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188200000013

第13章 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构想(1)

(蒋介石在兰州与高级将领会谈)

一、战火中成熟的抗日国防战略

1.阵地消耗战,拖延日军

蒋介石深知对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在党同伐异剪除异己的内战的同时,他也悄悄地在思考对日作战的方略。蒋介石固然料到日军可能首先将侵略的矛头指向华北,但他始终认定,日本将以上海、南京及长江为主要进攻方向,所以南京政府国防防御的重点也放在淞沪地区及长江沿线。

淞沪地区是中华民国的经济中心和首都南京的门户,一心要吞并中国的日本早已对之虎视眈眈。1887年2月,日本参谋本部要员小川又次大佐在其炮制的《清国征讨方略》中,即对此给予高度重视,要求向长江沿岸派出两个师团,“同海军一起进入扬子江,先克吴淞,据之,切断上海及长江沿岸各地交通”,然后水陆合力并进。该方略强调,两个师团虽有过少之虑,但一旦攻占南京,“实有击败十八省40万敌人之功效”。此后,日本在各个时期的对华作战方案中,对长江三角洲及长江一线的作战都特别予以关注。这些秘密方略虽然没有公布于众,但是日本人的种种迹象已经引起了国内有识之士的关注,并通过各种渠道传达给了政府当局。因此,京沪杭地区及长江一线一直是国防建设的重点。

民国初年,孙中山就预见到中国若与外国冲突如中日战争或日美战争时,日本必先攻击我沿海各省,认为“南京一经国际战争不是一座持久的国都”,蒋介石和国民党其他大员不会不对先总理的遗训予以重视。

任何人都能看出加强淞沪和长江沿线防御的重要性。1933年6月30日,蒋介石的德籍军事总顾问冯·塞克特在给他的一封长信中特别提出:“在必要和可能时用地雷和炮兵群在扬子江的不同地段实行封锁。我认为,抵御威胁,保障国家的政治及军事中心的安全,显得特别紧迫。”在塞克特第二次来华时,第一次见面蒋介石就请他对保卫长江沿线提出建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蒋介石对此问题的重视。

1934年4月底,蒋介石在庐山与塞克特讨论中国对日国防战略时,主张对日国防重点区域应在长江流域而不在华北。他对塞将军说,一旦中日开战,他准备在必要时放弃华北而集中全部力量保卫长江流域,所以“抗日之发动必须在江西剿共之后”,“蒋对华北感到悲观,他说自己未能控制住黄河以北地区,而北方军无用,不同于南方军队,陇海线以北的人对政治不感兴趣,他们甚至不知道日本人是敌人”,所以,“为了替代北方防守,蒋说要不惜代价建设强化据点”,“他决定只有16%的军事预算可用于华北,因而那里只能选择战略要点构筑国防工事”,“他又表示从政治上来看,长江以南远比长江以北地区重要,况且华北的地方实力派军队没有任何军事价值”。

此后,由于健康原因,塞克特将帮助中国组建军队和为准备日军突袭南京而进行防卫的工作逐步交给跟他一起来的副手法根豪森。1935年8月20日,法根豪森给蒋介石呈送了一份《关于应付时局对策之建议》,明确提出以长江为未来对抗日本的主战场,不得已时退守四川,作为最后抵抗基地。他特别强调对日作战的战备方向:“对海正面有重大意义者,首推长江。敌苟能控制中国最重要之中心点直至武汉一带,则中国之防力已失一最重要之根据,即范围广大是也,于是直至内地,中国截分为二。”他预测日本对关内的进攻将兵分三路:第一路将攻击河北至郑州方向;第二路攻击山东与徐州方向;第三路“进出长江,攻击首都,沿江向上进至武汉”,并认为该路为日军兵员最多之路。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果然在这几个方向同时发动了进攻。

(法根豪森)

德籍总顾问的上述建议和分析,为蒋所接受。蒋介石和国民政府据此做出应战战略,开始经营长江流域国防设施的建设。一个以京沪作为主前哨阵地、以长江作为战略中心、以四川作为抗战总根据地,沿长江行节节抵抗的国防计划也在蒋介石的头脑中初步地形成了。

