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5200000013

第13章 唯才是举:求贤若渴广揽人才

一 求才若渴 广纳天下之良士

天下之争,其实就是人才之争。诸雄争霸,最后的胜利者,往往不是最勇猛的,而是最善于用人的。最著名的就是刘邦,自己既无大才,更无大德,却能善用张良、韩信等一干人等,夺取天下。

曹操是一位富有远见的政治家,而且颇有学识,从古人的经典著作中学到不少经验与教训,因此他更加重视人才的收罗和良才而用,这是曹操能以英雄流传千古的原因之一。

曹操最初起事时,其集团尚小,他可以亲自处理具体军政事务,此时他既是统帅又是谋士。待到后来兵多势广,不可能面面俱到,他便把自己置于统帅的地位,而把自己手下的将领置于将才之列。统帅和将才的区别在于:前者下达命令,后者执行命令。此时,他便更加清楚笼络人才,招贤纳能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事实上,曹操之所以能灭袁绍、吕布等大小军阀,威逼江东、取西凉,成就大业。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他比刘备、孙权更能搜罗人才,使用人才。也就是曹操胜在“谋其人也”。

曹操始终把网罗人才作为一件大事来对待,每得一人才,往往忘乎所以,甚至比打了胜仗还要高兴。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占据荆州后,一一论功封赏,蒯越等十五人被封侯。蒯越字异度,原为大将军何进的东曹掾。曾劝何进诛宦官,何进犹豫不决,蒯越知其必败,出奔刘表,成为刘表的重要谋士。像曹操这么爱才的人,早就想得到蒯越了。平定荆州后,即任蒯越为光禄勋,并高兴地说“不是因为得到了荆州才这么高兴,而是因为得到了蒯异度啊。”由此可见,曹操把得到人才看得比地盘更重要,所谓“得一城一池容易,得一人才难”。

此外,荆州名士韩嵩也得到了重用。韩嵩字德高,官渡之战时曾和蒯越同劝刘表归附曹操。刘表拿不定主意,决定派韩嵩先到曹操那里探听一下虚实。韩嵩推辞说:

“将军如真有打算归附曹操,派我前去可以。如果没有拿定主意,只是探听曹操的口风,最好不要派我去。因为我到许都后,如过朝廷给我一官半职,我不得不从命,这样一来,就不能再为将军效力了。希望将军慎重考虑!”

刘表仍坚持要韩嵩去,果然,韩嵩到许都后,被任命为侍中、零陵太守。刘表要杀韩嵩,但韩嵩有言在先,加上众人求情,最后只把他关押了起来。曹操到荆州后,立即把韩嵩从监狱中释放。韩嵩在养病期间,曹操就已经将大鸿胪的印绶授给他,并请韩嵩品评荆州士人优劣,凡韩嵩推举的一律加以任用,可见曹操对韩嵩的重视和信任。

由此可见,曹操对人才的渴求是第一位的。随着地盘的扩张,人才的聚集,对众多能人贤士的有效管理便成了当务之急。曹操注意发挥东曹、西曹,也就是人事部门的作用。曹操“唯才是举”用人方针的顺利执行,东、西曹的官员功不可没。

崔琰是第一个被曹操选中的掾属。崔琰博通经学,秉性耿直。他先跟随袁绍,袁绍死后托病不出来辅佐袁尚、袁谭,被关进监狱。曹操平定冀州后,任崔琰为别驾从事。他洋洋得意地对崔琰说:“我昨天查看了冀州的户籍,估计可得30万兵众,真可算是个大州啊!”

崔璇听后,没有迎合曹操,而是痛心地说:“如今天下混乱,冀州百姓的尸骨还暴露在荒野。我没听到我军士慰问百姓,解救生灵于涂炭,明公却在这里算计收获,这难道是百姓所盼望的吗?”曹操听了,收敛起得意的面容,向崔琰表示歉意和感谢。

崔琰德才兼备,而且正直清廉、知人善用。曹操做了魏王后,提拔崔琰为尚书,全面负责中央的人事工作。

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他很早就向曹操提出 “奉天子以令众臣,修耕植以蓄军资”的建议,并被曹操采纳。他清廉公正,也是一个德才兼备的官员,曹操很赏识他,把他安排在东曹掾的职位上。

毛玠办事公正,认真履行职责,不徇私情。他和崔琰一样,选用了小少具有真才实学而又清廉正直的人。毛玠还特别强调为官清廉,提倡节俭。他管理下的满朝官吏没有不以廉洁节俭自律的。连曹操都感慨地说:“把人管理到这种地步,使天下的人都恪尽职守,自己管好自己,我是无事可做了!”

