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4600000009

第9章 北京故宫(1)

巍峨的天安门城楼

天安门城楼是紫禁城皇宫的门脸,是明清两代皇帝颁布重大诏书的地方。天安门城楼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是明代皇城的正门,当时叫“承天门”。刚开始修建的时候,这里只是五座木牌坊,后来才改建成九开间的门楼,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顺治帝重新修建了这座皇城的门脸,这才有了现在的面貌。在明、清两个封建王朝,这儿是老百姓不能靠近的地方。它作为皇城的门脸,最大的用途就是国家有大庆典(如皇帝登基、册立皇后),才在此举行“颁诏”仪式。

天安门原高33.87米,1970年大修的时候加高了0.83米,变成了现在的34.70米。城楼有城门五阙,九楹重楼,最下面是汉白玉须弥基座,基座上是10余米高的红色墩台,再上面是天安门城楼,城楼二出重檐,檐边飞翘,黄瓦红墙。整个天安门肃穆庄严,充分显示出了皇家的威严。

天安门南面正对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背倚的就是明、清两朝封建帝王居住的紫禁城,作为巍峨的紫禁城的门脸,天安门有着它独特的历史使命。一直到公元1911年,老百姓的身影才出现在这里。现在,这里已经被辟为故宫博物院,所有来旅游的人都可以登上天安门城楼,一览这座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封建王朝的宫城。

紫禁城的正门——午门

紫禁城共有四座城门,南边的是午门,北边的是神武门,东边的是东华门,西边的是西华门。

中国历来都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所以,对于紫禁城来说,午门就成了紫禁城的正门。午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清顺治四年又重建,嘉庆六年的时候又一次重建。午门的平面呈“凹”字形,沿袭了唐朝大明宫含元殿以及宋朝宫殿丹风门的形制,是从汉代的门阙演变而成的。午门分上下两部分,下为墩台,高12米,正中开三门,两侧各有一座掖门,俗称“明三暗五”。墩台两侧设上下城台的马道。午门正中开的三座门洞各有用途,中间的叫“御路门”,是专门供皇帝、皇后的龙车凤辇出入的,但在清代,经殿试进士及第而考中的新科状元、榜眼、探花,发皇榜当天可以从中门出宫一次。东边的门洞是供文武官员们出入的,西边的是供王室宗族们出入的。两掖门只在举行大型活动的时候才能开启。

墩台上正中有门楼一座,面阔9间,进深5间,屋顶为重檐庑殿顶。墩台的两翼还各有廊庑13间,俗称“雁翅楼”。廊庑两端建有重檐攒尖顶的方亭。午门整座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呼应,形若朱雀展翅,所以还有“五凤楼”的称呼。

午门的东西两侧是通往太庙和社稷坛的门。而在午门之上的中楼两侧还有钟鼓亭,每当皇帝有什么重大行动或典礼举行的时候,这里便是钟鼓齐鸣,一般皇帝祭祀坛庙时是要鸣钟的,而祭祀太庙则要击鼓。

午门还有一个用途,就是颁发皇帝诏书。每遇有重大节日或活动,皇帝都要在这里发布诏书,比如,每年的腊月初一,皇帝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遇有重大战争的时候,大军凯旋,还要在午门举行向皇帝敬献战俘的“献俘礼”,而民间传说中所谓“推出午门斩首”说的也是这个地方。

紫禁城的银河——金水河

穿过午门,进入眼帘的就是弯弯曲曲的金水河和豪华的金水桥。皇宫中为什么要修这么一条人工河呢?这在封建社会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皇宫中的水系,对于皇家来说有重要的意义。在封建社会的秦朝,秦的宫殿从渭水的北岸引一条水系到南岸的阿房宫,有如星象中阁道越过银河。在以后的诸多朝代中,皇帝们也都相信这个说法,每兴建一个皇宫,都要引一条水流进皇宫中,象征银河。

在紫禁城的这条人工河,由西北向东南流过,在宫城里面的叫作内金水河,流经天安门前与护城河相连接的叫外金水河。

紫禁城的内金水河的水从神武门西边的地道引入护城河水,沿内廷西区的宫殿墙外向南流,在慈宁花园墙外向东南流转,流经武英殿,在太和门之前形成一个优美的拱形渠,然后在转头向北流经文渊阁,最后在銮驾库驸近的水道流出紫禁城。

