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8200000030

第30章 姚篾匠的一身功夫 (1)

姚篾匠有点驼背,一双眼球朝外鼓突着,整天沉着一张榆皮老脸。姚篾匠使用的工具十分简单,无非是锯子、弯刀、凿子、钻子、度篾齿等。度篾齿这东西有些特别,铁打的,像小刀一样,安上一个木柄,一面有一道特制的小槽,它插在任何地方,柔软的竹篾都能从小槽中穿过去。

看姚篾匠剖大毛竹很是带劲。一根碗口粗的毛竹,一头斜抵在屋壁角,一头搁在肩上,用锋利的篾刀在竹蔸子这头开个口子,双手将刀往前用力一推,大碗般粗的毛竹,“啪”的一声脆响,裂开了好几节。然后,顺着刀势使劲往下推,身子弓下又直起,直起又弓下,竹子一路噼啪噼啪炸响,节节裂开。要是竹节太硬,把刀给夹在竹子中间,动弹不得,姚篾匠就单脚踏住下片,用一双铁钳似的大手抓住裂开口子的上片,鼓起牛蛋眼,用力一抖一掰,随着啪啪啪一串爆响,那根毛竹一裂到底,真叫势如破竹!附着在竹子内层的白色的竹衣,轻轻飘动着,被我们小心地揭下来,拿回去平整地压在书页中,留着日后吹笛子时做笛膜用。

篾匠干的是精细活,全凭手上功夫。一根偌长的竹子,被姚篾匠一剖再剖,劈片削簧,篾片再剖成篾条。篾条的宽度,六条并列,正好一寸。然后,将刮刀固定在长凳上,拇指按住篾条在刀口上刮……一根篾条,起码要在刮刀与拇指的中间哧啦哧啦地拉上四次,这叫“四道”。厚了不匀,薄了不牢,这全凭手指的感悟与把握。

要是剖那种手指粗的小竹就容易得多,姚篾匠用锋利的弯刀按住竹根的那头,轻轻一用力,挤开一道口子,然后,刀上带着腕力一搅,“啪”的一声脆响,就裂开了。再用力一抖,噼哩啪啦一串悦耳的响,一根竹子就成两爿了。竹子劈成较细的篾后,外面的一层叫“青篾”,最结实,不带表皮的篾就叫“黄篾”, 黄篾又分为头黄篾和二黄篾。黄篾的韧性比不上青篾,但它是编箩筐、摊簟的主要材料,由于需要量大,一般都是由毛竹剖成的,而竹器的得劲部位,一定要用上青篾才牢实。像经常沾水的篮子、筲箕之类,就得用本地的细水竹剖出的篾来编织。镇东河滩上有一大片水竹林,水竹特别柔韧,耐腐蚀。

姚篾匠经常是两手抱着一只竹器在编,时不时地要用嘴迅速地把竹篾扯开,嘴就是他的第三只手。编竹器要眼快手快,全身各部分都要配合。看他编竹篮,先起一个盘子,八支竹篾为一组,一手收拢竹篾条,一手灵巧地让另一支新插入的篾条在篮子的竹孔里穿梭,手上动作快起来,犹如杂耍表演,青色、黄色的竹篾上下飞舞,飞短流长,真让你眼花缭乱。

打簟子是真正的细致活。姚篾匠蹲在地上,先编出蒲团般大的一片,然后就一屁股坐下来,悄然编织开去。打簟子的篾都是用老水竹剖出来的,按竹篾的宽窄层次而定簟的优劣,薄窄的青篾和二黄篾较好,最好是全青篾。新簟子要用破布鞋沾泥或细砂认真打磨,磨光每片篾的棱角和细刺,再放在澡堂收工后的热水里烫煮,以后篾片有韧性不脆。秋后不用了,也要烫煮,除掉汗渍,晾干卷起存放。如篾片有断折,就得修补,否则越破越难收口。姚篾匠有一套按竹篾宽窄打制的平口铁“引针”,墙上一年到头总是挂着好多个长篾绕成的圈环。有人送来了破损的簟子,扫一眼簟子的篾宽,从墙上摘下相应的篾圈,立刻就给人家修补。

