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116700000039

第39章 长恨歌之长恨悲歌(六)玄宗退位

画外音:

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得唐玄宗丢掉了祖宗基业,仓皇逃出都城长安,到了马嵬驿,不成想部下又发动了马嵬之变。让他失去了心爱的女人杨贵妃,牺牲了杨贵妃虽然换得了暂时的平安,但是玄宗逃亡的道路依然危机四伏,在之后的出逃岁月里,唐玄宗最终把皇位也丢了,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是玄宗面对国破家亡的局势引咎辞职还是另有隐情?

蒙曼:

上集咱们不是讲到潼关失守之后,唐玄宗一行就逃往四川,就在逃亡的路上发生了著名的马嵬之变。马嵬之变有很多影响,但是当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唐玄宗一行马上失去前进的方向。接着往哪儿走?本来原定是计划是往四川走的,可是那是杨国忠确定的方案啊。现在杨国忠都死了,是不是还要往四川走啊?那不同意见立刻就出来了,有人就讲,“杨国忠谋反,其将吏皆在蜀,不可往。”杨国忠是谋反之人,他的部下都在四川呢,去那儿不安全,不能去。

那不能去四川去哪儿呢?这时候意见可就多了,有人说去河西吧,有人说去陇右,有人说去朔方,有人说去太原,还有人说咱们干脆哪儿也别去,咱们回长安算了。那唐玄宗到底想到哪儿去啊?其实唐玄宗本心还是想到四川去,为什么呢?因为尽管杨国忠死了,但是四川比较安全可靠,比较物产丰饶,这些优点不会改变啊。他想到哪儿去,可是当时不是刚刚发生过政变吗,唐玄宗比较害怕那些禁军,虽然想去,但是他不敢明说,他不敢明说,别人又在那儿瞎说,这就不好办了。就在那儿犹豫着不走了,可是追兵就在后头啊,不能老犹豫下去啊,怎么办呢?那个叫韦谔的小伙子,韦见素的儿子,就出来打圆场来了,他说如果现在我们还京的话,应该有御敌的准备,可是现在我们手头就这点兵,回去恐怕是不行的。那既然决定不了往哪儿走,我建议我们现到扶风去,到扶风我们再慢慢地考虑。扶风是哪儿呢?扶风就是现在陕西的风翔,就在马嵬驿的西边。从这儿既可以北上,也可以南下,但南下的话,扶风就在入蜀的必经之道上。

唐玄宗当然对这个方案比较满意,其他人也说不出来什么,因为扶风是四通八达之地,接着就准备往扶风走,其实我们讲韦谔当时提出扶风这个方案,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他其实还是想要去四川的,这是一个缓兵之计,那我们想,去扶风接着入蜀,这个想法对不对呢?从躲避敌人这个角度来讲那是一定正确的,因为四川确实安全可靠,但是如果从打击敌人还都这个角度来讲,那恐怕就是大错特错了,为什么啊?我们都知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敌人固然是不容易打进去,可是如果你去到里边,也就不容易打出来了啊。如果那样的话,就等于说把中原的大好河山拱手让人了。这对于唐朝来讲可不是一件好事,那么事情会不会这样一直发展下去呢?会不会有任何转机出现呢?

