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90900000021

第21章 醉士

在荒欠饥馑中,苏州人总算挨过了弘治八年;然而,比起前几年的潢潦与瘟疫,日子可说是差强人意的了。这一年中,苏州艺文界也鲜有狂风巨浪,不过一些点点滴滴,也颇饶趣味。

当唐伯虎揽镜自照,为头上突现的白发悲叹唏噓的那一阵,沈周也正为连绵的春雨所困恼;耽心田里的禾苗,一些贫苦的邻居、好友,是否又濒临断炊?西山的墓园有没有坍陷?过客的稀少,减少了他的见闻……百无聊赖中,窗外的梧桐,槛前的花朵,院中的风竹,成了他相对不厌的好友。沈周抽笔点染,画后自题:

“春雨浃旬,过客甚稀。检箧得一纸,漫写墨花数种;以见闲居多暇,不敢自逸。”(注一)

清明前后,牡丹盛放;每年此际,沈周除邀客举杯,吟赏东阑的牡丹之外,就驾舟到郡城,在幽深宁静的的东禅寺中,观赏牡丹。这一年,则由于史明古的小雅堂前,花开烂漫,因此,又有吴江之行,赏花、唱酬之外,更探看女儿和四岁的外孙。

但,无论雨中无聊,挥写墨花也好,邀客赏花也好,沈周心中,总有一抹挥之不去的阴影,或者说是一种不祥的预感,在心头浮现。慢慢地,沈周就意识出来,那种不安的感觉,来自那位陇西客人应武的身上。

去年初秋,塘中荷花依然盛放的时候,应武来到有竹庄中。一身翠绿色的衣裳,长裾飘风,仿佛摇曳生姿的莲叶,又似架上的长尾鹦鹉,有种形容不出的俊逸风致。

浓眉、深目、一张上唇长下唇短的大嘴,嘴下满缀着卷曲的短须。不过,他的眼珠却是黑的;如果换上沈周的碧蓝色的双睛,看起来就更像色目人了。

“绿衣生”。

他以流畅的汉语,介绍他的名号;看那满身的翠绿,真是名符其实。当他念佛或独处自语的时候,所说的则是一般人无法了解的西域话。因此,在家中佣仆和左邻右舍眼中,绿衣生无疑是个怪人,形同古人所谓“南蛮鴂舌之人”,不时用话加以讥诮:

“言哉,言乎哉!会鸟兽之离哉!”

这些讥诮带给绿衣生的不是愤怒,而是乡愁;常见他不时地引领西望,一面点头,一面啁哳嗢咿地自语。这使好客的沈周,不自禁想到祢正平赋中的景象:

“眷西路而长怀,望故乡而延佇!”

岂不正是绿衣生的写照!但,他也不知道他何以离群来到这多烟多雨的江南?到底有什么不能西归的苦哀?更不知道怎样安慰这青年游子的寂寞。

七月十三,大约绿衣生作客竹庄一年左右,沈周心中那种不祥的预感终于应验了。卧病不起的异域青年,睁着乏神的眼睛,看着西下的落日;这时的他,早已食不下咽,连平时最喜欢嚼食的麻籽,放进口中,也随即吐出。只是含混无力地念着佛语,仿佛想借以消除罪衍,回归彼岸。

沈周以怅惘的心情将这位客死他乡的西域青年,埋葬在西岗之下;头向着西方,使他可以永远遥望故土。并在埋铭上刻:

“言华服章,速身之殃,牢笼客土,气阻乃愈;首西而埋,以永尔怀。”(注二)

距绿衣生死前十余天,六月癸亥,爱壻史永龄的四岁儿子,出疹夭折;不仅为史明古一家带来悲戚,也使沈周的心境,笼罩上一片灰暗。世上最惨痛的事,无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几年前,长壻许贞丟下妻子和幼女撒手而逝的时候,沈周曾以诗来抒写心中的悲痛:

“人生寿短由天数,为汝纯耼特哭之,眼泪不堪秋水注,髩毛合作晓丝垂……”——哭许贞(注三)

