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99600000010

第10章 季羡林之修身之道(1)

一个人,对大自然来讲,是它的对立面;对社会来讲,是它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它的细胞。因此,在宇宙间,在社会上,一个人所处的地位是十分关键的。一个人的思想、语言和行动方向的正确或错误是有重要意义的。一个人进行修身的重要性也就昭然可见了。

慈善是道德积累的开端

季羡林语录:慈善是良好道德的发扬,又是道德积累的开端。孟子说“侧隐之心,仁之端也”,一个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要舆论引导,更要实践参与。慈善可以不要问动机,只要他参与,他就开始了道德积累,就有了良好的开端。

作为北大最资深的学者,多年来,季羡林生活十分简朴是人所皆知的。但是,但对于公益事业他却是慷慨为之。

在研究学术之余,季羡林经常往自己的家乡小学捐钱捐书。就连在家里工作过而已经离开了的保姆,倘若喜欢读书,他都会给予支持。多年前,季羡林便向北大捐赠了一笔艺术珍宝,其中仅仅是古字画就有四百多幅,都是来自于季羡林本人珍藏。他收藏的底线是齐白石,这些收藏当中甚至有苏东坡的《御书颂》,其价值过亿。季羡林捐出的还有古砚、印章、善本等等。不仅如此,2008年6月,为庆祝北大110周年校庆,季羡林将积攒数年的百万稿费捐赠北大,设立“北京大学季羡林奖助学金”,用以奖励优秀学生和帮助贫困大学生。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发生的第一时间,他便向灾区捐赠20万元。

慈善是道德积累的开端。如今,老人已逝,但是他的精神仍在我们心中。

老子说,“重积德则无不克。”荀子有一句类似的话是“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佛教有一部《法句经》,对现实人生体验,充满敏锐的洞察力,其中并指导我们如何把善事、好事积聚起来,成为功德善事。好事、善事在平常一件一件地做,做多了就会有功德。就像圣者不拣择,累积许多大小善德,才成就崇高的人格。如何积善成德?《法句经》说有四点:

第一,善法多闻:所谓:“闻善言而着意”,多听善法,听到好话,听到重点,人生会有智慧。

第二,善念多思:其实,佛不要我们念他,主要是藉助念佛的正念来帮忙我们;经也不要我们来念,是念经之后,让我们的心得到安定、善念增长。心有善念、获得正念,才能有正确的思考,遇到挫折,才会勇于面对、承担,才会活得光明、自在。所以常言心存善念才会有福报。

第三,善事多做:人生发展是好是坏,除了外在的因缘条件,还要靠自己积德修福。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不论是对个人、团体、乡村、城市,乃致社会、国家有所帮助的,只要能力所及,甚至救贫济苦、铺桥造路,或者救人一命,不妨多做,多做善事,能增长福德。

第四,善行多赞:别人做善事,要多赞美,不要以为赞美别人作善事没有什么意思?他人做善事,你心里欢喜,这和做善事的功德是一样的;他做善事,你肯赞美,也等于你做的一样,这也是一种方便讨巧的修行方门。但是,人有劣根性,别人做善事,不但自己不跟着做,甚至还要不欢喜,嫉妒他,打击他,双方都没有获益,实在可惜。

生命要有所开展、提升,平时不可小觑小小因缘,积少就会成多。好比聚集水滴可以成河流,汇纳百川可以成大海,相同的,多闻善法会有大智能,多思善念能降伏妄想贪念,多做善事可以累增福德,多行赞美会传播欢喜。

真正通向成功的道路,不是财货的堆积,也不是名利的追求,而是善念、善行,是“德”的累积。

以现在的角度阐述,善念即仁爱,而恶念不过是欲望。欲望是什么?是我们保持生存的主要工具。由于欲望的指引,人生克服种种困难走向满足。因此,为了保持我们的生存,我们必须看自己,爱自己要胜过看其它一切东西。可见自私的本性已经深植人性之中,所谓欲望实为生存之道,不应有善恶之分。然而,爱自己须有一个限度,超过此限,就可能变成恶,甚至罪。而人的欲望恰恰是永无止境的。因此,为了共同的利益,爱自己还应该爱我们生存的环境,注意到别人也需要爱。不能推及他人与环境的爱,叫做冷酷,这就是恶的生成。

