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6400000019

第19章 爱琴海岸的淳朴(3)

苏:那么请你想象一下,就像我所说的,有两个王,一个统治着可认知的世界,另一个统治着可看见的世界——我不说是“天界”,免得你以为我是在随意使用术语——你是一定懂得这两样的:可看见的世界和可认知的世界。

格:是的,我懂。

苏:那么,就请你用一条线来表示它们吧:把这条线分成两个不相等的部分,然后把这两个部分的每一个部分,按照相同的比例再分成两个部分。如果第一次分好的两个部分中,一个部分等同于可见世界,另一个部分等同于可知世界;然后再对比第二次分好的部分,用来表示清楚和不清楚的程度,你就会发现,可看见世界区间内的第一部分可以代表影像,即我首先指的阴影,其次是在水里或是平滑固体上所反射出来的影子或其他相似的东西,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格:我明白的。

苏:再来说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是它的影像,它是第一部分的实物,它就是我们周围的动物以及一切自然物和全部人造物。

格:好,就这样吧。

苏:你是否认可,可看见的世界的这两个部分的比例是表示真实性和不真实性程度的比例,而影像与实物之间的比例正如意见世界和知识世界的比例呢?

格:是的,我认可。

苏:那么,请你再进一步研究一下可知世界的划分方法吧。

格:那是怎样划分的呢?

苏:是这样划分的:这个世界可以划分成两个部分,在第一个部分里面,灵魂把可看见世界中的那些自身具有影像的实物作为影像;研究仅仅是由假设出发,而不是由假设上升到原理,是由假设下降到结论。在第二部分里,灵魂则相反,是从假设上升到高于假设的原理;不再像前一部分那样使用影像,而仅用理念,完完全全用理念来研究。

格:我不太明白。

苏:这样的话,我们再换个方式试一试,让我先作一些序文式的解释,这样你就会明白了。你应该知道,研究几何、算术以及这类相关学问的人,首先要假设偶数与奇数、各种图形、三种角和其他诸如此类的东西。他们把这些都看做已知的,看成绝对的假设,他们关于这些东西的假设,是不需要对任何人作任何说明的,这些东西是自己或他人都明白的。他们就是从这些假设出发,通过首尾呼应的推理达到最终他们所要的结论。

格:是的,这我明白。

苏:你也应该明白,虽然他们使用各种可看见的图形,研究它们,但是在他们的思考空间里并不是这些图形,而是这些图形所比拟出来的东西。他们所讨论研究的并不是他们画出来的某个特别的正方形或某个特别的对角线,而是正方形本身、对角线本身。他们所做的图形都是实物的,在水中有影子或影像的。于是现在他们把这些东西当做影像,而他们实际要求看到的,则是只有用思想才能“看到”的那些实在。

格:是的。

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漫步的哲学

谈到希腊哲学,最不能错过的一位哲学家,就是亚里士多德。他是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师承柏拉图,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同时,还是许多学科的创始人,如伦理学、政治学、物理学、逻辑学,等等。

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出生在希腊北部色雷斯地区一个叫斯塔吉拉的小城,父亲尼各马可是马其顿国王阿明塔斯的宫廷医生,母亲菲斯蒂丝家境十分富有。亚里士多德18岁进入柏拉图的阿卡德谟学园,在那里学习长达20年之久,直到老师柏拉图于公元前347年去世才离开。

离开学园后,他开始游历,后被马其顿的国王腓力二世召唤回故乡,成为当时年仅13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关于两人之间究竟是否是师徒关系,一直存有争议。黑格尔就认为亚历山大在事业中所表现的哲学思想,可能师承亚里士多德。

对这位未来的世界领袖,亚里士多德灌输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学方面的知识,对亚历山大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在他的影响下,亚历山大大帝始终对科学事业非常关心,对知识十分尊重。

但也有人说亚里士多德并没有做过亚历山大的老师,因为亚历山大任性而且冲动,不像是受过教育的人。即使亚里士多德做过他的老师,他也不把这位父王派来的老师放在眼里。而且在政治方面,亚里士多德与亚历山大几乎没有交集,在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中,国家是城邦制的,而在亚历山大那里,却是帝国制。

尽管自己的学生已经贵为国王,但亚里士多德并没有一直留在国王身边,他决定回到雅典,创立自己的学园——吕克昂学园——传授哲学。

作为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独特的,他的教学方式是教授式的。他非常重视教学方法,反对刻板的教学方式,所以,他经常带着学生在学园的林荫大道上,一边散步、一边讨论哲理,正是因为如此,他的学园哲学被称为“逍遥的哲学”“漫步的哲学”。

同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也是系统而有条理的。他的著作淡化了宗教成分,没有激情主义,语气平和却富有内涵,这或许是因为他最擅长的就是描写细节与进行批判的缘故。

