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62400000004

第4章 自省之心(1)

小心谨慎处事好

——汉乐府民歌《枯鱼过河泣》读解

原文:

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

作书与鲂鱮,相教慎出入。

注释:

枯鱼:乾鱼。

鲂:鳊鱼。鱮(音叙):鲢鱼。

导读:

这是一首想象极其浪漫的寓言诗。“枯鱼过江泣”,已是奇想了;枯鱼不但“泣”,而且还“作书”,更是奇想。鱼儿为何“枯”?鱼儿为何“泣”?鱼儿为何“悔”?鱼儿为何“作书”,书中叮嘱什么?都没有言明,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是从“相教慎出入”一句中,我们可以猜测,它很可能是一时大意误陷渔网,成了“枯鱼”,回忆当初,不觉流下悔恨的眼泪,于是作书告诫同类,出入千万要小心,慎之,慎之!

这里写的是鱼,其实是以鱼喻人。很可能作者遭遇到高压势力的迫害,所以他只能用这种含蓄隐蔽的方法来警告伙伴不要重蹈覆辙,以这种寓言的方式来控诉恶势力的迫害。

智慧小语:

其实,枯鱼既不能过河,也不能哭泣;既不能悔恨,更不能作书。作者所以这样写,是想以寓言或童话形式,向人们揭示这样一条真理:做事应小心谨慎,深思熟虑,切不可掉以轻心,否则将一失足成千古恨,后悔莫及!

有限人生需把握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读解

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幽州:郡名,唐属河北道。治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幽州台:即蓟北楼。

古人:指前代贤者。

来者:指后代贤者。

悠悠:广远、长久貌。

怆然:感伤貌。

涕下:流泪。

导读: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 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 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 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 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 “山河依旧,人物不同” 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 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 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 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 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 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 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 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 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 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 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 强了艺术感染力。

智慧小语:

此诗形制虽然短小,却富涵哲理:“念天地之悠悠”,既包含时间的邈远,又表现了空间的无限。宇宙绵绵,天地永存,而人生却是很有限的;古代前贤已成过去,后之来者亦难预期,作为一个积极上进的有志之士,谁不感念天地的无穷。那么,为了不辜负这短暂人生,我们应该怎样做才会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呢?

质变由量变引起

——元稹《蚁》读解

原文:

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

功穿漏江海,蚕食困蛟鲸。

敢惮榱梁蠹,深藏柱石倾。

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

注释:

蚁:即蚂蚁。

时术:即蚁术。蚁亦作蛾。指蚂蚁的功夫、手段。

细:小,微不足道。

年深:年久,时间长。

功:功夫,手段。

惮:通瘅(dàn):劳累。

榱(cuī)梁:椽子和梁栋。代指房屋建筑。

蠹(dù):蛀蚀,损坏。

深藏柱石:指在柱子里营巢穴居。柱石:偏指柱。

倾:倒。此句谓能将柱子蛀空,使之断折。

导读:

这首诗通过描写小小的蚂蚁却能使江堤冲段,困住蛟鲸,来告诫人们要谨慎,不能因为蚂蚁危害小就掉以轻心。诗的前两句总写蚂蚁危害之大,而中间的四句具体写蚂蚁危害,尽管稍嫌夸张,但却栩栩如生,后两句总结,结构完整说理透彻 。

智慧小语:

此诗的中心就是讲了一个“千里之堤,溃于蝼蚁之穴”的通俗道理。而这一道理,却显示了深刻的哲学原理。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开始的。由于量变的积累,随后引起了质的变化。一个小小的蚁穴,似乎对于长堤、榱梁、柱石没有多大危害,但如轻视它而不及时加以清除,它就会积小成大,以致发生危险。其危害之大,甚至可以“漏江海”,“困蛟鲸”,蠹坏梁栋,使柱石倾折。这就说明,为了避免祸患的发生,我们必须注重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对于祸患的苗头,决不能掉以轻心,一经发现,就要立即予以除掉。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刘禹锡《乌衣巷》读解

原文: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

朱雀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六朝时代都城正南门(朱雀门)外的大桥,是当时的交通要道。

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这首诗是《金陵五题》的第二首,写乌衣巷的今昔变化。

王谢:指东晋时代王导和谢安两大贵族之家,乌衣巷是这两大贵族集中居住的地方。后二句诗写出沧桑变化的事实,自然成为对豪门贵族的辛辣讽刺。

寻常:平常、普通。

导读:

这是刘禹锡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这首诗通篇写景,不加一字议论。诗人从侧面落笔,采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语言含蓄,耐人寻味。

诗的开头两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秦淮河南岸。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就居住在这里。“朱雀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当时的交通要道。可以想见当年这里车水马龙热闹繁华的盛况。但而今桥边却只有“野草花”。一个“野”字,揭示了景象的衰败荒凉。而“乌衣巷”又处在夕阳斜照之中。“夕阳”之下,再加一“斜”字,有力地渲染出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

诗歌开头用了工整的对偶句,写今日的衰败景象,它与昔日的繁荣盛况,形成强烈对照。

三、四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子是一种候鸟,春来秋去。从前燕子飞来,总是在王、谢等豪门世族宽敞的宅子里筑巢。如今旧世族的楼台亭阁荡然无存,这里住着的都是普通的百姓。燕子也只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诗人在第三句开头特地用“旧时”两字加以强调,巧妙地赋予燕子以历史证人的身份。在第四句中再以“寻常”两字,强调今昔居民截然不同,从而有力地表达了沧海桑田的巨变。晋代豪门世族的覆灭,暗示当代的新贵也必将蹈此覆辙。

智慧小语:

诗人通过对夕阳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现了今昔沧桑的巨变,隐含着对豪门大族的嘲讽和警告。此诗后两句常常为后人所征引,并赋予它新的哲理含义:朝代有更替,历史有沧桑,昔日繁荣,今天就可能衰微,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看问题不要绝对化

——李峤《中秋月》读解

原文: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注释:

圆魄:圆月。

四海:天下,处处。

安知:怎么知道。

不有:没有。

导读:

在中国诗歌史上,写月的作品数不胜数,留传至今仍脍炙人口的名作也不胜枚举。而中秋之月,以其圆满无缺,皓洁晶莹,更是人们寓怀寄兴,抒写离情别绪的绝好题材,但李峤在这首小诗里却机杼独具,异说别出,提出了一个颇具哲理意味的问题:此时此地“圆魄”(明月)当空,又怎见得此时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呢?

此诗语言明白如话,毋需多作诠释。它的妙处乃在于作者能从别人写过无数次的题材中,不落俗套,寓理于象,在短短二十字中,融进了深刻的哲理内涵,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智慧小语:

月照中天,清辉满地;如果因此便认为四海共婵娟,就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世界是复杂的,东西南北中,环境地理不同,风云雨月的气象也当不同,切不可一概而论。“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作者借此告诉人们:看问题不要绝对化,忌带片面性,而要具有全面的观点,才能正确地了解和认识事物。

事物都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张敬忠《边词》读解

原文: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注释:

五原:郡名,在今内蒙古五原县一带。

旧来:从来。

导读:

张敬忠曾在朔方军幕任职,这首诗也是那时所作。

边词,写边塞风光之诗也。作边诗的,常在诗中提到边塞的“春”来得迟。此诗便是写已二月了,边塞的柳枝尚未吐新丝,因此感慨等到边塞河冰开始解冻的日子,恐怕已正是长安的春花开始在谢落的时候了。杨-杨柳。古人杨柳常混用。

后人常有将这两句的中间四字换写当时的情况,来刻写两地或两人情况正当成迥异对比的情景——“即今○○○○日,正是○○○○时。”

智慧小语:

这首边塞诗所寓的哲理为:事物无不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当春姑娘的脚步一到,到处冰消雪化,万物复苏,这是“春”的普遍性;但是,同一事物因一定条件的制约,又会出现差异性。譬如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五原一带的春色就姗姗来迟,等到这里“河畔冰开日”,而长安城里的春花已经开始凋落了。

失误源于盲目的行动

——卢纶《塞下曲》读解

原文: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注释:

《塞下曲》:唐代乐府诗题。

草惊风:本”风从虎”的传说。风吹草动,即以为有虎。

夜引弓:指夜间打猎。

平明:清早。

白羽:箭杆上的白色羽毛,此用作箭的代名。

没:陷入。

石棱:石缝。凸出的角叫棱。

导读:

这首诗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通过这一典型情节,表现了将军的勇武。诗的取材,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据载,汉代名将李广猿臂善射,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就有这样一次富于戏剧性的经历:“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智慧小语:

这首写夜猎的小诗,含有耐人寻味的哲理。将军只见风吹草动,便疑有虎,一箭射去,结果被假象所迷惑,箭中于石上。这说明,不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就看不出事情的真相。在行动之前,一定要观察仔细,如果盲目行动,就必然造成某种失误。

