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59600000048

第48章 苏辙卷(7)

然世之贤人起于乱亡之中,将以治其国家,亦必于此焉先之。齐桓用管仲辨四民之业(40),连五家之兵(41),卒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相地而衰征(42)。山林川泽各致其时(43),陵阜陆墐,各均其宜;邑乡县属,各立其正。举齐国之地如画一之可数。于是北伐山戎,南伐楚,九合诸侯,存邢卫,定鲁之社稷,西尊周室(44),施义于天下,天下称伯(45)。晋文反国,属其百官(46),赋职任功(47),轻关易道(48),通商宽农(49),懋穑劝分(50),省财足用,利器明德,举善援能(51),政平民阜(52),财用不匮。然后入定襄王,救宋卫,大败荆人于城濮,追齐桓之烈(53),天下称之曰二伯(54)。其后子产用之于郑,大夫种用之于越(55),商鞅用之于秦(56),诸葛孔明用之于蜀,王猛用之于苻坚(57),而其国皆以富强。是数人者虽其所施之不同,而其所以为地者一也。夫惟其所以为地者一也,故其国皆以安存,惟其所施之不同,故王霸之不齐,长短之不一。是二者不可不察也。

当今之世,无惑乎天下之不跻于大治(58),而亦不陷于大乱也。祖宗之法具存而不举(59),百姓之患略备而未极。贤人君子不知尤其地之不立(60),而罪其所施之不当;种之不生,而不知其无容种之地也,是亦大惑而已矣。且夫其不跻于大治与不陷于大乱,是在治乱之间也。徘徊徬徨于治乱之间,而不能自立,虽授之以贤才无所为用。不幸而加之以不肖,天下遂败而不可治。故曰:莫若先立其地,其地立而天下定矣。

【注释】

(1)因:顺应。治:安定,太平。

(2)济:救。

(3)诬:捏造事实,欺骗。

(4)援:引。

(5)徼幸:同侥幸,希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的一种心理状态。

(6)莫若:莫如,不如。成势:形势,现成的局势。

(7)治而不至于安:太平但是还没达到安定。

(8)乱而不至于危:有祸乱但还未达到危亡程度。

(9)纪纲:法度。举:全。

(10)言事者:指议论国家当时形势的人。

(11)更制:变更制度。

(12)不立为治之地:不建立进行治理天下的根本。地:指根本措施,基础,即法度、法。

(13)贾:经商,做买卖。

(14)紮耰:农具。紮即锄,耰为碎土平田的木制工具。

(15)徜徉:自由自在地来回走。翱翔:自由自在地上下飞。

(16)菽:豆类的总称。

(17)艺:种植。梧:梧桐。槚:楸树的别名。

(18)丛莽:杂乱丛生的草木。朴樕:丛生的小木。

(19)齐之以刑罚:用刑罚来使人民统一行动。《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齐:使……整齐。

