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99700000018

第18章 中国文学的新时期(8)

(三)向内转体现反拨精神

与上述现象密切相关的是中国文学的“向内转”。这是一个崭新的论题,曾引发一场热烈的争鸣。敏感的批评家捕捉到当时文学发展的一个重大现象:它们的作者都在试图改变自己的艺术视角,从人物的内部感觉和体验来看外部世界,并以此构筑起作品的心理学意义的时间和空间。小说心灵化了,情绪化了,诗化了,音乐化了。小说写得不怎么像小说了,却更接近人的心理真实了。新的小说,在牺牲了某些外在的东西的同时,换来了更多的“内在的自由”。参见鲁枢元:《论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载《文艺报》。论者确认以“朦胧诗”和无情节、无人物、无主题的“三无小说”为代表的文学内向化,是当前文学整体动势中最显眼、也最活跃的部分。

文学创作由过去一贯的口号连天和炮火动地的外在喧腾,转向了人自身的内心冲突;文学由客体真实向着主体真实的位移,从而引发了由被动反映到主动创造的倾斜。这一文学秩序的反抗导致了文学发展新局面的诞生,其功效巨大而可见。

但显然人们对此持有不同的观念和判断。不少人为文学的向内转担忧--这种担忧也是一种必然,因为我们的文学一直受到社会的群体意识(不是作家的个性意识)、工农兵生活不是作家自己熟知的生活,更不是作家的内心)、阶级斗争的第一线(而不是人类自身无比浩瀚的内宇宙)的原则涵盖。

在固定的秩序中生活久了,也就觉察不出秩序的束缚。相反,对于束缚的冲破、哪怕是冲破的意向,却表现出异常的敏感。表达这种忧虑者再次强调和提醒人们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命题:离开了外在条件一味地“开掘人物的内宇宙,因而往往顾此失彼、重内失外、冀求真实而流于虚假,力图丰富反显单调,期望深刻终陷肤浅,使通过人物内部感觉和体验来反照外部世界的创作意图落空”。这位论者为此发出了新时期文学要警惕进一步“向内转”的惊呼,他反复强调的是如下一些我们相当熟知的论点:“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组成部分的新时期文学,为了服务于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一总目的,有所倡导还是极为必要的;那就是要倡导作家勇敢地直面生活、贴近现实、热情地反映和讴歌时代改革,真实深刻地表现改革时代不同人物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问题的实质即在于此,疏离化与反疏离化在我们的文学中同时尖锐地并存着。文学的向内转是对于文学长期无视和忽视人们的内心世界、人类的心灵沟通、情感的极大丰富性的矫正。

心理学对于文学的介入,使新的历史时期的文学极大地开掘了意识的潜在状态的广阔领域。心灵的私语和无言的交流,人的潜意识的流动,都为文学提供了新鲜而丰富的表现可能性。可以说,文学内向化体现了文学对于合理秩序的确认,也包含着对于文学一味地“向外转”的歧变的纠正。

文学诚然应当注重客观世界的存在及变化的状态。文学的价值与不断变化的实有生活和运动的反映与描写关系密切。文学的病态不在于文学的外向寻求和实现,而在于因重视外向的反映和再现而排斥人的主体精神的活动,以及文学的社会性通过心灵折光的必然途径。很长一段时间内,理论家把文学触及和生发于人的心灵、精神、意识的思维活动统称为唯心主义。机械唯物论和庸俗社会学视文学为纯物质状态的块状活动。他们不理会也不理解作家创造活动中的情感和情绪的流动性。文学只能在外部空间中实行机械性的仿效和描摹。这种观念视文学对于实际状态的反映和再现为至佳至美的境界,而粗暴地排除它们“看不见”、“摸不着”,乃至诡异和神秘的另一种状态。

