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993000000003

第3章 佛教的基础知识(3)

五是禅那波罗蜜,即静虑,是指所有智道常现在前,没有散乱过。静虑有三种,安住静虑、引发静虑、辨事静虑。

六是般若波罗蜜,即智慧,是指能忍诸法之无生无灭。般若有三种,生空无分别慧、法空无分别慧、俱空无分别慧。

七是方便波罗蜜,在这里,方是方法的意思,便是便捷的意思,是指能够随机应变、巧设比喻对佛法进行讲解,让众生明悟。方便善巧有两种,回向方便善巧、拔济方便善巧。

八是愿波罗蜜,愿就是誓愿,愿有两种,求菩提愿、利乐他愿。

九是力波罗蜜,力就是指法力、功用,力有两种,思择力、修习力。

十是智波罗蜜,智就是明了无惑,是指如实地了知一切法。智有两种,受用法乐智、成熟有情智。

什么是佛性?

佛的意思是觉悟;性的意思是不变。佛性就是指所有众生永远不会变异的觉悟之性。所有众生都有佛性,都有觉悟成佛的可能,只是由于迷妄的深浅不同,所以有贤愚和明昧的区别。

在《涅盘经》中说,佛性是原因,成佛是结果,只有圆满具备了三因佛性,才能够成佛。那么,什么是三因佛性呢?三因佛性是指:一是正因佛性,即知道万相皆空,只有真如法性为永恒,要具有这样的悟性;二是了因佛性,要能够明了真俗二谛的大智慧;三是缘因佛性,要配合大智慧与悟性,坚持修行成佛,抵达正道。

五位百法是什么?

五位百法是指大乘佛教瑜伽派对所有万有诸法进行的一种分类,总共有五类一百种。这五类是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

五位七十五法是指什么?

五位七十五法是指小乘佛教对所有宇宙万有之法的分类方法。在小乘佛教中,把宇宙万有分为两大类:一是由因缘和合产生的有生灭变化的现象,称为“有为法”;二是非因缘和合产生的无生灭变化的现象,称为“无为法”,总共有75种,所以也称为五位七十五法。

在有为法中,包括色法、心法、心所有法、大善地法、大烦恼地法、大不善地法、小烦恼地法、不定地法、心不相应法。无为法包括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三种。

什么是方便法门?

所谓“方便”,是指善巧、权宜,是一种能够利益他人、化度众生的智慧和方式,是一种能随时设教、随机应变的智慧。所谓法门,是指如来所说之法是众生超凡入圣的门户,所以称为法门。

方便法门就是指随机度人的一种方法,是能够使人便利﹑得益的途径。众生的根器不同,只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以及自己最容易接受的,才是方便法门。

佛教果位的意思是什么?

果位就是指修佛时能够达到的境界。在小乘佛教中总共有四个果位,它们是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和须陀洹;在大乘佛教中共有三个果位,即佛、菩萨和阿罗汉。

小乘佛教认为,在现世之中只有一个佛,这个佛就是释迦牟尼佛;而大乘佛教却认为众生都有佛性,每个人都可以成佛,而个人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佛。

小乘佛教中的最高果位是阿罗汉,小乘佛教中的圣者不求成佛,只求能够进入涅盘的境界,然后在涅盘中安住,不再去度化众生,所以不能够称为菩萨,也不能够成佛。而大乘菩萨道虽然入涅盘却不住于涅盘之中,虽然能够解脱生死但是仍然离不开生死,是为了能够方便度化有缘众生,所以称为菩萨道。

菩萨果位总共分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五十二个阶位。十地之前的四十个阶位是凡夫;初地以上的十二个阶位是圣人。

四向四果是什么?

四向四果是小乘佛教声闻修道的阶位。它的具体内容有须陀洹向(预流向)、须陀洹果(预流果)、斯陀含向(一来向)、斯陀含果(一来果)、阿那含向(不还向)、阿那含果(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

其中,须陀洹向是最低阶位,然后按照次序上升,直到最高的悟境--阿罗汉果。凡是证得阿罗汉果的人都被称为无学;能够证得其他七阶的人则被称为有学。

在最开始的须陀洹向阶段,需要彻底斩断见惑,所以也被称为见道位;后面六阶则是断除思惑,也称为修道位。当见惑和思惑都被断除以后,就达到了阿罗汉果阶位,也就是声闻的最高悟境。

在佛教中,瑜伽的意思是什么?

