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58400000080

第80章 革命文学理论的话语和实际 (4)

也痛斥那些自称“老子”而“奴视一切”的风雅文人,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却做着旧时代的“状元”梦。同上。社会情势的演变向文艺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胡风看来,那些认同平庸日常状态的文人作家,根本不会看到生活的真实,由此也根本创造不出有价值的作品。为什么呢?“因为,反动势力只晓得自己底利益,不顾别人底死活,不惜抹杀真情来满足自己底要求。既然被自己底要求弄昏了眼睛,又怎能够看清现实生活,怎能够写得出现实生活底真实呢?”胡风:《文学与生活》,见《胡风评论集》上册,第297-298页。但是革命的作家却是能够做到,“因为进步势力本身要廓清一切黑暗的不合理的东西,所以能够无情地看清现实生活是什么一回事,能够真正生出对于光明的东西的爱着和对于不合理的东西的憎恶。这样的作家才能够把生活底真实反映到他底作品里面”。

胡风:《文学与生活》,见《胡风评论集》上册,第297-298页。鲁迅也说过意思相近的话:“左翼”作家要写出革命文学作品,首先要做革命者,因为“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鲁迅:《而已集·革命文学》,《鲁迅全集》第三卷,第544页。毛泽东也在《讲话》里反复讲述作家的立场问题、感情问题。不过毛泽东是要用立场和感情问题创造出一套关于知识分子改造的话语,鲁迅和胡风则强调作家立场、思想对写作的重要性。那么,和进步势力相联系的作家、革命的作家如何面对写作而看清现实生活的真实呢?革命的人当然都能看清现实,但不见得都能把它写出来。换言之,作家的角色在看清现实与将之表达出来之间是如何起作用的呢?胡风的答案是“主观战斗精神”,这是他从早期批评张天翼时形成的关于作家与现实“肉搏”的思想发展而来的,胡风在抗战时期多次阐发。

胡风最完整而最有逻辑地阐述“主观战斗精神”理论的文章,无疑是1944年在重庆写的论文《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题目看起来更像是谈政治而不是谈文艺,其实却是一篇有独立见解的文艺论文。在胡风的理解里,“民主”不仅是政治问题,而且也是文艺问题。“公式主义”、“客观主义”完全抹杀作家的主体作用,创作中完全没有自我体验的参与,就像选举中没有独立意志的选民便不成其为民主一样,“客观主义”的写作便是不民主的写作。这或许就是胡风选用一个政治语汇表达文艺论题的原因。于是,文艺上为“民主”的斗争,就是为现实主义的斗争。胡风关于“主观战斗精神”的论述自始至终都是关于创作的见解。他说:

对于血肉的现实人生的搏斗,是体现对象的摄取过程,但也是克服对象的批判过程。不过,在这里批判的精神必得是从逻辑的思维前进一步,在对象底具体的活的感性表现里面把握它底社会意义,在对象底具体的活的感性表现里面熔踌着作家底同感的肯定精神或反感的否定精神。所以,体现对象的摄取过程就同时是克服对象的批判过程。这就一方面要求主观力量底坚强,坚强到能够和血肉的对象搏斗,能够对血肉的对象进行批判,由这得到可能,创作出包含有比个别的对象更高的真实性的艺术世界,另一方面要求作家向感性的对象深入,深入到和对象底感性表现结为一体,不致自得其乐地离开对象飞去或不关痛痒地站在对象旁边,由这得到可能,使他作创造的艺术世界真正是历史真实在活的感性表现里的反映,不致成为抽象概念底冷冰冰的绘图演义。见《胡风评论集》下册,第19-20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用通俗的话来说,作家在处理他的题材的时候,不是消极的,不是按照外来的观念依样画葫芦地表现,必得经过作家真切的体验,包括思想、感情、爱憎的投入。非经历如此一番不亚于搏斗的认识体验过程,不能创造出把握历史真实的文艺。因此,作家在创作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不可剥夺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对于对象的体现过程或克服过程,在作为主体的作家这一面同时也就是不断的自我扩张过程,不断的自我斗争过程。在体现过程或克服过程里面,对象底生命被作家底精神世界所拥入,使作家扩张了自己;但在这“拥入”的当中,作家底主观一定要主动地表现出或迎合或选择或抵抗的作用,而对象也要主动地用它底真实性来促成、修改、甚至推翻作家底或迎合或选择或抵抗的作用,这就引起了深刻的自我斗争。见《胡风评论集》下册,第19-20页。

