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52500000009

第9章 南戏北曲演义的戏曲前奏(6)

(2)从“天下流行”到“逐渐失传”

元杂剧最初大致出现在金末元初,其间它从不完备发展到了完备。蒙古王朝称元以后,杂剧体制走向完备、成熟并开始兴盛起来。而杂剧创作和演出的鼎盛时期,则是在成宗元贞、大德年间。杂剧最初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遍布河南、河北,先于北方流行,而后很快流行于全国。魏良辅《南词引正》说杂剧声腔分为中州调、冀州调和小冀州调,这是因为受方言的影响,它的声腔流派各有不同。《青楼集》为元人夏庭芝所著,记述了元代140多个著名戏曲演员的活动事迹。

《青楼集》成书于至正十五年(1355),后有增订,其时距元亡不远。它的记述说明了元杂剧的演出是由北方发展到南方,进而遍布各地。而钟嗣成的《录鬼簿》成书于元文宗至顺元年,书中也记载了元代后期剧作家大多在南方活动,这些都说明了杂剧最后发展成了全国性的剧种。南宋王朝灭亡、元王朝统一全国以后,杂剧开始南移。在元杂剧繁荣的过程中,出现了众多的作家和作品。宋亡以后的11年左右,即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八年,当时出现了在江南溧阳做官的元淮的诗咏及马致远的《汉宫秋》及白朴的《梧桐雨》等剧本,而到元贞、大德年间,杂剧已是“举世行”,关汉卿、白朴等人的作品也已是“天下流行”了。

在元代的各类文学作品中,杂剧作品最为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也只有杂剧作品的成就最高。元杂剧尤其突出了一些社会地位低下的普通人民的生活,这些底层民众有些乃至成为了主要的正面人物形象,这使得其反映的思想内容较以前的文学作品都更为广泛而深入,宋代话本在这此间开拓的新领域也得到了扩充和提高。很多元杂剧作品都旨在抨击封建统治阶级以及他们的帮凶、爪牙对普通民众的剥削和迫害,歌颂劳苦大众对封建统治集团进行各种反抗的斗争精神。其中,如关汉卿的《窦娥冤》,通过塑造窦娥这一受尽冤屈的悲剧形象,充分展现了其强烈的反抗精神,直接控诉了被认为是世界主宰的皇天后土:“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杂剧作家的创作活动与元杂剧自盛而衰的过程相当,可分为前、后两期。元世祖至元初至成宗大德末年约为前期,其间人才辈出,著名的作家除了关汉卿、王实甫和白朴、马致远这几位之外,还有高文秀、纪君祥、杨显之、石君宝、尚仲贤、李好古、李文蔚等,作品更是争奇斗妍、异彩纷呈。后期约自武宗至大年间至元末,这一时期作家仍不断出现,作品也纷纷产生,其中郑光祖、宫天挺等人的作品都特色鲜明,但成就总体上看远不及前期。大致从英宗正统年间以后,元杂剧就明显地呈现衰微状况,创作中心在这一时期由大都移向临安(今杭州)。

杂剧的演唱到了明代中叶以后,逐渐失传,正如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说:“南都万历以前,公侯与缙绅及富家,凡有宴会、小集多用散乐,或三四人或多人唱大套北曲。”“若大席,则用教坊打院本(即演杂剧),乃北曲大四套者。”“后乃变为南唱……大会则用南戏。”明代何良俊也在《四友斋丛说》中提到,他于嘉靖末年聘请了当时唯一精通北曲的老艺人顿仁传授女伶演唱元杂剧,还记顿仁说:“此等词(指杂剧)并无人问及。”

杂剧演唱在万历以前已属罕见。到清代乾隆末年,可唱的元人杂剧(包括元明之际的作品)在叶堂的《纳书楹曲谱》中共计15种,而这15种杂剧中能够演出的很少,能够演唱的大抵每种也只有一、二折,其中,关汉卿的《单刀会》第三折“训子”和第四折“单刀”在能演出的折数中最为流行。

