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62500000013

第13章 四书五经(2)

《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不仅包括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其中有些诗,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还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

如今,《诗经》已经被奉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源头之一,它经历两千多年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华夏文明的血液。

《诗经》是如何集结成册的?

《诗经》作者成分复杂,产生的地域很广,西起山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省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流域,都是其收纳范围。那么,这些流传于民间的歌谣是如何集结成册的?对此历代学者均有争议,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为王官采诗说。这一说法最早出自《左传》,其中《孔丛子·巡狩篇》载:“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民风。”当时,周朝朝廷会派出专门使者在农闲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再由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整理出来的诗集就是《诗经》。

一为公卿献诗说。这一说法源自《国语·周语》,其中有这样的记载;“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公卿将所采集到的诗献与朝廷,再由朝廷集结成册,即为《诗经》。

一为孔子删诗说。这一说法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其中记载曰:“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按此说法,诗经原有古诗三千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三百篇,即为《诗经》。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清代朱彝尊、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

现在通常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至于孔子,他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但《诗经》并非靠他个人之力完成,他只能算作是参与者之一。

《诗经》的体例分类是怎样的?

《诗经》共有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十五国风,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十五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一百六十篇。根据十五国风的名称及诗的内容大致可推断出,这些诗歌主要出自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等地。就整本《诗经》而言,《风》的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雅》,为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共一百零五篇,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大雅多为贵族所作,小雅为个人抒怀。《雅》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辞,如《黄鸟》《我行其野》《谷风》《何草不黄》等。

《颂》,为宗庙祭祀之诗歌,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共有四十篇,包括《周颂》三十一篇,《鲁颂》四篇和《商颂》五篇。值得注意的是,《鲁颂》四篇并非祭祀或颂祖之歌,而是颂美当时仍健在的鲁僖公的歌谣。

《诗经》为何又被称为《毛诗》?

《诗经》在面世之初,并非我们现在所见的样子。在汉代以前,《诗经》有至少四个版本,当时称为鲁、齐、韩、毛四家。鲁诗、齐诗、韩诗均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毛诗作为后起之秀逐渐取代三家地位,从汉末开始广传于世。

《毛诗》,为西汉时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编辑注释,《毛诗》每一篇下都有小序,以介绍本篇内容、意旨等。而全书第一篇《关雎》下,除有小序外,另有一篇总序,称为《诗大序》,这篇文章是古代诗论的第一篇专着。我们如今所见的《诗经》即为毛亨、毛苌注释的版本,《诗经》之所以能够流传今日,毛亨、毛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历代学者对“二毛”的成就也十分肯定,东汉经学家郑玄曾为《毛传》作“笺”,至唐代孔颖达作《毛诗正义》,这使得二毛的《诗经》成为官方承认的《诗经》注释依据,受到后世极力推崇。

《尚书》是怎样一部书?

《尚书》,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书”即文字、文字记录、文档;“尚书”即“解密的王家文档”“公开的皇室卷宗”,是中国最古老的记言史书。《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主要记录了虞夏商周时期一部分帝王的言行,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尚书》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以为现实提供借鉴,要求君主敬德、重民。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修的“大经大法”。

《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还被文学史家称为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从文字上来看,《尚书》可谓诘屈艰深,晦涩难懂,但在一些篇章中有人物的声气口吻,并且注重语言的形象化以及语言表达的意趣,对于相关场面也有具体描写。这标志着史官记事散文的进步,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深远。

流传千年的《尚书》系“伪书”?

