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77200000026

第26章 武术舞蹈(1)

中国传统武术和舞蹈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瑰宝,不仅是一种健身娱乐的艺术活动,更具有防身御敌、修身养性的奇异功效,包含着深远的哲学思想、系统的技击理论,完整的运动体系等。中国的武术和舞蹈与时代地域文化息息相关,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风俗民情和艺术情趣。

武术是如何起源的

武术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典型形象,它也是独立的,特殊的社会文化内涵。专家通过研究表明,武术起源于祖先们的劳动生产活动之中。武术基础动作的形成是人们在生产生活活动中逐渐积累的基本动作和技能,虽然这些基本动作和技能行为是低级的,也没有脱离生存范畴,但却是武术的萌芽。

在文明演化的历史变迁过程中,在一些部落或者民族间经常发生摩擦甚至战争,所以人们不断地积累总结着搏斗经验。在实战经验中实用性高、攻击性强的动作在传授、习练、模仿的过程中不断地简化着。

《周易》又称为《易经》,是历史上一部对中国武术有着极其重要作用的着作,其产生的太极学说奠定了中国的武术体系。春秋战国时期,剑的铸造工艺和剑道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表明武术此时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秦汉时期有着“宴乐兴舞”习俗,同时还盛行角力和击剑,此外还有“刀舞”“力舞”等形式的娱乐武术运动;唐朝开始实行武举制,这对武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宋元时期出现了以民间结社的武艺组织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再加上商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浪迹江湖以习武卖艺为生的“路歧人”;明清时期是武术的大发展时期,各种武林流派林立。到了近代,武术开始适应时代的变化,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象征而广为流传。

为何说武术是中国文化的精粹

中华武术是指中华民族在日常生活中将社会哲学、中医学、伦理学、兵学、美学、气功等结合在一起的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注重内外兼修,形成了一系列的整体观、阴阳变化观、形神论、气论、动静说、刚柔说等,逐步形成了独具民族风貌的武术文化体系,包括武术套路、摔跤和散打,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武术的主要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式练习。

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它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巨大形态,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在中华历史上绵延数千年。武术文化扎根于我国的民族文化之中,核心是技,武为外形,讲究形神兼备,内外双修的一种以防身、健身、修身为目的的动作,融合了多种表现形式的几乎是纯个人的一种传统修炼行为。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注重人的内在修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指向。中华武术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刚健自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标准,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巨大影响,也为中国人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中华武术除了具有丰富的内容体系,完整的锻炼系统和独特的健身方法以外,更浸透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等诸多社会文化形态的影响,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及审美观、健身观、人生观、宇宙观等都在中华武术中有所反映。这已成为我国特有传统文化,是中国独有的艺术特色。

中华武术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剥离与凸显出来的民族文化形式,根植于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土壤。在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下,中华武术文化内涵以技击、强身养生、修身养性三者有机结合而体现出其独特的审美观、健身观和道德观。而内外兼修、神形兼备、注重武德,历来为武术文化的第一要义。在练习中凸显出的自强不息、自我修养、人格完善的传统文化精神,使中华武术不光成为技击、健身之道,更成为了精神修养、人格净化的途径。

武术为何要“尚武崇德”

武德,是指“止戈为武,尚武崇德”的精神。我国古代对“武”的解释是泛指军事方面的行动。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止戈为武”,意思是说要以武禁暴治乱,止息干戈,而求得安定和平。

“武”的原意并非是指叫人们去“穷兵黩武”而称霸一方,恃强凌弱,怠意杀伤,其真正的含义是一种正义的体现。我国武术界历来推崇习武之人讲究品德,那就是尚武崇德。在历史记载中,如果任何一个武术门派中出了败类,都要按照本门派中的“家法戒律”历数其罪,毫不留情地清理门户,以警示那些不守武德而干尽坏事之徒。习武的人,都必须充分认识和完全理解武术的正当用途及习武的目的,都必须严格地遵守武德。

武德在武术中所表现出来的方式有很多种。自古以来,武术界非常重视师承关系,强调“凡习武之徒,必须以贤为师,谦虚好学,尊敬师长,崇扬武德”。武术正是在这种严格的、特定的师承关系约束下,在民间广泛传播与发展的。讲求“尊师重道”,即尊重师长,尊尚武德、爱好武术与道德修养,泛指人的品格与技能兼修的境界。