瑜伽源自古印度文化,是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的一支。而我们现在所说的瑜伽,主要是指一些可以修身养性的方法。

瑜伽是一种通用的身心修持术,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公元前200年的瑜伽行者帕坛伽利写的《瑜伽经》是其经典代表作。在瑜伽中,所有身心修行的人不管属于哪个派别,都被尊称为瑜伽士。

古代印度瑜伽可以分为五大派别:

一是哈达瑜伽,是一种以呼吸与身体修炼为主的教派,追求人体极限。

二是胜王瑜伽,其经典代表作是《帕坦加利瑜伽经》,注重静坐与冥想,以达到天人合一的三摩地境界。

三是智慧瑜伽,也称为知识瑜伽,是以理性的思维和逻辑思辨来对真理进行探索。

四是虔信瑜伽,也称为至善瑜伽,是追求超越情感的至善大爱,以冥想、诵唱、礼拜等严谨的宗教生活与积极的行善来达成瑜伽。

五是行动瑜伽。积极投入到现世生活中,以实际行动来达成功德圆满,例如圣雄甘地就是行动瑜伽的代表人物。

佛教中的禅定是指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所谓禅,是指不执著于所有境界相;所谓定,是指内不动心。所谓“禅定”,是指念心清净,外禅内定。所谓外禅内定,是指禅定一体:对外境不起缘染,对尘世种种的欲望不动心;对内心也没有贪爱,没有执著,既不昏沉也不糊涂。

禅定的过程是先从入静开始,然后至静,再后寂静,最后达到忘我的境界;也就是从身空到心空,再从心空到虚空法界的过程。但是,要真正做到禅定的境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必须要具有超越一切的精神力量,才能够突破所有生理、心理和意识上的障碍,最终达到禅定。

禅定有六法,分别是:静,即放松下来;定,即专心致志;止,即摆脱一切私心杂念,让大脑放松;观,即一心一意地观想,令意志坚强;觉,即感觉敏锐,思绪空明;同,即无限可能。

佛教中说的身、口、意是什么意思?

在佛教中,众生的所作所为被归纳成“身、口、意”三业,而佛教的戒律就是为了防止三业造恶。

所谓身,是指身体的行为;来自身体行为的恶业包括杀生、偷盗、淫邪。所谓口,是指言语;来自言语的恶业包括妄语、绮语、两舌、恶口。所谓意,是指心中的思想和念头,来自思想和念头的恶业包括贪婪、嗔怪、痴迷。

要修得佛法的正果,首先必须净化身、口、意三业。

什么是舍利?

舍利的意思就是灵骨、遗体或身骨。最开始,舍利是指佛陀释迦牟尼的遗体火化后遗留下来的固体结晶体,后来,高僧圆寂火化后剩下来的结晶体也被称为舍利,舍利通常都被埋葬在佛塔之中。

舍利子和普通骨头是不一样的,舍利的形状有圆形、椭圆形、莲花形等;有的晶莹透明,看起来就像珍珠、玛瑙、水晶一样;有的闪闪发光,看起来就像钻石一样。舍利子的颜色则有白、黑、绿、红等各种颜色。据说,白色舍利来自骨骼,黑色舍利来自头发,红色舍利来自肌肉。

另外,凡是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和信徒,他们在往生之后,往往也能得到舍利,例如中国的六祖惠能,近代的弘一大师、印光法师、太虚法师、章嘉法师等大师们,他们都留下了数量相当可观的舍利。

一般来说,舍利可以分为全身舍利和碎身舍利两种,在火葬以后的舍利为碎身舍利,而全身舍利则不需要经过火葬,肉身也不会腐烂,这种就是全身舍利或者肉身菩萨。

佛教徒是怎样修成的?

要想成为一名佛教徒是不能够心急的,首先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了解佛法,并且在经过了慎重考虑后再做决定。等到对佛法作了充分的了解,并且信心坚定以后,才最终决定选择自己的道路。

要想成为一名佛教徒,首先必须三皈依,也就是皈依佛,皈依法(即佛陀的教导)、皈依僧(即修行证果的团体)。佛陀曾经说,只有皈依了佛、法、僧,了解了四圣谛、八正道,这才是完全的皈依,也是高尚的皈依,也是离苦得乐的皈依。

凡是愿意皈依的人,都可以寻找出家僧人作为自己的指导或者见证;如果没有出家僧人,也可以面对佛像自行皈依。皈依时,面对着佛像跪下,双手在胸前合掌,内心平静,然后磕三个头,拜三次,拜的时候,头、额和掌心着地,心中默默地想:

南摩正等正觉本师佛世尊,我皈依佛,为我的真正皈依处;我皈依法,为我的真正皈依处;我皈依僧,为我的真正皈依处。

像这样默念三遍后就成了佛教徒。从此以后,要受持五戒,也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种三皈五戒的仪式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如果有需要的话再重复进行。

佛教徒主要有哪几类?