还真的出现转机了,什么转机呢?唐玄宗一行,打马向西的时候,一群父老乡亲党挡在了路上,不让他们走了。他们就拦住玄宗讲,“宫阙,陛下家居,陵寝,陛下坟墓,今舍此,欲何之”。说长安城里宫殿那是陛下的家,长安城周边的陵寝那是陛下的祖坟。陛下不要家也不要祖坟,你要往哪儿去啊?希望皇帝不要走,那么玄宗会不会听呢?玄宗啊,我们知道,他既然从长安逃出来就说明他是没有抵抗的信心的。何况当时刚刚爆发过马嵬之变,杨贵妃死了,他正是心灰意懒之中,所以听到父老这些话,虽然很感动,他也按着辔头,待了好一段时间。但是最后还是调转马头,往西走。皇帝留不住了,这些父老怎么办啊,这些父老又把太子李亨给留住了,他们讲至尊既然不肯留下,那我们愿意率领着自己的子弟跟殿下作战。我们愿意和您一起向东打,然后收复长安。如果说殿下您也和至尊一起入蜀的话,我们这些中原老百姓谁来做主啊,殿下,您留下吧。说这话的时候,老百姓还越聚越多了。最后就聚起了几千个人。就把太子李亨给围住了。在这种情况下,李亨他是要走还是要留,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是讲孝道的,父亲要走,儿子就得跟着。所以这时候李亨就讲,“至尊远冒险阻,吾岂忍朝夕离左右”。我舍不得他,再说了,就算是我要留下来,总得跟他知会一声吧,总得请示一下父皇吧,说完也拉起马来就做出一幅要去追赶唐玄宗的样子。那么这些父老他身边的这些人,会不会让他走啊?不会啊。

还没等李亨的马迈开脚步呢,李亨的两个儿子还有他的心腹宦官李辅国就一把把那个马笼头给抓住了,他们就动员李亨说,逆胡犯阙,四海分崩,如果这个时候不顺着人情的话,还谈什兴复帝业啊。如今殿下您如果跟着至尊一块儿入蜀,万一敌人烧绝栈道的话,可就再也出不来了。那时候中原大好河山就等于拱手让人了。到那个时候,人情也就离散了,想要聚拢起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如果等到那一天,您再回想起今天再想时光倒流的话都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建议,殿下您干脆别走了,留下来,然后把郭子仪、李光弼他们的兵也召回来,把河西的兵也聚拢起来,然后一块儿跟敌人拼命。那么拼过他了,到那时候再扫清宫禁,把至尊迎回来。让他来享受这种幸福的生活,那不是最大的孝顺吗?您何必一定要跟老百姓那些小儿女学习整天偎依在父母的脚边呢?就说了这么一番话。一看太子的两个儿子这样说,这些老百姓也在旁边随声附和,是啊是啊,太子殿下请您留下来吧。听大伙儿都这么劝说了,李亨长叹一声,说既然大家都一定不要我走,那我也就顺应天意民心,不走了吧。太子李亨决定留下来了,那唐玄宗呢?唐玄宗可还在不远的前方等着太子呢。他是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着急啊,就派一个使者去看一看,太子怎么还不过来啊。结果派出去的使者回来告诉唐玄宗了,说太子他被父老留下,他不准备跟您走了。唐玄宗这时候一听,真是仰天长叹。天也,天啊,离开长安城才三天啊,发生多少事了,宰相被杀了,爱妃死了,现在太子也要单飞了,真是众叛亲离啊。可是叫天也没有用啊,父子两个人就这样分道扬镳了。

画外音:

唐玄宗父子分途是唐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最终决定了唐朝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根据史书记载,这次决定唐朝未来的大事件却源于一个看起来非常偶然的机缘,父老的挽留。那么父子分途的原因,真的如此简单吗?蒙曼副教授对此提出了不同的意见,那么唐玄宗父子分途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玄机呢?

蒙曼:

我觉得这件事没有史书告诉我们的这么简单,这么温情脉脉,事实上我认为对于这件事太子李亨是有准备的,甚至可以说这是他策划的,为什么这样讲?

