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身先养心
人的一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们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我们的人生轨迹岂能美好?而如果我们给自己一面心灵的旗帜,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即使我们身处逆境,四面楚歌,也一定能看到未来的美景。
有两个重病人同住在一家大医院的小病房里。房子很小,只有一扇窗子可以看见外面的世界。其中一个病人的床靠着窗,他每天下午可以在床上坐一个小时。另外一个人则终日都得躺在床上。
靠窗的病人每次坐起来的时候,都会描绘窗外的景致给另一个人听。从窗口可以看到公园的湖,湖内有鸭子和天鹅,孩子们在那儿撒面包片,放模型船,年轻的恋人在树下携手散步,在鲜花盛开,绿草如茵的地方人们玩球嬉戏,后头一排树顶上则是美丽的天空。
另一个人倾听着,享受着每一分钟。他听见一个孩子差点跌到湖里,一个美丽的女孩穿着漂亮的夏装……朋友的诉说几乎使他感觉到自己亲眼目睹了外面发生的一切。
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他心想:为什么睡在窗边的人可以独享外头的权利呢?为什么我没有这样的机会?他觉得不是滋味,他越是这么想,就越想换位子。一定得换才行!这天夜里,他盯着天花板想着自己的心事,另一个人忽然惊醒了,拼命地咳嗽,一直想用手按铃叫护士进来。但这个人只是旁观而没有帮忙——他感到同伴的呼吸渐渐停止了。第二天早上,护士来时那人已经死了,他的尸体被静静地抬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这人开口问,他是否能换到靠窗户的那张床上。他们搬动他,将他换到了那张床上,他感觉很满意。人们走后,他用肘撑起自己,吃力地往窗外望……窗外只有一堵空白的墙。
如果这个人不起恶念,在晚上按铃帮助另一个人,他还可以听到美妙的窗外故事。可是现在一切都晚了,他看到的是什么呢?不仅是自己心灵的丑恶,还有窗外的白墙。几天之后,他在自责和忧郁中死去。
英国诗人威廉·费德说过:“舒畅的心情是自己给予的,不要天真地去奢望别人的赏赐。舒畅的心情是自己创造的,不要可怜地乞求别人的施舍。”
佛家修身养性讲究静,认为静可以“炼心,强体”。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新来的小和尚夏天热得受不了,一个劲地扇扇子还是汗流浃背,可他却见自己的师父,坐在蒲团上闭目养神,一点也不感到热,似有凉风吹过。他便好奇地问:“师父,为何弟子感到这般闷热,而你却如此清凉?”师父笑着说道:“心静自然凉,心里能放得下,不去想着热,也就不感到热了。”
古代僧人也曾作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心如明镜,纤毫毕见,洞若观火,那身无疑就是“菩提”了。但前提是“时时勤拂拭”,否则,尘埃厚厚,似茧封裹,心定不会澄碧,眼定不会明亮了。
一个人在尘世间走得太久了,心灵无可避免地会沾染上尘埃,使原来洁净的心灵受到污染和蒙蔽。
一个人只有心存美的意象,才能看到窗外的美景。命运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窗外有土也有星,就看你能不能磨砺一颗坚强的心,一双智慧的眼,透过岁月的风尘寻觅到辉煌灿烂的星星。
宽心丸——学会拂拭心灵
其实,生活未必都要轰轰烈烈,平平淡淡才是真。有的人认为,生命并不需要多采多姿,只要宁静安详地过,这种人的生命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慢慢地流。“云霞青松作我伴,一壶浊酒清淡心”,这种意境不是也很宁静悠然,像清澈的溪流一样定于诗意吗?