崔琰和毛玠在人事部门的工作可谓有声有色,没有辜负曹操的期望,可见曹操选贤任能的眼光和能力是非常突出的。可以说,崔琰的成功,是曹操用人成功的一个缩影。

不仅如此,曹操在自己的诗歌《短歌行》中提到:“我有嘉宾,鼓乐吹笙”,这也是他思才若渴“诗言其志”的一种表现。

二 唯才是举 多次诏令能者上

曹操讲求唯才是举,对那些“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他都一概予以任用。

东汉时期,朝廷但凡选才用才,首先注重名节德行、家世族亲,而不是是否对国家有利,这就造成了很多名不符实的人入朝为官,人浮于事者大有人在。除了名气大,没有一点儿政绩,对国家毫无贡献。曹操看透了这种现象带来的后果,于是在他发布的几个“求贤令”中提出了大胆出格的用人标准。《三国志·武帝纪》中记载:“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名举所知,勿有所遗”。

曹操用人的核心是唯才是举,就是无论其德行高低,只要有才就一律加以任用。这在当时是确实颠覆了传统,具有超前的意义。曹操的这种用人思想,很好地切合了非典型时期——乱世不拘一格的选人用人方式,说明他确实是一个善识时务、因时而变的英雄。

“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确实为曹操汇集了不少人才。他的一些主要将领,有的提拔于行伍之中(如于禁、乐进),有的曾经效力于敌手(如荀彧、郭嘉),有的发现于降军之中(如张辽、徐晃)。可谓来源广泛,不一而足。

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人,刚开始在袁绍帐下效力,没想到袁绍鼠目寸光,而且优柔寡断,善于谋事却又难以作出决断,很难成就一番大事业。跟着他等于葬送了一生抱负天下的愿望,于是毅然离开了袁绍,在荀彧的推荐下投靠了曹操,继续给曹操作谋士。曹操很器重他,屡屡出奇谋妙计,扭转局面,使战争的局势对曹军有利。可惜,不幸染病早死。以致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曾痛哭郭嘉:“如果奉孝在,不至于如此大败。”可见曹操对像郭嘉这样的人才难得、不幸早死的痛惜之情。

为了网罗人才,曹操曾多次下求贤令。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曹操下令要求各地地方长官推荐人,要求无论是像姜太公一样怀着“美玉的”奇才,还是像陈平那样落魄的能人,都可以辅佐治理国家。英雄不嫌出身低,只要有能力,他都表示会量才任用。

这个法令颁布后,孔融、祢衡等有才华的人都纷纷而来,为曹操献计献策。曹操还下令分发“意见表”,以此鼓励大家多提意见,广纳良言。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十二月,曹操又下了他的第二道专门针对“唯才是举“法令:《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其中他对”有才而无德”的功利主义用人方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真正的“人才”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绝不能因其“德行一般”而荒废了才能。负责人才选拔推荐的官员,应该深深体会到我的心意,使有才之士不被遗漏,国家的大政方针得以顺利推行。

曹操还具体举例说明:苏秦在历史上一直被传统儒学之士所不齿,主要是在于他们的家世不好,品德可谓恶劣。但是曹操却公开表示这样的人是当前急需的人才。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八月,曹操再下“举贤勿拘品行”的法令,继续奉行“重才能而轻出身”的用人方针。

才德兼备固然最理想,但战乱时期不同于和平时期,退而求其次,“有才无德”的人只要善于运用,也可为国效劳,为何不好好利用呢?这样的人在特殊时期仍被委以重任,更会珍惜知遇之恩,鞠躬尽力。曹操对“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委以大任,的确体现了他“为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一贯风格。

这三道求贤令一道比一道具体,求贤的心情也越发迫切。究其原因,一方面,曹操的年龄越来越大,完成国家统一大业的任务的困难却看似遥遥无期(东吴和蜀汉)。因此,他的这种心情就在求贤令上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另一方面,三国都对人才非常重视,对人才不断争夺,再加上时间的推移和战争的摧残,人才越发难以发现。这就不得不让曹操下令让所以的部属尽力的发现人才,举荐人才,特别是举荐,发现以前没有因为这样那样的毛病而不用的,现在隐藏在民间的那些奇才,高人们。其最终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开辟人才资源,以满足人才不断扩张的需求。