择徒是严格武德的第一关口。谨慎择徒作为一种手段,是为了有效地限制不法之徒跨入武林大门,从而保持了武林的纯洁。武德要求习武者主持正道,扶弱压邪,集中体现在“仁”与“勇”的结合上。保卫国家抵抗侵略则是武德的最高体现。重义轻利自古以来是武林所推崇的武德信念,从武德的认识价值衡量出发,重义轻利的实质是习武者对自我与社会的双重认识,它能唤醒习武者既勇又武、刚强不屈的人格尊严,完善其披肝沥胆、万死不辞的信念,最终借武技行为去反映这种认识,追求有意义的生命价值。习武者必先学武德。这并非仅是社会的要求和约束,也不仅是事关自身品德修养的问题,而是直接影响到习武能否登堂入室,学得武艺的精髓真谛,这种修养也微妙地运用到技术和战术上。

近代时期,人们把练习拳脚、刀、枪等技艺称为武术,其目的是为了防身和健身,并不是为了欺侮他人。古人尚且如此重视武德,我们今天的习武之人更应该继承和发扬武德精神。具体地说,我们今天练习武术,其目的主要是健身强体,防身自卫,同时也应具有主持“道义”的责任。习武之人应该是道德高尚的人,心胸开阔的人,有正义感的人,明辨是非的人,遵纪守法的人。

武术拜师有哪些讲究

中国始终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屹立在世界之林,尊师重道是传统之美德。武术是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之一。千百年来,师徒相授一直是武术最主要的传承形式,尤其是传统武术界,特别强调师徒名分,讲究尊师礼节,注重拜师礼仪,通常只有通过拜师入门,才能被视为老师真正的学生。拜过师的学生一般称为“入室弟子”;没有拜师的学生则只能称为“记名弟子”。所以,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把拜师仪式看作是一件非常隆重和严肃的事情。

拜师纳徒是讲求缘分和机遇的,与老师相识并从师学艺是第一步。学生在得识老师或从学一段时间后,可以自己真诚地提出来或者由门内人代为转达拜师的请求,老师在正式收徒前,一般要对学生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较长时间的考察,以决定是否择其为徒。

举行拜师仪式,首先要选择一个良辰吉日,举行仪式时,参加者除了老师和拜师者,主要是门内叩头弟子。一般程序是:第一,要挂师祖画像,摆香案,由老师向师祖和师爷上香,以示本门香火兴旺,传承有人;第二,老师在上座,拜师学生跪于老师面前,听司仪介绍拜师学生的情况;第三,拜师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拜师帖举过头顶,双手向老师呈上,并向老师行三叩首大礼;第四,拜师学生为老师递上事先准备好的盖碗茶,名为“改口茶”,以示从今以后改称“师父”;第五,拜师学生递上红包,老师送拜师学生礼物,如资料书籍,练功器物等,并赠语加勉;最后则是以老师的名义请在场的全体人员参加宴会。

一旦举行完拜师仪式,就等于入师,就要遵循“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武林规矩。老师对待爱徒要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精心传授技艺,弟子要把老师当作自己的父亲一样来尊重和侍奉,称老师的妻子为“师母”,平时要尊敬老师,老师家里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要主动去做,每到传统节日要带上礼品慰问老师。弟子如果取得了什么成绩都要向老师汇报、送礼,表示自己没有忘记老师的栽培之恩,这叫“报师”。

十八般兵器都有哪些

十八般兵器指练习武术中的多种技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名称的由来最开始见于元曲。如《古今杂剧》所收《敬德不服老》中就有“他十八般武艺都学就,六韬书看的来滑熟”的唱词。

但是对于兵器的指代是各有不同的。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挝、镋、棍、槊、棒、拐、流星锤十八种兵器。

《水浒传》第二回:“哪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扒。”明代万历年间,谢肇浙在《五杂俎·卷五》:“十八般: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黄、十二锏、十三镐、十四殳、十五叉、十六耙头、十七锦绳套索、十八白打。”

