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59600000028

第28章 苏轼卷(10)

韩非论

圣人之所为,恶夫异端尽力而排之者,非异端之能乱天下(1),而天下之乱所由出也。昔周之衰,有老聃、庄周、列御寇之徒,更为虚无淡泊之言,而治其猖狂浮游之说(2),纷纭颠倒,而卒归于无有。由其道者,荡然莫得其当(3),是以忘乎富贵之乐,而齐乎死生之分(4),此不得志于天下,高世远举之人(5),所以放心而无忧。虽非圣人之道,而其用意,固亦无恶于天下。自老聃之死百余年,有商鞅、韩非著书(6),言治天下无若刑名之贤(7)。及秦用之,终于胜、广之乱,教化不足(8),而法有余,秦以不祀(9),而天下被其毒(10)。后世之学者,知申、韩之罪,而不知老聃、庄周之使然。

何者?仁义之道,起于夫妇、父子、兄弟相爱之间,而礼法刑政之原,出于君臣上下相忌之际(11)。相爱则有所不忍,相忌则有所不敢,夫不敢与不忍之心合,而后圣人之道得存乎其中。今老聃、庄周论君臣、父子之间,泛泛乎若萍浮于江湖而适相值也。夫是以父子不足爱,而君不足忌。不忌其君,不爱其父,则仁不足以怀(12),义不足以劝(13),礼乐不足以化(14)。此四者皆不足用,而欲置天下于无有。夫无有,岂诚足以治天下哉!商鞅、韩非求为其说而不得,得其所以轻天下而齐万物之术,是以敢为残忍而无疑。

今夫不忍杀人而不足以为仁,而仁亦不足以治民;则是杀人不足以为不仁,而不仁亦不足以乱天下。如此,则举天下唯吾之所为,刀锯斧钺(15),何施而不可?昔者夫子未尝一日敢易其言。虽天下之小物,亦莫不有所畏。今其视天下眇然若不足为者,此其所以轻杀人欤!太史迁曰:“申子卑卑,施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核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16)。”尝读而思之,事固有不相谋而相感者,庄、老之后,其祸为申、韩。由三代之衰至于今,凡所以乱圣人之道者,其弊固已多矣,而未知其所终,奈何其不为之所也。

【注释】

(1)异端:儒家称见解不同的学派为异端。

(2)治:创建,形成。

(3)由其道者,荡然莫得其当:由于他们的理论没有固定的内容可遵循,所以没有谁能恰好与其相适应。

(4)齐:等同,相等。

(5)高世远举:脱离尘俗,隐居。

(6)商鞅、韩非:商鞅,战国时卫人,姓公孙名鞅,封于商,辅秦孝公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使秦国富强起来;韩非,即韩非子,战国时韩国公子,与李斯同师于荀卿,后使秦,留不用,后死于狱中,著《韩非子》。

(7)刑名:战国时期法家的一派,即刑名之学,以申不害为代表人物。

(8)教化:教育感化。

(9)不祀:亡国。

(10)被:遭受、遭到。

(11)忌:猜忌。

(12)怀:安怀。

(13)劝:奖励、勉励。

(14)化:改变、感化。

(15)刀锯斧钺:泛指刑具。

(16)“太史迁”句:大意是申不害勤勤恳恳,自勉自励,把自己的主张施用于现实;韩非子重视法度,处理事物,明辨是非,特别冷酷无情,本原都出自道家思想。

贾谊论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1)。惜乎!贾生(2)王者之佐(3),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4),则必有所待(5);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6),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7),或者其自取也(8)。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9)?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10)。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11)?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12),苟非大无道之国(13),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14)。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15),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16),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17),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18),灌婴连兵数十万(19),以决刘吕之雌雄(20),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21),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22),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23)!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纡郁闷(24),趯然有远举之志(25)。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26),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27)。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28),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其旧臣而与之谋(29)。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30)深悲生之志,故备(31)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32)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33),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34)!