姚篾匠吃的烟叫黄烟,是一种切得很细的黄灿灿的烟丝。烟具是一截小指粗、一尺多长、中间打通的竹竿,一端留有鸟头那样尖翘的包着铜饰的根兜,中间挖一个比豆粒稍大的用于安放烟丝的孔穴。姚篾匠做活做累了,就要停下来吃一会子黄烟。他左手食指与中指夹烟杆,掌心托着开启的装有黄烟的铁匣,右手的指间夹一根燃着的纸捻子;捏一撮烟丝捻小团按入烟杆一端孔穴里,将纸捻子嘬口吹出明火,点向孔穴中的烟丝,衔在口中便抽出浓烟来。三两口过后,“噗”一口吹掉那一端烟灰烬,倘一两口没吹掉,便往桌椅或墙根上敲几下。然后再捏一撮烟丝按上,如此反复。来了认识或不认识的顾客,姚篾匠便将烟杆的一端用手一旋,旋掉上面沾着的唾液,然后连烟匣、纸捻子一起谦让给客人吃。

姚篾匠十二岁时就跟在父亲老姚篾匠身边打下手。老姚篾匠的规矩多,剖篾条讲究的是一紧二稳,紧到有人从后面拽你的竹子都拽不掉才行。人们最津津称道老姚篾匠打的篾簟,那个细,那个滑,连水都渗不透。据传,老姚篾匠有个师伯是这行当里最顶尖的人物,手艺精,但派头也大,出门做生活不走路,坐轿,连他的徒弟也是轿子来轿子去。人家的轿帘是布做的,他的轿帘却是篾编的,编得跟棉布一样软,轿帘上还用全青的篾打出两行字:虚心成大器,劲节见奇才。解放后,城镇铁、木、篾、棕、缝纫、农具等行业的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姚篾匠和老姚篾匠一道成了手工业联社的工人。“手联社”后来又繁衍了一个 “向阳竹器社”,和“向阳旅社”、“向阳米店”都在一条街上。

篾匠活大多在膝盖上做,围裙是必不可少的。俗话说“千学万学,不学篾活;磨破衣服,割伤手脚”。篾器活最伤手了,姚篾匠的一双大手上,满是趼壳和疤坑,粗糙龟裂,冬天时贴满橡皮膏药,摸起来像砂纸一样,生硬。“你看看我,真是出不了手呵……剖了四十多年竹,编了四十多年篾,手指头上全是硬壳,东一个疔西一个疔,剁下来狗都不吃……”姚篾匠常常鼓突着那双蛙眼叹息着对人说。十个篾匠九个驼,剩余一个还是罗圈腿——他们成天伏在地上编簸箕、织箩筐、打簟子,弯腰曲背的,怎能不驼不罗圈呢?

那时,你手腕上若是戴一块表,真要让周围人羡慕死了;有那爱显摆的人,就故意把衣袖卷起露出腕上的表来。可无论是手表还是挂钟,走长了难免出毛病,所以修理钟表的师傅便会在街边路口找个合适的地方摆开摊子。一个四方形的桌子上套着玻璃罩,罩子下面往往会放着一些钟表模型和配件招揽顾客;桌子有若干个抽屉,每个抽屉里装着修理的工具和各个不同品牌钟表的小配件。那些师傅,大都是修理座钟、闹钟的,花白的头发,严谨的表情,没人怀疑他们的技术。

但是,在百货公司斜对面的幸福巷口修钟表的,却是个三十多岁的白净女人,因为稍稍有点胖,所以腮边汪着两个酒窝,别人都喊她钟国琴。清晨,钟国琴踏上三级石坎,打开镶着透明玻璃的酒红色半旧木门,扫抹一番,然后坐到桌子后面,一天的工作就开始了。若干年前,坐在她那个位置上的,是头顶半秃的老钟师傅。老钟师傅早年在汉口“亨得利”当学徒,学习修理钟表,抗战胜利,辗转来到离家近的南京,进了老“瑞昌”分号。 那时南京空前繁荣,卖表、修表的铺子很多,一般都是修理小三针、挂表、老钟等,能戴得起手表的都是有钱人。老钟师傅常讲,修钟表是手上活,收入不错,又不太累人,也不会弄脏衣服……所以人家都说修钟表的干的是大少爷行当。老钟师傅一直干到一九五六年回到家乡,回家后进了互助合作社,修表、刻字、修钢笔三门手艺的师傅同在一家店营生。再到后来,因为年龄大了,一拿起镊子手就会抖,这手一抖,就修不了钟表了。

