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00500000012

第12章 逐渐进步的鱼类捕捞业

我国地处亚洲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水域辽阔,鱼类资源丰富,为捕鱼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早在原始社会的早期发展阶段,鱼类为人们赖以生存的食物之一。先是在内陆水域和沿海地区捕鱼作业,后来逐渐较大规模地向近海发展。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劳动人民创造了种类繁多的渔具和渔法。清代末年,随着西方新技术的传入,捕鱼开始以机器为动力,从传统的生产方式逐步走向近代化。

我国的捕鱼业始于1.8万年前的山顶洞人时期,那时人们除了采集植物和猎取野兽外,还在附近的池沼里捕捞鱼类。当时已能捕获长约80厘米的大草鱼。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捕鱼生产逐渐在我国南北各地展开。在农作物种植相对较多的地方,捕鱼成为重要的副业,而在自然条件对鱼的生长有利的地方,捕鱼则发展成带有专业性质的生产。

伴随着原始捕鱼活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捕鱼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发明了许多新的渔具,如弓箭、鱼镖、鱼叉、鱼钩、渔网、鱼笱、鱼卡等。

距今约7000年前,居住在今浙江余姚的河姆渡人,已经使用独木舟之类的船只到开阔的水面捕鱼。5000年前,居住在今山东胶县的人们,已经以捕捞海鱼为生。

公元前21世纪,捕鱼仍占有一定比重。在多处夏文化遗址出土的渔具,包括制作较精的骨鱼镖、骨鱼钩和网坠,反映出当时的捕捞生产已有进步。

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的《竹书纪年》说夏王“狩于海,获大鱼”,表明海上捕鱼当时是受重视的一项生产活动。

商代的渔业在农牧经济中占有一定地位。商代的捕鱼区主要在黄河中、下游流域,捕鱼工具主要有网具和钓具。

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宫殿遗址出土

有青铜鱼钩。这枚鱼钩钩身浑圆,钩尖锐利,顶端有一凹槽,用以系线,有很高工艺水平。

河南安阳殷商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铜鱼钩,还有可以拴绳的骨鱼镖。出土的鱼骨,经鉴别属于青鱼、草鱼、鲤、赤眼鳟和鲻,此外还有鲸骨。鲻和鲸都产于海中。

商人捕捞的鱼类范围很广,有淡水鱼类青鱼、草鱼、赤眼鳟和黄颡鱼等,有河口鱼类鲻。说明当时的渔具和技术已经很先进了。

周代捕鱼有进一步发展,捕捞工具已趋多样化,有钓具、笱、罩、罾等多种,可归纳为网渔具、钓渔具和杂渔具三大类。此外,还创造了一种渔法,是将柴木置于水中,诱鱼栖息共间,围而捕取。成为后世人工鱼礁的雏形。

由于捕捞工具的改进,捕捞鱼类的能力也有相应的提高。据《诗经》记载,当时捕食的有鲂鱼、鳏鱼、鲿鱼、鲨鱼、鲤鱼、鲔鱼、鲦鱼、鲟鱼、嘉鱼等10余种,这些鱼有中小型的,也有大型的,分别生活于水域的中上层和底层。

网具和竹制渔具种类的增多以及特殊渔具渔法的形成,反映出人们进一步掌握了不同鱼类的生态习性,捕鱼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

西周开始对捕鱼实行管理,渔官称“渔人”。已形成一支不小的管理队全。渔人的职责除捕取鱼类供王室需用外,还执掌渔业政令并征收渔税。

为保护鱼类的繁殖生长,西周还规定了禁渔期,一年之中,春季、秋季和冬季为捕鱼季节,夏季因是鱼鳖繁殖的季节而不能捕捞。对破坏水产资源的渔具和渔法,同样也作了限制。

春秋时期,随着冶铁业的发展,开始使用铁质鱼钩钓鱼。铁鱼钩的出现推动了钓鱼业的发展。近海捕鱼这时也有很大发展,位于渤海之滨的齐国,因兴渔盐之利而富强。

从秦汉到南北朝的七八百年间,人们对鱼类的品种和生态习性积累了更多的知识。东汉文字学家许慎《说文解字》所载鱼名达到70余种。当时对渔业资源也实行保护政策。

汉代随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捕鱼业较前代更盛。据东汉史学家班固《汉书·地理志》记载,辽东、楚、巴、蜀、广汉都是重要的鱼产区,市上出现大量商品鱼。