胡风的语句有些拗口晦涩,可用意还是明白的。他并没有脱离现实生活来谈创作,他只是觉得“左翼”阵营的多数批评家只谈现实生活,可现实生活为什么从来就不会自动变成文艺作品他们却没有深究;只会论述现实生活,说文艺从现实生活来并没有尽到一个“左翼”批评家的责任。胡风说:“客观的历史内容只有通过主观的思想要求所执行的相生相克的搏斗过程才能够被反映出来。”见《胡风评论集》下册,第301页。批评家如果连创作过程本身的根本特点都不敢面对,那根本就是取消批评了。“如果拒绝通过‘怎样地写了’和‘在怎样的精神要求里面写了’去探讨‘写了什么’的那个‘什么’底内容,那只有根本放弃文艺思想上的斗争而已。”同上。胡风讲的是创作论,白纸黑字俱在,本没有什么难理解的地方。他提出“主观战斗精神”论,本来也是救“左翼”创作公式化、概念化之弊,用心良苦。胡风因为阐发作家主体作用在写作中的具体情形而被当做鼓吹“唯心论”,无论他自己还是他的时代,都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反讽。

胡风的正面论述是主张作家要有自己的人格力量,有与血肉现实和题材肉搏的勇气;他反面的批评却是针对他称为“客观主义”的标语口号式的“左翼”创作。他认为“左翼”文艺运动一直存在着这种根深蒂固的痼疾,幼稚的左翼作家“轻便地捉住一个抽象概念的思想,这是创作上的机会主义。我们非加以打击不可”。胡风:《关于创作发展的二三感想》,《胡风评论集》中册,第296页。因为这种机会主义完全抛开作家主体对题材的体验,抛开作家本人的具体感受,割裂创作主体与对象的联结过程,忽视意志与对象相统一的写作心理过程,忽视文艺的形象思维的特质。胡风浸润于“左翼”阵营,耳闻目睹,视之为写作的大害。

1939年,他将公式化、概念化的“抗战八股”看做是创作界最严重的缺陷:“公式化是作家廉价地发泄感情或传达政治任务的结果,这个新文艺运动里面的根深蒂固的障碍,战争以来,由于政治任务底过于急迫,也由于作家自己的过于兴奋,不但延续,而且更加滋长了。写战士底英勇,他的笔下就难看到过程曲折和个性底矛盾,写汉奸就大概使他得到差不多的报应,写青年就准会来一套救亡理论。”胡风:《民族革命战争与文艺》,《胡风评论集》中册,第78页。这完全因为战争进入了持续状态,它又创造了一种有别于上海滩的但同样也是沉滞划一的日常生活秩序,“左翼”文艺家被这种麻痹创造力的狭小生活包围、腐蚀和俘虏,放弃了自己的主体精神力量,故而身虽生活于抗战之中,但依然不能看到生活的真实。胡风把这种“左翼”文艺的痼疾归结为主观战斗精神的衰落:

主观战斗精神的衰落同时也就是对于客观现实的把握力、拥抱力、突击力底衰落。原来、文艺家底各自的路径、各自的强度,在健康的生活土壤上可以得到各自的成长,散发各自的香气,现出各自的色彩,获得现实主义的多面性的发展;然而,在相反的生活土壤上,这各自的路径、各自的强度反而成了和时代要求游离开去的熟路,各自我行我素,各自任凭经不起抵抗的惰性自由地流去,于是出现了各自的病容,各自的穷态,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各种歪曲,也就是各种反现实主义的倾向了。胡风:《文艺工作底发展及其努力方向》,《胡风评论集》下册,第10页。

胡风为“公式主义”、“客观主义”开出来的药方是激扬主观战斗精神,用作家的主观人格力量来抵抗沉滞平庸的日常生活,用作家主体的把捉力、拥抱力、突击力突入血肉淋漓的题材,展开反抗和搏斗。无怪乎胡风1944年在《希望》杂志发表舒芜《论主观》,并在编后记里肯定舒芜提出了“一个使中华民族求新生的斗争会受到影响的问题。”见《胡风评论集》下册,第116页。半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我们读着胡风激情洋溢的评论文字,无论正面的论述还是反面的批评,都使我们看到一个崇尚激情、反抗平庸的“左翼”文艺斗士的身影。

“客观主义”在胡风的文艺评论词典里其实是一个颇为准确的词形容革命兴起以后出现的新的平庸状态。和“性灵主义”的小市民式的平庸不同,小市民满足于柴米油盐的都市日常生活,自鸣得意于鼠目寸光的自足自乐,偶有“沉痛”,亦马上被“幽闲”所遮掩;“客观主义”的革命的平庸,则是在革命本身成为新的日常生活的时候出现了。革命文艺家忘记了革命的真正目的,记住了革命的表面言辞和口号,终日操演于表面言辞和口号之中,因着革命的势力扩大,自己在革命队伍中的位置也日益巩固,新的名位和利益就被表面言辞和口号所包裹,作为革命家的灵魂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而只剩下革命的躯壳。

同类推荐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你的一生只有三天能看到光明,你会拿来做什么?海伦说,她会好好看看这个世界,看那绚烂的色彩,看那雄伟的建筑,看至亲之人的面孔……
  • 大家小书:《金瓶梅》十二讲

