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34500000061

第61章 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1)

老子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人生若是如水,往来穿梭自如,于浩渺的天地之间默默流淌,上可至穹庐,下可到黄泉,不畏寂寞,不为诱惑,能屈能伸,能进能退,能上能下,只身存天下又有何难?

心境如水

古代,一位官员被革职遣返,他心中的苦闷无处排解,便来找师父开导自己。师父静静听完了他的倾诉,将他带入自己的房中,房间的桌上放着一瓶水。师父微笑着说:“你看这只花瓶,它已经放置在这里许久了,几乎每天都有尘埃灰烬落在里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这是何故吗?”此人思索良久,仿佛要将花瓶看穿,忽然他似有所悟:“我懂了,所有的灰尘都沉淀到瓶底了。”

师父点点头:“世间烦恼之事数之不尽,有些事越想忘掉越挥之不去,那就索性记住它好了。就像瓶中的水,如果你厌恶地摇它,会使一瓶水都不得安宁,混浊一片;如果你愿意慢慢地、静静地让它们沉淀下来,用宽广的胸怀容纳它们,这样,心灵并未因此受到污染,反而更加纯净了。”官员恍然大悟。

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使万物得其润泽,而不与万物争利,永远不居高位,不把持要津,在这个永远不平的物质世界中,宁愿自居下流,藏垢纳污而包容一切。所以老子形容它:“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只是拿水与物不争的善性一面,来说明它几乎近于道的修为而已。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能做到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所谓“居善地”;心境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所谓“心善渊”;行为举止同水一般助长万物生灵,所谓“与善仁”;言语如潮水一样准则有信,所谓“言善信”;立身处世像水一样持平正衡,所谓“正善治”;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合,所谓“事善能”;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做到同水一样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澄澈,所谓“动善时”;遵循水的基本原则,与物无争,与世无争,永无过患而安然处顺,便是掌握了天地之道的妙用了。

人生在世,若能将水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可谓完人,正是“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北宋范仲淹曾挥毫撰写了千古传诵的《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情感不轻易地随景而迁。升官发财之日,不会得意忘形;遭厄受穷之时,也不致愁眉紧锁。身居高职,能为民解忧;一旦流离江湖,依旧心系万民。在位也忧,离职也忧。如要问:似这般无日不忧,几时才是一乐?只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阐明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高度概括。

从青年时代开始,范仲淹就立志做一个有益于天下的人。为官数十载,他在朝廷犯颜直谏,不怕因此获罪。他发动了庆历新政,这一政治改革,触及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各个方面,虽然由于守旧势力的反对,改革失败了,但范仲淹主持的这次新政却开创了北宋士大夫议政的风气,传播了改革思想,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

他在地方上每到一处,便兴修水利、培养人才、保土安民,政绩斐然,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生活上,他治家严谨,衣食不华,只为温饱,直到晚年,也没建造一座像样的宅第。然而,他却乐善好施,待人亲热敦厚,乐于义助他人,当时的贤士,很多是在他的教导和荐拔下成长起来的。即使是乡野和街巷的平民百姓,也都能叫出他的名字。当他离任时,百姓拦住传旨使臣的路,要求朝廷让范仲淹继续留任。

范仲淹死后,朝野上下一致哀痛,甚至西夏、甘、凉等地的少数民族也都聚众举哀,连日斋戒。凡是他从政过的地方,老百姓纷纷为他建祠画像,数百族人来到祠堂,像死去父亲一样痛哭哀悼。看来好像范仲淹的一生错过了许多,比如荣华富贵,比如功名利禄,其实他表面错过的都是实际收获的,正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许多大公无私之人表面上看似因为无私而失去了许多,殊不知,他们为此得到的更为丰裕。如果抛开历史,走进生活之中,你同样会发现,如果不将自己局限在一个狭小自私的位置上,获得的将会更多。

