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156800000047

第47章 唐文(1)

韩 愈

作者名片

韩愈(768—824)

字号:字退之,谥号文公

籍贯: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作品风格:险怪新奇,气势雄浑,笔力雄健,以文为诗。

个人简介: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上居昌黎(今辽宁义县),按郡望后又称为韩昌黎。幼年孤苦,勤奋自学,二十五岁中进士,先后做过监察御史、刑部侍郎,后至吏部侍郎。死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暴君、苛政,反对藩镇割据;在思想上,尊崇儒家,极力反对佛教、道教;在文学方面,成就卓著,尤以散文为后世称道。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主张“文以载道”,反对六朝以来华丽而不实的浮靡文风,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以及“不平则鸣”的论点,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其创作的大量散文作品,内容丰富,文笔遒劲,气势雄健,逻辑严密,语言简洁、新颖、生动,不仅恢复了自汉司马迁以来的散文优良传统,并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所以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他在诗歌创作上也有新的探索。所谓“以文为诗”,别开生面,用韵险怪,开创了“说理诗派”的诗风。当然,他的诗也存在着过分散文化、议论化的缺点,对后代有负面影响。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 原道(韩愈) ■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①。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②。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③。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④。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⑤。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⑥,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⑦。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⑧。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⑨。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为之君,为之师,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后为之宫室⑩。为之工以赡其器用,为之贾以通其有无,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为之礼以次其先后,为之乐以宣其湮郁,为之政以率其怠倦,为之刑以锄其强梗{11}。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12};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为之备,患生而为之防。今其言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13}”呜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何也?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无爪牙以争食也。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14}。呜呼!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见黜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不见正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

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虽殊,其所以为智一也。今其言曰:“曷不为太古之无事?”是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传》曰{15}:“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16}。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17}。《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18}”《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19}”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20}?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21};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郊焉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飨{22}。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23}。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24}。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25}。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注释】

①原道:探求道的本原。原,推究,探求。博爱:无所不爱。博,大。行:行动,做实际工作,实践。宜:适宜,合乎现实。由:从。之:往。焉:语词。足乎己:自己心中很满足很愉快。指行仁义的结果,自然心安理得,不需要外来的帮助和安慰,即“无待于外”。

②定名:定,固定,一定。名,事物的名称。此句是说仁与义具有一定实际内容,名实相符,故曰“定名”。虚位:空位。此句是说道德需要实际的内容去充实它,故曰“虚位”。

③老子之小仁义:老子将道德与仁义分开,把仁义放在道德之下。所以说老子小仁义,把仁义的内容看轻了。

④煦煦:和蔼的样子。这里指所爱不广。孑孑:形容孤立。这里指脱离现实。

⑤周道衰:指周朝自平王东迁之后(史称东周),诸侯并立纷争,政令无能统一全国。孔子没:孔子死后,诸子百家争鸣,孔子的儒家也分裂为若干派别。没,同“殁”。火于秦:指秦始皇三十四年,下令焚烧秦国以外的历史书籍以及不是博士掌管的民间所藏的诗、书、百家语。火,作动词用,指焚烧。

⑥为孔子者:尊信孔子学说的人。为,学习。自小:自卑,贬低自己。

⑦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四民,士、农、工、贾。六民,再增加僧、道。

⑧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古之教者指儒教。今之教者指佛教、道教和儒教。故称儒教“处其三”。

⑨资焉:依靠于此以为生活的意思。

⑩木处而颠,土处而病:处,居。木处,指洪荒时期,人民于树上架巢而居。土处,即穴居野处。这两句是说木处有倾覆的危险,土处有碍卫生容易生病。一说夏居木上,冬居土室。

{11}赡:给足,充分供应的意思。湮郁:抑郁,情志抑塞不舒。强梗:骄横跋扈。

{12}符玺、斗斛、权衡:符,凭证信物。玺,玉制的信印,秦及其后专为皇帝所用。十升为斗,十斗为斛。权,秤锤。衡,秤杆。

{13}“圣人不死”四句:出自《庄子·胜箧》。这是庄子不满现实的话,意思是说大盗不但窃国,同时盗窃圣智维持其统治。

{14}弃而君臣:指僧人见皇帝不拜,不行君臣之礼。去而父子:指僧人弃世出家,不娶妻,不生子,不事生产劳动。而,代词,你。清净寂灭:佛家以离恶行烦恼为清净,以涅槃为寂灭。