《尚书》包括《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两部分。《今文尚书》共二十八篇,《古文尚书》共二十五篇。

唐太宗时,孔颖达奉诏撰《尚书正义》,这本书将《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混编在一起,此后历代流行。从南宋开始,就有学者对其中真伪存有异议,后来经过明、清两代的一些学者考证、辨析,确认相传由汉代孔安国传下来的二十五篇《古文尚书》和孔安国写的《尚书传》为伪造。

现存二十八篇《今文尚书》传说是秦、汉之际的博士伏生传下来的,用当时的文字写成,所以叫做《今文尚书》,其中《虞夏书》四篇,《商书》五篇,《周书》十九篇。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

《礼记》是怎样一部书?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以记载周代各种礼仪,尤其是士大夫的礼仪为主。秦代以前篇目不详,汉代初期为十七篇,另有古文仪礼五十六篇,目前均已遗失。《礼记》不仅对《仪礼》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释,还记录了孔子和弟子的问答,记述了修身做人的准则等,可谓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共有四十九篇,约九万字,由于内容广博,门类杂多,编排也较为凌乱。为方便研究,东汉郑玄将礼记四十九篇分为通论、制度、祭祀、丧服、吉事等八类,近代梁启超则将其简化为五类。《礼记》全书以散文撰成,一些篇章饶具文学价值,如有的文章用短小生动的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为何又叫《小戴礼记》?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关门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时期的其他典籍。

《礼记》最初收录一百三十篇文章,汉朝学者戴德将其综合简化,一共得八十五篇,称为《大戴礼记》。戴德的侄子戴圣又将《大戴礼记》简化删除,最终得四十六篇,再加上《月令》《明堂位》和《乐记》,一共四十九篇,被称为《小戴礼记》。两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着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着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

《大戴礼记》至隋、唐时期已散佚大半,现仅留传三十九篇,而《小戴礼记》即为今日通行的《礼记》,所以人们又习惯将《礼记》称为《小戴礼记》。

为何《礼记》日盛,而《仪礼》日衰?

《仪礼》《礼记》《周礼》,合称“三礼”,与《礼记》大受推崇相比,《仪礼》与《周礼》可谓备受冷落。尤其是《仪礼》,它在“三礼”中成书最早,最受统治者重视,最终却被一部解释它的《礼记》掩盖了风华。

《仪礼》的衰落,与其内容及记述方式直接相关。商周统治时期,统治阶层有名目繁多的典礼,其仪节日益繁缛复杂,经办者必须经过专门训练才能胜任。而《仪礼》,就是他们的职业训练手册,包括为天子、诸侯、士大夫举行各种不同礼仪的说明。《仪礼》不仅名目繁杂、枯燥乏味,文字也非常艰涩,难读难懂,就连治史者都对它望而生畏,对普通读者就更没了吸引力。

相比之下,《礼记》不仅记载了许多生活中实用性较强的细仪末节,而且详尽地论述了各种典礼的意义和制礼的精神,相当透彻地宣扬了儒家的礼治主义。正因为如此,《礼记》受到历代王朝的青睐,并将其推上经典地位,《礼记》这才由一部儒学短篇杂编上升为泱泱大国的一部重要经典。

《周易》是怎样一部书?

《周易》,是中国古代研究、占测宇宙万物变易规律的典籍,用如今的眼光来看,则可将其看做是一部通过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总结出来的中国古代的概率学、统计学、哲学、社会心理学、环境学等的综合图书。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的文字古奥,蕴义精深,内容包括六十四卦卦象、卦辞、爻辞。每卦六爻,六十四卦为三百八十四爻。《易传》,则是对《易经》的解释,共有十篇,分别为《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又称《十翼》。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在阴阳二元论的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甚至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测。正因为如此,有人把《周易》看做是“卜筮”之书。的确,《周易》包含了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但它更多的是在讲述人生规律,天地、人生、社会,万事万物都难以挣脱五行的生克规律,换一个角度去看,你便能从中寻获养生秘诀、现代管理法则,甚至人生真谛。

《周易》的作者是谁?成书于何时?

