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57900000010

第10章 连环画的图文并茂(1)

一、文图结合的原理

从共性到个性

我们说文图结合的理论是连环画艺术的基本原理,这并不是凭空想象的。它来源于艺术的共性和个性,符合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连环画的特殊规律。

任何一种艺术都要遵循艺术发展的共同规律,彼此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相互影响,在相互关联中生存和发展。因此,人们常说:雕塑是静止的舞蹈,舞蹈是活动的雕塑;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诗是一种有声的画,画是一种无声的诗等等。这些话正道出了各种艺术之间相通或相同之处,它们之间的各种联系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各种艺术之间的联系方式,不仅可以互相吸取,配合,还可以由两种或多种艺术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独立艺术。如舞蹈与戏剧结合产生舞剧;戏剧与音乐结合产生歌剧;戏剧和电影、电视则是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等等。连环画是文图相结合的艺术,它也是在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它的文图相结合的理论,符合艺术的基本原理,也可以说来自艺术的基本原理。

同时,我们还知道任何一门独立的艺术,都在使用自己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手段来进行独特的艺术创造,完成特殊的艺术使命,否则,便不能称作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譬如,音乐则是以各种音响为手段,来创造美妙和谐的声音曲调,以声传情;绘画则是以色彩、线条为手段来创制具体可见的造型,以形传情;文学则是以语言文字为手段来创造一种表象或想象的形象,以言达意。连环画呢?它则是使用绘画和文学两种手段,并将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一种图画故事或者叫故事图画,以言和形相结合的方式来传达所要表现的内容。所以,文图相结合是连环画艺术的根本特色。文图相结合的原理是连环画艺术的独特的基本理论。

从相异到相通

为了解释连环画文图相结合的特点,有人曾在研究文章中以1+1=?的公式来说明问题,其结论是1+l≠2,而是1+l=l,以此来说明连环画的文图结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是,以这个公式来说明结合的原理未免有些含混不清。因为,其一,文和图二者具有不向的性质,不同性质的东西是很难以数学的方式相加的。而且,相加和结合的概念也是不容混淆的。其二,这个公式后面的1是什么性质?它与前面的两个1有何区别?从这个公式中也很难看个明白。

然则,这两种不同的艺术究竟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呢?我觉得与其列个什么公式,还不如从其内在联系中做些剖析,更易于使我们弄清这种关系。在这一方面,德国18世纪的文艺评论家莱辛在他的《拉奥孔》一书中讲到的诗(泛指文学)与画相异而又相通的理论,对于我们探讨这一问题颇能给予一些有益的启迪。下面我们参照莱辛的一些观点,对于连环画的文图由相异到相通到相结合的内在联系作一番探讨:

(1)相异莱辛认为:文学和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其界限是很分明的:第一,就题材来说,绘画描绘在空间中并列的物体;文学则叙述在时间上先后承续的动作(或称情节)。第二,就媒介来说,绘画用线条颜色之类的“自然符号”;文学则使用语言的“人为的符号”。第三,就接受艺术的感官和心理功能来说,绘画所描写的物体是通过视觉来接受的,物体是平铺并列的,所以一眼就可以看出整体,借助于想象的较少;文学用语言叙述动作情节,主要诉诸听觉,因为语言本身是观念性的,而动作情节又是先后承续,不可能一霎时就掌握整体,这个整体是要由记忆和想象来构造的。

由此,我们认为在连环画的文图关系中,相异是二者结合的基础。因此,要强调尊重各自的独特性质,二者既不是相加,也不能互相代替,只能是有机的结合。结合,自然不免要受到相互的制约,但是,应该努力做到在相互制约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越性,才是最理想的结合。

(2)相通莱辛认为:文学和绘画虽然不同,但在一定条件下和在一定程度上,它们却又是相通的。因为文学所描绘的动作情节并非独立地存在,须依存于人或物——即物体。所以,文学也能描绘物体,但只有通过动作,用暗示的方式去描绘物体。绘画所描绘的物体,亦不仅在空间中存在,而且也在时间中存在,物体也在持续运动。所以,绘画也能摹仿动作,但是只能通过物体,用暗示的方式摹仿动作。

由此,我们又认识到文图关系中相通的一个方面。这一内在联系使文图的相结合有了可能,它为他们之间铺设了一座结合的桥梁。一般说来,作家在他先后承续的叙述中,只能运用物体的某一特征,他所选择的那一特征应该是从这一特征看到那物体的最生动的感性形象。而画家在作品的并列的布局里,只能运用动作中某一顷刻,所以应该选择孕育最丰富的那一顷刻,从这一顷刻可以最好地理解到后一顷刻和前一顷刻。连环画的文图结合,则除此之外,还有更紧密的结合关系,因为它已由相通融为一体,所以,不仅描绘的题材是相同的,而且,可以做到时空交织,使用多种媒介符号,从不同的感官来接受艺术的多种功能。