{15}《传》曰:所引的话出自《礼记·大学》。宋儒把《大学》篇、《中庸》篇,与《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16}外天下国家:外,推而远之,遗弃的意思。天常:伦常。即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等封建社会种种人际关系。

{17}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之”的“夷”作动词,作夷族看待。“中国之”的“中国”,也是动词。如夷族行用中国礼,则以中国对待。中国,指当时中原地区汉族国家。

{18}亡:同“无”。这两句意思是说夷狄虽有君主却无礼义,还不如中原没有君主之时。

{19}《诗》:指《诗·鲁颂·璃宫》。古代称西方少数民族为“戎”。荆:楚国。舒:附属楚的小国,今安徽舒城地区。春秋时,周朝把荆、舒当做夷狄看待。膺:打击。惩:惩罚。

{20}胥:相引的意思。

{21}以之为己:以,用。之,指“先王之教”。为,治。己,自身。

{22}生则得其情:指人与人的关系合乎情理。死则尽其常:是说人人终其天年,丧葬都节之以礼。郊:祭天。假(gé):同“格”,来。庙:宗庙祭祀。人鬼,指逝世的祖宗。飨,同“享”,饮食。

{23}择焉而不精:是说材料丰富而欠精当。这句指荀子的言论。语焉而不详:是说讲得过于简略而欠详细。这句是指扬雄的言论。

{24}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这两句意思是说佛老之道,不塞不止;圣人之教,不流不行。

{25}人其人:第一个“人”字作动词,意思是说使僧道之徒返还世俗。庐其居;庐,作动词。寺院利用为民房。

【鉴赏】

韩愈的这篇《原道》,是在唐代佛老盛行、藩镇割据、宦官专权、道丧文颓的情况下,以扶树儒道为宗旨,探讨儒道本原,排攘佛教异端。

文中,作者始终把尊儒与攘佛捆在一起论述,尊儒正是为了攘佛老。认为老子的学说是“去仁与义”的“一人之私言”,是“坐井观天”;而佛教所遵循的是弃君臣、去父子、禁生养的破坏伦常道德的邪道。认为佛老是民穷、国乱、政权不稳的重要根源。就唐代时弊而言,当时佛教兴盛,佛教徒大量增加并依附于统治阶级,形成庞大的寄生阶层。这个寄生阶层占有大量土地,建有宏大的寺院,不纳赋税,不服公役,不劳而食,严重损害国计民生,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韩愈对佛老的抨击,就社会现实而言,是有积极意义的。

文章结构谨严,气势磅礴,波澜起伏,大开大合;作者博古通今,说理雄奇奔放,论述有立有破,句式错综复杂,表现出韩文雄健宏伟、浑浩流转的艺术特色。此外,前人非常称赞这篇文章的布局,说如同一座宫殿,厅堂院室,无不具备,错落有致而又各得其所。

■ 妙评

孔、孟殁,大道废,异端炽,千有余年,而后得《原道》之书辞而辟之。理则布帛菽粟,气则山走海飞,发先儒所未发,为后学之阶梯,是大有功名教之文。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七

《原道》只原出合仁与义而言之道。起四句作两提两顶看,便通身俱灵。仁义何施?施之天下国家,蕃而为日用,大而为伦纪者是也。彼老佛者,废日用,离伦纪,由于外天下国家而空治其心,故仁义无所施。尊道统者所必斥也。读者不揭出仁义,则漫无主张;作者不频频勾勒仁义,则古文意到法也。光明洞达,《孟》后一篇。

——清·浦起龙《古文眉诠》卷四十六

浑浩流转,傲岸不群,可与子舆氏若干卷书并勒不朽。

——清·过珙《古文评注》卷六

■ 原毁(韩愈) ■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①。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②。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③。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④”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⑤。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⑥。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⑦。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⑧。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⑨。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⑩。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11}。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儒者必怒于色矣{12}。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13}。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14}。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15}!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16}!

