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99700000034

第34章 世纪末的回望与前瞻(3)

但在这方面我们并非无事可做。受制约于特定时代的文学流向是存在的。这就是文学急于在批判之中与过去的僵硬模式告别,而在一次内涵与形式的总的更新中,从传统的封闭式思维走出,以通往和参与现代世界文学为自己的目标。

中国文学的现代更新,实际上自“五四”即已开始。即中国决定要改变数千年遗留的古代文学的模式而与现代世界的新文学认同。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挣扎,并没有胜利地跨出迷宫。受到传统文化和传统思维方式制约,中国文学实践难以实现它的最初的构想。“五四”提出的科学和民主的、彻底地与封建主义决裂的任务远未实现。而且类似中世纪的禁锢居然能在中国重现,实是当年的志士仁人所不能想象的。

在通往思维方式现代更新、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融汇的路途中,中国所经受的折磨,恐怕是世上诸民族所绝无仅有的。19世纪末的中体西用论,20世纪初的夷夏之辩,“五四”时代的保存国粹与打倒孔家店之争,20世纪20年代的东西文化比较,30年代的东方文化本位论,40年代大众化和民族化的提倡,五六十年代的“洋为中用”与对于盲目崇拜西方的批判,七八十年代关于“全盘西化”的批判,这些没完没了的争论和批判折磨了几代人,也延续到21世纪。这证实了中国自成体系的稳定的民族意识与开放时代的世界意识的冲突,是中国文化艺术走向世界的进程中的基本冲突。

中国什么时候才能走出这个魔圈?这种矛盾存在于中国社会的整体,也存在于中国文化界的个体。有人分析过中国先觉的知识界的两难处境:理智上接受西方文化,而在情感上排斥它;感情上眷恋传统文化,而在理智上又批判它。事实上,中国知识分子对于传统文化的依恋几乎是一种病态的遗传。“五四”某些猛士的颓唐,新文学运动几位先驱的沦落,一些新诗的开拓者转了一圈以后又回到旧诗寻找归宿,都是明证。

(五)

长达一个世纪的纠缠推移至今,中国文学参与世界的觉醒伴随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荒凉之感。浪漫主义的影响依然存在,但理想化的情感与实际生活相距甚远而产生了隔膜感;现实主义依然支配文学的命脉,但部分人却感到了如实再现或反映的方式缺乏新的魅力。经过了文化大浩劫之后的新时代觉醒,面对的不仅是人性为神性和兽性所湮没,还是一片物质和精神废墟,几代人有着浓重的失落感。眼前仿佛是艾略特的荒原的重现。现实生活的举步维艰以及它的进进退退,加上动荡世纪之后的人际关系异化,使文学的发展体现出与世界现代文学、特别是与现代主义的艺术潮流更多的认同感。

这种不同时空的“共振”是一种发人深思的现象。要是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学对于现代主义发生兴趣,是在总体的艺术自由的气氛中,出于纯粹的艺术兴味的引进的要求,因而与当时的时势民情相脱节,因而在大的社会民族变动中受到冷落,那么新时期的这种超越时代地域的呼应(西方的现代主义发展经年,如今已不具新鲜感),却引发了中国又一次对于西方现代主义的热情。

这种特殊兴趣或特殊的亲近感,我们几乎到处可以感受到。诗歌发展的超前性已为人所共知。在文学艺术的广泛领域,人们几乎难以掩饰对于“现代派”的热情。数年前若干文章如徐迟的《现代化与现代派》、冯骥才的《中国文学需要“现代派”》都说明了这种“热度”。何立伟在介绍《苍老的浮云》作者的《关于残雪女士》中说到:“残雪女士取舍作品好坏高低,只有一个标准,即是否现代派。残雪最喜欢的作家是卡夫卡、怀特以及川端康成,后来便是马尔克斯,这几位其实很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是‘现代派’,这就好。”何立伟:《关于残雪女士》,载《作家》,1987(2)。这不仅证实本文前面提及的“驳杂”和“不加选择”,而且证明一种遥远的认同感。