(20)伥伥然:无所适从的样子。

(21)抚左而右动:按住左边而右边动。

(22)镇:压住。

(23)为治之具:用来治理的工具。

(24)殖:繁殖。五种:五种谷物,指稻、麦、菽、黍、稷。

(25)服:古代驾车一车四马并驾,中间二马叫服,引申为驾。

(26)阙:同缺。

(27)三代:夏、商、周。

(28)井田:相传古代奴隶社会的一种土地制度。以方九百亩的土地为一里,划分为九区,其中为公田,八家均分一百亩为私田,公田共同耕种。

(29)比闾:周代地方基层组织形式。

(30)冠昏丧祭之节:加冠、婚嫁、丧葬、祭祀的制度。

(31)岁时交会:过年过节时的交往。

(32)术:道、方法。

(33)龃龉:本义为牙齿上下对不上,引申为意见不合。

(34)不与:不相关。

(35)幽厉:周幽王、厉王。厉王、幽王都是昏庸暴虐的君主。

(36)泛泛乎:漂浮的样子。乘舟无楫:乘船没有桨。

(37)振风:摇动船的大风。

(38)季:末代。

(39)涂地:败坏到极点。莫之救:没有办法挽救。

(40)齐桓:齐桓公,名小白,春秋五霸之一。

(41)连五家之兵:管仲治理齐国时的制度。

(42)相地而衰征:按土地多少而征税。

(43)致:得,得到。

(44)西尊周室:尊奉西方的周王朝。周室即东周王朝,都洛阳,在齐之东。

(45)称伯:即称霸。伯:伯主,即霸主。

(46)属:统属,率领。

(47)赋职任功:明确职责,任用有功之人。赋:给予。任:任用。

(48)轻关易道:使关口道路畅通。

(49)宽农:减轻农民的负担。

(50)懋穑:劝勉农耕。

(51)援:选用。

(52)政平民阜:政治清平,人民丰足。

(53)烈:功业。

(54)伯:通霸。

(55)大夫种:春秋时越国大夫文种,楚国郢人,字少禽,也作子禽。

(56)商鞅:战国卫人,又称公孙鞅。仕秦以功封于商,故称商鞅、商君。

(57)王猛:东晋十六国前秦北海剧人,字景略。

(58)跻:登,达到。

(59)具存而不举:全都存在却不执行。

(60)尤:归咎于。

新论中

治国而为其地,非圣人而后然也(1),古之君子莫不皆然。而其不然者,则仅存之国也。人之治其家也,其最上者为虞舜(2),其次为曾、闵(3),而其次犹得为天下之良人,其下者乃有不慈不孝。置其不慈不孝(4),盖自其得为良人以上至于为舜,其所以治其身,上以事其父母,下以化服其妻子者不同,而其所以为生者,子耕于田,妇织于室,养其鸡豚(5),殖其菜茹(6),无失其时(7),以养生送死,虽舜与天下之良人均也。舜而不然,不得以为舜;天下之人不然,不得以为良人。何者?是亦治家之地焉耳。而至于为国,而岂独无之?

昔者文王之治岐也(8),耕者九一(9),故周公因之(10),建为步亩沟洫之制。何者?其所因者治世之成法也。孔子之治鲁也,鲁人猎较,孔子亦猎较。何者?其所因者衰世之余制也。当战国之强,诸侯无道,然孟子亦以为有王者起,今之诸侯不可尽诛,惟教之不改而后诛之。故汉之兴也,因秦之故而不害其为汉(11);唐之兴也,因隋之故而不害其为唐。由是观之,则夫享国之长短(12),致化之薄厚(13),其地能容之而不能使之也。地不能使之长短薄厚,然长不得地则无所效其长(14),厚不得地则无所致其厚。故夫有地而可以容有所为者,举而就之可也(15)。

当今之世,祖宗之法或具存而不举(16),或简略而不备。具存而不举,是有地而不耕也;简略而不备,是地有所废缺而不完也。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完以平而后加石木焉,故其为室也坚。今之治天下则不然。盖尝论之,自五代以来,强臣专国,则天下震动而易乱;自吾祖宗削而渐磨之,则今世可以粗安。凡今世之所恃以为安者,惟无强臣而已(17)。然恃其一之粗安也,而尽忘其余。故尝以为当今天下有三不立,由三不立故百患并起,而百善并废。何者?天下之吏偷堕苟且(18),不治其事,事日已败而上不知使,是一不立也。天下之兵骄脆无用(19),召募日广而临事不获其力,是二不立也。天下之财出之有限而用之无极,为国百年而不能以富,是三不立也。基未平也,加之以其所欲为,是故兴一事而百弊作,动一役而天下困,投足而遇陷阱(20),侧身而入河海,平居犹惧有患,而况求以驰骋于其上哉?固不可矣。

今夫夷狄之患,是中国之一病也。吾欲拒之,则有以为拒之之具;和之,则有以为和之之费。以天下而待一国,其为有余力也,固亦宜矣,而何至使天下皆被其患?今也天下幸而无它患难,而唯西北之为畏(21)。然天下之力亦已困而不能支矣。一岁之入不能供一岁之出,是非特纳赂之罪也(22),三事不立之过也。故三事立,为治之地既成,赂之则为汉文帝,不赂则为唐太宗。赂与不赂,非吾为国治乱之所在也;治乱之所在,在乎其地之立与不立而已矣。

