理的考核,并通过薪酬来激励职员的工作热情。本书系统介绍了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方法与技巧。对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各个环节都做了具体的介绍,并在各章都附了一定的案例。理论介绍的同时,注重从实际操作角度讲各种常用的考核与激励技术。
热门推荐
  • 缘来你不坏

    缘来你不坏

    某老板:“陈秘书,休息会儿。”某老板:“陈秘书,喝点儿水。”某老板:“陈秘书,吃点儿水果。”某秘书:“……”某秘书:“徐总,能不能别扇了,我不热。”某老板眯眼盯着事业线:“为什么我这么热?嗯?”
  • 剑·谍

    剑·谍

    1939年底,长沙会战后,抗战进入僵持阶段。同时,汪精卫在上海加紧了伪国民政府的成立步伐,这使得星统在上海的锄奸行动更加频繁地展开……此时,汪精卫内阁的重臣秦文廉,为了完成汪精卫与日本秘密卖国协议的签署,使得汪精卫伪政府可以顺利成立来到上海。而在与日本人的纠缠中:日本大佐小泉发现方滔就是中国第一批派去德国培养的特工,普经淞沪会战中的劲敌。一个是中国最优秀的狙击手。一个是日本最优秀的狙击手,小泉与方滔的宿命对决如何收场?
  • 思想课堂-婚姻笔记

    思想课堂-婚姻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七界论道

    七界论道

    为人不识陈近南,便为英雄也枉然。不看七界论道文,便为道友也枉然。
  • 小咪公主

    小咪公主

    我活生生地存在于这个世界,骄傲与任性,自大与张扬,刻薄与耍小聪明那可都不是我的性格。反正批判的嘴巴长在你身上,我有我性格,我就是世界上最最可爱,最最漂亮,最最‘赛酷西’的小咪公主。
  • 泡沫人鱼的最后一季

    泡沫人鱼的最后一季

    辰凝然,一个古灵精怪的高中女生,家里电脑难得的坏掉,第一次跑到网吧上网,ohmygod!居然穿越了,还是只人鱼?!你有没有搞错,让我当鱼!!!
  • 主神的诸神竞技

    主神的诸神竞技

    少年成长物语,被迫变得冷酷无情过程,在无尽斗争中成长的心酸路程。(欢迎来到实力至上的主义世界!!!)
  • 穿越诸天的无敌反派

    穿越诸天的无敌反派

    穿越者白枫本来幻想把斗2的女生……,结果一道灵光从灵盖喷出穿越了,获得系统励志日翻斗2!
  • 马云,以颠覆完成超越

    马云,以颠覆完成超越

    他自称完全不懂网络,却一手打造了阿里巴巴帝国,颠覆了中国互联网生态:他演讲激情澎湃,不走寻常路,成为一名孜孜不倦的布道者;他宣称在阿里巴巴,股东的地位在顾客、员工之后,股东却纷纷向他伸出橄榄枝!他如何以颠覆完成超越?《马云,以颠覆完成超越》正是从分析马云异于常人的企业运营智慧和理念出发,用清晰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展现其以颠覆完成超越的独到智慧。
  • 君宁

    君宁

    “咳。”北冥渊泽觉得他有必要提醒一下他的王妃,他这个夫君过来了。“咳什么?难道不仅瘸还肺痨?”君宁放下筷子,她现在没有必要再忍了。“……”北冥渊泽一阵窘迫,怎么就发不出火来呢?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