【注释】

①原毁:推究毁谤的根源。毁,毁谤。君子:指士大夫阶级。下“今之君子”同。重以周:严格而全面。轻以约:宽容而简要。

②就:趋,追求。

③艺人:有才艺的人。

④病:缺点,不足之处。

⑤良人:善良的人,好人。

⑥恐恐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⑦其责人也详:责备别人面面俱到,这也不好,那也不好,详尽而苛刻。其待己也廉:廉,少。待己廉,对自己要求很少,不严格。

⑧有闻:出名,有好名声。

⑨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不拿普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拿圣人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尊己:尊重自己。

⑩修:上进好学。指品德才能的进步。

{11}其应者:那些随声附和的人。必其人之与也:必是那人的党羽、朋友等人。

{12}怒于言:用言语表示愤怒。怒于色:以脸上的表情表示愤怒。

{13}说:同“悦”,喜欢,高兴。

{14}事修:事情办好了。谤兴:毁谤随之而兴起。

{15}光:光大,显著。行:推行,实行。

{16}有作于上者:有作为而又居上位的人。几而理:几,庶几,差不多。理,治理。唐人为避唐高宗李治讳,遇“治”字辄改为“理”字。

【鉴赏】

《原毁》是一篇针砭时弊的论文,专门探求毁谤的本源。作者以儒家的道德观念为依据,从待己和待人两方面立论,以古今作比较、分析揭示了毁谤产生的根源在于懒惰和嫉妒。又用形象化的语言来揭出当时只许说人坏、不准说人好的恶习,形成了“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的坏风气。

同类推荐
  • 文苑精品:似水年华

    文苑精品:似水年华

    文苑精品荟萃中外美文,辑录了一篇篇经典、精彩、有趣、有益的文字,纯粹、清新、智慧,法人深省,感人至深,充满生活情趣,宣扬理性哲思,解读平凡中的意趣与智慧。文苑精品坚持与读者同行,力求成为读者最需要、最具阅读价值、最令人感动的文章集粹。文苑精品做到真正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做到真正的深刻感动,恒久铭记!
  • 秋灯琐忆(外两篇)

    秋灯琐忆(外两篇)

    本书收录了《影梅庵忆语》、《香畹楼忆语》、《秋灯琐忆》等三篇广为流传、极具人气的清代言情小品。冒襄的《影梅庵忆语》是为悼念亡妾、原江南名妓董小宛而作,文笔能放能收,哀感顽艳,形成了独特的“忆语体”,影响后世出现了诸多类似佳作。《香畹楼忆语》是清代诗人陈裴之为悼念其亡妾王子兰而作,亦为忆语体作品中的佼佼者。《秋灯琐忆》是清代文人蒋坦所作散文集,记述了他与爱妻秋芙的日常生活琐事。文字清丽风雅,感情深厚质朴,尤其动人。秋芙与陈芸一起,被林语堂视为“最可爱的女人”。本版除原文、译文外,更收入初版序、考证、相关人物短传等文字,尽量多地为读者提供参照,帮助大家深入理解原文。
  • 漩涡里:1990—2013我的文化遗产保护史

    漩涡里:1990—2013我的文化遗产保护史

    这是一部随笔集。作家冯骥才书写了自己从上世纪90年代投身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的心路历程。冯骥才从情感上、使命上,把保护民间文化、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天职。从一开始的自发行动,到后来的主动投入,冯骥才始终没有离开作家的身份和作家的立场,这种立场不仅是思想的立场,而且还带着一份浓厚的情感,而一件件具体的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故事,体现出了他作为知识分子对文化的敏感与自觉,责任与担当。
  • 逃马

    逃马

    所有人都在谈论他留北京的事。有的人不管他干什么,都希望他永远不要回老家去,怕再碰到两相厌烦,比如说前妻。有的人希望他留京,是希望能就此顶替他形同鸡肋的位子,比如小房。还有的人什么也不为,希望他顺利留在北京为人民服务,住上大房子,过上人人羡慕的日子,当然这完全是反话,你留下他会嫉妒得脸都变成大便色,比如老刘之流。当然,还有人真心实意盼望他如愿以偿地留下,但前提是他要以此作为她下辈子新生活的跳板,比如原先一直看上去纯如琼台仙子的蝴蝶。最不希望他留京的或许只有女儿朵朵了,这次回家她看见他先是两眼突然发亮,然后就跳进怀里不撒手,无论是吃饭、睡觉,还是玩耍都紧紧围在他跟前转,临别时哭泣声几乎撕破了天,让他难受了一百多公里远。
  • 小园月夜:最优美的校园美文(时文选粹)