当然,曹操的“唯才是举”并不是真的放弃传统,没有底线,完全不要德行和个人素质。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操入主兖州,当了州牧后,曾任命东平人毕偡为别驾,后来张邈叛变,扣押了毕偡的母亲、弟弟、妻子儿女等亲属。曹操知道后,对毕偡说:“你的老母家人被张邈扣押,你可以到张邈那边去。”

毕偡赶紧叩谢,并表示自己绝无二心,只是迫不得已而离开罢了。曹操很感动,放他去张邈那里了,谁知毕偡直接就投奔了张邈。后来曹操活捉了毕偡,大家以为毕偡必死无疑。但是曹操说:“一个孝敬父母的人,肯定会忠于他的主公的,这种人才正式我所需要的!”不仅没有怪罪毕偡,而且还任他做了鲁国国相。可见,曹操用人还是非常重视传统道德的。

凡此种种,我们不难发现,曹操的“唯才是举“方针在现实中得到了认真的贯彻实行。就这样,一大批出身低微、甚至反对过曹操的人都聚集在曹操周围,成为曹操重要的智囊和将领。不仅加强了自己的实力,而且对于制止大族地主垄断政权,使更多的中下层开明人士得到参与政治的机会,起到推动作用,加快了北方统一的进程。

三 人才难得 曹操诚心请荀彧

我们常常听说这样一句话: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有才之人的渴望程度。历史表明,要成就事业,必须得有贤人大才相助。然而自古有才之人常常乐于隐于山水,不露声色,以待真正有识之士真心来求。有时甚至故意刁难相求之人,一来观察其成大事的坚定决心,二来考察对方的诚意。

这样以来,越是大才显得越难得,越难得,越是显得珍贵,就越要拥有他。唯如此,才能做出非凡的事业来。对于难得之才,必须有一股求之不得的韧劲,三国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了,其实,曹操也是这样一个人。在实践中,对于早有耳闻的名人高士,曹操总是真诚地渴慕,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罗致到手。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成为千古美谈。其实早在刘备之前,曹操已有了“三顾” 之举,不过他请的不是诸葛亮,而是许县的荀彧。

东汉未年,曹操的兵马在山东壮大起来后,他看着自己兵多将广的阵势,满心欢喜。可是他渐渐觉察到,只有能冲锋陷阵的将士不行,还必须有才智超群的智能之士 出谋划策才行。可是到哪里找这样的人呢?他决心上泰山请教高人。

泰山有一高僧叫明镜,听了曹操的来意。什么也没说,只是给了他一个锦囊,上写“遇怒则拆”四字。曹操虽然疑惑不解,也不敢多打扰,只好下山而去。

不久,曹操率大军进入中原。经过许县时,他觉得这里是藏龙卧虎之地,就命大军安营扎寨。他把中军帐设在许昌城北门外一个庙里,号令士兵不得骚扰地方。可他 没想到不少新招来的士兵野性未改,连他的堂弟曹仁也在背地里带兵抢劫商家和百姓。一时间,许县被扰得鸡飞狗跳,百姓惶惶不安。而曹操却蒙在鼓里,全不知晓。

这天,曹仁急火火地进了中军帐,手握一张帖子呈给曹操。曹操展开一看,见上面写着:“许下来了曹孟德,千家万户齐遭灾!”下面的落款是“许县荀彧”。曹操不禁一股怒火冲顶:“这荀彧是何等人?胆子也太大了!不严惩便不能警告他人,我在许县就难以立足!”刚要曹仁去查寻捉拿,猛然想起泰山高僧“遇怒则折”的 锦囊,赶紧找出来拆看。只见一张白纸上写着几行大字:

开口就晌午,日落扁月上。

十天头长草,或字三撇旁。

才过姜子牙,谋深似子房。

这是一首藏意诗。曹操左看看,右看看,翻腾了半天才解开其中秘诀:开口就晌午,开口系言,晌午取午,言午是“许”字;日落扁月上,日在上,扁月在下,像个“昌”字;十天头长草,十天为一旬,旬加草字头,是个“荀”字;或字三撇旁,是个“ 彧”字。顿时醒悟过来,高兴地说:“许昌荀彧,原来有子牙、子房之才!我一定要把他请出来。”

荀彧是颖川郡人,因不满朝廷,自己的才能无法施展,索性在家过起了隐士生活。他听说曹操有一统天下的雄才大略,又善用人才,早想投奔,又怕传闻有假,所以出此计,探听虚实。自古高人难请,荀彧也不例外。

曹操派曹仁去请荀彧,荀彧故意拒门不出。曹仁非常生气,回来后添油加醋地说荀彧如何藐视曹操,建议把他杀了。曹操笑着说道:“不可!杀了他等于砍了我的左膀右臂,你知道吗?”

