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99700000041

第41章 附录二 新文学一百年(3)

你说是自觉自愿也好,你说是不知不觉也好,总之,文学是“从善如流”般地走进了一条不可逆转的窘境。这就是中国的国情,也就是中国文学的命运。近日从钱仲联的《近代诗钞》抄得林学衡(林学衡(1897-1941),福建闽侯人。1910年入京师大学,辛亥革命后参加南社。但他的诗学主张深受“同光体”闽派的影响,并不赞成柳亚子等人的观点。着有《丽白楼自选诗》等。)诗一首:《乘人力车过市》--

曳车用人力,奔走烈日下。祗此百十钱,乘人如乘马。上坡下坡行,汗出动成把。佝偻腰背折,仰窜弊其踝。得钱活全家,辛苦较多寡。坐客时骂叱,谁是哀怜者?同为仆御流,汽车出巨厦,高座旁无人,千里直一泻。黄金变兹世,劳逸愈分野。终恐起工农,尽使白为赭。

人们都记得《新青年》四卷一号有胡适和沈尹默的同题诗《人力车夫》,今录胡适的一首用以对比:

“车子!车子!”

车来如飞。

客看车夫,忽然心中酸悲。

客问车夫,“你今年几岁?拉车拉了多少时?”

车夫答客,“今年十六,拉过三年车了,你老别多疑。”

客告车夫,“你年纪太小,我不坐你车。我坐你车,我心惨凄。”

车夫告客,“我半日没有生意,我又寒又饥。你老的好心肠,饱不了我的饿肚皮。我年纪小拉车,警察都不管,你老又是谁?”

客人点头上车,说“拉到内务部西!”

发表这诗时,是民国七年,1918年,离“五四”运动的爆发还有一年。正是新文学诞生的前夕。从上举两首诗可以看出近、现代文学以及新、旧体诗歌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们的内质是相通的。但语言和形式产生了重大的改变。对弱者和底层民众的同情和悲悯是中国文学的优秀传统,这在新文学的实践中得到了发扬。从道理上讲,这是无可非议的高贵的传统。在这两首诗中,可贵的同情心产生于个人,但它又作用于社会。在这里,社会与个人并没有产生不可调和的对立。对立是发生在革命文学的激烈批判“个人主义”的时候。到了40年代末,随着对“绝大多数”的极端强调,文学的个人性可说是到了末路了。

这一切都是在非常庄严的、富有正义感的场合下予以强调的。要是我们略过那场关于文学大众化的激烈论争,我们让时间跨过大约十年的界限,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在40年代初的那篇重要的文章中,得到经典性的关于“大多数”与“极少数”(也就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相对立的文学阐析。它们是延续性的,不曾间断的。

“我是个学生出身的人,在学校养成了一种学生习惯,在一大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学生面前做一点劳动的事,比如自己挑行李吧,也觉得不像样子。那时,我觉得世界上干净的人只有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总是比较脏的。……革命了,同工人农民和革命军的战士在一起了,我逐渐熟悉了他们,他们也逐渐熟悉了我。这时,只是在这时,我才根本地改变了资产阶级学校所教给我的那种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感情。这时,拿未曾改造的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比较,就觉得知识分子不干净了,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都干净。”)毛泽东说:“这就叫做感情起了变化,由一个阶级变到另一个阶级。我们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没有这个变化,没有这个改造,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入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851~852页。)

从悲悯情怀到现在这样的道义迷思,这一切似乎都是顺理成章的。新文学中的“工农兵文学”,直接演绎自“革命文学”。他们都是中国社会必然的产儿。上述这种对于大众和集体的强调以及对于个人主义的抨击,到了中国革命成功之后,由于行政力量的加强,也由于权威性的阐释,得到了普遍的推广。主体文学思想的权威阐释者周扬说:“当中国人民已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奋斗了二十多年,他们在政治上已有了高度的觉悟性、组织性,正在从事于决定中国命运的伟大行动的时候,如果我们不尽一切努力去接近他们,描写他们,而仍停留在知识分子所习惯的比较狭隘的圈子,那么,我们就将不但严重脱离群众,而且也将严重地违背历史的真实,违背现实主义的原则。”(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这是1949年7月5日周扬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关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原载《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北京,新华书店,1950。)

持续不断的对于个人主义的批判和申讨,以及与此相关的对于被称为“绝大多数”的集体主义的推崇,给新文学带来了新的伤害。使新文学在原先的社会承诺的沉重负荷之上压上了巨石。这种伤害之所以较之先前更为严重,是因为前者毕竟只是在文学的职能上不经意间加以限制,使本来丰富的文学职能变得单一和狭窄了。它给文学带来的伤害只限于功能上的收缩,而没有伤及根本。而对于文学个人主义的质疑,是对文学创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彻底性的否定。事实是,文学创作如若是离开了非常个人化的对人世万事万物的体验和感悟,如若是离开了基于个人的、而且仅仅属于个人的艺术表现才能和非常个人化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句话,即作家个人天才的独创精神,文学还能有什么呢?