此后,沈周和那又贫又病的长女,就把希望投注在许贞的孤女身上,盼望她结婚生子,遥承许氏的香烟。

“人生寿短由天数”;沈周思量着哭许贞诗中的字句。不久前,传诵一时的文林“和唐寅白发”诗中,也有“天地闷杀机,与夺难穷诘”的句子;看来死生真是一件无可如何的事,只好由天任数;然而,一个四岁的孩子,三个月前还亲见他在牡丹阑前玩耍跳跃,以那稚嫩的吴江口音,朗诵着浅近的唐诗。那天真的影像仍不时浮现沈周眼前,诵诗的声音,也依旧萦绕在沈周的耳边,那稚嫩的小生命,却一去不回;这只能说是上天对史明古和他,对爱女、爱壻的一种无情的作弄吧!

也许真是所谓“祸不单行”吧;这一年乡试落榜的文徵明,更惨遭丧子之痛。两岁的长子文重金,正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像株突然被吹折的嫩苗,离开了人世。对年逾知命的文林,也是一记沉重的打击;好在他为人达观,儿子、媳妇年轻,依然抱孙有日,内心的哀伤,不久就平伏下来,专注于着作或整理在滁州时的奏议和札记。

多年来,一直过着清贫教馆生涯的都穆,这次不虚此行地中了乡闱,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来春的礼部试。都穆行年已经三十有七;倘一试不中,听说“吴先生”意欲推荐太学,不仅可以解决家庭和个人的生活问题,也很适合于都穆的志趣;或者能得个试用的机会也未可知。这件事,对文徵明而言,一方面为好友的高中和光明的远景而欣慰,一方面也作为对自己的策励:因此,落第、丧子的创伤稍微平伏之后,重又沉埋进书卷之中。尽管同窗砚友,早有“艺文丧志”的讥诮,但他仍然不愿放弃对绘画、书法及古文的研求。

不知是冬天的严寒或从昆山迁来的近邻朱希周(懋忠、玉峰)和远在浙江的赌友徐经中举的影响,一向像脱缰野马似的唐伯虎,也停留在背河面街的小楼中。文徵明、张灵、祝枝山及家住葑门的邢参(丽文)等,又可以经常集聚,浮沉在伯虎所珍藏的书海之中。唐伯虎校读古书的方式,别创一格,一面看一面用朱笔批注在书旁。每读完一卷,便以三数语综括全卷内容,记上阅读年月:或在书端题上一首小诗,算是阅读心得。遇到卷尾空页,则随兴绘写几笔山水、花鸟、人物或风竹之类。读书对他,仍然只是一种享乐;此际伯虎,虽然已经稍微约束形迹,似乎并不想在其中猎取功名。

在这宁静而寒冷的腊月里,在这闹市洞天的小楼上,文徵明读完了宋秘书郎黄伯思(长書)的暡东观余论暢,书后的题识方式,则与唐伯虎大异其趣;先简介黄伯思其人及生平着作。然后引经据典,阐明该书已经刪改,并非原貌。次论原刊册数及内容的精到充实……《注四)总之,但凭这篇观后记,足可以见出文、唐两人的性情和趣味上的差异。

邢参借读的是暡大玄集注暢,卷末仅题:

“弘治乙卯腊月,葑溪邢参观于皋桥唐伯虎家。”

如果不为借观唐伯虎的藏书,邢参虽然经常与砚友们在葑门一带寺庙中相聚,谈文论艺,吟咏唱和,但很少踏入友人家的门户。当他们相聚的时候,邢参的沉默和张灵的嬉笑怒骂形成强烈的对比。他们同样清贫、好学。张灵很有古狂者的洒脱与豪放;尤其喜欢借酒消愁,或寻求创作的灵泉。他的口头禅是:

“日休小竖子,尚称醉士’,我独不能醉耶?”