金水河除了有象征意义外,还有实际的作用,除了供皇帝后妃们观赏荷鱼外,河里的水还可以用来救火,还可以排泄雨水。

在太和门之前的金水河之上,有一座汉白玉石雕栏拱桥,叫内金水桥,与天安门外的外金水河和外金水桥遥相呼应。内金水桥共有五座拱桥,中央的一座为主桥,最长也最宽,它在紫禁城南北中轴线上,又叫作御路桥,是专门供皇帝和皇后行走用的。主桥两侧的石桥叫宾桥,是专门供皇室王公及文武大臣们行走的。这五座桥还有特殊的意义在内,儒家所说的仁、义、礼、智、信五德就是这五座桥的意义。内金水河象征着一把弯弓,而主桥就象征着上在弦上的箭,蓄势待发的英姿象征着皇家的威严和强势。

通向西路的熙和门

熙和门位于外朝中路、太和门外西侧庑房的正中。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修建的,刚开始的名字叫作右顺门。这个通往紫禁城西路的重要门路一直厄运不断,自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因三大殿火灾被焚毁后,又历经了几次火灾。明嘉靖三十七年重建后,在明万历二十五年的时候又一次遭受火灾,清乾隆二十三年第三次遭受火灾的侵袭。多灾多难的熙和门一次一次被重建,一次又一次地被改名字。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九月的时候,嘉靖帝改右顺门为归极门。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刚一入关的顺治皇帝用不惯明朝的名字,便把这个门的名字改为雍和门,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帝即位后,为避自己的父亲雍正皇帝的名讳而改此门名为熙和门。

熙和门是一种屋宇式的大门,坐西朝东,面阔5间,进深2间,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七檩中柱式大木结构,彻上明造,檐下单昂三踩斗拱,龙锦枋心金线大点金旋子彩画。明次间脊步大门三槽,宫门是朱红色的,上面嵌有鎏金铜钉。梢间前后檐为坎墙隔扇窗,侧面开门。现在我们在故宫博物院看到的熙和门是乾隆年间被火烧毁后重建的,所以建筑风格与遥遥相望的协和门虽然很形似但还是略有差异的。

熙和门不是在平地上建造而成的,而是建在高2.62米的基座上,前后还有长17.75米的礓磋慢道。宫门东侧的慢道边缘有一些向外倾斜,这是为了与内金水河的走势取得一致的缘故。

在清代,文武大臣们如果是从西华门进入紫禁城上朝的话,是一定要经过熙和门的,这里是外朝中路与西路武英殿、内阁等区域联系的枢纽。值得一提的是,在明代,这里的梢间曾是百官奏事的地方,而在清代,熙和门北侧的庑房是翻书房,南侧是起居注馆。

通往东路的协和门

协和门位于紫禁城外朝的中路、太和门东侧廊庑的正中。也是在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修建的,与熙和门是同时期的建筑,所以起的名字也跟熙和门的初始名字一样有对称作用,协和门刚开始的名字叫作左顺门。协和门和熙和门一样,也是经历了几次火灾、重建以及改名。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三大殿因雷击起火,左、右顺门也被累及,第二年重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九月,左顺门改称会极门。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六月,三大殿有一次遭受火灾,会极门也没有逃脱厄运,几乎被烧毁殆尽,天启年间才得以重建。到了清代,顺治皇帝入关后重修整修了会极门并为它改了名字,称为协和门。

跟熙和门一样,协和门也是屋宇式的大门,坐东朝西,面阔和进深分别是5间和2间,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台明至正脊高11.43米。七檩中柱式大木结构,彻上明造,檐下单昂三踩斗拱,龙锦枋心金线大点金旋子彩画。明间及左右次间的宫门都是两扇朱红色的大门,上面嵌有鎏金铜钉。协和门虽然历经大火的侵袭,但每次基本都是修缮,没有进行大的改动,所以这座门基本保持了明代的建筑风格,装饰也基本保持了明代的特点。

同熙和门一样,协和门也坐落在2.62米的高台基座上,前后也各有长17.75米的礓磋慢道。协和门靠近太和门广场一侧的慢道与内金水河非常接近,所以在建筑上故意将慢道南侧的边缘向外倾斜一点,这样不仅便于通行,还与内金水河的走势相符。

协和门和熙和门的作用一样,是连接中路和东西两路的重要门庭,这里是东华门进出外朝的必经之地。协和门南北两侧还各有11间庑房,明代的时候,这里是实录馆、玉牒馆和起居注馆。进入清代后,北侧的庑房变成了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公署,南侧则是内阁诰敕房。