此时正是腊月天,朔风凛冽,滴水成冰。曹操求贤心切,冒着严寒,亲自骑马到荀彧府第,只见大门落锁。等了好久,不见有人出入。

曹操又急匆匆赶到荀彧的另一宅院。管家对他说,主人出门打猎去了。曹操两访不遇,只叹自己不遇大才,但并未烦恼,仍耐心等待消息。

一天,曹操访得荀彧到城东北八柏的祖坟去扫墓了,就备下厚礼礼,前往凭吊。曹操来到坟前,看见一个青年,风华正盛,仪表堂堂,正在专心致志读书。

曹操上前恭恭敬敬地施礼说:“荀公安康!”荀彧却头也不抬,问道:“先生是何人?来此做什么?”曹操说:“我是谯郡的曹孟德,想请荀公共扶汉室江山。曾几次拜访,不想孟德福浅,未曾幸见。”荀彧冷冷一笑说:“我是一个普通百姓,不懂治国大事,先生另请高明吧!”曹操赔笑说:“久闻先生胸藏经天纬地之术,腹隐安邦定国之谋,我非先生不请。”荀彧说:“我骂你,你心中不恼怒吗?”曹操连忙点头说:“我一向重理不重情,荀公能指出我的缺点,多多益善。”

荀彧推说自己患有腿疾,行动不便。曹操便亲自牵来良马,扶荀彧骑上,回到军中。自此以后,曹操和荀彧终日形影不离,畅谈经营天下之策。从曹操兖州平乱、西迎献帝、官渡大 捷到平定冀州……举凡军国大事,荀彧都曾提出过建设性意见,尤其在战胜袁绍集团的战役中,他的计谋起了关键性作用。曹操称其为“大贤君子”,数次上表,为其加官晋爵。

曹操请荀彧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曹操重视人才、礼贤下士的作风。从历史来看,曹操对人才确是敬重三分的,这从官渡之战中许攸弃袁绍来奔,曹操来不及穿鞋,光着脚匆忙出迎的例子中也得到了印证。

四 多样手段 千方百计挖人才

前面我们提到,越是能人,越不轻易出头露面。但这些人却是推动事业向前进的关键力量。所拥有他们无疑会对事业有所帮助。曹操是个目的性很强的人,在这方面,他也有自己的手腕。

1.以天子名义征求

曹操自从“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后,就有了广征天下贤士的政治优势。袁涣、张范、凉茂、国渊、田畴、邴原、毛玠、徐奕、何夔、邢颙、鲍勋、华歆、王朗、程昱等,皆征辟署职。

2.相互推荐

荀彧识人,他对构建曹操智囊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荀彧前后所举,“命世大才,邦邑则荀攸、钟繇、陈群,海内则司马宣王,及引致当世知名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之俦,终为卿相,以十数人。”彧所荐还有戏志才、郭嘉、杜畿,皆身负大才,对曹操南征北战大有帮助。

3.强制手段征召

这一点是最体现曹操强势性格的一种做法。曹操辟司马懿,司马懿借故不出。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再辟为文学掾,敕使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司马懿惧怕曹操的威势而就职,为丞相东曹属,转主簿。曹操辟阮瑀,瑀逃入山中,曹操“使人焚山,得踽,送至,召入”,辟为司空军谋祭酒,与陈琳共管记室。虽然强征士人是古代司空见惯的获得人才的方法,但曹操的所作所为确实体现了他爱才之决心。

4.毫不介意纳降

东汉末年,战乱不断,“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慧眼识主,主动投靠曹操的天下智能奇士也不少。

官渡之战前,曹操力量尚且薄弱时,郭嘉、桓阶、贾诩等人已经纷纷投奔而来。荀、郭两位大才,都是从兵马强壮、地广人多的袁绍营垒中投过来的。郭嘉初见曹操,就倾心悦服,对人说:“真吾主也。”桓阶游说长沙太守张羡反对刘表,贾诩劝说张绣投曹操,都是在官渡之战相持,况且袁强曹弱之时。他们深邃的洞察力,也是其高深智谋的表现。曹操得到这些智士的效力,怎能不兴旺!