那首“对酒”诗,堪称他的名作:

“隐隐江城玉漏催,劝君须尽掌中杯,高楼明月笙歌夜,知是人生第几回?”(注五)

人生苦短,称心如意的事情更少,因此醉乡之游,就愈加可贵。在张灵的生活天地,唐伯虎往往扮演着可人的角色。

“日高春矣,睡何为?”那日,唐伯虎原想跟张灵畅饮一番,他直抵张灵简陋而狭窄的卧室,但是却先遭张灵一顿抢白:

“今日无酒,雅怀不启,才入醉乡,又为相觉。”

“正欲邀子耳。”听说有酒,张灵一骨碌地爬起,于是驾舟,向虎邱荡桨而去。

“宁逢猛虎斗,安忍儿女啼?”对于张灵,无分冬夏,只以一袭短布衫蔽体,置父母妻子饥寒于不顾的作风,后起之秀的徐祯卿,深深不以为然。他真心希望满腹文史、画风古拙的张灵,在偃息弊庐,喟然长歔外,也能兼顾现实:

“咄咄张竖生,时命何迫窘;狂趋欲何之,家无斗石储,为汝戚戚复戚戚。抚畜老幼当从何须?晨起弗踯躅,且往探囊赀,空负文史腹,肠枯竟奚为。”(注六)

同样好学、出身清寒的邢参,言谈气度,则像他文章一般的优美柔和。他的淡泊、含蓄、沉静,可以媲美颜回。常常雨雪纷飞,屋漏粮断的时候,朋友关心地前往探视,却见他怡然自得地吟咏着所得的佳句。

冷眼旁观的徐祯卿,从邢参的为人处世,归纳出四种美德:

“养和靖躁,汪汪德心。恬泊处约,一何洁操。,丈优气柔,君子之思。奋概履方,恂恂谊士。”(注七)

他的结论是,邢参使人“近之不厌,远之有望。”

比起唐伯虎父母妻子相继亡故的孤独,张灵、邢参的贫苦;以及前者所遭受世俗的曲解和排斥,文征明自觉所遭遇的不幸,也就微不足道了。因此,时当除夕,四周爆竹喧天,且喜父亲、妻、女同聚一堂,幸福与满足的感觉,油然而生:

“糕果登盘酒荐椒,听歌聊用永今宵,老亲自喜还家健,幼女仍書学语娇。终岁悲欢言莫尽,一灯团聚福难消,桃符日历年年好,不谓青春却暗凋。”——乙卯除夕(注八)

在所有的师友当中,也许年长三十三、四岁的沈周,更能了解祝枝山内心的仿徨和苦闷。因此,常常以诗来安慰和开导他。例如他参加春闱受阻,沈周以“奉慰阻试”诗,加以宽解。作“寻闲”四韵,来点醒他热衷功名的迷津;祝枝山最为感动的一首是:

“忙忙晓起逐鸡栖,碌碌梳头鸡又啼;傀儡不曾知自假,髑髅方始笑人迷。昨朝青髩今朝雪,满眼黄金转眼泥;输我一樽酬见在,有诗还向醉时题。”——寻闲(注九)

弘治七年十月二十四日,祝枝山冒着严寒到竹庄相访亦师亦友的沈周。在萧条的林木中,两人把手,踏叶而行,感觉上,很像古代的隐者高士,在踏雪寻诗。归来后,沈周以素笺水墨,将此情此景,画成“林壑幽深图”,并为诗相赠:

“……君今文名将盖代。踪迹所至人争迎;青袍猎猎风满袖,知者重者无公卿。老夫朽惫人所弃,子谓差长加其情。临分日落渺野水,扁舟南骛迷孤城。”(注十)

不过,这种种点化、期许和勉励,并不能完全化解祝枝山利人济世的怀抱,和功名受阻的愤恚。

有时,倒是唐伯虎那背河临街的小楼,可以望月,可以纳进习习的凉风,可以俯瞰波光粼粼中的船影,使人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出世之想。