在学园讲学期间,亚里士多德边讲课,边撰写了多部哲学著作。

亚历山大去世后,雅典人开始奋起反对马其顿的统治。由于和亚历山大的师生关系,雅典人要以不敬神之罪判处亚里士多德死刑。当年苏格拉底就是因不敬神罪而被判处死刑的,但亚里士多德没有像前者一样“逆来顺受”,而是把学园交给了别人掌管,自己逃出了雅典。第二年,亚里士多德因身染重病离开人世,终年63岁。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写下了大量的著作,据说有上千部,主要有涉及哲学、物理学、政治学、诗学等方面。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还对科学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人的本性在于求知

虽然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他却抛弃了他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他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柏拉图认为真实知识的源泉不可能是感觉,亚里士多德却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物的原型,它不依赖于实物而独立存在,而亚里士多德却认为“实在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

“质料”是组成事物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这就好比一只鼓翅乱飞的鸡,这只鸡会鼓翅、会叫、会下蛋等,都是它的“形式”,当这只鸡死时,“形式”也就不再存在了,唯一剩下的就只有鸡这一物质。

亚里士多德还有一个观点,那就是人的心灵是形式,身体是质料,这里的形式不同于形状,而且是心灵让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的。眼睛的目的是看东西,脱离了身体便不能看,其实真正在看东西的是灵魂。形式无论体现在物上,还是人身上,看似都有目的,在这一问题上是统一的。亚里士多德和他的学派还创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名词:本质。“本质”不等同于“共相”,本质是指“你之所以是你的本性”。没有了这样的本性,你就不再是你。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本性在于求知。他说求知是人的本性,人类不会先衡量一门学问是否有用再去决定是否继续思考下去。同样,哲学不会因为有用和无用而被人类有所取舍。

实际上,你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哲学中,人说到底是“哲学的”存在。所以,哲学永远不会消亡,因为人不能否认自己的本性。

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哲学的一个转折点,在他之前的许多哲学家,都力求提出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来解释自然现象,而他是最后一个提出完整世界体系的人。在他之后,哲学家们都放弃了提出完整体系的意图,从而转入研究具体问题。

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基本上都很通俗。因为有许多东西是红的,所以人们才说有红;因为许多事情是美好的,所以人们才说有美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的,红的脸蛋儿也有时会变得苍白,美丽的花也可能枯萎,但是脸和花的本质没变。由此得出,形容词是依赖于专有名词存在的,专有名词的存在与形容词无关,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想要描述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最好的切入点应该是他对理念说的批评以及他自己的共相学说。他反对理念说,并提出了许多论据。他举例说,人是动物,理想的人就是理想的动物,那么有多少种动物就有多少种理想的动物。他的意思很明确,当个体共享一个谓语的时候,并不是因为这些个体之间有关系,而是因为这些个体都与某种理想中的事物有关系。

亚里士多德集中古代知识于一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他的思想曾经统治过全欧洲,几乎改变了全西方的哲学家。恩格斯称他为“最博学的人”。

让生命快乐一点

◎花园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之后,希腊哲学的黄金时期已过,科学与数学迅猛发展,尽管如此,此时的哲学依旧很重要,主要产生了伊壁鸠鲁学派、斯多亚学派以及怀疑主义思潮等。

古希腊哲学家、无神论者伊壁鸠鲁的父母亲都是雅典人,但他本人生于萨莫斯。他在18岁时搬到雅典,之后去了小亚细亚。他曾经跟随德谟克里特的弟子学习哲学,所以他的学说受德谟克里特影响很大,主要宗旨就是要达到不受干扰的宁静状态。

公元前307年,他在雅典建立了一个学派,即伊壁鸠鲁学派。传说中该学派的成员都居住在他的住房和庭院内,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绝,因此被人称为“花园哲学家”。据说在他的庭院入口处有一块告示牌,上面写着:“陌生人,你将在此过着舒适的生活,在这里享乐乃是至善之事。”

来听伊壁鸠鲁讲学的人很多,而且是越来越多——除了学员、朋友以外,他们的妻子、孩子、奴隶,甚至妓女都可以来听讲。这些也成了对手们诽谤伊壁鸠鲁的借口。不过,这些都没有影响他,他行事自然,为人坦率,珍惜同所有人之间的友谊,不像之前的哲学家那样严肃。

学派的成员们过着集体生活,非常简朴,食物往往只有面包和水,但他们依然很快乐。团体的运转资金大都是别人捐助的,在伊壁鸠鲁的书信中经常见到一些要求别人捐助的话,不过他所要求捐助的只是一些生活必需品。

病痛始终伴随着伊壁鸠鲁,他学会了忍受,不去抱怨。他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受到鞭挞的时候也会感到快乐。临死前他写了两封信,他在信中说,这些年自己身上的病痛一直没有减轻,他一直在承受着痛苦,但是他不去抱怨。他一想到与弟子们、朋友们的谈话就会感到快乐。最后他还嘱托别人照顾自己已故弟子的孩子。

