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9800000010

第10章 滇文化动物意匠与欧亚草原关系的再检视(3)

另外,有的动物形象,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其在两地的艺术表现,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如牛,在滇文化的动物形象中,出现最为频繁,而且在多种动物组合中居于最突出的地位(尹绍亭:《云南青铜文化地理初论》,《云南社会科学》1986年6期。)。其原因在于牛在滇人的经济、社会和宗教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成为滇统治阶层所掌握的重要资源,因而牛形的纹样就被滇人视为一种代表财富和地位的标志,并进而被滇的统治者作为掌握权力和地位的一种象征工具(臧振华:《滇青铜器上的牛形装饰》,收入许倬云等编《考古与历史文化——庆祝高去寻先生八十大寿论文集(上)》,台北:正中书局,1991年。)。与之相对应的,在滇文化青铜器上,牛广泛出现于各种叙事装饰题材中,如放牧、赶集、祭祀、斗牛、剽牛、进贡等场面。而在欧亚草原的装饰艺术中,牛形象出现远没有如此频繁,其所承担的文化内涵也没有如此丰富。值得提出的一种动物形象还有蛇,这种爬行动物广泛见于滇文化的装饰艺术中,如兵器、扣饰、贮贝器、祭祀用器等,数量多,出现频率高,使人不得不考虑蛇在滇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掘报告》认为,蛇是滇王国崇拜的图腾(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掘报告》,页136,北京:文物出版社,1959年。)。也有学者认为,蛇是滇族的崇拜神,是滇族的护符和族徽,它在滇族吞并周围弱小的氏族过程中,起到了超人的作用,使得滇族在其兵器、扣饰、祭祀重器等器物上统统铸上蛇的形象(田晓雯、霄鹏:《“蛇”在滇文化中的地位》,《云南文物》总19期。)。当然,蛇崇拜在古代中国的很多地区都源远流长,并与多种民俗信仰相关,滇文化中的蛇形象,从不同的角度,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如晋宁石寨山出土的一件铜屋模型上,既铸祭蛇内容,同时在屋右后角又铸一男一女作拥抱交合状,其生殖崇拜的含义十分明确(郑岩:《从中国古代艺术品看关于蛇的崇拜与民俗(上)》,《民俗研究》1989年3期。)。又如江川李家山M24出土的一件铜锥和一件铜扣饰,都有相衔的孔雀和蛇,可能即文献记载中“蛇与孔雀偶”的实例,其含义可能十分丰富:如刘敦愿先生认为,鸟蛇相斗题材可能寓意着人们祈求健康、长寿、平安、顺利的愿望,还具有厌胜镇墓的作用,同时可能含有风能御水的思想在内(刘敦愿:《试论战国艺术品中的鸟蛇相斗题材》,《湖南考古辑刊》第一辑,长沙:岳麓书社,1982年。);除此之外还可能是“龙凤呈祥”观念的一个变体,或是图腾时代部族之间亲密关系的反映(郑岩:《从中国古代艺术品看关于蛇的崇拜与民俗(下)》,《民俗研究》1989年4期。)。无论如何,蛇在滇文化中可能具有比较特殊的地位和意义,这是其成为动物意匠主题的根本原因。后面我们还会提到,在草原地区的动物意匠中,也有蛇的形象,但数量和出现频率远不如滇文化高。

蛇形象在滇文化动物意匠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表现手法,就是在刻画各类动物形象及人类活动场景的自然形扣饰中,往往出现于底部,为人或动物所踩踏,一般情况下,与表现对象并无直接的关联。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这里我们当然应当考虑实用的因素,即使用蛇来作为一种附属装饰,以求达到布局的平衡和整体的联结,但数量如此之多,出现频率如此之高,并且已经形成一种固定的表现模式,背后可能还是应当有其文化寓意。冯汉骥先生认为,蛇在滇族中,很可能是象征“土地”的动物,因此在各种图案中,人物和动物往往皆踏于蛇身之上(冯汉骥:《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铜器研究——若干主要人物活动图像试释》,《考古》1963年6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解释。

