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388900000032

第32章 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1)

孩子的自尊需要父母的保护,否则,就像透日月的玻璃物,碎了就很难黏合起来,伤害也是永远的。家庭教育中您是否关注过对他健康人格的塑造?伟大的教育家洛克说:“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刚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白己的好评。如果父母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就越淡薄。”

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要揠苗助长

家长们上演的一幕幕揠苗助长的闹剧

据一份幼儿园问卷调查显示,孩子离园回家后,都要学习两个小时,家长要求孩子写字、算算术,使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致使孩子难以接受,产生厌倦情绪。对此,家长一味埋怨孩子不理解家长的苦心,甚至打骂孩子,这样做的结果就像揠苗助长一样,不仅不奏效,而且事与愿违。

卡尔·冯·路德维希就是一个在父亲揠苗助长的教育下被毁的天才。卡尔学习天赋极高,他的父亲把全部的心血投注在这个天才身上。他亲自教儿子高等数学,强迫孩子醒着的每一分钟都要学习。一切与学业无关的兴趣,体育、游戏、对大自然的探索都被父亲阻隔在门外。最初,这样的教育似乎取得了成就,卡尔八岁时就能够学习大学数学,九岁他就能学习微积分,不断跳级,修完整个大学课程只用了三年,也就是说他十一岁大学毕业。大学教授们预言卡尔会成为一名世界顶尖的数学家。

父亲更是不停地催逼他,一心想让他过早地功成名就,容不得卡尔有任何休息和调整就让他继续上研究生院。

辉煌转瞬即逝,卡尔上研究生院的一年后,对数学再也提不起兴趣,不久转入法律学院,但他很快也对法律失去了兴趣,至此再也不想动脑筋,再也不想思考问题。最后,曾经的天才从事办事员工作,远远地偏离了他父亲的培养轨道。而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的做法与卡尔父亲的做法恰恰相反。徐达章,是一名民间画师,在当地小有名气。耕作之余,在镇上以鬻字卖画补贴家用。

家里挂满了父亲的字画,幼小的悲鸿耳濡目染,对书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可当他要求学画时,却被父亲温和地拒绝了:“你应当好好用功读书,因为要想成为一个画家,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两年后,九岁的他才如愿以偿,开始从父习画。

揠苗助长,有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我们首先来分析徐达章的做法为什么和现代家长的做法大相径庭呢?原因就在于他意识到对孩子的培养应该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即使以后孩子能取得一定的成就,他的心理却未必健康,不少人的身心健康受损,在不幸中度过自己的一生。这些天才因为父母独特的教育方法,成了杰出人物,但是他们的一生却很不幸。英国的文豪约翰·拉斯金、哲学家尼采等人的一生遭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拉斯金是由母亲精心培养大的。他母亲从来没给幼小的拉斯金买过玩具。

母亲每天早上花几个小时和儿子一起读《圣经》,拉斯金只上了几个月的学。而大部分教育则是在家里进行的。

他18岁考入牛津大学。母亲硬是在大学附近租了一间房,密切关注儿子的生活。

尽管拉斯金最后成了文豪,但他的婚姻生活并不美满,妻子离他而去。在晚年,他说道:“我所受的教育,一般说来是错误的,而且是不幸的。”据说,他在长大以后曾经多次发疯。尤其在临死前的一年,他因精神极度错乱而痛苦不已。

尼采的母亲则对他进行早期教育,要求尼采按照她的意志行事。结果,尼采变成了一个认真、深沉、懂礼貌的孩子。他不同于别的孩子,做事刻板,绝对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因此,周围的坏小孩都取笑他,结果他45岁时发疯,由母亲和妹妹照看,第二年便去世了。

具体说来,揠苗助长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揠苗助长必然扼杀儿童的兴趣和智慧。儿童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这对其成才是极为重要的。家长和教师的天职就是保护和培养这些好的心理品质。郭沫若说的“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指明了一条规律:兴趣是成才的起点,是驶向知识海洋的“快艇”,是走进知识殿堂的“入门证”。居里夫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如果家长只有望子成龙之心,但不讲究教子成才之术,一味揠苗助长,结果只能亲手熄灭孩子的智慧火花。

其实,揠苗助长,必将损害儿童健康。孩子不是“机器人”,除了学习,他们还要休息、娱乐、游戏、玩耍。总想“一口吃个胖子”,一味“填鸭”,孩子身体垮了,又何谈成才呢?