关于《周易》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就有争议。《汉书·艺文志》认为,《周易》为伏羲氏、周文王、孔子联合编着。其中,《易经》成书于商末周初,由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作卦爻辞;《易传》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为孔子作传解经。对此说法史学界一直存疑,认为《周易》的作者是广大劳动人民,成书时间也分别有周初说、春秋中期说、战国说等不同观点。

《周易》现存主要版本有两种,一为通行本,一为马王堆帛书本。其中“通行本”影响较大,注本也相当多,有魏王弼注本、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宋朱熹《周易本义》、现代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高亨《周易古经今注》等。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与传世各家版本均有不同,是现存最早的别本。

八卦是什么?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八卦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爻”,多是记述日影变化的专门符号。“爻”有阴阳两类,用“-”代表阳,用“——”代表阴,“阳爻”表示阳光,“阴爻”表示月光,每卦有三爻,三爻又有八种组成形式,分别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这八种组合形式即为八卦。

八卦的八组符号代表着万物不同的形制,《说卦》对此有如下解释,即,“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悦也。”这八种性质又可以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的特征来表示,即,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巽代表风,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

如果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称为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称。《易经》就是对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征意义进行解释,并对相应的人事做吉凶判定,包括卦符、卦名、卦辞、爻辞、爻题、爻序、卦序等内容。如果没有八卦的取象、定位和与天干、地支、五行等的结合,我们就不能理解易经的机理,更不能正确解释卦辞与爻辞,由此可见八卦在传统易学中的重要性。

《春秋》是怎样一本书?

《春秋》,为儒家经典之一,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史书加以整理修订而成。例如清人袁谷芳《春秋书法论》中说:“《春秋》者,鲁史也。鲁史氏书之,孔子录而藏之,以传信于后世者也。”“春秋”这一名称的由来,与中国上古时期的礼仪文化有关。古代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节,且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往往成为史书的统称。

《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目前所存全文,不过一万六千多字,但据曹魏时张晏和晚唐时人徐彦引《春秋说》,都说其全文有一万八千字。可见《春秋》原文从三国以后遗失了一千多字。《春秋》记载了二百四十一年间各国的大事,用字仅一万多,语言凝练,用词遣句“字字针砭”成其独特文风,被称为春秋笔法,为历代文史家奉为经典。

什么是“春秋三传”?

《春秋》语言凝练,事件的记载很简略,最少一字,如僖公三年六月“雨”;或二三字,如僖公三年夏四月“不雨”、八年夏“狄伐晋”;即使是最多字的“定公四年春三月”叙述也不超过四十五个字。后来的学者为补这一遗缺,先后为春秋作《传》,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为《春秋》作传者共五家,分别为《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春秋邹氏传》、《春秋夹氏传》,现今流传下来的为《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和《春秋左氏传》三种,并称“春秋三传”。

《公羊传》和《榖梁传》成书于西汉初年,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所写,称为今文。《左氏传》即《左传》,目前有两种版本,一种出于孔子旧居的墙壁之中,使用秦朝以前的古代字体写的,称为古文;一种是从战国时期的荀卿流传下来的。《公羊传》和《榖梁传》与《左氏传》有很大的不同。公羊榖梁讲“微言大义”,试图阐述清楚孔子的本意;左传则以史实为主,补充了《春秋》中没有记录的大事。人们普遍认为,《左氏传》的史料价值大于《公羊传》和《榖梁传》。

《春秋》有怎样的史料价值?

在五经当中,《春秋》是争议最大的一部。

有人将《春秋》定性为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但其史料并不完备,它以极度简约的文辞和特定的记事体例而使人难以索解。它表面上看像是一部历史着作,却不对历史做详细阐述。例如隐公元年载:“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这段文字虽然体现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但事件的因果、过程,人物的行为、性格等,我们都无从知道。于是,王安石将《春秋》说成是“断烂朝报”,也难怪后来人们会以《左传》取代《春秋》。

如今,人们一般认为《春秋》是一部政治性着作,但其史料价值也不容忽视。《春秋》虽非史书,但其包含的史料对于研究先秦历史,尤其对于研究儒家学说以及孔子思想意义重大。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2)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中华民俗全知道