第一个理由,太子李亨这时候有和唐玄宗分道扬镳的主观愿望,大家可以想,李亨他是愿意跟着唐玄宗到四川去还是愿意自己走啊?他当然是愿意自己走,和唐玄宗分开的,为什么呢?李亨当时已经四十五岁了,当太子也当了快二十年。这二十来年里头,他是没少受唐玄宗的猜忌。本来打算苦熬到唐玄宗死去,他再接班当皇帝,没想到又爆发了安史之乱。现在天下大乱,两京都失守了,变数可就更大了。因为谁都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谁能当皇帝啊,收复两京,那个人才能当皇帝。可是如果说,他跟着唐玄宗到四川去的话,那还谈什么收复两京啊,是不是江山易主都不好说了,所以无论从自己当皇帝这个角度考虑,还是从国家前途命运这个角度考虑,太子李亨都是不愿意跟唐玄宗走的。这是第一点,他有分的愿望。

第二点,父老挽留的时间也比较蹊跷。大家想,唐玄宗必定是皇帝,如果没有特殊变故的话,就算太子李亨不愿意跟他走,恐怕他也办不到,可是当时的情况是马嵬之变发生了。唐玄宗的权威下降,这就是一个好机会了。我们上集讲过,在马嵬之变之前,陈玄礼曾经跟太子李亨打过招呼的,所以我想,在那个时候,太子其实就已经做好和唐玄宗分手的准备了。那你看父老挽留的时间出现得不早不晚,恰恰就在马嵬之变发生之后,这不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吗?这是第二点,发生的时间比较蹊跷。

第三点,太子李亨这时候有策划父老挽留的这种道德需求。马嵬之变之后,唐玄宗权威下降,固然给太子单飞一个机会,但是要想真把这个事情给做圆满,还要解决一个难题,什么难题呢?孝道的难题。如果不解决这个难题,以后在人前说起来都是不好听的。那怎么解决啊?在这种情况下,父老挽留就成为非常必要的手段。因为父老代表什么啊?代表民心天意啊。这可是一个足可以抗衡孝道的大帽子了。所以我们看到这个事件发生挺有趣的,父老有没有挽留唐玄宗啊,也挽留了,可是感情强烈不强烈呢?不强烈,人数也不多,可是到了挽留太子这儿怎么呼啦啦一下上来几千人啊,这意味着什么啊?这意味着这是太子排好的一场戏,这父老就是群众演员啊,那可能有人要怀疑了,说太子当时怎么有那么大本事啊,能召集到这么多群众演员,他得给人多少钱,这不是钱的问题,要知道李亨这出戏之所以能够演出成功,关键是因为当时老百姓确实也希望李唐皇室能够留下一个代表人物来率领他们抵抗。所以他们愿意配合李亨,这样看来,李亨的这个做法也就算是符合天意民心了。就这样,太子留下了。唐玄宗还是按原定计划往扶风走。

画外音:

不管是基于父老的挽留,还是太子李亨自己策划的父子分途,太子李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承担起了挽救大唐王朝的重任。而此时的唐玄宗已是七十老翁了,既无精力也无勇气驰骋疆场,再加上爱妃死于非命,万念俱灰的唐玄宗别无选择地向川蜀进发,那么这条路他走得顺利吗?

蒙曼:

这条路走得也是非常不顺,为什么啊?人心散了,本来马嵬之变唐玄宗权威就有所下降,现在连太子都跟他分道扬镳了,这士兵的思想就更混乱了。一时之间流言四起都是抱怨唐玄宗害得他们吃苦头,而且流言就越来越厉害,眼看着陈玄礼那儿又要控制不住了,我们也知道,政变也是有习惯性的,既然士兵们在马嵬之变尝到甜头,难保不再发生第二次政变,而且更要命的是马嵬之变的时候,唐玄宗还有杨贵妃给他当替罪羊,现在如果发生二次政变的话,可连替罪羊都没有了。想到这里,唐玄宗也是心都凉了。怎么办呢?我们看旧小说,经常看到这样的话,什么天无绝人之路,或者说吉人自有天相。反正这样的说法放在唐玄宗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就在唐玄宗非常绝望的时候,救命的东西来了。救命的什么东西啊?春彩,春彩是一种丝绸,从四川进贡过来的丝绸,我们都知道,四川的丝绸质量很好,所以每年要向朝廷进贡,虽然当时安史之乱爆发了,但是唐朝没有灭亡,所以那年四川照样去进贡了十多万匹春彩,要运往长安的途中先经过扶风,现在已经运到这儿了。唐玄宗一看这批春彩,眼睛都亮了,终于想出办法了。怎么办呢?他就把这批春彩给推到院子里了,然后就把士兵给召集到一块儿了。跟他们讲,说我最近几年来真是老糊涂了,我托付非人啊,这才导致逆胡乱常,四海分崩。现在没有办法,我只好避一避他们的锋芒了,那我也知道,你们这些人跟着我走的时候,都走得很仓促都没有来得及和你们的父母妻子告别,能够和我一起走到这儿已经是非常辛苦了。我对你们感觉很惭愧啊,以后的路还非常长,而且蜀地的州县规模也都不大,我怕它本来养活不起咱们这么大队人马,所以不如咱们就在此告别吧。我带领我的儿孙,自己慢慢往四川走。你们这些将士们,你们就回长安去,现在这些春彩就是我留给你们做路上盘缠用的,你们回到长安之后,见到你们的父母、妻子见到长安城的父老乡亲代我向他们问好,说我愧对他们,以后咱们就各自保重。说完之后,唐玄宗的眼泪纷纷就落下来了,把前襟都给打湿了。