伊壁鸠鲁并非没有缺点,他对之前的哲学家都没有什么好印象,甚至提到他们就会发火。他不仅给自己的老师起外号,还给几乎所有之前的哲学家起外号。除此之外,他还非常专断。他的弟子必须学习他的所有学说,并且不准提出异议。

那些追随者把他当做神圣者来崇拜,他的教导被当做正统学说严格执行,形成了花园派独尊师长的传统。据记载,公元前270年,伊壁鸠鲁死于雅典。他一生的著作多达三百多卷,其中重要的有《论自然》《准则学》《论生活》和《论目的》,现存的仅有一些残篇。

◎是幸福主义,还是享乐主义

伊壁鸠鲁,幸福主义伦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在伊壁鸠鲁之前,快乐被快乐主义者分为两类,即动态快乐与静态快乐。动态快乐是解除痛苦的过程,静态快乐则是一种没有痛苦的平衡状态。伊壁鸠鲁认为,最大的善来自快乐,没有快乐,就不可能有善。快乐包括肉体上的快乐,也包括精神上的快乐;静态的快乐拥有优先的地位,它是“一种厌足状态中的麻醉般的狂喜”。例如,很饿的时候吃东西的过程是动态快乐,吃饱了之后的状态便是静态快乐。静态快乐不用伴随痛苦,又是一种平静的状态,因此伊壁鸠鲁选择这种快乐作为追求。他强调原理责任和社会活动,这也是他的学说和苏格拉底及柏拉图最大的不同之处。

伊壁鸠鲁成功地发展了享乐主义,并将之与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结合起来。他同意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认为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的是,他是唯物论者,不相信原子如德谟克里特所说是被自然控制的。

古往今来,哲学家们对人类生与死的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讨,但都比较沉重,而伊壁鸠鲁对生与死的论述却与以往相反,以至于死亡都会变成一种受欢迎的解脱方式。伊壁鸠鲁所处的时代非常艰难,为了让人们从苦难和恐惧中走出来,他发展了自己的一套伦理哲学。他认为人类恐惧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宗教宣扬的受罪,二是对死亡的恐惧。于是,他要创立的伦理哲学宣称神对人世间的事情没有管辖权,并且人死后灵魂会一起消失。

他说道:“一般人有时逃避死亡,把它看成最大的灾难,有时却盼望死亡,以为这是摆脱人生灾难的休息。”“一切恶中最可怕的——死亡,对于我们是无足轻重的,因为当我们存在时,死亡对于我们还没有来,而当死亡时,我们已经不存在了。”

伊壁鸠鲁还认为灵魂是由原子构成,布满全身。人死后,灵魂也就消失了。不过,构成灵魂的原子还在,只是我们再也感受不到它们了。“死亡对于我们无关,因为凡是消散了的都没有感觉;而凡无感觉的就是与我们无关的。”

尽管伊壁鸠鲁的学说被认为缺乏道德,但是他却是非常真诚的。他对人世间的苦难非常同情和怜悯,所以才让大家都来信仰他的哲学。他还这样告诫人们:不要贪图吃喝,以免肠胃出现问题;不要结婚生子,这样就没有亲人去世的痛苦了;学会欣赏快乐,忽略痛苦;如果痛苦很深或者时间很长,就得依靠心灵的训练只去想那些让人快乐的事情……

按照我们今天的标准,伊壁鸠鲁派的学说应该是消极的。但在当时,它们却是帮助人们摆脱恐惧的福音。这些学说能够减轻人的一部分痛苦,尤其是当人处于极度痛苦中时,作用会更大。

◎论快乐(节选)

快乐对于我们来说是善和美的结合,正因为这样,我们往往不是选择一种快乐,而是偶尔放弃很多快乐,因为这些快乐可能会带来更多的不快乐。同样,我们认为痛苦比快乐要好,因为当我们长时间忍受痛苦过后,更大的快乐将会随之而来。根据它们的天然联系来说,每一种快乐都是好的,但并不是每一种快乐都是可取的。

同理可推,即使每种痛苦都是坏的,我们也没有必要从本质上驱避每种痛苦。不过,根据某种标准来权衡,分析利弊,我们就要必须对所有事物进行全面的判断。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时而会将好事情看做坏事情,反之,将坏事情看做好事情。

必须看到的是,欲望里面,有一些是自然而然的,有一些则是徒劳的、不自然的。在自然的欲望里,有些是必需的,有些纯粹是巧合而已;在必需的欲望里,有些是幸福需要的,有些则是身体生理需要的,还有一些是为了维持生活。