亲切和认同的趋向是特殊的社会历史所造成。浓重的失落之后面对废墟的苍茫,梦醒之后不知走向何方,加上现实生活的诸多挫折以及迈步的艰难,人们易于从那些变形和扭曲的艺术中找到新的审美刺激。加上对于旧的形式和叙述模式的憎厌,作家们当然乐于寻找并引用新的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当然不会是古董和国粹,也不是古典的浪漫主义,更多的则是现代的“舶来品”。

那些随意性的时序颠倒和空间转换,那些扑朔迷离的心理错觉和梦境幻觉的捕捉和运用,那些通过拼接的和整体概括的象征性以及人物行动、对话、内心独白的自由交叉、随意穿插的叙述方式,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进入社会发展新时期之后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当然也有力地反对了业已发展到相当程度的文学艺术教条。它体现开放文学时代冲决封锁之后的横向移植的强烈意识。中国新文学再一次从事实上确认了与世界文学的亲缘纽带。

体现了这一潮流实质的,与其说是形式的模仿与移植,不如说是由于社会内部结构大调整所产生的情感、情绪、思考以及心理上的共鸣。大动乱之后的悲怆与落寞,迫使过去写了缠绵缱绻的《红豆》之恋的温柔女性,倾向了卡夫卡式的变形与扭曲。宗璞承认只有通过《我是谁》这种方式,才能写出人受到严重摧毁失去了自我之后的极度痛苦:“四面八方,爬来了不少虫子……它们大都伤痕累累,血迹斑斑,却一本正经地爬着。”同样,也是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驱使力,使一开始便以美好情感的追寻与合理生活的礼赞而体现出女性作家特质的张洁,几乎越写越显得激愤,甚而显得“粗野”了。从《方舟》到《他有什么病》,记载了这位作家创作的内涵演进之中浸润了更多现代意识的历程。特别是后者,女作家着意于写病态和丑恶,其中无处不渗透着她的恶讽的意图:许多人都害了病,又说不准害的什么病。然而,她的笔锋却遥遥地指着这个古老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积淀,一个稳固、封闭、千古难易的精神世界,正是由于它,这个民族失去健康。

文学发展的现实指出,理想主义情趣的失落以及对于现实生活从批判到嘲讽意向的推移,证实了现代西方哲学、心理学以及文学理论潜移默化的过程。许多作家的实践说明,与其用那种甜蜜的语言诉说与实际很少关联的美妙娟好,不如用这种失去常态的扭曲和变形方式、“凌乱”和断续乃至颠倒的方式,更能体现出这几代人困顿、惶惑,以及因人际的隔膜和世情的乖谬而萌生的荒诞感。

(六)

现代主义在西方已经成了历史。我们则把这种历史当做了现实。原因在于,久远的封闭之后中国需要知道这些。如同我们已经知道了巴尔扎克、托尔斯泰一样,我们也需要知道艾略特、卡夫卡。原因很清楚:中国属于世界,世界也应当属于中国。抛弃了自我封闭以及单一选择之后的中国,想要以自己的创造加入世界的中国,不了解甚而排斥现代主义的艺术,只能是一种不健全。何况,现代主义自身还有那么丰富的、令我们感到新鲜的吸引力。

若干年前那场关于现代派的“空战”,由几位老作家和几位有实力的中年作家挑起,它的最大功效在于给麻木的中国文坛以刺激。它充其量只是一种对于僵硬的创作模式和欣赏惰性的挑战。一些神经过敏的人感到了现代主义的威胁,他们担心现实主义将被取代,甚至担心子孙后代会忘了中国的传统,这是被夸大了的危机感。而问题的实质是,中国既然谋求重返世界,中国要成为现代世界的一个成员,中国文学就应当接受这种现代的洗礼。

这将造成一个非常积极的后果,即在中国文学多元格局的争取中,合理地嵌入对于现代世界来说至关重要的现代主义的成分。而且这一成分如前所述的又具有与中国社会的实际的那种特殊感应的魅力。