我们说这叫什么啊?这是真情流露,但是这也是煽情表演啊,这是一出苦情戏啊,唐玄宗把自己置于弱者的地位上,要知道人都是有同情心的嘛,自古人就会同情弱者,一看皇帝陛下都可怜成这个样子了,本来那些不满意的士兵倒都不好意思再说什么了,纷纷就表态,说臣等死生从陛下,不敢有二。是死是活我们都跟你走。这样唐玄宗苦肉计终于成功,军心稳定下来了。军心稳定下来了,以后的路再难走也就成了好走了。就在这一年的七月中旬,唐玄宗终于渡过剑门天险,就来到了普安郡,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四川省的剑阁,到了这里头,追兵基本上就不太可能追过来了,剑门天险,逃命不成问题了,唐玄宗的心开始轻松起来,也就该开始考虑全国的局势了。那么唐玄宗到底是怎么考虑的呢?就在七月十六日,在普安郡,唐玄宗发布了一道非常非常重要的制书,这个制书也就代表了当时他考虑的大部分内容。制书都讲什么呢?两个方面的东西。

第一,这个制书承认唐玄宗自己要对天下大乱的局面负责。他说,“伊朕薄德,不能守厥位,贻祸海内,负兹苍生,是用罪己责躬。”什么意思呢?以前发生的这些事全都是我的错,我愿意为此道歉,为此负责,这干嘛啊,这是在收拾人心啊。那么第二个内容是什么呢?第二个内容就是做整体战略部署,玄宗怎么部署啊,他讲,“以太子亨充天下兵马元帅,领朔方、河东、河北、平卢节度都使,南取长安、洛阳,永王璘充山南东道,岭南,黔中,江南西道节度都使。盛王琦充广陵大都督,领江南东路及淮南、河南等路节度都使,丰王珙充武威都督,仍领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等路节度都使。”我们念了一大串人名,又念了一大串地名,什么意思?其实就是唐玄宗把自己所有能干一点的儿子都给动员起来,让他们各自领兵打仗,从各个方向对安禄山形成合围之势,这样做干什么啊?唐玄宗想得也很明白,无论最后哪个儿子取胜了,这天下不还都是他们李家的吗?这就行了啊。

画外音:

从唐玄宗所下达的制书可以看出,唐玄宗终于摆脱了两京失守和痛失爱妃的阴影,恢复了元气。他打算认认真真地履行起皇帝的职责,遥控儿子们平定安史之乱,恢复大唐王朝的尊严。可是历史跟他开了一个玩笑,就在唐玄宗普安下制之前的三天,太子李亨已经在灵武登基称帝了。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蒙曼:

我们刚才不是讲太子被父老留下,说要抵抗嘛。可是他手里就那点兵,抵抗什么啊?那也只不过是说说而已,留下之后他还得跑,他爸爸往南跑了,他往哪儿跑?商议了一番之后,太子决定他往北跑,往朔方跑,为什么往朔方跑呢?第一,太子原来曾经遥领过朔方军节度使,虽然没去过,但是毕竟有那么一点历史渊源,第二,朔方军兵强马壮可以依靠,第三,朔方它的治所就在今天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灵武西南,这个地方离长安不太远,是便于指挥战略反攻的。太子因为这么三个理由想要到灵武去,想要到朔方郡去,问题是对于这个落难太子,朔方军欢迎不欢迎啊?朔方军节度使是一代名将郭子仪,但是他当时领兵在河北打仗,所以当时朔方军主事的人是节度使留后杜鸿渐,杜鸿渐又是何许人啊?杜鸿渐是我们以前讲过的开元贤相杜暹的侄子,那是一个聪明人,一听说太子已经到了他们朔方郡的地界了,这个杜鸿渐高兴得都要跳起来了,奇货可居啊,我立功的时候到了,所以赶快派人去迎接太子,而且把朔方军的兵马、粮草这些关键数字写成一张表都给太子汇报上去了,什么意思呢?太子殿下,从此灵武这块地盘,我们朔方军这些人就归您了。杜鸿渐这个行为太子也很感动啊,七月十号他就带领人马来到了朔方。那么到了灵武之后,太子李亨办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不是讨贼,是称帝。

就在七月十三日,天宝十五载的七月十三日,也就是李亨到灵武的第三天,他就急不可耐地登基称帝了。李亨怎么这么急啊,这位子还没坐暖呢?气还没喘匀静呢?怎么不歇两天再当皇帝啊。当然第一点是当太子二十来年了,他心里够急的了。但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手下聚集了一批想要名分的人,谁想要名分,首先是跟着他一块儿逃难的那些人,另外就是朔方这些迎接他的人。谁不想当从龙功臣啊,他们能够跟着太子到灵武,或者迎接太子到灵武,本来就是想要图一个拥立之功然后自己飞黄腾达。现在太子都来了,这就赶快上吧。所以就纷纷劝进,让李亨当皇帝。那李亨总得推辞啊,我爸爸明明是皇帝啊,我现在不能当皇帝。这时候,杜鸿渐他们就讲了,说那些将士跟着您来的这些人可都是关中人啊,他们可都是想要回家的,之所以冒着路途上的风险来到灵武这块地方,还不是因为希望您当皇帝,他们能立尺寸之功嘛。如果说现在您不当皇帝的话,他们可就要走了,要回家了。那个时候您再想召他们回来也是不可能的了,所以殿下,为了兴复大计起见,为了江山社稷起见,您还是勉强一下自己就从了我们吧,您就给我们当皇帝吧,把江山社稷这顶大帽子又拿出来了,你看杜鸿渐,他假装是为那些跟随太子的人考虑,其实他更是为自己考虑,我干嘛接你来,你要不当皇帝,我接你来,我有什么意思啊。那就这样,反复劝进五次之后,太子李亨终于半推半就地答应了,就在天宝十五载七月十三日,李亨登上了灵武的城楼,称帝了,这也就是史书所说的唐肃宗。就在即位当天,肃宗李亨大赦天下,改元至德,从此天宝十五载就变成至德元载了。

既然皇帝在灵武了,灵武就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了。远在四川的唐玄宗怎么办啊?这点肃宗可太有经验了,学习老爸当年对自己爷爷那套不就得了嘛,当年玄宗不是尊睿宗为太上皇吗,现在李亨遥尊玄宗为上皇天帝,也让他去当太上皇。历史真是开了一个玩笑啊,这边唐玄宗还在普安这儿命令太子当兵马元帅呢,那边太子已经让他当太上皇了。

画外音:

俗话说,一报还一报。当年玄宗顺天应人地将父亲“捧”为太上皇,如今他也在江河日下的情况下被儿子“尊”为太上皇,两次“太上皇”前后囊括了唐玄宗的君主生涯,那么当听到自己被儿子尊为太上皇的时候,唐玄宗究竟是怎样的反应呢?