捕捞技术也有进步,唐代官员徐坚《初学记》引《风俗通》说,罾网捕鱼时已利用轮轴起入,这是最早的使用机械操作。东汉哲学家王充《论衡·乱龙篇》说,当时使用一种模拟鱼诱办法,就是集鱼群以使鱼上钩,这是后世拟铒钓的先导。

这一时期海洋捕鱼也有很大发展。汉武帝时已能制造“楼船”、“戈船”等大战船,从而推动了海洋捕捞技术的发展,使鲐鱼、鲭鱼、鳀鱼、鲼鱼、石首鱼等中上层和底层鱼类的捕捞成为可能。

魏晋至南北朝,黄河流域历遭战乱,捕鱼类衰落,在长江流域,东晋南渡后经济得到开发,渔业也在相应发展。这时出现了一种叫鸣粮的声诱鱼法,捕鱼时用长木敲击船板发出声响,惊吓鱼类入网。

在东海之滨的上海,出现一种叫沪的渔法,渔民在海滩上植竹,以绳编连,向岸边伸张两翼,潮来时鱼虾越过竹枝,潮退时被竹所阻而被捕获。随捕鱼经验的丰富,对鱼类的游动规律也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唐代的主要鱼产区在长江、珠江及其支流,这时除了承用前代的渔具、渔法外,还驯养鸬鹚和水獭捕鱼。这是捕捞技术中的新发展。

唐代渔法之多超过历代,当时的钓具已很完备,有摇钓线的双轮,钩上置饵,钓线缚有浮子,可用以在岸上或船上钓鱼。还有用木棒敲船发声以驱集鱼类,用毒药毒鱼或香饵诱鱼进行捕捞等。鸬鹚捕鱼也已出现。

据代张鷟的笔记小说集《朝野签载》记载,当时还有木制水獭,口中置有转动机关,鱼饵放在机关中,鱼吃饵料时,机关转动,獭口闭合而将鱼捕捉。

唐末,诗人陆龟蒙将长江下游的渔具、渔法作了综合描述,写成著名的《渔具诗》,作者在序言中,对各种渔具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作了概述,并进行分类。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门论及渔具的文献。

宋元明清时期以海洋捕捞为主,出现了捕捞专一经济鱼类的渔业,捕捞海域逐渐上近岸向外海扩展,同时出现了不少新的渔具和渔法。海洋捕捞方面实行带有几只小船捕鱼的母子船作业方式。

宋代随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开发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大量经济鱼类资源得到开发利用,浙江杭州湾外的洋山,成为重要的石首渔场,每年三四月,大批渔船前往采捕,渔获物盐腌后供常年食用,也有的冰藏后运销远地。

此外,据《辽史·太宗本纪》记载,北宋时辽国契丹人已开始冰下捕鱼,契丹主曾在游猎时凿冰钓鱼;此外还有凿冰后用鱼叉叉鱼的作业方法。

马鲛鱼也是当时重要的捕捞对象。使用的渔具有大莆网和刺网等。据南宋文学家周密《齐东野语》载,宋代捕马鲛鱼的流刺网有数十寻长,用双船捕捞,说明捕捞已有相当规模。

宋代淡水捕捞的规模也较前代为大。比如江西鄱阳湖冬季水落时,渔民集中几百艘渔船,用竹竿搅水和敲鼓的方法,驱使鱼类入网。再如在长江中游,出现空钩延绳钓,它的钓钩大如秤钩,用双船截江敷设,钩捕江中大鱼。

竿钓技术也有进步,北宋哲学家邵雍《渔樵问答》把竿钓归纳为由钓竿、钓线、浮子、沉子、钓钩、钓饵6个部分构成,这与近代竿钓的结构基本相同。这一时期,位于东北地区的辽国,开始冬季冰下捕鱼。

