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60200000004

第4章 二世而亡,帝国成型——秦二世赵胡亥(1)

一、失败的例子

事实上,秦二世并未取得太宗庙号,甚至其前任秦始皇也未取得太祖庙号,因为秦朝认为谥号是对政治人物的评头论足,不符合秦朝的法家精神,于是废除了商周以来的谥法系统。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将这对父子视为秦朝的太祖太宗,而且秦二世还堪称是太宗系列中最典型的失败范例。不过在分析这个失败范例前,首先,我们需要树立一个观念:一个庞大帝国土崩瓦解最重要的原因必然是它未能设计出或者执行好一套合乎时宜的组织结构和行政运行体系,而非如某些人所说是葬送于某位花花公子的荒唐嬉戏。

如果我们每次都简单的把历史的重大转折归结于某一两个人的个人行为,那就太容易过早失去走向真相的机会。每一位皇帝,他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身后站着庞大的中华帝国和亿万子民,他虽然是庞大国家机器的主要操控者,但你要相信,操控者绝不会让机器产生设计功能以外的效果。如果有人拿着一把电吹风剔净了胡子,那只能说明他拿的就是一把做成电吹风外形的刮胡刀。如果史书记载有人用一把刮胡刀把发型吹成了大波浪,那肯定是史书记载有误或是作者被他的表面现象蒙骗了。当然,历史上也不乏用稻草盖房,结果被外面的老狼一口气就吹垮,冲进来吃掉自己的蠢猪。但如果他把房子设计成砖混结构,他还会被吃掉吗?我们应该看到他为什么要用稻草盖房、怎么盖的、狼又是如何利用这个弱点吹垮房子,深入分析稻草屋和吹气老狼之间的历史背景和逻辑联系,而不是幸灾乐祸的取笑猪头被啃掉的悲惨瞬间,更不能苛责一个思想单纯的小朋友用一把真正的刮胡刀把鸡窝头吹成阿诺舒华(阿诺施瓦辛格)。

秦二世胡亥,很多人将其定性为猪头。当然,我无意为这个猪头翻案,甚至在较大程度上赞同这种观点,他好像确实是个猪头。然而问题在于——始皇帝凭借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盖世绝学打下一个大大的江山,就凭他一个猪头就可以摧垮吗?或者整个大秦帝国个个都是猪头?这显然是不现实的,秦二世只是一个被推出来象征性砍掉的猪头代表而已,这个结局是设计稻草房时就已经决定了的,只等老狼来吹那一口气罢了。

秦朝,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15年,地球人类最大民族最重要的一次大转型,几乎就在一瞬间完成。这种转型恰如地球磁极倒转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在本位面宇宙中又有何人能轻松消化?后人批评小胡亥不能完全正确处理好这个并无经验可以借鉴的大变局,就好比有人揶揄春哥的舞美师不给力,似乎换个人能设计出有女人味的猫步。

二、有中国特色的封建社会

按理说商朝讲完我们应该接着讲周朝,周朝也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过决定性作用,但由于周朝社会仍未能进入帝国时代,所以我们只简单带过。

周朝的第一代国君是武王发,开国仅4年便驾崩,12岁的儿子诵继位,史称周成王,武王之弟周公旦摄政。这又是一个和伊尹类似的经典故事:年轻的国君不能秉政,几位叔叔心怀叵测,想篡夺他家王位,周公旦尽心辅佐,诛杀了怪叔叔,力保江山,史称“周公辅成王”,周公旦也被誉为上古贤臣。由于和伊尹的故事基本雷同,就不多讲了。周朝分封天下,诸侯各自拥有独立主权,后来互相攻打,最终秦国攻灭其余国家,一统华夏,建立秦朝。