生命在平淡中有平淡的美好,这是生活在激切中的人所渴求不到的。活得激切又如何呢?还不是一样要流向大海。只要有自己生活的境界,不见得要与别人共流。溪流虽小,载得动孩童的纸船,人生苦短,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生活本于平淡,归于平淡,而其中的热烈渴望或者痛心的失望其实是心灵的失落和迷茫。
苏东坡有诗曰:“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人生如月一场梦,生命中所有喜怒哀乐,所有荣华富贵,都不过是梦中之梦,何必执著不忍舍弃呢?生命是梦中最美的花朵,快乐和生命是我们最大的拥有。
摆正了自己的心态,我们便会在一个愉悦轻松的环境中生活、工作,我们会感觉到每天都阳光灿烂,从而能完全地放松身心,享受人生。
◆养心贵在愉悦
人生是愉快的,世界上之所以有那么多人感觉不到愉快,不过是因为他们自己的愚昧和怯懦,不过是他们没有用心去对待生活。只要尽你所能,用心去体会,你可以快乐度过每一天。
生活中时时刻刻充满了快乐,这快乐来自于生活的细微末节。
一个打算离婚的女子厌烦了现有的琐碎生活,但她一直对其外祖母的快乐和谐生活充满好奇。有一天她终于忍不住打开了外祖母的日记,原来里面记录着外公为她洗了多少衣服,吻过她多少次,洗过多少次脚……原来生活中的琐碎小事都是快乐的源泉。
历史学家维尔·杜兰特希望在知识中寻找快乐,却只找到幻灭;他在旅行中寻找快乐,却只找到疲倦;他在财富中寻找快乐,却只找到纷乱忧虑;他在写作中寻找快乐,却只找到身心疲惫。有一天,他看见一个女人坐在车里等人,怀中抱着一个熟睡的婴儿。一个男人从火车上走下来,走到那对母子身边,温柔地亲吻女人和她怀中的婴儿,小心翼翼地不敢惊醒他。然后这一家人开车走了,留下杜兰特望着他们离去的方向深思。他猛然惊觉,原来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都蕴藏着快乐。
生活是由一件件的琐碎之事连缀而成的,在这根线上的点点滴滴都融汇着快乐的纽扣。细品着细琐的每一点每一滴,你都会觉得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品味生活要多想些美好之处。因为生活毕竟不是只有鲜花,时时充满阳光。我们要想成功地走出郁闷和哀愁,就要多思考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从中品味幸福。比如下班了,妻子做好了可口的饭菜,这就是一种快乐,不要因为她时常埋怨而自悔自恼,也不要因为她的心胸偏狭而自怨自艾。再如,生病了,同事都拿着礼物来看望你,应该感到他们对你的关心,而不能过多考虑他们是否怀有其他目的。
汤姆已经结婚18年多了,在这段时间里,从早上起来,到他要上班的时候,他很少对自己的太太微笑,或对她说上几句话。汤姆觉得自己是百老汇心情最差的人。
后来,在汤姆参加的继续教育培训班中,他被要求准备以微笑的经验发表一段谈话,他就决定亲自试一个星期看看。
现在,汤姆要去上班的时候,他记住要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他就会强迫自己改变过去的形象,显得心情很好的样子对大楼的电梯管理员微笑着,说一声“早安”;他以微笑跟大楼门口的警卫打招呼;他也对地铁的检票小姐微笑;当他站在交易所时,他甚至对那些以前从没有见过自己微笑的人微笑。
汤姆很快就发现,每一个人也对他报以微笑。他以一种愉悦的心情,来对待那些满肚子牢骚的人。他一面听着他们的牢骚,一面微笑着,于是问题就容易解决了。汤姆发现微笑带给了自己更多的收入,每天都带来更多的钞票,而且自己的心情感觉越来越愉快,生活充满了幸福感。
汤姆跟另一位经纪人合用一间办公室,对方的职员之一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年轻人。汤姆告诉那位年轻人最近自己在心情方面的体会和收获,并声称自己很为得到的结果而高兴。那位年轻人承认说:“当我最初跟您共用办公室的时候,我认为您是一个闷闷不乐的,心情总是很糟糕的人。直到最近,我才改变看法:当您微笑的时候,充满了慈祥。”
一滴水珠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品味生活的快乐是从小处着眼,不要因为事情小而忽略了别人对你的关爱。你上班迟到了,同事帮你打扫了地板,擦干净了桌子;下雨了,有人将伞伸到你上面的领空与你共享;当你向朋友借钱,哪怕发生屠格涅夫《兄弟》中的“我”遇乞丐的情景也无所谓。所有这些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都值得我们深深地怀恋,让我们感动。
