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08900000060

第60章 道琼斯的宿命 (1)

在班氏家族成员看来,默多克突然间让他们吃了闭门羹的做法让他们感受到了威胁。他们开始感觉这笔交易关乎自己的命运,这份经典老报到底卖不卖呢?

2007年7月

事实证明,2007年7月4日之后,默多克向道琼斯发出的对交易不再感兴趣的信息是欲擒故纵。

诚然,默多克对于班氏家族已经烦透了,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会放弃这笔交易。这种恫吓战术只不过是谈判的常用手段而已。到了当时那个程度,大家都已经心知肚明了,默多克已经在公众面前使用这么反常的手法,那么他做成这笔买卖的决心是绝对不会动摇的了。和班氏家族一样,默多克对于这笔交易也是投入了感情的。

但是,在班氏家族成员看来,默多克突然间让他们吃了闭门羹的做法让他们感受到了威胁。他们开始感觉这笔交易关乎自己的命运,这份经典老报到底卖不卖呢?

将默多克这种狡猾善变、盛气凌人的形象讽刺得最辛辣的当属《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了,《纽约时报》的报道也未留情面。但是,两份报纸都错误地估计了局势,也未能看穿默多克的真实想法。《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的大幅报道中,都在说是班氏家族反对这笔交易,而默多克则是因为吃不到葡萄所以被迫灰溜溜地离开。事实上情况正好相反,班氏家族的重要成员都是同意这笔交易的,尽管赞同这笔交易的家族成员人数并不算多,但是他们手里掌握的投票权足以让这笔交易达成。默多克对此也是一清二楚,知道事态的发展正朝着对他有利的方向倾斜,而且风向标几乎完全倾向于他,他决定不再给班氏家族更多的甜头了(原本他决定可以在每股60美元的股价基础上再增加一两美元)。

现如今,默多克可以把班氏家族迟迟不肯出价和抬高价格的做法当做谈判的筹码,以此为借口表明自己的恼怒。这样一来,开出每股60美元收购价的默多克变成了正义的一方,道琼斯和班氏家族则成了贪得无厌的一方。他们不配得到默多克开出的高价。

这也是大多数班氏家族成员,也就是没有直接参与的大多数班氏家族成员渐渐明白的困境:他们家族的贪婪让默多克为之抓狂。

在班氏家族内部,我争取到的最佳采访资源就是对交易抵触情绪最强烈、最爱发表意见的克里斯托弗·班克罗夫特和莱斯莉·希尔,他俩都是道琼斯董事会的成员。控制着很大投票权的伊丽莎白·斯蒂尔则很少表态。影响力颇大的托管人埃莱凡特虽然赞同这笔交易,却也很少说话。《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的记者也采访了多位银行家和律师,他们都赞同赶紧签订这笔交易,否则默多克失去耐心后可能就会一走了之。

“班氏家族就这样不停地推诿,整个家族陷入无序的混乱状态。没人能最后拍板,这笔交易也就一直往后拖了又拖,直到默多克都失去耐心了。到了最后,默多克对我们的好感都没了。”在收购结束之后,道琼斯的一位律师在一份法律专业人士传阅的分析材料中理性地评价道。

这时,丹佛基金会出场了。丹佛基金会代表着休·班克罗夫特、克里斯托弗·班克罗夫特和凯瑟琳·卡瓦达斯的利益。这个基金会的托管人林恩·亨德里克斯是丹佛的一位律师,他认为自己的职责并不是代表整个班氏家族的利益,也不是代表道琼斯的利益,而是代表自己基金会的利益。换而言之,他的工作就是要拿到最高的经济回报。他的这个行动也得到了罗伯·坎德勒的支持。坎德勒之前在摩根大通工作的时候,就曾为道琼斯服务过。新闻集团收购道琼斯的交易一拉开序幕,坎德勒就竭力想要加入进来,经过软磨硬泡,终于让丹佛基金会成为他的客户。7月初,林恩·亨德里克斯和坎德勒都坚持着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交易完成之后,道琼斯的控股股东可以拿到收购溢价。换而言之,如果新闻集团支付了每股60美元的收购价,那么控股股东则可以得到每股超过60美元的收购价,因为他们的控股权在交易中发挥的作用更大,普通股东得到的每股收购价则会低于60美元。

