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4700000023

第23章 时代的疾病——精神访谈录(3)

一个“爱”字,鼓吹容易,秉持难矣。尤其社会矛盾激化,公平和正义羸弱之时,你一味地讲“爱”,连自己都觉脸红。但你看当下的精神空气,除了腐烂、虚无和颓败像灰尘飘来飘去,还充满戾气和刀具的影子。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权力基础是靠暴力革命打下的,政治江山是这样,意识形态也是这样,那么,民间土壤和空气中,就不可避免残留这种农药,染上这种菌群。所以,在条件成熟时,消解斗争哲学的任务非常必要,去仇恨化,去敌视性,中国人缺乏微笑,缺乏信任,缺少谅解……而且,我希望中国的文学、艺术、媒介,多重视一下爱,多一点温暖和光,尤其多一点“无条件的爱”,这不是粉饰太平,因为我们要活下去,没有爱,世界就是冰冷的,人会被冻僵。

过多的奢谈意义不大,若选择起步点,那就从“法”和“爱”开始吧。中国民间正出现越来越多的公益团队和爱心组织,这是最让我欣慰的一个迹象。它们是这个时代的维生素。

5、CCTV:需要和猎物商量的猎人

问:换个贴身的话题吧,您现在做媒体,但身份和事务又多元化,包含作家、电视新闻人、公共知识分子等,您最看重哪个角色?另外我还有个疑问,以您的精神背景和价值立场,似乎很难和央视发生关系,能说说这方面的感受吗?

答:你言重了。其实,我唯一的身份就是个喜欢胡思乱想,且信手涂鸦的人。涂鸦在家里就是作家,涂鸦在屏幕上就是电视人,涂鸦在大街上就是公共知识分子。随人家怎么看吧。

央视频道和单元众多,自主性差,影响它的气候因素多,变数很大,谈它有不靠谱的感觉。正像你前面提到的,它的民间名声搁在那,谈它弄不好要挨骂。若真那样,我请求被骂轻一点,我的写作从未挨过民间的骂,没这方面历练,脸皮和内心承受力都差。

我下面说的央视不是全台资源,那就鱼龙混杂了,仅指我了解的新闻频道,特指它未改直播前的状态,即由《新闻调查》《东方时空》《社会记录》《新闻会客厅》《新闻1+1》《新闻周刊》《世界周刊》《高端访问》《纪事》等组合起的那个晚间状态,差不多6年吧。现在许多栏目消失了,才觉得是一段很值得纪念和收藏的时光。

先说我,近年来较少攒下文字,因为已在节目中通过各种出口,基本把能量释放掉了,把要说的话给送出去了。中国的主流媒体,其话语系统有个特点,即语言的雕饰功夫和装修能力极强,当然属于无奈。它们不乏睿智、良知和勇敢之人,可惜的是,其大量光阴、智力和才华被“修饰”“拿捏”“分寸”“火候”这些工序给消耗掉了,这是个悲剧,但值得尊重。其实你若用心看的话,它呼之欲出的东西,和那些最尖锐的报刊声音差不多同质,但粗一搭眼,你就会骂它,骂它为何糖衣?为何吞吞吐吐、欲言又止?为何不将军只拱卒?其实它尽力了,甚至是拉了满弓的,但瞄准时间过长而泄了力,它要瞄了再瞄才行。若把批评型报道比作打猎,央视是为数不多的需要与猎物商量和谈判的猎人,而民间猎手几乎想射哪射哪。虽然它的战利品中以小动物居多,但你若见一只滴血的老虎,仔细勘察,其身上多有CCTV的箭头,但并非要害部位。我告诉你,那就是它心目中的10环,其目标就是使之负伤而非致命。难道负伤没意义吗?