一般来说,我们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奴隶制终结,建立起了封建制度。但这种观点在近年受到不少质疑,认为秦朝恰是终结了封建制度,建立起新式的中央集权帝国制度,秦之前的商周才是封建制度。质疑者从政权组织形式、国家所有制、社会结构、人身依附关系、阶级划分等各个方面论证秦以后的历代王朝都不是封建社会。比如,秦以后整个帝国只属于一个皇帝,国土划分为郡县而不分封给各级王公;地方长官都只是中央派出的行政负责人,而非此地的主权拥有者;社会并无明确阶级划分,所谓阶层是自然形成的社会群体而非人为划分的政治集团;各阶层中的人可以相互转化,不同于西方封建社会每个阶级的人及其后代均不能脱离本阶级;更关键的是,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没有固定的人身依附关系,人人都是国家公民,而非领主的附庸。这些都严重违背了西方封建社会的本质定义,在许多方面并不符合马克思关于封建社会本质的论述,这似乎是对“五阶段论”的一种颠覆。

然而,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对一个概念进行如此极端的理解,对于秦以后中国社会中诸多不符合“封建”定义的特征,作者认为都不构成对“五阶段论”本身的否定,我们不妨将秦朝以后的中国历史称之为“有中国特色的封建社会”。

由于这个问题涉及到全书的基调,我们有必要在此占用一些秦二世的篇幅专门讲一讲。

马克思将人类社会的形态分为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后细化为社会主义阶段和共产主义阶段),此即著名的“五阶段论”。马克思主义自然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但具体到每个国家或民族总会体现出本民族的特色,如果我们忽视各自特色就犯了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无法正确认识本民族的历史特征。事实上从原始社会起,中华民族就走了有中国特色的原始社会道路。

按照原始部落的一般模式,部落间的战争会产生大量战俘,这些俘虏会被罚作奴隶,分得奴隶的本部落民则成为奴隶主。强大的部落经过持续扩张,奴隶的数量越来越多,以至于比本部人口还多,便形成奴隶阶级,成为社会主要劳动生产力。奴隶主的后代仍是奴隶主,奴隶的后代仍是奴隶,奴隶是属于奴隶主的私财,所以每一代奴隶及其主人的人身隶属关系就会代代相传,保持阶级的稳定性。人类绝大多数民族都走了这条道路,其中古罗马帝国、古希腊共和国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西方民族认同他们为祖先,现代西方文明便从这个方向一路走来。

而反观中华民族的始祖——炎黄部落,很早就走出了本民族的特色。轩辕黄帝部落和神农炎帝部落本是不同部落,按惯例应该发展成两个民族,并且不断分裂成更多的民族。而且经过战争,战败方会成为战胜方的奴隶,形成奴隶阶级。然而事实并未照此发展,炎黄部落经过激战,合并成了同一个部落,而且战胜的黄帝部落并未将战败的炎帝部落的人罚作奴隶,而是给予了所有人基本公平的国民待遇。

或许有人认为此段并无可靠的正史作证,只是一段传说,但这恰恰无关宏旨,问题的关键在于该部族的后人确实认同了这个传说中的模式——部落合并而非征服,所以后来炎黄部落的后人——也就是所谓华夏民族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民族,正是因为一开始便走了这条有中国特色的原始社会发展道路。华夏社会虽然也有少量奴隶,但并不构成阶级,更没有成为主体生产力,很多人正是据此提出先秦并非奴隶社会。

而大致到夏商,华夏民族又转进到有中国特色的奴隶社会。夏商虽名为奴隶社会,但奴隶不在社会中充当主要劳动力,其后的周天子作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将国土和人口分封为诸侯国,自己也保留了一块直辖领土。这些诸侯国拥有完全独立的主权,有自己的国家组织和军队,人民是属于领主的私财而非国家公民。领主们还可以将国土和人口再继续封赐给下属,而这种财产一旦送出,就成为对方的私财,和原来的主人脱离干系。周武王建立周朝后,便将天下的国土分成许多块,一块直辖,作为嫡长子一系的财产,其余分封给其余诸子和功臣,这些诸侯国就成为名义上隶属于周朝但又实际独立的国家。