戏曲史家大多认为《纳书楹曲谱》所记乐谱(工尺谱)是所谓的“元曲昆唱”,而非元杂剧原来的唱法。自元末就开始了有关杂剧作家、作品的著录。如钟嗣成《录鬼簿》著录作家152人,作品450余种;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补充著录元明之际的作家71人,作品156种。直到明初,杂剧剧本仍保留了许多,李开先在《闲居集·张小山小令后序》中记载到:“洪武初年,亲王之国,必以词曲一千七百本赐之。”由于现存的元杂剧中有不少来自明代的“御戏监本”和“内府本”,可见李开先的说法或许有所根据,而“一千七百本”中大量应为杂剧剧本。朱元璋的儿子朱权是洪武时候的一位“亲王”,著有《太和正音谱》,其中著录了元代以及元明之际的杂剧作家191人,作品560余种,并说他自己藏有杂剧千余种。而自那时以来,大量散佚的今存作品大致估计只有李开先所藏的四分之一。

(3)元杂剧衰亡之谜

元杂剧在我国的文艺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然而,元杂剧大约从英宗正统年间以后,就明显地呈现出衰弱状况,以致最终消失在舞台上,而并非像同时代的南戏那样,到明代演变为可以用海盐、余姚、弋阳、昆山等多种声腔演唱的传奇,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剧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元代杂剧的衰亡呢?

许多学者认为,元代杂剧之所以衰亡是因为其创作倾向和所反映的内容发生了逆转。元杂剧的兴盛原因恰好与之相反,这点上可以给予启发。杂剧作品在元代的各类文学作品中,最能广泛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正如元人胡抵遹在《送宋氏序》中所说,“上则朝廷君臣政治之得失,下则闾里市井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以至医药卜筑释道商贾之人情物性。殊方异域风俗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情,不穷其态。”杂剧的内容和题材,多样而广泛。

元杂剧发展到了后期以后,杂剧创作严重脱离生活、逃避斗争,舞台上充斥着以隐士、妓女生活为题材的神仙道化剧、偷花翠期剧,以及为封建帝王歌功颂德的供奉庆贺剧,这些成了杂剧反映的主要内容,杂剧作家进行创作的宗旨转变成了宣扬因果报应、逃避现实的思想。这样的杂剧缺乏继续发展的生命力,必然使得越来越多的观众远离舞台,也就自然会衰亡下去。中外文艺发展的历史表明,无论哪种文学艺术样式,只要它们一旦完全脱离了现实生活,就必定会走向灭亡。

另外,部分学者还认为,元杂剧的衰落也是元末社会经济衰退的牺牲品,这就像元杂剧兴盛是以元代城镇经济的相对繁荣为基础一样。戏曲作为一种群众性广泛的文学艺术活动,必须根植于相对繁荣的社会经济之中,而元杂剧则是城市畸形发展的产物。元杂剧是为了适应新兴的市民阶层对文化生活的要求而产生的,它是当时城市经济发展必然的结果。元朝的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繁荣,经商贸易往来频繁,外贸发达,这促使了元杂剧的诞生与发展,加之在都市中,一般市民和贵族越来越看重生活中的娱乐需求,这更加刺激了元杂剧的兴盛。然而,到了元朝末期,社会经济极度衰败,这种衰落中必然孕育着元杂剧的衰亡。在中国历史上,元朝的发展也伴随着极为苛求的赋敛和残酷的民族压迫,官府、地主和高利贷主重重盘剥着百姓,一遇荒年饥岁,老百姓只得背井离乡,枯骨遗路,村舍为墟,广大人民都在痛苦中呻吟着。元朝末期,阶级矛盾在饥馑与灾荒中,走向了白热化,最终在民族斗争中全面爆发了,这无疑是重重打击了元朝的都市经济,给商业和手工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后,元杂剧随着社会经济的衰退,也随之衰落了。