一个人把爱兼及他人与环境,包括植物、动物,佛法称之为“慈”。如果目睹苦寒之中的贫儿老妇,心中深出一点点同情心,则是另一种大善。这种情怀,即所谓“悲”。慈悲两字,听起来有些苍老,有人甚至会觉得它陈腐,实际它穿越时代,是凝注苍生的大境界。今天流行的“关怀”以及“温馨”,不过是它的现代版,内涵如一。

每一个善念都是一颗种子,如果不精心护佑,它在心田里也就旋生旋灭了。并非说,只有造福万代才叫善。譬如有人建议削平喜马拉雅山,让印度洋的暖流涌入,使干旱的西北大地变成热带雨林。此善大则大矣,却要我们等待太久。古人有诗:“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虽然琐细,读后感觉心中暖暖的,大过印度洋的暖流。

从前,西藏有一位高僧叫潘公杰,每天打坐时,在面前放黑白两堆小石子,来辩识善念恶念。善念出现时,拿一颗白石子放在一边,恶念出现时,取黑石子。刚开始时,黑石子总是一大堆,后来随着修炼的增长,白子才渐渐的多于黑子。

佛法中的善念即利益大众,恶念则不简单指杀人越货,在脑中转瞬即逝的享乐之念,以及贪慕、忌妒、嗔恼等都可以称之恶念,而欺诈偷盗已是罪恶了。

潘公杰大师在黑白石子中辨别善恶二念,到晚上检点,开始时黑石子多。他掴自己的耳光,甚至痛苦、自责:你在苦海里轮回,还不知悔过吗?三十多年之后,他手下全变成白石子了,大师修成菩提道。

虽然我们修不到高僧那种至纯之境,我们是凡人,然而无论“利己心”走得多远,只要有善念相伴,只要不断扩大我们的善念频率,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正,就会变得更有利他人,就会在实修中修正自己的灵魂!

有爱心的人,他会关心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他会同情弱者,会伸出自己的双手,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也许他没有能力去扭转世间的苦难,也许他没有能力去拯救战争中流离失所的人们。他用自己的爱温暖着他周围的生命,一点点驱走他们头顶上的乌云,让阳光慢性地挤进每一处阴暗的空间。当一张张曾经沮丧的脸上重新露出欢颜,他会感到无比的满足与愉悦。

生活中有了爱,寒冷的风雪山会变得温柔。

生活中有了爱,阻路的荆棘也会低头让步。

生活中有了爱,有时连死神也会生出慈爱之心。

一日一心得:

孔子说: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这是多么大慈大悲的心。那么,我们在某些方面获得了成功之后,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多一些感恩呢?是不是也应该与他人一起分享我们的成功呢?一个不懂得分享的人,必定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必定不会有快乐可言的!

孝悌之道不可忘

季羡林语录:“永久的悔”莫过于这种天人永隔的悔恨,再也无法弥补自己的错误,也无法献上自己的深情厚谊。

季羡林先生曾写过一篇有名的散文,题为《赋得永久的悔》。季老在文中追忆了幼时母亲对他的深爱,表达了他不该离开母亲,以致母亲临终时也未能见到儿子最后一面的悔恨之情。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如果我们没有好好地孝敬他们,这该是一种怎样的悲哀。我们与其在父母过世后悔恨,不如在其生前多多孝敬。

“孝道”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也是做人的传统美德。世上至亲莫过父母与子女,孝敬父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被视为做人的根本。因而在我国古代经常有“以孝治天下”的说法,也有“举孝廉”的事情,因为人们无法相信一个对自己父母都没有孝心的人能够做好官--当官就要当百姓的父母官,要爱护百姓。对自己的家人都没有爱心,对素不相识的人又怎能充满爱心呢?