蒙曼:

唐玄宗是在八月一日那天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成都的,在八月十二日这天,太子这边派来通报情况的使者到了,使者一到就向唐玄宗讲了,你儿子他已经当皇帝了。现在我们决定您是太上皇了。大家说唐玄宗听见这个消息他是什么反应啊。他肯定是心不甘情不愿啊,谁都知道皇权是惟我独尊,不容挑战的啊。谁也不愿意主动放弃权力,何况这么多年唐玄宗一直在拼命防范太子抢班夺权啊,没想到事到如今还是被儿子抢班夺权了。当年唐玄宗自己就是搞政变起家啊,把自己老爸推到太上皇的位置上,现在天道好还,自己也被儿子给抬到同样的位置上去了。对于唐玄宗这么一个权力欲旺盛的人来讲,这不是莫大的悲哀吗。他心里难过,不愿意当太上皇,在现实中他是怎么表现的啊?人家使者来告诉他,他怎么反应,《资治通鉴》记得很清楚,“上皇喜曰,吾儿子应天顺人,吾复何忧”。我儿子这样做是应天顺人之举,我很开心啊。非常顺利、非常迅速地就承认儿子合法性,不仅口头上承认了,接下来几天唐玄宗还做了四件大事,来强化这个意思。哪四件事呢?第一件颁布《命皇太子即皇帝位诏》,人家已经即位了,他再追认一下。怎么讲呢?说从今以后,我的诏敕就一律改称为诰了,你们跟我打交道,也必须要称我为太上皇,四海之内军国大事都交由皇帝处理了,等他处理完,你们再向我通报一声,通报到什么时候呢?一旦两京我们都收复,连通报都不用通报我了,我把这个权力放给现任皇帝了。这是第一件事,以诏书的形式承认。第二件事,他还把自己任命的几个宰相,像韦见素他们都给打发到灵武去了,什么意思呢?我这儿不另立中央了,我不保留任何政治班底了。第三件事把象征皇帝身份的传国宝也给肃宗送去了。第四件事他本来在普安不是说让几个儿子各个领兵打仗吗,现在说那个命令取消了。这几个接受他任命的儿子们赶快都到灵武,都到皇帝那儿去报到去。

一句话,唐玄宗没有表示任何异议,非常顺畅地就接受了儿子给他的安排,当上太上皇。大家可能就要不明白了,感情上那么不愿意,为什么实际还要这样做?我想除了因为他们父子两个人在地理上天悬地隔,很难遥控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理由,什么理由呢?就是唐玄宗他必定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而不是一个政客。政治家和政客的区别在哪儿啊?就看一看他把国家利益放在哪一个位置上。玄宗爱不爱权利,玄宗固然爱权利,但是他也知道,此刻是国难当头,国家需要一个统一的一个团结的领导,如果这个时候他再和儿子争夺第一领导权的话,那么吃亏的只能国家啊。所以在国家利益和个人权力之争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唐玄宗是慨然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把个人的权力得失放在第二位的,这就是他了不起的地方。跟谁比了不起?跟他爸爸唐睿宗比就了不起,当年唐睿宗也是当太上皇啊,但是不是还试图保留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吗?搞出两个政治中心来,最后逼得他儿子唐玄宗发动二次政变,可是唐玄宗现在,他没有这样搞啊。他是彻彻底底地交权了,裸退啊,一点都没有拖泥带水啊。他的这种明智决定就避免了唐朝统治集团的内部纷争,能够集中精力去打安禄山去了,这也是唐玄宗为唐朝做的最后一个贡献了。