老子说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天地自然而生,不为万物,不为人。天地的“不自生”,正是天地极其自私的道理。但是,老子在这里所表现的是天地的“极私”,同时也正是天地的“至公”。

从万物个体的小生命来看,生死仿佛是极为不幸之事,但从天地长生的本位来说,生生死死只是万物表层的变相。万物与天地本来便是一个同体的生命,万物的生死只是表层现象的两头,天地能生能死的功能,并没有随生死的变相而消灭,它本来便是一个整体的大我,无形无相,生而不生,真若永恒似的存在着。

得道的圣人如果能够效法天地的法则立身处世,去掉自我人为的自私,把自己假象的身心摆在最后,把自我人为的身心,看成是外物一样,便真正摒弃了私心。只要奋不顾身,为“义所当为”的需要而努力去做,那么,虽然看似把自身的利益置于最后,其实恰好是一路领先,光耀千古。看来虽然是外忘此身而不顾自己,其实是作出了一个身存天下的最好安排。

志在天下者先正其身

王莽是皇太后王政君的弟弟王曼的儿子,父辈中九人封侯,父亲早死,孤苦伶仃。与同族同辈中声色犬马的纨绔子弟相比,王莽聪明伶俐,孝母尊嫂,生活俭朴,饱读诗书,结交贤士,声名远播。他曾几个月衣不解带地悉心侍候伯父王凤,深得这位大司马的疼爱。加官晋爵后的王莽依旧行为恭谨,生活俭朴,深得赞誉。正当王莽踌躇满志之时,成帝去世,哀帝即位,王莽的靠山王政君被尊为太皇太后,失去了权力,王莽下野,并一度回到了自己的封国。这段期间,王莽依然克己节俭,结交儒生,韬光养晦。为了堵住众人之口,哀帝以侍候王太后的名义,把王莽重新召回到京师。随着年仅9岁的汉平帝即位,王莽将军国大政独揽一身,其野心也急剧膨胀。而后,一心想当帝王的王莽,假借天命,征集天下通今博古之士及吏民48万人齐集京师,“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的天书应运而生,王莽也理所应当地由安汉公而变为摄皇帝、假皇帝。在平定了几次叛乱之后,王莽宣布接受天命,改国号为“新”。

称帝后,他仿照周朝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削夺刘氏贵族的权力,引发豪强不满;他鄙夷边疆藩属,将其削王为侯,导致边疆战乱不断;赋役繁重,刑政苛暴,加之黄河改道,以致饿殍遍野。王莽最终在绿林军攻入长安之时于混乱中被商人杜吴所杀,新朝随之覆灭。

历史上,“身轻失天下”者甚多,而王莽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当了十五年新朝皇帝的王莽,是近两千年来中国历史上争议最多的人物之一,有人把他比做“周公再世”,是忠臣孝子的楷模,有人把他看成“曹瞒前身”,是奸雄贼子的榜首。白居易一语道破天机:“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正印证了老子的一句话:“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人的生命价值,在于其身存。志在天下,建丰功伟业者,正是因为身有所存。现在正因为还有此身的存在,因此,应该戒慎恐惧、燕然自处而游心于物欲以外。不以一己私利而谋天下大众的大利,立大业于天下,才不负生命的价值。可惜为政者,大多只图眼前私利而困于个人权势的欲望中,以身轻天下的安危而不能自拔,由此而引出老子的奈何之叹!