(3)结合莱辛认为:把多种美的艺术结合在一起,以便产生一种综合的效果,这种可能性和难易程度就要随这些艺术所用的符号的差异而定。一般说,因为人为的符号是人为的,它们与自然符号的结合总是可能的。但是,人为的符号同时也是先后承续的符号,而自然的符号却不是全都先后承续的,而是有一种须同时并列的。所以,不言而喻,人为的符号和这两种自然符号的结合就不能同样的容易,也不能同样的贴切。举例说:诉诸听觉的先后承续的人为符号和诉诸听觉的先后承续的自然符号的结合,在—切可能的结合之中,无疑是最完善的,譬如诗与音乐的结合。其次,诉诸听觉的先后承续的人为的符号与诉诸视觉的先后承续的人为的符号二者的结合,也较为容易贴切,譬如诗与舞蹈的结合。其次,诉诸听觉的先后承续的人为的符号与诉诸视觉的同时并列的自然的符号二者的结合,就比较困难些,常常是不完善的结合,譬如诗与画的结合。由于画和诗所用的符号有在空间中并列和在时间上先后承续之别,它们就不能从结合中产生综合的效果,而只是一种艺术服从另一种艺术的结合。

对于莱辛的上述观点,我觉得他对前面两种情况的分析,无疑是正确的。至于讲到第三种情况诗与画的结合,就不见得完全正确。固然,诗与画的结合有其困难的因素,这点不容忽视。有些初学编绘连环画的人常常不能将文图创作很好地结合,其原因之一就是把文图结合看得很简单很容易,没有认识到它的难度。但是,诗与画的结合,不仅与媒介符号有关,还与艺术理想和心理功能有关。特别是中国的诗画都很讲究意境美,这也是文图结合的重要契机。关于结合的问题,在莱辛的遗作中还只是个提纲,并未写成文章,也就难免有考虑不周之处。而且,他的这些研究和分析都是就单幅画讲的,根本没有考虑到多幅连续画的问题。就连环画的文图结合来说,除了媒介符号、艺术理论和心理功能之外,多幅连续的特性也是文图结合的重要契机。这一点和一般单幅画又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连环画的文图结合也很难说是一种艺术服从另一种艺术的结合,而有其独特的法则和特殊的规律。

从相同到相异

我们说文图结合的理论是连环画的基本原理。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他们说中国画的图画与题跋诗文的结合及文学作品的插图不也都是文图相结合的艺术吗?所以专说文图结合是连环画的基本原理,似乎还没有抓住连环画艺术的根本,至少是和上述二者的基本特征有些混淆不清。对此,我们必须加以回答,阐述一下连环画与上述二者的异同:

的确,在中国画中图画与诗文的结合、书法的结合、印章的结合,是形成中国画民族风貌的重要因素。它与连环画的文图结合的发展也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对此有必要稍加介绍。中国画的题款究竟起始于何代,无从详考。但前汉时麒辚阁上的功臣像,都题有姓名和官爵,该是较早的文图相结合的形式了。汉末的书画家蔡邕所作的将相图,既有画又有他亲笔书写的赞,是把书、画、文三者结合在一起了,故时称“三美”。可惜这些绘画今天都看不到了。但从今天尚能看到的一些汉画像石中还能领略当时文图相结合的面貌。如山东历城孝堂山祠画像石“周公辅成王”的故事,即刻有隶书“成王”二字。另外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曾参杀人”的故事,图下的标题是“谗言三至,慈母投杼”。图中还有24字的赞语。这里的文图结合比上一幅图更丰富了。流传到现在的孝堂山祠画像石《周公辅成王》故事晋代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画卷,即是根据张华的原著所绘,并将张华的赞文书写在画旁。他所画的《洛神赋图卷》,则是根据曹植的原作加以丰富的想象而画出来的。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个摹本,即将原赋题录在画面上。这些作品又使文图的结合达到更高的境地。到了宋代,文人画家苏轼、米芾等人又将诗文书法带进绘画领域,在画面上增加了题跋。及至明清时代,几乎无画不题跋款,已成为普遍习惯。综观中国画所具有的文字内容,包括画题、署名、创作年月、印章、题诗词文跋等。其中诗文与图画的结合可说是中国画图文结合的核心,有的是先有诗后配画,有的是先有画后配诗,也有的诗画同步;有的是自画自题,也有的题画出自不同人之手等等,方式多种多样。关于题跋的作用,潘天寿先生说得好:“中国绘画的题跋,不仅能起到点题及说明的作用,而且能起到丰富画面的意趣,加深画面的意境,启发观众的想象,增加画中的文学和历史的趣味等等作用。”

