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35400000125

第125章 生命的燃烧和呼啸

——陈忠实和他的《白鹿原》

白鹿原原在西安东郊。唐朝的白居易到这里闲游时写道:“独寻秋景城东去,白鹿原头信马行。”这道原东西长约七、八十华里,南北宽约四、五十华里。原的西坡下是浐河,北坡下是灞河。两条河水滋润了文学的想象与创造。

倘翻唐诗,便不可能避开灞陵。灞陵是长安送客的最后一站。所谓“灞浐别离肠已断”(唐武元衡),“灞桥攀折一何频”(唐裴说),“灞原风”、“灞陵雨”、“灞岸柳”,都是惜别的代词。灞陵自然是繁荣过的:“飒飒风叶下,遥遥烟景曛。灞陵无醉尉,谁滞李将军?”(初唐长孙无忌)灞原自然也是衰败过的:“浐曲雁飞下,秦原人葬回。丘坟与城阙,草树共尘埃。”(晚唐赵嘏)整个关中,整个灞原原本是一个千古不断的文化堆积。而这堆积不是僵死的,它必然要孕育出新的烂漫生命来。毫无疑问,将会有许多人来承担这光荣。

陈忠实应该是其中一个。

陈忠实祖居老屋的门前流过灞河,背倚着白鹿原。

事情的发生并没有什么异象,一切都像庄稼从黄土里长出来一样自然。生活并没有给陈忠实以“特别的厚爱”。作为农民的儿子,他从小割草拾柴。小学毕业后穿着一双没有后跟的烂布鞋,第一次走出家门,到历史名镇灞桥去投考中学。三十里砂石路把他的两只脚板磨得血肉模糊。整个中学时代一直从家里背馍上学。高中是在西安上的。背一周的馍步行到五十多里远的西安去读书。夏天馍长毛,冬天又冻成冰疙。高中毕业时为了照一张体面的毕业照,才第一次穿上洋布制服。然后他回乡当乡村民办教师,种地,同时痴迷于文学。这是一个有高中文化的青年很容易做出的选择。生活的唯一不同之处是把他造就成一个像祖辈一样刨土挖地的农民的同时给了他一种想成就文学事业的热望。没有电灯,没有钟表,他把墨水瓶改装成煤油灯。熬干了灯油即上炕睡觉。烧焦了头发、熏黑了鼻孔,落下了至今不能早眠的习惯。冬天笔尖冻成冰碴使他一筹莫展,夏天的酷热和蚊虫则使他几乎窒息。他“不问收获,但问耕耘”,然后有了越益丰硕的收获。几十年过去,他发表了“为数不少的中、短篇小说”,多次在全国获奖。但他觉得“从真实的文学意义上来审视便心虚”,觉得没有写出一部自己满意的作品。四十四岁那年,他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心理危机,对即将来临的五十岁这个进入老年生命区段标志发生了强烈的恐惧,他“清晰地听到了生命的警钟”。他担心“万一身体发生不可救治的灾变,死时真的连一本给自己做枕头的书都没有”。这是“迷恋文学而不能移情的悲哀”;“正是在这种纯粹的个人兴趣的自我指向的悲哀中,激起了为自己做一本真的要告别世界也告别生命兴趣时可以做枕头的书的自信”。

事实上事情远不是如此简单。在处于创作思想成熟并且极为活跃的高峰时期的作家心里,“一个重大的命题由开始产生到日趋激烈日趋深入”,那便是“关于我们这个民族命运的思考”。这个时候,《白鹿原》的基本构思刚刚完成,即将开笔起草。他已经下定了决心,“充分地利用和珍惜五十岁前这五、六年的黄金岁月,把这个大命题的思考完成。”

当时的文坛,浮躁之风已开始日盛一日,痞邪之气正逐渐横行无忌;你要出国,我要下海,乱哄哄似没头苍蝇;东一个圈子,西一个山头,自我推销,互相“热炒”,不知人间有羞耻二字;“大师”、“超大师”争相崛起,“精品”、“巨作”层出不穷。鲁迅已经不是东西,《红楼梦》一不小心就弄了出来……“各种欲望膨胀成一股强大的浊流冲击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心扉”。已经成为陕西作协主要负责人的陈忠实静静地收拾了自己的行囊,带上他认为必须的哲学、文学书籍,以及他这之前收集整理的史料,静静地回到灞水河边已经完全破败的祖居的老屋。