明代海洋捕捞业继续受到重视,主要捕捞对象仍是石首鱼,生产规模比前代更大。

明代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广志绎》说,每年农历五月,浙江宁波、台州、温州的渔民以大渔船往洋山捕石首鱼,宁波港停泊的渔船长达5千米。这时的渔民已开始利用石首鱼在生殖期发声的习性探测鱼群,再用网截流张捕。

明代淡水渔具的种类和构造,生动地反映在明文献学家王圻的《三才图会》中。该书绘图真切,充分显示了广大渔民的创造性。它将渔具分为网、罾、钓、竹器四大类,很多渔具沿用至今。

又据《直省府志》记载,明代已使用滚钩捕鱼,捕得的鲟小者100至150千克,大的500至1000千克。

《宝山县志》介绍当时上海宝山已有以船为家的专业渔民,使用的渔具有攀网即板罾、挑网、牵拉网、捞网等,半渔半农者则使用撒网、搅网、罩或叉等小型渔具。

当时湖泊捕鱼的规模也相当大,山东微山湖、湖南沅江及洞庭湖一带都有千百艘渔船竞捕。太湖的大渔船具6张帆,船长八丈四五,宽二丈五六,船舱深丈许,可见太湖渔业的发达。在东北,边疆少数民族部落每当春秋季节男女都下河捕鱼,冬季主要是冰下捕鱼。

我国明代的海洋捕鱼业尽管受到了海禁的影响,仍有很大进步,出现了专门记述海洋水产资源的专著,如明末清初官员林日瑞的《渔书》、明代官员屠本畯的《闽中海错疏》、明末清初文人胡世安的《异鱼图赞》等。

这一时期的渔具种类,网具类有刺网、拖网、建网、插网、敷网,钓具类有竿钓、延绳钓,以及各种杂渔具等。渔具的增多,表明了对各种鱼类习性认识的深化,捕捞的针对性增强。

当时已经出现了有环双船围网,作业时有人瞭望侦察鱼群。南海还用带钩的标枪系绳索捕鲸。东海黄鱼汛时,人们根据黄鱼习性和洄游路线,创造了用竹筒探测鱼群的方法,用网截流捕捞。声驱和光诱也是常用的捕渔方法。

清初,广东沿海开始用双船有环围网捕鱼。围网深八九丈、长五六十丈,上纲和下纲分别装有藤圈和铁圈,贯以纲索为放收。捕鱼时先登桅探鱼,见到鱼群即以石击鱼,使惊回入网。这是群众围网捕鱼的起始。

此后,浙江沿海出现饵延绳钓,钓捕带鱼及其他海鱼,渐次发展成浙江的重要渔业之一。

内陆水域捕鱼也有发展,太湖捕鱼所用渔船多至六桅。在边远地区,一些特产经济鱼类资源也得到大量开发利用。

清末,西方的工业捕鱼技术开始传入我国,光绪年间,江苏南通实业家张謇,会同江浙官商,集资在上海成立江浙渔业公司,向德国购进一艘蒸汽机拖网渔船,取名“福海”,在东海捕鱼生产。这种安装动力机器的渔船,在航行上不再依靠风力,在生产操作上借助机械的传导,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类推荐
  • 奶牛高效养殖技术

    奶牛高效养殖技术

    《奶牛高效养殖技术》以公害、环保新技术为基础,以实现奶牛高产、优质、生态为目标,介绍了奶牛的优良品种,奶牛饲料的节约化、生态化使用,奶牛的优质繁殖和高效培育,奶牛常见病防治等内容。
  • 农业科技史话(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农业科技史话(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从中国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对动植物的驯化、引和利用,传统农具的创新和演,中国传统农业科学体系等方面加以阐述,揭示了中国传统农业和农业科技的丰富内涵和巨大成就。《农业科技史话》以丰富的史料和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了中国古代农业多元交会的博大体系以及这一体系所孕育出来的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最深厚的物质基础,是我们的祖先留给当代中国和世界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 苹果病虫防治原色图谱

    苹果病虫防治原色图谱

    作者长期在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中积累的有关果树病虫害方面的彩色照片和第一手资料为基础,介绍了各种果树常见重大病虫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重点介绍了田间症状及治理技术,使读者能够参照生动形象的病理图谱,对病虫害作出正确诊断,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提高病虫防治的技术水平,避免错、乱、盲目用药,生产优质水果。
  • 农药知识(中)