也有不少研究者认为,“元杂剧的衰落主要和它的演唱体制有关”。一般说来,元杂剧表演一个故事,每本四折,当人物故事比较复杂时,有些会分成多本多折演唱,或者加一个短小的“楔子”。唱词和对白,或是用来介绍事件、叙述剧情,亦或用来描绘场景、抒发人物的感情,与今天的戏曲表演方式相类似。但是四折戏在当时很不合理,它规定要用不同的宫调演绎,每折戏的唱词必须一韵到底,且由一人主唱整本戏,主角也只能由一个人担任,这使得主角的负担过重,也导致演出形式单调乏味,远不及南戏生动活泼,无法满足观众们的观赏所需。如此一来,杂剧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慢慢从舞台上消失了。

然而,近年来更多的学者认为,元杂剧之所以衰亡,最主要是由于它本身的音乐体制与剧本结构的种种弊端,这比第三种观点有所进步。在古代戏曲中,宋南戏最早开始使用宫调,但元杂剧是集大成者。历代以来,宫调体制分为宫廷雅乐和民间俗乐,它们之间虽相互影响,却又各自在其独自的道路上发展,泾渭分明,形成了迥然相异的艺术风格。而就本质上来说,元杂剧的宫调体制是在唐宋宫廷雅乐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必然受到宫廷雅乐的影响和制约,严重存在形式主义倾向,这一切势必会限制作品内容的表达。

首先,因为宫调是用弦乐伴奏的,弦音定下后,就不能任意转音,宫调也就不能变化,所以在宫调的选择上,杂剧不允许自由选调,无论是表达什么内容、叙述什么题材、反映什么感情,都要用一定的标准。其次,在演唱方式上,以一人主唱,一唱到底为主,一本戏共有四组套曲,每组套曲大约有十几支,但不管剧中人物感情如何变化,却不能转用宫调,不管曲词前后内容是否相同,宫调也始终如一。宋元南戏则与杂剧不同,它在宫调的使用上就较灵活,一个剧本中它可以将各种宫调套曲融合在一起,则数不受限制,根据剧本内容决定使用的多少。南宋宫调体制反映了群众对戏曲音乐的审美要求,已经完全走向民间化,尽管依然存在着不完整的地方,但符合戏曲音乐美的要求,其丰富的曲调、多样的宫调以及灵活的演唱,使得南戏发展到明代一变为传奇,再变为昆腔、弋阳腔,以致流传至今。而元杂剧却自元末明初以后,一蹶不振,日益衰落,最终止步舞台,成为绝响。

元杂剧的衰亡不仅因为其主题内容、创作意旨的转变以及社会经济的衰退,也因为演唱体制的不合理、剧本结构的弊端等,总之,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而这种种的原因导致了我们今天再也无法欣赏到元杂剧这种艺术形式,这也是一大遗憾。但在分析和研究元杂剧衰亡的原因时,我们应该综合考察各种因素,而不能扩大其中的任意一个因素,这样才能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

2.元杂剧的艺术特色

元杂剧的戏剧体制既有相当的自由性,又不失明确的规定性,既灵活又严整,既多变又统一,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完备而规范的戏曲体制。元代散曲、杂剧所用的北曲音乐和中原音韵,共同开辟了我国古代音乐的新道路,突破了传统上沿用已久的平水韵,初步构成了现代音韵的雏形。此外,元杂剧在演唱、念白、做工、舞蹈、上下场等舞台表演的诸多方面,都开创了特有的中国古典戏曲民族风貌,成就卓越。