天下之事因循而维持之,以至于渐不可举,犹曰是养之未至也。乘舟中流,释其楫而听水之所之(23),旋于洄洑(24),格于洲浦(25),以为是固然也,其为无具亦已甚矣(26)!以今之时,天子仁恕,士大夫好善,天下之风俗不至于朋党乱正、诬罔君子也(27),世之清议凛然在矣。公卿之欲有为以济斯世,谁有言者?而曰吾有所待。是徒空言,非事实也。故为之说曰: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夫惟有私者,不可以果敢。果于一,不果于二,天下将以为言。不果者不可以强力,力虽强而辄为多疑之所败。天下之人惟能为是三者,则足以排天下之坚强(28),而纳之于柔懦;扰天下之怨怒,而投之于不敢。惟不能为是三者,则足以败天下之贤才,而卒之以不能有所建。是故无私而果敢,果敢而强力,以是三者治天下之三不立,以立为治之地。为治之地既立,然后择其所以施之,天下将无所不可治。

【注释】

(1)然:如此,这样。

(2)虞舜:传说中的古代圣王,以孝行著称。

(3)曾闵:曾子、闵子骞,皆孔子弟子,均以孝行著称。

(4)置:放置,除……以外。

(5)豚:小猪,此泛指猪。

(6)殖:种植,繁殖。茹:蔬菜的总称。

(7)无失其时:不错过其生殖、种植、生长的时期。

(8)岐:周兴之地。今陕西岐山。

(9)耕者九一:种地的按九一比例取税。

(10)因:继续,继承。

(11)害:妨害。

(12)享国:帝王在位的年数。

(13)致化:达到教化。

(14)效:显现、显示出。

(15)就:成,成就。

(16)举:实行。

(17)强臣:专权之臣。

(18)偷堕:即偷惰,苟且怠惰。

(19)骄脆:骄傲而脆弱。

(20)投足:举足,抬脚。

(21)西北:指当时西夏国。

(22)纳赂:宋朝对外实行妥协政策,每年向辽和西夏输银送绢,以求得边界的安宁。即为纳赂。纳,交纳。赂,指银两、绢等。

(23)释其楫:放弃船桨。听:听任。

(24)洄洑:水流盘旋的样子。

(25)格:被阻遏。

(26)无具:没有办法。

(27)诬罔:以不实之词欺骗人。

(28)排:排除。

新论下

天下之未治也,患三事之不立。苟其既立,则患其无以施之。盖君子为国,正其纲纪,治其法度,皆可得而知也。惟其所以施之,则不可得而知。周公之治周也,修其井田,封建百辟(1),可得而知也;其所以使天下归周者,不可得而知也。孔子之治鲁也(2),堕其三都(3),诛其乱政(4),可得而知也;其所以使羔豚不饰贾,男女别于道者,不可得而知也。孟子之所以治邾者(5),正其疆界(6),五口之家,桑麻鸡豚必具,可得而知也;其所以使之至于王者,不可得而知也。孔子孟子之所汲汲以教人者(7),在其不可得而知,而其可得而知者不详论也。曰是有意于治者能之,然而亦不可去也。故其得为是国也,必举之以为先。由是观之,治国之地,圣人无之不得以施其圣。然而圣人之道,有所高远而不可及者矣。

其于孔子之门所谓政事,而冉有子路之所能者,治国之地也。子路曰:“千乘之国(8),摄乎大国之间(9),加之以师旅(10),因之以饥馑(11),由也为之,可使有勇,且知方也(12)。”冉有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13),求也为之,可使足民(14)。如其礼乐(15),以俟君子(16)。”是亦自以为能为其地,而未有以施之云尔(17)。然夫子许其能之(18),而不以为大贤,则夫子之道深矣远矣。