在美国的一些州,控股权溢价的做法是非法的,但是在道琼斯所在的特拉华州,这种做法则是合法的。然而,各个股东利益分配不均的做法其实是一种拙劣的行为,算不上光明磊落。道琼斯的董事(包括几位家族董事会成员)都表态不会批准这一控股权溢价的提议。不过,丹佛基金会的提议还是在班氏家族内部掀起了轩然大波,从而激化了不同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这些家族成员意识到,其他成员只考虑让自己多分到一杯羹。几经权衡,还是利益均分占了上风。最后,班氏家族成员都觉得放弃控股权溢价、每个股东都拿到每股60美元收购价的做法是一件正义的事。

新闻集团也在计算自己到底能拿到多少交易赞成票。默多克私下里和班氏家族的一位重量级成员见了面。此人就是比利·考克斯三世,他和太太比特丽丝经安迪·斯登金斯基介绍,一起来到了默多克的办公室。比利·考克斯三世是默多克重要的消息源。见面那天,默多克身穿晚礼服,用拙劣的幽默感和来客交谈。默多克穿上晚礼服并不是为了接待来客,而是会面后要去歌剧院。

在和比利·考克斯三世见面后,默多克就给住在波士顿的汤姆·希尔打了电话。听过比利·考克斯三世的介绍,默多克知道汤姆·希尔兄弟是赞同这笔收购交易的,默多克希望能通过汤姆·希尔的努力,争取到他母亲简·考克斯·希尔·麦凯尔利的同意。简·考克斯·希尔·麦凯尔利在家族基金会中拥有控股投票权,而她对这笔交易依然执意反对。汤姆·希尔觉得这种做法并不好,居中调停会让他感到不舒服。

新闻集团对道琼斯进行的尽职调查也结束了。通过尽职调查,新闻集团发现原先的一个主要收购动因是站不住脚的,新闻集团原来认为收购了《华尔街日报》,就会给福克斯商业新闻频道的业务带来很好的协同效应。但调查发现,《华尔街日报》和CNBC电视台的内容合作协议比新闻集团想象得要更严密(当新闻集团的法律专家在讨论起草协议草案的时候,不时会发出很多惊讶的感叹声)。新闻集团原来认为收购了《华尔街日报》能给福克斯新闻网加分,结果证明这份报纸在2012年之前都被牢牢控制在自己的劲敌手中。然而,对此不用太在意……

尽职调查发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道琼斯的运营情况很糟糕。调查指出,道琼斯是个障碍重重、官僚作风严重、等级森严的组织,新闻集团则自认为是一个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组织。新闻集团掌管财务的二号人物约翰·纳伦一针见血地指出:“道琼斯的运营状态让人感觉就像是底特律的一家汽车公司;道琼斯从上至下共有26个层级,处在第13级的经理的目标就是能晋升为第11级的经理,这同新闻集团的运营风格有着天壤之别。”

《华尔街日报》的印刷安排制度也让人感到头疼,不仅很难实现全彩印刷,印刷方式也很陈旧古板。《华尔街日报》的设计只是要把它印制成一份商业报纸,离默多克想把它打造成一份超越《纽约时报》的全美头号报纸的愿景还有很大差距。约翰·纳伦边叹息边说:“《华尔街日报》在全美共有17个印刷厂,8点钟印刷厂就要截稿付梓了。这么早就截稿的话,万一有大新闻发生,你就手足无措了。比方说今天是周一,明天晚上如果有重要的选举要进行,那么读者在周三的《华尔街日报》上就看不到相关文章。”

不过,这也没关系……

接下来,双方举行了一系列例行公事的会面。2007年7月16日早上,在新闻集团的办公室里,双方第一次举行了这样的会议。美林证券公司的银行家迈克尔·科斯塔(代表班氏家族基金会的利益)、高盛公司的格雷格·李(代表道琼斯董事会的利益)和赞尼诺同新闻集团的首席财务官戴夫·德沃、约翰·纳伦坐到了一起谈判。赞尼诺传递的信息很明确:如果新闻集团出价能高于每股60美元,那么他就有办法促成这笔交易。