【注释】

(1)“非才”句:人不是具备才学困难,自用其才学才是实在困难的。

(2)贾生:即贾谊。生,汉代的儒者称为“生”。

(3)佐:助手,辅佐别人的人。

(4)所取者远:所取者,所求取的东西。远,远大。

(5)待:期待,等待。

(6)致:达到。指求取功业。

(7)时君:当时的君主。

(8)自取:自找。

(9)虽三代何以远过:虽,即使。三代,指夏、商、周。远过,胜过。超过。

(10)以不用死:因为不被皇帝重用郁闷而死。

(11)“然则”句:然则,既然如此,那么。尧,舜,古代传说中的两个贤君。

(12)历试于天下,指孔子为了说服各国诸侯实行自己的主张而周游列国。

(13)苟非:如果不是。苟,如果。

(14)庶几:庶几,表示可能和期望。

(15)“孟子”句:孟子见齐王不行王道,便辞去在齐国的官职,想以此使齐王醒悟。所以孟子辞官后,在齐国的临淄停留了三天,等待齐王改悔,重新召他入朝。

(16)弃:舍去、放弃、抛掉。

(17)若:像。

(18)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汉文帝刘恒,初封代王,周勃等诛诸吕,率群臣迎立代王为天子。

(19)灌婴:睢阳(今河南商丘)人,原为贩卖丝绸的商人,后随刘邦转战各地,屡立战功,被封为颍阴侯。

(20)雌雄:雌性与雄性。比喻高下,胜负。

(21)优游浸渍:优游,从容不迫的样子。浸渍,逐渐渗透的样子。

(22)忌:嫉妒,禁忌。

(23)遽为人痛哭哉:贾谊《治安策序》:“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遽,突然。

(24)萦纡:缭绕的样子,这里比喻心绪紊乱,不安宁。

(25)趯然有远举之志:趯然,跳跃的样子。趯,同“跃”。远举,高飞,这里指“隐退”。

(26)量:气量,胸襟。

(27)遗俗之累:遗俗,不合时宜,见弃于人。累,忧虑。

(28)睿智:智慧通达。

(29)古今句:苻坚因吕婆楼以召王猛,一见大悦,拜为中书侍郎,屡有迁升,倍受宠信,因而遭到旧臣仇腾、席宝的非议,苻坚大怒,贬斥仇、席二臣,于是满朝文武皆服。

(30)愚:蠢笨。这里用作自谦之称。

(31)备:详细,完备。

(32)狷介:孤高,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

(33)病诅:困败,颓丧。

(34)发:这里泛指立身处世,即所谓“自用其才”。

韩愈论

圣人之道,有趋其名而好之者,有安其实而乐之者。珠玑(1)犀象,天下莫不好。奔走悉力,争斗夺取,其好之不可谓不至也。然不知其所以好之之实。至于粟米蔬肉,桑麻布帛,天下之人内(2)之于口,而知其所以为美,被(3)之于身,而知其所以为安,此非有所役乎其名也。

韩愈之于圣人之道,盖亦知好其名矣,而未能乐其实。何者?其为论甚高,其待孔子、孟轲甚尊,而拒杨、墨、佛、老甚严。此其用力,亦不可谓不至也。然其论至于理而不精,支离荡佚(4),往往自叛其说而不知。

昔者宰我、子贡、有若更称其师,以为生民以来未有如夫子之盛,虽尧舜之贤,亦所不及。其尊道好学,亦已至矣。然而君子不以为贵,曰: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之汙而已矣。若夫颜渊,岂亦云尔哉!盖亦曰:“夫子循循焉善诱人。”由此视之,圣人之道,果不在于张而大(5)之也。韩愈者,知好其名,而未能乐其实者也。

愈之《原人》曰:“天者,日月星辰之主也。地者,山川草木之主也。人者,殊俗禽兽之主也。主而暴之(6),不得其为主之道矣。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7)。”夫圣人之所以异乎墨者,以其有别焉耳。今愈之言曰:“一视而同仁”,则是以待吾人之道待殊俗,待殊俗之道待禽兽也,而可乎?教之使有能,化之使有知,是待人之仁也。不薄其礼而致其情(8),不责其去而厚其来,是待殊俗之仁也。杀之以时,而用之有节,是待禽兽之仁也。若之何其一之!儒墨之相戾(9),不啻(10)若胡越。而其疑似之间,相去不能以发。宜乎(11)愈之以为一也。孔子曰:“泛爱众而亲仁。”仁者之为亲,则是孔子不兼爱也。“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神不可知,而祭者之心,以为如其存焉,则是孔子不明鬼(12)也。

儒者之患,患在于论性,以为喜怒哀乐皆出于情,而非性之所有。夫有喜有怒,而后有仁义,有哀有乐,而后有礼乐。以为仁义礼乐皆出于情而非性,则是相率而叛圣人之教也。老子曰:“能婴儿乎?”喜怒哀乐,苟不出乎性而出乎情,则是相率而为老子之“婴儿”也。

儒者或曰老、《易》,夫《易》,岂老子之徒欤?而儒者至有以老子说《易》,则是离性以为情者,其弊固至此也。嗟夫,君子之为学,知其人之所长而不知其蔽(13),岂可谓善学耶?