中国文学事实上已从这种“引进”中得到好处。它不仅有效地完成了中国文学多元的建设,而且拥有了一种对中国来说具有陌生的引力的艺术表现系统。它能够弥补已有的艺术手段的匮乏,改变对于某些特定领域的“无能为力”状态,特别是在表现变态的和畸斜的事理方面。许多作家已经以随心所欲的、各取所需的方式,把这些艺术成果运用到自己不断推出的新作中。当前中国文学层出不穷的和令人目不暇接的动人景观,多半受惠于这一次广泛而深刻的吸收与引进。

(七)

在西方用了一个多世纪才告完成的文艺流变的全过程,中国以不到十分之一的时间同时展开。如同中国当前社会的一切形态一样,文学上最古老和最现代、最正统和最激进、最民族化和最西方化的现象同时并存。这现象甚至也在同一作家的同一时期创作中并存。这样的极端复杂性足以使文学史家和文学评论家感到综合的困难。

这种广泛交流的深刻性也是空前的,它的影响几乎无所不在。即使在表面看来和传统文化保持了最深切联系的领域,也渗透着这种交流的积极性。例如当前的文化寻根的热潮。尽管表现了广泛深刻的对于古代文化风习的兴趣,但并不是简单的对于传统文化的复归。作家的注意力为古旧的乃至蛮荒的题材所吸引,似乎是一种与西方文化相悖的潮流,但若把这一切思潮与最具现代意味的命题联系在一起,便发现它与“现代人无家可归”的思考与寻求存在着一致性。这是一种对现实失望之后的深潜的欲望的表达,它是对无家可归者寻找灵魂的曲折意愿的承认。现实生活的空漠之感期待着业已失去的或根本不存在的现象的填补。

世界现代文学广泛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当代文学。在那些最平静甚至最无动于衷的固守旧的观念和方式的角落,人们也不难发现这种悄悄的“侵入”和无声无息的骚动。这种世界性的新潮的袭击以非常广泛的方式进行着。它与迪斯科音乐、软饮料、牛仔裤相协调而构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流行。在当前中国,只要是还在创作的作家即使不是直接,也必定悄悄以间接的方式接受它的渗透;陌生变成熟悉,焦灼地抗拒却又不自觉地接近,充满警觉地疏离却又身不由己地吸附。一方面是忧心忡忡地告诫危险性,一方面却依然以不动声色的方式影响着文学的面貌。这一代中国人真正有福,他们有幸目睹这一时代巨变中的文学奇观。

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就是因为它在与世界的广泛交流中勇于吸收和择取。固守已有的一切--不论这一切是多么深厚和丰富--而不求发展将无出路。这作为一个潮流或规律恐难违逆,尤其作为一种觉悟的心灵的愿望尤难违逆。如下这位作家的渴望,传达的是中国多数作家的渴望:

克服一切距离和障碍,使我的文学与世界的文学交流,使我的个人与世界的众人交流是我过去以及将来所作努力的主题。这是一个狂想般的希望,我要了解这世界有史以来的所有的人,然后使这世界有史以来的所有的人来了解我……(王安忆:《渴望交谈》,载《文艺报》)

这就是现今的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的参与意识。获得了这一意识的民族,事实上不会同意重新禁锢和重新封闭。

五世纪之交的文学转型

随着20世纪80年代的结束,一个被称为“新时期”的文学阶段亦随之结束,这已是事实。从70年代末期开始的文学变革,经过十数年的充满激情和创造性的发展过程,已是一枚丰满的果实,迎到了它的成熟期。从文学的刨作、研究和理论批评,以及文学翻译、中外文学交流等方面看,它已达到的充分的程度,为自有新文学历史以来所仅见。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这一时期的文学经历了对受到极大破坏的旧有文学传统的修复,冲破文化禁锢之后借鉴西方经验、引进西方观念方法的积极性的发扬,以及长期受到压抑的创作欲的激扬和喷发的一系列合规律的演进之后,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新时期文学通过后新诗潮、先锋文学、新写实小说等诸多现象,显示出文学的时代更迭的条件和可能性。