    中华民俗全知道

    不同的地域环境孕育了不同的文化,进而形成一个民族标志性的性格与思想,而不同的文化与风情催生了博大深远、风格迥异的民间风俗。《中华民俗全知道》堪称中华民俗文化的大百科,容纳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精华,为读者展开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文化画卷。
  • 山西书院

    山西书院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元概念,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创造了各不相同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文明。关于文化的定义,据说国内外学者竟有五百多种,但至今没有一个被人们共同认可的科学界定。不过,有些学者认同这样的说法:“文化是人类有意识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制度与精神。”并认为这个定义有几个要点:员援人类在蒙昧时期的创造也是文化,如旧石器。圆援自然界赐予人类的一切都不是文化,如山川土石。猿援非人类所创造的不是文化,如蜜蜂所建的蜂巢,猴子涂抹的图形等。总之,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东西,属于上层建筑部分。三晋文化,无疑属于中国地域文化的一种。
  • 芳香秘境

    芳香秘境

    香是人类生命中最美好的感动,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也具有极大的意义。想到香,我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花香、香水、食物、或烧香的香味,又或者是化妆品的香味等,而这种种香味,大多伴随着我们生命中美好的记忆。
  • 日本与日本人

    日本与日本人

    以东西方对照的眼光来研究日本和日本文化,尤其是从心理、哲学上解剖了日本人整个的内心生活;从日本人内在的和外表的,历史的和社会的,心理学的和伦理学的各方面,描摹日本的国民特性。要研究他们的全部生活,可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参考。《日本与日本人》跃进日本文化的汪洋,走进日本人的内心世界。
热门推荐
  • 想次竹子

    想次竹子

    女主是熊猫,男主是竹子。熊猫竹子天生一对。其实主要是竹子攻略熊猫(快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变身面瘫音校花

    变身面瘫音校花

    什么?一觉醒来变成了女生?还不是一般的女生?!“天呐!我那引以为傲的大宝器!!”
  • 宿命非你莫属

    宿命非你莫属

    找寻前世爱人,却阴差阳错嫁给别人这辈子还能再续前缘吗?“吴珩,可不可以留着我身边,我喜欢你!”“凌希,今世今生,你我绝无可能”“凌希,我慕修染此生,绝不离婚,除非丧偶”“慕修染,你真狠”“慕少,少夫人除了割腕自杀,失血过多,还服用了大量的安眠药,恐怕有危险”“凌希,我输了,只要你醒过来,我放你自由”.....如果是宿命,如果是轮回……前世?今生?未来?何去何从?
  • 无敌人生改造系统

    无敌人生改造系统

    终于有一天,李凡受够了普通人的生活。于是,他无敌了。
  • 万能系统必须死

    万能系统必须死

    滴——系统检测宿主装逼失败,强行装逼不可取,请谨慎装逼!滴——恭喜宿主完成【我是好人】任务,奖励极品黑丝一双,符合宿主气质欢迎使用。滴——普天同喜,宿主被九天魔女看上,系统祝福你们生一堆胖娃,系统请求解绑回家!“狗系统,老子不服天不服地就服你,再敢哔歪试试!”
  • 私服之主

    私服之主

    之前写的太乱,重新开个头,还是老实写正常的剧情吧。
  • 堕落灵尊

    堕落灵尊

    “将一切给吾带来愤怒之人全部杀掉,将一切使吾感到绝望之物全部毁灭!”有一天一句预言降临于王国中的一位预言家眼中,暴政引起的骚乱会形成仇恨与愤怒之炎,而这道烈火将会慢慢侵蚀这片土地,然而,发动暴政的帝王,却并未将这句预言放在眼里,反之是继续进行暴政,而在,一个月之后,在这片王国的某片土地之中仇恨的烈火已经生出萌芽。
  • 猫爪

    猫爪

    某天起床,王大治的手背出现了三道抓痕。像是猫抓的,也像女人抓的。被谁抓的其实无所谓,血痕越痒,越想......
  • 欧古天渃宁

    欧古天渃宁

    这是一部爱恨情仇,背负上一代人的希冀,最后成就的旷世奇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