遗憾虽有,但从传播角度说,它的受众广啊,承接面和受力面大啊,而且它影响的是最普泛的大众和基层权力领域,并非知识精英——这个层面的人几乎不看电视了。一个农民或乡镇长或某局长,他可能不看《南方周末》,但他会消费央视或《人民日报》,习惯了啊,公费订的啊,公家言论啊,看了他就会想,原来这个事央视是这么认为的,无形中即接受了一份价值观。这个作用力非常大,因为来自他依赖、信任或者说习惯于服从的媒体,双方是对称和衔接的,型号匹配,渊源深厚。众所周知,央视、《人民日报》等角色常被习惯认为其观点是权力支持的,是政策的助手,所以体制内的受众接受起来,即会少许多犹疑和顾虑,就像从前人们惯于从“两报一刊”获取权威信息一样,从传播学上讲,这种功效非常大。所以我一直认为体制内媒体的进步很重要,它具有标志意义,不要嫌弃它,毕竟不是“出身论”的时代了,至于特殊气候下某些栏目、某期节目的糟糕表现,你完全可视为无效传播、逆向传播或信息垃圾就是了。体制内的主流媒体不进步,网络再怎么自由,南方报业再怎么勇往直前,我都乐观不起来,都不能说媒体成绩有多好,共识和卓见不能圈在沙龙里,不能只搞自我复制和近亲繁殖,或像发展预备党员似的,太低效了。总之,我的意思是社会要进步,必须推动体制进步,要打交道,要对话和协商,搀扶也好,安轮子也好,肩扛背挑轿抬都行。而泾渭分明和老死不相往来,或搞空谷足音,立场上很决绝,道德上很清白,但失去了实际效力和作用于对方的机会,是决裂的意义大还是合作的意义大?你要改变一个人,总不能连理都不理对方吧?除非你不想改变,只盼这个人迅速消失。社会进程是合力的结果,是四面八方交汇和平衡的结果,是“左”派、右派、保守派、激进派、自由派、中间派共同化合反应的结果,当然更取决于它们的比例。我推崇并尊重这种合力的阵容,希望它比例合理,希望少些内讧和不理性的敌意。说实话,我有时纳闷为何连我欣赏的一些节目都遭遇民间那么多排斥,是标准和期待值太悬殊?抑或怒其鲍肆出身,恶屋及乌?像曾经的《新闻调查》《社会记录》《新闻1+1》等栏目,我觉得多数时候是配不上这些憎恶的。它们已呈现较纯粹的媒体特征了,自选动作远大于规定动作,且以批评性报道为主,其宣传功能已被最大程度弱化了——被媒体本能、职业理想和荣誉感,被内外部的专业化竞争。当然,和一些纸媒相比,它的选题空间和话语权还是拘谨的,无论改革派对“稳健”的谨慎需要,还是保守派对“秩序”的过度担心,都会造成它的紧缩和动作僵硬,这也是常被民间诟为“失明”“噤声”的原因。尽管如此,近年来的重大焦点和热点,比如黑煤窑和矿难、汶川大地震、周老虎事件、许霆案、三鹿奶粉事件、楼歪歪事件、开胸验肺事件、王帅事件、孙伟铭事件、上海钓鱼执法事件、邓玉娇事件,包括刚发生的唐福珍事件、李庄事件……它都没有缺席,甚至贡献了较扎实和有深度的事实部分,从而给民议、网评和政策思考提供了素材和起点。

无疑,这个时代对“声音”符号的渴望和消费需求是非常旺盛的,总希望你能把意见以最清晰、饱满、露骨甚至刺激性的语言方式抛出来——并以此去定性一个媒体的红与黑,去衡量其良心尺寸,我理解这种渴望,也深以为声音的重要和珍贵,但它更适用于有条件的媒体。因为角色和场地不一样,荒原上说话和广场上说话、客厅里说话和舞台上说话不一样。我一直有个观点,即“大事实小言论”,电视不同于纸媒,文章是靠言论取胜的,而影像媒体的重心不在观点和发声,而在于现场部分,你给观众提供充裕的素材、搭建好思考平台和起点就够了,你的“喉结”特征要让位于“眼睛”功能。

我想,之所以招来民间那么多责怨,也许醉翁之意不在酒吧,你只是精神靶子,民间需要这么一面可以吐痰和掷物的墙,选择你当这个情绪垃圾桶,肯定是有原因的,也许你当之无愧,也许你有点冤,也许个体冤而整体不冤,也许昨天冤而今天不冤,也许初衷冤而事实不冤,但在现有环境下,你必须为自己的出身埋单,再说对一个占有最大国家资源的媒体来说,再高的要求,情理上也不过分。

问:您觉得它距离真正意义的媒体还有多远?您刚才说的那些不错的栏目,它们的比例大吗?您这样评价,是否和您的参与有关?