钟国琴是老钟师傅的独养女儿,她丈夫是海员,在外面跑碰到能上手的钟和表,都不会放过,一年一次探亲假,回家时总能从包里掏出一些稀奇古怪的物件来。老钟师傅过着很舒畅的生活,有时让孙子搀着来店里看看,少不了给女儿指点一番。他总是告诫,修钟表一定要眼准,手稳……修钟表和外科大夫做手术差不多,特别是手表,戴坏的少,修坏的多。老爷子鼻梁上架着发暗的金丝框眼镜,脑勺上不多的一点白发向后梳得整整齐齐,很清朗很干净。

戴着灰色袖套的钟国琴神情专注地拨弄着一只旧表,听听声响,然后,取下紧紧罩在眼睛上那只黑色胶壳的放大镜,拿起一只小巧的油壶,在手表关键部位注一点机油;装好表盖,拨动长短针,表盘没有反应,重新拆开,再来一遍……如果是里面零部件生锈了,就要卸下轮齿,清洗每一枚生锈的零件。清洗那些复杂的零部件时,有淡淡的汽油的气息弥散在空间里。对付一只座钟,钟国琴先要拆开后盖细看游丝,走的误差大了,就拨一拨快慢掣,要是快慢掣偏差大,就得取下游丝和“骑马轮”重修,以保证日后有调试余地。无论手表还是座钟,修好后,都要放店里再观察几天,确定走得准确,才发还顾客。

有一次,镇上中学袁校长拿来一个金属的链形表带修理,表带从表盘一侧接口处脱落,连接表带的针状螺杆遗失。钟国琴仔细查看了表带的结构后,从抽屉里找出了一根旧的针状螺杆代替,但是螺杆粗了,穿不进去。钟国琴用专业打磨机械先将螺杆磨细,再用小锉子锉短,又扩张了表带的穿孔,一次次一遍遍地磨啊钻的,一小时后,终于修好了这条表带。之后,他又为袁校长清洗了手表,调节了表带的宽松度。

手上技艺,不是春色也动人。钟国琴不知道,有不少顾客特别喜欢看她的手,看她环起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平拈着打开的表盘,右手拿着小巧的镊子,或夹或拨……时间好像被她小巧的镊子夹住了似的,温柔地静止着。钟国琴偶尔从那静止里,抬了头看看门外,目光缥缈。她总是翘着兰花指,手指很灵巧,手型很美。

同类推荐
  • 南疆(慕士塔格文丛)

    南疆(慕士塔格文丛)

    南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维吾尔、塔吉克等民族的艺术和风情绚丽多彩,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在古丝绸之路的南、中两条干线上留下的数以百计的古城池、古墓葬、千佛洞等古迹昭示着历史的悠久与沧桑。
  • 天边的晚霞(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天边的晚霞(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通过阅读本书,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品味原文的主旨、情境、意蕴,在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愉悦享受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广阔的想像空间。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领略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和人生品位。
  • 纸边界

    纸边界

    本书将收录的诗篇分为:卷一:边界——黑暗中的行走卷二:边界——向北卷三:向南、边界——词语的异地他乡。
  • 草原上的太阳

    草原上的太阳

    《草原上的太阳》是一本介绍尼玛先生生平事迹的力作之一。尼玛先生仙逝之后,较全面、系统的写先生的生平事迹的著作主要有三部:一是1991年,由阿坝州教委徐长富同志写的《尼玛办学模式》;二是1997年,由先生的高足之一、藏族青年学者供秋仁青根据先生《自传》,按藏族传记体写法,用藏文写成的史料性专著《尼玛传》;第三本是1993年阿来同志写的这本《草原上的太阳》,这是一本以一个藏族青年作家特有的眼光,运用纪实文学的表现手法,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尼玛先生不平凡的生平和事迹的书。这三本书的共同点是,完全忠实于尼玛先生其人其事。
  • 非虚构的艺术(译文纪实)