周朝的分封制是基于当时落后的通信技术和管理水平,过于庞大的国土无法直接有效管理,不得不块状分割,而当时强大的世袭制社会基础决定了这些诸侯国必须成为诸侯领主的私财并代代相传。每个人处于自己的阶级,不但终身而且永世相传。周王世代是周王,诸侯世代是诸侯,农民世代是农民,人与人之间相互隶属,但各个阶级永不相交。这套社会体系和政治模式像极了欧洲的封建社会,所以有些学者提出商周才是中国的封建时代。

不过时至东周,周天子的威望已经不足以维持这个庞大的分封体系,尤其是田氏取代吕氏成为齐国国君、赵魏韩三家分晋获得天下的认同,标志着这个在中国存在了上千年的社会体系开始出现松动。接下来便是著名的战国时代,各诸侯国已经基本解除了与周王室的隶属关系,相互攻伐,侵占了别国的土地也不再归还。于是经过长期的战争和兼并,最后主要只剩下七个较大的国家:燕、赵、魏、齐、韩、秦、楚,即战国七雄。战国末期七国还进行过一次正式会盟,相互承认王位,名义上脱离周王藩属。有中国特色的奴隶社会道路已经走到了尽头,七个王国都纷纷变法图强,寻求走向有中国特色的封建社会道路,以更先进的国家组织结构配合更高级的文明形态,迎接前所未有的挑战。所幸的是中国没有宗教羁绊,这种社会形态的转变并无思想障碍,各国都自由地走出了这一步。

三、千古一帝,死了吃鲍鱼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赞颂大秦始皇帝雄图霸业的一首《古风》。

秦始皇,赢姓,赵氏,名政。顺便说一下,先秦汉族人名中的姓、氏是分开的,一般来说贵族才有姓,一般人只有氏。秦汉以来贵族逐渐式微,便从了众,只以原来的氏为姓氏,不再保留姓,称呼时将氏和名联用,比如秦始皇就应该称“赵政”而非“嬴政”。现代人将秦王宗室都称为“嬴×”,对此,秦王宗室尤其是秦武王赵荡对人们长期以来将其称呼为“赢荡”的愚蠢行为表示极度愤慨!而与汉族相反,古代西方包括日本都只有贵族才有姓氏,比如什么爱德华兹·冈萨雷斯,再比如克里斯蒂安·格里内罗斯,一听就非常有气质,就知道是贵族,而一般人直接叫阿猫阿狗。后来民主人权了,西方大众才学了贵族,都有了姓氏。姓氏的演化正是东西方社会发展方式的一个绝佳注脚——中国是贵族服从大众潮流,西方却是大众追随贵族引领。

秦始皇第一次从形式上完成统一,一个统一的中华帝国初具轮廓。当然,秦国能横扫六国,一统华夏,并非秦始皇一个人的大爆发,而是此前历代君臣积累的结果。秦国本是周朝诸侯国中相对较弱的一个,但经受住了春秋战国数百年血与火的锤炼,并通过商鞅变法、远交近攻等一系列战略措施,终于脱颖而出,攻灭二周诸侯,废除分封建国,代之以郡县制,确立单一式中央集权,这无疑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节点。

事实上秦国的制度改革并非走在最前,著名的商鞅变法其实借鉴了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先例。但秦国的变法图强贵在长期坚持,做到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终于使原本落后的秦国率先走入新的社会形态,从根本上甩开了落后一个时代的山东六国,最终才能以雷霆之势,完成华夏九州的首次统一。

秦国变法的核心思想便在于废除分封,构筑统一的中央集权帝国体制。这首先要设计一套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和国家组织结构,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社会背景,这在贵族门阀占主导地位的当时其实是很困难的。因为所谓中央集权,就要将贵族官僚的权力收归国有。以往贵族受封于一块土地,这片国土和国土上的人民便是这个贵族的私财,商鞅变法却要求全国土地和人口都成为国有,甚至要废除贵族世袭特权,这当然是旧贵族极力反对的。为此,商鞅采取了三个重要措施。

第一,通过“废井田,开阡陌”,重新规划国土。

商鞅宣布土地可以私有,鼓励开垦荒地。这极大地激发了新兴地主的热情,大量的土地被开垦出来,占用了很多劳动力。而旧贵族的劳动力因此显得不足,不得不将世袭的土地租售,这样旧贵族的土地资源比例下降,其在经济上的影响力也大大下降,这是建立新社会的经济基础。