三大殿的正门——太和门

太和门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宫门,也是外朝三大殿的正门。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修建了太和门,当时叫奉天门。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门,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成现在的这个名字。太和门分别在顺治三年(1646年)和嘉庆七年(1802年)经过了两次重修,光绪十四年(1888年)的时候,太和门西侧的贞度门失火,殃及太和门,第二年,太和门、贞度门又重新修建。

太和门面阔9间,进深3间。上覆重檐歇山顶,下为汉白玉基座,梁枋等构件施以和玺彩画。门前有铜狮一对,左雄右雌,这两只铜狮形体高大,尽显雄健、威武,充分显示出了威严、权贵、豪华。在太和门的左右两侧,还各有一个门,东边的是昭德门(明代称弘政门),西边的是贞度门(明代称宣治门),三门并列在一起,主次分明,很有皇家的威严。太和门前有将近三万平米的广场,全部用青砖铺成,据说所铺的青砖采用“横七竖八”的方式铺设,而且厚达15层,主要目的是为了防卫。广场内没有种植花草树木,宽阔平坦,是皇家举行重大朝会庆典的地方。遇有大典的时候,御路两旁设铜制品级山,从正一品到从九品,大臣按照品级排列在东西两侧。御路两旁是一白色方石嵌入地面的仪仗墩,北窄南宽,呈八字形排列,举行大典时的仪仗队持伞、盖、斧等站立在上面。

太和门在明代是皇帝的听政之处,皇帝在此接受臣下的朝拜和上奏,颁发诏令,处理政事并做出有关决策,这种表示皇帝勤政的方式就叫作“御门听政”。清代初年的皇帝也曾在太和门听政、赐宴,后来“御门听政”的地点被改在了乾清门。

文武双楼——体仁阁、弘义阁

在太和殿前广场的两侧,还有两座高大、宏伟、样式和格局完全一致的建筑物,这就是体仁阁和弘义阁。

体仁阁和弘义阁在明代的时候称文楼与武楼,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的时候改称为文昭阁和武成阁,清顺治二年改称为体仁阁和弘义阁。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六月的一场大火曾经焚毁了这座建筑,但当年就已经重建。

体仁阁建在长方形的崇基上,高25米,分为上下两层,黄色琉璃瓦庑殿顶。下层面阔9间,进深3间,明间为双扇板门,左右的3间安装一码三箭式的直棂窗,两梢间、山墙及后檐用砖墙封护。檐下施以单昂三踩斗拱。一层屋檐上四周是平座,平座周围廊装有24根方形擎檐柱,用以支撑顶层屋檐,柱间设寻杖栏杆连接,站在平座上可凭栏远眺。上层楼7间,四面出廊,前檐装修斜格棂花拱扇28扇,梢间与山墙及后檐墙用木板做封护墙,减少了下层的承重力。檐下为重昂五踩斗拱。檐角安放脊兽7个。

康熙年间,曾诏内外大臣举荐博学之士在体仁阁试诗比赋,清代各朝御容图也曾收藏于此。乾隆年重建后,此处作为清代内务府缎库,内设收贮缎绣木架143座。

弘义阁与体仁阁相对而立,都在太和殿的广场南侧。弘义阁与体仁阁一样都是在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修建的。弘义阁也是建在高台之上,分上下两层。在清代,弘义阁皇家的银库,皇家的金银珠宝、珍玩古物都收藏在这里,这里其实就已经算是清代的国库了。

弘义阁与体仁阁作为太和殿的陪衬建筑,居于太和殿的南广场左右两侧完全对称的位置,为了与主题建筑风格统一,两阁的建筑形式也完全相同,乾隆时体仁阁被火烧毁,就是仿照弘义阁重建的。再加上两阁属于太和殿的从属建筑,要有主有次,所以两个建成了阁楼的形式,这样既与太和殿形成统一的风格,还能显示出整组建筑气势恢弘的感觉来。

故宫前三殿的整体建筑特色

故宫的前三殿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在紫禁城,象征着皇帝至高无上尊严的建筑,就是前三殿了。它坐落在三层雕栏环绕的高大台基之上。最前边的就是著称于世的金銮宝殿——太和殿,中间的为中和殿,后边的是保和殿。这三座宫殿共同建筑在一个巨大的“工”字形基座之上,富丽堂皇,庄严神圣。