另外,曹操还使用一些“诈术”来夺得人才,最有名的是“计赚徐庶”。

徐庶,字元直,与诸葛亮交往甚密。其才气与诸葛亮相当。刘备在新野得到了徐庶辅佐,为其出谋划策,几次打败曹操。曹操忙问部下是谁为刘备划策。程昱向曹操汇报说:“此人是颖川的徐元直,他从小好学击剑,中平末年,曾经为别人报仇杀过人。披发涂面躲避官府追拿,后来被捉住,被官吏绑在车上游街示众,后为同伴所救,更名为单福。此后更加勤奋好学,遍访名师,学得一身匡世之才。”曹操又问程昱:“徐庶的才能比你如何?”程昱说:“强我十倍。”曹操懊恼地说:可惜这样的贤士被刘备所得,这可怎么办呢?”

程昱大笑着说:“主公不必担心,我自有办法让他来投奔主公。徐庶为人至孝,从小没了父亲,只有老母健在,他的弟弟徐康也死了,老母现在无人赡养。可把他母亲骗来,令她写信召回儿子,那时徐庶必然来了。”

曹操非常高兴,于是按程昱说的办法,派人把徐母骗至曹营。然而,徐母不仅不为曹操写信,还拿砚台怒打曹操,骂他是汉臣贼子。无奈,曹操只好让人模仿徐母的字体给徐庶写了一封信,大意是:我现在被曹操关押,只有你来投降,我才能得救,你要速速前来,以全孝道,以后咱们再想办法回家耕作,免遭大祸。

徐庶见信后,痛哭流涕,遂辞刘备来曹营侍奉老母。结果被忠于汉室的老母痛骂一顿,说他明珠暗投,最后自缢身亡。

曹操虽然把徐庶留在了自己身边,但是徐庶为母亲自缢而死抱恨终身,心灰意冷,萎靡不振,从此一身的才气不得施展。

这一故事后人争议颇多,有人说是曹操奸诈的表现,有人说是曹操爱才的典型。是非难辨。曹操求贤若渴,为了争夺人才,不择手段。虽然不能为我所用,但也不能落入敌手。这也是为什么统领千军万马的曹孟德,没有给世人一个光明正大的正人君子形象,倒落得一个自私自利、崇尚自我的奸臣形象。但是,其为得人才而广使手段的做法还是值得肯定的。

同类推荐
  • 张大千徐悲鸿

    张大千徐悲鸿

    本书介绍了张大千、徐悲鸿两位书画大师青少年时代的成长经历,剖析了他们通过不懈努力走向成功的历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才有启示意义。
  • 权力野兽朱元璋2

    权力野兽朱元璋2

    《权力野兽朱元璋》:全面讲述朱元璋无权、谋权、夺权、掌权的权术人生!公元1345年,18岁的乞丐朱元璋,三天没要到一碗饭,躺在破庙门口快饿死了,还捧着《资治通鉴》在看!5岁时,朱元璋投靠起义军头目郭子兴,为一块烧饼,当起了哨兵;两年后,因功高震主,遭郭猜忌,他果断交出全部兵权,静观其变,伺机而动。一年后,郭病死,28岁的朱元璋乘机上位,独揽大权,制定“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用三年时间,就将众多实力曾远远强于自己的对手或劝降、或吞并、或击溃。41岁时,朱元璋称帝,此后独掌中国30年,数次血洗宫廷,杀功臣李善长、杀功臣蓝玉、杀功臣傅友德,将朝廷百官完全笼罩在自己不可挑战的威权之下。朱元璋对待权力,拥有野兽对待猎物一样的本能:强烈的欲望,可怕的耐心,漫长的潜伏,混乱中保持警醒,判断出真正的机会,露出獠牙,发出致命一击。这个嗜权如命的明朝开国皇帝,留给世人的却是一个太平盛世,史称“洪武之治”。
  • 中国十大文豪柳宗元

    中国十大文豪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其祖先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故人称“柳河东”;又曾官贬柳州刺史,亦被称为“柳柳州”。其父柳镇(739-793),唐肃宗时入仕。不媚权贵,号称刚直,德宗时官终侍御史。宗元生于代宗大历八年(773),自幼聪颖过人。四岁时,其母卢氏即教以古赋十四篇;十三岁时已以能文名世。德宗贞元九年(793)第进士,十四年(798)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后调蓝田尉。十九年(803),回朝任监察御史里行。
  • 请允许我用左手敬礼

    请允许我用左手敬礼

    丁晓兵,1965年9月出生,1983年10月入伍。1984年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英勇负伤,失去右臂。1985年6月,共青团中央为他特设了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20年来,丁晓兵先后被人事部和中国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被武警总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评为“拥政爱民模范”,被武警总部树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干部标兵。2005年5月,他光荣当选第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据不完全统计,丁晓兵已经获得过288个奖牌证书。
  • 风雨前行——雷震的一生