第二,通过“什伍法”重新组织社会人际关系。

新兴地主需要雇佣劳动力,被雇佣者不得不解除原先隶属于某贵族的人身依附关系。商鞅设“什伍法”统一管理这些脱离了人身依附关系的零散人口,也就是政府管理国家公民。按西方的社会学理论,这就是封建时代的终结,所以很多人会认为秦朝结束了封建时代。

第三,最重要的是取消卿大夫的世袭官爵。

这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步。商鞅的策略是先在军队中实施军功二十等爵制,规定任何人都可以凭军功晋升而非凭世袭身份继承军权,这在战火纷飞的战国时代可以被广大贵族接受。而随着这些凭军功新晋的平民军官日益增多,原来的旧贵族势力被排挤,逐渐失去了军权。

商鞅变法的核心实质上是废黜贵族制度,如果贸然实施,容易激化矛盾,这也就是很多人明知要改革,但改不下去的原因。商鞅的做法则相当巧妙,先在贵族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培植平民势力,到新势力在某个领域逐渐压倒贵族势力时,便在该领域取消贵族,最终全面取缔贵族社会,形成公民社会,建成了中央集权式帝国体系。

商鞅能完成这些步骤,和秦国平民的配合是分不开的。平民本来是贵族的附庸,商鞅突然来请他们脱离原来的主人,即使口头承诺的前景再美好,也很难取得广泛信任。商鞅巧妙的通过“城门立木”这次表演博取了民众信任,跟随他脱离贵族社会,走进公民社会。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于中国社会缺乏宗教法权的约束,也没有形成契约社会。试想类似改革若发生在欧洲,毫无疑问,教廷会把商鞅先生绑在柱子上,像一千年前——对不起是一千年后——对待布鲁诺那样烧掉他。而全体人民也一定会谨遵教廷神谕并恪守人身契约,而不会去理会谁在城门口表演立木。这才是中国能率先走进有中国特色封建社会而欧洲始终被禁锢于“黑暗中世纪”的内在因素。

同类推荐
  • 永世帝唐

    永世帝唐

    唐朝,一个胡风犹存的时代。唐朝,一个玄学、佛学、儒学并行的时代。唐朝,一个华夏文明重新崛起的时代。唐朝,一个令后人又爱又恨的时代。.......唐朝多了一个现代的灵魂,开始进入帝国的时代。
  • 明朝鬼话

    明朝鬼话

    明朝万历年间,文官势力逐渐强大起来。皇帝与文官的矛盾表现在税制方面,神宗皇帝在缺乏有效制衡的情况下,便派太监寻找民间力量对付文官,文中的主人公李圆朗便被选中。圆朗跟文官的斗争集中在三个方面:采珠、木材和矿税,经过层层剥丝捋茧后,终于发现文官集团依靠一个庞大而神秘的宗教组织来操控贵州的一切,圆朗意识到要想打掉这个宗教组织必须也成立一个宗教组织来抗衡它。本书以鬼话的形式表现万历朝最深刻复杂的政治矛盾,风格新颖、内容奇特、情节跌宕,让读者了解晚明时期种种社会形态及社会矛盾,以全新视角展现大明王朝诡异莫测的一面。
  • 大明海域王

    大明海域王

    酷爱军事,没事儿就爱看军事小说的猪脚,旅游途中一次翻车,醒来后的故事扑朔迷离。请看崇祯年的小猎户奋斗在广阔海洋上风骚姿势。
  • 朝阳探秘

    朝阳探秘

    这是2013年6月19日至2014年1月23日发表在《辽沈晚报》“摆渡辽河”栏目中的有关朝阳历史文化的六十篇文章集成,共二十五万字。文章以崭新的视角、生动的笔触介绍了朝阳的历史沿革、发展概况及有关朝阳的化石故事、考古成就、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秀美风光、风土人情。文章使用来自事件原发地的第一手资料,侧重于探秘揭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诠释朝阳的神奇过往和至今仍众说纷纭的难解之谜。
  • 大唐第一长子