1935年冬,中国军事当局密令张治中在京沪地区修筑抗战工事,在上海至南京之间构筑了国防阵地。武汉外围的国防工事自1935年夏就已动工,1936年初蒋介石又指示陈诚:“武汉要塞工程应从速着手进行,昼夜赶筑,务限本年四月底完成。”他还告诫程潜等人,“对于长江中游,及上游,均筹建游动炮阵地,以期节节防守”。到1937年初,政府用于江浙阵地建设经费达49.72万元,占全国实发总经费的69.3%,远高于华北等地。在江海防方面,整理顺序为“先求巩固长江下游之江防,其次渐及粤、闽、苏、鲁诸海岸”,将重点放在宁沪一带。正如在战前日本人即已注意到的那样,淞沪一带“构筑了坚固的阵地网”。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希望速战速决,力争在短期内解决中国问题,为将来在东亚和太平洋的进一步行动做准备。7月17日,日本参谋本部制订了《关于华北用兵时对华战争纲要》,规定战争初期调集优势兵力扫荡中国第二十九军,解决华北问题。其总原则是“进行必要的小规模调兵遣将,兼施政治、经济等策略手段,争取在短期内挫抑敌方的抗战决心”。据此,日军调集了4个师团约10万兵力于7月底迅速攻占平津,然后兵分三路沿平绥线、平汉线、津浦线突进。其中日军把主决战方面定为沿平汉线地区,企图在华北进行会战,一举摧毁中国军队的主力。这种进攻态势,陡然打乱了蒋介石原来的长江防御计划。

在战事爆发后,蒋介石在华北投入了全国60%以上的兵力,采取重点部署、立体防御的方针,力保山东、山西平汉线两翼,在平汉线正面与日军周旋。蒋介石的这种军力部署也正合日军心意。但是蒋介石不可能不这样部署。山西是整个西部地区的门户,如果日军由此攻入陕西,就可以进行战略上的迂回包抄,把南京政府逼到没有任何依凭的海边,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山东也是不可不守,那是京沪地区的北部屏障,山东若失守,日军可以沿津浦线直逼南京城下。日军沿平汉线南下,将直接威胁华中重镇武汉。

平汉线的两翼,尚有山区可以依凭,关键还是平汉线所在的华北平原。那里一马平川,适合日军机械化、立体化作战。而我军装备落后,又无险可守,况且平津新败已折锐气,实在不宜在华北平原进行决战。在日军攻我所必救之地的险要形势下,蒋介石在焦急地思考出奇制胜的策略。

猛然间,蒋介石被一种说不出的悲凉与幻灭感所笼罩。他想起了素有“天险”之称的长江,想起在长江下游修筑起的众多防御工事。“是我的判断失误了吗?”真后悔没有在华北修建坚固的国防工事了。“娘希匹的,宋哲元真是可恨!私心误国啊!”蒋介石把对日本人的愤恨转移到了宋哲元的身上。当年,他多次要求加强华北防务,苦于华北是宋哲元的地盘,只好作罢。

“决不能让日本人牵着鼻子走!”“一定不能让长江上那些工事成为摆设!”蒋介石要想个法子改变日军的进攻方向,他要把长江流域的湖沼山地变成埋葬日本鬼子的坟地。

因此,面对华北危急战局,按照既定的抗日国防战略计划,将日军诱至我已构筑的坚固的阵地网、对日军战略态势显然不利的淞沪一带和长江流域实施战略作战,就成为抗战初期的关键所在。此时此刻,中国统帅部面临着战略抉择。

2.持久抗战,战胜日寇

1937年8月2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高级军事会议制定抗战计划,同时设立大本营。8月3日,蒋介石又指示参谋总长程潜修正了战斗序列:第一集团军宋哲元部守津浦路地段;第二集团军韩复榘部守胶济路;第四集团军白崇禧部队守兖州至浦口和陇海线东段;第五集团军顾祝同部守陇海线西段,东至运河,北至黄河南岸。该作战计划的指导方针为:进行消耗战,奋斗到底,以求最后胜利。战备指导大纲为:不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和平但有希望,就不放弃和平。

8月18日,蒋介石又发布了持久抗战原则,他说:“倭寇要求速战速决,我们就要持久战、消耗战。”四个战术原则是:以主动牵制被动,固守阵地,坚持不退,军民结合,设法使敌机大炮失效。就中日相比,敌方兵力远远大于我国,当然是敌强我弱,如不进行持久战,决无力以应付日军的进攻。蒋介石的这一决策无疑是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的。