我国古人非常重视孝道,元代郭居敬辑录了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其中有些故事至今仍为人传诵。比如今天湖北省孝感市的命名就源于((二十四孝》中董永的孝心,老百姓都认为他的孝心可感天下,于是“孝感”诞生了。孔子的弟子子路、闵子骞、曾参都是出名的孝子。

儒家把孝分解为“孝养”和“孝敬”。“孝养”主要是对长辈在物质上的满足,“孝敬”主要是在精神层面的满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为父母提供物质上的满足已经不是主要问题,而满足他们精神层面的要求倒显得更加重要了。

曾有这样一则颇耐人寻味的公益广告:一个双休日,父母做了许多好吃的,等着几个子女回家吃饭,结果子女们一个个打电话说工作忙、学习忙、应酬忙,没有一个回家来陪老人吃饭的。老母亲接完电话一脸的茫然和失落,情不自禁地说道:“忙!忙!忙!”话外之音就是,你们的翅膀硬了.只顾忙你们自己的事,而把对父母的感情“忙”忘了。那么,怎样才算得上“孝敬”呢?朱熹曾对“孝敬”提出以下要求:孝子如果深爱父母,必定有和气;如果有和气,必定有愉色,如果有愉色,必定有婉容。因此,只有做到了有婉容、有愉色、有和气、有深爱,才称得上“孝敬”。其实在《论语》中孔子的大弟子子夏早就问过他:子夏问孝。子日: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道。孔子回答他:“别以为父母有事情你帮着做了,有酒食给父母留着就算是尽到了孝道。如果你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脸色很难看,不是心甘情愿,那么又怎能说尽到孝道了昵?”

孔子说的这个问题,在今天的社会屡见不鲜。长年在外工作的子女,以为只要给父母买点礼物、给点钱就算尽孝了,殊不知,真正的孝在于心,而不在于外在的物质。

季老一生颠沛流离,吃尽苦头。他深觉作为一个人的首要原则就是有孝心,他自己的父母虽然很早就离开了他,但是他后来一直把婶娘--叔叔后娶的第二任夫人--当做自己的母亲一样赡养。在他们家,大家都亲切地将这位婶娘称呼为“老祖”。在季老的家中,这位老人度过了幸福的晚年。

季老能够对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如此有孝心,而今天有的人竟然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尽孝道,怎能不让我们感到悲凉?古人说:“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动物尚且知道反哺,何况是人呢?

中国人讲孝道,也讲究“悌”。所谓“悌”就是对兄长恭敬、友爱的意思,所以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就有了兄友弟恭的说法。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不仅要有慈善的父母、孝敬的儿女,也要有关系融洽的兄弟姐妹手足情。俗话说和气生财,中国人最讲究和谐,一个家庭的兴旺与快乐离不开兄弟姐妹的互相照顾。有人说今生能成为兄弟姐妹是一种幸运,在我们的身体里流着相同的血液。如果把父母比喻成一株花,那么我们就是他们美丽的花朵,每个儿女都是他们的花瓣,紧紧地靠在父母的胸膛。

古人认为兄弟之间犹如人的手足,故称兄弟之情为手足之情。兄弟之间贵在和睦,不应该为了一点小分歧或者小利益,而伤了兄弟情分。我们都知道季老能有今天的成就与他的叔父是分不开的,对于这一点,季老多次在文章中表示感谢。