夫子平居朝夕孜孜以教人者,惟所以自修其身;而其所以修其政事者,未尝言也。盖亦尝言之矣,曰“谨权量,审法度(19),修废官(20)”,“兴灭国(21),继绝世(22),举逸民(23)”,“所重民食丧祭(24)。”是九者凡所以为政而未足也,故继之曰:“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25)。是四者所以成之焉耳,其意以为既成而后以其平居自修之身施之。故《记》曰(26):“君子笃恭而天下平(27)。”为有此具也(28)。君子修其身,无所施之则不立;治其政事,无以施之则不化。当三代之治也,天下之事无不毕举,虽后世之君犹得守其法度,以为无过。惟无暴君,则天下可安。故伊尹之训太甲曰(29):“从谏弗咈,先民时若(30)。”以为如是而可以为治已矣。

古之人言治天下若甚易,然今之人以为大言而不信,不知其有此地也。悲夫!世之君子孜孜以修其身,恭俭忠信欲以施之天下,终身而不见其成,则以为古之人欺我也。夫苟以为古之人欺我,虽有为之者,盖勉强而为之也。夫苟不欲而强为之,则其心益不自信而道日疏(31)。夫以不信之心,行日疏之道,以治无以为地之国,是以功不可成而患日至。故莫若退而立其为治之地,为治之地既立,则身修而天下可化也。

【注释】

(1)封建百辟:封建诸侯。

(2)孔子治鲁:孔子曾为鲁国司寇,鲁定公十四年由大司寇行摄相事。

(3)堕其三都:毁坏三座都城。

(4)诛:清除,除去。

(5)邾:春秋时小国,即邹,孟子出生之国。

(6)疆界:指百姓土地的地界。

(7)汲汲:急切追求的样子。

(8)千乘之国:能出兵车一千辆的诸侯国。乘:一辆战车。

(9)摄乎大国之间:局促地处于大国中间。摄:夹。

(10)加:加上。师旅:军队,指外国的侵略。

同类推荐
  • 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史

    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史

    本书概述了从“五四”到建国三十多年的文学思潮、理论、社团、论争史等,统称现代文学运动史。这部文学运动史稿,对每一个时期发生的文学运动的起始、过程、终结,都运用了翔实的资料作了尽可能完整的陈述。以期给读者提供有关事件的真实的来龙去脉。
  • 周作人散文论文(全集)

    周作人散文论文(全集)

    《药味集》是周作人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子集之一,收录了周作人二十余篇经典的散文作品。他的文章多是描写生活中最为寻常的片段,字里行间也是满满的恬淡平和,却能洞穿人心,往往寥寥数语便会令读者着迷。《自己的园地》中收录的多为山水小品和随笔,有些散文对艺术的见解也十分独到,不仅讨论了国外优秀文学的创作理念,还对比研究了国内文学创作的不足之处,态度鲜明,言辞恳切,而在表达形式上则延续了他一贯散淡平和的文风。《艺术与生活》是周作人所有作品中一篇长篇的论文集,它确立了其人道主义的思想基调。在《艺术与生活》中,周作人此次以思想家的立场,讨论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其关注的角度不再局限于文学本身的思考,还涉及妇女、儿童、异国的民间文学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 女人独自上路

    女人独自上路

    燕燕的这些文字,既娟秀,义透出刚劲来;既有细腻的抒情笔触,又有理性的顿悟;既有从自已深切感受到的困顿乃至痛苦中,流露出的淡淡的悲凉,同时又足那样坪阔明朗,充溢着作者对生活永不更改的浓烈的热爱和激情。这此文字里,没有的是:媚俗和虚伪。
  • 划痕