前此一个时期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喧杂和纷乱局面,一方面说明文学觉醒所已达到的自由度,另一方面也说明文学已经具备了广泛实践前提下进行选择和自我调节的可能性。如同地层内部岩浆的燃烧和沸腾,当一切条件都已具备的时候,等待的只是一个爆喷的突破口和触发这种爆喷的时机。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结束和另一个时期的开端,被确定在向80年代告别的时刻,这只是偶合。即使中国社会不曾发生什么,文学的转型也会在这个时期的某一时出现。

当前我们企图把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文学形态作一种新的概括,被叫做“后新时期”的这个概念至少包含了两个意思:一是作为开放中国的开放文学,它们同属于文学的新时期;一是作为在80年代走过了完整阶段的中国文学,这概念确认了文学自身延展、变革的实质,即对它由前一个形态进入后一个形态的转型的一种归纳。对文学思潮或运动进行一种概念的归纳,由此提出一种新的范畴,目的在于给文学的发展以一个新的符码,便于人们辨识,并且期待它对文学的研究起实质性的推动作用。这概念并不空泛,它是一个文学阶段终结、另一个文学阶段开始的具体信息的传达。

一个新的文学阶段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它无疑为90年代文学描画出一个具体明晰的轮廓,但它的使命不单是对90年代文学进行某种描述。作为跨世纪的文学现象,这一特定的时代为这一时期的文学提供了特定的品质。它投射出了处于世纪末的中国特有的忧患感和悲凉色彩,并且还具有面对新世纪的充分幻想和憧憬,以及对未来不可尽知的苍茫氛围。总之,世纪之交的机缘赋予我们的文学以特殊的内涵。

同类推荐
  • 中华古代散文精典

    中华古代散文精典

    古代散文是古代作家依照他对自己时代的社会生活的认识而创作出来的,那么后世的读者应该可以把它分析开来,以便了解、认识、评论作家的这一作品写什么、表达什么。由于文言文的特殊性,以及大量的典故和不同时代的民俗风情,更是需要有专业人士的引导。本书选取的散文大多出自名家,题材广泛、意境悠远、文字优美,是学习和欣赏古代散文的不可多得的好书。
  • 二弟的碉堡

    二弟的碉堡

    杨遥写底层写可怜写卑微,写小人物的“小”,常常避开艰辛或苦难,喜欢在他的“小制作”中变换不同的角度。他的叙述比较放松,并不制造复杂的情节,也不介入人物的纠葛,把自己当成一个故事现场外面的旁观者。无论什么题材,无论笔下人物多么普通,杨遥总是努力使他们鲜活起来。他更感兴趣的,似乎是在寻常群体中挖掘不同寻常的异类,让他们进行非同寻常的表演,并把表演的“现场”推至虚幻的情境当中,在这方面,他的想象力和才华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 细节决定成败全集

    细节决定成败全集

    文学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描摹,是对人类生存经验的艺术表现和思考,是一个民族的心灵之窗。文学作品是人类精神产品的一座宝库,她时贯古今,地连八方,浩如烟海,璀灿辉煌;在这里不是珍藏着一颗珍珠,而是各民族珍珠美玉的荟萃,踏入这座殿堂,你的面前会出现无数个新的领域,你可以从此了解到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心理状态等等也会透过纸缝,活跃在你的面前。文学作品不仅给人以知识,而且给人以教育。文学也是人学,尤其是那些优秀的作品,总是或多或少地阐述人生的道理,有的甚至有着深刻的见解,虽处异国异地,我们同样可以得到启迪,爱到教育。·
  • 泰戈尔抒情诗选