    农药知识(中)

    《农药知识》系列丛书是作者在多年从事农药学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田间生产实践的经验编写而成的。书中内容详细介绍了农药的基本知识、常用农药品种的基本特性、防治对象、使用方法等。
热门推荐
  • 地球信使

    地球信使

    方旭,一个普通混日小年轻一次意外进错门,开启一份特殊的机缘一次特殊的接触,得到一个送信人的头衔方旭:emmmm当初我就不应该去碰那门,不不不就不应该去送外卖,哎不对,就应该躺在家里啃老收房租。
  • 缘份之旅

    缘份之旅

    ‘谁都不要靠近我,没得到就不会失去,如果可能会痛苦,那就一开始就拒绝,那把门关上。我就安全了。’~~张知南‘我命本孤独,特殊的你出现在我生活,你在自己织的保护网中,我相信会有一天,你愿意为我把门打开,让我成为你的保护网。’~~谢语桉两个奇奇怪怪的性格的人慢慢磨合,互相靠温暖,冷漠的腹黑总裁谢语桉慢慢被善良有点孤僻的乘务员张知南温暖的故事。
  • 凡人弑天行

    凡人弑天行

    一个从天上坠下的凡人少年,为解开自己的身世之谜踏上了修仙之路。在一次次的死里逃生中一次次坚定自己的目标,一步步的揭开了恩怨情仇……
  • 夜染无痕,卿为天下

    夜染无痕,卿为天下

    他四岁生辰之时,北斗西斜,镇压的凶剑幻化为匕首,饮其血认主,刺向沉睡百年的护国神兽,吴铭帝怒,斩其母妃九族,一碗毒羹强行灌入他的口中……她的母亲身怀六甲,随夫征战,她出生时,数千匹雪狼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逼退敌军数里,护她安然降世,吴铭王朝惊,谓之“妖”,八年谋划,东宫一族,一夜覆灭……八年后,他们重返吴铭大陆,她嫣然浅笑,问:“天下与我,你怎么选?”他亦笑:“你是我的天下。”
  • 蔓蔓星楼

    蔓蔓星楼

    叶蔓蔓是一个卜卦师,她的师傅苏暇和帝都的名门望族沈家的掌舵人沈星楼的父亲沈耀结婚了,叶蔓蔓遇见了沈星楼发现他是自己寻之多年的人,因着师傅的由头,她成功赖上了沈星楼。【有些许玄幻,男主女主前世今生缘吧】“我找你那么久了,只是想和你在一起啊。”——叶蔓蔓“我早就知道你是谁了,不然我会让你在我身边呆那么久吗?”——沈星楼
  • 乱世秦歌

    乱世秦歌

    大秦第一猛男,嫪毐;战国第一小受,龙阳君;华夏第一阉贼,赵高......在这硝烟四起的战国末年,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穿越两千三百年前,究竟是何人唱响这乱世秦歌。
  • 神魔逆天谱

    神魔逆天谱

    饮天道之血,踏天之征途,神魔本在一线牵。
  • 北冥仙途I

    北冥仙途I

    修行之路坎坷多,回首凡尘以是仙,莫问前程似锦优,往后一生不做仙。
  • 神秘的约定

    神秘的约定

    陌晚星,A市的学霸,校花,高冷女神,路远君,A市有名的公子哥,痞里痞气,但听闻从不进女色,天资聪颖,当高冷女神遇见痞里痞气的公子哥,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某女:不是听闻你并不近女色吗?某男:对啊,因为我只想进你一个人啊!某女:谣言害人啊!而在这背后,又有什么隐藏的呢……
  • 萧心剑客

    萧心剑客

    莫须有的罪名,让岳飞将军和爱将张宪惨死风波亭。张宪爱将凌天志惨遭灭门,十岁儿子凌峰被张平所救,不幸死于张俊剑下,偶遇谭涿将其养育成人,习得谭涿真传。初出江湖结识沈家庄大小姐沈晓彤。星月宫夺命追魂令,让江湖掀起腥风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