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岑参《山房春事》读解

原文: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释:

春事:春天的景象。此题原作二首,这是第二首。

梁园:亦名梁苑,即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

乱飞鸦:作者当时看到萧条景象,言已今非昔比了。

庭树:指梁园中残存的树木。

导读:

这首诗看似吊古,实为感时。所写的梁园故地在安史乱中破坏严重,十室九空,百物萧条,前二句就是写的这种凄凉景象。后二句写物是人非的感慨,但不直接表露,而从对面翻出,说庭树不知人事的变化,仍然开花如旧。感情极为沉痛,出语却极含蓄。这种独特的构思极富表现力,后世袭用者颇多。

智慧小语:

历来运用反衬手法写吊古抒情主题的诗作不少,而鲜见有如此篇之独到圆熟者。“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形象地告诉人们:规律是永存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管自然的变迁,人世的更替,都照样地运行着,“我行我素”地支配着人生社会的荣枯代谢。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王驾《雨晴》读解

原文: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注释:

《雨晴》:写春日雨后所见景象,寄寓所感。

初见:刚才还看到。

花间蕊:泛指花朵。蕊:花蕊。泛指花。

全无叶底花:犹言连叶子底下也找不到一朵花了。意谓雨把花全打落了。

导读:

这首诗写春天雨后的景象。诗的前两句,“雨前”和“雨后”的景色形成对比,第三句写蜂蝶不肯停留,表现了雨后小园春花凋落和诗人惜春的感情。第四句,诗人忽然笔锋一转,表达了一种奇妙的联想:“却疑春色在邻家”。这一句不仅写出了蜂蝶追寻春色的情景,而且将留恋春色的情态写得更有情致,更有趣了。

智慧小语:

此诗不仅写得情景交融,而且蕴含着以下道理:雨打落了花,只是事物(春天)的个别现象,而且对于春来说,不过是个假象。如果不加以分别,透过假象把事物的本质,以为花落春残,就会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却疑春色在邻家”,误认为春就此完结了。所以,看问题切忌只看表面现象。

外部条件能影响事物变化

——张谓《早梅》读解

原文: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谿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注释:

白玉条:形容缀满花朵的梅枝。因所写为白梅花,故以玉状。

迥(jiǒng):远。

傍:靠近。

谿(xī):同 “溪”。

经冬:过了冬天。

导读:

全诗即在于写一个“早”字。寒冬刚过,百花未开,在冰雪尚未消融之际,为世界带来生机和希望的只有一束寒梅,因此无数文人墨客踏雪寻访,寻觅这凌寒独放的早梅。在远离道路的溪水桥边,作者终于看到了似玉如雪的早梅。早梅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韵味十足,与作者的精神心有灵犀。

智慧小语: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说明了条件(外因)的重要性。在事物具有变化的根据(内因)的前提下,事物的外部矛盾,即外因,在其发展中就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它可以加速或延缓事物运动发展的进程。寒梅临春,都要开放;为何近水者先发呢?就是因为它得天独厚,比其他寒梅多了一分外部条件。所以,此诗反映了作者对于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敏锐认识,阐明了一定的外部条件能影响事物变化发展的道理。

天下没有后悔之药

——李商隐《嫦娥》读解

原文: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释:

深:暗。

长河:银河。

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导读:

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诗歌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我们姑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论,确实写得合情合理。语言含蕴,情调感伤。

智慧小语:

诗中“嫦娥应悔偷灵药”所提到的后悔药,是每个人或早或晚、或前或后都可能会碰到的事。在人生的征途上,不碰到或不做后悔事的人,想来大概是不会有的。

《易经·系辞上》说:“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又云:“吉凶悔吝,吉一而已,动可不慎乎!”《左传·隐公元年》:“即而悔之。”可见悔之忧虞,不管国家还是个人,不管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无一例外地一律不放你过门。那么,天下既然没有治疗后悔之药,请问又有没有预防药呢?看来只有防患于未然了。

天意冷幽草,人间重晚晴

——李商隐《晚晴》读解

原文: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冷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注释:

深居:幽居。

夹城:瓮城,即大城门外的小城。

微注:指夕阳照射进来的一线光明。注:照射。

越鸟:南国之鸟。

导读:

这首诗以“晚晴”为题,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诗歌描绘了春末夏初的晚晴景象,字句间流露出愉悦明朗的心绪,读后能给人以乐观向上的感染。

