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44100000011

第11章 进退的平衡

另外有一点必须说明清楚,杜拉克以及其他一些管理学者都只假设良好的情况、好的运气,只适用于今天的美国社会。这些理论在美国以外的地区并不适用,或是假如美国有一天发生原子弹爆炸的大灾难时,这些理论再也不管用。如果我们以审慎而较务实的方式描述问题,可能比较实际、科学。例如说,怎么定义“良好的情况”以及“恶劣的情况”?什么样的力量,什么样的变化,使社会朝向退步的动态平衡而不是成长?什么又是一个简单的经济体所欠缺的?

这些只是我们的想像而已,如果美国有一部分的人口死亡。整体的社会结构将因此而四分五裂,原先平衡的工业社会可能会退化成丛林社会。明显地,杜拉克的理论在这种情况之下,就不管用了。如果这时你还完全的信任别人,假设人们都是诚实的、慈善的、都有利他的精神,就显得极为可笑。我相信在这种情况下,杜拉克的假设是不存在的,但我相信杜拉克的假设可适用于现今的社会。他所假设的较高层次生活以及高度发展的人类,当然存在我们今天的社会当中。从历史的演变来看,一般来说,美国人属于比较高度发展的一群——尤其是美国女性,大都比其他国家的女性要先进。不过,只有基本需求获得满足后,例如安全需求和归属需求均达到满足,才有可能追求高水准的生活。但如果这种基本需求的满足感,因为外在的环境变化而受到威胁或无法获得满足,健康心理的高层结构也将因此而瓦解。

另外,杜拉克假设高度统一的法律和组织。我认为这个假设很正确也很实际,但它适用于变动的环境吗?例如说,在食物匮乏的情况下,人们难道不会互相对抗争夺?我们已经看过副射尘掩蔽所内的混乱。谁会死?谁会获救?如果一千个人之中,只有十个人能存活,我当然想成为那十个之中的一个。但每个人都想成为那十个人中的一人时,谁来作最后的决定?我想在如此失序的状况下,最后一定得用武力解决,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全体。

恐惧与焦虑的增加,都会威胁退步和成长的动态平衡,使个人远离成长而走向退步。损失、分离和死别也是一样的情况。任何改变都有正反两面的影响,两者之间会自然保持动态的平衡。例如,每个人都喜欢改变,也害怕改变。但你可以让自己喜欢改变而不害怕改变,前提是良好的社会状况。某些经济状况良好,身处于健全组织内的幸运儿,确实能达到以上的目标。不过,杜拉克的理论并不适用于大部分的美国黑人。他们的生活环境并不理想。我相信如果他们的经济状况良好,基本需求获得满足,就能达到以前我们假设的目标。

我必须再一次强调,所有的假设都必须更明确、更完整。大家必须了解,我们是幸运的、是受恩宠的,我们必须更实际、更有弹性地回应客观环境的改变,因为这世界仍持续运转,不断地转变。目前的情况是好的,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好的管理原则;但明天的情况有可能急转直下,如果我们还死守针对良好情况而设计的管理原则,无异是自取灭亡,因为它只适用于良好的情况下,但我们不能期望良好的情况会永远持续。

还有一些事情必须说明,第一就是沟通的重要性。语意学者会说,所有阶层都曾发生良好的沟通和不良的沟通情况。我想杜拉克如果把语意学理论纳入他的理论中的话,对他是有好处的。

也许可以换另外一种方式来说明以上所讲的:我们应该强调人性的积极面吗?绝对有必要——但必须是客观环境有此要求,而且实际可行的情况。实际一点,我们也必须强调负面的情况,这也是现实而且客观存在的事实。

同类推荐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 谭嗣同哲学思想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谭嗣同哲学思想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本书利用经典诠释学、哲学、文化人类学、比较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最新成果,审视、反思谭嗣同的哲学思想;通过对谭嗣同所关注的哲学问题的具体解读以及与其他人的比较分析,对谭嗣同仁学视域下的以太观、三纲观、平等观和孔学观视域下的诸子观、经典观等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力图全方位、多维度地呈现和还原谭嗣同的哲学思想。
  • 周易(国学大书院)

    周易(国学大书院)

    智慧中的智慧预测学中的行为学《周易》是群经之首,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谋略中之谋略。从《周易》中,哲学家看到辩证思维,史学家看到历史兴衰,政治家看到治世方略,军事家可参悟兵法,企业家亦可从中找到经营的方法,同样,芸芸众生也可将其视为为人处世、提高修养的不二法宝。本书将《周易》的六十四卦分别予以详细解读,每卦独立自成一体,各节皆有原文、译文、启示,每卦之后附有中外著名事例,以期抛砖引玉之效。《周易》一书作为中国早熟的思想文化体系,它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已为世所公认。《周易》被称为六经之首,就是一种证明。
  • 康德谈人性与道德