作为收购谈判的一部分,这次会面其实比原先计划晚了两个月。

戴夫·德沃照本宣科地把写好的收购意向读了一遍。他说:“每股收购价60美元,就这么定了。”(谈判就是这样,即便你想要让步,也不会马上就表现出来。)

迈克尔·科斯塔、格雷格·李和赞尼诺放慢了谈判的节奏,他们在等仍在纽约开董事会的默多克和拉克伦一起吃午饭,道琼斯的董事长彼得·麦克弗森和新闻集团董事里维斯·坎贝尔也会来一同共进午餐。

在饭桌上,约翰·纳伦发现里维斯·坎贝尔和彼得·麦克弗森两人之间彼此看不顺眼。里维斯·坎贝尔是新闻集团上上下下公认的断事公允的董事,而彼得·麦克弗森则得不到新闻集团的信任。彼得·麦克弗森在餐桌上提起了谈判的问题,他问默多克能否提高收购价,这么问也是例行公事,这只是公司董事完成“托管者责任”的职责,彼得·麦克弗森说话几乎句句都离不开这个词。默多克回答说不行,他表示开出的价格就是最终价。彼得·麦克弗森让默多克再考虑一下,默多克也象征性地点头答应。

道琼斯的谈判团队吃完午饭后就慢腾腾地离开了餐厅,等着默多克下午给他们正式的答复。

默多克简要地回顾了谈判过程以及对道琼斯的基本看法,并说每股60美元的收购价是一个公道的价格。

这也是最终报价。道琼斯的谈判团队对默多克表达了感谢后,心情愉悦地离开了新闻集团的办公室。在道琼斯谈判团队离开的时候,里维斯·坎贝尔告诉默多克他们其实一直就在新闻集团办公大楼里待着,一步也没离开过办公楼。

第二天,也就是2007年7月17日,道琼斯董事会召集会议,投票通过了这笔收购案,并建议向全体股东提请这项收购交易。董事会认为,如果能从班氏家族那里得到足够多的支持,那么将会在全体股东大会上通过这笔收购。莱斯莉·希尔和自从2001年以来就担任董事的德尔特·冯·赫兹布林克都投了弃权票。律师曾告知他们,如果直接投反对票,有可能会遭到其他股东的起诉。克里斯托弗·班克罗夫特依旧在努力寻找其他买家,因此也找了个借口没有投票。

同类推荐
  • 开店的经验为人处事之道

    开店的经验为人处事之道

    本书分策划与筹备的经验、完美的设计与装修的经验、理想的货物采购经验、销售实战经验、有效的管理经验等九章。
  • 住宅小区物业规范化管理工作手册

    住宅小区物业规范化管理工作手册

    《住宅小区物业规范化管理工作手册》在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总结了众多成熟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经验。汇集了大量规范、实用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制度以及工作表单,专业、细化的管理方案,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从业人员提供了全面、专业、操作性极强的工作指导。《住宅小区物业规范化管理工作手册》不仅是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工作必备的工具书,同时也可供相关专业的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本书包括: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基础、资产负债及其分析、利润表及其分析、现金流量及其分析、合并财务报表及其分析等内容。
  • 甩手掌柜的用人哲学

    甩手掌柜的用人哲学

    本书介绍了人才管理方面的内容,告诉管理者如何让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如何为公司物色得力的人手、如何培养一批自己的业务骨干、如何留住并用好那些有本事的人等。
  • 总经理必读的638篇经典营销故事

    总经理必读的638篇经典营销故事

    本书选择了638篇经典营销故事,每个故事都浓缩着营销精华。它们像一把把利剑,助你驰骋商场,使你的营销技巧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让你不再因为库存积压而愁眉紧锁,不再因为同行排挤而唉声叹气,使你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吸纳营销精髓,消化营销理论,掌握营销方法,从而在瞬息万变的经济大潮中,游刃有余地驾驶企业的诺亚方舟。
热门推荐
  • 念故人星