那么当了太上皇嘛,真正的政务已经就离他而去了,剩下大把大把时间干嘛啊,就用来反思吧,唐玄宗都反思出什么结果来了?有两件事挺耐人寻味的,第一件事至德元载也就是756年的十月,唐玄宗的有一次跟一个叫裴士淹的给事中,谈起宰相来了,就谈到姚崇说,若姚崇在,贼不足灭也。毫无疑问,回想起来,姚崇还是唐玄宗最敬重的一个宰相。他既高瞻远瞩,又有实干能力,当年就是他的谏言十事给开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基调嘛,也是他的这种实干精神让唐玄宗迅速摆脱乱象走向正轨。古人云,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现在面对满目疮痍的河山,唐玄宗开始怀念起姚崇来,既然谈到宰相,就不免要说到李林甫。唐玄宗怎么样评价李林甫?他讲,嫉贤妒能,亦无敌也。这家伙最擅长嫉贤妒能。我们知道,李林甫是唐玄宗任命时间最长的宰相了,他为了专权固宠,拼命打击那些比他有本事的人,正因为如此,唐玄宗身边能够贡献真知灼见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像军事格局外重内轻这样的制度缺失也长期得不到纠正,最后不是才酿成安史之乱这样的大祸吗,现在栽了一个跟头,唐玄宗明白了,这家伙不是好东西。玄宗既然这么说了,裴士淹也就忍不住问了一句,说,既知陛下何用之久呢?说你既然知道他不行,你怎么用那么久呢?唐玄宗默然不应,他为什么不说话啊?因为这个问到他的痛处了,换句话说宰相的素质体现的是皇帝的素质啊,唐玄宗励精图治的时候,就能用姚崇,后来自己昏聩了,就会用李林甫,责任全在他这儿啊,他还有什么可说的,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至德二载的三月,就是转过年的三月了,唐玄宗专门派使者到韶州去祭祀开元贤相张九龄。我们知道张九龄是一贯反对唐玄宗宠幸边将的,当年安禄山犯法被押到洛阳来还是张九龄说,要按军法处死,后来唐玄宗网开一面,张九龄还曾经据理力争过,那时候唐玄宗觉得张九龄太迂腐了,对他的意见不以为然,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肠子都悔青了啊,你想啊,当时如果能听听张九龄的意见,对于边将可能引发的问题多加小心的话,哪会有今天的颠沛流离,皇位不保啊。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啊。落难至此,唐玄宗终于醒悟了,可是晚了。那么善始善终的当一个好皇帝玄宗是没有做到,现在他该做太上皇了,那么他又将面临怎样的结局呢?请看下集。

同类推荐
  • 纪连海评点三国志(上下册)

    纪连海评点三国志(上下册)

    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陈寿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元年(280年)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从曹操、刘备、孙权,到诸葛亮、关羽、周瑜,从帝王本纪到诸臣列传,有少年浪荡子曹操成为乱世枭雄的传奇,也有天才曹植的薄命之旅,有鞠躬尽瘁者的忠诚,也有奸诈权变者的得逞……共48章,讲述的不仅是近100位三国人物的性格,更是成功的法则、做人的艺术和做事的方法。
  • 图说中国通史-隋唐卷

    图说中国通史-隋唐卷

    隋唐五代,上接秦汉魏晋南北朝,下启宋元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承上启下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尤其是隋唐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继秦汉之后的第二次大一统局面。社会经济发展,政治较为清明,民族关系融洽,中外交往频繁,文化光辉灿烂,泽被四方。隋唐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荣昌盛的国家。
  • 日暮歌

    日暮歌

    没落公子许夕照在走投无路之下混入皇宫假扮太监,历经一系列机缘巧合,竟成了崇祯皇帝的贴身侍从。从心思摇摆不定几次想要逃离皇宫,到决定对崇祯不离不弃誓死相随,许夕照始终立于崇祯身侧几步之遥,见证着这个内忧外患,战乱不绝的时代,见证着十几年间起起落落,风风雨雨的明末历史,陪伴着这位有喜有悲、有笑有怒,或与历史评价不尽相同,却无比真实的崇祯皇帝,走完了大明王朝最后的一段岁月。
  • 年代记之千年世界