    风雨前行——雷震的一生

    本书作者以第一手资料,透过雷震的风雨一生,叙述一代知识分子与民主政治的互动关系,并以其个人政治生命的沉浮及历史背景为考量,着力表述这位骨鲠之士从坚守理念到付诸实践的精神风貌,从而显现出那个时代的变局及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真实的艰难处境……
热门推荐
  • 出马仙师傅

    出马仙师傅

    挂算有缘不可攀随心随意度人间心锁早解红尘梦处处禅机妙不言又曰香堂法圣观自在青烟袅袅地人天早有道缘来修成天时即到人马全出马仙胡黄柳白灰为内五行是动物到直接修道仙界的正仙与人类生活最密切息息相关有仙家缘分的人交地马地马经过立堂养堂出堂或出道能够和仙家充分沟通
  • 乖,别怕,爷宠你

    乖,别怕,爷宠你

    京城商业帝王,阎帮的小爷,明里人人众星捧月,羡慕不已;暗里人人畏惧,闻风丧胆。机缘巧合下重遇心里念念不忘的她,鬼使神差让她怀上了自己的宝宝,而后说“宝宝都有了,亲夫和婚礼妥妥得不远了”。一个众人膜拜又让人闻风丧胆的爷死乞白赖地赖上了一个神经大条又花痴的吃货女孩。对外他说:我老婆只有我能欺负,敢欺负她的我准备了手段,保你命丧黄泉!家里:老婆,你床上有个超级无敌帅的帅哥躺着,你不来献个吻,竟然在发呆,你对得起我的美貌吗,对得起我这裸露在外完美的身材么。小溪瞬间折服在他的无赖模式下……四岁那年车祸死去的父亲竟然又出现在她面前,三十多岁的模样令人惊叹,得吃吃美食压压惊。跟靳皓曦说:该叫爸爸不是叫义父。
  • 镜换杯

    镜换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咒无劫

    天咒无劫

    天地万物生来有命,凡有灵者均可改命,证道混元。上古时期,旷世之争,天帝为巩固权威,罢黜百家,独尊仙术,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万万年后,百家复苏,誓要逆天伐帝。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倾尽天下之乱世千秋

    倾尽天下之乱世千秋

    芙蓉出水的时节,却苍穹没,流云破,玄武门前,一代太子薨于宫闱。深情一眼,心疼一句,珍藏挚爱,一眼已然万年。乱世江山,金戈铁马,一曲繁华终诉离歌,山河更迭,王朝易主之后,步步惊心权谋机变侵耗了毕生的所有,一痴狂,千言万语,最后终于化为冰棺旁一生相随的悲凉痴缠。
  • EXO:因为有你

    EXO:因为有你

    一位可爱的富家女是如何赢得灿烈的心呢?请大家期待吧!(请不要因为人物介绍而影响大家的阅读兴趣)作者新人,不喜勿喷,故事纯属虚构
  • 随机一个沙雕小故事

    随机一个沙雕小故事

    本书是由一个沙雕写的日常,随时可能会脑洞大开写一两个沙雕故事。如果真的有看的话,请发个评论,让我知道我不是在玩单机谢谢。
  • 重生之女神漫画家

    重生之女神漫画家

    重生平行世界,一切从画漫画开始,也从画漫画结束。PS:本书百合暧昧流,嫁人党勿扰。ps:本书已废,全部内容在《悠闲少女》嗯,就这样
  • 这个末日有点妖

    这个末日有点妖

    地球流浪五百年,世界变成冰天雪地,厚厚的积雪覆盖全球!资源的缺少,导致呈现层级分化;动物的变异,一切都变得那么的不简单。本来就等于末日流浪,在一次爆发之下,更是彻底进入末日时代!唐羽感觉这个末日有点妖,不过更妖的还是自己队友!“家里热得快炸了。”唐羽道。“那就开窗吹冷风啊,外面不是漫天积雪吗,绝对够冷!”秦旭接着道。“这跟开窗有什么关系吗?”“不是热得快炸了么,开窗不就冷了吗?”“我是说,热得快炸了,跟开窗有什么联系吗?”“老板,你不是热得快炸了吗,怎么没联系了?开窗就冷了啊,冷了就不热了啊!”“开你大爷,牛头不对马嘴,我说的是烧热水的热得快,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