作家是自由创造的君王。他只听命于自己的内心,而无视来自任何方面的指令。任何想依赖外在的力量指挥作家的创作,都只会给文学带来负面的影响。当然作家应当始终关注社会的盛衰和民众的忧乐,对此有强烈的自律性。与此相关的是,强调文学的社会性和倡导表现大众,应当是与文学创作的个人独创的基本规律并不矛盾的,更不会是相斥的和对立的。不能因为引导文学向着社会大众而粗暴否定文学生产的个体特征。同样,也不能因为重视了个人独特的感受和表现力,而认为这种倾向违背了文学的社会承担。

中国作家在这种日趋严酷的写作环境中,往往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按照文学创作的规律,作家的自我意识始终是创作的驱动力和灵感的源泉,但几乎所有的作家都在这一条路上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他们不得不在这里表现得小心翼翼,竭力不让自己流露出哪怕是些微的资产阶级的或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情感。他们有很浓厚的自我意识的“原罪感”。另一方面,他们又处在不断地被要求和被号召的总氛围中。他们要以全部的精力投入他们所生疏的、所不熟悉的人物故事的写作。而在这一方面,也有接连不断的指令,例如50年代初,就有关于表现新的人物,特别是表现“新的积极人物”的指令。(周扬在《新的人民的文艺》中要求作家“更有力地表现积极人物,表现群众中的英雄模范;克服过去写积极人物(或称正面人物)总不如写消极人物(或称反面人物)写得好的那种缺点”。同时他还提出,作家必须站在“时代思想水平上”,“将多方面地、深刻地反映生活与明确地、坚持地宣传政策,两者统一起来”。)后来有批判写“中间人物”的指令。到了“文化大革命”,就更具体也更详尽了,那就是“三突出”、“三陪衬”等。(“三突出”指“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三陪衬”则是俗称,指“用反面人物陪衬主要英雄人物,用其他正面人物烘托主要英雄人物,运用环境的渲染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见上海京剧团《智取威虎山》剧组:《努力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载《红旗》,1969(11)。)一句话,他们不得不抛弃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适应自己所陌生的一切,并按照那些越来越具体、也越来越严格的指令来创作。

同类推荐
  • 读点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读点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美国的一个影评人大卫·邓比,在48岁那年重返大学校园。起因就是当年发生在美国知识界的一场争论--如何对待西方传统“经典”?我们国内也有关于“阅读经典”的争论,几乎就是多年前发生在美国的那场论战的翻版。无论是支持或反对阅读经典,尤其是国学典籍的,都在实际上离他们所讨论的那些书--文学、哲学、历史的作品--特别远。比如四书五经,它们毫无疑问既是国学也是经典,但它们真如某些人所言是邪恶的根源,或者如另外一些人所言,是民族精神的源泉或21世纪的希望吗?得到真实答案的最好办法,就是带着今天所遇到的问题,把这些书认真地读一遍。
  • 莎士比亚叙事诗·抒情诗·戏剧

    莎士比亚叙事诗·抒情诗·戏剧

    莎士比亚的长篇叙事诗包括《维纳斯与阿多尼》《鲁克丽丝失贞记》《恋女的怨诉》《凤凰与斑鸠》《热情的朝圣者》五首。其中《维纳斯与阿多尼》是译者屠岸先生新译,此前从未发表过。本书包括叙事诗、抒情诗、戏剧三部分,其中叙事诗包括三首,抒情诗包括十首,还包括一部戏剧——约翰王。这是一部可以了解社会百态、人性本质的百科全书,无论你是谁,都可以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受持久的心灵震撼,在成长、爱情、信仰等方面产生共鸣并获得启发。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落叶的季节,我不再孤独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落叶的季节,我不再孤独