持久消耗战略的实施,关键还在于把日军拖入预定的战略防御区域,稳定战线。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蒋介石决定拿全国的经济重心——淞沪地区做赌注。对于当时日军对上海的战略企图,蒋介石心中是有数的,关于这一点,他在和陈诚、熊式辉的谈话中阐述具体而又深刻。他说:“上海失守,南京固难守住,这是显而易见的事。不过我们要把眼光放远一些,应从全盘战局着想。敌人侵华,早已处心积虑。我最担心的是敌人如果由河北打到山西,渡过黄河,由陕西南下四川,进而进攻云南、贵州,再由西向东席卷……到那时,纵使我们有沿海各省,敌人可用海军封锁海口,形成数面包围夹攻,我们还有生路吗?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上海开辟战场,迫使其力量分散。至于我们的兵力,不妨逐渐西移,迁都重庆,诱敌沿西而上,就变成敌人难攻而我们易守了。只要我们能坚持抗战到底。未有不把敌拖垮的。”

引敌沿江西上的战略计划既定,蒋介石便特意加速上海战事的爆发,而日本海军方面,也正急于侵占上海、南京。双方在淞沪地区的大战,便是在所难免的了。

此前,担任京沪警备司令官的张治中于7月30日提出保卫上海应“先发制敌”之策,蒋介石同意这一建议。不过,直到淞沪战役打响,在将战役定在何种规模的问题上,蒋介石还有些许犹豫。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也是摆在中国面前的一道难题。因此,8月18日蒋介石派陈诚和熊式辉赴上海考察战事。

两天后,陈诚在汇报战况时,再次触动了蒋介石原先的担心。那就是华北战事扩大无可避免,敌如在华北得势,必然利用其快速装备沿平汉路南下直趋武汉,这样就截断了南京政府同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联系。陈诚建议“扩大淞沪战事,以牵制之”。陈诚的话,促使蒋介石最后下定了决心。如此便有了下面这个作战计划:“国军以一部集中华北,重叠配备,多线设防……以主力集中华东,迅速扫荡淞沪敌海军根据地,阻止后续敌人之登陆,或乘机扑灭之。”因此,8月下旬以来,中国调集更多的部队投入沪战,予日军以重创,使得日本也不断增兵。至此,淞沪战役的扩大,标志着长期以来国民政府和蒋介石所设计的抗日国防战略计划开始实施。

我军为拱卫首都南京与保护经济中心的上海,为了国际影响及鼓舞国民的抗敌意识,不能不在上海力拒日军。日军为了要在淞沪战场上击败我军,所以一定坚持在上海作战。中日两军遂鏖战淞沪,双方积累增兵,演变成近百万大军的淞沪大会战。

(八百壮士所坚守的“四行仓库”)

从战略上来说,蒋介石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正如当时任作战部长的黄绍竑所说:“八一三事变的发生,是出乎日本意料之外的,亦可以说日本是被动的,而我国是主动的。最高统帅的决策,是要以主动的姿态,先把上海的敌军根据地摧毁,然后再主动地向华北作战,即使不能把敌人根据地铲除,亦须吸引其兵力到这方面,以搅乱其既定的计划。”战局发展的实情也正是这样,扫荡或歼灭敌军的目标没有达到,但确实把侵华日军主力吸引了过来,为机关、人员、工厂向后方的转移争取了时间。

对此,在1938年年底蒋介石作过进一步的总结,他说:“在去年平津失陷的时候,我们不能将全国所有的部队调到华北去与敌人争一城一池的得失,而要将我们主力部队,做机动的使用,节节抵抗,逐步消耗敌人,一定先要引诱他到长江流域来……孙子兵法上又说:‘凡先处于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我们能诱敌深入,处处地方我军是先处战地以待敌,敌人处处地方是后处战地而趋,在我们完全是以逸待劳,步步致敌,而不为敌人所致。”

不过,当时蒋介石的持久消耗战略更多的是战役上的持久,希望由此得到国际的干涉。但是很快上海和太原相继失守,期待的国际干涉也没有出现,蒋介石认为“战火扩展得非常迅速,而且是漫无际限”。在失望同时,他也做了积极的补救,认为“此时,中国方面为谋长期抗战,必须有盱衡全局的战略部署”。