武氏祠画像石《曾参杀人》故事初看起来,中国画与连环画的文图结合的确很相似。这是很自然的事。因为长期以来,连环画被人们视为绘画的一种,它是从绘画的范畴中逐步分化演变独立出来的,因而它必然带有中国画传统的特色。虽然如此,但是我们很少见到有人称中国画为文图相结合的艺术,而专称连环画为文图结合艺术的人又很普遍,其道理又何在呢?因为细想起来,它们之间在结合的内容和方式上还是差异很大的:

从内容方面说,连环画的文图相结合是密不可分的,一方离开另一方就很难独立存在。而在中国画中,有无诗跋文字却并不是它存在的必要条件,因此,有一些中国画虽无题跋,仍然可以独立存在。配有诗文的中国画,其诗文对于绘画也主要是起配合的作用,文图皆有很大的独立性,结合起来固然很好,分离开来也仍不失其独立欣赏的价值。连环画的文图却具有一体性,不仅不能分开,还必须结合起来欣赏。

从形式方面说,中国连环画的文图结合,其关键是内容的结合,而在形式上则常是文图分离的,所以其文字多在画面之外;即使有的画面有人物对话,也只是为了交代故事情节和表达人物思想,并非画面构图所必需,因而,画面的文字也不会为图画增色。而中国画的文字部分则大有讲究,诚如清孔衍拭在《石村画诀》中所说:“画上题款,各有定位,非可冒昧,盖补画之空处也。如左有高山右边宜虚,款即在右。右边亦然,不可侵画位。”清方熏《山静居画论》也说:“以题语位置画境者,画亦因题而益妙。”这就是说,题款运用巧妙,可以为画面构图增添光彩,形成一种题款美。这是中国画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的形式美,而连环画却没有这个特色。潘天寿先生又说:“中国绘画融诗书画印于一炉,极大地增加了中国绘画在艺术性上的广度与深度,与中国的传统戏剧一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连环画是文图相结合的艺术,中国画则是诗书画印的综合艺术,二者显然是不能混同的。

至于说到文学作品的插图,它的确与连环画更为接近,有些在情节表现上跳动较大的连环画,就带有插图的性质。但作为插图艺术的本质特性来说,则和连环画艺术亦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它与文学作品的结合也是可有可无,并非绝对必需的。实际上,也只有很少量的文学作品,才配有插图。其次,插图的艺术功能主要是配合原作帮助读者提高阅读兴趣和加深认识的作用,因而常是少量的,不连贯的。它不可能像连环画那样要求文图全面结合,通过众多的连续画面来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通过以上简要的分析,我们觉得说文图结合的理论是连环画的基本原理,的确是恰当的。中国画和插图艺术虽也有文图结合的因素,但并非它们根本的特点,也不是它们追求的目的。因而,我们平常很少听见有人称上述二者为文图结合的艺术。而大多数连环画工作者及文艺工作者都称连环画为文图相结合的艺术的道理,也恰在这里——文图相结合的理论是连环画艺术的根本原理,正是由于这一基本原理才奠定了连环画艺术的独立地位。

基本原理内涵概述

正因为文图结合的理论是连环画艺术的基本原理,所以,我们在探讨有关连环画艺术的各种问题时,都离不开它,或者说,必须在这个原理的指导之下才能进行。我们在前面几篇论述连环画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和创作实践时必然要在多处谈到这个问题,或者说它是上述探讨得出的必然结论。因此,文图结合的理论,也并不是在这《结合篇》里才开始创立,而是在前几篇里早就对它作过不少论述和分析了。为了避免重复论述,也为了使我们对它有一个更明确、完整的认识,在此有必要将散布在前面各篇中有关结合原理的主要内涵加以归纳和总述:

(1)连环画的诞生是文图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为了适应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对艺术的愿望和要求;而且也是艺术本身发展的必然,是顺应艺术发展的规律,以满足艺术发展的要求。

(2)连环画是文图一体的艺术。文图密不可分。文学脚本为绘画提供主题思想、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是绘画的基础。绘画则是文学脚本的直观表现和艺术造型,对于一部作品的质量高低优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文学和绘画各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一旦两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融为一体,便产生了比文学和绘画更具特殊艺术魅力的优越性;同时,它们的结合由于互相制约又产生了新的局限性,又有某些不及一般文学和绘画的地方。我们创作连环画,应尽力发挥其所长,克服其不足。