    大唐第一长子

    新书《李佑的大唐》贞观九年,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崩于垂拱殿。而在临死前,李渊说出一个天大的秘密。也是贞观九年,一位现代驴友李战在蓝田县天顺山游玩,被一道闪电劈到了大唐。一个神奇的融合,李战成为了李战,拥有两个时代的记忆,且看李战如何在贞观年间混的风生水起。只是越到后面李战身世突然曝出...我居然是大唐皇长子!!!
热门推荐
  • 浮林一梦

    浮林一梦

    星历1137年(地球历5675年),人类已进入星际大航行阶段,所过之处,或攻陷、或同化、或联盟,形成了4大势力和数十个小势力的人类统治集团,但随着地域的拓展,人类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强大的其他宇宙生命集团,于是关乎人类命运的生死大战一触即发。
  • 迷影legend

    迷影legend

    在未来,一群训练有素的年轻战士(有些逗比)在各种战役中奋勇作战(?),但这背后,一个个迷影般的真相渐渐浮现......
  • 昆虫记

    昆虫记

    《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
  • 纤纤之路

    纤纤之路

    一名叫尹纤的女子,因宗门被灭,被掌门父亲丢弃,父母双亡。之后又被一家贫民收留,取名陈原……
  • 一只猪的倔强

    一只猪的倔强

    当一只猪有了思考能力会发生什么事情?当猪意外的走进了魔法世界的大门又会怎样?
  • 护美邪神

    护美邪神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一个号称死神的男人,带着百人的死亡之谜,九死一生回归都市寻仇,却与一对极品双胞胎合租,复仇的人生,热血的青春,神一样的男人,踏上杀手之王的巅峰人生!
  • 庶难从命:纨绔七小姐

    庶难从命:纨绔七小姐

    尚书府的庶出七小姐貌若无盐,悍妒,克母,为天下人所不耻。再度睁眼,风云遽变,异魂穿越,由巧舌如簧的律师华丽丽的转型成为被退婚的沈千月。面对继母的捧杀,姐妹的刁难,父亲的漠视,还要背负世人的冷眼跟唾弃,谁会得知一个声名狼藉的庶女突然声名大噪,一跃成为整个天下备受瞩目的天才少女。虐渣复仇抽傻逼,不要太爽喔!~
  • 宇宙基本法之平衡法则

    宇宙基本法之平衡法则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不懈的追求长生不老,究竟人类能否做到?人类的灵魂是什么?生与死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么多年为什么一直没有人能够修炼成仙?茫茫宇宙中到底有没有神仙?神仙真的就值得羡慕吗?宇宙有无尽头?宇宙外边是什么?某年某天,全球被无数个金字塔形的星舰包围。一时间,各国政府各界反映纷纭,各种学说风生水起。灭世派和救赎派成了最大的两个派别,互相攻击各展神通。这些降临地球的入侵者们静静悬浮高空,没有任何反应,各国雷达均无法探测飞行器位置,好像根本不存在一样。各国政府聚集到一起紧急讨论,终因分歧过大,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不欢而散。稍后不久,某小国难以忍受压力,向飞行器发射数枚导弹进行试探,导弹在距飞行器千米之外如同融化一般消失不见。全球军政各界哗然一片。同时,几个大国各自成立应急小组与入侵者尝试接触。生存还是灭亡?这一艰难选择第一次赤裸裸的摆放在全人类的面前,面对空前强大的入侵者,地球人该何去何从?如何抉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灼灼琉璃夏:学园魔法女王

    灼灼琉璃夏:学园魔法女王

    首席魔法师由一年一度的擂台赛决出,公正公开。今年的首席魔法师擂台赛已经结束,而那个结果,让所有人都小小地吃了一惊——却周密审慎的长发风凌月。桀骜不驯的炎天烬。阳光开朗单细胞的雷玄破。独来独往的风纪委员长水吟澈,没人敢接近的姬少影。这样的五个人,竟也有撞上铁板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