在11月13日上海失守时,蒋介石反思了抗战前曾作的抗日战争战略构思,在当天的日记上对于全局的战略部署做了回答说:“抗战最后地区与基本战线,将在粤汉、平汉两铁路以西”。日本统帅部原想在淞沪决战中取得胜利后结束战争;而日军趁我军自淞沪战场上溃败之际,乘胜突破国防线,向我国首都南京攻击。我国政府于11月20日宣布移驻重庆。国民政府西迁的开始,也即我国抗日战争全盘大战略完善与实施的开始。

在国民政府宣布迁都时,蒋介石对持久战略计划又作了详细表述。他说:“这一次战斗,绝不是半载一年可了。一经开战,最后必分胜败。如就兵力及国力比较,我国殊少胜利把握。但毅然与之作战,且有最后胜利的自信者,系基于以下三基根据:(1)自二十四年以四川为后方根据地后,即以四川为国民政府之基础。敌如入川,至少需三年时间,此为敌人的时间所不许可。我军节节抵抗,诱其深入。愈深入内地,于我抗战愈有利。(2)只要国民政府不被消灭,我之国际地位就能确立。敌人骄横暴戾,到处树敌,在二、三年以内即难维持下去。我一时一地之得失,无害于根本大计。唯一方针,就是持久。(3)阿比西尼亚之亡国,虽因国际正义之不张;但中国在地理上与军事上,与阿国不同。我国不仅幅员广大,且有极坚强的抗敌意识。故日本决不能亡我。”蒋介石已经明确的表达了持久抗战是战略的持久,而不局限于一时一地了。

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原以为中国将屈膝求和以结束战争,蒋介石却发表“中国持久抗战”的《告全国国民书》。

1938年8月,蒋介石在纪念“八一三”的讲话中再次强调:我们的战略,是以持久抗战,消耗敌人的力量,争取最后决战的胜利。在这种持久战略思想的指导下,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制订了战略防御的阶段性战略方针,即“确立持久作战的基础,不惜以空间换取时间,以消耗敌人兵力,并使敌备之力分陷入泥淖而不能自拔。”按照这一战略方针,蒋介石及其国民党组织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以水代兵掘黄河

(1938年6月,蒋介石下令炸开郑州以北的花园口黄河大堤)

1.决定以水淹敌军

同类推荐
  • 当权不过如此

    当权不过如此

    本书是一本评史、讲史的“历史故事”书,内容围绕著名的万历首辅张居正,写透了明朝官场的权力博弈。作者学历史出身以轻松诙谐的文笔写了他心目中的张居正,比较客观、精彩地描述了那段历史:关于张居正的权力之路,他的宦海沉浮、政策得失,他的失败与伟大。
  • 青山见我应如是:柳如是

    青山见我应如是:柳如是

    她能歌善舞,诗词歌赋样样精通。12岁被卖入相府,因周道登贪图其美色,最终再度轮落红尘。而后亦师亦友的李代问,因世俗观念抛弃她。梦中情人张溥,只是她人生路上的匆匆过客。再恋宋徵舆,让她再度深陷苦海。而最爱陈子龙,在她心上划下深深伤痕。花甲老人钱谦益,给了她依靠,却非她所爱……她是“秦淮八艳”之首,也是中国一代文人的红颜知己,更是秦淮河畔传为佳话的红颜传奇。透过柳如是的一段段非常的经历,托举出了那个斑驳岁月里的薄命红颜。
  • 孟子评传

    孟子评传

    在儒学发展史上,孟子担当着“第二小提琴手”的重要角色。但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以及孟学内涵丰富而曲折,后人不仅对孟子生平事迹争论繁多,就是对孟子思想也多有歧解。面对孟学研究的这两大困难,《孟子评传(套装上下册)》一方面尽量汲取前人的成果,对孟子生平事迹中诸如师承、生卒、游历、著作等重要问题,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尽可能澄清有关的争论等此外,《孟子评传(套装上下册)》将孟子思想列为王霸、经权、义利、舜跖、人性等五辨进行讨论,打破了一般从政治、经济、哲学等方面研究孟子的呆板模式,较好地把握了孟子思想的特色和原貌,体现了作者刻意求新、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读来有严谨有序、耳目一新之感。
  • 读懂蔡元培

    读懂蔡元培

    《读懂蔡元培》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蔡元培先生的全貌,是一本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蔡元培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蔡元培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蔡元培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蔡元培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蔡元培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蔡元培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蔡元培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于右任传