(1)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剧本体制

元杂剧剧本一般都安排唱北曲四大套,戏剧冲突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段落大抵与四套曲子相适应;而每套各有若干支曲子,每套曲子都由正末或正旦一个角色主唱,少则3支,多则20余支,同属一个宫调,一韵到底。此外,有时还会通过加“过场戏”来交代或衔接剧情。这种“过场戏”得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而确定前后的位置,或一或二。在“过场戏”里,除宾白外,只唱〔仙吕·赏花时〕或〔正宫·端正好〕等一、二支曲子,后来在明刊本的元杂剧中,被标为“楔子”。“楔子”意为取木工加楔入榫,使之密合牢固。元杂剧的这种剧本结构形式,被称为四折一楔子,从现存的《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可以概见。一本四折的形式并非一成不变,如《赵氏孤儿》五折,《秋千记》六折,《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吴昌龄的《西游记》六本二十四折。另外,在剧本的开头或结尾,还有“题目正名”,如《窦娥冤》的题目正名为两句:“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即是用两句话或者四句话确定剧本名称,表明剧情提要。

从四折到四折一楔子的发展思路大致可由现存元人杂剧作品中看出,且楔子在一折前的结构尤为突出。四折一楔子内在的结构变化丰富,留存作品最多,且成功的作品也较多。“起、承、转、合”(27部)和“起、转、再转、合”(15部)是四折作品中最多的两种,而“起、承、再承、转、合”(22部)和“起、承、转、再转、合”(17部)是四折一楔子作品中最多的两种。这两种楔子均置于一折前,用于介绍一折中一部分关于剧情的人物、背景、前题等,即谓一折的前奏,这使得剧情更利于展开。后两种去掉楔子,其内在结构和前两种完全一样。因此,可以看出,“引子”即为楔子最初的含义,这对于后代的小说也留存影响,如《儒林外史》第一回,也即此意,而明、清传奇的“家门大意”,也应由此而来。从现存作品亦可看出,元杂剧创作者笔下的楔子,是整个剧情内在结构的调节器,作用多样,尤显灵活,使元杂剧拥有了丰富多样的简单结构。元人对楔子的灵活运用,不仅超越了前人,也是后代戏曲、小说难以相比的,自然形成了一代之风。

同类推荐
  • 如何聊电影

    如何聊电影

    无论是在约会时和恋人聊TA喜欢的老电影,还是向朋友推荐斩获奥斯卡奖提名的新人新作,我们都需要一些聊电影的方法。 然而,希区柯克的惊悚片和茱莉亚·罗伯茨的浪漫爱情喜剧差别如此之大,我们如何才能知道它们各自好在哪里,以及该如何评价它们? 美国资深影评人安·霍纳迪,集三十二年观影经验,与普通读者及影迷分享了她的观影之道。带我们回顾了一部电影的基本制作过程——从剧本撰写到声音剪辑,深入了解每一个具体环节;解答了那些我们最感兴趣的问题:一个好剧本除了要有几句经典台词,还应该有什么?大银幕上的经典表演和舞台、电视上的表演究竟有何区别?怎样的摄影、剪辑和音效设计值得我们交口称赞…… 全书充满了电影幕后制作的轶事趣闻,透过104位业界传奇人物的亲述,《如何聊电影》将帮助我们在观影时换个角度,学着像职业影评人那样,做自己的电影评论家。
  • 音乐的历史

    音乐的历史

    《音乐的历史》评述了世界音乐史上各个时期伟大的音乐家的心路历程。在众多人物面前,作者按时间先后顺序,以平易近人的语气、独特的犀利目光,对西方音乐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静心读来,高雅的音乐,经典的旋律,名垂乐史的大师,仿佛就在你的身边。该书逻辑和条理清晰,读者可以读一本故事书的状态来品读房龙的音乐思想,并由此大体把握欧洲音乐史的发展脉络,知晓那些光鲜的音乐家的别样人生。
  •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以培养色彩思维为目的,从色彩理论基础出发,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操作中提高学生对颜色的感知和兴趣。通过理论的融入,使学生认识到色彩造型规律的来源和过程;通过技法和训练,增强学生的色彩敏感度和用色能力。
  • 名画名作(上)