这一次回归故园对陈忠实的一生无疑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他在后来的文章里这样写道:

“当新的一年的艳丽的太阳把阴坡上的积雪悄悄融化的时候,对生理不幸的畏怯心理完全被汹涌着的创造欲望彻底扫荡了。把那种只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倾泻出来展示出来,自信那种生命的和艺术的深沉而又鲜活的体验只属于自己,强烈的创造的欲望既使人心潮澎湃,又使人沉心静气,当我在草拟本上写下第一行字的时候,整个心理感觉已经进入我的父辈爷辈老老老爷辈生活过的这座古原的沉重的历史烟云之中了。这是1988年4月1日。”

当年的白居易在白鹿原信马由缰的时候自喟“宠辱忧欢不到情,任他朝市自营营”,一千年后的陈忠实那份超脱是有的,却没有那份闲适。他是负了写出民族秘史的沉重使命来穿越一条幽深漫长的似乎看不到尽头的历史隧道。

三十年后重新蜗居老屋,躲开了现代文明和城市喧嚣,连电视信号也因为高耸而陡峭的白鹿原坡的阻挡而无法接受。最近的汽车站离这个孤单的不足百户人家的村子还有七、八里土路,一旦下雨下雪,就几乎出不了门。他重新呼吸的是左邻右舍弥漫到屋院的柴烟。出门便是世居的族人和乡邻的熟识面孔,听他们抱怨天旱了雨涝了太失公道之类。

除了思想,他完全绝对地封闭了自己。他给自己立了三条约律:不再接受采访;不再关注对以往作品的评论;不参加应酬性的集会和活动(他后来说“三条约律拯救了我的长篇,也拯救了我的灵魂”)。从1988年春到1991年深冬,他全部记忆中最深刻的部分是孤清。冬天一只火炉夏天一盆凉水,他每天趴在一张小圆桌上,“连着喝掉一热水瓶酽茶,抽掉两包以上雪茄,渐渐进入了半个世纪前的生活氛围”。白嘉轩、鹿子霖、朱先生、小娥、黑娃……《白鹿原》上形形色色的人物从黑暗的历史深处一个个被召唤到他的面前,进入他的写作。此外,唯一的消遣是去河边散步,在院子里弄果木。甚至,夏天的夜晚爬上山坡,用手电筒在刺丛中捉蚂咋,而冬天,则放一把野火烧荒——

“我在无边的孤清中走出屋院,走出沉寂的村庄走向原坡。清冷的月光把柔媚洒遍沟坡,被风雨剥蚀冲刷形成的奇形怪状的沟壑峁梁的丑陋被月光抹平了。我漫无目的地走着,走到一条陡坡下,枯死风干的茅草诱发起我的童趣。我点燃了茅草,由起初的两三点火苗哧溜哧溜向周围蔓延、眨眼就卷起半人高的火焰,迅疾地朝坡上席卷过去,同时又朝着东西两边蔓延;火势骤然腾空而起,翻跃着好高的烈焰;时而骤然降跌下来,柔弱的火苗舔着地皮艰难地流窜……遇到茅草尤其厚实的地段,火焰竟然呼啸起来,夹杂着噼噼啪啪地爆响……我在沟底坐下来,重新点燃一支烟。火焰照亮了沟坡上孤零零的一株榆树,夜栖的树杈里的什么鸟儿惊慌失措地拍响着翅膀飞逃了。山风把呛人的烟团卷过来,混合着黄蒿、薄荷和野艾燃烧的气味,苦涩中又透出清香。我沉醉在这北方冬夜的山野里了。纷繁的世界和纷繁的文坛似乎远不可及,得意及失意,激昂与颓废,新旗与旧帜,红脸与白脸,似乎都是另一个世界的属于昨天的故事而沉寂为化石了。”