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自然界的万物都按照生长规律自然生长,人类为万灵之长,也自有其发展规律。为促其生长予以施加外力,倘若施用的外力不当,就很容易使发展出现倒退甚至“枯萎”现象。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

因此,教育儿童必须充分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这个客观规律,以这个规律为依据,提出教育要求,先了解孩子的现有水平,包括身心发展水平和所学知识的实际水平。立足于现实,在此基础上再谋求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有效的教育方法。应该循序渐进地传授给孩子知识,培养他的能力,不能急于求成。同时要注意巩固,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千万不能贪多求快,否则孩子会产生恐惧、厌烦,甚至反抗,正所谓“欲速则不达”。

尊重孩子,不当众揭孩子的短

伟大的教育家洛克说:“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如果父母当众宣布他们的过错,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损坏,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就越淡薄。”

误区:家长“尊重”意识薄弱

“孩子是我的,我说两句怎么了?”面对旁人善意的劝告,那位爸爸理直气壮地说。儿子一直耷拉着脑袋,一言不发。

爸爸的理直气壮来源于他对儿子作为私有财产的认定。

“又考那么低!看看这分数!”妈妈抖着试卷,像在寻求客人的同情。

客人略显尴尬。“看书去!怎么还不去!连我的话都不听了!”孩子怏怏离去。

妈妈拿出了最后一张王牌。

“我说错了吗?他一直都这样,我看是改不了了!我也不报什么希望了!”

妈妈气愤失望的表情让儿子无地自容。屋子里寂静片刻后继续喧闹,有劝慰的,有附和的,声音迭起。

总是一次次的揭短,让儿子难以忍受。

“没什么,小孩子,懂什么自尊啊!”嬉笑中继续攀谈。

自尊心的有无,年龄不是评判的标准,家长看似无意的言语其实已经渗透到孩子心灵深处了。

“孩子就得经常说,要不就忘,你看上次我跟他老师提了一次他尿床的事,以后不是再也不尿了吗?六岁的孩子,说出来我都觉得丢人。”

自己尚且觉得丢人,更何况是作为当事人的孩子,不仅要忍受母亲的唠叨还要承受自己被当众揭短的难堪。

“你看看你,笨手笨脚还老忘东忘西,上次打碎水杯,这次又丢了鞋!有哪件是好事啊?”一屋的客人,妈妈的嗓门一点都不小。

放弃嘴巴的一时舒服,不要让孩子无处可藏。

对于孩子,我们总是忘记一个事实:孩子和我们一样,也是个独立的个体,是一个和我们一样有着自尊的“人”。

先来设置一个场景,假如在公司的年终舞会上,有一个同事突然在大庭广众之下笑说:“你的舞怎么跳得这么差啊,就像是大象在扭动。“你唱歌真难听”。你是怎样的反应?实际上,你当众揭孩子的短时,他和你此刻的感受是没有区别的。

有效改变他,当众揭短使不得

首先,孩子受到了伤害,也许是久远的。任何人都会犯错,家长的不宽容让孩子日后也变得苛刻,对别人的要求也会多起来。当众揭短,孩子容易自卑,走不出家长对自己的描述和定位。或者孩子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既然已经这样了,大家也都达成共识,改了又怎么样呢?

其次,孩子认识世界的渠道发生了倾斜。在成长初期,孩子往往通过家长这个窗口来认识世界,来完成和巩固对自己的判断。家长的当众评价无形中对孩子认识世界造成了一定的错误指向,孩子会认为这个世界苛求完美,不会保护个体的尊严,在以后的生活中,孩子也极容易将此要求延续到和他人的交往中去,甚至以后自己组建家庭后,他的家教模式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孩子的幼小心灵也会惧怕****地暴露在众人面前,爱孩子就真正地为他着想。当问题出现时,家长不妨寻求解决的办法,这样远比批评有效。明确地告诉他,他做得不对,他要为自己的过错负责,这样既建立了孩子的责任意识,又转移了自己的愤怒。

唤醒对孩子的尊重,停止揭短

鲁迅先生曾说:“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教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鲁迅先生的话正表达了这样一种现代观念——子女,是我的孩子,又不完全等同于我,他从母体出来后,已与母体分开,成了人类中一个独立的人。因为还是我的孩子,作为父母就有教育他的义务,而这种教育主要是教给他自立的能力,因为他不等同于我,所以要解放孩子,使他们完全成为独立的人。

既然是独立的个体,就需要给予孩子完整的尊重,所以停止揭孩子的短。

在家庭教育中,教育者的心态和教育的出发点直接影响着教育结果,所以不要因为他是你的儿子,就蛮横地在众人面前让他的缺点一览无余。或者因为无法掩饰你愤怒的情绪,就无辜地伤害孩子。孩子的自尊心有时是透明的玻璃体,碎了就很难黏合起来,伤害也许是永远的,所以多给他一些善意的保护吧!