    名画名作(上)

    《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第一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0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30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 紫砂器投资收藏手册

    紫砂器投资收藏手册

    什么是真正的紫砂器?怎样鉴别不同时代的紫砂器?哪些紫砂器具有收藏价值?如何发掘具有投资潜力的紫砂作品?针对目前困扰着众多紫砂器爱好者的这些问题,本书作者结合自身三十佘年的紫砂器收藏经验,并以作品实例分析的方法作了详尽的阐述;书中的“收藏提示”更是紫砂器领域的收藏秘笈,精彩的作品点评则可引领读者明晰紫砂艺术的真谛。书中还辑录了各时代的名家名作,特别是介绍了一些极具潜质的当代中青年紫砂艺术家及其佳作,便于广大紫砂器爱好者发现新的投资收藏热点。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声吼

    一声吼

    侠之大者一声吼,吼到吐血也要吼。总想再回去过平凡的小日子,却总是控制不住的管闲事。
  • 龙域万极

    龙域万极

    少年受尽磨难而觉醒血脉,天赋异禀,修炼苍炎诀,化身为龙,佛魔不惧,冲天而起,从此踏上一条逆天路!
  • 日子如流水

    日子如流水

    日子如流水,从生活中悄悄流过,往事如云烟,在记忆中渐渐消散,脚步太匆忙,看不到身边的美好……这是日记,也是随笔,随心而写,随时而写,随地而写……孩子,老人,花鸟鱼虫,猫儿狗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日娱小说家

    日娱小说家

    叶萧穿越到了2012年的日本,他发现这个世界没有东野圭吾,从此开始了他开挂般的人生。记忆中的群马是灰色的,天空漂浮着铅色的云层沉甸甸的压在心底,阡陌纵横的乡间小道,蛛网般杂乱交错的电网......白石麻衣在这里度过了她生命中明媚而忧伤的一段时光。
  • 丧礼之上

    丧礼之上

    直视死亡时,你会突然发觉自己的恐惧,来源于很多地方,甚至还有愤怒的一份田地。并且,你已经在一步步走近深渊
  • 霸气东来

    霸气东来

    一个本是二十一世纪地球华夏国,麒麟组的最强者,却在一次意外穿越到了一个叫霸气大陆的世界。在这个世界,强者的代名词是霸气师!当诸葛弘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重生在一个同名同姓的纨绔子弟身上,而且偏偏这个纨绔子弟却还是个卑鄙无耻,欺软怕硬,天天逛窑子,臭名远扬的废物。但上天待他不薄,给了他一个灵气充足的世界跟一世的记忆,还有留给了他曾经独一无二的召唤异能,以及令他穿越重生神秘的小玉佛......霸气大陆实力等级:霸者,霸士,霸师,霸将,霸王,霸主,霸圣,霸尊,霸神。炼金师分两大类:炼剂方士与炼器术师,也分九大级别:低级,中级,高级,地级,人级,玄级,天级,圣级,神级。本书有热血,有奋斗,有刺激,有诡计,更有很多美女!看主角诸葛弘如何靠着前世留下的资本,在霸气大陆打下一片江山11!
  • 唐诗宋词元曲(第二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二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 姑娘庙

    姑娘庙

    深山悬崖之上立有一阴庙,人称姑娘庙,究竟它拥有怎样的力量,让那一带的古人不信神佛信鬼魂?历经千百年沧桑,竟无人知晓它的来历。荒废的庙宇,消失的神像,刻有奇怪音符与文字的石碑,连着祖坟地道的枯井。一切的一切,都被历史尘封,它安静的等待着有缘人的到来。一个拥有灵异体质的女大学生因为机缘巧合来到姑娘庙,从此,生活中的灵异事件大爆发,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诡异事件,梦中溪边的辫子姑娘,究竟这一切的源头跟谜底在哪儿,我们往更久远的方向看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