    大家小书:《金瓶梅》十二讲

    成书于明代的《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社会世情小说。它以史书为依托,借小说《水浒传》中描写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故事,把故事引申开来,写的完全是市井平民生活,通过写西门庆的一个家庭来反映社会的黑暗腐败,开创了我国小说史上的先例。本书从美学角度剖析金瓶梅,从破题入手,将一位位书中人物的性情、命运发展详细解说。引领读者认识一个更真实的《金瓶梅》。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三)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三)

    本丛书精选各类散文、随笔等,内容细腻,感人肺腑。如果你把你在各学科领域中所知晓的东西,完全告诉一个在这些方面一无所知的人,他因为得到了全新的知识,故绝不会说:“这有什么新鲜!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吗?我老早就知道了!”之类的话。
  • 诗论

    诗论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著有《大堰河》(1936)、《北方》(1939)、《黎明的通知》(1941)、《新诗论》(1952)、《海岬上》(1957)、《归来的歌》(1980),《艾青谈诗》(1982)等。《诗论》是作者最负盛名的诗论集,写作时间从20世纪30年代延伸至80年代,《诗论》内容有对于诗的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创作经验总结,以及部分诗评等。
  • 旧时光的味道

    旧时光的味道

    美食与时间一样,弥足珍贵,常留念想。我们吃过的东西,有些已吃不到、见不到,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借着对那些美食的回忆,怀念昔日美好时光。有时候,吃几碟菜,喝一杯酒,看一篇文,怀念几个人、几件事,人生如此,夫复何求?本书是《旧时光的味道》全新姊妹篇,堪称升级版、豪华版,内容更加丰富,感悟更为深刻,文字愈加老练,而又不失活泼,读来时而令人怅惘,时而令人捧腹,口齿生香,久久回味。
热门推荐
  • 重生功夫巨星

    重生功夫巨星

    一个三流的歌手,四流的演员,不入流的导演,重生异世,欲凭借脑海之中那些经典的歌曲,火爆的电影,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娱乐王国。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真正让他名动世界的不是那些歌曲电影,而是是他的拳头!明星会国术,谁也挡不住!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巧合,纯属鬼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二嫁王妃不好惹

    二嫁王妃不好惹

    路清婉,二十一世纪的文员,一朝穿越,什么?抢了原本姐姐订好的娃娃亲,姐妹反目成仇,丫鬟替嫁,各种绿茶,天呐,惊现我的三观啊!步步惊心,直到有一天,遇到了他,他说:“如果我不当皇帝呢!”清婉惊讶的看着他:“你真的愿意放下四国统一的机会?”他点点头“只要和你在一起就行”。某一天,皇帝看着跪在地上的她“你真的要这么做?”而此时的君落辰也看着跪在地上的清婉,你的心里就只有一个路家,一个路路逸飞了吗?你始终不愿意做我的王妃吗?画面突变,皇宫围墙上,站着一身明黄的人,旁边站着一身宝蓝色的少年,少年开口道:“后悔放她离开吗?”身旁人摇摇头道:“不后悔,她生,我陪她,她死,我依然陪她”。当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在这一切阴谋算计当中,她真的累了,她看着天空微微笑道:“这江山,依然姓君,你放心”。
  • 魏夫人你还爱我

    魏夫人你还爱我

    “魏墨,我们…会一直在一起的吧。”“一定。”“魏墨,我…我们还能在一起吗?”“可以。”“魏墨,我和你,就算了吧。”“嗯。”
  • 温泉

    温泉

    诗是什么?这个问题最好摆着,不要轻易试图解答它。因为综观古今中外,诗的原料和配方、用途和销路实在太多了,任何答案再怎样差不离,都无不利少而弊多,无不推重了一部分诗而抹煞了更多的另一部分诗。那些从概念到概念、不以任何创作经验为依据的陈腐见解且不说了;一些饱学之士曾经对中外古诗人的佳作进行过深广的研究,并据此下过各种定义,这些定义大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至少能够帮助我们读懂过去读不懂的作品。但是,你总不能说,古人已经把诗写绝了,作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诗已经到此为止了。而且,老实说,诗归根到底哪里只是为了让人懂得就够了?看来,那些比较科学的定义也未必多么有助于诗的进一步开拓。
  • 西风寄北

    西风寄北

    80年代那片喧嚣,仿佛从未远离,在我们的成长中刻下痕迹,让我们怀念,送给一路走来的那些人们。
  • 蜀山战纪之悯生剑灵

    蜀山战纪之悯生剑灵

    讲述上古神器悯生剑灵,在蜀山世界跌但起伏的经历。
  • 超能感知

    超能感知

    人如何感知世界?无非通过触,嗅,视,听,味罢了,但随着人类对大脑的研究逐渐深入,有部分人激活了第六种感官,他们被称为——超感者!
  • 明伦汇编人事典悲欢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悲欢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遇见不要说话

    遇见不要说话

    都以为人生难得的是相遇,后来才知道,其实更可贵的是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