此外,滇文化中的圆形抽象动物花纹扣饰不见于欧亚草原,且从春秋早期到西汉后期长期流行,显然应该是滇地独有的。

三滇文化动物意匠与欧亚草原联系的例证

滇文化动物意匠与欧亚草原的区别,已如上述,那么,是否两者之间就完全没有联系,属于彼此封闭的系统呢?我们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似乎也很难得出断然的否定结论。从整体来看,滇文化动物意匠流行的年代要晚于欧亚内陆地区,从《史记?西南夷列传》的记载来看,滇人应属于“耕田,有邑聚”的农耕民族,动物意匠的广泛流行,的确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张增祺先生认为,双环首青铜短剑、曲柄青铜短剑、弧背青铜刀、“卧马纹”装饰品、立鹿、马饰、带柄铜镜、金珠与金片、双耳陶罐、“和田玉”、有翼虎银带扣、狮身人面形铜饰、蚀花肉红石髓珠、琉璃珠、铜啄等器物,或来自北方草原,或受斯基泰文化影响(张增祺:《云南青铜时代动物纹牌饰及北方草原文化遗物》,《考古》1987年9期。);在另外的论文中,他又补充道,动物搏斗纹铜饰、骑马猎手图像、杖头铜饰、铜铠甲、石坠、镂孔勺形铜器、旋纹金饰及金片、铜柄铁剑及金剑鞘、战斗布局及战士的装饰、牛角杯和饮“同心酒”等文物表明,滇文化曾受到斯基泰风格影响(张增祺:《古代云南骑马民族及其相关问题》,《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4年2期;张增祺:《再论云南青铜时代斯基泰文化的影响及其传播者》,《云南青铜文化论集》,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张先生所列举的这些文化因素,其中有些学者已有专文论述,如双环首青铜短剑(霍巍:《试论西藏及西南出土的双圆饼形剑首青铜短剑》,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庆祝张忠培先生七十岁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苏奎:《西南夷地区三种含北方系青铜文化因素短剑的研究》,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2005年硕士论文。)、铜柄铁剑(宋世坤:《我国西南地区铜柄铁剑研究》,《中国考古学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宋治民:《三叉格铜柄铁剑及相关问题的探讨》,《考古》1997年12期。)、带柄铜镜(霍巍:《西藏曲贡村石室墓出土的带柄铜镜及其相关问题初探》,1994年7期;赵慧民:《西藏曲贡出土的带柄铜镜的有关问题》,《考古》1994年7期;霍巍:《再论西藏带柄铜镜的有关问题》,《考古》1997年11期;霍巍:《从新出考古材料论我国西南的带柄铜镜问题》,《四川文物》2000年2期。)、蚀花肉红石髓珠(吕红亮:《中国境内出土的蚀花石珠述论》,收入霍巍、王挺之主编《长江上游早期文明的探索》,成都:巴蜀书社,2002年。)等,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这些文化因素与北方草原文化多少存在一些联系。

此类文化因素上的相似性,的确对于考察两地动物意匠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除上述学界已经注意到的种类之外,我们还拟补充一类器物,即滇文化中的所谓“不对称形钺”,或称“靴形钺”,是中国南方青铜器中的典型器物。根据汪宁生先生的研究,其出土地点分布大抵北起我国长江流域上中游,南达中南半岛南端,而且越过了马六甲海峡到达爪哇;但东面似只到广东,西面似只到缅甸掸邦,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是云南和越南北部和中部,流行的年代在战国至西汉时期。关于其起源,汪先生推测可能是由同类青铜器派生出来的,比如半月形铜钺,原始民族为强调器物的神秘性,或为了造成一种恐怖的印象或突然的感觉,有时会把本应对称的事物故意做成不对称,而将半月形铜钺刃之一端稍加缩短便可衍化出不对称形铜钺来(汪宁生:《试论不对称形铜钺》,《考古》1985年5期。)。范勇先生将不对称形铜钺分为滇池类型、红河流域类型和两广类型,起源于我国云南滇西地区,伴随着早期铜鼓的产生,不对称形钺对礼社江—元江—红河水系和滇池水系一带居住的濮僚系统的农业民族产生影响。居住在滇池一带的滇人制造和使用了不对称月形钺,居住在元江和红河上游地区的“鸠民”制造和使用了不对称靴形钺,然后传播到越南北部地区,同时对两广地区的西瓯以及巴蜀等文化也产生了影响。在传播过程中,不对称形铜钺的作用也发生演变,被赋予多种社会功能(范勇:《再论不对称形铜钺》,《文物》1992年6期。)。总之,目前的研究都把不对称形钺的起源归结于我国境内,但我们认为,不对称形钺在战国以前的土著文化中并无确切的渊源线索可寻,战国至西汉时期突然出现,已然是一种成熟的形制,这是值得深究的现象。

同类推荐
  • 中华国学知识全读本

    中华国学知识全读本

    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千百年来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和行为。国学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需要了解国学。然而,国学内容庞杂浩繁,即使穷尽毕生之力,恐怕也难通万一。如何从博大浩瀚的国学中找到入门的捷径?鉴于此,我们特请有关专家学者精心编辑了这本书。本书堪称一部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趣味百科全书。翻开此书,便走进了博大精深的国学长廊,让您在最短的时间内领悟国学的精髓,感受国学的神秘和智慧,掌握传统文化的脉搏。
  • 巴人寻根

    巴人寻根

    有关巴人的历史和故事,是那么的遥远,遥远得虚无缥缈,人们翻阅故纸堆里的文字就像阅读神话传说,将信又将疑。然而,从20世纪中期以来,有关巴人和巴文化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使那些原本朦胧的史实逐渐清晰起来,那些远古的场景又开始浮现在现今人们的眼前。原来,二三千年前的巴人并没有离我们远去,他们就在我们的脚下,就在这片富饶的巴渝大地,与我们仅相隔咫尺红土!透过肥沃的土壤,我们尚能感受到历史的余温。
  • 唐代女性形象研究