收获与付出往往成正比。我们在品味别人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时,也要想到去给予。其实,给予别人快乐也是一种快乐。给予快乐,你就会收获快乐,因为你为自己创造了快乐。生活是被快乐包围着的,只要我们用心去品味,我们就会时时感受到快乐时光。
宽心丸——快乐是没有条件的
世界上有一种情绪,它并不因为人们财富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而增减,全部的奥秘只在内心,那就是快乐。有一种人生最宝贵的无形财富,它简单易得却又千里难求,任谁也无法将它夺走,那就是快乐。
快乐是一种积极的正面情绪,快乐的生活完全在你自己身上,在你的思想里。快乐的钥匙掌握在我们的心中,当我们悲伤或者是痛苦的时候,打开自己的心灵,清扫心中郁积的消极情绪,让快乐释放出来。如果我们希望自己永远快乐,就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内心,而不是靠外界条件去影响自己。常怀一颗欢喜心,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使快乐与自己结伴而行,我们完全可以做到。
其实,有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给快乐设定了障碍,因此,不妨给自己提一个建议:不要为享乐设定先决条件。
不要对自己说:“等我赚到一万美元,我才可以好好享乐。”
不要说:“等我上了那架飞往巴黎、罗马、维也纳的飞机,我就高兴了。”
不要说:“等我到了60岁退休时,我就能躺在安乐椅上享受日光浴……”
享乐不应该有“假如”等等限定条件。
每天的一个基本目标是:你有权自娱,不论你是一位百万富翁或是一个不名一文的流浪汉。
◆养心重在充实
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抱怨工作太辛苦,希望自己能有朝一日抓彩票重头奖,一下子成为百万富翁,那样的话就可以整天不愁吃穿,啥也不干,那该多快乐啊!其实不然,过于清闲未必就能快乐,却是有可能“太闲生恶业”。所以说,人的一生不应该是空虚郁闷、浑浑噩噩,而应该是充实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
一个人死后,在去阎罗殿的路上,遇见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宫殿的主人请他留下来居住。
这个人说:“我在人世间辛辛苦苦地忙碌了一辈子,现在只想吃和睡,我最讨厌的就是学习和工作。”
宫殿主人答道:“若是这样,那么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里更适合你居住的了。我这里有山珍海味,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会有人来阻止你。我这里有舒服的床铺,你想睡多久就睡多久,不会有人来打扰你。而且,我保证没有任何事情需要你做。”
于是,这个人就住了下来。
开始的一段日子,这个人吃了睡,睡了吃,感到非常快乐。渐渐地,他觉得有点寂寞和空虚,于是就去见宫殿主人,抱怨道:“这种每天吃吃睡睡的日子过久了也没有意思。我对这种生活已经提不起一点兴趣了。你能否为我找一些书,并安排一个工作?”
宫殿的主人答道:“对不起,我们这里根本就没有书,而且从来也不曾有过工作。”
又过了几个月,这个人实在忍不住了,又去见宫殿的主人:“这种日子我实在受不了。如果你不给我书和工作,我宁愿去下地狱,也不要再住在这里了。”
宫殿的主人轻蔑地笑了:“你认为这里是天堂吗?这里本来就是地狱啊!”
没有谁比那些整天无所事事的人更累、更无聊了,因为他们找不到休息的办法。学习与工作虽然累,但它却充满了情趣,让人富有生机和活力。
著名美学家、书法家、北京大学教授杨辛,虽然已是耄耋老人,可他越活越年轻,继续讲课,几个小时也不休息。他的思维还是那么敏捷,神采飞扬,年轻人都自愧不如。
谈起养生之道,杨先生笑着说:“养生贵在养心。”
“养心贵在充实。”这是杨辛的一个体会。他虽然从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的生活和研究工作却更加充实了。退休以后,他开始全身心地投入书法研究和练习,以写字保持自己的安静,忘掉衰老和烦恼,得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