后来演变为十八般武艺。十八般武艺,指能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也泛指多种武艺;《水浒传》写到的十八般武器是: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扒。另外还有两部同名影片《十八般武艺》。

十八般武艺为中华武术和武器的象征。民间相传古代精通者为项羽和吕布。自清代以来,十八般武艺又有不同种说法:首先是指刀、枪、剑、戟、镗、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也有后三件指代为:代、抉、弓矢。另一种说法指“九长九短”。九长为:枪、戟、棍、钺、叉、镗、钩、槊、环;九短为: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最后一种指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流星锤等十八种兵器。

少林武术为何独占鳌头

少林是中华武术中体系最庞大的门派,武功套路高达700种以上,又因以禅入武,习武修禅,所以有“武术禅”之称。少林武术发源于嵩山少室山下丛林中的“少林寺”。相传着名的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面壁修炼十年的漫长岁月中,言传身教创造了少林武功流派,而且使少林武功一开始就具备了深厚的人文文化内涵,具有修身养性,善化人性,清净无为的武德。

少林寺因武艺高超,享誉海内外,少林一词也成为汉族传统武术的象征之一。少林原有五大流派,有河南少林、福建少林、广东少林、峨嵋少林和武当少林,每派中又分许多小派和门别,派别实繁,从地域上又可分为北少林和南少林两大流派。

其中少林即位居第一门派。少林武功又是汉族武术最具代表性、最具文化内涵、最具宗教文化底蕴、最具完整体系、最具权威性,又最具神秘感的中国武功流派,它无疑已成为汉族武术的主流学派。

少林武功并非一人所创,而是凝结了千百万人民的心血。少林武术在漫长岁月中由中华民族无数武林高手发展流传下来,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所以是一项综合的武术体系。少林武术在千百年的传承中坚持“人品不端者不传;不忠不孝者不传;人无恒心者不传;文武不就者不传;借此求财者不传;俗气入骨者不传;市井刁滑者不传;骨柔质钝者不传;拳脚把式花架者不传;不知珍重者不传”,为少林武术的流传保证了最纯正崇高的敬意。

少林寺不少武僧在出家之前就精通武术,不少武艺高强的人士不满封建制度,看破红尘,削发为僧,成为僧兵队伍的骨干。少林寺还经常到各地邀请武林高手到寺传授拳法、棍法,发展少林武功。少林功夫内容丰富、套路繁多。按性质大致可分为内功、外功、硬功、轻功、气功等。少林寺博采百家,在吸收各家武艺之长后,又逐步发展成为包括有马战、步战、轻功、气功、徒手以及各种器械等许多种套路的武术流派,后代弟子结合中华民族固有之武技精华,融会贯通,发展充实成为名扬中外的少林武功。

少林武术作为一种人文文化现象,作为一种人体形态文化或是作为健身、御敌、竞技,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已成为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什么叫禅拳双修

少林功夫是一个庞大的武术体系,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门派”或“拳种”。中国武术结构复杂,门派众多,其中以流传于中原地区的少林拳、流传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南拳、流传于京津地区的北腿、流传于广东地区的咏春拳等少林功夫以其悠久的历史、完备的体系和高超的技术境界独步天下。另外还有72绝技,擒拿、格斗、卸骨、点穴、气功等各类功法156套。少林寺因禅拳双修而闻名天下。“拳以寺名,寺以拳显”,在经历代武僧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历史演变下形成了特有的功夫体系,它以朴实无华、刚柔相济,招式多变的实战风格而流传至今。

同类推荐
  • 风筝

    风筝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饮食文化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饮食文化

    本书从饮食探源、饮食思想、饮食礼仪、饮食器具、饮食流派、饮食典故、饮食典籍等方面出发,从各个角度呈现出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全貌。
  • 家风:遗失的优秀传统文化