巧妙地收起不满,家长需要镇定。

让他知道没有理所当然,他不是当然的占有者

爸爸的“认罪儿子的笑”

一位妈妈给3岁的儿子买了盒新鲜的点心。儿子津津有味地吃着,爸爸走过来说:“什么好吃的?让我尝一尝。”儿子按住盒子盖大叫:“不给,不给。”

“小东西,别这么自私,给一块。”爸爸故意从盒中抢了一块点心咬了一口。结果儿子大哭起来,非要爸爸吐出来不可。妈妈连忙跑过来哄着:“宝贝别哭了。都是爸爸不好,咱们打爸爸。”儿子大叫着:“坏爸爸!坏爸爸!”最后在爸爸连声的”认罪“中,儿子才破涕为笑。

生活中这种例子不胜枚举。现在的孩子考虑自己多,关心父母少。他们认为父母的付出、牺牲是天经地义的,从不把父母的辛劳记在心上,他们不懂得体恤、关心和照顾父母。儿子的自私让人心寒。可是归根结底,教育和抚养孩子的人是家长,家长的言行在潜移默化间让孩子已经形成了一种“理所当然为我独有”的意识,这就像在教育初期埋下种子,慢慢地发了芽、开了花,成熟了,就自然而然结了果,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所以,儿子的行为也是必然的。

仔细考虑之后,值得同情的反而是孩子。因为弱小的孩子并没有判断力,母亲的爱让他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他就是“理所当然的占有者”,孩子并没有错。

错误的根源在哪里

1.父母的意识问题

“就他一个孩子,有什么好的不给他给谁啊?”

家中不是只有他一个人,可是所有的东西只给他一个人,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所有的东西理应归我。

客人送来了一份礼物,孩子走过去,自然地拆开了包装纸,把礼物拿进自己房间。父母安然的表情让客人欲言又止。母亲还略显得意地说:“一直都这样,都是我们惯的。”

家长从意识深处并不觉得这是不好的行为。

2.父母的言行鼓励

一家三口围着饭桌吃饭。

孩子把自己喜欢的菜拉到自己面前,恨不得一个人全部吃掉。母亲随着孩子,也专门把孩子爱吃的菜放到他面前,自己干瞅着不吃。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能够告诉孩子: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是自私的行为,这样做很不好,孩子起码会有“这样做不对”的意识,然后才有改正的可能,这样,情形会大不一样。可是家长的做法无疑鼓励了孩子的自私行为。

3.孩子的自我宠爱

“他们都喜欢围着我转,我想要什么他们就得给我什么。”

现在的家庭多以独生子女为主。自然的,孩子成了家庭的焦点,关切无处不在。无形中,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加强,霸道蛮横也就应运而生。孩子把自己作为理所当然的占有者,这种心理显而易见。

集体活动中,明明劳动时总是把脏活、累活推给别人,他说:“铖在家从来都不用动手。”发新书时,把好书留给自己,把破书给别人。“铖才不要那本破书呢!”出去坐车时,他总是跑在最前头抢最好的座位,尽管老师和体弱多病的同学在那里站着,他都视而不见。

“不让自己吃亏”在明明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你都为他做了些什么。父母在对孩子付出时绝对不能当无名英雄,要从小告诉他,没有谁是应该为他做什么的,也没有什么是必须为他做的,无论是谁,为他做了什么,都应该感激;绝对不能让他感觉父母为他做任何事都是理所当然的。

同类推荐
  • 父母,请这样和孩子沟通

    父母,请这样和孩子沟通

    本书为广大父母打造了一把打开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让父母们去切身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从而找到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使孩子心甘情愿地与父母配合。以真诚的态度倾听,孩子才肯吐露心声,设身处地地体谅孩子,孩子才会体谅你的良苦用心,如此良好的亲子沟通方能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 剑桥家训全集

    剑桥家训全集

    剑桥八百年的教育智慧,滋养着一代代的杰出人物。但是,有一个课堂比剑桥更深刻地影响着它的学生,那就是家庭;有一些老师比剑桥的教育家们更注重引导学生走向成功,那就是父母、家长的言传身教决定着孩子的一生,在这个特殊的教育澡堂上,老师们更需要学习教育的方法,更需要吸取剑桥的教育精华。本书365个教子故事,365堂人生之课,和孩子一起,共同体味来自剑桥的最真实感悟,携手走向成功的未来。
  • 不完美,很幸福:一个幸福主义者的育儿手记

    不完美,很幸福:一个幸福主义者的育儿手记

    作为妈妈,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表现得出色和出众,凡事都要“占上风”“抢风头”,唯有如此方能显示孩子是优秀的,心里才会踏实和高兴。其实,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不举手、不发言,不等于不优秀。一是,孩子可能有自己的想法;二是,孩子的格可能比较害羞。小孩子的一些表现谈不上“好”或“坏”。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只要不影响他们的发展,就让他们顺其自然地去成长吧!家长不要着急,不要批评孩子,更不要因此对孩子失去信心。
  • 蒙台梭利的教育