唐伯虎的某些诗境,及处身于丧乱中,仍旧保持着夷然、放逸的生活态度,对这位把他从读书小楼引向广阔天地的祝枝山,有着震撼性的影响。因此,祝枝山觉得,唐伯虎无论识见、学问、才具和未来的成就,都将远远地胜过于他。有时,他很想跟他细细地吐露肺腑;或者说,一叙他对唐伯虎的倾慕,扣击唐伯虎智慧的洪钟;但他愈是这样想,反倒有种不知从何说起之感。

一次,他到利济院纳凉,古木参天的寺院中,非但没有逼人的暑气,更无一丝尘垢。壁间唐伯虎的题诗,使他有种先得我心之快。赞叹之余,他也仿效“唐山人体”,题诗一首:

“生脱米盐缚,暂于香火亲,凉地肯容我,暑威难逼人。院有古时树,室无今日尘,忽作片时梦,到家还畅神。”(注十一)

多愁善感的唐伯虎,不仅为头上的几星华发,感时光之流逝,泫然而泣,他也会为暴雨狂风后的落英,流下戚伤的眼泪。这一点,祝枝山也有同感,大概这就是他们气质上相似之处吧。尤其牡丹花谢的时候,他不仅为花期的短暂而感伤,为了不忍花瓣在地上腐烂,祝枝山总是命小童检拾盆中,放在茵席上,依依惜别:

“可怜一年只数日,使将华彩付虚空,岂忍使渠委泥土,拾置盆盎茵席中。虽然终返不久在,见我惜才心不穷。”

当他这样感伤一阵之后,忽然又觉得意味过于消沉衰促,因而再作一首来化解那种心灵中的灰暗:

花开花谢,循环不息,即使一年开十日,百年也有千余数;接着,祝枝山略带几分牵强地将人比花:

“……吾人但教只似花,一年一度荣长留;聊复烂熳一百年,也可谓久岂足愁!”(注十二)

如果从小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情;则前一首诗,可以代表唐祝二人的共同特质,后一首诗,正显示出祝枝山在出世与入世二者之间的矛盾心态。而他的放弃团圆守岁的天伦之乐,于弘治八年隆冬岁暮,孤舟北上京师,就是这种矛盾心理的表现;或许得自祝颢、徐有贞内外二祖及岳丈李应祯的影响所致吧。

他向好友谢雍(元和)解释:

“飘摇辞故林,行行不自己。”

弘治九年元旦,祝枝山船经朱帘十里,笙歌处处的扬州,寒意逼人,他连城也未及一入。船到高邮,因故受阻,在迟滞难行的客舟里,内心的感触,纷纷似掠过舱边的雪花:“十年来学道,千里去辞家,身客须眉别,途危日月赊。论心吴苑酒,牵意广陵花,添入新年里,应知是鬓华。”——高邮阻行漫赋(注十三)

辗转难眠的夜里,种种往事,乃至家乡的一草一木,纷纷涌现在他的眼前:

前年端节那天,天气晴朗异常,在儿子欢歌声中,妻子亲自为他剥粽,一种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闺中情趣,使他发出幸福的感喟:

“……问他痴祝老,不醉待如何?”——寅端午拟白(注十四)

行前,园里手植的梅花,正当怒放,阵阵香风,沁人心肺。祝枝山遐想那株梅树,见他久久不再徘徊月下,举杯临赏,心中必然纳闷。在无情无绪中,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春深花谢,依然不见祝三郎的踪影;宋朝孤山隐士林和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因此,祝枝山不难体会他家那株“梅妻”芳心中的寂寞。多情的他,不久便代替那饱受相思折磨的花妻,作了首诗,来责怪他这无情的游子:

“祝家园里一株梅,旧是三郎手自栽;今岁寒花开欲尽,三郎何处不归来?”——代东园梅(注十五)

寒夜漫漫,思潮起伏中,他直觉到虎邱千人石边的老朴树,也怪他颠狂;轻弃佳山胜水,背井离乡。而他思念中,唐朝名妓真娘宅畔三株风姿绰约的灵木,说得就更为缠绵多情:

“……笑杀三郎薄幸人,何处风流能胜此,枉将抛下没亲情。”——忆虎丘三首之一(同注十五)

至于表现得如此风流情致的,究竟是真娘宅边的弱柳垂杨?或是那古迹四周的莺莺燕燕?似乎只有祝枝山心里明白。

……

在朦胧的晓鸡声中,祝枝山从一片混乱的梦中惊醒;头脑沉重,口中干渴,阵阵寒风,从舱外呼啸而过。四周除了同船者重浊的鼻息,就是无边的黑暗。他不由得回忆起旧年二月间的一场梦:

梦中,他捧着一部传家的古籍,引经据典地与人争辩易理。在情绪激昂,语言咄咄逼人的时候,有人握着手腕,用力地将他摇醒;定神一看,乃是睡在身边的小妾阿黄。

“書兮缊兮,易之门兮。会而通,而易之宗……”(注十六)使他快慰的,阿黄不仅及时把他从梦中唤回清明世界,而且能记诵下他梦呓中所说的易理。今后的孤衾独眠岁月,又有谁以纤手和慧心,适时把他唤出梦境,记诵他含义深长的呓语!

注一、暡过云楼书画记暢页二四二。

二、暡石田集暢页八四二“绿衣生埋铭”。

三、暡石田集暢页六六曫。

四、(甫田集暢页四八六“书东观余论后”。

五、暡明诗纪事暢册五页一一一三。

六、暡明朝小说大观暢页五六九,徐祯卿“新倩藉”,新兴书局版。

七、同前书,页五六八。

八、(甫田集暢页八曫曫。

九、暡祝氏诗文集暢页二五曫。

十、(石渠宝笈暢页一曫二六。

十一、(祝氏诗文集暢页九九。

十二、同前书,页二七一。

十三、同前书,页一三九。

十四、同前书,页二四八。

十五、同前书,页一四二。

十六、同前书,页三四。

同类推荐
  • 李鸿章全传

    李鸿章全传

    李鸿章,最具争议的晚清重臣之一,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第一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屈辱条约的签字者,然而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又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最早的电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国人骂他,是因为觉得他与晚清的许多耻辱有直接关系;西方人敬他,因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杰出外交家。
  • 历史上那些奇人奇相

    历史上那些奇人奇相

    本书搜集史书中的异相之人之事,看看历史上有多少奇人奇相,以飨读者,同时根据这些异相梳理一下中国古代思想。
  • 中国古代高僧传

    中国古代高僧传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在富饶广袤的神州大地上,数千年来,曾经涌现出了一批批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英雄豪杰。他们如夜空中的群星,交相辉映,璀璨夺目。岁月的流逝,冲刷不掉他们的英名;朝代的兴废,也改变不了他们不朽的业绩。他们中间,有雄才大略、举贤任能的国君;有变法图强、励精图治的名相;有横刀立马、席卷千军的将帅;有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谋士;有忧国忧民、忠言直谏的贤臣……他们是我们民族的精英、祖国的脊梁。
  • 梦归田园:孟浩然传

    梦归田园:孟浩然传

    孟浩然身怀仕途报国之心,情系山水田园之美。然文人功业的失意、家庭生活的磨难、求仕与归隐的矛盾,终使一个才华横溢、耿介清高的诗人落寞而终。作者依据史料和传主诗作,详尽描述了孟浩然的人生际遇、思想变化与命运轨迹;他与王维、李白、张九龄、王昌龄等人的酬唱交往,与时代背景、国家隆衰形成内在参照,体现了大唐盛世的时代精神。——文史专家何西来孟浩然一生浩情在胸,可惜大梦难成,总在落寞孤寂的路上。作者深切地感受到传主的不幸与无奈,用心地在这不幸中检视他杰出的山水诗创作,并在其人生与诗歌的不断缠绕中书写其丰富的精神世界。作品结构严谨,感情充沛,语言质朴,颇具诗意蕴含和感染力量。
  • 中国皇后传