    年代记之千年世界

    本篇作为起点小说《长夜年代记》的资料篇。记录了平行真实地球与小说时代空白千年的故事。以编年体与纪传体两种形式记录了这一千年时间历史的走向。
  • 天赐大同

    天赐大同

    一代娱记刘成不慎落崖,让华夏地名导、明星欢呼雀跃、放着炮仗庆祝!当他来到这个历史上毫无记载地年代,会发生什么呢?“呸”,随着刘成一口圆于硬币的吐沫,故事拉开序幕……穿越大同,大同与天下,又如何要天下大同?一缕照射阳光的传奇尽留在大同,他的名字就是留传奇{刘川齐}。
热门推荐
  • 海贼王之夏诺

    海贼王之夏诺

    小诺,你在干嘛?吃吃什么?吃。。。。不知道
  • 言之有璃顾少要点脸

    言之有璃顾少要点脸

    她四年前离去,再无消息,众人皆以为她已离世......四年后,她华丽归来成为世界有名的珠宝设计师,而他是帅气多金的集团总裁。“第一次见面”是她去顾瑾言的公司面试,却没想到,因为姓名不符合要求而被劝退。什么?现在不靠才华,靠名字取胜?等到正式入职,人事部竟然告知她,信息填写错误,她望着被标红的未婚两个字,如同被雷批过。什么时候我结婚了我都不知道!!!【片段一】陆熙璃看着老板桌后的顾瑾言,强压怒火一板一眼的说“老板,下午我要请假,有私事”问“什么私事,重要吗,需不需要我陪你去?”答“很重要,老板,我要去相亲,你陪我去吗”顾瑾言快速上前,一把抱住自家小姑娘“老婆,我错了...”【片段二】一家人凑在一起打麻将,看着对面愁眉不展的小姑娘,顾瑾言轻笑,想着怎么可以放点水,让陆熙璃赢上几局,却不想小姑娘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事后,没讨到半点好的顾少爷反而被数落了一顿。陆熙璃原话“我要是赢,也不能是你让出来的啊。自家钱来来回回不还是自己的吗,最终的目的当然是让他们往外掏啊”顾瑾言“........夫人聪颖,是在下浅薄了。”
  • 冥神幽空月

    冥神幽空月

    我不是废物我要保护我的亲人我要越来越强我就是幽空月小说以第一人称写
  • 陪你看,星辰璀璨

    陪你看,星辰璀璨

    她说,我最想去的地方,是一个能够看到漫天星辰的地方,可以两个人躺在软绵绵的草地上,一边聊天,一边跟时光一起变老。他说,无论你到哪里,我都会陪你的。
  • tfboys之你就是我的信仰

    tfboys之你就是我的信仰

    想为他们(tfboys)写点东西来纪念我的青春。神说"花开总会有枯萎,但信仰不会后悔,感谢你日日夜夜的守卫,我可以为你平凡或完美,我要与你共赴澄海十年之约,当三小只遇到了他们所爱的人,一切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 芙朵拉传说

    芙朵拉传说

    “美女?金钱?权力?不好意思,这些我全都要!该认怂的时候从来不逞英雄,能以多打少绝对不骑士精神。什么?你说我无耻?我才不在乎世人如何看我,谓之恶魔或半神又与我何干?我无所谓千秋功业,但求一世之尊!”
  • 佛说师子素驮娑王断肉经

    佛说师子素驮娑王断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新编大众菜谱

    新编大众菜谱

    《美食天下(第1辑):新编大众菜谱》中还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选料广泛,老莱新做,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味型翻新,菜点交融,南料北烹,中西合璧。只要您掌握了基本技法,就可随意变化,其乐无穷。《美食天下(第1辑):新编大众菜谱》中内容科学实用、深入浅出、易学易懂。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思尔

    思尔

    他们的爱情始于误会,终于误会。很久以后,韩然才明白自己的心,可她早已消失在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