而这种状态却是自有人类以来都存在着的。

所以,文学向着内部世界和心灵宇宙靠近,一方面作为一种新的质体现着向着原有的硬固的附丽的疏远,另一方面却是一种文学曾经有的,然而却长期受到排斥的固有领地的新发现和新占领。要是拿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和他的《海的梦》相比,便可发现同一个作家不同写作阶段由于侧重点不同而显示不同的优点。前者展开的一个区委会那种事务繁忙而作风慵懒的生活,两位对生活怀有热情的年轻人置身其中的苦闷和慰藉,是通过赵慧久周末家中的谈话、雨夜馄饨铺里刘世吾和林震谈话,通过几个人物的性格的刻画和情节的安排,展开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和1956年那个社会特定环境和氛围。而后者则是截取一位老干部在海滨疗养所的心理感受、糅和着对于噩梦的回忆和逝去青春的惘怅而展示一幅繁复交错的心理画面。

人物几乎没有对话,更没有复杂的情节,只是一个踽踽独行者心灵的私语。像如下这样的语言对于以往的描写习惯当然意味着某种反叛:

但他若有所失。天太大。海太阔。人太老。游泳的姿势和动作太单一。胆子和力气太小。舌苔太厚。词汇贫乏。

胆固醇太多。梦太长。床太软。空气太潮湿。牢骚太甚。书太厚。

那位作品中的主人翁终于要离开。送他的司机善知人意,他问这位缪可言:“怎么样?这海边也没有太大的意思吧?”但回答却出人意料(这可能是小说中唯一的一句对话):“不,这个地方好极了,实在是好极了。”这比过去的直接描写更为真实。

它揭开心灵的秘室,而这往往难以言传。王蒙的新小说大量采用的是这种直接自由式转述语和内心独白,他的基本倾向并非意识流。但不论怎样,对于以往唯一致力于直接描述和过于具体的模仿的这种脱节,确是一种意义明确的艺术模式的反抗。

经过许多作家的积极实践,它业已取得效果。

(四)悠远的追寻

新阶段文学发展中对史诗的呼唤,是继反思文学之后引人注目的文学潮流。这一潮流的涌现,为文学对于时代的思考所导向。文学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最切近的原因是由于感到了仅仅着眼于现实的思索有着明显的匮缺。文学与现实黏着过紧未必能导致现实问题的解决,何况这个古老国度和古老民族还有着十分沉重的历史因袭。

文学觉悟到这一点也有一个过程。当初从狂潮中复活的文学,如前面述及的,与它原有生命一道醒来的,是对于历史的使命和公民的责任。《今天》的最早成员之一江河,写的是与传统表现了脱节的新潮的诗,但他的“宣言”却并非“新潮”。参加了第一届青春诗会的诗人向公众宣称:“我的诗的主人公是人民”,“我和人民在一起,我和人民有着共同的命运,共同的梦想,共同的追求。我认为诗人应当具有历史感,使诗走在时代的前面……我最大的愿望是写出史诗。”江河在这里表达的依然是传统意义上的“黏着”。他那时未曾感到需要某种距离。距离的要求显然是由于思考的深入。由追求历史感而企及史诗,由史诗而触及历史。

一些原先对历史持有怀疑和批判目光的青年一代,在这位老人的深厚博大面前顿时屏住了气息。还是以江河为例,他为组诗《太阳和他的反光》写了一段前言:

诗为国魂。早有夙愿,将中国神话蕴涵之气贯通至今。

使青铜的威武静慑、砖瓦的古朴、墓雕的浑重、瓷的清雅等等荡穿其中,催动诗歌开放。面对艺术,我有敬畏之感。

诗的最高境界是和谐,生机静静萌动。我若能在这样的心境里站上一会儿,该有多好。从那时到这时,这位现代意识很强的诗人,不仅在艺术把握的对象上发生了令人惊异的变化--从近切推向了遥远,而且更重要的是创造心态的推移--那时他谈的是“使诗走在时代的前面”,现在他谈的是:“静静萌动……若能在这样的心境里站上一会儿,该有多好。”