    康德谈人性与道德

    本书是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所著,人类对其环境所作的改变,我们称之为文化。我们的文化就是人类心灵激发其肉体所作的各种动作的结果。依我看来,人类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人类地位增进的原因。例如,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自己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奉献乃是生活的真实意义。假如我们在今日检视我们从祖先手里接下来的遗物,我们将会看到什么?他们留下来的东西,都有是他们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 张居正直解《论语》《大学》《中庸》(全集)

    张居正直解《论语》《大学》《中庸》(全集)

    先读《四书》,后读经史,兼习书法,是历代帝王必修之大纲。明代万历年间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张居正协同翰林院的讲官给万历皇帝朱翊钧(明神宗)编写的讲“四书”的讲稿后来结辑成书,名为《四书直解》,“直解”就是相当于对古文的白话翻译。当时皇帝读书称为“日讲”,万历皇帝在明隆庆六年(1572年)即位时只有十岁,这部讲稿原书以最通俗的明代白话文写成,是为万历皇帝量身定做的宫内读本。后来该书刻本流传到宫外,成为当时通行的一种读本。清代的康熙皇帝读此书后御批:“朕阅张居正尚书、四书直解,篇末俱精实之义,无泛设之词。”康熙皇帝甚至认为《四书直解》是自宋代朱熹《四书集注》之后最好的一部四书读本。
热门推荐
  • 青春彼岸舟

    青春彼岸舟

    有没有那个人让你想忘而不敢忘,最后只能逃离她的城市,有没有那个人让你记在心里,不经意间看见与他相似的人,心都会莫名疼,有没有那个人让你知道什么叫感同身受,什么叫无可替代。曾经以为彼此是一生携手的伴侣,甚至连外人也这样认为,青春年少的痴恋终将败给现实道路的坎坷,相爱五年,离别七年,爱走向何处?
  • 监狱里的少女和摄影男孩

    监狱里的少女和摄影男孩

    女孩的头脑里有很多幻想,所以文字都关于少年。男孩的相机里都是女孩,当然,她并不知道。这是女孩和男孩的故事。
  • 黎明下的曙光

    黎明下的曙光

    当科技和核武器已经挡不住外来者的入侵。当人类开启了体内特殊的脉轮,当世界只剩下夏国,有一个年轻人,站在绝望之城下,大吼到,我不准!
  • 打击面太广怎么办

    打击面太广怎么办

    坐拥无上天劫,执掌浩荡乾坤。万年前,仙界诛杀,人间无我藏身之处。万年后,人间无敌,随我杀上仙界!
  • 贵族修成册

    贵族修成册

    “少爷,美国总统想约您吃个饭,您看?”“不见!”陈光明语气坚决。“好,不过还有几十位各国的总统首相要求见您,他们有的已经等在门外了,都回绝吗?”“回绝,统统回绝,我还想补个觉,记着不要打搅我。”躺在全方位自动按摩沙发上的陈光明慵懒的打着瞌睡,眼睛睁开一道缝撇了一眼传话的美女,淡淡道,然后闭上了双目。随之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界面,看着上面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心中喃喃道“再赚取五千亿就可以克换这个【雷斯】级战舰了,看来我得加把劲儿了!”
  • 婚途有坑

    婚途有坑

    年轻貌美的苏语陌忽然怀孕了,可老公却背叛了她,她想要离婚,却一次次遭到了拒绝。一辆呼啸而过的出租车,将她撞得流产,躺在病床上,他却不愿来看她,心丧若死的她,只得选择了逃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那樱花树下的爱

    那樱花树下的爱

    “我把我所有的爱都给了你,现在想走是不是晚了些。”“我们不会有可能,放手吧。”“做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名门千金:复仇女王归来

    名门千金:复仇女王归来

    复仇女王强势归来,虐渣男,打贱女,势要欺她辱她之人加倍奉还。要我捧你到娱乐圈顶端?没问题,等你从南极游到北极再说。要我借钱?没问题,等你开飞机安全飞过百慕大三角再说。要我帮你公司起死回生?没问题,等你背完《青囊书》和《黄帝内经》再说。她说:“你待我不仁,我又何必当圣母玛利亚。”他说:“我的女人就算再霸道,再狠毒,也是我宠出来的。”
  • 相亲怪圈之你为啥没对象

    相亲怪圈之你为啥没对象

    “经历了这么多,真的感觉很心累,本来我是真心实意的,按照相亲规则正八经地去找一个灵魂伴侣,谁知情路艰辛得让我快要寸步难行了。”本书通过纪实小说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优质大连本地小伙相亲的辛酸之路。作者通过犀利幽默的语言,揭露了不为人知的相亲乱象,征婚暗语和相亲群潜规则,记录了作者在相亲圈里遇到的诸多奇葩人物,有趣搞笑的故事层出不穷,而且都是真人真事。在带领一道前来相亲的“战友们”在相亲圈里并肩作战的同时,作者也描绘出了自己渴望的婚姻生活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其关于对婚恋的认知发人深省。是一本“征婚人士必读、已婚人士笑读、离异人士泪读”的佳作,绝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