    家风:遗失的优秀传统文化

    家风是最基本、最靠谱的家庭教育。重视小家建设,宣扬良好家风,引领孩子成长,是每对父母都应放在首位的课题。家庭的风气很不容易形成,所以一旦形成,我们就要让它长长久久。曾仕强教授学贯中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入而精确的理解。本书中,曾教授依托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将家庭教育中的诸如孝道、婚恋、金钱、祖先,甚至生死等问题从多角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说理通透,直达人心。曾教授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若每个人都能维护好、传承好自己的家风,则世界无为而治,人间万象泰和。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无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让被忽视,甚至被遗忘的传统家风重新复兴,让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充满中国味道。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本书是一本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价值于一体的、完美的语言文化读本。书中内容包括:琅琅上口的谚语,充满智慧的歇后语,诙谐幽默的精彩对联,深入浅出的日常俗语,知识丰富的谜语,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是浓缩了中华民族文化经典的优秀读本。
  • 民俗实用对联(下)

    民俗实用对联(下)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的一部分。民俗对联则是最具实用性的对联。本书从工商百业中选取名联,又选取一些妙联趣事以飨读者。
热门推荐
  • 向域世界传奇

    向域世界传奇

    她是天之骄子,众人尊崇,众星捧月,她喜欢他,甚至为他甘于平凡献出一切,然而谁知这段感情如此伤,她从高高的云朵狠狠坠落,粉身碎骨,被家族抛弃,九死一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她亦她非她,再次重生,她将站在世界的最高点,傲视群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法凝视的深渊

    无法凝视的深渊

    沈御北因为一场车祸结识了宴明安。宴明安怀疑沈御北是带着目的而来,决定留在他身边试探,两个人不断的互相试探中都陷入了对方的深渊。爱与罚,罪与赎。
  • 炽阳天下

    炽阳天下

    一位火精灵-“炽元”穿越到人类世界寻找五大元素,唤回他们的记忆,寻找他们的身躯,让我们看他与伙伴们联手打造世界...
  • 五百格爱恨之明星爱人

    五百格爱恨之明星爱人

    有没有搞错!一觉睡醒进了精神病院?还被个小男人缠上?好吧,她要发挥自己的魅力让这男人主动放她出去!呃……为毛出来了还想着他?肚子里有了宝宝?臭男人,敢不娶她,是想干嘛!
  • 特种阔少

    特种阔少

    我是一个不知道富几代的大少,我也是一个佣兵团的超级兵王,我更是一个不用穿秋裤就可以很暖的暖男……
  • 异界零食商

    异界零食商

    队长:咱们去屠龙!大家准备得怎么样?战士:铠甲,长剑,药水,准备完成!法师:法袍,短杖,道具,准备完成!艾伦:可乐,辣条,果冻,泡面……准备完成!众人:???艾伦一脸无辜:别用那种眼神看我好不好,我只是个零食商,你屠你们的龙,我卖我的零食,没准就能把零食卖给巨龙呢?
  • 仙风傲骨

    仙风傲骨

    当火系修仙者点燃燎原大火……当水系修仙者掀起滔天巨浪……当土系修仙者挥手间山摇地动……当金系修仙者刀枪不入锐利难挡……整个修仙界,已经渐渐忘却了木系修仙者的存在。也忘记了这句歌谣:纯阳之木,体本坚固,参天之势,又极雄壮。主宰四时,生育万物;春不容金,秋不容土。火炽乘龙,水宕骑虎。地润天和,植立千古。....................................................
  • 神仰之纪

    神仰之纪

    曾经,一位神明在这片大陆陨落,死前,将自己的神力消散于这世界,为这个原本浑噩的大陆增添一份希望。百万年后,这片大陆的生灵们用这份神力为契机,朝着下一个神明而努力。
  • Q&A马云与员工内部对话

    Q&A马云与员工内部对话

    首次曝光阿里内部思想碰撞的场景,首次展现了一个更轻松、睿智、激情的马云;一群青春逼人的员工,一些奔放的提问。这是一个企业家和年轻员工、创业者的对话,这是一些不停推动着我们思维的对话。这不仅仅是马云与员工的对话,这其实也是马云和你的对话,本书从第二人称“你”作为切入视角,以此希望作为读者的你,可以更贴切地去感受“Q&A”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 废材逆袭:女王在异世

    废材逆袭:女王在异世

    她是妖界之王火凤凰。因为妖界的成王之礼而来人界历劫,附身废物小姐身上,从此废物翻身,浴火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