同类推荐
  • 当代文坛点将录(三)

    当代文坛点将录(三)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灵魂的独语

    灵魂的独语

    “言必胜希腊“,“我们都是希腊人”,生活于现代西方人为什么对那个久已逝去的古希腊文明如此情有独钟,为什么对那个曾活跃于地中海的蕞小民族如此神往?这是因为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人是西方人公认的文化祖先。就是这个由大约200个弹丸邦组成的希腊民族几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一切胚胎。
  • 利比亚战地日记

    利比亚战地日记

    本书讲述的是记者闾丘露薇在当地每一天的所见所闻,用日记的方式呈现,每一天遇到不同的人,事态也在不断的发展,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每一天也在不断的变化。《利比亚战地日记》透过这些记叙,作者希望向读者呈现,在纷繁的国际事务中,不同的国家,特别是西方,如何在利比亚以及中东的变革中,来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也希望让读者看到,稳定的社会,对于个人来说,是如何的重要,战乱,冲突,人民总是最大的受害者。
  • 现代情诗的古典底蕴

    现代情诗的古典底蕴

    本书从中国现代情诗切入,探寻古今诗歌的渊源承衍。在传统、西方、现代互动贯通的三维空间里,论析现当代情诗数十年中古典承继的波涌起落,展现其动代行程,论述其诗学理论,论述其古诗底蕴,从而确立中国现代情诗的“史”的位置。
  • 20世纪中国文学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双重变奏

    20世纪中国文学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双重变奏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合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与学术背景,重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发展进程中的现代性与民族性问题。本书的方法与特色是:第一,由单薄的个案研究与历史描述模式转向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模式。第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观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第三,贯彻了中外对话的理论生原则和方法原则。本书既有明晰的历史线索,又有厚重的观念辩析,为今后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历史参照和观念指导。
热门推荐
  • 征道.

    征道.

    “苍天在上,我李峰在此发誓,不灭上尊宁断道”“我李峰的一生需要你来指点吗?我的道我自己走,天道,你不配指导我的一生。”“何为道,生死亦为何?”“我一生寻道,寻道十万载,可是寻来的是什么道~~~~~~~~~~~~~”
  • 得意小相公

    得意小相公

    穿越就被将军的女儿相中了?好事是好事,不过我能驾驭的了吗?咱也不知道咋回事,咱也不敢问!
  • 修战

    修战

    我从没想过死后才是我人生真正的开始,宁葬故乡坟,不做异世鬼!
  • 逆命神魔

    逆命神魔

    从一个被人抛弃的高中生,到被人仰慕的绝世强者,他不信命,更不信天命,即便是命中注定他也要改变,一切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不受天的控制,不受命的束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为虫群

    我为虫群

    穿越获得虫巢,沈子棱从此成为虫族指挥官,开始了他侵略诸天万杰的伟大征途。
  • 丫头,恶魔赖上你了

    丫头,恶魔赖上你了

    【宠文】“冷子亦,你别过来!”“不行呢,别忘了你的身份”“我后悔了嫁给你了/(ㄒoㄒ)/~~”“可我不后悔,来,我妈还等着抱孙子呢”冷子亦说完,立刻将安一沐扑倒在床上“冷子亦,你真是个恶魔!”“我就是恶魔啊,而且,你已经被我这个恶魔赖上了呢,逃不掉的”他是堂堂冷氏集团的少爷,对人的态度一向是冷冷的,而偏偏对她─一中韩安氏的千金安一沐的态度和别人完全不一样,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曾察觉他在她眼里霸道腹黑又无理,好几次都想翻脸,但一看到他那俊颜便立刻懦弱了,是的,这个恶魔赖上她了!!!
  • 变身校花

    变身校花

    他是亚洲前十集团的继承人,却爱上了平民校花,历经千辛万苦之后他们终于在一起了,但是却因为一场车祸变成的兄弟爱的女生,校花之首....
  • 从创造超凡开始

    从创造超凡开始

    “是否开始创造超凡?”一款名为【创造超凡编辑器】的APP弹出一个选项,邹树看着手机里的这个APP感觉似乎有点不明觉厉。怎么创造超凡呢?
  •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

    穿越时空并不是为了他,她相信。她并不想进入这个奇奇怪怪的后宫,但是,不得已。如果,一切都只如初见多好。她依旧是她的小姐。他依旧是他的皇帝。依旧只是互相看着,只道是相识而已。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