这种心境的转换,说明了一种悠远怀想的兴起以及与现实疏离的趋势。文学寻根这一气象,仍然存在着十分复杂的动因。但对于以往文学依附和从属状态的逆反心理,不能不加以考虑。由于对过于政治化和社会化的反感,起于对他人也对自身缺乏文化意识的遗憾,一时间寻根之吁呼动地而起。

在中国算是拥有较多文化的作家们,纷纷生发出了质疑和寻觅的意向。韩少功在《文学的“根”》一文中劈头就问:“绚丽的楚文化流到哪里去了?”“孔子与关公均来自北方,而释迦牟尼则来自印度。至于历史悠悠的长沙,现在已成了一座革命城,除了能找到一些辛亥革命和土地革命的遗址之外很难见到其他古迹。那么浩荡深广的楚文化源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中断干涸的呢?”值得注意的并不是问题的本身,而是提问者的心理态势。一种对于原始文化的无可追寻的怅惘,和对眼前蛮荒化的贫瘠的失望,给人以深刻的“反现实”的印象。

应当说,这种对于一种文化丧失的怀疑的质问,以及对于自身缺少文化的怀疑的质问--例如郑义在《跨越文化断裂带》一文谈到的:“在自己的小说里,似乎觅不到多少文化的气息……发觉自己对民族文化缺乏总体的了解”,“惭愧之余,不免要认真检讨一番,发现无论怎样使劲回忆,竟寻不出我们这一代人受到系统的民族文化教育的踪迹”。“近年每与友人深谈起来,竟不约而同地总要以不恭之辞谈及五四,五四运动曾给我们民族带来生机,这是事实,但同时否定得多,肯定得少,有隔断民族文化之嫌,恐怕也是事实”。阿城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但在《文化制约着人类》一文中讲:“五四运动在社会变革中有着不容否定的进步意义,但它较全面地对文化的虚无主义态度,加上中国社会一直动荡不安,使民族文化的断裂延续至今。”

当很多人生出了对于传统文化不驯的反抗情绪的时候,上述那些议论代表了另一种倾向。这里有着某种绵远的眷恋,以及对于批判的否定和否定的批判。作为一种倾向,它倾斜的方向是明确的,但却是另一种方向的。这种明显的异质的呼声,可以看做是一种物极必反的必然。寻根文学所代表的现象更加和现实拉开了距离。

和以往的创作现象不同,我们在韩少功的《爸爸爸》中只看到一个几乎弄不清地域、年代、年龄而只有明显的性别特征的小白痴,以及这个小白痴周围并不比他高明多少的愚钝、无知的一群。他们说着一些半文半白的古语,过着浑浑噩噩的人生。糊里糊涂地活着,糊里糊涂地死去。不管经历了多少劫难,那位白痴却有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只能从人物关于皮鞋钉钉子优劣的讨论中,得知这故事发生于有皮鞋的时代。

这是一部寻根的作品,它以与现实的极度疏离一方面与以往十分具体和现实化的现象作了区别,一方面又由于这种与现实的“脱节”而更加接近了“现实”。那就是,由于它的抽象化而把我们的思考推向了悠远而古旧的历史的沉积层。这一现象在诗中早已露头。新诗潮涌现之初是以基于现实的呼喊和现实情绪的传达为主要追求,随后则有了普遍的转换。这种转换的基本特征便是与政治化和社会性的疏离。北岛从《回答》到《古寺》,江河从《纪念碑》到《太阳和它的反光》,舒婷从《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到《慧安女子》,都以“超”现实和“超”具体的距离而获得了恒久性的价值。以北岛的《古寺》为例,我们同样难以觉察和了解它的时代,甚至朦胧中只获得一种启示:

消失的钟声

结成蛛网,在裂缝的柱子里

扩散成一圈年轮

没有记忆,石头

空蒙的山谷里传播回声的

石头,没有记忆

当小路绕开这里的时候

龙和怪鸟也飞走了

从房檐上带走暗哑的铃铛

荒草一年一度

生长,那么漠然

不在乎他们屈从的主人

是僧侣的布鞋,还是风

这样的诗与以往的诗的最大差别,是社会的和政治的具体性的消失。没有那种由具体事物和想象生发出来的激情宣泄,也不对任何社会现象作指定性的描述。它只是一种泛指,通过那些冷漠的和麻木的意象获得某种象征性启悟。总的是一种对于固有秩序的反抗,有意地通过对于明确画面、明确情感、明确目的的模糊化的逆反,造成一种不驯的艺术气氛。

矫枉过正的倾向是存在的。由于对现状不满而产生的向往,导致了皈依感和崇拜欲的增长。这一倾斜令人忧虑。因为事情又回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母题”上来。在寻根热和文化热中,一部分人“聚一起,言必称诸子百家儒释道”,正如某位作家说的“久而久之,便愈感自己没有文化”。越是自卑,便越要向原先持批判态度的对象靠近乃至认同,就越发感到当初的那种态度的失当。在疏离化过程中,逐渐生发出一种非批判品质,这自然是一种危险,但过虑显然没有必要。中国传统文艺观中的功利性不会轻易地消泯。正如人们意识到的,尽管文学向着远古蛮荒和深山老林走去,但并非从此断念于人间忧患而不食烟火。一颗忧国忧民之心依然牵萦于尘嚣与市朝。很难说《爸爸爸》写一个白痴是无缘无故无思无为的,我们从阿Q的“我总算被儿子打了”和丙崽除了“爸”以外的表示不满的那种言语表达,发现了遥远相隔的相通,而且其中都潜藏着某种批判的思考。《古寺》表面的宁静以燥热的反思为背景,即便是在寻根的意向中,对传统文化表现了热情向往的作家,他们的转向古老和悠远也并不意味着对于人生的遁逃。

郑义的向往是艺术和思想的自由。他在《远村》后记中对自己的创作思想有一个回顾:“写了若干篇被称作‘小说’的东西,说不了解什么是文学,似乎有些矫情。确切地说,是始终被一种非纯文学的‘观念文学’的文学观所束缚……社会与人生的沧桑变故,使我们一代思想上、政治上早熟,我们深为不满传统的似是而非的理论,勇于辩驳,急于表达,诉诸于文学,则思想大于形象。所有一切似乎崭新的东西,一次又一次‘突破’,不过落入了古老陈旧的‘文以载道’的渊薮。”即使这样,他的一些典型的寻根作品,依然不断绝于这个“渊薮”。

《远村》中最令作者担心和揪心的是“人不如狗”的命题。

在太行山区,作者认识了一只忠于职守的牧羊狗,但它却往往撇下羊群独自涉水跋山去寻找爱情。作者深有感慨:“这自由不羁、勇猛狂放的个性,自然而然地与男女主人公那扭曲的个性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他依然在为他的人民和乡亲痛苦思考,以求自己的文学能够惊动那些沉睡的灵魂。

也有比《远村》还遥远,比《老井》还要古老的作品,即使是陶罐也依然是黄土地上的陶罐。郑万隆那篇以《陶罐》命名的小说,确是远离了现实性的命题。但赵劳子那只神秘的空罐却也不“空”,里边满满地装进了对于生存的思索。带有玄妙色彩的洪水中的夺取,到头来却是一只空罐,其间寄寓的对于民族命运及文化遗传的严肃思考相当明显,依然不是毫无目的的文学游戏。