    唐代女性形象研究

    唐代妇女形象的研究涉及唐几百年间生活在辽阔的土地上的众多女性,她们随着空间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唐文人笔下的女性形象是当时妇女实际生活的集中反映,就其社会角色和社会阶层而言,可以划分为许多类型,有皇族、贵族、官僚、农妇、商妇、侠女、征妇、女尼、女道士、妓妾等,其中还包括大量以女性形象出现的精灵鬼怪。本文不可能一一论述,兹以唐代的诗歌小说和墓志为主要线索,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类别形象进行分析,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的背景下阐释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揭示其文化内涵,并论述唐代妇女的社会角色及其变化,以深化我们对古代女性生活的认识。
  • 水东饮馔谭·开阳味道

    水东饮馔谭·开阳味道

    一个地方饮食文化的建立与当地的物产、气候、历史文化等息息相关。《水东饮馔谭·开阳味道》一书通过对开阳传统菜、地方菜、风味小吃、地域特产、富硒食材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娓娓道来,以地方饮食为切入点,深挖饮食背后的地域文化及人文内涵,结合开阳县打造全国知名的山地旅游、乡村旅游聚集区,农旅一体化发展,做大做强“开阳富硒农产品之乡”品牌的政策举措,构建开阳地域文化谱系,提升开阳的文化软实力,推进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政体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政体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热门推荐
  • 做你怀里一只猫

    做你怀里一只猫

    夏橙橙不到24岁便拿到了CPA、ACCA、CFA证书,本应叱咤商场的她,无意间看到沈纪寒工作室招聘,不顾家人反对,闯入鱼龙混杂的娱乐圈。走南闯北许些年,看着沈纪寒从十八线小明星一跃成为顶流,路人缘爆棚的他,却突然宣布隐婚生子,退出娱乐圈!!!真爱粉甲:"寒寒老公不要啊!!”真爱粉乙:“寒寒弟弟,你不要姐姐们嘛”夏橙橙砰的一声,关上了电脑,“早知道会栽在你手上,我当初就应该黑死你”夏橙橙气呼呼的看着身旁的沈纪寒沈纪寒,“”早知道会栽在你手上,我当初就应该早点收了你”沈纪寒一脸得瑟,紧紧的抱着身边这个比自己矮了一个头的小财务,宠溺的笑着。
  • 刺客大联盟

    刺客大联盟

    假如全世界都觉得我不行的时候,那么我将与全世界为敌!这是一个属于刺客的世界!
  • 维罗尼卡的钟声

    维罗尼卡的钟声

    一个叫维罗尼卡的小城市,一个平凡的少年,一段平凡的恋情,这一切在纳粹的侵略下,变得不再平凡……纳粹到底在这个城市隐藏了何种武器?主人公能逃脱死亡的追捕吗?听,维罗尼卡的钟声现在敲响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陈寅森的画

    陈寅森的画

    身为一名能留得住美的画家,他却没能留住她。抑郁症画家与超能力少女之间的纷纷扰扰,终究抵不过今生缘浅。今后未见程知未,此间再无陈寅森。
  • 有些失望的我幸运地与你相遇了

    有些失望的我幸运地与你相遇了

    社团,校园祭,花火大会,实践活动;学姐,妹妹,班长,兄弟;最后,发现每个人都在克服痛苦。日常而又吸引人的物语,相遇、陪伴与离开。缓缓的流水,淡淡的长情。到后来的我们才会发现到达这一步有多么难得的,多少的回忆与泪水,多少的分离,多少的无奈。但,这就是人生吧......
  • 殇爱流年

    殇爱流年

    一千年的仇恨,让我拥有了这段曲折的经历,不知道是否一开始便错了?阴谋,心机,怨恨,到底是什么让她活着?她要的并不多,只是不要再触碰那伤疤,仅此而已。
  • 给小学生讲世界历史(上)

    给小学生讲世界历史(上)

    本书用简单易懂的通俗语言,掌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了解精彩纷呈的历史事件,回味趣味横生的历史瞬间。
  • 师父不出手

    师父不出手

    《师父三部曲》第一部,第三人称写法,轻松,武侠。不会武功的死鱼眼白灼因佩戴衰神护身符而无敌被封为白色死神,带着飞贼妻子十三香莫飞飞和徒弟洪梢、尤闷游遍中国,与国内外、朝廷、武林、江湖各势力周旋,期间解开第四部小说的第一个封印。
  • 转生冥王

    转生冥王

    死亡国度,冥界政变!独孤死神舍命护送冥王元灵转生现代人间。九世孤星,冥王转生后的冷昊云,历经人间种种喜怒哀乐,荒诞离奇之事,遍尝世情冷暖,能否看穿生死,重获神力,成功应对来自冥界深处黑暗势力的一次次追杀?通过在阴阳两界不断地成长历练!他,一个流落人间的转生冥王,最终能否化茧成蝶,重返冥界,踏着正义死神的肩膀登基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