    划痕

    本书是青年作家黄宇的第一部个人散文集,作品收录了作者近两年创作的35篇散文作品,全书分七辑,分别为《风轻云淡》《恋恋红尘》《恒爱弥留》《蓝色寂寞》《幻灭年代》《行吟他方》《森罗万象》,从不同层面深刻剖析描绘了作者在大学生活的点滴。
  • 鲁迅著作分类全编: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鲁迅著作分类全编: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本书是《鲁迅著作分类全编》其中的一卷。《鲁迅著作分类全编》共十五卷,收录了目前为止全部鲁迅小说、散文、诗歌、杂文、书信、日记、古籍序跋、译文序跋、科学论著、小说史略专著及经过论证的鲁迅佚文。《文艺与政治的歧途》表现了鲁迅的文艺思想就是不依附政治,要独立思考。而“独立精神”是鲁迅的一面旗帜。鲁迅特别强调文学的批判性和战斗性。鲁迅觉得政治希望社会统一,文艺希望社会分离,而只有分离,社会才能进步。
热门推荐
  • 我喜欢你很久了

    我喜欢你很久了

    青春文学人气作者夜蔓暖心书写美好结局的暗恋范本。八年,2920天,那些喜欢与想念,每天都在,微不足道却又无比重要。“宋轻扬——”褚唯一叫着他的名字。“嗯。”“你什么时候喜欢我的?”褚唯一很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时候。他轻轻笑了一下,压低了声音,带着几分无奈,“唯一,你知道吗?我喜欢你,很久了。”久到那天重逢,他紧张地取消了校庆演讲。不过来日方长,鱼在锅里,跑不了的。你从来不知道我的存在,而我却一直喜欢着你。只是遇见你,我已觉得自己无比幸运。
  • 追星星的女子

    追星星的女子

    贫民窟女孩,没有感天动地的绝妙历程。喜欢浪漫天真童话般桥段,赞叹向往有诗有景的佳境,追逐有星星的黑夜,那是星空中最纯真的笑脸。玩泥巴长大少年时代,品味人间酸甜辣苦。
  • 刀指苍穹

    刀指苍穹

    天下之大,战胜的我人有几人?几人敢?独饮一杯浊酒,紧抱怀中佳人。五和八荒谁人敢与我争雄。谁人敢!诸君可愿陪我征战这苍穹?痛饮一番?
  • 都市英灵时代

    都市英灵时代

    一觉醒来,发现世界大变,lol乱入,英雄变英灵,什么我还能觉醒动漫英灵,这不科学!!!
  • 龙神奇说

    龙神奇说

    在一个名为神洲的大陆上,人、龙、妖三族共生于此,然人族寿命有限,难敌另外两族,为了种族延续,人族首领合纵连横先后击败了妖、龙两族,妖族战败退入荒野、高山,龙族战败退入四海、湖泊,可两族都不甘失败,又逢一个百年,人皇新立,局势动荡,龙妖两族各自盘算......
  • 城市地铁札记

    城市地铁札记

    所谓走近一座城市,不如去那儿坐坐地铁,看看在这里生活的人们的样子。
  • 完美玄帝

    完美玄帝

    玄气大陆,只有不断修炼才能成为强者。小灵境,大灵境,开元境,灵通境,结丹境,玄王境,化神三境,天玄境,玄神境,玄帝境。少年自苍南学院走出,浩老肉身被毁,叶炎化身修罗一路斩杀,玄帝之路,巅峰之战
  • 万界最强复仇者

    万界最强复仇者

    高中生楚平在一场火灾后改变人生,当上天选中成为万界复仇者,他要让悲剧小人物玩转诸天。
  • 灵源传说之创世

    灵源传说之创世

    普通的大学生墨雨轩,因为校园离奇事件,意外被卷入异世界中。在这背后,到底是意外,还是早有预谋的计划——秘密将在这里揭开!腐朽的世界,将在这里迎来新的时代
  • 王者荣耀前传创世纪

    王者荣耀前传创世纪

    星海浮沉之中,指引航向的方舟,究竟归往何处?在王者大陆发生着的一切,又是起源何方?方舟计划之中,一切都是扑朔迷离,一切又是顺理成章。所谓的“超智慧生物”旧人类,经历的种种,也许也是变相的诺亚方舟。王者荣耀前传――创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