【注释】

(1)玑:不圆的珠。

(2)内:同纳。

(3)被:通披。

(4)支离荡佚:支离破碎。

(5)张而大:夸张、夸大。

(6)暴:残暴地对待。

(7)笃:厚。举:此指不废弃。

(8)薄:鄙薄。致其情:使之尽其忠情。

(9)戾:乖离,背离。

(10)不啻:不亚于。

(11)宜乎:难怪,当然。

(12)墨子有《明鬼》,孔子则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13)蔽:蒙蔽无知的一面。

晁错论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1),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于(2)治平之安,而不吾信。唯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者之所为也。天下治平,无故而发大难之端,吾发之,吾能收之,然后有以辞于天下。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责,则天下之祸,必集于我。

昔者晁错(3)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察,以错为说(4)。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而不知错之有以取之也。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唯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所,是以得至于成功。

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于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之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遗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惋而不平者也。当此之时,虽无袁盎(5),错亦不兔于祸。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于其间。使吴、楚反,错以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于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袁盎,可得而间(6)哉。

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击吴楚,未必无功。唯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

【注释】

(1)而不为之所:而不去想办法处置。

(2)狃:习惯。

(3)晁错,公元前200—前154年,汉颖川人。文帝时为太子家令,称为“智囊”,曾屡次上书言事。汉景帝即位,贵幸用事,迁为御史大夫,请求皇帝削诸侯封地以尊京师。三年正月,吴楚七国借口诛晁错,起兵反叛。景帝用袁盎言,斩晁错于东市。

(4)以错为说:将过错都推到晁错身上。

(5)袁盎:他建议汉景帝杀晁错以平七国叛乱。

(6)间:离间。

同类推荐
  • 我的另一个舌头

    我的另一个舌头

    《我的另一个舌头》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王蒙的著作,收纳了当代著名作家王蒙的多篇经典作品,题材包含小说、散文、随笔、评论以及文言文解读等,由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郜元宝选编,选取的篇目适合青年读者阅读需要。
  • 林徽因经典全集

    林徽因经典全集

    林微因不仅是我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还曾是新月社的诗人。她的文学著作颇丰,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本书收录了林微因一生的经典作品,分为文学和建筑两部分,文学部分收集了林徽因所作的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以及与友人的部分书信;建筑部分则收录了林微因在建筑领域昕发表过的一些精彩文章。
  • 白山诗歌

    白山诗歌

    白山诗歌,多是我过去一年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所作,在那里我学到很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了写诗的安静和感觉。
  • 《朱子语类》词汇研究

    《朱子语类》词汇研究

    《朱子语类》文白相间,新旧质素交融,叠置着从历史上各个时期传承下来的不同历史层次的词语和宋代产生的新词新义,现存各本的异文在某种程度上又反映了宋至明清的语言演变,为汉语文白演变和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语言实录。
  • 遇见中国:卜力眼中的东方世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遇见中国:卜力眼中的东方世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作者曾经是英国派驻香港的第十二任总督(任期1898至1903年)。这是他的回忆录,从一个英国殖民者的视角,记录了一个我们所陌生的别样的中国。
热门推荐
  • 快穿之宿主总不按套路

    快穿之宿主总不按套路

    [1ⅴ1][甜宠][女强]覃锦是阎王府右护法,却不晓有一天阎王失踪了"切,关我啥事儿,我该吃吃该喝喝。"突然一觉醒来,出现在一个异世空间,被"强迫"系统858执行任务……
  • 俏皮皇后:腹黑帝王争宠记

    俏皮皇后:腹黑帝王争宠记

    第一次见面凰惜月便将百里洛辰给非礼了,然后就被逼婚了,然后凰惜月就开始了她逃婚的悲惨生涯,她以为此生他们都不会相见,可未曾想到,他早已在暗中掌握着一切…她一直认为他是个单纯可欺的绵羊,可这又是怎么回事?旧情人?分分钟给他虐惨?青梅竹马?分分钟虐成渣?又出现了个前世男友?朕的皇后,你的桃花也太多了吧,让朕帮你一朵朵掐灭…
  • 冥王的极品帝妃

