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27500000033

第33章 中观学派之实践(4)

断惑证真的位次,说法不一。吉藏大师说,十信菩萨降伏“见一处住地”,十住菩萨降伏“欲爱住地”、十行菩萨降伏“色爱住地”、十回向菩萨降伏“有爱住地”。初地初心断“四住烦恼”尽,了“分段生死”与阿罗汉相同。《地持论》说:“二障三处过,地前一向伏。”但大乘菩萨佛前供养三宝,常在世间救度众生,与二乘不同。初地初心断尽三界烦恼,从初地到金刚喻定,断尽二十二种无明便成佛。由于十地菩萨所断之障及所证之真如各不同,以欢喜地等十地,分别为:

1.欢喜地断障证真,谓菩萨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悋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地,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性,即凡夫之性;障,即执著我法,障于初地功德),证遍行真如,此真如由人法二空所显,无有一法而不在。

2.离垢地断障真如,谓菩萨修十善业远离欲垢,舍念清净,即断邪行障(谓身、口、意三者误禁戒),证最胜真如,此真如具无边之德,于一切法最胜。

3.发光地断障证真,谓菩萨加功用行,发起深广之心,如法修行,智慧光发,即断暗钝障(谓忘失闻、思、修三慧,照法不能显现),证胜流真如,此真如流出教法,于余教法极为胜。

4.焰慧地断障证真,谓菩萨具修三十七品道法,发起慧焰,即断微细烦恼现行(无明微细之惑现起)障,证无摄受真如,证此真如,则无所系属。

5.难胜地断障证真,谓菩萨修习平等加行,悟真俗二谛无差别智,无有能胜,即断下乘(声闻、缘觉)涅槃障,证类无差别真如(生死涅槃,其类平等,无有差别)。

6.现前地断障证真,谓菩萨加修平等利生之行,智慧现前,即断粗相(于四谛中,执苦果为染,执道灭净)现行障,证无染净真如,此真如本性无染,亦不可言后方净。

7.远行地断障证真,谓菩萨加修一切菩提分法,悟空、无相、无愿三昧,即断细相现行(于一切法执有缘生及执无相)障,证法无别真如(了种种教法,同一真如,而无别相)。

8.不动地断障证真,谓菩萨加修清净道行,离心意识,得无生法忍(谓一切诸法,性本不生,而于此法,忍可印证),一切烦恼所不能动,即断无相中作加行(无相指第七地,谓于无相中加功用行)障,证不增减真如,此真如不随净染而有增减。

9.善慧地断障证真,谓菩萨以无量智观察众生境界,皆如实知,得无碍智慧,遍说诸法,普令获益,即断利他门中不欲行(谓第八地于无相中,舍离功用)障,证智自在真如,得此真如,能于四无碍智得自在。

10.法云地断障证真,谓菩萨以无量智慧,观察觉了,三昧现前,得大法故,以法身为云,普周一切众生,具足自在,即断诸法中不得自在障,证业自在真如(一切业悉得解脱,而与真如之理相应)。

大乘菩萨常修中道无生观,根据五忍另外分为五位。五忍即:信忍、伏忍、顺忍、无生忍、寂灭忍。初十信菩萨,信诸法无生,名为信忍。三贤菩萨,折伏生心不令起念,名为伏忍。初地到六地,无生观稍明,随顺无生,名为顺忍。七地到九地,生心动念不再现起,无生观现前,名无生忍。十地到佛地,生心动念毕竟寂灭,无生妙悟,了了分明,叫寂灭忍。

以上断证次位,是每个学佛修行人,从初发心,直到成佛的整修经历。

(第四节)佛教终极之实践目的

佛教终极之目的为菩提与涅槃,菩提与涅槃,都是佛果上的功德智慧的嘉称,法身常存的美名。菩提意译为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即佛、声闻、缘觉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知、无上正真道或无上菩提。大乘菩萨行之全部内容,即在成就此种觉悟。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际上就可直译为佛陀。“菩提”是就法而言,“佛陀”则是就人而名。“阿耨多罗”意译为无上,“三藐三菩提”意译为正遍知,乃佛陀觉悟之智慧;含有平等、圆满之意。以其所悟之道为至高,故称无上;以其道周遍而不无所包,故称正遍知。有关佛之菩提,据《大智度论》卷五十三载,有五种:

(1)发心菩提,谓十信菩萨发心求菩提,其心则为至菩提果之因。

(2)伏心菩提,谓十住、十行、十回向阶位之菩萨行诸波罗蜜,制伏烦恼,降伏其心。

(3)明心菩提,谓登地菩萨悟了诸法实相毕竟清净,即所谓般若波罗蜜相。

(4)出到菩提,谓第八地不动地、第九地善慧地、第十地法云地等三阶位之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亦不执著般若波罗蜜,灭除系缚烦恼,出离三界,到萨婆若(一切智),故称出到菩提。

(5)无上菩提,谓等觉妙觉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佛果之觉智。佛智德圆满,即以智为佛,所以佛名“一切种智,称佛菩提”。得此菩提,便得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等一切功德,故名得大解脱。大解脱乃破除五住烦恼,了解二种生死,不为万累所拘,得大自在。

解脱与涅槃同义。涅槃或作般涅槃(般,完全之义,意译作圆寂)、大涅槃(大,殊胜之义,又作大圆寂),原意是指吹灭,或表吹灭之状态;其后转指燃烧烦恼之火灭尽,完成悟智(即菩提)之境地。此乃超越生死(迷界)之悟界,亦为佛教终极实践之目的,故表佛教之特征而列为法印之一,称“涅槃寂静”。佛教以外之外道学派,虽亦有涅槃之说,然与佛教者迥异。佛教大、小乘对涅槃之解释,亦异说纷纭。总约而言,可大别如下:

部派佛教,涅槃即灭却烦恼之状态。其中复有有余(依)涅槃与无余(依)涅槃之分,前者是虽断烦恼,然肉体(意即残余之依身,略“余依”或“余”)残存之情形;后者是灰身灭智之状态,即指一切归于灭无之状况。说一切有部主张涅槃乃一存在之实体,经量部等视涅槃为烦恼灭尽的状态之假名,而其本身并无实体。

大乘中观学派以实相为涅槃,实相又即为因缘所生法上之空性,故与生死世间无有区别。同时南本《涅槃经》卷三指出涅槃具足八味:

1.常住,涅槃之理通彻三世而常存,圆遍十方而常在,故称常住。

2.寂灭,涅槃之理寂绝无为,生死永灭,故称寂灭。

3.不老,涅槃之理不迁不变,无增无减,故称不老。

4.不死,涅槃之理原本不生,亦然不灭,故称不死。

5.清净,涅槃之理安住清净,诸障皆净,故称清净。

6.虚通,涅槃之理虚彻灵通,圆融无碍,故称虚通。

7.不动,涅槃之理寂然不动,妙绝无为,故称不动。

8.快乐,涅槃之理无生死逼迫之苦,而具真常寂灭之乐,故称快乐。

若以配常、乐、我、净之涅槃四德,以常住、寂灭为常;以不动、快乐为乐;以不老、不死为我;以清净、通虚为净。瑜伽行学派称涅槃有四种:即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与无住处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谓一切事物之本来相即是真如寂灭之理体,乃指真如。无住处涅槃,即依于智慧,远离烦恼、所知二障,不滞生死之迷界,且因大悲救济众生,故在迷界中活动,又不滞涅槃之境地,大乘佛教之涅槃说即以此为特色。

由证无上菩提而得涅槃成为佛,那就涉及到佛身与佛土的讨论。佛身,指佛之身。有关佛陀生身之殊胜及其实身之种种考察,称为佛身论。溯自释迦牟尼佛在世或灭度后不久,也以释迦非为常人,其身超越常人而圆满(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并具有殊胜之能力(十力、四无所畏)。此后至部派佛教时代,分别论者与大众部主张佛身无漏之说,其寿量、威力皆具有无限性;此或指佛之肉身(即生身)而言。然说一切有部提出异论,主张佛之生身亦为烦恼之果,仍属有漏;但承认佛所成就之十力、四无所畏等功德法,或佛之教法尽属无漏,此称为法身。法身者,乃佛之所以为佛之根据,即非肉眼所能见之佛理,如此之法身与生身合称二身。说一切有部等称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等五者为五分法身,如此之功德法亦称法身。