    非虚构的艺术(译文纪实)

    普利策奖作家与《大西洋月刊》资深编辑黄金搭档40年,非虚构,其实你可以写得更好!《非虚构的艺术》记述了一位作家和一位编辑在近四十年的共事中所汲取的经验教训。它的目标受众是读者和作家,是那些关心写作、关心如何写作和提高写作的人。我们基本的前提,就是你有能力学会如何写得更好。在坚持事实方面,我们毫不含糊。非虚构远不止于事实确凿,可是它的出发点,就是不要凭空捏造。如果事件发生在星期二,那么星期二就是它发生的时间,哪怕星期四会构成一个更有条理的故事,也不能因此改动时间。当然,这并不等于把事实和真相混为一谈。我们同样相信故事和人物的力量。
热门推荐
  • 与你共同走过

    与你共同走过

    初入大学的他与她之间从邂逅到了解再到相恋相守,经历过风波却未曾丢下彼此的双手。我不敢肯定这是每一个人的青春但我认为这是我心中最美好的青春。
  • 爱情公寓5之小人物

    爱情公寓5之小人物

    大概就是一个小人物在看到爱5的时候,被诸葛大力吸引来写本小说的那么一本小说,大概就是这样!
  • 温暖的绝缘

    温暖的绝缘

    温暖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经历了人生轰轰烈烈的一场绝缘。与懦弱绝缘,与不堪绝缘,与纠结绝缘,她以此看到了生命本来的光彩。她才有机会拥有真实的善良,坚强的美好。她在一次次残酷的现实面前被风浪洗礼,濒临黑暗的时刻又看到依稀的颜色……
  • 勤勉好学

    勤勉好学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道德修养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芳。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瑰宝。
  • 重生继续爱

    重生继续爱

    宠文,甜文-某天早晨,某女“啊,温皓宸,你能解释一下你为什么会出现在我的床上吗!”,某男凑过去“老婆,反正都是夫妻了嘛,不要把我拒之门外,我不要睡书房,你是不知道,书房的床可硬了……”,“停,谁是你老婆!”,拿出结婚证奸笑道“我们已经是持证上路了!”
  • 我的螺仙女帝

    我的螺仙女帝

    叶欢穿越到架空的大陆后,成为落叶城城主叶孤成的小孙子。还没怎么体验一下当少爷的命,却被迫偷走城外。在路上遇见了铁扇仙与牛魔之战,惹来是非。但似乎因此变得有趣起来了。
  • 斗罗大陆之阴兵令

    斗罗大陆之阴兵令

    此处省略1万个字。此处省略两万个字。此处省略3万个字。
  • 愉悦

    愉悦

    你看不到我,你看不到我,我在你身后,我在你眼前,我就是你,你就是我,一切都将走向终焉。嘿嘿?愉悦吗?快乐吗?假的,都是假的……一切终将归于代价的深渊中,就此消亡
  • 公爵大人的小甜心

    公爵大人的小甜心

    他是血族尊贵的公爵大人自从遇见了她,原本手段狠毒的他变得温柔体贴,以前的他没有弱点,现在有了不知是好是坏,但他知道他绝对不会后悔……
  • 穿越之锦绣还生

    穿越之锦绣还生

    一个自称伟大的美女侦探,被暗恋已久的人推下悬崖,重生为天庭十二将之一白虎君的圣媒,身负完成圣星图的使命。一次又一次的穿越时空,追寻深藏在圣星图中的秘密……千回百转,她是身怀无上神力的幽兰仙子……她是阎王两百年的王后……她是白虎君一见钟情的情人……她是玉帝深爱的女子……却又与紫微大帝生出一段孽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