同类推荐
  • 我的名字叫王村

    我的名字叫王村

    在一个线性时间的来龙去脉中,范小青以中庸的力度打开了两个世界:一个是哲学,一个是现实。极简的故事主题:我丢失了弟弟,我又去寻找弟弟。故事叙述中,患有智障的弟弟恰如龙卷风,把所有人物都裹挟了进去。丰富庞杂的情节,循环往复的纠结,谵妄无休的盘诘,把故事的迷径写得海咸河淡,温度适中。独到的以萤火之光起笔,以一片废墟灰烬收山,显示出作家卓越丰稔的艺术功力。
  • 牡丹亭故事:英文

    牡丹亭故事:英文

    ThispassionatestoryhasalwaysbeenconsideredaChinesenalionaltreasure,andcontinuestoresonatewithaudienceeverywhere,eveninthismoderndayandage.Thisbook,withplainwords,intendstohelpforeignreadersunderstandthestoryandappreciateclassicChineseopera.
  • 中国文学的现代叙事

    中国文学的现代叙事

    现代性与启蒙运动是一脉相承的,现代性产生于以启蒙运动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价值观。真正能治疗现代性的疾病甚至是生态危机的唯有现代的文学和诗歌,因为后者是站在前者的对立面的,就像科技永远不可能取代人文科学的警示牌一样,现代性离不开人们对它的反省。只有树立人性的文学思想,才能拯救现代性的危机。
  • 常春藤诗丛吉林大学卷·任白诗选

    常春藤诗丛吉林大学卷·任白诗选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如地壳运动一样,崛起了一座座诗歌山脉。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诗歌重镇。在这一时空节点上,诗人们所具有的探索、独立、低调的写作态度,朴素、豁达、真挚的诗风,构建和丰富了当代诗人特有的诗学与美学传统,并取得有目共睹的诗歌成就。就整体成就而言,可立于世界诗歌之林。《常春藤诗丛》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活跃在中国,且至今仍在全国诗坛具有影响力的诗人的成就以及他们诗歌创作的面貌。
  • 我在中国的岁月

    我在中国的岁月

    这本回忆录写于作者的垂暮之年。作者对中国历史、文化和政治有相当的研究。他献身于研究中国的事业,在中国长期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配以当时拍摄的照片,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兼具珍贵的史料价值。
热门推荐
  • 曾经心心又念念

    曾经心心又念念

    当反差萌学姐倒追小学弟的时候,画风会是……当徐念念看到苏绰头像的那一刻心中涌上酸意,喃喃自语。“苏绰,我喜欢你两年”“既然从喜欢开始,那就以喜欢结束”她从来没有说过喜欢他,但一言一行无一不是喜欢
  • 柠檬九世之一世丧尸天灾

    柠檬九世之一世丧尸天灾

    星际恩仇,埋种地球。系统辅助,天灾降临。主角经商,掠夺资源。突破封禁,离开地球。幻想架空,别出心裁。大胆歪歪,细心构思。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落华亭

    落华亭

    我拼了命不负这流年,只想和你看一场雪月风花,不错过你生如夏花之姿,你倾我国城,覆我年华,做我之王,如此,便足以。那弥漫一千里的迷雾,有你在其间且行且住。于是我付尽一生行走你的路……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心微动奈何情己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不恋尘世浮华,不写红尘纷扰,不叹世道苍凉,不惹情思哀怨。闲看花开,静待花落,冷暖自知,干净如始。
  • 咫尺深渊

    咫尺深渊

    一个人在面对突然到来的危险时是会害怕还是还是兴奋呢?形形色色的人当中你能分清好坏吗?危险到来时就像是可以传染一般,所有人都变得恐惧。不是所有人都想和平相处,总有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把别人带到深渊。
  • 无尚云枪殇

    无尚云枪殇

    暮血胡林中,有老卒倚刀靠马,一壶浊酒等故人;临海山前,有游侠背险持枪,血染黑衣守挚友;山门残关里,有诸将抗命点兵,满军铁甲守国门。天地间的蓦然一叹,回首间:老卒踉跄而去,足迹斑斑浸血;游侠写信留枪,衣袖挥拂已无人;将士默然抽刀,锈满铁甲赴死。
  • 逍王爷的小娇妻