大乘佛教兴起后,佛身论随之急速开展。先是法身内容之变化,谓法性真如为法身。据无著之《金刚般若论》卷上载,经典即言说法身;对此依修行证得始示现之法身,称为证得法身。故大乘佛教兴起后,始称真如理体为法身,更进而称生身为应身,并在两者之间别应报身,故有法、报、应三身之说。

1.法身,又作法佛、法身佛、法性身、自性身、如如佛、实佛、第一身、真身。大乘佛教虽完全承受说一切有部之法身说,但其特色在以常住真实普遍平等理体之真如法性为法身,指佛陀之本身,或立如来藏为法身。

2.报身,又作报佛、报身佛、受用身、受法乐佛、受乐报佛、食身、应身、第二身。指悟真理而有功德(因行果德)之具体普遍之身。此身既非永远的真理之身,亦非无常的人格之身。在菩萨因位时所立之誓愿与修行,其结果显现受乐之佛,即为报身,如阿弥陀佛。报身以大慧、大定、大悲为体,具足无量之色相、功德与乐相,佛之净土系以此报身为因而成立,菩萨在净土受法乐,亦以报身为因。《大智度论》称之为法性身、真身、法性生身,而梁译《摄大乘论》卷上则称此为应身。

3.应身,又作应佛、应身佛、应身如来、应化身、应化法身。即佛陀之现身,乃为救济众生,应众生之根机(受教者先天之能力与性格)所显现之人格身,如释迦牟尼佛,通常为一丈六尺,故有丈六金身之谓。

此三身之关系,如月之体、光、影,称为“一月三身”。具体而言,法身之体是唯一、常住不变,故以月之体为喻;报身之智慧由法身之理体所生,能照明一切,故以月光为喻;应身具变化之作用,从机缘而现,故以月影映现水面为喻。

佛身论之问题,起于佛灭后,至部派时代乃生起论议,上座部基于现实立场而反对,大众部则尚理想。后大乘佛教兴起,更盛行菩萨成佛之说,对佛陀之考察渐次进展,以《般若》为始,《维摩》、《首楞严》、《法华》、《涅槃》、《华严》、《大日》等诸经皆发表深远之佛陀观,随之而促进有关佛陀所说法及所住国土之理论,构成佛教教义的重要部分。

佛土,又作佛国、佛国土、佛界、佛刹。指佛所住之处,或指佛教化之国土。即不仅指净土,甚至凡夫居住之现实世界(秽土),以其为佛教化之世界,亦称佛土。因此,自净土之意义而言,弥勒菩萨之兜率天、观音菩萨之普陀洛伽山等,虽为净土,但均非佛土。在初期佛教,小乘说一切有部主张佛土意指释迦牟尼佛诞生之娑婆世界而言,但其后佛身演变成真如理体为法身,历史性之佛陀为应身、化身等。故因应化身观,而有真佛土、应佛土(又作方便化生土)之说,并由报身说产生报土思想。由于对佛身解释之异,佛土遂有二种、三种、五种等说。

吉藏大师《大乘玄论》卷五谓,土有不净、不净净、净土不净、杂、净等五种,此五土系依众生之业而感受土,故称众生土;又因其为佛所教化之国土,故亦称佛土。其中有凡夫与圣者共住之凡圣同居土、大乘与小乘证悟者(阿罗汉、缘觉、大力菩萨)共住之大小同住土、仅菩萨住之独菩萨居土、仅诸佛独住之诸佛独居土四种。

天台宗立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无碍土(又作实报土)、常寂光土(寂光土)等四土等。其中,凡圣同居土即凡圣共住之国土,有净秽之别,净者如西方极乐世界等。方便有余土系修方便道了空观与假观,而断除见惑与思惑(生于三界之因),出分段生死,但尚未断除无明惑,故更于界外受变易生死之藏教二乘、通教三乘、别教三十心之菩萨等所生之土。而修真实法之中观,断除无明之别教初地、圆教初住以上之菩萨所生之土,即为实报土。寂光土即指成佛者住之国土。中国佛教各宗派,对佛土亦各有自己的说法,大同小异,就不赘述了。