    冥王的极品帝妃

    她被亲妹妹谋害,不慎跌落悬崖,再次睁开眼已身在异世。靠着前身留下的记忆,她知道了自己的身份,乃是凤诀国的长公主。因为体内的火龙元神苏醒,招来了那个让她爱得不能自拔的男子!他一次又一次的帮她,从逃离皇宫至斩杀妖王到魔域寻宝,他始终不离不弃!可是当他遇到危险,她却帮不上忙,眼看着他的灵元被魔神一点一点吞并,她只能伏地痛哭!魔神借着他的身体百般折磨她,最后她生下了他的孩子,可是他却被永久封印在冰棺内!许多年后,孩子问她,他的父亲是谁,她却只能沉默!(她叫青鸢,他叫陌无极)
  • 风飘雨

    风飘雨

    花开夜半谁人知,梦绕青春愁难道。纵是风飘雨落时,一把任性亦独好。谁能道?悔恨总在事后晓,少年易醉山盟倒。怜谁语?风华常为荒唐废,待到梦破皆晚了、晚了……
  • 恶魔公主太邪魅

    恶魔公主太邪魅

    她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可谁也不知到她玩世不恭的外表下不堪的往事。她应该放弃仇恨还是华丽归来让他们过上生不如死的生活,让她们活在忏悔中。
  • 一不小心你成了我的地老天荒

    一不小心你成了我的地老天荒

    顾晴深和苏踏歌初中结识,他们互相一见倾心。可谁知到了高中,苏踏歌竟然出了车祸,并且醒来后忘记了她。顾晴深认为他是不会爱上她了,她也只能默默的守候在他身后。她怎会想到,苏踏歌在一年后记起了她。而她却早已习惯逃避。当腹黑天王遇上机智小学徒会绽放出怎样的烟火呢…………
  • 歌落浮华

    歌落浮华

    悬崖上,她满面决绝,如果天真只能被消遣,谁还敢再赴火一遍。狱中,萧默言背对她问,“可会悔?”她听见自己说,不悔。他以为她心中只有仇恨,也知她是带着仇恨嫁给自己。他运筹帷幄,最终却败给了她,犯了诛心之罪离开建安发配边疆。他怨她不顾自己,也不曾想着他们的孩子,他本想带着她一同坠落地狱,最终却还是输给她。当听到她前往西域一心求死时,他突然悔悟,即便是恨也要她活着。燕南飞说,曾经想要这江山是母后强加给我,后来想要这江山是为了取代他得到你,费劲心机不过是为了一个情字,直到临死才知如何去爱,却以太迟。我只愿,我这条性命为你所爱之人换来的江山是你真正想要。
  • 阿妘

    阿妘

    生在乱世,人大多被麻木黑暗的社会囚笼困住,他们惯于苟且偷生,惯于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在这样时代背景下,无父无母的年轻女主阿妘寄身于大户人家,作为佣人的她,短短前半生尝尽人生酸甜苦辣......
  • 丧家魂

    丧家魂

    “唔,怎么这么吵啊...”一阵喧闹声把他吵醒,他迷迷糊糊坐起身,吧嗒着嘴懒洋洋的抬头看去,只见天下第一剑客正在他家院儿里劈柴,大陆最大组织的总执事正在帮他贴窗花。第一世家的家主一边在厨房里满身油烟的炒菜,一边埋怨大陆首富刚刚买回来的鱼不新鲜。自己的大舅子正在眼含热泪的跟自己老婆嘀咕什么,至于话的内容,他不听也能猜到,一定是‘哥哥最近忙着追杀邪神没有来看你,委屈你了’一类的。在他们旁边,世上千千万少年心目中的偶像正在扮白痴哄自己刚满月的女儿玩。“那家伙倒是本色演出。”习惯性的臭了自己朋友一句,他舒服地伸了个懒腰,看着窗外透进来的阳光,嘴角露出一抹微笑。
  • 不能说谎的世界

    不能说谎的世界

    十七年前,世界异动,规则被人修改。经历惨痛过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在这个世界,说谎就会爆炸。十七年后,儒修百门,无相为先。成仁,取义,复礼,达智,大信,便是每一位儒修者的必经之路。王大江是一名儒修者,十七岁还未成仁的他,修炼儒法,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