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吕端,字易直,是幽州安次人。开宝年间被授职为参知政事。当时赵普主持中书省,曾经说:“我观察吕公向皇上奏事,得到嘉奖不曾高兴,遇到挫折不曾害怕,也不表现在言谈话语中,真是宰相的气度啊!”太宗想要用吕端为相,有人说:“吕端为人糊涂。”太宗说:“吕端小事上糊涂,大事上不糊涂。”已经属意于吕端。吕端任宰相,谨慎稳重,主抓要领,办事清平简约。

当时,李继迁(西夏之建立者,党项族人,原先依附宋朝,受宋太宗赐姓,名为赵保吉)侵扰西部边境,保安军奏报,俘获李母。

宋太宗想杀李母,召寇准(当时是掌军事的枢密副使)谋议。寇准告退之后,来到相府,吕端心念一动,问寇准说:“陛下有没有告诫先生不要对吕端说?”寇准说:“没有。”吕端说:“边界经常发生的事,我不必参与;但如果是军国大事,我身为宰相,不可不知。”寇准就告诉他原委。吕端继续问:“如何处置?”寇准说:“计划在保安军北门外处斩李母,借以警告李继迁。”吕端说:“这么做并非良策,希望先生把计划的时间缓一缓,我将入奏。”

吕端入奏太宗:“当年项羽捉到了刘太公,想将他烹杀以警告刘邦,但刘邦却说,希望分我一杯羹。想做大事的人常顾不得自己的亲眷,何况李继迁是悖逆、凶暴之辈?陛下今日杀了李母,难道明日李继迁就会束手就擒?如果不能,杀了李母,只会结怨,并加深对方叛逆的意图。”太宗说:“既然如此,又该如何呢?”吕端说:“以臣愚见,应将李母安置在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派人善加照顾,借以招徕李继迁,即使他不愿投降,也可以牵制他,何况李母的生死大权始终在我方手里。”太宗很高兴地说:“如果不是你,就几乎误了大事。”就采用了吕端的计策。

李母后来病死在延州,而李继迁则在不久之后,因出攻西蕃中箭死亡,他的儿子随即归顺,这是吕端的功劳。

吕端在危急时刻也体现了自己“大事不糊涂”的本色。公元997年,宋太宗病危,吕端每天都陪同皇太子(宋真宗)入侍,探问病情。

当时宦官王继恩暗中勾结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图谋拥立楚王赵元佐。

太宗刚驾崩,李皇后随即派王继恩召见吕端,吕端怕局势生变,就将王继恩锁入房内,再派人严加看守,然后入宫进见。

皇后说:“陛下业已驾崩,立嗣以长才顺乎传统,如今应当如何呢?”

吕端说:“先帝生前册立太子,正是为了今日,如今先帝才刚驾崩,怎可违命而有不同的意见呢?”说完,就到了福宁宫。

同类推荐
  •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精神是印度佛教文化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融合而形成的。外来佛教传入中土后,经过两汉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附、迎合与调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传统儒道的共存并进、冲突交流,隋唐时期的相互吸收、独立创新,以及入宋以后的融合渗透、三教合一,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精神特质的中国佛学理论。中国佛学一方面继承了印度佛教的出世精神、思辨精神和文化宽容精神,另一方面又融合吸收了以儒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精神、人文精神、自然精神等,从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佛学精神。
  • 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

    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

    被誉为“万经之王”的《金刚经》,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人世间时的本来面目与讲话实录,全文5176字,字字蕴含佛法精髓,句句都是人生真谛。作者费勇教授结合20年的读佛心得,将《金刚经》深奥的道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趣妙横生的精彩阐述,让您轻轻松松读懂佛经、感受佛法智慧,获得来自佛陀的正能量,不知不觉中变得平静、放松、喜悦和幸福。翻开本书,让您两小时读懂金刚经的全文与精髓,轻松汲取“万经之王”的终极智慧,收获来自佛陀的正能量,使自己内心强大平静,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一扫而空!
  • 舍得的艺术

    舍得的艺术

    本书作者星云大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谈为人处世的道理,比如,应积极看待生命、正确对待金钱与财富、注重培养待人接物的人生修养、正确处理感情问题、对社会知恩图报等等。
  • 佛家的智慧管理——管理也要参点禅

    佛家的智慧管理——管理也要参点禅

    禅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朵奇葩。我们参考禅宗修行的方法,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转化为自己的智慧。然后再用于管理实践。盛大网络的老总说过这么一句话:他之后以能有今天这么成功,在他看来主要是他对事业有着执著的追求。
  • 今天天气不太好