同类推荐
  • 好婚姻,靠修行:佛学大师解读幸福姻缘法则

    好婚姻,靠修行:佛学大师解读幸福姻缘法则

    结婚的时候,大家怀着什么样的心态呢?“这个人有多少钱?”“学历如何?”“地位高不高?”“外貌怎么样?”通常,人们都是像这样反复思量,然后做出选择。我有所欠缺,所以我需要对方,这就形成了某种依赖心理。问题在于,对方恐怕也是如此。真正的婚姻生活开始后,彼此的期待瓦解了,问题和矛盾也就产生了。我们要知道,幸福是不会随着婚姻的到来而自行到来的。幸福甚至与婚姻无关。人只有独自生活不感到孤独,共同生活也不觉得麻烦的时候,才可以结婚。在婚姻关系里,得到幸福的唯一办法就是两个人都完善自己,彼此适应。僧人打坐磕头是修行,而夫妻俩从不适合到逐渐适应对方,这也是修行。少年夫妻,老来伴。以诚相待,人生一晃即过。智光大师以如上忠告作为贺礼,希望大家铭记在心。
  • 一口气读懂禅宗的故事

    一口气读懂禅宗的故事

    本书为读者精心搜集了最经典的禅宗小故事,每一则佛禅意蕴的故事都充盈着佛教智慧,蕴含着人生真谛。书中从禅宗故事和生活感悟出发,运用禅理,回答了人们在工作及生活中的各种困惑,通俗易懂,发人深思,有助于人们身心的成长和升华。
  • 快乐之源

    快乐之源

    全书从世界的现状、佛教的理论、信仰的力量以及如何修佛等方面进行论述,以生动鲜活的语言,揭示了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阐释了佛法具有的诸多功能以及佛教在心灵励志方面所发挥的独特作用。追述了佛教的历史,介绍了佛教的门派,详释了佛教的基本教义教理,并从佛教徒的角度谈及了自己对于当今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部兼具知识性与可读性的佛学读物。
  • 中国回族暨伊斯兰教研究

    中国回族暨伊斯兰教研究

    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民族,都与伊斯兰教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回回民族与其关系更为密切。
  • 太乙金镜式经

    太乙金镜式经

    《太乙金镜式经》,唐王希明撰,可称为古代推算第一书。王希明以为太乙之法,可以预知未来,所以圣人常为。当然,历代治乱兴亡,并非能容易简单推算出来,《太乙金镜式经》有其迷信成分在内,这是需要注意的。
热门推荐
  • 尽头处,生命更灿烂

    尽头处,生命更灿烂

    《尽头处,生命更灿烂》告诉我们如何用生活中半对半的理论来处变不惊地应对各种变化,永葆青春的秘诀,以及什么是最美的快乐生活旋律。并指出,生活中有些事,我们不必认真去做,要学会让心灵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将自己幸福快乐的感觉写出来,学会给予别人快乐,自己也会快乐。
  • 本元1往事

    本元1往事

    《本元》是一部长篇连载小说,以主人公成方的自身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当人类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究与传承的神秘文化发生碰撞的时候,发生在成方以及他身边人的故事。千年秘术的血脉传承,尖端科技的深入探究,当一扇未知空间的大门对你敞开,你是否愿意置身其中
  • 游戏降世之亡灵暴君

    游戏降世之亡灵暴君

    一本诡异的亡灵圣典随同主角来到平行世界,里面封印着克尔苏加德、阿尔萨斯等强大的亡灵仆从,他们既是主角的导师也是主角麾下最强大的战士。然而,亡灵圣典不仅仅会带来力量,它是灾厄的源泉,主角前世玩过的游戏,会随着亡灵圣典的层层解锁,而降临在这个异世界。很快,主角就发现这些怪物才是他向上爬升的最佳养料!一个亡灵暴君在灾厄之源的陪伴下,冉冉升起!第一个降临的游戏是传奇,降临地点浣熊市!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域界之无极武神

