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时常会自发地去描绘他周围的人物、房舍、树木、动物,有纸和笔更好,没有的话他们自己也会找到绘画工具,小石块、沙滩等等。那种强烈的、好模仿的倾向,与人类早期在山洞、岩石上绘画的热情一样。他们努力想把自己看见的事物画出来。这仿佛是向父母和老师发出信号,希望成人培养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和能力。
没有比这更让父母和老师兴奋的事了,然而,是否能真正利用绘画去开启孩子的观察能力、描摹能力、色彩感知和空间感知能力,就需要恰当的方法了。如果方法不恰当,就会像一个技艺很糟的木匠,把上好的材料和完美的设计弄得一团糟,有的甚至可能断送一个绘画天赋极高的孩子的前途。有的人教了半天,孩子什么也学不到。问题的关键是方法和次序,这些方法和次序是否符合儿童心智的特点。
一般来说,孩子绘画时最早对色彩感兴趣,这时轮廓只是为色彩帮忙的,要是允许孩子把一些图案涂上色彩,孩子会感到莫大的荣幸。不只是儿童才喜欢色彩,许多成人也是如此。先色彩后形式被心理学实验所证实。如果一开始就用一些繁复的形式让孩子去画,他很快就会觉得力不从心而放弃。孩子没有形状最终是不行的,那么先选择一些简单的形式,然后再由简到繁。
应该鼓励儿童去努力表现一些有趣的事实,这样就可以使所模仿的东西逐渐有点像现实中的东西。开始画得不准确是符合演化规律的。不论那些形状多么古怪,色彩多么刺眼,问题不在于孩子是否创作出了一幅画,而在于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动用了手指、眼睛和思维。我们不只是愉快地培养了他们辨别颜色的能力,同时也使他们用笔的手多少学会了控制和保持平稳。
在这个阶段,那些各种各样照样“描图”的方法,和一开始就用那些直线、曲线、复合概念教育的方法一样都是有害的。前一种方法让孩子从小就失去自己选择描摹对象的机会,后一种方法则让孩子望而生畏,很快厌倦。
只要稍微依据上面的一般原则,等到孩子拿笔的手平稳了,也开始有一些比例感觉的时候,就可以开始“透视”课了,这听起来有点吓人,其实每个孩子都喜欢也愿意去做。
把一块透明的玻璃垂直安放在桌面,摆在孩子面前,对面放上一本书或者杯子,让孩子透过玻璃看对面的物体,眼睛不动,然后用墨水在玻璃上按照物体的形状作点,再把这些点依照物体的轮廓连成线,使这些线盖住物体的轮廓,使它们重合。最后把一张衬纸放在玻璃后面,再让孩子比较玻璃上的画和物体之间的区别。孩子会惊喜地发现它们形状相似。
这是培养孩子仔细观察对象,并把对象描摹下来的方法。慢慢地,孩子不再需要玻璃片,自觉地去描摹那些孩子感兴趣的事物。
绘画的兴趣对孩子来说,会持续很长时间,不管孩子是否会在这方面发展,鼓励和培养这种兴趣对孩子都是有益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可以把这种才能用在自然笔记上,孩子总会兴致勃勃地为自己插图、装饰。孩子也可以用绘画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如送给朋友或父母的生日贺卡(自制的),慰问病中的亲人。孩子还可以用绘画来讲故事,在家庭通讯上记事。每一次运用都会给他带来无穷的乐趣和真实的成就感。
绘画,是否对所有孩子的心智培养都具有普遍作用?
绘画仅仅是一门技艺,还是也是儿童早期教育的一部分?
经过多年的争论和教育实验,这个问题已基本得到了答案,绘画,的确是智力教育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而且,由于绘画几乎完全是由自己完成的,因此也是一个快乐的自我教育的过程。
评价和欣赏孩子的作品
在引导孩子学习美术的时候,父母有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对孩子完成的每一件作品进行评价和欣赏,激发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和自信心。
父母对孩子的作品,应以赞美和欣赏为主,不要因为孩子画面比例失调,颜色搭配不当,或者线条不流畅就责备孩子,动不动就说孩子天生不是画画的料,应该以学业为重来刺伤孩子的自尊,降低孩子的积极性,为人父母要懂得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孩子绘画时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孩子挖掘潜能,更好地成长、成才。
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性
奥地利著名画家珂珂希卡曾经说过:“所有人生来就是天才,所有孩子都是富有灵感的艺术家。”珍惜孩子的艺术创造性,训练孩子的艺术思维,丰富孩子的艺术生命,这不仅是培养艺术人才的最佳方法,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也十分有益。
儿童的绘画是儿童本身的一种情感宣泄,体现了他们天真的童心、童趣,其中也折射着智力的萌芽、性格的动向。他们更多的是为满足自己情感的宣泄,所以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我行我素,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没有任何负担。如果把他们这种本性加以限制,让他们按照既定的意图画这画那,他们会感到不知所措,感到画画很难,有压力,慢慢地就会失去兴趣。
让孩子学画画,不是想让孩子当画家,而是要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高尚情操,开发孩子的想像力,锻炼手的灵活性。另外,不管教孩子画画,还是做手工,都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使活动的形式生动活泼,富有娱乐性,这样才能不断培养起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使孩子乐此不疲。有时家长带孩子去田野,去爬山,去逛海,去动物园,让孩子随身带着画笔,在观察浪花、树木、建筑物、旷野、天空以及天上翱翔的飞鸟、动物园里的走兽,产生创作的欲望时,马上画上几幅。这样做,比让孩予呆在家里画画效果好得多。
现在各种少儿美术培训班乃至幼儿园、小学的图画课,大部分从临摹人手,强调以“教师为主导”,限制了孩子想像力的发展。那种单纯把绘画技术、技巧作为美术启蒙教育重点的做法是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也是违背儿童心智发展规律的。例如美国的孩子画太阳可以画红的、白的、黄的,而中国的孩子画太阳只能是红的,这充分说明了限制儿童想像力造成的弊端。曾经有一个男孩子,在小学一年级的一次绘画课上,老师让画一只大公鸡,而且老师还画了“样板”,要求同学们按照样板画画。但是,男孩子没有画大公鸡,而是画了一座高楼,在大楼的最高层画了一只大公鸡,大公鸡将头昂起引吭高歌,楼顶上还装着扩音喇叭,楼内有电视机、录音机,楼下还有绿绿的树木和一群正在散步的鸡娃娃。虽然画的不甚美观,但应该说这是一幅充满想像力的彩色画。这幅画出自一位不满7岁的孩子之手已非易事,但因为没按要求去画,老师只给了个“丙”的成绩。这个小男孩委屈得哭了起来,但老师却教育小男孩以后要按照要求去画画。放学之后,小男孩又哭着把画拿给爸爸看,爸爸没有责怪他,并用红笔给他打上了鲜红的“甲”,然后把这幅画裁下来,贴在小男孩的床头上,并对他的想像力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时,男孩破涕为笑,他认为爸爸的评判是最公平的。但是,爸爸告诉他,老师给你判了“丙”,可能是一时疏忽,也可能是你画的不美观,以后再上图画课时还要尽量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有些家长不能理解孩子们这种心理特点,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的绘画,用“像不像”为标准,来评价孩子绘画的水平,这是很不明智的。这种教育方法,往往会扼杀孩子的想像力,摧残孩子纯真的心灵。作为父母应经常鼓励孩子,任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这不失为促进孩子成才的一个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