三大殿建成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后来虽然经过多次重建或重修,但始终没有脱离明初的规模。它是紫禁城建筑的中心,也是明清北京城的中心。太和殿是前三殿的主体殿。在明朝和清朝,凡是重大庆典,都要在这里举行。因此,这三大殿无论是规格、造型,还是装饰、陈设等,都采用了最高等级,在建筑规律上采用11开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达2300多平方米。这在现存的古建筑中,是绝无仅有的。殿高35.05米,顶部采用庑殿顶,庑殿顶从古到今都是最尊贵的建筑才会采用的。重檐也是最高的规格,普通民房是不允许用的。底部是三层汉白玉环绕的“须弥座”式台基,四周也使用了大量精美的石雕。龙凤相间的石雕望柱,巨大的云龙雕石御路,都属于帝王专用的建筑装饰。即使屋顶檐角的兽象排列,也格外地用了10个,其他建筑一般都是3、5、7、9单数组,最多也只可以用9个,而太和殿的檐角却额外地加了一个。这也充分显示了太和殿与其他建筑的不同。

故宫的三大殿内都是用金砖铺设的地面,设有高出地面1米多高的须弥基座,基座上设有雕龙髹金龙椅,座前两侧有香几、香炉,座后是雕龙髹金屏风,左右有2排6根巨大的金蟠龙柱,顶上是口衔巨珠的蟠龙藻井,让人望而生畏。殿前是宽阔的顶墀,上设有铜龟、铜鹤,象征吉祥长寿;左角有日晷、嘉量,是体现皇权的重要陈设。每当举行朝仪典礼,皇帝升座,铜鼎、铜龟、铜鹤口中都会吐出袅袅香烟,缭绕在大殿周围,让整个大殿显得更为神秘庄严。

三大殿因为各自功能不同,因此建筑风格也差异分明,既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又各具特色。太和殿威严雄伟,中和殿端庄秀丽,保和殿壮丽浑厚。三大殿是建筑艺术上整体性建筑的完美组合,也是主建筑与驸属建筑的完美组合,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大师们高超的艺术水平。

同类推荐
  • 一尘不染的历代廉吏(上)

    一尘不染的历代廉吏(上)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仆后继,绵延百代。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曾说:“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曾创造了无数的文明奇迹。
  • 龙啸九尊

    龙啸九尊

    刘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意外穿越神州异界,发现这个世界与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极其相似,但这里却分外妖娆,这里是武者的天下,是修道者天堂。刘基意外得到蛟龙丹,由此引发了无尽的追杀,丛丛险阻,普通的刘基在痛苦与矛盾中躲过,最终掌握这世界的法则。与剑狂王越匹马踏乌桓王庭,与吕布义结金兰,与左慈笑骂切磋,美女伊人,其时犹知乃汉室宗亲,龙族后裔,使命赫然,扑江东救父,大战孙霸王,与曹操、刘备雄主问鼎天下,与盖世武者关羽、典韦、张飞、赵云、马超武动乾坤。蛟龙出渊,普通人练就王者的故事,龙战于野,王者之间的对决,傲视神州,龙啸九尊!PS:1.第一章与第二章是引子,大家可以直接看第三章,建议看过后回来下引子,要不然很多不明白。2.新人求支持,喜欢的兄弟们点个收藏,投个票票,谢谢。
  • 侍女与红警

    侍女与红警

    一个在侯府的卑微女子获得了一辆红警三基地车,看她是如何从下人一步步成为一方霸主。
  • 大明随风

    大明随风

    打,打,打!打败一切觊觎中华的入侵者,打出民族融合,打出百年江山和平!杀,杀!杀!杀尽所有祸害国家的贪官污吏,杀出政治清明,杀出万里丝绸之路!
  • 大明元辅

    大明元辅

    身出名门,既有首辅伯父,又陪太子读书,朝野戏言小阁老;领袖金榜,上承隆庆遗风,下开万历盛世,天下称颂大元辅。县委秘书出身的小小镇长穿越成隆庆第一重臣高拱的侄儿。【承诺的100万字免费章节已完成。】
热门推荐
  • 京门恩仇录

    京门恩仇录

    一个苦大仇深的蛇蝎美人,一个战功赫赫的少年侯爷。都说娶妻当娶贤,自打娶了这蛇蝎美人,少年侯爷就一步步陷入了复仇的巨坑。到底是怎样走上这条不归路的?杨明昭内心: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 温暖·爱