    域界之无极武神

    无极大陆,武道为尊,武者盛行。弱小的武者都能开山裂石,强大的武者更是称霸一方。传说,更有甚者,修为通天,逍遥长生,主宰一方小世界。实力,是这个世界的一切。然,修炼一途,无比艰难。千百武者中,难有一人脱颖而出;千万武者中,难有一人笑傲天地。林枫重生而来,踏上了这条艰难的修行之路,只为追求那无极武道,成就无极武神,掌控诸天,统御万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异物强袭

    异物强袭

    异物强袭,世界政府组建了最强大的两大兵团,“反击者”和“护卫者”两大兵团,主角叶白成为了反击者兵团的一员,靠着强大的天赋和信念反击异物。
  • 异世风云:微微一点墨倾城

    异世风云:微微一点墨倾城

    亭前倚翠影犹长,墨染清秋叹月凉。她有一双世间最美的血眸,绝世无双的面容,却被父母无情抛弃。她,墨染瞳,是黑道王者,冷漠如她,傲气如她,却因为一场刺杀,她变成了倾城公主,有了父母的疼爱,而今生的墨染瞳,莫若天仙的面容下是一颗伤痕累累的心。谁知她却落入那残酷无情的他的心中。她的笑颜为谁绽放?他的心又被谁融化?且看墨染瞳如何在这异世争霸天下,如何将这里弄得天翻地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唯我倾城公主。
  • 妖娆娘子:夫君们,抱上瘾

    妖娆娘子:夫君们,抱上瘾

    上天在惩罚她这个穿越迷吗,别人穿越,都会有一段唯美的恋爱经历,而她呢,刚一穿越到古代,就被七个美男追,光是追也就罢了,她就当走桃花运好了,可到底是哪个混蛋在她肚子里下的种,该死的球越来越大,她还怎么逃啊!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报告!我爱你

    报告!我爱你

    “我们领证吧!”“好啊,带证件没?”“带了,走吧。”某天,米未央相亲遇见前任和极品小三,一时冲动就答应与认识不到五分钟的陌生男子结婚了。不到两个小时就从成熟美女变成了成熟少妇。陌生男子也变成了四大豪门之首的冷家二少,冷轩,那个常年神龙不见首尾的“冷面阎王”。外表高冷,内心痴情。米未央,米家独女,米氏唯一继承人,盛氏集团总经理,名校毕业,干脆利落的女强人,外表坚强,内心柔软,容易受伤。【极品前任篇】洛雪儿对米未央说道:“哼!这是有勾引了那个豪门公子哥啊!让你这么有底气说话了,你以为你是谁呀!不过是个米家,我洛家对付你绰绰有余!”米未央不怒反笑着说道:“我可不是洛小姐,有一身的狐媚子术,走过之处都是骚味!不过抢衣服这种事只有你能做出来吧!毕竟连人都能抢,我确实不如洛小姐你!”当即洛雪儿脸都气成了猪干色,她扭头对着南宫晨哭着说道:“晨,你看这个女人!”南宫晨开口道:“央央,我知道你还在为当年的事生气,但是这些都过去了,我们都忘了好吗?对不起,是我负了你!你不要和雪儿争了好吗?把衣服让给雪儿!”米未央翻了和白眼,嘲讽道:“谢谢你曾经不要我,真的,我今天终于知道你们两个确实是绝配!天造地设的渣男贱女!我凭什么让给你们,这衣服明明是我先看中的好吗?真的够不要脸!”“南宫晨,我们在一起两年,都没发现你这么不要脸啊!是你太会隐藏了还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为毕竟洛小姐的不要脸是出了名的!”接着,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转身拿出卡对着服务员说道:“结账!”【表白篇】某日,米未央搭乘飞往国外的航班被恐怖分子劫持了,在凶恶的匪徒面前,米未央想到的第一个人是冷轩,想着他如果在身边就好了。结果下一秒他就出现在了他眼前,他与歹徒周旋,成功配合警察解救一飞机的人。到达目的地后,下飞机时,一个热情奔放的女人走过来对着冷轩一边抛媚眼一边说:“帅哥!你刚刚的行为真是太帅了,我为你倾倒,我想做你女朋友可以吗?”说完还往米未央那较小的身躯上瞄了一眼,挺了挺胸脯。冷轩看着米未央笑了笑,冷漠地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