    岁月如流,我们每个人都已学着自己长大。人生遭际的起起落落,悲悲喜喜的故事中充满了成功的喜悦,追求的泪水以及选择的苦痛、生命的挣扎。正因为如此,生命的色彩才缤纷,内容才丰富。即使是落叶的季节,也不会感觉到孤独,因为你丰盈的生命足以抚慰你的心灵。
  • 废都后院:道不尽的贾平凹

    废都后院:道不尽的贾平凹

    贾平凹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名称和符号,他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和潮流。贾平凹以独特的文学风格,旺盛的创作活力,轰动的社会效应,一次又一次地证实着他在中国文坛的巨大影响。他的长篇小说《浮躁》和《废都》,不仅在国内引起诸多关注和争议,而且得到世界文坛的赞誉和肯定。
  • 筑梦·百老梦

    筑梦·百老梦

    本诗集分为两辑:第一辑 英雄谱; 第二辑 历程。采用同题异体形式:一首古诗,一首现代诗;共222 首,主要赞美了上海百老讲师团为筑中国梦从事德育的感人事迹和他们不忘初心激情奉献的精神。
热门推荐
  • 血脉进化录

    血脉进化录

    天地生万物,万物因天地所生而有灵,天地中第一批诞生的生灵谓之为先天祖灵,祖灵体内鲜血中蕴含天地法则,故而先天祖灵生而通灵,天生便懂修行,强大己身,能控制天地法则,随着时间流逝,祖灵不断繁衍,形成数以万计的不同庞大族群,也因为不断的繁衍令血脉逐渐稀薄,力量也逐渐消弱,但是就算力量消弱到手无缚鸡之力,也能通过修炼使自身的血脉不断的进化,走上血脉进化之路,直至血脉返祖,重掌天地法则........
  • 铭,记你一生

    铭,记你一生

    这绝对的悲剧,还有点虐。亲们,我是第一次写小说,真的是第一次,如果有不好的地方,你们随便说,我想攒点经验,谢谢,谢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新汉乱世之西游齐国传

    新汉乱世之西游齐国传

    西汉末年,中原大陆朝廷腐败混乱导致各路匪贼群雄并起,而东方有这么一个小国,在连云海周围的花果山傲来国曾经是战国时期齐国的领地,自齐国灭亡独立后因很少有人知道花果山并未被中原再次吞并,这里形成了与中原不一样的文明,然而中原的大乱波及到了隔着连云海的傲来国,加之日本势力乘着中原大乱开始趁火打劫,由此,一场轰轰烈烈的西游英雄们的诞生在此开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品嫡女

    一品嫡女

    俊美的父亲,绝色的母亲,却有个无颜的梦千落,只怪遗传出了错。慵懒的性格,超级的智商,请别惹我,如果你把我内心的小老虎唤醒,就别怪我曾经是只猫,五年前,梦千落懦弱,胆小,任人宰割。五年后,梦千落精通医术,光芒万丈。重回京都,事易非,物已变,可惜歹人依旧在为非。好吧,那就把过去加上未来的一起仇一起给我还回来!
  • 后门重名

    后门重名

    精神边缘的滑索总是会被鸟儿煽动的羽毛而变得摇摇欲坠,给你一个溜走的后门,喘口气吧,救救你自己;
  • 亚能

    亚能

    天空巨大的阴影,似乎想要覆盖整个世界,为了一个小小的坚持,少年抬头看那满天繁星,心想,我绝不会妥协的,哪怕这是个满是恶意的世界。
  • 夜空中走失的星光

    夜空中走失的星光

    马篪的唇靠近星燃的唇,十年了,马篪没想到会再次吻到他梦中的女孩。一向好强的星燃,在这十年来,过得并不好,却还在马篪面前强装幸福。在这个世界上,星燃以为,再也找不到比马篪更爱她的人了。星燃把编辑好的微信又删除掉,已经下了决心“不打扰”,就不能言而无信。看着身边的好姐妹找到幸福,自己却陷入无解的爱情里难以逃脱……文微虐,虐中带甜,生活不就如此嘛。
  • 我不是摸金校尉

    我不是摸金校尉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重病洛阳,垂危之际急招发丘中朗将和摸金校尉于卧榻之侧商议秘事。当月,曹操薨,谥曰武王。随后,魏王曹丕废汉称帝,下令撤销发丘和摸金机构,并大肆捕杀破椁之人,至此盗墓之术流于民间......一则迷迭丛生的盗墓故事,一场风谲云诡的宗族恩怨,一个秘莫测的千古奇谜......2016年极度烧脑之悬疑巨作——敬看《我不是摸金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