同类推荐
  • 生存解释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生存解释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无论在传统解释学还是经历了存在论转变的哲学解释学思想中,语言、文本、理解和解释都是基础性的概念范畴,它们之间的理论关联建构起解释学思想的大厦。海德格尔与伽达默尔对于语言、理解与解释的生存论分析,使解释学与生存论之间的内在勾连得以彰显。在解释学思想的生存论阐明中,语言不再是为人所操纵的交流工具,而是存在的自行道说和能够被理解的存在,它在人的生命存在中展现为语言世界经验和生命的精神化。无论是生存论,还是解释学,其共同的视域乃是当下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既是人们当下所生存的世界,更是变动不居的生成的世界与存在的界域。
  • 百善孝为先(初中卷)

    百善孝为先(初中卷)

    这是一部凝聚了各级领导和百万师生心血与汗水的作品集,是青少年学生用爱心和激情编写的德育教科书。《百善孝为先》分为《小学卷》、《初中卷》、《高中卷》、《大学卷》,共选辑了271名学生在“孝敬父母月”活动期间写给父母的信和感言。本书为其中的《初中卷》。
  • 读懂孔子

    读懂孔子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所生活的春秋末年,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新旧制度交替。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提出“仁”的思想。其核心是关于人性、人道、人生价值等问题探讨,从而建立起人学的思想体系。孔子注重教育,堪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至今还体现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本书以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广大朋友解读中国的历史文化,介绍孔子的著作及其思想学说。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四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四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 韩非与法家思想

    韩非与法家思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第三个深秋

    第三个深秋

    顾凝芝人长得美,为人张扬,还是个成绩贼牛逼的大佬。校霸江胤然是一个口嫌体正直的大帅逼,打起架来厉害的不要不要的。球场上,左方是顾凝芝带的女生队伍,右边是江胤然带的男生队伍。江胤然“叫声哥,让你赢”。顾凝芝“然哥”,后来她们真的赢了。
  • 无敌进化吞噬系统

    无敌进化吞噬系统

    经过了一阵昏迷,我醒来了,我竟然变成了一条蛇!
  • 嗜睡小秘书的危险BOSS

    嗜睡小秘书的危险BOSS

    她嗜睡不是错,只是这睡错了地方,是不是错?而且还睡出了个性别为男性的总裁!不过这现成的抱枕,还挺舒服,不如就抱一辈子吧!啥?有人要跟她抢?门都没有,且看她从嗜睡虫化身为母老虎,坚决的把冷面心暖的总裁,揣入兜中!
  • 仙魔录之九劫魔神

    仙魔录之九劫魔神

    一场仙魔之战后的魔神陨落,百年后,一位倒霉少年无意间进入了一座山里的山洞里,碰到了魔君残留的残魂封印,其封印残魂占有了这个倒霉蛋身体,重浴九劫,颠覆天界,魔界,妖界以及鬼界,一代魔神,这一世,却为了她,放下浮屠天下……
  • 铠甲勇士元灵之光影

    铠甲勇士元灵之光影

    群号:965084387当光影大战再次开始,这一次是异能兽最强大的一次,也是最为不同的一次:多出的三套铠甲,多出的一个异能兽小队……这一次,光与影究竟会书写出怎样的新传奇?(本书不会太监,平时学习过忙时会延更)
  • 艾泽拉斯奋斗史

    艾泽拉斯奋斗史

    一个倒霉的孤儿遇见了时空管理局在抓捕一个危险的犯人,因为事故,造成了时空震荡,被时空震荡引发的灾难卷入到了艾泽拉斯的时间之末。所以这是关于拯救艾泽拉斯的故事
  • 求活之乱世人雄

    求活之乱世人雄

    生活,首先是要活下来,再说活得像个人样,然后再说理想、发展,这个世界也一样,因为自来到这个世界,他的任务便是活下来,要有饭吃,要有钱花,要有事做,要有自己的爱,为了活下来,他与人斗、与凶兽斗、与天斗……,我一定要活下来,像个人一样地活下来,他对自己说着。
  • 大星武时代

    大星武时代

    这是星际大航行时代,却更是武道昌盛的时代。一名难以引气入体的少年,一个神秘大叔,一块来历莫测的“红玉”,却造就了一位无双人杰。浩瀚天穹之下,少年怀着坚定的武道之心,以力挽狂澜之势,终成人类的守护神。“其实,我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守护那最初的美好。”
  • 聆听18

    聆听18

    主人公顾圆,从一岁到十八岁的点滴回忆。种种事件充满她十八年来的人生,从小很懂事的她,遭受外界的打击,变得叛逆,十八岁那年,在她成人礼那天,一切都变的悄无声息。
  • 汐纯贵族学院

    汐纯贵族学院

    雨沫三人回国之后,来到了一所世界排名第一的贵族学院,遇到了三大校草,他们会发生什么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