在季老的文章中,我们得知他幼时家境贫寒,父亲靠祖父留下的几亩地维持生活。有一次,流落在关东的叔父用身上仅存的一元钱买了奖券,结果中了头奖,得到了几千两银子。季家一夜之间成了暴发户,季羡林的父亲买了六十亩带水井的地,盖了大房子,东、西、北房各五大间,极有气派。然而好景不长,季羡林的父亲是乡村中好结交朋友又好面子的人物,一时间忘乎所以,有时候到外村去赶集,一时兴起,全席棚里喝酒吃饭的人,他都请了客。结果没过多久,六十亩上好的良田被卖掉,新盖的东房和北房也被拆掉,卖了砖瓦,季家又成了破落户。虽然如此,季羡林的叔父对大哥并未过多责难;对季羡林仍视同己出,教其读书,供其上学,最终造就了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对此,季老的叔父可谓尽到了~睇”道。

兄弟之间多一份为彼此考虑的心,存有宽大的胸怀,就少了矛盾争吵,彼此的感情自然会日渐增进。佛家讲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能够相遇就是缘分,更何况是同胞兄弟姐妹呢?可见,惜缘就是惜福,懂得孝悌之道,是修身立世之本。

一日一心得:

孝是人间的第一伦理,悌是团队精神的扩大和延伸。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孝悌”之道又是儒家思想的基础。爱父母、爱兄弟姐妹、爱亲人故旧,才能更进一步升华成为爱民族、爱祖国。爱的感情源于孝悌,一个在孝悌氛围中成长的人,感情最深沉着,这样的感情发扬扩充,就是仁民爱物的高尚情操,“夫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

化成了灰都要爱国

季羡林语录:平生爱国,不甘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我也是爱国的!

是什么力量,使一个农民的儿子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成为名闻遐迩、卓尔不群的国学大师?又是什么力量,使一个留学德国十载的学者,没沾染上一点洋味而终生保持着一种朴厚的农民气象?有人说岁月把季羡林塑造成北京大学的“元老”和“活字典”,塑造成高等院校内硕果仅存的文科大儒,但他的成功并不是简单的岁月积累的结果,而是他一生勤奋的结果,还有他那爱国主义情怀激发的结果。他在《留德十年》一书中深情地写道: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 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伟大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爱国情怀使他家事、校事、国事事事萦心,爱国情怀使他中学、东学、西学学学贯通。成为著名学者是来自于这一情怀的激发,终生保持农民气象也是来自于这一情怀的激发。

从1928年日寇占领济南那天起,当地学生组织的反抗就没有停止过,季羡林和伙伴们一道发过传单、撬过铁路、烧过日货,让日军非常头痛。针对学生的抓捕和枪杀时有发生,17岁的季羡林,险些死在日寇的刺刀底下。后来,季羡林虽然会十几种外语,但惟独不会日语。他从青少年时就下定决心,不学日语。

1931年9·18事变,日军悍然占领东三省。季羡林此时已经是清华大学大二的学生,学生们对蒋介石奉行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不满,纷纷来到政府请愿。刚满二十岁的季羡林更是满腔热情,救国如救火,为了让蒋介石出兵抗日,他和众多学生一起,奔赴南京请愿,甚至卧轨绝食。

1935年10月,在清华毕业后,季羡林辞别妻子和几个月大的孩子,辗转来到哥廷根大学。1937年季羡林原本该结束学习回国了,然而正值国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济南再次被日军攻占,季羡林和家人的联系完全断绝,有家不能回,有国不能奔。1946年,几经辗转,季羡林回到了上海,到上海以后他跪下叩头,然后捧起了一把上海的土,亲吻了一下,说我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同类推荐
  • 文学与人生

    文学与人生

    该书以“中外世界文学名著赏析”为副题,涵盖《红楼梦》《匹克梅梁》《西游记》《哈姆雷特》《悲惨世界》《三国演义》《老人与海》和《水浒传》等中外名著。作者在导言部分便开宗明义,对文学与文学的功能做了界定,阐明了人和人生、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 幻瞳

    幻瞳

    本书是一本个人文集,包括散文、故事、小说多种体裁。是一位青春少女写给千万同龄人的青春体验。包括人物篇、动物篇、感悟篇、幻想篇等几个部分。作者的神妙之笔让人从字里行间里体味文字的魅力,读出属于自己的故事。青年人对生活的真情实感跃然纸上。
  • 相见时,愿好生看待