    泰戈尔抒情诗选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一九一三年诺贝尔文学获得者。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便从自己的孟加拉文诗歌中挑选出他最喜欢最得意的诗篇,经过再体验和再创作,译成洗净铅华的,清新、自然、隽永的散文诗,陆续结集奉献给全世界的读者:《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采果集》、《情人的礼物》等。本书从这些诗集中精选了最脍炙人口的篇目,是泰戈尔抒情诗的集粹。
  • 读者精品——年轻思绪

    读者精品——年轻思绪

    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自己是长子长孙,所以不到十一岁就说起媳妇来了。那时对于媳妇这件事简直茫然,不知怎么一来就已经说上了。
热门推荐
  • 混沌阴阳尘缘录

    混沌阴阳尘缘录

    亲情、友情、爱情一个都不少,热血(可能吧)、搞笑、悲伤一个都不缺,且看男女主角尘世间的情缘故事~
  • 一世狂骄

    一世狂骄

    会透视,但他不是流氓。会泡妞,可那不是花心。这是一场由奇遇而造就的香艳旅途。看吊丝逆袭,恣意花丛,霸艳都市!
  • 豪门霸宠:捉鬼娇妻狠狠爱

    豪门霸宠:捉鬼娇妻狠狠爱

    她洛可可,乃是皇城第一捉鬼小道士,除了上不了天,她可以下的地府,捉鬼途中…什么捉了一个大鬼,从此紧跟身后,他是皇城第一少,宠妻成瘾,某天某女背着家伙去捉鬼,某男拎着棍子紧跟身后,“媳妇,你还要去捉鬼啊,老公给你打下手。”某女嘴角抽搐,“打个脸皮,走啊!”
  • 神峰降临

    神峰降临

    轰隆隆!轰隆隆!可怕的夜幕,雷声震耳,电光闪闪,整个天空好像着了火,寒冷刺骨的狂风卷起滚滚的灰尘,头顶的天空中一道耀眼的、惊人的闪光冲破了黑暗,把天幕划开了一条银蛇般的裂口,紧接着一声霹雳,震得地动山摇。一座燃烧着通红火焰,周身电花火舌缠绕的擎天巨峰突兀间出现在幽暗的夜色中,若隐若现,缓缓而降,显得极为诡异!嘭!神峰降临!嘭!一道如夜帘的灰暗屏障瞬间化为粉碎,点点金光闪入空中!霎时,电闪雷鸣更胜,风云翻滚、山河失色,大地颤动,众强无不为之心惊胆战!哈哈!嘻嘻!嘿嘿!吼吼!......一声声或欢笑,或低沉,或奸险的声音响遍大地!一道道或优雅,或狰狞,或可爱的身影在空中时隐时现!吼!吼!吼!......战!战!战!......战声滔天,悲歌响彻天地!
  • 作文素材:创新素材搜集与应用(心灵鸡汤读写应用版)

    作文素材:创新素材搜集与应用(心灵鸡汤读写应用版)

    十多位高中特级老师十多位一级语文老师,百余位中高考阅卷老师联合推荐!独到精辟的名师指导极具应试价值的速记素材,为你的作文考试冲刺增力加油!
  • 巡山减肥记

    巡山减肥记

    山海经,很有趣的一本书,就是食之有点野…
  • 是谁无上

    是谁无上

    当世灭世重生时……住定结局诞生续……爱到傲帝无言独……毁掉人生落净否……
  • 萌学园之重要之人

    萌学园之重要之人

    本书主人公——娜娜以多重身份帮助萌学园抵抗暗黑力量,详细内容请看本书
  • 全球进入异世界

    全球进入异世界

    百万线阵营围攻黑熊精。妖族七大圣,攻伐大雷音寺。江东孙吴,有了华山派,灵鹫宫,逍遥派,少林派,无数强者相助。黄巾之乱中,天下会雄霸,以绝世武功三分归元气相助张角,阻拦36路诸侯。这是一个,无数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在一起的大融合世界。赵山为了变强,修炼了葵花宝典,为了恢复自己的身体,决定修炼一本绝世功法。可是赵山一看功法修炼的条件,傻眼了。自己今后,岂不是要跟天下各路诸侯为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