    蒙台梭利的教育

    本书既是包含教育大师经典教育理念的智慧结晶,又是一本通俗易懂、极易操作性的实用教子手册,是蒙台梭利博士对她所进行的教育创新背后的理论原则的揭示,向父母、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介绍了蒙台梭利方法的指导原则,以及如何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进行“自我教育”的环境。
  • 我把美国教育方法带回国

    我把美国教育方法带回国

    画云博士在海外生活20多年,她的教育研究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本书通过她育子和教学的经历,深刻剖析了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的本质,并为优化这些关系提供了许多具体的操作方法。这些方法的灵魂即无条件的爱,它令许多教育问题迎刃而解。本书中西合璧,教育理念前沿。虽然从内容方面来看,谈的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但从价值和功用上说,也可以成为一个人自我成长的良好读本,其中的反思、诚恳和自我觉醒意识,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著名教育专家《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我把美国教育方法带回国》作者是资深的教育专家画云博士。
热门推荐
  • 白芷于水

    白芷于水

    “如何能不枉来这世间走一遭?”“生,不论善恶,对得起自己便足矣;死,无怨无悔,放得下所有。”——论,紫岚毒国公主的一世轮回……
  • 历史指环

    历史指环

    一枚神奇的指环掉落凡间,一个少年的身世扑朔迷离,天穹众神围绕指环的使用者们展开一次次博弈。少年苏默成功解锁指环,却被系统赋予特殊时间主线:一天即一年。纳尼?如此生活,他三天两头睡一觉,十年八载都过去了。一觉醒来,妻子变奶奶的感觉,想想都崩溃。为使自己变回正常人,苏默只能被迫修炼指环赋予的功法,被迫完成相应的历史任务。“这坑爹的指环,还让不让人活了。”书友群:814598584,回复书名即可添加
  • 王俊凯之落跑新娘

    王俊凯之落跑新娘

    她是冉家二小姐,一位不喜社交的小姐,埋名在杂志社交友。他是王家大少爷,一位手腕强劲的少爷,掌管着王氏集团。本小说主攻凯。即将拉开帷幕,敬请期待——《王俊凯之落跑新娘》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逆斩轮回

    逆斩轮回

    少年梵天因红颜之死,逆天而行,随即性情大变,逆坠入魔,一路走来,神魔闻风胆惧,仙佛遇则魂飞九天,看淡了生死轮回,他决定要改变这个令他厌恶的世界,创造一个他心中的宇宙乾坤。
  • 电竞教练:请大佬回归

    电竞教练:请大佬回归

    闫三,芳龄22,性别女?16岁前的梦想是当一个竞技大神,16岁后的梦想是当个米虫,22岁后的梦想,是带领她的战队,站上顶端!哦,虽然她只是教练来着。
  • 心理平衡点

    心理平衡点

    人类的一切矛盾冲突,精神痛苦,身体疾患,都是由于失去某种平衡关系的结果;工作和生活上的所有成功,包括事业的进步,人缘的和谐,家庭的幸福、友谊的长久、身心的健康都是善于保持心理平衡的人赢得的!“人类一思索,上帝不发笑”,但是,如果人类不思索,上帝会不会哭泣呢?所以我理解上帝的笑是善意的,于是大胆研究和思索人类的心理问题,便有了《情爱潜规则》、《一眼看透人心》、《办公室几何》、《处世交友恰到好处》,以及这部《心理平衡点》等作品的问世。人类不仅要靠四肢生活,更要靠大脑生活。上帝会笑人的麻木更甚于笑人的思索。
  • 新葫芦兄弟之封灵石

    新葫芦兄弟之封灵石

    与金翅雕大战已经过了五百年了五百年后金翅雕再次卷土归来葫芦娃们又遇到新的敌人获得了新的法术再度冒险
  • 罪心难改

    罪心难改

    傲慢、嫉妒、暴食、贪婪、色欲、暴虐、懒惰。七种罪过,同时也是幻想王朝游戏里七个最无法忽略的ID。且看七个各怀“罪”心的玩家如何走上世界之巅。
  • 王爷,该耕田了!

    王爷,该耕田了!

    身背妖孽名头的花家大妞死而复生,却仿佛换了个人,左手一把桃木剑,右手一根擀面杖,文能治国安邦,武能斩妖除魔。花家大妞的人生座右铭:以武服人,不服就干!王府侍卫:王爷,王妃又因为打架被抓进衙门了。王爷:还不赶紧随本王去接王妃回府!花家大妞:谁是你王妃?你不知道我克夫吗?王爷:没关系,本王命硬!
  • 九重殇:逆天仙妃

    九重殇:逆天仙妃

    她情根深种,痴情纠缠,丢弃所有,步步沦陷,只为呆在他身边,陪他就好,“我愿意灰飞烟灭,还你七世情缘,你把我爱情还给我可好?”她泪如挥下,苦苦哀求着。辗转几世,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