这是生命的燃烧。因了这燃烧,灵魂也便升华。

整整四年,陈忠实领着《白鹿原》上三代人穿行过古原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烟云,让他们带着各自的生的欢乐和死的悲凉进入了最后的归宿。

作家实实在在地获得了预期的成功。《白鹿原》以其对民族精神和灵魂的空前规模和深刻准确的展示,激动了日见贫困庸俗乃至萎靡堕落的读书界。对它的成就和影响,再苛刻的人也难以漠视和否认。1998年,它终于获得国内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奖。陈忠实自然是欣慰的。为此,访问台湾的归途,他放弃了在香港作短暂逗留的计划,如期赶北京领奖。对一个寄望甚高、筚路蓝缕的作家,这欣慰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

对于这次评奖,文坛上有种种说道,其实从来这类话题都近于无聊。从来就没有过没有局限的评奖,问题是人们自己无须把自己对作家作品的认识局限于某种评价,唯其是非为是非。许多获奖作品当时就被人淡忘,许多没有获奖的作品却早已深入人心,这样的事并不鲜见。《史记》和《红楼梦》都并没有评过奖,而我们不是同样一直在指望人们为新的《史记》、《红楼梦》的出现奋斗么!陈忠实作的正是这奋斗。为此他像野火一样燃烧了自己,并且发出呼啸。

珍惜这奋斗,珍惜这燃烧,珍惜这创造力和生机。一个民族倘泯灭了、失却了这奋斗、这燃烧、这创造力和生机,这民族的生命也便止息了。

这才是社会和历史的责任所在。

(注:除唐诗外,文中的引文均见自陈忠实所著散文集《告别白鸽》)

同类推荐
  • 不可能性

    不可能性

    本书为法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乔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1897—1962)论及诗歌的一部重要著作。全书由三个文本构成,分别是《老鼠的故事》《狄安努斯》《俄瑞斯忒斯纪》。这些由日记、小说、诗歌、文论等不同文体混合而成的文本,晦涩难懂,其意义难以把握。在色情而暴力叙述的外表下,巴塔耶似乎围绕“不可能性”这一核心观念论述了其对于诗歌的看法。他认为“唯有欲望与死亡的性才能让人获得真相”,“只有仇恨才能抵达真正的诗”,而诗“不是一种对自我的认识,更不是对某种遥远的可能性的经验”,诗的目的在于通过词语,召唤“那些无法企及的可能性”,召唤不可能性,如此诗才具有反抗的暴力。
  • 总有一种神圣让你向往

    总有一种神圣让你向往

    该书是一部弘扬时代精神,为英模立传的作品选集。本书收集了四个篇目:第一篇:纪实文学《这一路的风光》,全面记述了全国劳模、现任西安市劳模协会会长苌春福同志艰苦创业、勤奋工作的先进事迹。第二篇:报告文学《夕阳依依向谁家》,记述了原西安市副市长靳毅仁同志离休后倾力扶助西电公司残疾人创业的感人事迹。第三篇:报告文学《咬定青山》,记述了全国劳模、灞桥区栗沟村党支部书记任容茂为改变山区贫穷面貌奋斗不息的先进事迹。第四篇:革命题材剧本《黄龙风云》,歌颂了陕甘红军战士黄罗武奉命独创黄龙山收编土匪的传奇故事。
  • 杜甫诗选

    杜甫诗选

    《杜甫诗选》作者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 捧出心里的阳光(散文随笔卷)

    捧出心里的阳光(散文随笔卷)

    《捧出心里的阳光》主要内容:每当我们要编辑当天的报纸,就会为一件事情着急:好文章在哪里?一年下来,在设定好的合理篇幅内编选这一年的文章,尽管已经分成三册不同主题的书,仍然会感慨,还有那么多精彩篇章不能入选!文学的薪火相传就是如此,有时候你嫌她光亮仍然不够,甚至被一些更显耀眼的东西遮蔽了;更多时你感受到的是一种思想的力量、叙述的智慧以及艺术美感的生生不息。选在这里的文章,只是浩瀚的文学之海中极小的一部分,但我们相信,读者从中足以看到这一年中国文学所经历的路程。
  • 中国古典文学故事·忠义故事