    中国皇后传

    本书力求通过她们的详细传记,科学地评价其功过是非,如实地反映历代宫廷制度和生活,以及与皇后有关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皇后作为寄生于封建统治权力的顶峰:皇帝周围的一个群体,她们对封建政治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尽管封建史学家或为皇后作纪,或为皇后立传,但是记载或失之简略,评论或失之偏颇,无论在史实还是观点上,都有重新研究的必要。不了解皇后,也不大可能全面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鉴于此,我们编写了《中国皇后传》一书。
热门推荐
  • 李文节集

    李文节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家掌门实在太强了

    我家掌门实在太强了

    这是一个门派养成的故事。高中生方云在看小说的时候意外穿越异界,获得门派养成系统,创立了“天下第一派”,从此成为一派掌门,肩负着振兴门派的伟大使命。咳咳,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大门派,都是垃圾。
  • 异彩瞳

    异彩瞳

    敢爱敢恨,爱我者我必以千倍爱之,害我者我必以万倍还之……
  • 镜通诸天万界

    镜通诸天万界

    一日吕辰在家上厕所,突然镜子里出现一道奇异的光芒。“卧槽!这是哪啊!!!”从此开启了纵横诸天的故事。第一个世界天龙八部。ps.本书剧毒,别轻易尝试,新人作家,纯属自己在yy。
  • 聊斋市井志

    聊斋市井志

    市井多美女古人诚不欺我,可是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她们都不是人呢?抚媚狐女自多情,孤魂野鬼终难离,花妖仙子落凡尘,且看我仗剑破红尘。妖孽鬼怪尽出,神魔仙佛共舞,道法显圣。在这个光怪陆离,魑魅魍魉的世界,让我且哭且独行。
  • 战争之徒

    战争之徒

    也许你留心一下真正的魔法,各类种族,你可能就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战争或许是真的为了和平吧!世界上最无奈的事,莫过于你想做的和你真正做的天差地别。且看。
  • 年少有你多欢喜

    年少有你多欢喜

    年少有你多欢喜,感谢那是你,路过我的青春。绵尔俊颜短篇作品集。
  • 有间文库:伪自由书

    有间文库:伪自由书

    《伪自由书》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收录了鲁迅在1933年所写的杂文四十三篇,是鲁迅在特定的历史时,以杂文为武器进行政治斗争和思想批判的战斗记录,包括《观斗》《大观园的人才》《从讽刺到幽默》《出卖灵魂的秘诀》《中国人的生命圈》等。
  • 若即亦若离

    若即亦若离

    你死我生,是我不够爱你;你生我死,是我爱不够你!沧海桑田,天地变换,能否同生共死,看一世花落我心。本书已经停更啦!偶已经将这本故事重新构思成新书《邪王追妻拽破天:女神逆袭》,想看《一叶非花》续集的亲们就去围观《邪王追妻拽破天:女神逆袭》吧,不要在再收藏和推荐《若即亦若离》了,好浪费的呢。
  • 神兵卫

    神兵卫

    造物主与这世界的人类签订平衡的契约,于是人类开始掌控自己的命运!而这种契约却是不可打破的最强的契约。从那时候人类开始苏醒,苏醒的力量、苏醒的智慧还有欲望;不断增长的欲望不断推动人类一点一点开始壮大,但是人们似乎忘记了曾经的契约,慢慢当人们自以为掌控一切的时候,整个的人类命运也开始渐渐的失控!当命运的齿轮慢慢旋转,谁来平衡命运的天枰?远古时候,造物主创造了人类因而也掌控着人类的命运。终有一天,拥有智慧的人类开始反思这种被控制的生活,开始厌烦,开始反抗。人们不断推到神像,拆毁庙宇,焚烧深的信物,而众神也开始了对人类这种背叛行为和不敬的打压,于是人类和众神之间的战争开始爆发,而后不断升级,人神之间的战争对于人类而言几乎是一种自杀行为,戏剧性的是战争终止于造物主的妥协。人们将推选出来领袖送入天界与造物主谈判,最终的结果是人类和造物主之间签订平等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