总的来说,只要皈依了佛教就被称为佛教徒。佛教徒可以分两类:出家众和在家众。出家众包括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尼;在家众包括优婆塞和优婆夷。

比丘也称为乞士,是指年满20岁,并且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比丘必须遵守一定的戒律,需要护持三衣一钵,要乞食自活,居住在阿兰若处,少欲知足,远离所有世俗的烦恼,要精进修道,目标是为了证得涅盘。

比丘尼也称为沙门尼,也就是尼姑,是指年满20岁,并且受过具足戒的女性出家人。

沙弥是指年龄不到20岁的出家男子,也就是小和尚。沙弥需要受十戒。小孩子出家就称为沙弥;如果年龄超过了70岁,就不能再受具足戒,只能受沙弥戒,成为沙弥而非比丘。

沙弥尼是指年龄不到20岁的出家女子,要在受过十戒以后,称为沙弥尼。

式叉摩那尼也称为学法女、正学女,如果沙弥尼想受具足戒成为比丘尼,应该在2年之中学足六法,也就是不杀、不盗、不淫、不虚诳语、不饮酒、不食非时食,在这期间被称为学法女。

优婆塞也称居士,指在家里信佛,并且受了三皈依的男子。如果五戒圆满的话,就称为满分优婆塞。

优婆夷就是女居士,指在家里信佛,并且受了三皈依的女子。

成为一名佛教徒后,为什么需要修行?

简单地说,修行就是按照佛法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修正,要反思自己曾经的过错,要修正自己的心、口、意等。

佛教修行的方法有很多,但最终的目的都是破邪显正,去妄存真。因为佛教认为,众生遭遇的苦难都来自于贪爱,如果希望能够离苦得乐,就必须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进行修正。

只要身口意三业清净了,自然就不会再有什么烦恼痛苦了。在三业中,又数意业是最难修的,但也是最重要的,因为意识具有分别和执著的功能,所以意业是修行的最主要的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佛教徒需要进行怎样的修行?

佛教很重视在日常生活中的修行,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就是修行。所以,从早晨起床到夜晚休息,佛教徒在自己的一天当中随时都是可以修行的。例如,早晚课诵、行立坐卧、居家外出、待人接物、读书进修等,就连心中的念头也都应该遵守佛法,要以慈悲作为根本,要以方便作为法门,要与人为善,这就是在进行修行。

佛教对修行体验很重视,有一分证悟,就能够去除一分无明。所以,修行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来进行安排,只要能够持之以恒就可以了。例如,早晨起床后,要上香礼拜,或者诵经一卷,或者静坐五分钟;也可以在每晚临睡之前,在佛前礼佛静心,或者诵读祈愿文,反省自身;也可以参加道场共修,洗涤内心的贪欲和烦恼。

佛教中的五戒是指哪五种戒律?

一般来说,五戒是指在家居士,也就是优婆塞、优婆夷应该持守的五条戒律,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第一,杀生戒。佛说,世间的众生都具有佛性,都是可以成佛的。而这众生包括胎生的、卵生的、湿生的、化生的四大类,所以佛家认为除了不能杀人以外,也不能够伤害畜生、虫蚁等。不但要戒除直接杀害,而且也要戒杀因和杀缘,例如,猎人是直接伤害的人,而卖猎枪的人则是间接帮助杀害生命的人。

第二,偷盗戒。偷盗就是指偷取有主人的物品。不管是直接偷,如窃取、抢劫,还是间接偷,比如贪污、舞弊;也不管是明显的偷,比如勒索、诈欺,还是隐蔽的偷,比如假公济私、浑水摸鱼,凡是用以上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自己不应该得到的财物,都被称为盗。