    温暖·爱

    这一生,没有事情不会过去。当时光以一种从容而又匆忙的态度掠过生命,我们便懂得了对旧事宽容。就像汹涌多年的海洋,在经历了无数江河的冲击之后,轻而易举地将曾经深埋在流水中的石子包容一样。亲人的爱没有固定的表达方式,所以不要抱怨父母的严厉与无情,在你看不见的背后,他们的爱正在悄悄地把你包围。回回头,你会发现生命中许多的美好。行走在爱的世界里,你的生活一定会充满阳光!
  • 魔镜之皇家宠妃

    魔镜之皇家宠妃

    华丽金边榻上,“你是我的人了,唔~这里是我的,嘴巴是我的,都是我的……”他的手已不知不觉抚上了腰间。“不要了……”“就要!”眼前这个超极品钻石美男,嘴角泛出一丝邪笑就像个恶魔,又顺势霸道的袭来。她,是大财阀薛白的私生女,他,皇家企业大少,皇甫圣华。神秘骑士与魔鬼魅惑的有机结合者,暗中确是黑道排行黑暗鬼骑士团的首领~!一举一动被贵族少爷们喜欢,“林佳妮,我看上你了,跟皇甫圣华掰了吧!”~她的手中有一块镜子…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6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6

    《资治通鉴》突然变得很好懂!古代皇帝们的枕边书,今天领导者的工具书!翻开本书,从东汉再失西域的过程中吸取教训,学会延续成功的方法。通篇大白话,拿起来你就放不下;古人真智慧,说不定你一看就会。《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让人看一遍就会,看完就能用得上。像读小说一样津津有味读懂《资治通鉴》!畅销书作家华杉全新力作!
  • 纨绔杀帝

    纨绔杀帝

    地下世界,自从三帝的神秘消失,狼烟四起,群雄割居,这时一个神秘的青年返乡寻亲,在这途中接受了一个护花的任务,他在体验大学生活的同时,同时也在寻找自己的亲人,当然在途中少不了暗杀,复仇。各种美女向他扑来,挡也挡不住。且看他怎样傲世都市吧!
  • 网游之天灵大陆

    网游之天灵大陆

    左手持盾右手持剑。盾在手即使千军万马我也不曾让我后退半步,剑在手无论是人,是魔,亦是神,都会斩灭在我的剑下。卧膝抱美人,弹指灭千军。一个为了赚钱而进入游戏的孤儿,如何在天灵世界中叱咤风云。美女,热血,激情都跑不了,一切都在网游之天灵世界。
  • 无限基因锁

    无限基因锁

    基因!具有无限可能的东西!新世纪的到来推动了基因的进化,人类研究自身基因已经到达顶峰。锁?顾名思义将一样东西逗留住、锁住。新世纪初期人类基因科学家破解了人类基因锁的秘密,并且打开了第一重基因锁。由此基因的时代到来了,基因锁拥有多少重?基因锁解开的力量到底有多么强大?是否文明世纪的毁灭也将开始?
  • 放下那个姑娘

    放下那个姑娘

    古代当家主母穿越成现代娇小姐穿越过来的少奶奶身娇力小易被欺,岂不知内里是一个老祖宗少奶奶要招婿,岂能看上平常人,十八班本事出来吧大学毕业要当家,岂能只在家里当听说娱乐圈最复杂,独带X光线,携带大力包一只,就不信,力气拼不过别人。当的了影后,踹的了渣男,直接选夫婿不过,她找到的这根肋骨有问题,竟然比她还发达你说是你力气大还是我力气大某人:夫人,我怕黑,咱们拉灯吧归根结底,这就是个“伪”女强人与“真”腹黑男的激斗历程
  • 蓝先生,余生许你可好

    蓝先生,余生许你可好

    过往年华不虚度,往后余生皆是你。——筱潇我不要一时的欢愉,我要的是一世的相守。——蓝羽煊喧闹的大街上一对情侣面对面站着。女人穿着职业白领的一步裙,扎了一个丸子头,有些不搭的元素在她稚嫩的小脸的衬托下竟毫无违和感。男的一身西装他挺拔的身躯,英俊的面容让他无论站在哪都是焦点。更别提他那192的身高。两人对视彼此都红了眼睛,对视良久之后男的说:“我回来了。对不起,当年出国没有……
  • 杂譬喻经

    杂譬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