    相见时,愿好生看待

    本书是青春版周作人散文集。选录周作人创作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周氏享誉文坛的闲适小品,风格上凌厉浮躁的杂文,闲话民俗风物、文坛故友的散文,以及周氏本人敝帚自珍的“文抄公体”散文。
  • 老人仓

    老人仓

    《老人仓》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力作,它大胆地触及了当代农村改革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和新矛盾,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小说的主人公、退居人大主任的原西峰县委书记郑江东是一个为党和人民奋斗了一生的老干部。当年他雄心勃勃、以雷神爷的脾气和铁一般的党性原则在全地区县委书记中闻名。为了解决西峰县的旱情和一百多里外的海滨城市的供水问题,他冒着很大的风险,在西部山区修建了老人仓水库。他也做过错事、冤枉过一些好人。也受过“左”的影响,在“文革”中也吃过苦头、遭受过挫折,渐渐地,他的党性原则在不知不觉中淡漠了,尤其是从县委书记退居人大主任以后,他觉得自己老了,该以真正老人的标准重新判断世界上的一切。
  • 看完烧毁

    看完烧毁

    在日趋庸俗化、功利化的阅读环境中,有质量、有深度的文学性书籍,更值得我们努力像市场推广,《杂花生树》作为一套优质的文化散文丛书,堪称一阵吹进心灵的清风!《看完烧毁》一书,正是这阵清风中,非常雅致的一缕。
热门推荐
  • 真武风暴

    真武风暴

    资质平庸,却不甘命运摆布,少年林宇觉醒前所未有的“丹武魂”,开启逆天崛起的强势征程。丹药不过是零食,功法武技一大堆,逆天的人生,就是这么任性!
  • 漫漫易所待

    漫漫易所待

    他是一家Memory蛋糕连锁店的CEO,是陆家第十四代单传,而她却是一直在求职路上失败的‘小强’,经历了第十三次失败的她,在偶然的机会下去蛋糕店参加了试吃的活动……求职失败的她和工作狂的他会发生什么呢?
  • 异能的约定

    异能的约定

    觉得前面写的不好,所以从新写过,在后面的整改篇中。求点击。
  • 盛嫁逃妻:冷少别来无恙

    盛嫁逃妻:冷少别来无恙

    一年前柏逸庭惨遭弟弟暗算,车祸昏迷。作为柏逸庭的小情人,夏婉柔也受到了弟弟的威胁。为了柏逸庭的安全,夏婉柔自愿毁了右手离开了柏逸庭。然而一年后修养归来的柏逸庭误以为夏婉柔背叛了她,对她百般刁难,害她丢了工作。甚至将她囚禁起来……在她逃离后,误以为她和设计师高铭在一起,更是对她百般折磨,还令她怀了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校花的极品武神

    校花的极品武神

    机缘巧合让刚被大学录取的贺小龙获得了巅峰级的武功和出神入化的飞刀绝技,登峰造极的厨艺,于是,他的桃运来了,不同的校花在他的生活中先后出现,开始了强大香艳的旅程。他是校花的极品武神,他的强大无与伦比。
  • EXO的独家宠爱

    EXO的独家宠爱

    简介请转第一章,谢谢,第一次写文,那里写的不好,请在q:1031672021向我提出你的建议
  • 黄帝内经灵枢

    黄帝内经灵枢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仙灵神衍录

    仙灵神衍录

    一本不BT不NC的仙侠小说王峰转世重生到了一个仙侠的世界,灵根废柴、没有什么灵田空间、也没有什么灵液葫芦,更加没有什么逆天法宝,他有的只是生而带来的天衍神通,以及一颗够大够广的心!
  • 老农

    老农

    这只是一个中国老农民的故事而已!我一生都将怀念那段时光。有他,有我,就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