(4)连环画的创作过程,就是文图相结合的过程。文学脚本的任务在于使故事图画化;绘画的任务在于使图画故事化。文图相结合的方法是连环画创作的基本法则。

同类推荐
  • 一样悲欢都是离合——论中国电影的叙事结构模式

    一样悲欢都是离合——论中国电影的叙事结构模式

    人类自觉或不自觉地创造艺术,当有数万年的历史了。数万年来,艺术与人类同在,成为人类生命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酿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式。数千年来,中外有关艺术的研究着作汗牛充栋。这些着作均为一代代学人感受艺术、品评艺术、思考艺术规律的结晶。时代发展到今天,艺术的创造、接受、传播以及艺术史的梳理、艺术理论的探索仍然需要学人孜孜以求。
  • 电影艺术(上)

    电影艺术(上)

    《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第一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0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56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欣赏篇·宋代风范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欣赏篇·宋代风范

    写字教育不仅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还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个性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 中国声乐艺术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声乐艺术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从中华民国的建立,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一直到现代化的声乐教学,从中国民间艺术,歌剧艺术,到丰富多彩的戏曲唱法,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史。从声乐艺术史学的定义、辞源、概念方面入手,系统研究了声乐艺术的属性、内涵和审美情感、语言形象;中国声乐艺术史学的产生、性质和范围、发展等。是中国声乐艺术的一部史学专著,明晰了中国声乐艺术的开端与发展脉络。
  •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本书结合西方现代美学和中国古典美学,在辩证吸收苏联蒙太奇理论、巴赞长镜头理论和电影符号学基础上,从电影审美时空角度切入,对电影的生命内核、审美境界的构建、审美体验机制、审美品质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阐释,创造性地建构电影美学新理论。上篇围绕审美时空对中国古典美学、中国禅宗美学、欧洲生命美学、马利坦神学美学、海德格尔美进行细致解读提炼,提出审美四维空间的概念。下篇在批评传统电影美学的基础上,围绕电影审美时空建立电影审美四维时空的概念,对电影审美四维空间的形成、结构、存在机制、品质、各类等进行系统阐述。在中西视界融合中开创电影美学新境。
热门推荐
  • 林天意

    林天意

    城东师范大学的校园里,林天意、张宇飞、李小婷等中文系大一新生已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演绎着丰富多彩的青春校园生活,记录了青春的点点滴滴,同时也发生了一幕幕曲折离奇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十三爷的剑

    十三爷的剑

    一段黑暗的历史一段血与泪的挣扎一段不可言说的悲痛和苦难这是一个与世界格格不入的剑客背负着情仇家国恨的少年,经历着不可言说的落寞和孤独。
  • 背脊门

    背脊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这个悦来不一般

    这个悦来不一般

    悦来客栈开业了,是的,你没听错,就是那个,万能通用名,悦来客栈,但是这个客栈,好象有点不太一样比如老板娘是个逗比,比如这个客栈不能住店,比如这个客栈,没人敢放肆……
  • 最强韩娱

    最强韩娱

    这是一本写韩娱的小说,音乐电影作品与人物出现时间不对请忽视,这只是一本小说而已。男主角当然必须一定得牛逼,不牛逼能行吗?至于女主嘛。或单或后宫谁知道呢?鉴于自己工作关于。只能保证每周有六天三更不定时爆发请见谅新手上路求支持。
  • 女配的围观指南

    女配的围观指南

    穿成一只身份尊贵多金貌美的女配,薇尔安表示很幸福。薇尔安表示很幸福。顺便拯救其他作死女配,薇尔安表示很幸福。【BG!】
  • 隐匿的失落千金

    隐匿的失落千金

    还记得我在学校经常因为你受到欺负吗?还记得我们舞会的时候奇迹般的走到了一起吗?还记得我同意别人的求婚,而你跟我赌气和一个你并不喜欢的女孩订婚吗?还记得我大闹你的订婚典礼,你却没有生气吗?虽有很多巧合的事情,但我们的相识不是巧合,是缘分。一个高冷逗比的大小姐会和三个性格完全不同的花美男擦出什么爱情的火花呢?我们拭目以待......
  • 浩荡帝王

    浩荡帝王

    远古大帝叶晨昏为护天武大陆安危,战死于叶氏皇朝帝都。多年后,分散于九处风信花中的灵魂齐聚再现世间,与少年牧云携手,又再一次地挽救了天武大陆万千生灵........
  • 曲蹄

    曲蹄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