答:严格讲,媒体就是媒体,只对新闻事实和真相负责,而非为谁、为哪个群体服务或代言,但在没有独立的《新闻法》前提下,纯正意义的媒体是不存在的,我们只是为了言说方便,临时借用罢了。其实,喉舌也未必是个多么贬义的词,朱镕基总理视察《焦点访谈》时,不是有过“做人民喉舌”的题词吗?这个定位不低啊,也不过时啊。就像“为人民服务”,能做到很了不起啊。

我不知道你看过它哪些节目,如果你看的是时政部分,我会无语的,因为我看的时候就会无语。这些年,时政报道的话语系统改进很小,抛开内容不说,叙事逻辑非常落后,基本还停留在小学作文的阶段,很笨拙,我不知道为什么……即便从宣传功能上讲,也是效率极低的。在这样的框架下,连“先进事迹”表彰也报废了,基本属无效传播,甚至招来逆向传播或反向解读。其实,有些“好人好事”作为社会的精神事件和人性闪光,是很珍贵的,尤其道德荒芜的时代,这些萤火虫般的人和事,若得到更自然更本色的解读,换一种目光来注视,很有意义。

至于你刚才说的比例,我不掌握信息。但有一点,那就是在任何一个职业环境中,良币和劣币总是此起彼伏,互为消长,而且,该比例掌握在管理层手中,就像攥了一副扑克牌,怎么组合、怎么出牌,考验管理者的判断和魄力。是良币驱除劣币还是相反,看气候吧。但每次阵痛,都会上演个别良币被淘汰的游戏,这是无疑的。有时,良币多了会视为“问题”,因为它改变了构成。当然,劣币多了也不行,因为一个媒体,它在民间的那点信用、口碑和收视率,要靠良币去积攒,否则连广告都会流失。过去有个说法:良币是给下面消费的,劣币是给上面消费的。但我认为是个过时的管理策略。因为即便站在上面的角度,若不能保证良币的繁衍和足够份额,劣币是花不出去、消费不掉的,也就是说,这是个捆绑式的销售游戏,劣币是沾良币的光,吃的是良币利息,而央视在民间最大的,甚至唯一本金、唯一储蓄就是历史上的那些良币,比如曾经的《焦点访谈》。若你开始往里大量掺劣币,掺过了头,那性质就变了,会被市场视为假钞,老百姓拒收。

我这样评说央视部分节目,当然和我对它的参与有关,否则我不了解它,而且我相信这是很理性、很职业的认识。但它的问题在于变数太大,它自持力很差,像冰山,表面很大,但浮着,很脆弱,下面全是水。所以,我的任何评说也只限于阶段性,我说的是它的上一个周期,已经结束了。

问:我看网上很多人不喜欢白岩松,说他“装腔作势”,您怎么看?

答:我和他没有私交,但他的节目我关注,有时还研究一下,作为我们节目的参考。我不知你说的那种印象是针对人还是其言论,是他略显自负和强势的语态还是什么,能举个他的例子就好了。

白岩松无疑是央视新闻这块说话最多的人,因为其节目是日播和评论态。我很纳闷这个现象,为何网上那么多人骂他?感情上好恶一个人很正常,但从专业和理性的角度,我尊重这个人,我跟很多同事说,他做得很不容易。他有自己成熟而系统的价值观,有自己的语言系统,这很重要。独立的价值观和语言系统,是一个新闻主播最重要的装备,央视乃至全国大部分主持人都不持有。我觉得在和体制寻找接口与组织有效对话方面,他努力了,也尽力了,多数情况下,已把允许的话语能量调到了最大值。他的语言很体现“糖衣”设计,圆润中有尖锐,防守中有侵略,有时甚至已脱了“衣”,基本裸了,很骨感。正因为这种分寸把握、建设的诚意、口型口吻的稳健和关键词的牢固,使得他的话——不带敌意但也不怎么动听的话,体制和被批评者都能听进去,也给他争取了较大空间。没有空间,对方捂起耳朵不听,甚至拿走你的话筒,你就白忙活了,能量就白费了,也没有未来了。我觉得中国需要这样的角色,这种略显克制的角色,这种圆润而不失锐度的声音。再过些年,等我们走出了很远之后,回过头,我们会清楚这种角色的意义,会把给予先锋和勇士之后剩下的掌声给予它,感谢它的迂回和断后。

但岩松确实有个问题,他和观众间似乎总缺少一种默契或叫灵犀的东西,很多误解可能由此而生,他的信息在传播中并未被受众准确吸收。而游离于新闻边缘、靠近娱乐的崔永元,反而举手投足都暗示着和观众的默契与相熟,结果,他的信息很少损失,甚至被放大。

这样说有为我的同事和位置辩护的嫌疑,但确乎事实。他们很难,只有身在其中才深知这种难。他们身怀良知和理想,三三两两、稀稀拉拉、物以类聚,有时靠个人之力争取一个选题,挽救一段影像、一节同期、一两句自以为关键的话……从我个人的精神角度,我给了这些同事很高的评价和尊重,我理解他们的忍辱负重和卧薪尝胆。要做事,哪怕是有限和极有限的事,否则,这么大的一个平台就浪费了,国家资源和纳税人的钱就浪费了。