    中国古典文学故事·忠义故事

    古典文学忠义故事有很浓郁的时代特色,故事中的背景奸臣当道祸乱苍生,有志之士无辜受难,但是结局大多是大圆满结局。好人有好报,报仇雪恨,坏人得到应有的下场。本书就为你节选了两个典型故事。
热门推荐
  • 陌日晴天

    陌日晴天

    上一世的爱恨纠葛是否是这一世的宿命,爱与不爱都如蚀骨之痛。爱,我不曾说出口可我却因他而痛。
  • 凶案笔录

    凶案笔录

    一件件匪夷所思的案子,残忍至极的凶杀现场,诡异的作案手法,凶手到底是谁?案件的背后又藏着什么样的玄机?这一切都等待着你来揭秘!加入我们吧,大侦探!
  • tfboys之恋爱风波

    tfboys之恋爱风波

    tfboys来到了古代,来到了古代他们什么规矩也不知道,连古代的钱都没有,他们的服装也变了,不知怎么弄,头发也变长了不知咋绑,受尽委屈,在一个转角间他们遇到了他们今生最爱的人。
  • 重生之归月

    重生之归月

    我堂堂沧澜朝最尊贵的郡主,却被一个小丫头和一个穷鬼给害的死无全尸,奇耻大辱!重生一世,我要看谁还敢与我为敌!
  • 身在永乐间

    身在永乐间

    一梦六百年,身在永乐间。不曾为过客,瑀瑀独行前。升斗日日艰,富贵刻刻闲。但求身已过,不负在人间。
  • 弃妇也如意

    弃妇也如意

    穿越到了古代,虽说朝代不是令人捉急得架空,却是个被人扭曲的朝代。穿越到了孩童,虽说说话不会与文绉绉的时代格格不入,却当不了才女成为少女了,嫁给自己喜欢的人,他的眼中却更在乎权势。成为少妇了,夫君却要休了她?怎么就不那么如意?
  • 星际垦荒者

    星际垦荒者

    因还不起欠款,罗浩被迫与一个神秘组织签订协议,为他们在某一个星球上劳作十年。在这期间,他与他的搭档创造出了一个神奇的生物。从而开启了他们放牧星空的旅途。
  • 丹杀

    丹杀

    丹药无尽,可得长生?丹者无数,谁为巅峰?丹者世界巅峰强者间流传一条警言:永远不要和丹者秦悍斗,哪怕你到了神的境界而他只是一个凡人。他会用层出不尽的丹道技法把你拉到与他相同的境界水平,然后再用那丰富的经验虐杀你!……天道不公,视万物为刍狗。人道无情,以强弱杀众生!武者之间流传一个不可证之传奇:秦悍可能是“丹武者”,其丹道技法玄奥莫测,其武者之途快至巅峰。“半世悍勇,一人刀狂”之说已不可考证,只知与其战者陨落无尽,绝世武者不提秦悍半字。丹者之巅,武道狂人。一世征杀悍勇铁血,单人狂刀杀戮天下……枯黄残旧的古史残页,只留这句莫名之言……
  • 三色堇依旧在笑

    三色堇依旧在笑

    小学,她被最好的朋友背叛,初中,一样。高中,她不再信任任何人。大学,她遇到了他们和她们。她的神秘勾起了他们的好奇心。他们想方设法探知关于她的所有事情,却毫无收获,还被她耍的团团转。她们却和她成为了一辈子不离不弃的好姐妹。哪怕过程艰辛,她们也坚持到底;哪怕付出生命,她们也在所不惜;哪怕他们和别人在一起,她们也不曾放弃。可,谁又能猜到,最终的结局。
  • 幽冥主宰

    幽冥主宰

    昔日,无上剑帝一剑戮神,天地飘血。曾经,绝世战帝乘青铜战车,横推万万里,碾压诸天神魔。如今,天才少年崛起莽荒之地,得后土化轮回道景,开辟六道世界,掌控天地轮回,一路碾压,终成幽冥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