    念故人星

    镜城腹黑淘气的鬼马少主&神界口嫌体正直的尊贵上神。女追男期:“君南笙?你咋是个呆子?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谁昨日一头栽进洗脚水里?”“……”“夫君真是小妖精,勾人心魄。”“你今天打的野兔才是妖精。”君南笙一脸严肃。“……你有脑疾!”热恋期:聂九星风情万种的躺在塌上,朝他勾着手指头:“夫君,春宵苦短,及时行乐啊。”君南笙一脸疑惑和严肃:“你怎是个平平坦坦的?这让我如何享用?”“君南笙你给我滚!”
  • 为爱成星之tfboys

    为爱成星之tfboys

    一次偶然又并非偶然的机会,让她原本平凡的人生变得不平凡,她,一个普通的粉丝,一个普通的四叶草,却对那个少年情有独钟,她深知自己对他的感情已超过一个粉丝对偶像的崇拜而是仰慕。为了他,她断然走向艺人之路,为了他,她吃尽苦头,为了他,她甘愿等待……她的等待是否能否得到他的青睐?
  • 异世阎霜

    异世阎霜

    冷心冷血如她,一个在黑暗中生活了二十年的女子——锦霜。一次意外穿越,她成为将军府不受宠的庶女,面对异世未知的凶险,面对表面一桩桩看不透真相的事件,她又该如何自处?阴谋,陷阱,谎言,背叛,尔虞我诈!人生如棋,谁人为卒?且看二十一世纪锦霜,如何走出迷局,如何徜徉异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沧海莲在

    沧海莲在

    他是俊朗飘逸的冷面医仙——羽画,背负沉重的神祗血蛊,不能动情,不能动心,用冰冷的外表隔绝自己。一心寻找消失多年的神农氏炎曦圣女,开启碧落血莲之谜。她是天真烂漫的苗疆少女,孤身乞讨,头顶长着奇怪的牛角,被视为不祥妖物,受尽欺辱。在月圆夜的危难之际,她毫不犹豫地冲出来用身躯替他挡剑,他收她为徒儿,从此跟随身边。他不能动心,却情不自禁爱上了徒弟,日日夜夜,饱受噬心之苦。她爱上他,却不忍看他痛苦,拿起匕首毫不犹豫插进自己的胸膛。他一夜白头,青丝成雪。她堕入尘世,生死未卜。可是,那圣女身在何方,血莲,究竟何解……
  • 弥乐胜景

    弥乐胜景

    讲述了津洲王者盟羽的成长故事,现明了明与昏,美与丑,颖与俗
  • 末世之次元降临

    末世之次元降临

    末世降临,世道崩坏!存在于各次元中的存在陆续降临现世。丧尸、变异丧尸、舔食者只是初始……东方神话的仙神妖魔;西方元素的天使恶魔;岛国的动漫人物及其传说中号称的八百万神明……一切,为了心中的正义,为了生存!沈月:我只想做个好人……好吧,定一个小目标——称王!
  • 舞动青春:邪魅叛逆少女

    舞动青春:邪魅叛逆少女

    多么讽刺!聂希晨和聂希维,一对同父异母的兄妹。一字之差的名字,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及待遇。一个受万千宠爱的美男子,尊贵而荣耀;一个是见不得光的私生女,肮脏而低等。她是聂家豪门私生女,拥有倔强叛逆的性格,十六年来把聂家闹得天翻地覆;十六年后遇上黑道老大的他,她将会为他及他的组织带来祸害还是福音?在这场斗争中谁改写谁的命运?
  • 大爷大娘

    大爷大娘

    国家在不断富强,人民在不断努力,各行各业的人在为中国贡献力量,这是人民的力量
  • 天下行仙

    天下行仙

    中华有神州,神州有山河。天下之灵兽,世人皆称为妖,天下之能人,世人皆称为仙。何为妖,何为仙?或曰不可言,不可议,不可妄。唯有拨开眼前迷雾,方可窥得一二。