有一次,我半玩笑地问原《新闻调查》的制片人张洁:“有时候你是不是觉得委屈和悲凉,当你把用尽全力的作品拿到圈外,尤其知识同人那里,却换来满脸不屑的时候?”他明白我的意思,面露苦涩:“是,人家在体制外的表达,已走了十步,你才踩着雷挪了两步,这是怎样的龟兔赛跑啊!”我和他在朋友上有交叉,能想象那种龟兔聚会的情景。龟是永远赛不过兔的,但这个时代,龟占基数,这个庞大的队伍需要导航。所以,兔子率领兔子,乌龟引导乌龟,龟要胜出的不是兔,而是趴着不动或跑得更慢的龟,兔也一样,各在自己的系统里。

要谈理想,更要做阶段性的事情,否则什么事也干不成。季羡林有句流传很广的话:“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学者如此,体制内的良币若做到这一点,就不简单了。总之,既然放足时代尚未到来,那就先裹着小脚赶路吧。别放弃,别抛弃,别强迫它和别人比,要鼓励它和自己比。

6、不要改造体内的人性,要帮助体外的人性

问:我在2009年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里查到对人性的解释:人性是人所具有的正常情感和理性。您是怎样理解人性的?您如何评价中国文学对人性的表达和认知?

答:对人性,每人都有深刻而权威的感受,完全不需要知识和才能帮忙。每个人都是它的载体,分配也最公平,谁都不比谁多一点,也不会少一点。人的品格和修养有不同,但人性没差异,它是人的起步点,而修养是后来的。单就感受而言,人性是不掺假的,像内分泌,本能而有规律。但人性又常被主观请去露脸,即用语言来外化,一外化就挑起了事端和争议,比如你的提问就怂恿我去外化它,这注定是一场吃力而混乱的表达。

我难说人性是什么,但我知道人性不是什么,它既非神性,亦非兽性。人在人性面前不是无动于衷的,人会干预它,会劝诱它,会动员它如何如何,就像哄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老百姓口语中,人性有个对立面——“没人性”,这说明大家是乐观的,是肯定人性的,这就是文明。

我觉得人性分两类:一是纯婴儿人性,即天然的完整的未修饰的本性;一是被抚养的人性,即文明规范和理性引领下的性情。每个时代的人性现状,都是两者搅拌的结果,混合物。

同类推荐
  • 回味青春

    回味青春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更有青春焕发的青少年时期。当他步入不惑之年后,回味最多的当是那十六七岁的中学时代。高中阶段,是一个人踏上社会前积累知识、世界观形成、浅识社会的阶段。高中生,单纯、激情、感恩。他们用理性的眼光看世界,书生的意气处事,羔羊的跪乳感父母、老师。一节课、一个表扬、一次批评、一次活动、一次朦胧的男女之情,都会在他们脑海中染印下不灭的影像。
  •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本文讲述的是一位法国博物学家赴美参加科学考察活动后,正准备返回法国时,应邀登上一艘驱逐舰,参与驱逐盛传的海上“怪物”。然而,博物学家等人非但未能驱逐掉“怪物”,反而被“怪物”所俘获。其实,所谓的怪物,竟是一艘当时尚无人知晓的潜水艇。他们虽身为俘虏,但却受到艇长尼摩的善待,只不过,为了保密的缘故,不许他们离开潜水艇。因此,博物学家一行被迫随潜水艇游历各个海洋。后来,他们几经艰险,终于逃脱,终将这一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 向着你的方向生长

    向着你的方向生长

    《向着你的方向生长》是苑子文2019全新励志作品集。苑子文,百万级畅销书作家,青年励志偶像、流量明星作者,微博粉丝逾370万,出版有《穿越人海拥抱你》等作品,累计销量突破300万册。同时也是影视新秀、综艺宠儿,多次参加公益活动,受聘中华儿慈会益童成长中心爱心大使。本书合集了苑子文、苑子豪等8位北大清华毕业生最激励人心的成长故事,学会和自己的野心相处,你越勇敢,它越温柔。除了8位学霸的精彩故事外,本书还特别收录了8篇高分秘籍,文科、理科,考前、考中,所有难点痛点,全面解答。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梭罗七易其稿,1854年才终出版。《瓦尔登湖》记录了梭罗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多的隐居生活和期间的思考,展示了有人类出席的自然。以树木、植物、土壤和野生动物为参照,思考了人类的命运。本书以季节为结构,混合了箴言、史实和轶事,将科学性的观察融入到高度的诗意中。
  • 中国传奇(林语堂全集15)