    小园月夜:最优美的校园美文(时文选粹)

    本书编入了百余篇校园散文,或生动活泼,或清新怡人,或优美独特,如雨后树林下湿润的草地,绿得让人称叹,软得让人想去抚摸。这些散文拾缀了校园中一个个优美的故事作为切入点,将校园的美丽和青春往事一一展现,以精简准确的菁菁语丝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散文之后都有思考和回味,乘着青春的列车,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浮世晚风

    浮世晚风

    你相信命中注定吗?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是你的终归是你的,虽然没有在对的时间遇到最好的你,但也不妨碍,在未来的某一天碰见最爱我的你。愿也有个人告诉你这人间值得。
  • 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

    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

    通过诗人曼德施塔姆的个人遭遇来折射俄国知识分子在二十世纪的悲惨命运,来反衬当时社会的反人道、反文化本质,曼德施塔姆夫人娜杰日达·曼德施塔姆于是成了一个大恐怖时代的文学见证人。《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体现了二十世纪俄国“遗孀文学”的几个主要特征:首先是作者的遗孀身份,这类作品大多写于作者的丈夫去世之后,是孤独中的寡妻们回忆往事、记忆亡夫的途径和结果;其次,此类作品的内容几乎全都是关于逝去丈夫的,它们作为一种回忆录体裁所体现出的形式特征,即它们大多并非自传,而是“他传”;最后,则是此类作品中所渗透着的作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女性作者们写作此类作品的目的大多仍在于为亡夫树碑立传,或正名申冤。
  • 芯片之谜

    芯片之谜

    不知是多少年以后,为了抢夺日益枯竭的能源,一场核武器世界大战不可避免地席卷了全球。经过漫漫长的岁月,人们又渐渐恢复了生活的平静----
  • 带着军火库到大宋

    带着军火库到大宋

    身在异乡的雏鹰,从小就被雇佣兵魔鬼训练,成为了一名间谍,王牌杀手。他厌倦了这样的生活,决定逃离这里,在逃离之前他拥有了毁灭世界的先进武器。组织发现后,对他穷追不舍,他决定复仇,将这些人,一个一个干掉。在一次任务中,带着自己的军火库,穿越到了宋朝。
  • 代众伐天

    代众伐天

    远古洪荒,人族积弱,那是一段黑暗的历史,那是一段被埋没的过去,一个来自人类最为辉煌文明巅峰时期的少年,是顺其自然般的通往未来?还是逆乱而上?跨越了宇宙玄黄..祖先血,人族泪,代众伐天(以上是玄幻悬疑流,以下是主角对话流简介)“三眼族,寸芒已经快用完了,我只能给你们小李飞刀了.”“精灵女王,谁知道这骨灵冷火能一下子把你这森林烧了,我勉强把我自己赔偿给你吧.”“帝俊,拿着这都天神煞炮,看到峡谷内兽族的百万大军了么,干掉他们,你就是天皇.”“盘古,这是斧子,下次砍柴的时候用它,好嘛?”“鸿钧,分析一下吧.”(以上是主角逗比流简介)
  • 变革1854

    变革1854

    “我们是帝国主义接班人,继承殖民先烈的光荣传统……”在高度发达的学园都市疗养院中,曾经叱咤风云的两个老人听着外面传来清脆的童歌声忍不住泪流满面。林海洋对老友说:“看来我们没有白来。”宋海平眼前闪过一个个已经逝去的熟悉又陌生的面容,忍不住流泪答道:“是啊,没有白来这一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是相国千金

    我是相国千金

    虽然不能读研究生可是老天并没有抛弃我把我放进了一个女尊男卑的世界而且干的还是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山贼。
  • 千晚云魅:妖孽王爷废材妃

    千晚云魅:妖孽王爷废材妃

    她是组织的神偷,却被自己心爱的人杀死,附身在大陆鼎鼎有名的幻美人身上。姐姐嘲笑她,父母也不宠她,她也从来没放在心上过,因为他们迟早有一天会死的。可是,预言实现了,魔女出现!她的身体里,封印了三种血脉,吸血鬼,魔族,人类,她却毫无畏惧,为自己所爱之人倾尽一切!最后的结局,却已悲惨收官……心爱之人忘了她,她走火入魔,千年的守候,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