    今天天气不太好

    打开这本书,就像走进繁花似锦的灵性花园,你可以从容散步,看看禅师对弟子的开示,看看禅师与人的对话,看看禅师如何回答难以回答的问题,听听禅者浓缩毕生智慧体验的临终遗言,听听禅者被真理敲击心坎时精美莫名的感叹辞章……
热门推荐
  • 明君成长日记

    明君成长日记

    兄长调戏少女纨绔皇子却只能接锅娶妻,娶妻就罢了还要去北疆受罚三年?看主角如何从京城纨绔少年到皇位争夺者,再成为一代明君!
  • 我的漫威不一样

    我的漫威不一样

    高富帅钢铁侠托尼的战甲变了风格……暴躁班纳变了性子,不在需要小心翼翼的避开人群……纽约的街头突然多出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义警……这里是漫威电影宇宙!却因林恩的到来而变得不同
  • 轮回曲之暮云歌

    轮回曲之暮云歌

    世间万物皆有轮回,一颗种子从成长到成才,开花,结果,复又成为种子。一件事情一份感情的结束之后又会有新的开始!------灭门之仇,情人之泪,在这个有轮回因果的世界会有什么样的结局?~暮云歌,一曲悲歌!
  • 半世烟火半世歌

    半世烟火半世歌

    夏慕烟是丞相的女儿,齐少泽的皇后,却因为南宫沫沫的陷害和挑拨离间,二人生了嫌隙。齐少泽身为皇帝却不相信自己的皇后,褫夺她的封号,杀了她的爹爹,害了他们的孩子。今生今世,永生永世,齐少泽,我都不会原谅你!
  • 假如青春你爱过

    假如青春你爱过

    青春,是一个成长的过程,那些爱让你回味无穷,那些痛让你刻骨铭心!经历过爱与痛,你会发现无论是爱或被爱都无需拥有,假如青春你爱过!
  • 开阔眼界的文学故事

    开阔眼界的文学故事

    文学是什么?文学就是人学。文学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反映,也是人类和自然界关系的再现。文学既可以揭示生活的本质,又可以体现人们的喜怒哀乐。人类如果没有文学,其生活就会枯燥无味。因此,伟大的文学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第九号公馆

    第九号公馆

    灾变过后的世界,异兽横行。残暴世界的第七大道中,有一家9号客栈。很多人说,宁可得罪整个星球,也不要得罪9号客栈。而易云,就是9号客栈的主人。
  • 狂妄王爷销魂饭

    狂妄王爷销魂饭

    六岁,他收养了她,相拥而眠,相依为命,他就是她的天。十六岁,为了一本武学秘笈,他把她嫁给一个陌生人。十年的隐瞒,十年的情感,一夜间消失得无踪无影。在绝望之时,他给她一个回到他身边的机会,明知是阴谋,明知是绝路,她却无法拒绝!
  • 炮子谣

    炮子谣

    英雄自古多出草莽,谁言村炮不能为王?乡村青年陈炮在进城寻亲的途中,误打误撞遇上了魔界封印裂缝,不仅获得了恶魔附身的力量,更是扛起了拯救天下苍生的重担。面对力量的诱惑,他能否坚持自己的底线?在感情与责任之间,他又该做出何种抉择?他又如何从一个平凡之人站上世界之巅?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且看陈炮如何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故事,尽在《陈大炮传奇!》(陈炮:“咳咳,作者君,这名字太村炮了,改一下吧!”作者:“(⊙o⊙)…,那好吧!”)有关陈炮的传奇故事,一切尽在《炮子谣》!PS:目前正在考试,两天一更了,尽力而为吧!
  • 没想到我们还可以再见

    没想到我们还可以再见

    “真的没想到我们还可以再见面。”“对啊,好久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