    中国传奇(林语堂全集15)

    "本书所收各篇,皆为中国最著名之短篇小说杰作,当然中国短篇小说杰作并不止此数。本书乃写与西洋人阅读,故选择与重编皆受限制。或因主题,或因材料,或因社会与时代基本之差异,致使甚至多名作无法重编,故未选人。所选各篇皆具有一般性,适合现代短篇小说之主旨。短篇小说之主旨在于描写人生,一针见血,或加深读者对人生之了解,或唤起人类之恻隐心、爱、同情心,而予读者以愉快之感。小说当具普及性,不当有基本上不可解处,不当费力解释,而后方能达到预期之目的。本书所选各篇中,若干篇具有远方远代之背景与气氛,虽有异国情调与稀奇特殊之美,但无隔阂费解之处。本书是作者又一部向西方..."
热门推荐
  • 我是仙帝的爹

    我是仙帝的爹

    林澈穿越了,穿越成了三个大帝的爹?没有系统,没有无双气运,有的,只是大帝之爹的名号。绝情谷的美眉好多,咳咳咳,作为大帝的父亲,你们不应该。
  • 霸道校草恋上穷丫头

    霸道校草恋上穷丫头

    她是一个豪门千金,却要变身穷丫头去到圣羽学院,开学第一天就迷路了,还意外结实了这个混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世麒传

    世麒传

    一切都是缘分使然?生为女妖身,遇到那个“我愿化成一座石桥,经受五百年的风吹,五百年的日晒,五百年的雨打,只求她从桥上走过”的小和尚,并结成师徒缘分。错过那个“我看过很多地方的云,听过很多地方的雨,尝过很多地方的酒,却只爱过一个人”的清冷小少主。或许是冥冥中自有注定,放不下一起出生的那段恩、抚养成人的那段情,就让妖莲子小七我追随心的声音,变成另一个人,为你守护这座城,为你一路凯旋,成为你的替身……我叫世麒,你也叫世麒。
  • 庄周与蝴蝶

    庄周与蝴蝶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市民也渴望幸福和爱情。可是,我们的主人公能如愿以偿吗?面对生活的无奈遭遇,是命运?是阴谋?是爱情?我是梦蝶的庄周,我不知道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我。
  • 逃离荒土

    逃离荒土

    没有人知道,荒土之外有什么。他想做为先锋冲刺。逃离荒土,真的可以吗?
  • 池先生今晚想你

    池先生今晚想你

    林小白将签好字的离婚协议书拿给池礼。池礼不屑,将协议丢在一旁:“这不好吧,池太太,结婚的时候我们可是发过誓的,一辈子不离不弃。”林小白说的咬牙切齿:“池礼,你这个骗子。” #……#……#……#……#……# 对于池礼来说,没有什么事是比亲手养成自己的女人,更有意思。
  • 蜡笔小新之小新侦探

    蜡笔小新之小新侦探

    我们的童年回忆,小新转身一变,从一位幼稚园儿童变成了一位侦探和妮妮风间等小伙伴,开始了一系列关侦探探索案件的故事。
  • 撼天狂神

    撼天狂神

    武道巨擘周千铭,为了打开体内蕴藏的远古血脉——泣灵之脉,焚身而死,没想到竟然在一个废柴弟子的身上重生!周千铭还没来得及高兴,功法泄露,遭门派觊觎,惨遭追杀!周千铭凭借着前世功法、远古血脉杀出一条血路,撼天战地,最终成就千秋霸业!
  • 双枪至尊

    双枪至尊

    一个被称为枪神的男人,在一次手枪对战中,因为阴死对手后激动的触电而死,带着游戏中的变异柯尔特双枪,驰骋高武世界,谱写了一曲双枪在手,天下我有的异界版“男儿行”杀人歌。男儿当杀人,杀人不留情。千秋不朽业,尽在杀人中。三步杀一人,心停手不停。血流万里浪,尸枕千寻山。壮士征战罢,倦枕敌尸眠。梦中犹杀人,笑魇映春晖。女儿莫相问,男儿凶何妨?新人新书,望多多支持!
  • 重回高三

    重回高三

    毕了业交了首付,新家里的床还没暖热,夏今就莫名其妙的挂了。一觉醒来回到八年前,身高一米六八,体重……不说也罢。理化生依旧抓瞎,重要的是还有八个月就要高考了。夏今表示不怕:重活一次,好歹也开着外挂,她的目标考上清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