第三,邪淫戒。邪淫戒分为两类,出家人需要从根本上戒除所有的淫念,在家修行的居士除了配偶以外,要禁除所有的性关系。

同类推荐
  • 台湾最美的人:证严法师与慈济人

    台湾最美的人:证严法师与慈济人

    本书记录了证严法师和“慈济人”所作的行善助人的事迹,包括:“走在最前,做到最后”、“五毛钱爆发出来的力量”、“牵起全球菩萨网”、“神奇的赈灾毛毯”等。
  • 禅悟人生

    禅悟人生

    释果宁法师,西藏工作八年,赵朴初学生,由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大和尚剃度出家,在莆田广化寺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和尚授比丘大戒。
  •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成佛的力量;佛是觉悟者,法是认识宇宙人生,走向觉醒的方法;认识人生,改善人生,觉悟人生!《觉悟》是济群法师历年弘法的理念和核心思想,特别是他在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人生佛教,用佛法的智慧来指导人生。本书分三篇:“有所思”,讲述人生佛教的提出和思考过程;“有所行”,讲述佛教教育、弘法的具体实践;“修学之旅”则是济群法师本人的修学经历和体会。
  • 智慧心:星云说喻

    智慧心:星云说喻

    本书是《苹果上的肖像》、《禅师的米粒》、《点亮心灯的善缘》三本书的合集。用丰富多彩的小故事细细讲述星云大师的入世哲学。娓娓道来星云大师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如何游刃有余地转化。既能使佛法在如今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里得到普及,又能使为庸常生活所挤压的人们得到一片静心的场所。语言朴实生动,真切感人,读来令人受益匪浅。
  • 道教史

    道教史

    《道教史(精装典藏本)》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道教史(精装典藏本)》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热门推荐
  • 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人

    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人

    全面发展的人,是既坚持主体性、摆脱人身依附关系,又能够和社会和谐统一的人。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的全面化过程,就是人和社会的主体化,人的主体和社会的主体的系统化过程。人的全面发展就是系统化的主体和主体的系统化,就是人和社会的主体性的要素、结构、功能的统一。只有人类化的社会和社会化的人类,才有人的全面发展。
  • 森森奇幻历险记

    森森奇幻历险记

    森森,边缘地区的游者,奔走于一些奇奇怪怪的地方,没人知道他来自于哪里,还总是做些奇奇怪怪的事,走过很多地方,算是个年轻的冒险者,拥有一些初级技能,和怪怪的人走在一起,闯荡危险的禁地。很多人说他是个奇妙的家伙,又有很多人羡慕于他的胆量,真是个怪家伙。我有些懒啊!
  • 解放昆明

    解放昆明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战争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夜踏仙途

    夜踏仙途

    一位无人问津的孤儿,迫于生活的压力,在一家破旧的图书馆当管理员一本看不懂的书让他摸不清头脑,一架无字的书更令他感到诡异没有人可以帮助他,同样他也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就像以前一样,孤独的生存着只能慢慢的摸索着这条通往新的世界的路但是他心里明白终有一天他会在这天地间刻下自己的名字——袁夜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要恰饭的剑客

    要恰饭的剑客

    就算有通天的本事,还是要恰饭滴.如果这个世界存在另一种人类,如何与它们相处,这是一个问题.如果继续深究下去,那不如还是回到明末,做一个逍遥的剑客更心安理得.小师弟想回去,大师兄想留下.来吧,兄弟反目...慢着,大BOSS来了.
  • 孤独的热情

    孤独的热情

    一位农村朴素少女,成绩不是很优秀,外貌平凡且普通,心中藏有诗与远方
  • 杂牌王者军之佣兵天下

    杂牌王者军之佣兵天下

    我说他们是军人,却没有军人的身份;我说他们是佣兵,却在为国家战斗。一个非传统意义上的正规军队,一个名副其实的杂牌军。也许他们不会在史书上留下名字任后人敬仰,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个国家,守护着自己的信仰。(创世中文网首发。)
  • 无限之我在异界修仙

    无限之我在异界修仙

    当密集又庞大的乌云在一瞬间布满天空之上时,伴随着的是那震耳欲聋的雷声,刹那间电闪雷鸣,焦躁与不安似乎充斥着每个角落,一道道闪电宛如晴天霹雳般落下,好似末日降临,要将一切毁灭。而那乌云之中的最下方盘坐着一个年轻人:“终于来了吗?我等你好久了,雷劫。”年轻人说完,手中出现一个手机大小的物件,年轻人摆了个姿势,将手中之物高举过头顶并大声喊道:“变身!”——更多精彩内容正在本书中(求收藏!!求订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