    逍王爷的小娇妻

    他是生于内宫,长于道观的淡薄皇子。她是生于都市里,长于红旗下的英雄之后。一只九天神雀,鸿雁传书,寄千年情深。一朝穿越,她是金尊玉贵的公府嫡女,他是长成回京的逍遥王爷。京城谣传简国公府幼小姐,视祖宗规矩如无物,走马逗狗,赏春听曲,荒唐如纨绔。贵女斥,纯属无稽之谈,幺幺妹妹,知书达理,娇俏可人,委实不可多得一佳人。简国公府的姑娘们,此女睚眦必报,心思狡诈,狠辣异常实在不是善茬。宋君阔听了,慢饮茶水、手指轻叩,说的都对。又有人谣传,沐恩候世子已向简国公府二房幼女下聘,二人自幼,青梅竹马,情投意合,实乃天赐佳缘。宋君阔听了,眉头一皱,便和他爹要圣旨去了。一纸圣谕,她成了他的妻,他成了她的夫。成婚当晚,她端坐在锦帐里,义正言辞,咱们可作贤伉俪,你纳你的妾,我看我的美人,此后若生厌,莫勉强,和之离之便可。他剑眉轻扫,宽衣解带,莫要枉做他想,此生与你不死不休。成婚三载,帝王病逝,太子即位。奈何多疑多思的新帝,已不是当初少年兄长,猜忌、嫌隙中他们步履维艰。繁华京都,表面死水微澜、太平盛况,实则暗里早已风云跌宕、暗流汹涌。皇帝耽于女色,朝臣排除异己,京里细作猖狂。他要为她守住荣华,谋夺权位,保住家国。她为他,刺探消息,探查形式,收买人心。看二人,如何在在京都繁华里,跌宕风云中,谋权位,虐奸臣,除细作。**总而言之就是简幺幺跨越千年,来捉某醋王生宝宝的故事,顺便宅斗宅斗,吃吃美食看看美人的故事。“爹爹,娘亲说最近她的字进步奇快,都快比我写得好了……”某土豆揪着某人的衣袖摇摆。“嗯,确实有进步。”说着伸手扒开儿子的小爪子。“爹爹小气,为什么娘亲让揪,我就不让揪?”小土豆眼泪汪汪的委屈着。“爹爹的让你娘亲承包了,你就算了吧,以后揪你媳妇的。”某人瞥了眼某土豆正色道,“嗯,你娘亲的以后也不能揪。”某土豆委屈中……某人装作
  • 车祸后我变成千金大小姐

    车祸后我变成千金大小姐

    苏媚穿到了一本自己前几天才看过的小说里面,当时看女配作死的时候那叫一个爽,当她醒来发现自己穿到了苏浅云的身上,顿时就懵了。苏浅云是个富家女,坎坷的就是爱情路,也就是因为爱情,她才变成了恶毒女配。苏媚才不会那么傻呢。有钱了还要男人干什么?010:不要男人那带崽吧!从此,苏妹妹变成苏爸爸!但是那个冒出来的反派是怎么回事呢?
  • 阴差阳错对不起

    阴差阳错对不起

    可恶的人!他居然跟我妈那个那个?还把我踩在脚底下?还做出一副楚楚可怜的表情?他不是王子啦!相信我,他其实是魔鬼!居然把我的生活搅得天翻地覆,我跟这个人势不两立!实际上互不相识的两个人,一夕间成了“父女”并且同住一家?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社会地位忽然产生天翻地覆的变换。
  • 植物大师

    植物大师

    这是一个神秘而奇特的世界,这里没有动物,却有各种稀奇古怪的植物。在没有食物,并且水源稀缺的情况下,该如何生存?这神奇诡秘的丛林隐藏着多少奇闻异事?身为主角的高源,又如何能再众多危险的攻击下生存成长?《植物大师》,带您领略一个全新的异界植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