    于右任传

    本书主要介绍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丰富多彩而又曲折复杂的人生道路,也介绍了他的晚年生活。
热门推荐
  • 绝色校草:恶魔小子爱上我

    绝色校草:恶魔小子爱上我

    李俊熙,是这座美丽校园的风云人物。静儿,从不曾想,才转学来到这个学校,就惹上了这位恶魔冷男!大战三个回合,她终于明白,自己不是他的对手了。可在她决定逃开的时候,他却说他喜欢上了她?慢慢的相处中,她一点点迷失自己的心,只是,注定,他们的相爱会很辛苦……
  • 暗黑魔都

    暗黑魔都

    人,为什么而活,酒色财气?名利地位?来我来告诉你人到底为了什么而活下去!我叫李天,我不意外的死了,又不意外的活了下来。
  • 特许经营管理概论

    特许经营管理概论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特许经营概述、特许经营的经营分析、特许经营的竞争优势分析、特许经营家族企业的治理、特许经营体系的构建、特许经营体系的推广与督导、受许人的加盟选择、特许经营门店的运营管理、特许经营总部的职能管理等。
  • 清穿之宠妻

    清穿之宠妻

    现代大学生康瑶莫名穿越到清朝康熙民间养女康艾瑶身上,还被骗进四爷府做侍妾。康瑶心中真是要死的心就有了。
  • 恶魔校草驾到,丫头,你逃不掉了

    恶魔校草驾到,丫头,你逃不掉了

    她,因为父母的言意,所以要和那个素未谋面的他订婚,为了不那么早被那所谓的婚约束缚自由,她在订婚当天,她跑了出来。某日,她被他认了出来,他把她壁咚在墙上,“帅哥,我不认识你啊!”“嗯?”他危险的半眯着眼睛,“那就现在认识吧,我叫凌寒枫,是你的未婚夫。”“轰隆隆”她感觉脑子被炸开了!毁她男神,做她男人!!“凌寒枫,你这个混蛋!!!”她怒瞪着某个正在吃她豆腐的男生。他邪魅一笑,:“亲爱哒,我只对你一个人混蛋哦~~”【甜文宠文】【不定期更新】
  • 初恋那些事

    初恋那些事

    初恋在你看来是什么样的呢?美好的?刻骨铭心的?痛苦的?一起来看看小丹的初恋吧......
  • 新妇科千金方

    新妇科千金方

    血:经、带、孕、产、哺乳,如花女人全靠血来养。23个护理方,难言之隐自己调:黄连祛口臭,冰片祛狐臭,云南白药治恶露。冬瓜和薏苡仁粥治盆腔炎,双黄连粉剂疗阴道炎。鹿茸核桃膏解决性冷淡,蛇床子让性爱不再疼痛。家常食物、寻常药物,难言之隐从此不需言。24个美容方,出水芙蓉家里养:桃仁润唇,桃花瘦腰,寻常花草有特效。珍珠洁齿,山药减肥,漂亮的成本很廉价。黄瓜祛眼袋,藕片祛斑,美容就是手边事。
  • 悠悠长青

    悠悠长青

    晃悠千古歌,青茫尘埃骨。悠悠长青路,淡淡乐无忧。古今多少事,只付笑谈中。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tfboys之爱上三千金

    tfboys之爱上三千金

    主要讲述了,三小只和女主角,从相遇,到相知,和相爱的故事。
  • 魁拔英雄传

    魁拔英雄传

    在元央境界中,出现两位心断空级别的强者,其中一位亡者偷了元央境界第一脉兽的无量结晶,而另一位强者暗夜圣火龙则希望从其手中抢夺过来,在一次战斗中,暗夜圣火龙无意间将无量结晶的其中一小部分击碎,产生了部分空间的大爆炸,而距离无量结晶最近的亡者则是化为了灰烬,暗夜圣火龙被炸成了重伤,奄奄一息,无量结晶则是被爆炸炸向了距离较近的地界,而暗夜圣火龙则是紧随其后,一起来到了地界。但是暗夜圣火龙的伤势一不足让他有任何力气去找回结晶,结晶却掉在了一个名叫沈霄的新生儿旁,暗夜圣火龙则是隐居山林,安心养伤。而这一养就是6年,沈霄也渐渐长大,随后会发生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